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应用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解题举例

合集下载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及应用【完整版】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及应用【完整版】
∵AB=2,∠A O=30
② 连接 那么在Rt△AB 中,
∵AB=2,∠A O=30
四、求函数值
例4两个反比例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⑦所示,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 纵坐标分别是1,3,5,…,共2005个连续奇数, 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 的图象的交点依次
…, 那么 .
解: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பைடு நூலகம்
C. S3< S1< S2D. S1> S2>S3
解:由性质(1)得
三、确定解析式
例3如图⑥,反比例函数 ﹤0
的图象经过点A〔 m〕,过A作AB⊥ 轴于点B,
〔1〕求K和m的值.
(2)假设过A点的直线y=a +b与 轴交于点C,且∠ACO=30 求直线的解析式.
解:(1)由性质(2)得

(2)①连接 那么在Rt△AB 中,
依据题意得
△=64-4K>0,∴K<16.
设两公共点的坐标为
又 >0, >0,∴ + =8>0, =K>0.
∴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0<K<16.
(2)在y=- +8中,令 =0,得y=8,∴OC=8.
- )
=

∴K=7.
六、确定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例6如图⑨是一次函数 和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观察图象写出 > 时, 的取值范围.
一、求交点坐标和面积
例1如图②,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的图象交于A、B两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AOB的面积。
二、比拟面积的大小
例2如图⑤,在 >0〕的图像上有三点A,B,C,经过三点分别向 轴引垂线,交 轴于 三点,连接OA,OB,OC,记△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k在反比例函数中具有重要的几何意义,以下列举一些它的应用。

1. 直线反比例函数:k反映直线斜率的倒数,即斜率m=-k。

当给定直
线k值时,由定点和k值可以求出斜率m,从而可以绘制出这条直线。

2. 圆反比例函数:k反映圆半径r的倒数,即r=1/k。

当给定圆k值时,由定点和k值可以求出圆半径,从而可以绘制出这个圆。

3. 抛物线反比例函数:k反映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k > 0时,抛物线
向右开口;当k < 0时,抛物线向左开口。

4. 双曲线反比例函数:k反映双曲线的开口方向,当k>0时,双曲线
开口向右;当k<0时,双曲线开口向左。

5. 其他函数反比例函数:k可以反映此类函数中曲线的凹凸,当k > 0时,曲线是凹曲线;当k < 0时,曲线是凸曲线。

总之,k在反比例函数中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函数都可以用反比例函
数表示。

它的几何意义非常重要,不仅仅可以根据k值绘制出各种曲线,而且可以了解曲线的开口方向以及凹凸方向。

因此,k在反比例函
数绘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巧用反比例函数k_的几何意义模型解题

巧用反比例函数k_的几何意义模型解题

解法探究2023年9月下半月㊀㊀㊀巧用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模型解题◉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㊀郑天顺㊀㊀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既要讲解解题思路,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㊁模型意识㊁几何直观理念,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本文中将对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模型解题进行简要分析.1利用反比例函数面积不变性模型解题反比例函数面积不变性指的是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分别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它们与坐标轴形成的矩形面积为定值|k |(如图1所示),即S 矩形A B E O =S 矩形D O F C =|k |.图1㊀㊀㊀图2如图2,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分别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则连接该点㊁垂足与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始终为|k |2,即S әA B O =S әC O D =k2.2利用反比例函数面积公式模型解题反比例函数面积公式模型指的是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与坐标原点相连形成的三角形与过这两点分别作x 轴的垂线所形成的梯形面积相等.简单来说,即A ,B 是反比例函数y =kx图象上的任意两点,则S ΔA B O =S 梯形A MN B(如图3所示).图3㊀㊀图4例1㊀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点A ,B ,C 为反比例函数y =kx(k >0)上不同的三点,连接O A ,O B ,O C ,过点A 作A D 垂直y 轴于点D ,过点B ,C 分别作B E ,C F 垂直x 轴于点E ,F ,O C 与B E 相交于点M ,记әA O D ㊁әB O M ㊁四边形C M E F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㊀㊀).A.S 1=S 2+S 3㊀㊀㊀㊀㊀B .S 2=S 3C .S 1<S 2<S 3D.S 1S 2<S 23分析:由模型1和模型2的结论,可知S 1=12k =S әB O E =S әC O F .由S әB O E -S әO M E =S әC O F -S әO M E ,得S 2=S 3.所以S 2=S 3<S 1.故选答案:B .3利用反比例函数平行性质模型解题反比例函数平行性质模型指的是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分别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如图5,则A B 与MN 一直保持平行关系,即A B //MN .反比例函数平行性质模型可有效解决位置㊁面积等方面的问题.图5㊀㊀图6例2㊀如图6,直线y =k x +b 分别与x 轴㊁y 轴相交于点C ,D ,与反比例函数y =2x(x >0)的图象相交于点A (1,3)与点B (32,2),过点A 作A M 垂直y 轴于点M ,过点B 作B N 垂直x 轴于点N ,连接MN ,O A 与O B .以下结论:①әA D M ɸәC B N ;②MN //A B ;③S әA O D =S әB O C ;④四边形D MN B 与四边形MN C A 的周长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㊀㊀).A.1㊀㊀㊀B .2㊀㊀㊀C .3㊀㊀㊀D.4分析:结论①,从反比例函数的平行性质模型来看,四边形DMN B 与四边形AMN C 均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 D =NM =A C ,AM =C N ,所以A D =B C .又øAMD =øB N C =90ʎ,所以ΔAMD ɸәC N B ,故①正确.结论②,从平行性质模型来看显然正确.结论③,过点O 作C D 的垂线,әA O D 与әB O C 等底同高,面积相同.结论④,四边形DMN B 与四边形MN C A 只能确定一组对边相等,故周长并不一定相等.故选答案:C .2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9月下半月㊀解法探究㊀㊀㊀㊀4利用反比例函数等线段性质模型解题反比例函数等线段性质模型指的是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作直线,并使这条直线与坐标轴相交,若设相交点分别为M ,N ,则AM =B N (如图7与图8).图7㊀㊀图8图9例3㊀如图9所示,P 是反比例函数y =2x(x >0)图象上的某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与y 轴的平行线,与y 轴㊁x 轴交于点D ,E ,且这两条平行线与经过点(2,5)的双曲线y =kx(x >0,k ʂ0)交于点A 和点B ,连接A B .(1)求k 的值;(2)连接O A 与O B ,若点P 的横坐标是2,求әA O B 的实际面积;(3)若直线A B 与x 轴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N ,试证明AM =B N .分析:(1)显然k =10.(2)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F .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G .点P 的坐标为(2,1).由反比例函数面积不变性模型知,S әA O F 与S әB O E 的面积都是5.从反比例函数的面积公式来看,S әA O B 与S 梯形B E F A 的面积是相等的,且面积为12(1+5)(10-2)=24.(3)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G ,设点P (m ,2m )(m >0),则点A (5m ,2m ),点B (m ,10m).易得直线A B 的表达式为y =-2m2x +12m ,可得M (6m ,0),N (0,12m ).因此,O M =6m ,O N =12m.所以N G =2m ,F M =m ,N G =A F =2m,G B =F M =m ,又øN G B =øA F M =90ʎ,则әN G B ɸәA F M ,所以AM =B N .本题第(3)问还可以先求证S әN O B =S әA O M ,再利用等高证明AM =B N ,或在R t әN G B 与R t әA F M 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从而论证AM =B N .5利用反比例函数之同侧双曲模型解题在反比例函数同侧双曲模型当中,如图10和图11,反比例函数y =k 1x(x >0)图象上有一点A ,且反比例函数y =k 2x(x >0)(k 1,k 2>0)图象上有一点B .(1)若直线A B 与x 轴或y 轴平行,则S 矩形A B N P =|k 1-k 2|.图10㊀㊀图11(2)若直线A B 与x 轴或y 轴平行,如图12和图13,则S әA B O =S әA B P =|k 1-k 2|2.图12㊀㊀图136利用反比例函数之异侧双曲模型解题在反比例函数之异侧双曲模型中,若反比例函数y =k 1x (x >0,k 1>0)图象上有一点A ,且反比例函数图象y =k 2x (x <0,k 2<0)图象上有一点B .(1)若A B 与x 轴或y 轴平行(如图15),则S ΔA B O =S әA B P =|k 1|+|k 2|2.图15㊀图16(2)若线段A B 的中点M 在y 轴上,如图16,则S әA B O =|k 1|+|k 2|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解题思维㊁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模型的能力.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模型有很多,如面积不变性模型㊁面积公式模型㊁平行性质模型等,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种模型的应用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Z3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专题1 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初中几何与代数必考模型+例题+变式

专题1 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初中几何与代数必考模型+例题+变式
变式6
8.如图,A,B两点在双曲线y= 上,分别经过A,B两点向轴作垂线段,已知阴影小矩形的面积为1,则空白两小矩形面积的和S1+S2=______.
【答案】4
【解析】
【分析】欲求S1+S2,只要求出过A、B两点向x轴、y轴作垂线段求出与坐标轴所形成的矩形的面积即可,而矩形面积为双曲线y= 的系数k,由此即可求出S1+S2.
【详解】解:作AE⊥BC于E,如图,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x轴,∴四边形ADOE为矩形,
∴ ,而 =|−k|,
∴|−k|=6,而−k<0,即k>0,∴k=6.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 (k≠0)系数k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 (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A、B、D进行判断;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对C进行判断.
【详解】解:A、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则k<0,所以A选项错误;
B、在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B选项错误;
C、矩形OABC面积为2,则|k|=2,而k<0,所以k=﹣2,所以C选项正确;
A.1B.3C.6D.-6
【答案】C
【解析】
【分析】作AE⊥BC于E,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AD//x轴,则可判断四边形ADOE为矩形,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矩形ADOE的面积,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矩形ADOE的面积=|−k|,则|−k|=6,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得到−k<0,即k>0,于是有k=6.
【点睛】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系数k的几何意义.

小专题( 一 ) 利用反比例函数y=kx( k≠0 )中k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

小专题(  一  ) 利用反比例函数y=kx(  k≠0  )中k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

小专题( 一)利用反比例函数y=( k≠0)中k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 k是常数,k≠0 ),而y=通过变形可以转化为xy=k,这说明x与y的乘积等于k,也就是说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之积等于定值.如果我们利用反比例函数这一特性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将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类型1验证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定点1.若反比例函数y=( k≠0 )的图象经过点P( -1,3 ),则该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的点是( D)A.( 3,-1 )B.( 1,-3 )C.( -1,3 )D.( -1,-3 )2.若( 2,5 )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一点,则此函数图象必经过点( D)A.( -2,5 )B.( -5,2 )C.( 4,-2.5 )D.( -4,-2.5 )3.从-1,2,3,-6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分别记为m,n,那么点( m,n)在函数y=图象上的概率是( B)A. B. C. D.类型2求待定字母的值或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4.( 改编)如图,已知点P( n,n)( n>0 ),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函数y=( x>0 )的图象于点N.若PN=2,则n的值为( C)A.1B.3C.1或3D.2或3提示:易得点N的坐标为.∵PN=2,∴-n=2或n-=2,又由n>0,得n=1或3.5.如图,点A1,A2依次在y=( x>0 )的图象上,点B1,B2依次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A1OB1,△A2B1B2均为等边三角形,则点B2的坐标为( 6,0 ).类型3解决有关的面积问题6.如图,P( -a,2a)是反比例函数y=( k<0 )与☉O的一个交点.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π,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D)A.y=-B.y=-C.y=-D.y=-7.如图,直线l⊥x轴于点P,且与反比例函数y1=( x>0 )及y2=( x>0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B,连接OA,OB.已知△OAB的面积为2,则k1-k2的值为( C)A.2B.3C.4D.-48.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作x轴的垂线AB,垂足为B.当点A在其图象上移动时,Rt△ABO的面积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Rt△ABO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解:设点A的坐标为( x',y'),那么OB=|x'|,AB=|y'|.又∵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x'y'=4,∴S△ABO=OB·AB=|x'|·|y'|=|x'y'|=×4=2,∴当点A在图象上移动时,△ABO的面积不变,恒等于2.。

培优专题(一) 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培优专题(一) 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A.1 C.2
B.32 D.52
图9
三、k 与矩形的面积 9.如图 10,点 A 是双曲线 y=kx在第二象限分支上的任意一点,点 B,C,D 分别是点 A 关于 x 轴、坐标原点、y 轴的对称点.若四边形 ABCD 的面积是 8, 则 k 的值为( D )
A.-1 C.2
B.1 D.-2
图 10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x-5.
(2)由y=4x, y=-x-5,
解得xy==--14, 或xy==--41,,
∴点 P(-1,-4).
在一次函数 y=-x-5 中,令 y=0,
得-x-5=0,解得 x=-5,∴A(-5,0).
∴S△OPQ=S△OPA-S△OAQ =12×5×4-12×5×1
x>0)的图象分别相交于 A,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右侧,C 为 x 轴上的一个动点.若
△ABC 的面积为 4,则 k1-k2 的值为( A )
A.8
B.-8
C.4
D.-4
图6
6.[2018·贵阳]如图 7,过 x 轴上任意一点 P 作 y 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 函数 y=3x与 y=-6x的图象交于点 A 和点 B.若 C 为 y 轴上任意一点,连接 AC,BC, 则△ABC 的面积为 4.5 .
S△BCF=CF2·BC=43a×2 ka1=23k1, S△ABE=AB2·AE=2a×2-ka2=-k2. ∵S△BEF=7, ∴2k1+23k2-23k1+k2=7,
整理,得43k1+53k2=7,① ∵k1+3k2=0, ∴k2=-13k1,代入①,得 43k1+53×-13k1=7, 解得 k1=9.
点 O 的对称点)
应用归纳: 一、k 与三角形的面积

反比例函数k的八种几何模型及解法(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反比例函数k的八种几何模型及解法(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模型介绍考点1一点一垂线模型【模型讲解】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关于坐标轴的垂线、另一坐标轴上一点(含原点)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12|k|.【示例】拓展:【例1】.如图,已知动点A,B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动点P在反比例函数y=(x >0)图象上,PA⊥x轴,△PAB是以PA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当点A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AB的面积将会()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解:如图,过点B作BC⊥PA于点C,则BC=OA,设点P(x,),=PA•BC=••x=3,则S△P AB当点A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AB的面积将会不变,始终等于3,故选:C.变式训练【变1-1】.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过点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N,射线AB交x轴于点C,若OM=MN=NC,四边形AMNB的面积是4,则k的值为﹣.解:设OM=a,则OM=MN=NC=a,∵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AM⊥OC、BN⊥OC,∴AM=,BN=,=S△AOM+S四边形AMNB+S△BNC,∵S△AOC∴﹣×3a×=﹣k+4﹣×a×,解得k=﹣,故答案为:﹣.【变1-2】.如图,在第一象限内,点P(2,3),M(a,2)是双曲线y=(k≠0)上的两点,PA⊥x轴于点A,MB⊥x轴于点B,PA与OM交于点C,则△OAC的面积为()A.B.C.2D.解:把P(2,3),M(a,2)代入y=得k=2×3=2a,解得k=6,a=3,设直线OM的解析式为y=mx,把M(3,2)代入得3m=2,解得m=,所以直线OM的解析式为y=x,当x=2时,y=×2=,所以C点坐标为(2,),所以△OAC的面积=×2×=.故选:B.考点2一点两垂线模型【模型讲解】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与坐标轴的两条垂线所围成的矩形面积等于|k |.【示例】ABCD S k【例2】.双曲线与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y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A .1B .2C .3D .4解:设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C .∵AB ∥y 轴,∴AC ⊥x 轴,BC ⊥x 轴.∵点A 在双曲线y =的图象上,∴△AOC 的面积=×10=5.∵点B 在双曲线y =的图象上,∴△COB的面积=×6=3.∴△AOB的面积=△AOC的面积﹣△COB的面积=5﹣3=2.故选:B.变式训练【变2-1】.如图,函数y=(x>0)和(x>0)的图象分别是l1和l2.设点P在l2上,PA∥y轴交l1于点A,PB∥x轴交l1于点B,△PAB的面积为.解:设点P(x,),则点B(,),A(x,),∴BP=x﹣=,AP=﹣=,==,∴S△ABP故答案为:.【变2-2】.如图,直线AB∥x轴,分别交反比例函数y=图象于A、B两点,若S△AOB=2,则k2﹣k1的值为4.解:设A(a,b),B(c,d),代入得:k1=ab,k2=cd,=2,∵S△AOB∴cd﹣ab=2,∴cd﹣ab=4,∴k2﹣k1=4,故答案为:4.【变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M的直线l∥x轴,l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若S△AOB=3,则k的值为﹣2.解:∵直线l∥x轴,∴AM⊥y轴,BM⊥y轴,=|k|,S△BOM=×4=2,∴S△AOM=3,∵S△AOB=1,∴S△AOM∴|k|=2,∵k<0,∴k=﹣2,故答案为:﹣2.考点3两曲一平行模型【模型讲解】两条双曲线上的两点的连线与一条(或两条)坐标轴平行,求这两点与原点或坐标轴上的点围成的图形面积,过这两点作坐标轴的垂线,结合k的几何意义求解.类型1两条双曲线的k值符号相同【示例】【例3】.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点A、D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F在AB上,点B、E在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 ≠0)的图象上,正方形ADEF的面积为16,且BF=2AF,则k值为()A.﹣8B.﹣12C.﹣24D.﹣36解:设A(x,0).∵正方形ADEF的面积为16,∴ADEF的边长为4,∴E(x﹣4,4),∵BF=2AF,∴BF=2×4=8,∴B(x,12).∵点B、E在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上,∴4(x﹣4)=12x,解得x=﹣2,∴B(﹣2,12),∴k=﹣2×12=﹣24,故选:C.变式训练【变3-1】.若正方形OABC的顶点B和正方形ADEF的顶点E都在函数的图象上.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1,则k的值为1;点E的坐标为(+,﹣).解:∵正方形OABC和正方形AEDF各有一个顶点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B点坐标为:(1,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xy=k=1,设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a,则E(1+a,a),代入反比例函数y=(x>0)得:1=(1+a)a,又a>0,解得:a=﹣.∴点E的坐标为:(+,﹣).【变3-2】.如图,A、B两点在双曲线y=上,分别经过A、B两点向坐标轴作垂线段,已知S=1.7,则S1+S2等于 4.6.阴影解:如图,∵A、B两点在双曲线y=上,=4,S四边形BDOC=4,∴S四边形AEOF∴S1+S2=S四边形AEOF+S四边形BDOC﹣2×S阴影,∴S1+S2=8﹣3.4=4.6故答案为:4.6.【变3-3】.如图,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有点P1,P2,P3,P4,…,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2,S3,…,则S1+S2+S3+…+S n=.(用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解:当x=1时,P1的纵坐标为2,当x=2时,P2的纵坐标1,当x=3时,P3的纵坐标,当x=4时,P4的纵坐标,当x=5时,P5的纵坐标,…则S1=1×(2﹣1)=2﹣1;S2=1×(1﹣)=1﹣;S3=1×(﹣)=﹣;S4=1×(﹣)=﹣;…S n=﹣;S1+S2+S3+…+S n=2﹣1+1﹣+﹣+﹣+…+﹣=2﹣=.故答案为:.考点4两点一垂线模型【模型讲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及由交点向坐标轴所作垂线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k|,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及坐标轴上任一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坐标轴所分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示例】【例4】.如图,正比例函数y=kx与反比例函数y=﹣相交于A,C两点,点A的横坐标为﹣4,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B点,连接BC,下列结论:①k=﹣;②不等式kx<﹣的解集为﹣4<x<0或x>4;③△ABC的面积等于16.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A.0B.1C.2D.3解:将x=﹣4代入y=﹣得y=﹣=2,∴点A坐标为(﹣4,2),将(﹣4,2)代入y=kx得2=﹣4k,解得k=﹣,∴①正确.由反比例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可得点C坐标为(4,﹣2),∴当﹣4<x<0或x>4时,kx<﹣,∴②正确.=S△AOB+S△BOC=OB•y A+OB•(﹣y C)=BO(y A﹣y C)=×(2+2)∵S△AOC=8,∴③错误.故选:C.变式训练【变4-1】.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B作BC⊥y轴于点C,连接AC,则△ABC的面积为4.解:∵BC⊥y轴于点C,=|﹣4|=2,∴S△COB∵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OA=OB,=S△COB=2,∴S△AOC=S△AOB+S△BOC=2+2=4,∴S△ABC故答案为:4.【变4-2】.如图,过点O的直线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连接BC,则△ABC的面积为.解:∵点A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过点A作AC⊥x轴于点C,=|k|=,∴S△AOC∵过点O的直线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OA=OB,=S△AOC=∴S△BOC=2S△ACO=,∴S△ABC故答案为:.【变4-3】.如图,函数y=x与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垂直于y轴,垂=3,则k=3.足为C,连接BC,若S△ABC解:设A(a,a)(a>0),∵函数y=x与y=的图象的中心对称性,∴B(﹣a,﹣a),=•a•2a=a2=3,∴S△ABC∴a=,∴A(,),把A(,)代入y=得k==3.故答案为:3.考点5两点两垂线模型【模型讲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及由交点向坐标轴所作两条垂线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2|k|.【示例】【例5】.如图,正比例函数y=k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C两点,过点A作AB⊥x轴于点B,过点C作CD⊥x轴于点D,则△ABD的面积为4.解:∵点A在反比例函数y=﹣上,且AB⊥x轴,∴=2,∵A,C是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交点,且CD⊥x轴,∴O是BD的中点,=2S△ABO=4.∴S△ABD故答案为:4.变式训练【变5-1】.如图,一次函数y=kx与反比例函数上的图象交于A,C两点,AB∥y轴,BC∥x轴,若△ABC的面积为4,则k=﹣2.解:设AB交x轴于点D,的面积为,由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可得S△ADO由函数的对称性可得点O为AC中点,即DO为△ABC中位线,∴=,=4S△ADO=2|k|=4,∴S△ABC∵k<0,∴k=﹣2.故答案为:﹣2.【变5-2】.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C两点,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B,过点C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D,连接AD,BC,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解:∵A、C是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C关于原点对称,∵CD⊥x轴,AB⊥x轴,∴OA=OC,OB=OD,=S△BOC=S△DOC=S△AOD,∴S△AOB又∵A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S△BOC=S△DOC=S△AOD×1=,∴S△AOB=4S△AOB=4×=2,∴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2.【变5-3】.如图,直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交于点A和点B,与y轴交于点P,且P为线段AB的中点,作AC⊥x轴于点C,BD⊥x轴交于点D,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5.解:过点A作AF⊥y轴,垂足于点F;过点B作BE⊥y轴,垂足为点E.∵点P是AB中点.∴PA=PB.又∵∠APF=∠BPE,∠AFP=∠BEP=90°,∴△APF≌△BPE.=S△BPE.∴S△APF=S四边形ACOF+S四边形EODB=|﹣2|+|3|=5.∴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5.考点6反比例函数上两点和外一点模型【模型讲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和原点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若两交点在同一分支上,用减法.【示例】方法一:S △AOB =S △COD -S △AOC -S △BOD .方法二:作AE ⊥x 轴于点E ,交OB 于点M ,BF ⊥x 轴于点F ,则S △OAM =S 四边形MEFB (划归到模型一),则S △AOB =S 直角梯形AEFB .【拓展】方法一:当BE CE 或BFFA=m 时,则S 四边形OFBE =m |k |.方法二:作EM ⊥x 轴于M ,则S △OEF =S 直角梯形EMAF (划归到上一个模型示例).【例6】.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则S△AOB=()A.B.C.D.6解:把A(﹣4,1)代入y=的得: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B(1,m)代入反比例函数y=﹣得:m=﹣4,∴B的坐标是(1,﹣4),把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ax+b得:,解得:a=﹣1,b=﹣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3;把x=0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3得:y=﹣3,∴D(0,﹣3),=S AOD+S△BOD=×3×(1+4)=.∴S△AOB故选:A.变式训练【变6-1】.如图,直线AB经过原点O,且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B,A,点C在x=12,则k的值为()轴上,且.若S△BCAA.12B.﹣12C.﹣6D.6解:作AD⊥x轴于D,BE⊥x轴于E,∵点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直线AB经过原点,∴OA=OB=AB,=12,∵,S△BCA=S△BCA=6,∴OB=BC,S△BCO∵BE⊥OC,∴OE=CE,=S△BCO=3,∴S△OBE∵BE⊥x轴于E,=|k|,∴S△OBE∴|k|=6,∵k<0,∴k=﹣6.故选:C.【变6-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与直线y=交于A,B,x轴的正半轴上有一点C 使得∠ACB =90°,若△OCD 的面积为25,则k 的值为48.解:设点A 坐标为(3a ,4a ),由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得点B 坐标为(﹣3a ,﹣4a ),∴OA =OB ==5a ,∵∠ACB =90°,O 为AB 中点,∴OC =OA =OB =5a ,设直线BC 解析式为y =kx +b ,将(﹣3a ,﹣4a ),(5a ,0)代入y =kx +b 得,解得,∴y =x ﹣a ,∴点D 坐标为(0,﹣a ),∴S △OCD =OC •OD =5a ×a =25,解得a =2或a =﹣2(舍),∴点A 坐标为(6,8),∴k =6×8=48.故答案为:48.【变6-3】.如图,正比例函数y =﹣x 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点C 在x 轴上,连接AC ,BC .若∠ACB =90°,△ABC 的面积为10,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 =﹣.解:设点A 为(a ,﹣a ),则OA ==﹣a ,∵点C 为x 轴上一点,∠ACB =90°,且△ACB 的面积为20,∴OA =OB =OC =﹣a ,∴S △ACB =×OC ×(y A +|y B |)=×(﹣a )×(﹣a )=10,解得,a =±(舍弃正值),∴点A 为(﹣,2),∴k =﹣×2=﹣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 =﹣,故答案为:y =﹣.考点7反比例函数上两点和原点模型【模型讲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和原点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若两交点分别在两个分支上,用加法.【示例】方法一:S △AOB =12OD ·|x B -x A |=12OC ·|y A -y B |.方法二:S △AOB =S △AOC +S △OCD +S △OBD .方法三:作AE ⊥y 轴于点E ,BF ⊥x 轴于点F ,延长AE 与BF 相交于点N ,则S △AOB =S △ABN -S △AOE -S △OBF -S 矩形OENF .【例7】.如图,直线AB 交双曲线于A 、B ,交x 轴于点C ,B 为线段AC 的中点,过=12.则k的值为8.点B作BM⊥x轴于M,连接OA.若OM=2MC,S△OAC解:过A作AN⊥OC于N,∵BM⊥OC∴AN∥BM,∵,B为AC中点,∴MN=MC,∵OM=2MC,∴ON=MN=CM,设A的坐标是(a,b),则B(2a,b),=12.∵S△OAC∴•3a•b=12,∴ab=8,∴k=ab=8,故答案为:8.变式训练【变7-1】.如图,在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OC、OA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x>0)与AB相交于点D,与BC相交于点E,若BD=3AD,且四边形ODBE的面积为21,则k=7.解:设D点的横坐标为x,则其纵坐标为,∵BD=3AD,∴点B点的坐标为(4x,),点C的坐标为(4x,0)=21,∵S四边形ODBE﹣S△OCE﹣S△OAD=21,∴S矩形ABCD即:4x•﹣﹣=21解得:k=7.故答案为:7.【变7-2】.如图,点是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交点,AC⊥x轴,垂足为点C,已知D(0,1),连接AD,BD,BC.(1)求反比例函数和直线AB的解析式;(2)△ABC和△ABD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S2﹣S1.解:(1)由点A(,4)在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n=×4=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x>0),将点B(3,m)代入y=(x>0)并解得m=2,∴B(3,2),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kx+b,∴,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6;(2)由点A坐标得AC=4,则点B到AC的距离为3﹣=,∴S1==3,设AB与y轴的交点为E,则点E(0,6),如图:∴DE=6﹣1=5,由点A(,4),B(3,2)知,点A,B到DE的距离分别为,3,∴S2=S△BDE﹣S△AED=﹣=,∴S2﹣S1=﹣3=.考点8两双曲线k值符号不同模型【模型讲解】两条双曲线上的两点的连线与一条(或两条)坐标轴平行,求这两点与原点或坐标轴上的点围成的图形面积,过这两点作坐标轴的垂线,结合k的几何意义求解.类型1两条双曲线的k值符号相同【示例】【例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与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A作y轴的垂线,交函数的图象于点C,连接BC,则△ABC的面积为()A.2B.3C.5D.6解:∵正比例函数y=k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点关于原点对称,∴设A点坐标为(x,﹣),则B点坐标为(﹣x,),C(﹣2x,﹣),=×(﹣2x﹣x)•(﹣﹣)=×(﹣3x)•(﹣)=6.∴S△ABC故选:D.变式训练【变8-1】.如图,过x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x>0)和y=﹣(x>0)的图象交于B、A两点.若点C是y轴上任意一点,则△ABC的面积为()A.3B.6C.9D.解:设P(a,0),a>0,则A和B的横坐标都为a,将x=a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y=﹣,故A(a,﹣);将x=a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得:y=,故B(a,),∴AB=AP+BP=+=,=AB•x P的横坐标=××a=,则S△ABC故选:D.【变8-2】.如图,点A和点B分别是反比例函数y=(x>0)和y=(x>0)的图象上=2,则m﹣n的值为4.的点,AB⊥x轴,点C为y轴上一点,若S△ABC解:连接AO.CO,∵AB⊥x轴,点C为y轴上一点,∴AB∥y轴,=S△ABO=2,∴S△ABC∴=2.∴=2,即m﹣n=4.故答案为:4.1.如图,Rt△ABC的顶点A在双曲线y=的图象上,直角边BC在x轴上,∠ABC=90°,∠ACB=30°,OC=4,连接OA,∠AOB=60°,则k的值是()A.4B.﹣4C.2D.﹣2解:∵∠ACB=30°,∠AOB=60°,∴∠OAC=∠AOB﹣∠ACB=30°,∴∠OAC=∠ACO,∴OA=OC=4,在△AOB中,∠ABC=90°,∠AOB=60°,OA=4,∴∠OAB=30°,∴OB=OA=2,∴AB=OB=2,∴A点坐标为(﹣2,2),把A(﹣2,2)代入y=得k=﹣2×2=﹣4.故选:B.2.如图,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B,C在第一象限,点A的坐标为(3,0),点D为边AB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C,D两点,若∠COA=α,则k的值等于()A.8sin2αB.8cos2αC.4tanαD.2tanα解:方法一:过点C作CE⊥OA于点E,过点D作DF⊥OA交OA的延长线于点F,设C点横坐标为:a,则:CE=a•tanα,∴C点坐标为:(a,a•tanα),∵平行四边形OABC中,点D为边AB的中点,∴D点纵坐标为:a•tanα,设D点横坐标为x,∵C,D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a×a•tanα=x×a•tanα,解得:x=2a,则FO=2a,∴FE=a,∵∠COE=∠DAF,∠CEO=∠DFA,∴△COE∽△DAF,∴==2,∴AF=,∴AO=OF﹣AF=a,∵点A的坐标为(3,0),∴AO=3,∴a=3,解得:a=2,∴k=a×a•tanα=2×2tanα=4tanα.方法二:∵C(a,a tanα),A(3,0),∴B(a+3,a tanα),∵D是线段AB中点,∴D(,a tanα),即D(,a tanα).∵反比例函数过C,D两点,∴k=a•a tanα=(a+6)•a tanα,解得a=2,∴k=4tanα.故选:C.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x轴和y轴,=.∠AOB的角平分线与OA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C,与AB交于点D,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点C.当以CD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时,k的值是()A.2B.3C.5D.7解:设OA=3a,则OB=4a,∴A(3a,0),B(0,4a).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则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AB的解析式是y=﹣x+4a,直线CD是∠AOB的平分线,则OD的解析式是y=x.根据题意得:,解得:则D的坐标是(,),OA的中垂线的解析式是x=,则C的坐标是(,),将C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则k=.设OA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F,过点D作DE⊥x轴于点E,如图,则OF=CF=,OE=DE=a,∵∠DOA=45°,∴△COF和△DO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F=a,OD=OE=a,∴CD=OD﹣OC=()=(﹣)=a.∵以CD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则a2=,∴k=×=7.故选:D.4.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第二象限内的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OA⊥OB,cos A=,则k的值为()A.﹣3B.﹣4C.﹣D.﹣2解:过A作AE⊥x轴,过B作BF⊥x轴,∵OA⊥OB,∴∠AOB=90°,∴∠BOF+∠EOA=90°,∵∠BOF+∠FBO=90°,∴∠EOA=∠FBO,∵∠BFO=∠OEA=90°,∴△BFO∽△OEA,在Rt△AOB中,cos∠BAO==,设AB=,则OA=1,根据勾股定理得:BO=,∴OB:OA=:1,:S△OEA=2:1,∴S△BFO∵A在反比例函数y=上,=1,∴S△OEA=2,∴S△BFO则k=﹣4.故选:B.5.如图,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1,1),过点A作AB⊥y轴,垂足为B,在y轴的正半轴上取一点P(0,t),过点P作直线OA的垂线l,以直线l为对称轴,点B经轴对称变换得到的点B′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t的值是()A.B.C.D.解:如图,∵点A坐标为(﹣1,1),∴k=﹣1×1=﹣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OB=AB=1,∴△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45°,∵PQ⊥OA,∴∠OPQ=45°,∵点B和点B′关于直线l对称,∴PB=PB′,BB′⊥PQ,∴∠B′PQ=∠OPQ=45°,∠B′PB=90°,∴B′P⊥y轴,∴点B′的坐标为(﹣,t),∵PB=PB′,∴t﹣1=|﹣|=,整理得t2﹣t﹣1=0,解得t1=,t2=(不符合题意,舍去),∴t的值为.故选:A.6.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B在y轴上,顶点C的坐标为(﹣3,2),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则k的值为()A.﹣6B.﹣3C.3D.6解:∵A与C关于OB对称,∴A的坐标是(3,2).把(3,2)代入y=得:2=,解得:k=6.故选:D.7.如图,直线y=与双曲线y=(k>0,x>0)交于点A,将直线y=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与y轴交于点C,与双曲线y=(k>0,x>0)交于点B,若OA=3BC,则k的值为()A.3B.6C.D.解:∵将直线y=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与y轴交于点C,∴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x+4,分别过点A、B作AD⊥x轴,BE⊥x轴,CF⊥BE于点F,设A(3x,x),∵OA=3BC,BC∥OA,CF∥x轴,∴△BCF∽△AOD,∴CF=OD,∵点B在直线y=x+4上,∴B(x,x+4),∵点A、B在双曲线y=上,∴3x•x=x•(x+4),解得x=1,∴k=3×1××1=.故选:D.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2AB.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0),(0,2),C,D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则k等于﹣12.解:设点C坐标为(a,),(k<0),点D的坐标为(x,y),∵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的中点坐标相同,∴(,)=(,),则x=a﹣1,y=,代入y=,可得:k=2a﹣2a2①;在Rt△AOB中,AB==,∴BC=2AB=2,故BC2=(0﹣a)2+(﹣2)2=(2)2,整理得:a4+k2﹣4ka=16a2,将①k=2a﹣2a2,代入后化简可得:a2=4,∵a<0,∴a=﹣2,∴k=﹣4﹣8=﹣12.故答案为:﹣12.方法二: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C、D是点B、A分别向左平移a,向上平移b得到的.故设点C坐标是(﹣a,2+b),点D坐标是(﹣1﹣a,b),(a>0,b>0),∴﹣a(2+b)=b(﹣1﹣a),整理得2a+ab=b+ab,解得b=2a.过点D作x轴垂线,交x轴于H点,在直角三角形ADH中,由已知易得AD=2,AH=a,DH=b=2a.AD2=AH2+DH2,即20=a2+4a2,得a=2.所以D坐标是(﹣3,4)所以k=﹣12.9.如图,点E,F在函数y=(x>0)的图象上,直线EF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且BE:BF=1:m.过点E作EP⊥y轴于P,已知△OEP的面积为1,则k值是2,△OEF的面积是(用含m的式子表示)解:作EC⊥x轴于C,FD⊥x轴于D,FH⊥y轴于H,如图,∵△OEP的面积为1,∴|k|=1,而k>0,∴k=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EP⊥y轴,FH⊥y轴,∴EP∥FH,∴△BPE∽△BHF,∴==,即HF=mPE,设E点坐标为(t,),则F点的坐标为(tm,),+S△OFD=S△OEC+S梯形ECDF,∵S△OEF=S△OEC=1,而S△OFD=S梯形ECDF=(+)(tm﹣t)∴S△OEF=(+1)(m﹣1)=.故答案为:2,.10.如图,在Rt△OAB中,OA=4,AB=5,点C在OA上,AC=1,⊙P的圆心P在线段BC上,且⊙P与边AB,AO都相切.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圆心P,则k=.解:设⊙P与边AB,AO分别相切于点E、D,连接PE、PD、PA,如图所示.则有PD⊥OA,PE⊥AB.设⊙P的半径为r,∵AB=5,AC=1,=AB•PE=r,S△APC=AC•PD=r.∴S△APB∵∠AOB=90°,OA=4,AB=5,∴OB=3.=AC•OB=×1×3=.∴S△ABC=S△APB+S△APC,∵S△ABC∴=r+r.∴r=.∴PD=.∵PD⊥OA,∠AOB=90°,∴∠PDC=∠BOC=90°.∴PD∥BO.∴△PDC∽△BOC.∴=.∴PD•OC=CD•BO.∴×(4﹣1)=3CD.∴CD=.∴OD=OC﹣CD=3﹣=.∴点P的坐标为(,).∵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圆心P,∴k=×=.故答案为:.11.如图,OABC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OB在轴正半轴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A和第二象限的点C分别在双曲线y=和y=的一支上,分别过点A、C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和N,则有以下的结论:①=;②阴影部分面积是(k1+k2);③当∠AOC=90°时,|k1|=|k2|;④若OABC是菱形,则两双曲线既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④(把所有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解:作AE⊥y轴于E,CF⊥y轴于F,如图,∵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S△AOB=S△COB,∴AE=CF,∴OM=ON,∵S△AOM=|k1|=OM•AM,S△CON=|k2|=ON•CN,∴=,故①正确;∵S△AOM=|k1|,S△CON=|k2|,∴S阴影部分=S△AOM+S△CON=(|k1|+|k2|),而k1>0,k2<0,∴S阴影部分=(k1﹣k2),故②错误;当∠AOC=90°,∴四边形OABC是矩形,∴不能确定OA与OC相等,而OM=ON,∴不能判断△AOM≌△CNO,∴不能判断AM=CN,∴不能确定|k1|=|k2|,故③错误;若OABC是菱形,则OA=OC,而OM=ON,∴Rt△AOM≌Rt△CNO,∴AM=CN,∴|k1|=|k2|,∴k1=﹣k2,∴两双曲线既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l:y=﹣x﹣1,双曲线y=,在l上取一点A1,过A1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B1,过B1作y轴的垂线交l于点A2,请继续操作并探究:过A2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B2,过B2作y轴的垂线交l于点A3,…,这样依次得到l上的点A1,A2,A3,…,A n,…记点A n的横坐标为a n,若a1=2,则a2=﹣,a2013=﹣;若要将上述操作无限次地进行下去,则a1不可能取的值是0、﹣1.解:当a1=2时,B1的纵坐标为,B1的纵坐标和A2的纵坐标相同,则A2的横坐标为a2=﹣,A2的横坐标和B2的横坐标相同,则B2的纵坐标为b2=﹣,B2的纵坐标和A3的纵坐标相同,则A3的横坐标为a3=﹣,A3的横坐标和B3的横坐标相同,则B3的纵坐标为b3=﹣3,B3的纵坐标和A4的纵坐标相同,则A4的横坐标为a4=2,A4的横坐标和B4的横坐标相同,则B4的纵坐标为b4=,即当a1=2时,a2=﹣,a3=﹣,a4=2,a5=﹣,b1=,b2=﹣,b3=﹣3,b4=,b5=﹣,∵=671,∴a2013=a3=﹣;点A1不能在y轴上(此时找不到B1),即x≠0,点A1不能在x轴上(此时A2,在y轴上,找不到B2),即y=﹣x﹣1≠0,解得:x≠﹣1;综上可得a1不可取0、﹣1.故答案为:﹣;﹣;0、﹣1.13.如图,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A(a,3),与y轴交于点B.(1)求a,k的值;(2)直线CD过点A,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AC=AD,连接CB.①求△ABC的面积;②点P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点Q在x轴上,若以点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解:(1)把x=a,y=3代入y=x+1得,,∴a=4,把x=4,y=3代入y=得,3=,∴k=12;(2)∵点A(4,3),D点的纵坐标是0,AD=AC,∴点C的纵坐标是3×2﹣0=6,把y=6代入y=得x=2,∴C(2,6),①如图1,作CF⊥x轴于F,交AB于E,当x=2时,y==2,∴E(2,2),∵C(2,6),∴CE=6﹣2=4,∴x A==8;②如图2,当AB是对角线时,即: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A(4,3),B(0,1),点Q的纵坐标为0,∴y P=1+3﹣0=4,当y=4时,4=,∴x=3,∴P(3,4),当AB为边时,即: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图中的▱ABQ′P′),﹣y B=y P′﹣y A得,由y Q′0﹣1=y P′﹣3,=2,∴y P′当y=2时,x==6,∴P′(6,2),综上所述:P(3,4)或(6,2).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1=k1x+b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5,0),B(0,)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P,K两点,连接OP,△OAP的面积为.(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当y2>y1时,求x的取值范围.(3)若C为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当PC+KC最小时,求△PKC的面积.解:(1)∵一次函数y1=k1x+b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5,0),B(0,)两点,∴,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OAP的面积为,∴•OA•y P=,∴y P=,∵点P在一次函数图象上,∴令﹣x+=.解得x=4,∴P(4,).∵点P在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上,∴k2=4×=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2)令﹣x+=,解得x=1或x=4,∴K(1,2),由图象可知,当y2>y1时,x的取值范围为:0<x<1或x>4.(3)如图,作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P′,连接KP′,线段KP′与x轴的交点即为点C,∵P(4,).∴P′(4,﹣).∴PP′=1,∴直线KP′的解析式为:y=﹣x+.令y=0,解得x=.∴C(,0).=•(x C﹣x K)•PP′∴S△PKC=×(﹣1)×1=.∴当PC+KC最小时,△PKC的面积为.15.如图,一次函数y=x+1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m,2),B两点,分别连接OA,OB.(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点O,B,A,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一次函数y=x+1经过点A(m,2),∴m+1=2,∴m=1,∴A(1,2),∵反比例函数y=经过点(1,2),∴k=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由题意,得,解得或,∴B(﹣2,﹣1),∵C(0,1),=S△AOC+S△BOC=×1×2+×1×1=1.5;∴S△AOB(3)有三种情形,如图所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3,﹣3)或(﹣1,1)或(3,3).16.已知A(3,0)、B(0,4)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连接AB.(1)如图①,点P在线段AB上,以点P为圆心的圆与两条坐标轴都相切,求过点P 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2)如图②,点N是线段OB上一点,连接AN,将△AON沿AN翻折,使得点O与线段AB上的点M重合,求经过A、N两点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解:(1)作PC⊥x轴于C,PD⊥y轴于D,则四边形OCPD是矩形,∵以点P为圆心的圆与两条坐标轴都相切,∴PC=PD,∴矩形OCPD是正方形,设PD=PC=x,∵A(3,0)、B(0,4),∴OA=3,OB=4,∴BD=4﹣x,∵PD∥OA,∴△PDB∽△AOB,∴,∴,解得x=,∴P(,),设过点P的函数表达式为y=,∴k=xy==,∴y=;(2)方法一:∵将△AON沿AN翻折,使得点O与线段AB上的点M重合,∴ON=NM,MN⊥AB,由勾股定理得,AB=5,=S△AON+S△ABN,∴S△AOB∴=+,解得,ON=,∴N(0,),设直线AN的函数解析式为y=mx+,则3m+=0,∴m=﹣,∴直线AN的函数解析式为y=﹣x+.方法二:利用△BMN∽△BOA,求出BN的长度,从而得出ON的长度,。

中考数学复习----《反比例函数之综合应用》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反比例函数之综合应用》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反比例函数之综合应用》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点总结1. 反比例函数k 的集合意义:①过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意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两垂线与坐标轴构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等于k 。

②过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意一点作其中一条坐标轴的垂线,并连接这个点与原点,则构成一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2k 。

2. 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在反比例函数中只有一个系数k ,所以只需要在图像上找一个对应的点即可求出k 的值,从而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不等式问题: 若反比例函数()0≠=k x ky 与一次函数()0≠+=k b kx y 有交点,则不等式b kx xk +>的解集取反比例函数图像在一次函数图像上方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等式b kx xk+<的解集取反比例函数图像在一次函数图像下方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把自变量分成三部分。

练习题1、(2022•日照)如图,矩形OABC 与反比例函数y 1=xk1(k 1是非零常数,x >0)的图像交于点M ,N ,与反比例函数y 2=xk2(k 2是非零常数,x >0)的图像交于点B ,连接OM ,ON .若四边形OMBN 的面积为3,则k 1﹣k 2=( )A .3B .﹣3C .23 D .﹣23【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y 1、y 2的图像均在第一象限, ∴k 1>0,k 2>0,∵点M 、N 均在反比例函数y 1=(k 1是非零常数,x >0)的图像上,∴S △OAM =S △OCN =k 1,∵矩形OABC 的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2=(k 2是非零常数,x >0)的图像上,∴S 矩形OABC =k 2,∴S 四边形OMBN =S 矩形OABC ﹣S △OAM ﹣S △OCN =3, ∴k 2﹣k 1=3, ∴k 1﹣k 2=﹣3, 故选:B .2、(2022•牡丹江)如图,等边三角形OAB ,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S △OAB =43,若反比例函数y =xk(k ≠0)图像的一支经过点A ,则k 的值是( )A .233 B .23C .433 D .43【分析】根据正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S △AOC =S △AOB =2=|k |,即可求出k 的值.【解答】解:如图,过点A 作AC ⊥OB 于点C , ∵△OAB 是正三角形, ∴OC =BC ,∴S △AOC =S △AOB =2=|k |,又∵k >0, ∴k =4,故选:D .3、(2022•郴州)如图,在函数y =x2(x >0)的图像上任取一点A ,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交函数y =﹣x8(x <0)的图像于点B ,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是( )A .3B .5C .6D .10【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点A 在函数y =(x >0)的图像上, ∴S △AOC =×2=1,又∵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像上, ∴S △BOC =×8=4, ∴S △AOB =S △AOC +S △BOC =1+4 =5, 故选:B .4、(2022•黑龙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平行四边形OBAD 的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x 3的图像上,顶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xk的图像上,顶点D 在x 轴的负半轴上.若平行四边形OBAD 的面积是5,则k 的值是( )A .2B .1C .﹣1D .﹣2【分析】设B (a ,),根据四边形OBAD 是平行四边形,推出AB ∥DO ,表示出A 点的坐标,求出AB =a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列方程,解出即可.【解答】解:设B (a ,), ∵四边形OBAD 是平行四边形, ∴AB ∥DO , ∴A (,),∴AB =a ﹣,∵平行四边形OBAD 的面积是5, ∴(a ﹣)=5,解得k =﹣2, 故选:D .5、(2022•十堰)如图,正方形ABCD 的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 =xk 1(k 1>0)和y =xk 2(k 2>0)的图像上.若BD ∥y 轴,点D 的横坐标为3,则k 1+k 2=( )A .36B .18C .12D .9【分析】连接AC交BD于E,延长BD交x轴于F,连接OD、OB,设AE=BE=CE=DE =m,D(3,a),根据BD∥y轴,可得B(3,a+2m),A(3+m,a+m),即知k1=3(a+2m)=(3+m)(a+m),从而m=3﹣a,B(3,6﹣a),由B(3,6﹣a)在反比例函数y=(k1>0)的图像上,D(3,a)在y=(k2>0)的图像上,得k1=3(6﹣a)=18﹣3a,k2=3a,即得k1+k2=18﹣3a+3a=18.【解答】解:连接AC交BD于E,延长BD交x轴于F,连接OD、OB,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BE=CE=DE,设AE=BE=CE=DE=m,D(3,a),∵BD∥y轴,∴B(3,a+2m),A(3+m,a+m),∵A,B都在反比例函数y=(k1>0)的图像上,∴k1=3(a+2m)=(3+m)(a+m),∵m≠0,∴m=3﹣a,∴B(3,6﹣a),∵B(3,6﹣a)在反比例函数y=(k1>0)的图像上,D(3,a)在y=(k2>0)的图像上,∴k1=3(6﹣a)=18﹣3a,k2=3a,∴k1+k2=18﹣3a+3a=18;故选:B .6、(2022•邵阳)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x1的图像,点A (x ,y )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意一点,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连接OA ,则△AOB 的面积是( )A .1B .C .2D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k =1,也就是△AOB 的面积的2倍是1,求出△AOB 的面积是.【解答】解:∵A (x ,y ), ∴OB =x ,AB =y ,∵A 为反比例函数y =图像上一点, ∴xy =1,∴S △ABO =AB •OB =xy =1=,故选:B .7、(2022•内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M 的直线l ∥y 轴,且直线l 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 =x 8和y =xk的图像交于P 、Q 两点.若S △POQ =15,则k 的值为( )A .38B .22C .﹣7D .﹣22【分析】利用k 的几何意义解题即可. 【解答】解:∵直线l ∥y 轴, ∴∠OMP =∠OMQ =90°,∴S △OMP =×8=4,S △OMQ =﹣k . 又S △POQ =15, ∴4﹣k =15, 即k =11,∴k =﹣22. 故选:D .8、(2022•东营)如图,△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若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x1(x >0)的图像上,则经过点A 的函数图像表达式为 .【分析】作AD ⊥x 轴于D ,BC ⊥x 轴于C ,根据△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明△BOC ≌△OAD ,利用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得到S △OBC =,则S △OAD =,所以|k |=,然后求出k 得到经过点A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解答】解:如图,作AD ⊥x 轴于D ,BC ⊥x 轴于C , ∴∠ADO =∠BCO =90°,∵∠AOB =90°, ∴∠AOD +∠BOC =90°, ∴∠AOD +∠DAO =90°, ∴∠BOC =∠DAO , ∵OB =OA ,∴△BOC ≌△OAD (AAS ),∵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x >0)的图像上, ∴S △OBC =, ∴S △OAD =, ∴k =﹣1,∴经过点A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故答案为:y =﹣.9、(2022•盐城)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3),则该函数表达式为 . 【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函数的解析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即可. 【解答】解:令反比例函数为y =(k ≠0),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3), ∴3=, k =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故答案为:y =.10、(2022•湖北)在反比例函数y =xk 1−的图像的每一支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且整式x 2﹣kx +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分析】由整式x 2﹣kx +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可得k =±4,由反比例函y =的图像的每一支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可得k ﹣1>0,解得k >1,则k =4,即可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整式x 2﹣kx +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k =±4, ∵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的每一支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k ﹣1>0, 解得k >1, ∴k =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 故答案为:y =.35.(2022•陕西)已知点A (﹣2,m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点A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若点A '在正比例函数y =21x 的图像上,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点A '(2,m ),代入y =x 求得m =1,由点A (﹣2,1)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从而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答】解:∵点A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A (﹣2,m ), ∴点A '(2,m ),∵点A '在正比例函数y =x 的图像上, ∴m ==1,∴A (﹣2,1),∵点A (﹣2,1)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 故答案为:y =﹣.11、(2022•攀枝花)如图,正比例函数y =k 1x 与反比例函数y =xk 2的图像交于A (1,m )、B 两点,当k 1x ≤xk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0或x ≥1B .x ≤﹣1或0<x ≤1C .x ≤﹣1或x ≥1D .﹣1≤x <0或0<x ≤1【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求得B 点的坐标,然后根据图像即可求得. 【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 =k 1x 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交于A (1,m )、B 两点,∴B (﹣1,﹣m ), 由图像可知,当k 1x ≤时,x 的取值范围是﹣1≤x <0或x ≥1,故选:A .37.(2022•东营)如图,一次函数y 1=k 1x +b 与反比例函数y 2=xk 2的图像相交于A ,B 两点,点A 的横坐标为2,点B 的横坐标为﹣1,则不等式k 1x +b <xk2的解集是( )A .﹣1<x <0或x >2B .x <﹣1或0<x <2C .x <﹣1或x >2D .﹣1<x <2【分析】根据两函数图像的上下位置关系结合交点横坐标,即可得出不等式k 1x +b <的解集,此题得解.【解答】解:观察函数图像可知,当﹣1<x <0或x >2时,一次函数y 1=k 1x +b 的图像在反比例函数y 2=的图像的下方,∴不等式k 1x +b <的解集为:﹣1<x <0或x >2,故选:A .12、(2022•朝阳)如图,正比例函数y =ax (a 为常数,且a ≠0)和反比例函数y =xk(k 为常数,且k ≠0)的图像相交于A (﹣2,m )和B 两点,则不等式ax >xk的解集为( )A .x <﹣2或x >2B .﹣2<x <2C .﹣2<x <0或x >2D .x <﹣2或0<x <2【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求得B (2,﹣m ),然后根据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 =ax (a 为常数,且a ≠0)和反比例函数y =(k 为常数,且k ≠0)的图像相交于A (﹣2,m )和B 两点, ∴B (2,﹣m ),∴不等式ax >的解集为x <﹣2或0<x <2, 故选:D .13、(2022•无锡)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 =xm的图像交于点A 、B ,其中点A 、B 的坐标为A (﹣m1,﹣2m )、B (m ,1),则△OAB 的面积是( ) A .3B .413C .27D .415【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m ,进而求出点A 、B 的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点A (﹣,﹣2m )在反比例函数y =上, ∴﹣2m =,解得:m =2,∴点A 的坐标为:(﹣,﹣4),点B 的坐标为(2,1), ∴S △OAB =××5﹣××4﹣×2×1﹣×1=,故选:D .14、(2022•荆州)如图是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1=2x 和y 2=x2的图像.观察图像可得不等式2x >x2的解集为( )A .﹣1<x <1B .x <﹣1或x >1C .x <﹣1或0<x <1D .﹣1<x <0或x >1【分析】结合图像,数形结合分析判断.【解答】解:由图像,函数y 1=2x 和y 2=的交点横坐标为﹣1,1, ∴当﹣1<x <0或x >1时,y 1>y 2,即2x >, 故选:D .15、(2022•怀化)如图,直线AB 交x 轴于点C ,交反比例函数y =xa 1−(a >1)的图像于A 、B 两点,过点B 作BD ⊥y 轴,垂足为点D ,若S △BCD =5,则a 的值为( )A.8B.9C.10D.11【分析】设点B的坐标为(m,),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点B的坐标为(m,),∵S△BCD=5,且a>1,∴×m×=5,解得:a=11,故选:D.16、(2022•宁夏)在显示汽车油箱内油量的装置模拟示意图中,电压U一定时,油箱中浮子随油面下降而落下,带动滑杆使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对应油量体积,把电流表刻度改为相应油量体积数,由此知道油箱里剩余油量.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油箱中油的体积V与电路中总电阻R总(R总=R+R0)是反比例关系,电流I与R总也是反比例关系,则I与V的函数关系是()A.反比例函数B.正比例函数C.二次函数D.以上答案都不对【分析】由油箱中油的体积V与电路中总电阻R总是反比例关系,电流I与R总是反比例关系,可得V=I(为常数),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由油箱中油的体积V与电路中总电阻R总是反比例关系,设V•R总=k(k为常数),由电流I与R总是反比例关系,设I•R总=k'(k为常数),∴=,∴V=I(为常数),∴I与V的函数关系是正比例函数,故选:B.17、(2022•宜昌)已知经过闭合电路的电流I(单位:A)与电路的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根据下表判断a和b的大小关系为()A.a>b B.a≥b C.a<b D.a≤b【分析】根据等量关系“电流=”,即可求解.【解答】解:∵闭合电路的电流I(单位:A)与电路的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40a=80b,∴a=2b,∴a>b,故选:A.18、(2022•丽水)已知电灯电路两端的电压U为220V,通过灯泡的电流强度I(A)的最大限度不得超过0.11A.设选用灯泡的电阻为R(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至少2000ΩB.R至多2000ΩC.R至少24.2ΩD.R至多24.2Ω【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电压U一定时,电流强度I(A)与灯泡的电阻为R(Ω)成反比例,∴I=.∵已知电灯电路两端的电压U为220V,∴I=.∵通过灯泡的电流强度I(A)的最大限度不得超过0.11A,∴≤0.11,∴R≥2000.故选:A.19、(2022•郴州)科技小组为了验证某电路的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三者之间的关系:I=U,测得数据如下:那么,当电阻R=55Ω时,电流I=A.【分析】由表格数据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将R=55Ω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把R=220,I=1代入I=得:1=,解得U=220,∴I=,把R=55代入I=得:I==4,故答案为:4.20、(2022•山西)根据物理学知识,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体承受的压强p(Pa)是它的受力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其函数图像如图所示.当S=0.25m2时,该物体承受的压强p的值为Pa.【分析】设p=,把(0.1,1000)代入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把S=0.25代入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p=,∵函数图像经过(0.1,1000),∴k=100,∴p=,当S=0.25m2时,物体所受的压强p==400(Pa),故答案为:400.。

浅谈反比例函数中的k值法解题

浅谈反比例函数中的k值法解题

浅谈反比例函数中的“K ”值法解题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近几年,在中考试题中关于反比例函数方面的试题出现了不少新题型。

而反比例函数的“K ”值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可以说是反比例函数的精髓所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反比例函数中利用“K ”值法解题的问题。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 “K ”值 象限 图像所谓“K ”值法解题,就是通过反比例函数特有的“K ”值的一些性质进行分析解题。

结合近几年中考题,“K ”值主导的反比例函数习题越来越多。

这里就反比例函数的“K ”值的意义来解决问题进行例析。

以下是利用“K ”值求解关于面积、反比例函数性质、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相结合等方面的解法淡析。

一、“K ”值的几何意义及利用其求相关图形面积研究函数问题要透视函数的本质特征。

所以,我们先从“K ”值的本质出发对其进行精确剖析。

下面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反比例函数y=x k (k ≠0)中,比例系数k 有一个很重要的几何意义。

那就是:过反比例函数y=xk (k ≠0)的图像上任意一点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如图1-1所示),则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y|·|x|=|xy|=|k|。

所以,对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它们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常数k 。

从而有PNO S ∆=PMO S ∆=k 21。

在解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时,若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中k 的几何意义,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

现举例说明。

例1.已知点C 为反比例函数6y x=-上的一点,过点C 向坐标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那么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 。

解析:因为四边形AOBC 的面积S=CA ·CB=xy x y =∙,又因为6y x=-,所以xy k =, 即S=6-=6,故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6。

例2.(0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若函数kx y =(k >0)与函数1y x=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AB 垂直x 轴于B ,则△ABC 的面积为( )。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过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一点P(x,y),作两坐标轴
的垂线,两垂足、原点、P点组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S=x的绝
对值*y的绝对值=(x*y)的绝对值=|k|
研究函数问题要透视函数的本质特征。

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
k有一个很重要的`几何意义,那就是: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
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垂足为M、N则矩形PMON的面积
S=PM·PN=|y|·|x|=|xy|=|k|。

所以,对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它们与x轴、y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常数。

从而有k
的绝对值。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解题技巧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解题技巧

在反比例函数中,k代表常数。

它在几何上表示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关系,具体解题技巧如下:
求解比例关系:在已知的反比例函数中,通过给定的函数表达式或已知的点,可以建立函数的比例关系。

使用这些已知信息,可以得出k 的值。

图像特征分析: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特别是与坐标轴的关系。

在反比例函数中,k 的值可以表示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之间的比例关系。

当k > 0 时,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函数图像可能与x 轴正向逼近,与y 轴正向逼近,或同时逼近两个轴。

当k < 0 时,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

函数图像可能与x 轴正向逼近,与y 轴负向逼近,或同时逼近两个轴。

当k = 0 时,函数图像与x 轴平行或与y 轴平行,即函数图像不存在与坐标轴的交点。

推测几何意义: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以推测k 的几何意义。

当k > 0 时,k 可以表示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之间的比例系数。

它可以表示函数图像在与x 轴或y 轴的交点处的斜率。

当k < 0 时,k 的绝对值可以表示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之间的反比例系数。

它可以表示函数图像在与x 轴或y 轴的交点处的斜率的相反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般性的解题技巧,具体问题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和函数表达式进行分析和求解。

同时,绘制函数图像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观察几何意义。

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面积问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面积问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模型介绍一、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1.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如图,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选一点,向两坐标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矩形的面积为k 。

如图二,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2k二、利用k 的几何意义进行面积转化1.如图,直线AB 与反比例函数k y x=(0k ≠)交于A 、B 两点,与x 、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D ,那么OAB OCD OBD OAC S S S S ∆∆∆∆=--,此方法是绝大部分学生选用的方法。

但是,从效率来讲,就比较低2.如图,过点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则根据k 的几何意义可得,OBF OAE S S ∆∆=,而OBF OAB OAE ABFE S S S S ∆∆∆+=+梯形,所以OAB ABFE S S ∆=梯形,此方法的好处,在于方便,快捷,不易出错。

【例1】.如图,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两点A,B,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2,6,则△AOB的面积是8.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BD⊥x轴于点D,∴x=2时,y=3;x=6时,y=1,=S△OBD=3,故S△ACOS四边形AODB=×(3+1)×4+3=11,故△AOB的面积是:11﹣3=8.故答案为:8.变式训练【变1-1】.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点B在x轴负半轴上,直线AB交y轴于点C,若,△AOB的面积为12,则k的值为()A.4B.6C.10D.12解:如图,过点A作AD⊥x轴,垂足为D,∵OC∥AD,,∴,∴,k>0,∴k=12,故选:D.【变1-2】.如图,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与矩形ABCO的两边相交于E,F两点,=4,则k的值为16.若E是AB的中点,S△BEF解:设E(a,),则B纵坐标也为,∵E是AB中点,∴F点坐标为(2a,),∴BF=BC﹣FC=﹣=,=4,∵S△BEF∴a•=4,∴k=16.故答案是:16.【例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在第一象限内,边BC与x轴平行,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6,4,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A,B两点,若菱形ABCD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12.解:解法一: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BC∥x轴,∴AE⊥BC,∵A,B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且纵坐标分别为6,4,∴A(,6),B(,4),∴AE=2,BE=﹣=,∵菱形ABCD的面积为2,∴BC×AE=2,即BC=,∴AB=BC=,在Rt△AEB中,BE===1,∴k=1,∴k=12.解法二:同理知:BE=1,设A(a,6),则B(a+1,4),∴6a=4(a+1),∴a=2,∴k=2×6=12.故答案为12.变式训练【变2-1】.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A、B的纵坐标分别是3和6,连接OA、OB,则△OAB的面积是()A.9B.8C.7D.6解:∵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A、B的纵坐标分别是3和6,∴A(4,3),B(2,6),作AD⊥y轴于D,BE⊥y轴于E,=S△BOE=×12=6,∴S△AOD=S△AOD+S梯形ABED﹣S△BOE=S梯形ABED,∵S△OAB=(4+2)×(6﹣3)=9,∴S△AOB故选:A.【变2-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函数y=与y=(a>b>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分别为曲线C1,C2,点P为曲线C1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y轴的垂线交C2于点A,作x轴的垂线交C2于点B,则阴影部分的面积S△AOB=a﹣.(结果用a,b表示)解:设B(m,),A(,n),则P(m,n),∵点P为曲线C1上的任意一点,∴mn=a,=mn﹣b﹣b﹣(m﹣)(n﹣)∴阴影部分的面积S△AOB=mn﹣b﹣(mn﹣b﹣b+)=mn﹣b﹣mn+b﹣=a﹣.故答案为:a﹣.1.如图,在△ABC中,AB=AC,点A在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上,点B,C在x轴上,OC=OB,延长AC交y轴于点D,连接BD,若△BCD的面积等于1,则k的值为()A.3B.2C.D.4解:作AE⊥BC于E,连接OA,∵AB=AC,∴CE=BE,∵OC=OB,∴OC=BC=×2CE=CE,∵AE∥OD,∴△COD∽△CEA,∴=()2=4,∵△BCD的面积等于1,OC=OB,=S△BCD=,∴S△COD=4×=1,∴S△CEA∵OC=CE,=S△CEA=,∴S△AOC=+1=,∴S△AOE=k(k>0),∵S△AOE∴k=3,故选:A.2.如图,OC交双曲线y=于点A,且OC:OA=5:3,若矩形ABCD的面积是8,且AB ∥x轴,则k的值是()A.18B.50C.12D.解:延长DA、交x轴于E,∵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AB∥x轴,∴∠CAB=∠AOE,∴DE⊥x轴,CB⊥x轴,∴∠AEO=∠ABC∴△AOE∽△CAB,∴=()2,∵矩形ABCD的面积是8,OC:OA=5:3,∴△ABC的面积为4,AC:OA=2:3,∴=()2=,=9,∴S△AOE∵双曲线y=经过点A,=|k|=9,∴S△AOE∵k>0,∴k=18,故选:A.3.如图,已知点A,B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1=﹣和y2=的图象上,若点A是线段OB 的中点,则k的值为()A.﹣8B.8C.﹣2D.﹣4解:设A(a,b),则B(2a,2b),∵点A在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上,∴ab=﹣2;∵B点在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上,∴k=2a•2b=4ab=﹣8.故选:A.4.如图,点A(m,n),B(4,)在双曲线y=上,且0<m<n.若△AOB的面积为,则m+n=()A.7B.C.D.3解:∵点A(m,n),B(4,)在双曲线y=上,∴mn=4×=k,∴mn=k=6,∴双曲线为y=,∴n=,作AD⊥x轴于D,BE⊥x轴于E,=S△AOD+S梯形ADEB﹣S△BOE=S梯形ADEB,∵S△AOB∴(+)(4﹣m)=,解得m1=1,m2=﹣16,∵0<m<n.∴m=1,∴n=6,∴m+n=7,故选:A.5.如图,点A,B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两点,过点A,B分别作AC⊥x轴=3,则S△于点C,BD⊥x轴于点D,连接OA、BC,已知点C(2,0),BD=3,S△BCDAOC为()A.2B.3C.4D.6解:在Rt△BCD中,∵×CD×BD=3,∴×CD×3=3,∴CD=2,∵C(2,0),∴OC=2,∴OD=4,∴B(4,3),∵点B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点,∴k=12,∵AC⊥x轴,==6,∴S△AOC故选:D.6.如图,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交y=与y=的图象(部分)于点A、B,点C是y 轴上的动点,则△ABC的面积为()A.k1﹣k2B.(k1﹣k2)C.k2﹣k1D.(k2﹣k1)解:由题意可知,AB=﹣,AB边上的高为x,=×(﹣)•x=(k1﹣k2),∴S△ABC故选:B.7.已知四边形OABC是矩形,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双曲线y=与边BC交于点D、与对角线OB交于中点E,若△OBD的面积为10,则k的值是()A.10B.5C.D.解:设E点的坐标是(x,y),∵E是OB的中点,∴B点的坐标是(2x,2y),则D点的坐标是(,2y),∵△OBD的面积为10,∴×(2x﹣)×2y=10,解得,k=,故选:D.8.如图,在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OC、OA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x>0)与AB相交于点D,与BC相交于点E,若BD=3AD,且△ODE的面积是12,则k=()A.6B.9C.D.解:∵四边形OCBA是矩形,∴AB=OC,OA=BC,设B点的坐标为(a,b),∵BD=3AD,∴D(,b)∵D、E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设E的坐标为(a,y),∴ay=k∴E(a,),=S矩形OCBA﹣S△AOD﹣S△OCE﹣S△BDE=ab﹣k﹣k﹣••(b﹣)=12,∵S△ODE∴4k﹣k﹣+=12k=故选:D.9.如图,一直线经过原点O,且与反比例函数y=(k>0)相交于点A、点B,过点A作AC⊥y轴,垂足为C,连接BC.若△ABC面积为8,则k=8.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OA=OB,∴△BOC的面积=△AOC的面积=8÷2=4,又∵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点,且AC⊥y轴于点C,∴△AOC的面积=|k|,∴|k|=4,∵k>0,∴k=8.故答案为8.10.如图,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等边三角形POQ的顶点P,则△POQ的边长为2.解:如图,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于M,∵△POQ为等边三角形,∴OP=OQ,OM=QM=OQ,∵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设P(a,)(a>0),则OM=a,OQ=OP=2a,PM=,在Rt△OPM中,PM===a,∴=a,∴a=1(负值舍去),∴OQ=2a=2,故答案为:2.11.如图,A(4,3)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图象上一点,连接OA,过A作AB∥x 轴,截取AB=OA(B在A右侧),连接OB,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P.则△OAP 的面积为5.解:过P作MN⊥x轴于M,交AB于N,过A作AD⊥x轴于D,∵A(4,3),∴AD=3,OD=4,∴AO==5,∵AB=AO,∴AB=5,∵AB∥x轴,点B的横坐标是4+5=9,纵坐标是3,即点B的坐标是(9,3),设直线OB的解析式是y=ax,把B点的坐标(9,3)代入得:3=9a,解得:a=,即y=x,∵AB∥x轴,∴MN⊥AB,把A(4,3)代入y=,得k=12,即y=,解方程组得:或,∵点P在第一象限,∴点P的坐标是(6,2),∵A(4,3),AB∥x轴,P(6,2),∴MN=AD=3,PN=3﹣2=1,﹣S△APB=3﹣=5,∴△OAP的面积是S△ABO故答案为:5.12.如图,直线y=x+m与双曲线y=相交于A,B两点,BC∥x轴,AC∥y轴,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6.解:方法一:设A(a,),B(b,),则C(a,).将y=x+m代入y=,得x+m=,整理,得x2+mx﹣3=0,则a+b=﹣m,ab=﹣3,∴(a﹣b)2=(a+b)2﹣4ab=m2+12.=AC•BC∵S△ABC=(﹣)(a﹣b)=••(a﹣b)=(a﹣b)2=(m2+12)=m2+6,∴当m=0时,△ABC的面积有最小值6.故答案为6.方法二:因为y=x+m斜率为1,且BC∥x轴,AC∥y轴,∴∠ABC=∠BAC=45°,∴△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AB,=AC•BC=AB2,∴S△ABC当AB最小时,m=0,直线为y=x,联立方程,解得或,∴A(,),B(﹣,﹣),AB=×2=2,=×4×6=6.∴S△ABC最小故答案为:6.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边OA在x轴正半轴上,其中∠OAB=90°,AO =AB,点C为斜边OB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过点C,且交线=6,则k的值为8.段AB于点D,连接CD,OD.若S△OCD解:根据题意设B(m,m),则A(m,0),∵点C为斜边OB的中点,∴C(,),∵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过点C,∴k=•=,∵∠OAB=90°,∴D的横坐标为m,∵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过点D,∴D的纵坐标为,作CE⊥x轴于E,=S△AOD,∵S△COES△OCD=S△COE+S梯形ADCE﹣S△AOD=S梯形ADCE,S△OCD=6,∴(AD+CE)•AE=6,即(+)•(m﹣m)=6,∴m2=32,∴k==8,故答案为:8.解法二:作CE⊥OA于E,∵C为AB的中点,OA=AB,∠OAB=90°,=S△AOD=k,S△AOB=2k,∴S△OEC=k,∴S△BOD∵C为斜边OB的中点,=S△BCD=S△BOD=6,∴S△OCD∴×k=6,∴k=8.故答案为:8.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C的顶点A,B在第一象限内,顶点C在y轴上,经过点A的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BC于点D.若CD=2BD,▱OABC的面积为15,则k的值为18.解:过点D作DN⊥y轴于N,过点B作BM⊥y轴于M,设OC=a,CN=2b,MN=b,∵▱OABC的面积为15,∴BM=,∴ND=BM=,∴A,D点坐标分别为(,3b),(,a+2b),∴•3b=(a+2b),∴b=a,∴k=•3b=•3×a=18,故答案为:18.15.如图,点A在双曲线y=的第一象限的那一支上,AB垂直于y轴于点B,点C在x 轴正半轴上,且OC=2AB,点E在线段AC上,且AE=3EC,点D为OB的中点,若△ADE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解:连DC,如图,∵AE=3EC,△ADE的面积为3,∴△CDE的面积为1,∴△ADC的面积为4,设A点坐标为(a,b),则AB=a,OC=2AB=2a,而点D为OB的中点,∴BD=OD=b,=S△ABD+S△ADC+S△ODC,∵S梯形OBAC∴(a+2a)×b=a×b+4+×2a×b,∴ab=,把A(a,b)代入双曲线y=,∴k=ab=.故答案为:.1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1=与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交于点A(1,8),B(﹣4,m)两点.(1)求k1,k2,b的值;(2)求△AOB的面积;(3)请直接写出不等式x+b的解.解:(1)∵反比例函数y1=与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交于点A(1,8)、B(﹣4,m),∴k1=8,B(﹣4,﹣2),解方程组,解得;(2)由(1)知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6),=×6×4+×6×1=15;∴S△AOB(3)﹣4≤x<0或x≥1.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的坐标为(a,6),AB⊥x轴于点B,cos∠OAB=,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分别交AO、AB于点C、D.延长AO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另一支于点E.已知点D的纵坐标为.(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EB的解析式;.(3)求S△OEB解:(1)∵A点的坐标为(a,6),AB⊥x轴,∴AB=6,∵cos∠OAB==,∴,∴OA=10,由勾股定理得:OB=8,∴A(8,6),∴D(8,),∵点D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8×=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设直线OA的解析式为:y=bx,∵A(8,6),∴8b=6,b=,∴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则,x=±4,∴E(﹣4,﹣3),设直线BE的解式为:y=mx+n,把B(8,0),E(﹣4,﹣3)代入得:,解得:,∴直线BE的解式为:y=x﹣2;=OB•|y E|=×8×3=12.(3)S△OEB18.如图,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第一象限内的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OB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且tanα=.(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的坐标;.(3)求S△OAB解:(1)∵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a),∴a=×3=4,∴点A的坐标为(3,4),∴k=3×4=1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2)∵点B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设点B坐标为(x,),∵tanα=,∴=,解得:x=±6,∵点B在第一象限,∴x=6,∴点B的坐标为(6,2).(3)设直线OB为y=kx,(k≠0),将点B(6,2)代入得:2=6k,解得:k=,∴OB直线解析式为:y=x.过A点做AC⊥x轴,交OB于点C,如图所示:则点C坐标为(3,1),∴AC=3.S△OAB的面积=S△OAC的面积+S△ACB的面积=×|AC|×6=9.∴△OAB的面积为9.1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2,0),与反比=4.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的交于点B(2,n),连接BO,若S△AOB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直线AB与双曲线的另一交点为D点,求△ODB的面积.=•|x A|•y B,解:(1)由题意得:S△AOB即×2×y B=4,y B=4,∴B(2,4),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把点B的坐标代入得:k=2×4=8,∴y=,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ax+b,把A(﹣2,0)、B(2,4)代入得:,解得:,∴y=x+2;(2)由题意得:x+2=,解得:x1=﹣4,x2=2,∴D(﹣4,﹣2),=S△OAD+S△OAB=×2×2+4=6.∴S△ODB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点A在x轴上,点D是AB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C,D两点.(1)求k的值;(2)求四边形OABC的面积.解:(1)过点C作CE⊥x轴于E,∵∠AOC=45°,∴OE=CE,∴OE2+CE2=OC2∵OC=2,∴OE=CE=2,∴C(2,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点,∴k=2×2=4;(2)过点D作DF⊥x轴于F,∵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AB=OC=2,∠DAF=∠AOC=45°,又∵点D是AB的中点,∴AD=,AF=DF,∴AF2+DF2=AD2,∴AF=DF=1,∴D点的纵坐标为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D点,∴D(4,1),∴OF=4,OA=OF﹣AF=4﹣1=3,∴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S=OA•CE=3×2=6.21.如图,直线y=6x与双曲线y=(k≠0,且x>0)交于点A,点A的横坐标为2.(1)求点A的坐标及双曲线的解析式;(2)点B是双曲线上的点,且点B的纵坐标是6,连接OB,AB,求△AOB的面积.解:(1)将x=2代入y=6x,得:y=12,∴点A的坐标为(2,12),将A(2,12)代入y=,得:k=2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在y=中y=6时,x=4,∴点B(4,6),而A(2,12),如图,过A作AC⊥y轴,BD⊥x轴,交于点E,则OD=4,OC=12,BD=6,AC=2,AE=2,BE=6,=S矩形OCED﹣S△AOC﹣S△BOD﹣S△ABE∴S△AOB=4×12﹣×2×12﹣×4×6﹣×2×6=48﹣12﹣12﹣6=18.22.如图,已知A(﹣4,n),B(2,﹣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若D(x,0)是x轴上原点左侧的一点,且满足,求x的取值范围.解:(1)∵B(2,﹣4)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m=﹣8,∴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A(﹣4,n)在y=﹣的图象上,∴n=2,∴A(﹣4,2).∵y=kx+b经过A(﹣4,2)和B(2,﹣4),∴,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当y=﹣x﹣2=0时,解得x=﹣2.∴点C(﹣2,0),∴OC=2,=S△AOC+S△COB∴S△AOB=×2×2+×2×4=6.(3)根据函数的图象可知:若D(x,0)是x轴上原点左侧的一点,当﹣4<x<0时,满足kx+b﹣<0.23.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相交于点A(﹣1,2)、点B(﹣4,n).(1)求此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在x轴上存在一点P,使△PAB的周长最小,求点P的坐标.解:(1)∵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1,2),∴k2=﹣1×2=﹣2,∴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反比例y=﹣的图象经过点B(﹣4,n),∴﹣4n=﹣2,解得n=,∴B点坐标为(﹣4,),∵直线y=k1x+b经过点A(﹣1,2),点B(﹣4,),∴,解得:,∴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2)设直线AB与x轴的交点为C,如图1,当y=0时,x+=0,x=﹣5;∴C点坐标(﹣5,0),∴OC=5.S△AOC=•OC•|y A|=×5×2=5.S△BOC=•OC•|y B|=×5×=.S△AOB=S△AOC﹣S△BOC=5﹣=;(3)如图2,作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x轴于点P,此时△PAB的周长最小,∵点A′和A(﹣1,2)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ax+c,∵经过点A′(﹣1,﹣2),点B(﹣4,)∴,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当y=0时,则x=﹣,∴P点坐标为(﹣,0).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四边形DOBC是矩形,且D(0,4),B(6,0).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线段OC的中点A(3,2),交DC于点E,交BC于点F.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k2x+b.(1)求反比例函数和直线EF的解析式;(2)求△OEF的面积;(3)请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k2x+b>0的解集.解:(1)∵四边形DOBC是矩形,且D(0,4),B(6,0),∴C点坐标为(6,4),∵A点坐标为(3,2),∴k1=3×2=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x=6代入y=得x=1,则F点的坐标为(6,1);把y=4代入y=得x=,则E点坐标为(,4),把F(6,1)、E(,4)代入y=k2x+b,得,解得,,∴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5;﹣S△ODE﹣S△OBF﹣S△CEF(2)△OEF的面积=S矩形BCDO=4×6﹣×4×﹣×6×1﹣×(6﹣)×(4﹣1)=;(3)由图象得:不等式k2x+b﹣>0的解集为<x<6.25.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经过点(1,4),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Q(﹣4,n).(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P,连结OP、OQ.求△OPQ的面积.解:(1)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经过点(1,4),解得m=4,故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Q(﹣4,n),所以,解得n=﹣1,b=﹣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x﹣5;(2)由,解得或.∴点P(﹣1,﹣4),在一次函数y=﹣x﹣5中,令y=0,得﹣x﹣5=0,解得x=﹣5,故点A(﹣5,0),S△OPQ=S△OP A﹣S△OAQ=×5×4−×5×1=7.5.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4的等边△OAB的边OB在x轴的负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AB边的中点C,且与OA边交于点D.(1)求k的值;(2)连接OC,CD,求△OCD的面积;(3)若直线y=mx+n与直线CD平行,且与△OAB的边有交点,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解:(1)∵等边△OAB,∴AB=BO=AO=4,∠ABO=∠BOA=∠OAB=60°,∵点C是AB的中点,∴BC=AC=2,过点C作CM⊥OB,垂足为M,在Rt△BCM中,∠BCM=90°﹣60°=30°,BC=2,∴BM=1,CM=,∴OM=4﹣1=3,∴点C 的坐标为(﹣3,),代入y =得:k =﹣3答:k 的值为﹣3;(2)过点A 作AN ⊥OB ,垂足为N ,由题意得:AN =2CM =2,ON =OB =2,∴A (﹣2,2),设直线OA 的关系式为y =kx ,将A 的坐标代入得:k =﹣,∴直线OA 的关系式为:y =﹣x ,由题意得:,解得:舍去,,∴D (﹣,3)过D 作DE ⊥OB ,垂足为E ,S △OCD =S CMED +S △DOE ﹣S △COM =S CMED =(+3)×(3﹣)=3,答:△OCD 的面积为3.(3)①当与直线CD 平行的直线y =mx +n 过点O 时,此时y =mx +n 的n =0,②当与直线CD 平行的直线y =mx +n 经过点A 时,设直线CD 的关系式为y =ax +b ,把C 、D 坐标代入得:,解得:a =1,b =3+∴直线CD 的关系式为y =x +3+,∵y =mx +n 与直线y =x +3+平行,∴m =1,把A (﹣2,2)代入y =x +n 得:n =2+2因此:0≤n ≤2+2且n .答:n 的取值范围为:0≤n ≤2+2且n ≠3+.。

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

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

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反比例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它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中,反比例函数通常表示为y = k/x,其中k是一个常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它在数学中的应用。

让我们来看看反比例函数y = k/x的图像是什么样子的。

当k大于0时,函数图像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状,即一条从第一象限经过原点的曲线。

这种曲线被称为双曲线。

双曲线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它往往用来描述两个量之间呈反比例关系的情况。

在几何意义上,反比例函数k的值可以理解为曲线在坐标系中的形态和性质。

当k越大时,曲线越扁平,即曲线的曲率越小。

反之,当k 越小时,曲线越尖锐,曲率越大。

反比例函数k的值可以用来描述曲线的形状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

在数学中,函数y = k/x表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当x增大时,y的值会减小。

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种相反变化的关系。

在几何上,这种反比例关系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换”的关系,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会减小,反之亦然。

反比例函数k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几何意义。

它不仅可以描述曲线的形状和性质,还可以揭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数学中的应用,并丰富我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字数不足,如有需要可继续添加内容】。

第二篇示例: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y = k/x,其中k为一个常数且k≠0。

反比例函数在数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几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看反比例函数在几何中的基本性质。

对于反比例函数y =k/x,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其图像来直观地理解其性质。

当x取正值时,y 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当x取负值时,y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加。

这说明反比例函数是一个非对称的函数,它在坐标系中的图像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图像上的点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
一般地,如图1,过双曲线上任一点A 作x 轴、y 轴的垂线AM 、AN ,,所得矩形AMON 的面积为:S=AM×AN=|x|×|y|=|xy|. 又∵y=x
k
,∴xy=k. ∴AMON S 矩形=|k|.∴||2
1
k S AOM
=∆. 这就是说,过双曲线上任一点,做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矩形的面积为|k|,这是系数k 的几何意义,明确了k 的几何意义会给解题带来许多方便,请思考下列问题: 1、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1如图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1y k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9
y x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过点A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 、C .如果四边形OBAC 是正方形,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析 四边形OBAC 是正方形及反比例函数9
y x
=的图象
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
则正方形OBAC 的面积为:S =xy =9,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3,即点A 的坐标(3,3,)。

将点A (3,3,)代入直线得y=3
2
x+1。

2.特殊点组成图形的面积
例2如图3,点A 、B 是双曲线3
y x
=
上的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若1S =阴影,则12S S += .
解析 由A,B 分别向两坐标轴作垂线围成图形的面积相等, ∴S 1+S 阴影=S 2+S 阴影=xy =3. ∵1S =阴影,
∴12S S +=2+2=4。

例3如图4,A 、B 是函数2
y x
=
的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 A
N M
X
Y O A
C
O
B
x
图2
x
y
A
B
O
1
S 2
S 图3
两点,
BC ∥x 轴,AC ∥y 轴,△ABC 的面积记为S ,则( ) A .2S = B .4S = C .24S << D .4S >
解析 ∵A 、B 是函数2
y x
=的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两点, ∴△ABC 的面积记为S =4S △AOD =4×2
1
xy=4.
3、求字母的值
例4如图5,直线y=mx 与双曲线y=
x
k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M ⊥x 轴,垂足为M ,连结BM,若ABM S ∆=2,则k 的值是( ) A .2 B 、m-2 C 、m D 、4 解析 ∵直线y=mx 与双曲线y=x
k
交于A 、B 两点,已知A,B 两点关于原点O 对称,所以ABM S ∆=2S △AOM =2×2
1xy=xy=2 ∴k=2。

例5如图6,已知双曲线)0k (x
k y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的中点D ,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OBC 的面积为3,则k =____________.
解析:由双曲线)0k (x
k
y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的中点D , 设点D 的坐标(x,y ),又DE ∥BA, ∴点B 的坐标为(2x,2y ), ∵△OBC 的面积3,

21OA.AB=21×2x×2y=2xy=2k=3, ∴k=2
3
.
4、求线段的长度
例6如图7,已知一次函数1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C AB x ,⊥轴于点B ,AOB △的面积为1,则AC 的长为 (保留根号). 解析:∵AOB △的面积为1,
图5
图6

2
1
k=1,k=2。

解方程组 y=x+1
Y=
x
2, 得 A 的坐标(1,2)。

由一次函数1y x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C , ∴OC=1,BC=2,AB=2,由勾股定理得AC =22。

5、探讨面积的变化
例7如图7,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B 是双曲线3
y x
=(0x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B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
OAB △的面积将会( )
A .逐渐增大
B .不变
C .逐渐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A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 ∴OA 的长度是定值,即OAB △的底边一定。

∵点B 是双曲线3
y x
=
(0x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B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 ∴纵坐标y 的值逐渐减小,故OAB △的面积将会逐渐减小,选B 。

6.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8已知一次函数,11+=x y 点P 在反比例函数)0(2φk x
k
y =
的图象上,PA ⊥x 轴,垂足为A,PB ⊥y 轴,垂足为B,且四边形AOBP(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2. ⑴求k 值;
⑵求所有满足21y y =的x;
⑶试根据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写出满足21y y φ的x 的取值范围(只需直接写出结论). 分析:根据四边形AOBP 的面积为2,可以求出反比例函数中的k 值.再利用21y y =转换为一元二次方程求出相应的x 值.
解:(1)四边形AOBP(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2,k=2. ⑵,2
1x
x =
+解得x=-2或x=1. ⑶由图象得当-2<x <0或x >1时,满足21y y φ.
图8
x
图7
点拨:反比例函数常与一次函数结合起来考查,而反比例函数独有的特性就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做垂线,形成矩形的面积为|k|.
探究反比例函数中k 的意义
反比例函数x
k
y =
(k≠0)的比例系数k 的意义,除同学们熟悉的“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
的意义,即过反比例函数x
k
y =
(k≠0)的图像上任意一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矩形的面积都等于k ;过反比例函数x
k
y =(k≠0)图像上任意一点作x 轴(或y 轴)的垂
线,且连结坐标原点,与坐标轴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2
k .
探究1:若P (x ,y )为反比例函数x
k
y =
(k≠0)图像上的任意一点如图1所示,过P 作PM ⊥x 轴于M ,作PN ⊥y 轴于N ,求矩形PMON 的面积.
分析:S 矩形PMON =xy x y PN PM =⋅=⋅ ∵x
k
y =, ∴ xy=k, ∴ S =k .
探究2:若Q (x ,y )为反比例函数x
k
y =
(k≠0)图像上的任意一点如图2所示,过Q 作QA ⊥x 轴于A (或作QB ⊥y 轴于B ),连结QO ,则所得三角形的面积为:S △QOA =2
k (或S △QOB =
2
k ).
(本题由同学们自己试着说明理由)
说明:当k >0时,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三角形的面积为
2
k

当k <0时,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三角形的面积为2
k
-.以上结论与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位置无关.
应用举例:
例1 如图3,在反比例函数x
y 6
-=(x <0)的图象上任取一点P ,过P 点分别作x 轴、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那么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为 .
解:S 四边形PMON =66=-=k .
例2 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如图4所示,点M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 ⊥x 轴,垂足为N.如果S △MON =2,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S △MON =
2
k =2, ∴k =4, ∴k=±4.
又∵双曲线在第二、第四象限内,∴k <0, ∴k=-4, ∴所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
y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