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规范及质量标准
学
时
教学内容安排
数
(二) 等级相关系数 (三) 点二列相关系数 三、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章 统计图表 4 第一节 统计表 一、结构 二、种类 三、设计 第二节 统计图 一、结构 二、种类 三、绘制
10月3日
第五章 概率与分布 第一节 概率基础 一、事件 二、概率 三、随机变量
七
至
4 第二节 正态分布
10月9日
【重点难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随机事件及概率的涵义。 第一节 学科性质与基本内容
一、统计学分类 二、研究对象 三、学科性质 四、基本内容 第二节 学习意义与教学要求
一、学习意义 二、教学要求
第二章 统计资料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几类资料的特性及彼此间的区 别,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及彼此间的关系,掌握单项计 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方法。
讲授
课后思考题
讲授
①课后思考题 ②课后练习题
讲授
①课后思考题 ②课后练习题
第三节 相对量数 一、强度相对数 二、结构相对数 三、比较相对数 四、动态相对数 第四节 相关系数 一、相关关系概述 二、相关系数种类 (一) 积差相关系数
讲授
①课后思考题 ②课后练习题
校历 周次
六
授课 日期
9月26日 至
10月2日
(二)教学大纲的作用
● 编写和选用教材的依据 ● 编制教学进度计划的依据 ● 组织和规范教学活动的依据 ● 课程考试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三)教学大纲的结构
1.说明部分 ——该部分是为了明确本门学科的教学指导思想,为理解教学大纲、编 写或选用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提供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建议。 ●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 本课程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 ●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分配 ● 考试要求
心理统计与测量
第五章心理统计与测量第一节统计分析•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分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统计技术能使数据反映出更本质的内容,并由此推出研究的结论•从具体应用角度,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一、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统计分析的最基本内容,是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应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等概括性的数据,来描述和分析大量的原始数据分布情况,或反映变量间关系程度•描述统计量包括:集中量、差异量、地位量、相关量1、集中量•原始数据分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集中趋势,指大量数据向某一点(即某一数值)集中的情况;二是离中趋势,指大量数据彼此离散(差异)的程度•常用集中量:①算数平均数②中位数——在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的量数中居中央位置的数值③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值算术平均数的优缺点•反应灵敏•严密确定•适合进一步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中位数特点•敏感性不如算术平均数,不会受极端值影响•严密确定,计算简便,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小•不适合进一步代数运算• 适用于有极端值或个别数据不确切的情况 众数特点• 不受极端值影响• 组距不同,众数值有很大变化 • 不适合进一步代数运算 • 受抽样变动影响大 • 适用范围比较狭窄 2、差异量• 差异量数是测量集中量数能代表研究对象的程度。
集中量数的代表性随差异量数的大小而不同:差异量数小,集中量数代表性大;差异量数增大,则集中量数的代表性变小。
• 常用的差异量:全距、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 全距• 一组数据中,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的差数 • 容易受极端数值影响 方差、标准差● 是用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来表明数据的离中趋势,是以平均数为依据求得的一种重要差异量数。
● 常用s 表示样本标准差,用δ表示总体标准差S=方差、标准差 • 反应灵敏• 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 适合进一步代数运算• 样本方差是总体差异情况的最好估计量 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是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 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数CV= ()nX X ∑-2%100*XS差异系数举例• 某班身高X=137.5cm , S=5.2cm • 体重X=24.1kg,s=1.8kg• 问:该班学生身高和体重哪个差异大? • 身高CV=5.2/137.5*100=3.78 • 体重CV=1.8/24.1*100=7.47 3、地位量• 描述特定观察值在整个次数分布中所占的等级位置 • 常用:百分位数、百分等级 4、相关量• 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 • 相关系数范围-1.00~+1.00之间• 相关系数值既不是等距量表,更不是比率量表,仅是顺序量表 • 只能进行比较,不能直接运算 相关系数使用注意问题• 必须是成对数据,且对数要大于30• 相关系数的正负只表示相关方向,其绝对值表示相关的密切程度 • 两列变量有相关关系,不一定说明有因果关系存在 • 是否有显著意义,还须经统计检验• 相关系数是在某一特定情景中研究得到的,只能在这一情景中使用 正态分布• 标准分数: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Z=• 标准分数无实际单位,表明该原始分数在团体分布中的位置,可以使研究者对不同学科或不同测验成绩进行比较。
心理学-统计
第一章绪论&1.随机现象与统计学确定现象随机现象本人性别生男生女光的速度学习成绩种豆得豆(人的)反应速度随机现象: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i)一次试验有多种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
(ii)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iii)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
随机变量: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规律性随机变量的分布:(i)正态分布 eg:学习成绩(ii)双峰分布 eg::汽车拥挤程度(iii)另一种分布 eg:如下&2.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i) 总体:有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目有限时无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目无限时→参数: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ii) 总体→抽样→ 样本:大样本:>30 >50小样本:≤30 ≤50(更精神)(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统计量:样本上的数字特征根据统计量来估计参数&3.心理统计学的内容1.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集中量平均数#描述差异量标准差S: S大:差异大/不稳定对个别S小:差异小/稳定对个别统计相关量:相关系数(表示两件事情的相互关系)r.r↔[-1,1](r表示从无关到完全相关,相关:正相关,相关,负相关)2.推断统计参数估计:#→μs→σ推断r→р统计假设检验: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3.实验设计初级的,用平均数,百分比↓后来平均数→ T检验(2个对象)标准差↓中级(2个或2个以上对象)(方差分析)下检验。
↓高级相关回归(用相关系数)↓再高级(研究生学)因素分析(探索性的)两两相关,写相关系数↓更高级协方差结构方程(验证性的)前程:相同符号的一串→非参数检验中的一种第二章数据整理&1.数据种类一.间断变量与连续变量 eg:人数~间断二.四种量表。
高级心理统计学教学大纲
《高级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
1. 绪论,多元数据的统计描述(3学时)
1.1 高级心理统计概述
1.2 多元数据应用举例
1.3 多元数据的统计描述
1.4 多元数据可视化
2. 多元随机变量与正态分布(3学时)
2.1 多元随机变量
2.2 多元正态分布
2.3 多元数据的t检验
3. 主成分分析(3学时)
3.1 主成分的数学推导
3.2 主成分应用举例
4. 主成分分析进阶(3学时)
4.1 基于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
4.2 独立分量分析
4.3 非负矩阵分解
5. 聚类分析(3学时)
5.1 多元距离度量
5.2 层级聚类法
5.3 k均值聚类法
6. 判别分析(3学时)
6.1 距离判别法
6.2 贝叶斯判别法
6.3 Fisher线性判别
7. 典型相关分析(3学时)
7.1 典型相关分析的数学推导
7.2 典型相关分析应用举例
7.3 典型相关与判别分析
8. 多维标度法与对应分析(3学时)
8.1 多维标度法的数学推导
8.2 多维标度法应用距离
8.3 对应分析
9. 多元方差分析与结构方程(4学时)
9.1 多元变量的相互关系
9.2 多元回归模型
9.3 多元方差分析
9.4 结构方程初步
10. 课程总结与学生作业答辩(4学时)。
心理统计学.pdf
心理统计学目录一、描述统计 (3)(一)、统计图表 (3)1.统计图 (3)2.统计表 (3)(二)、集中量数 (3)1.算术平均数 (3)2.中数 (3)3.众数 (4)(三)、差异量数 (4)1.离差与平均差 (4)2.方差与标准差 (4)(四)、相对量数 (5)1.百分位数 (5)2.百分等级 (5)3.标准分数 (6)(五)、分布性状-偏态和峰度 (6)(六)、相关量数 (6)1.积差相关 (6)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7)3.肯德尔等级相关 (8)4.点二列相关 (9)5.二列相关 (9)6.Φ相关 (10)7.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0)8.数据类型与相关系数类型 (10)二、推断统计 (11)(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1)1.概率 (11)2.概率分布 (11)3. 样本平均数分布 (14)4. 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14)(二)、参数估计 (14)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14)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14)3.标准差与方差的估计 (15)(三)、假设检验 (15)1.假设检验的原理 (15)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15)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16)4.方差齐性的检验 (17)5.卡方检验 (18)6.非参数检验 (20)(四)、方差分析 (21)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1)2.完全随机设计(独立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22)3.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 (22)4.协方差分析 (24)5.多因素方差分析 (24)6.事后检验 (24)(五) 、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25)(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6)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 (26)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 (27)(七)、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28)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8)2. 主成分分析 (28)3. 因素分析 (29)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条形图、帕累托图(曲线函数二阶导数正负转折点位于前半段为正偏态,位于后半段则为负偏态)、饼图、环形图、直方图、箱线图、垂线图(将同一样本或类别的多个取值的散点用一条垂线连接起来,用垂线的长度和垂线上的各个点来反映某个样本或类别取值的差异及其分布状况)、误差图(以均值为中心,加减一定倍数的标准差绘制而成,展示多个样本或分类的不同取值的分布状况和离散状况)、散点图、雷达图(可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轮廓图(折线图)。
心理统计学全套课件
答案
组别 组中值 次数(f) 相对 累积 累积相 累积百 次数 次数 对次数 分比
95-99 97
2
.04 50 1.00 100
90-94 92
3
.06 48
.96
96
85-89 87
2
.04 45
.90
90
80-84 82
6
.12 43
.86
86
75-79 77
14 .28 37
.74
74
70-74 72
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 当二项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时,在n次二 项实验中成功事件出现次数的平均数和 标准差分别为: μ=np
•和
npq
做对题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和
二可能项结果分数 布的概应率用
1
0.001
10
0.010
45
0.044
120
0.117
210
0.205
例题
• 某学生从5个试题中任意抽选一题,如 果抽到每一题的概率为1/5,那么抽到 试题1或试题2的概率为多少?
概率的乘法
• A事件出现的概率不影响B事件出现的概 率,这两个事件为独立事件。
• 两个独立事件积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 件概率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P(A ·B) = P(A) ·P(B) 其推广形式是 P(A1 ·A2 … An) = P(A1) ·P(A2) … P(An)
四种数据水平
• 称名量表 • 学号、房间号、邮政编码、 号码 • 顺序量表〔等级量表〕 • 名次、等级、五分制得分 • 等距量表 • 温度计读数、百分制得分 • 等比〔比率〕量表 • 长度、时间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第一章概述描述统计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推断统计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数据类型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都是离散数据)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连续数据)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1称名数据(分类)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
(非参检验)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
(年级)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成绩温度)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
(身高反应时)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03506
心理统计学第一章概述描述统计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3列多列)推断统计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数据类型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
(都是离散数据)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连续数据)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1称名数据(分类)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
(非参检验)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
(年级)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
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
(成绩温度)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Z检验t检验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
(身高反应时)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离散数据连续数据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的数据。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023制定单位:艺术学院制定人(执笔人):田衡审核人:黄松涛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1月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设计素描》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
重在培养学生对空间结构的深入认识和创新重构的能力,所以本教程在素描I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开发,从把握基础造型和空间设计基础的方法和规律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习惯,开发学生的创意本能,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从而获得符合设计需要的各种造型能力和思维方式,为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本课程大纲是以2014年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基本概念教学目的: 认识和了解设计思维与造型基础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思维方式与观念的认知内容设置:第一节创意的习得一、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二、创意的素质积淀第二节基于创意思维开发的设计素描一、素描意义和课程目标二、当代造型语言三、手绘与心智图法第二章观与思的训练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思维转换的方式,并通过训练掌握多角度有效的观察方法,养成信息综合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影响创意的联结内容设置:第一节视知觉与创意一、基本概念二、视知觉的利用第二节观察方法与信息敏感一、认识的积累与影响二、观察的视野与信息的捕捉三、信息的综合与分析第三节观察训练一、细节的观察二、时空的观察第三章形态造型与创意开发教学目的: 通过视觉获得对于形式的感受和认知,并通过数字技术与手绘操作相结合的训练来达到对语言的训练。
教学难点:结构与透视分析和应用,线条与造型体积,空间,形态的表现关系及节奏关系内容设置:第一节基于结构的空间研究一、认知结构二、结构素描训练1经典结构素描的解读,素描外延的分析,素描意义的解析2应用结构素描的造型要点三、结构语义与创意第二节有意味的形式一、形式语言二、组合意象第三节明暗语言与光构成一、光的构成与表情二、光与空间三、明暗的使用法则与技巧四、光构成与明暗的情感转换第四节材质一、材料的“表情”语言二、媒介的综合效果研究第四章创意思维与构想训练教学目的: 对观察对象进行解构与重构。
心理统计学-课程讲义3
【课程讲义】第三章集中量数【教学目标】明确一批数据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集中趋势、离散性;明确集中量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可以作为一批数据的代表值;明确算术平均数是所有集中量数中运用最广泛、最优的量数;明确各种集中量数的含义、计算方法、使用条件、性质及优缺点。
【学习方法】了解、理解、计算与应用。
【重点难点】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适用条件;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的概念及适用条件;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讲义内容】前一章所讲的统计分组、统计表、统计图等,只是对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其目的是对数据的性质、分布特征、差异情况及数据的一般规律有一直观和形象的认识。
因此说这一步还不是应用统计方法的步骤。
为了进一步发现和表示一组数据的规律性,需要计算出一些能够反映这组数据的统计特征的数字——称为统计量或特征数。
对于一组数据来讲,最常用的统计量有两类。
一类是表现数据集中性质或集中程度的,另一类是表现数据分散性质或分散程度的。
数据的集中情况指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集中趋势的度量,即确定一组数据的代表值。
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有多种,包括算术平均数、中数、几何平均数等。
由于这些统计量的作用在于度量数据的集中趋势,因此它们都称为集中量数。
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只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典型情况,它还不能说明一组数据的全貌。
数据除典型情况之外,还有变异性的特点。
对于数据变异性即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一组统计量,称作差异量数,这些差异量数有方差、标准差、全距、平均差、四分差及各种百分差等等,下一章中将对常用的差异量数进行介绍。
第一节 算术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和适用条件(一)概念算术平均数一般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Mean )。
只有在与其他几种集中量数如几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相区别的时候,才把它叫做算术平均数。
如果平均数是由X 变量计算的,就记为X (读作X 杠),若由Y 变量求得,则记为Y 。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如概率、随机变量、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统计学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和实验设计等。
3、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理解数据分析和解读的流程。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统计学基础知识:概率论基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抽样分布。
2、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数值描述、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3、推论性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4、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实验设计的类型和实施。
5、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R等统计软件的使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数据分析案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部分侧重于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实践教学部分则注重于统计软件的运用和数据分析的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理论教学部分(学时):讲解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的内容。
2、实践教学部分(学时):学习统计软件的应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设计 (2)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设计前言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心理学和量化研究方法的重要学科。
它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严谨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其教学目标一般包括:1.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2.使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因素与数量变量之间的关系;3.促进学生在量化研究中运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包括:1.统计学基础:包括概率、随机变量、分布等基础知识;2.统计描述:包括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描述性统计方法;3.推论统计学: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方差分析等推论性统计方法;4.实际应用:包括调查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报告撰写等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统计学基础:以讲授为主,配合实例进行讲解;2.统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亲自进行统计描述的计算;3.推论统计学:针对不同类型的假设检验,进行讲授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4.实际应用:设计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环节。
教学评估针对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教学,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在统计分析方法上的掌握情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对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兴趣程度。
3.学生学习方法:考查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问题中。
4.教学效果:考查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方面的掌握程度。
教学总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设计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教学评估是有效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心理学统计分析方法教案
心理学统计分析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统计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掌握心理学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3. 学会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清洗、分析和结果解读;4. 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学实证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心理学统计分析方法概述1. 什么是心理学统计学2. 心理学统计学的应用领域3. 心理学统计学的基本假设二、描述性统计分析1. 频数分析a)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b) 单变量和多变量频数分析2. 中心趋势分析a)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b) 分组数据的中心趋势分析3. 变异程度分析a) 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及应用b) 分组数据的变异程度分析三、推论性统计分析1. 参数检验a) 单样本t检验b) 独立样本t检验c) 相关样本t检验2. 非参数检验a) Wilcoxon符号秩检验b) Mann-Whitney U检验c) 秩和相关检验四、相关分析方法1. 皮尔森相关系数a) 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含义解释b)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2. 斯皮尔曼相关系数a) 秩次相关的计算方法及含义解释b) 秩次相关的显著性检验五、SPSS软件的应用1. 数据录入和清洗2. 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操作步骤3. 推论性统计分析的操作步骤4. 相关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心理学统计分析方法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来达到知识的传授;2. 实际操作:通过在计算机实验室中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3. 综合案例分析:通过给予学生实际的心理学实验数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其实证研究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提问积极性;2.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评估学生对于心理学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关于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实验报告,通过对报告的评分来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民族音概论Ⅰ、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932
制定单位:艺术学院
制定人(执笔人):张维刚
审核人: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6年2月30日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
《外国民族音概论Ⅱ》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14年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教学目的:了解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掌握民族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略)
授课内容:
绪论
一、民族与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一)民族
(二)民族文化
(三)民族音乐
二、世界民族概况
(一)当代世界民族的数量
(二)世界民族的地理分布
(三)世界民族的七种经济类型
(四)世界民族的人种构成
(五)世界民族的语言系属
(六)世界民族的宗教信仰
三、文化脉络中的音乐
(一)音乐与自然环境
(二)音乐与社会环境
(三)音乐与宗教
(四)音乐与语言
四、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
(一)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区划的依据
(二)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
第一章东亚音乐(上)(东亚文化及其音乐:日本的传统音乐体裁与乐器)
第一节概述
一、亚洲及其民族、种族、宗教、语言
二、东亚文化及其音乐
教学目的:掌握日本的传统音乐体裁与乐器的出现的主要原因,重点掌握歌舞伎的内容。
重点难点:歌舞伎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略)
授课内容:
东亚音乐(下)(东亚文化及其音乐:日本的传统音乐体裁与乐器)
第二节音乐体裁与乐器
一、日本的传统音乐体裁与乐器
(一)雅乐
(二)声明
(三)能乐
(四)歌舞伎
(五)民谣与民俗艺能
(六)冲绳音乐
(七)日本乐器及其音乐
1、琵琶乐
2、筝曲
3、尺八乐
4、三味线音乐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能对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体裁与乐器产生的原因、种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重点难点:雅乐(正乐)特色乐器及其音乐在音乐历史上的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音响:特色乐器声音(举例)
作品欣赏(四首):
授课内容:
二、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体裁与乐器(一)雅乐(正乐)
(二)民俗音乐
(三)宗教音乐
(四)特色乐器及其音乐
二、五声音阶与五声性旋法三、渐变的音乐结构
四、音响表现形式的单音性
教学目的:了解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五声音阶与五声性旋法。
重点难点:五声音阶与五声性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略)
授课内容:
三、蒙古的传统音乐体裁与乐器
(一)长调
(二)短调
(三)浩林呼麦
(四)马头琴
第三节东亚传统音乐的特征
一、弹性的节拍和节奏
教学目的:了解东南亚概况、历史文化与音乐。
重点难点:历史文化与音乐
教学过程:(略)
授课内容:
第二章东南亚音乐
第一节概述
一、东南亚概况
二、历史文化与音乐
教学目的:了解泰国、柬埔寨、老挝的歌舞音乐重点难点:“康”、“拉坤”、南旺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授课内容:
第二节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其音乐
一、泰国
(一)“康”、“拉坤”
(二)南旺舞
(三)乐器及其音乐
二、柬埔寨
(一)古典音乐与艺能
(二)民俗音乐
三、老挝
(一)摩拉姆
(二)木偶戏
教学目的:了解缅甸、越南的百戏、古典音乐“约塔呀”(ya-daya)、越南宫廷音乐重点难点:“约塔呀”(ya-daya)、越南宫廷音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作品欣赏:谱例4
授课内容:
四、缅甸
(一)古典音乐“约塔呀”(ya-daya)
(二)民俗艺能、民俗舞蹈
(三)木偶戏和提线木偶的舞蹈
(四)乐队和乐器
五、越南
(一)宫廷音乐
(二)民俗音乐
(三)乐器
教学目的:了解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音乐及乐器的发展。
重点难点:甘美兰(gamela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图片欣赏:图例1.图例2.图例3.
作品欣赏(四首):
授课内容:
六、马来西亚
(一)古典艺能
(二)民俗艺能
(三)乐器
七、印度尼西亚
(一)甘美兰(gamelan)
(二)其他民俗音乐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菲律宾音乐及东南亚传统音乐的特征重点难点:南部棉兰老岛及其附近岛屿和苏禄群岛音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作品欣赏(2首):
授课内容:
八、菲律宾
1、以吕宋岛低地为中心的城市地区音乐
2、南部棉兰老岛及其附近岛屿和苏禄群岛音乐
3、吕宋岛北部及其附近岛屿的音乐
第三节东南亚传统音乐的特征
教学目的:了解印度的音乐美学思想,特别是宗教音乐。
重点难点:宗教音乐,拉格、塔拉和乐曲形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略)
授课内容:
第三章南亚音乐
第一节概述
一、自然与文化
二、中心地带的文化状况
第二节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其音乐
一、印度
1、宗教音乐
2、古典音乐
3、民俗音乐
4、大众音乐
5、代表性乐器
6、关于印度古典音乐中的拉格、塔拉和乐曲形式
教学目的:了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重点难点:穆斯林音乐与印度教音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作品欣赏(二首):
授课内容:
二、巴基斯坦
1、宗教音乐与古典音乐
2、民俗音乐
三、孟加拉国
1、穆斯林音乐与印度教音乐
2、孟加拉国各地区的音乐
四、斯里兰卡
1、贝拉赫拉节日歌舞
2、咒术仪式歌舞
3、群众性戏剧表演
教学目的:了解尼泊尔、不丹近古乐器和器乐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礼仪器乐却克。
重点难点:印度雅利安语系民族的音乐;世俗性歌谣舞蹈夏布塔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作品欣赏(二首):图片欣赏:图例45.图例47.图例49.
授课内容:
五、尼泊尔
1、藏缅语系民族的音乐
2、印度雅利安语系民族的音乐
3、藏传佛教系统民族的音乐
六、不丹
1、世俗性歌谣舞蹈夏布塔
2、宗教性舞蹈恰姆
3、礼仪器乐却克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南亚音乐的特征,印度音乐在南亚的主流地位。
重点难点:南亚各国音乐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图片欣赏:图例1图例2.图例3.图例4.图例5.
作品欣赏(三首):
授课内容:
第三节南亚音乐的特征
一、印度音乐在南亚的主流地位
二、南亚各国音乐的多样性
三、音乐艺能与宗教、民俗的紧相关联
四、鼓类乐器和拨奏弦乐器得以充分运用
教学目的:了解伊朗古典音乐、民俗、宗教音乐
重点难点:民俗、宗教音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授课内容:
西亚、中亚、北非音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音乐体裁形式、乐器及其音乐
一、伊朗
1、古典音乐
2、民俗、宗教音乐
教学目的:了解土耳其阿拉伯地区、乐器
重点难点: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乐、阿拉伯地区宗教音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作品欣赏(三首):
图例欣赏:1.2.3.4.
授课内容:
二、土耳其
1、民歌和民俗音乐、舞蹈
2、伊斯兰神秘主义与音乐
3、古典音乐
4、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乐
三、阿拉伯地区
1、民俗音乐
2、宗教音乐
3、古典、艺术音乐和现代音乐
4、乐器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马格里布地区前苏联的西亚、中亚诸国西亚、中亚、北非音乐的特征重点难点:前苏联的西亚、中亚诸国多声民歌乐器和器乐形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略)
授课内容:
四、马格里布地区
1、古典音乐
2、现代音乐
3、宗教音乐
4、柏柏尔人音乐及其它
五、前苏联的西亚、中亚诸国
1、玛卡姆
2、多声民歌
3、叙事诗演唱
4、乐器和器乐形式
第三节西亚、中亚、北非音乐的特征
一、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主导地位及其音乐特征
二、民俗音乐的多样化
三、宗教音乐的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