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二、进步思潮的发展
材料六: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 良知。——《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 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 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 役。 ——《明会典》 【材料二】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 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正史:保守性
小说:开放性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丹纳《艺术哲学》
主观能动性 平等、叛逆色彩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材料七: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童心曷可失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 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 扬掩之而童心失。——整理自《童心说》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材料四: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 灿若云霞,语其繁华,都门不歹。 ——清·孙嘉淦《南游记》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二、进步思潮的发展
材料六: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 良知。——《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 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 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 役。 ——《明会典》 【材料二】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 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正史:保守性
小说:开放性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丹纳《艺术哲学》
主观能动性 平等、叛逆色彩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材料七: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童心曷可失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 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 扬掩之而童心失。——整理自《童心说》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材料四: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 灿若云霞,语其繁华,都门不歹。 ——清·孙嘉淦《南游记》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2张ppt)
一条鞭法: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摊丁入亩
“额丁子孙多寡不同,或数十百丁承纳 一丁,其故绝者或一丁承二十丁,或无 其户,势难完纳。” ——吴振棫《养 吉斋丛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
①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 甘薯、玉米、土豆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 经营日益兴盛
农场品商品化
消极
(1)内容: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 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没有提出 新的社会制度; (2)地位: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3)影响: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
三、小说与戏曲
1、小说
(1)明末清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市场 政府扶持
重农抑商
【阻碍因素】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 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 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儒家重义轻利、科举入仕思想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4、局限
【拓展】14—18世纪中外对比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策
中国 封建专制制度
小农经济 文化专制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时空框架】
明至清中叶:1368—1840
➢ 明(1368—1644):1368年朱元璋建立,1644年明亡。 ➢ 清(1644—1912):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1912年清帝
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晚清:1840—1912)
【明清赋役制度的变化】
商品
①农产品商品化
3、商业
商人 商路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摊丁入亩
“额丁子孙多寡不同,或数十百丁承纳 一丁,其故绝者或一丁承二十丁,或无 其户,势难完纳。” ——吴振棫《养 吉斋丛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
①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 甘薯、玉米、土豆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 经营日益兴盛
农场品商品化
消极
(1)内容: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 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没有提出 新的社会制度; (2)地位: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3)影响: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
三、小说与戏曲
1、小说
(1)明末清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市场 政府扶持
重农抑商
【阻碍因素】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 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 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儒家重义轻利、科举入仕思想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4、局限
【拓展】14—18世纪中外对比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策
中国 封建专制制度
小农经济 文化专制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时空框架】
明至清中叶:1368—1840
➢ 明(1368—1644):1368年朱元璋建立,1644年明亡。 ➢ 清(1644—1912):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1912年清帝
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晚清:1840—1912)
【明清赋役制度的变化】
商品
①农产品商品化
3、商业
商人 商路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ppt课件
3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1.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
材料一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 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 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 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9
材料二 熟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 谈谈孔孟。末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末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 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 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 之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愚不肖者,虽其蒙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致之,即与圣 人无疑矣。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
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
(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 理在气中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
循;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2) 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考察引起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 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③限制君权。 “法治”替代“人治”;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带有民主主义色彩。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1.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
材料一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 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 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 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9
材料二 熟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 谈谈孔孟。末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末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 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 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 之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愚不肖者,虽其蒙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致之,即与圣 人无疑矣。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
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
(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 理在气中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
循;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2) 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考察引起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 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③限制君权。 “法治”替代“人治”;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带有民主主义色彩。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2张ppt)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光启 明 朝 宋应星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利玛窦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 (传教 籍,《几何原本》, 士) 绘《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西学东渐)
① 经验总结性 著作多,缺乏 科学理论探索
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等思想解放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西学东渐
闭关锁国
封建专制体制高度强化
新航路开辟与殖 民扩张
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思想 、文化、 科技之变
唯 物 史 观
市民阶层壮大
小说戏曲
明末清初进步思 想
陆王心学
科技
中国
商业
丝—银贸易
西方
手工业
农业
1、从16世纪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传入中国,
A 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变化
A.缓解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16 世纪”是明代中后期,故B项错误
C.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 C项与材时间不符
D.推动了明清的对外开放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殖者的东来,政府 的统治政策逐渐走向封闭,故D项错误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 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 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 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 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2)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副业,增加收入。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精品课件
一
二
三
四
三、小说与戏曲
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
普及。
2.成就
(1)小说
作品
作者 成 就
《水浒传》 《三国志通 俗演义》
施耐庵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 罗贯中 了章回体写作体裁
《西游记》 吴承恩 是神话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 吴敬梓 讽刺小说
《红楼梦》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文化》PPT精品课件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目标
时空定位
1.了解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思想
文化的重要变化
2.通过了解明清 时期封建专制的
发展、世界的变
化对中国的影响, 认识中国社会面
临的危机
一
二
三
四
一、社会经济的开展与局限 1.经济开展 (1)农业 ①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 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 植广泛。 (2)手工业: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了新 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一
二
三
四
(3)商业 ①白银货币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 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开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 聚。 ②商人群体形成:以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为代表。 ③工商业市镇:在工商业兴旺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 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2.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 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因绿色为最佳感受色, 可使睫状体放松,图案从里 到外大小不等,不断变化图 案可不断改变眼睛晶状体的 焦距,使调节他们的睫状体 放松而保护视力。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3张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作者 简介
特点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吴敬梓 曹雪芹 汤显祖 孔尚任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宏祖
长篇章 长篇章 回体小 回体小 说,白 说,白 话小说。 话小说 讲述了 。讲述 北宋梁 了东汉 山起义, 末年的 叙述了 政治纷 北宋民 争。 情
神话小 说。讲 述了唐 朝玄奘 西行的 故事
讽刺小 说。反 映了科 举制僵 化
施复夫妇的纺织工场
思考3、结合教材概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
长途贩运发展;商业资本集聚, 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兴起
新因素、农业上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高产
作物传入中国;手工业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 业上商业资本聚集。核心的变化是表现出了向近 代转型的特征。
应对、统治者没有顺势应变,而是继续加强君主
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体现在哪里
强调个性解放,带有平等和反色彩。体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三、明清科技文艺的新发展
思考7 根据教材整理归纳明清科技文艺成就
成就
《水浒 《三国 《西游 《儒林 《红楼 《牡丹 《桃花 京剧
传》
演义》 记》
外史》 梦》
亭》
扇》
《本草 《农政 《天工 《徐霞 纲目》 全书》 开物》 客游记》
一、明清经济之变化
材料一 谈叁者,吴人也,家故起农。叁生有心算。居
湖乡,田多洼芜。乡之民逃农而渔,田之弃弗辟者以万计,
叁薄其直收之。
。凿其最洼者,池焉。周
为高塍(chénɡ),可备坊泄,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
壤三倍。池以百汁,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舍,皆畜
豕(shǐ),谓豕凉处,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乃发
之。月发者数焉,视田之入复三倍”。——《戒庵老人漫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42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一、经济
1、发展 (1)背景 (2)表现: 农业、手工业、 商业 2、局限
经济的发展
1、背景 (1)经济: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 (2)政治:政府税收政策的改革;封建专制制 度的强盛; (3)思想:“工商皆本”思想;西学东渐思想; (4)新航路的开辟加剧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和物种交流;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已不 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便纷纷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或 兼营其他副业。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的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 营方向发展……
——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一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 短篇小说之兴衰》
(3)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4)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产品初级加 工或副业)
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
类别 时间 代表 作品
特点
传奇 明朝 汤显祖 《牡丹亭》长篇化、情节更加曲 折复杂
清朝 孔尚任 《桃花扇》
昆曲 明清
江苏昆山一带发源
京剧 清道 光
一徽班为基础,融合 徽、汉二调,吸取昆 曲和地方戏的艺术, 成为最流行剧种
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 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③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黄宗羲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 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 曳木之人也。 材料四: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 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五:“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 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一、经济
1、发展 (1)背景 (2)表现: 农业、手工业、 商业 2、局限
经济的发展
1、背景 (1)经济: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 (2)政治:政府税收政策的改革;封建专制制 度的强盛; (3)思想:“工商皆本”思想;西学东渐思想; (4)新航路的开辟加剧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和物种交流;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已不 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便纷纷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或 兼营其他副业。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的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 营方向发展……
——摘编自王言锋《中国十六一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 短篇小说之兴衰》
(3)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4)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出现;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产品初级加 工或副业)
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
类别 时间 代表 作品
特点
传奇 明朝 汤显祖 《牡丹亭》长篇化、情节更加曲 折复杂
清朝 孔尚任 《桃花扇》
昆曲 明清
江苏昆山一带发源
京剧 清道 光
一徽班为基础,融合 徽、汉二调,吸取昆 曲和地方戏的艺术, 成为最流行剧种
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 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③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评价: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黄宗羲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 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 曳木之人也。 材料四: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 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五:“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 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2张PPT)
①君主专制制度 王守仁 强化,封建制度 走向没落 ②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 ③程朱理学束缚 人们思想
致良知
影响(评价)
调动主观能动性, 激励人奋发图志, 隐含一定的平等和 叛逆色彩
2.2 异端李贽
明末 李贽
材料二: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 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 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 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 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
结合教材和材料,概括王阳明“良知”的内涵?王阳 明认为怎样找到“良知”?
内涵: 就是人的是非之心 如何:加强道德修养,进行内心的反省。
明 王阳明
时期
背景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明朝 明末清初
2.4 思想之变与不变
为什么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并不是主流?
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 统儒学的范畴,是传统儒学民本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 的民主思想。 从地位看,在当时没形成主流。 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明末 李贽
03 文艺与科技的变与不变
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 日益紧密。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 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 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漆侠《宋代经济史》
商业的发展
南 都 繁 会 图
西 北 两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学习聚焦二 明朝中期以后,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之商业
《
有明
姑 苏 繁 华 图 》 又
学 习 聚 焦 三
哪 些 新 的 表 现
清 时 期 商 业 发
商业领域:进入新的繁荣期
称 《
?展
络级四贾全①的②③文年辐长白核形以物,辏1银2心成经。以,2大5实济清散百厘量力功代点货米流雄能苏透骈,入厚为州视阗辽中的主”籍技的宁国的商宫法市省,工人廷,井博促商群画反风物进业体师映情馆了市(徐当,藏长镇商杨时以,途帮兴历苏赞国和)起经州乾家大,,二“隆商一额如逐十贸徽 渐易商成盛世滋生图发和为展晋地。商区。贸易网
夕阳之美: 15.明清经济与文化
③②①
③②①
内
科文思
商手农
容
技艺想
业工业
业
一、经济之农业
本课前言:
《 清耕 焦织 秉图 贞耙
耨 》
每当旰食念民依,南亩三时愿不违。 已见深耕还易耨,绿蓑青笠雨霏霏。
· ·
谈叁者,吴人也,家故起农。 叁生有心算。居湖乡,田多洼芜。 乡之民逃农而渔,田之弃弗辟者以 万计,叁薄其直收之。佣饥者,给 之粟。凿其最洼者,池焉。周为高 塍( chéng ),可备坊泄,辟而 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池以 百汁,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 舍,皆畜豕( shǐ ),谓豕凉处, 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乃发 之。月发者数焉,视田之入复三 倍”。
楼梦》。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 D
巩固训练
5.江南丝织巨镇盛泽,原本为一个荒村。因“丝绸之利日广”而到乾隆时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乾
年间( )
A.小农经济昌盛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之商业
《
有明
姑 苏 繁 华 图 》 又
学 习 聚 焦 三
哪 些 新 的 表 现
清 时 期 商 业 发
商业领域:进入新的繁荣期
称 《
?展
络级四贾全①的②③文年辐长白核形以物,辏1银2心成经。以,2大5实济清散百厘量力功代点货米流雄能苏透骈,入厚为州视阗辽中的主”籍技的宁国的商宫法市省,工人廷,井博促商群画反风物进业体师映情馆了市(徐当,藏长镇商杨时以,途帮兴历苏赞国和)起经州乾家大,,二“隆商一额如逐十贸徽 渐易商成盛世滋生图发和为展晋地。商区。贸易网
夕阳之美: 15.明清经济与文化
③②①
③②①
内
科文思
商手农
容
技艺想
业工业
业
一、经济之农业
本课前言:
《 清耕 焦织 秉图 贞耙
耨 》
每当旰食念民依,南亩三时愿不违。 已见深耕还易耨,绿蓑青笠雨霏霏。
· ·
谈叁者,吴人也,家故起农。 叁生有心算。居湖乡,田多洼芜。 乡之民逃农而渔,田之弃弗辟者以 万计,叁薄其直收之。佣饥者,给 之粟。凿其最洼者,池焉。周为高 塍( chéng ),可备坊泄,辟而 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池以 百汁,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 舍,皆畜豕( shǐ ),谓豕凉处, 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乃发 之。月发者数焉,视田之入复三 倍”。
楼梦》。故本题答案为D。
答案 D
巩固训练
5.江南丝织巨镇盛泽,原本为一个荒村。因“丝绸之利日广”而到乾隆时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康乾
年间( )
A.小农经济昌盛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史料解读:手工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
材料1: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
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中外历史纲要》(上)84页
材料2:(明代苏州纺织业)群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
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明清时期江 南地区手工 工场
问题:材料呈现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什么变化?
明清时期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联系 (思维导图)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经济发展:
农业 新航路开辟高产作物引入中国(玉米、甘薯);
农业的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广发种植。
发 展
手工业 南方行业中出现开设工场的新经营手段(自由雇佣劳动)
商业
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 商帮形成;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王 守
(2)思想主张:
仁
陆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九 渊
②良知就是天理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 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二)社会批判思想兴起
材料二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李贽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思
陆王心学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
想
变 化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黄顾王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批判高度 集权的政治体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
(三)文学艺术之变
小说兴起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生活丰富, 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印刷术发展
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22张PPT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 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 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 ①部 分土地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② 所凿水池养鱼,③池上筑舍养猪, ④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 ⑤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 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 复三倍”。
明朝后期,江 南等地区农业 的多种经营日 益兴盛, 且收 入颇丰
简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市镇
主要 行业
景德 镇
汉口 镇
朱仙 镇
佛山 镇
盛泽 镇 (苏 州)
乌泥 泾镇 (上 海)
合溪 镇 (湖 州)
制瓷 交通 交通 冶铁 丝织 棉纺 木炭 织
明清市镇简表
——本表资料来源: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化”》、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何一民《兴 盛与衰落:明清四大名镇在近代的舛变》等
本课学习任务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 思想领域的变化 3 小说与戏曲 4 科技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现象。
明朝后期,新农作物 材83页导言,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现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各领域出现总结性著作
2.借鉴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几何原本》书影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 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本课小结
思想领域的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 小说与戏曲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 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构架……与同一时期西方 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 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要求政府改进政策与措施:闹赈、罢工要价、要求减税等
19%
能d说.反对之官。员的”暴动:反—地— 方行“政官苏员州滥权织、佣反阉之党变与宦”官领等 导者葛2贤5%
e.平行的社群对抗:地域性的对抗竞争、行业性格的对抗竞争等。 5%
图表数据源自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
“大”而不“壮” 思考:根据表格,分析市民阶层的诉求。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
用“市民”视野看明清经济与文化
一个比六百年前北宋汴京更令人激动城市——苏州
“市民阶层成分极其复杂,除了中小工商业者、 手工业工人外,还包括三教九流及百业游民。”
——颜长珂、周传家:《李玉评传》
一、从“市民”视角看明清经济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
(4)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
(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 化;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朝政府开放海禁。 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 资本转向生产领域。
商业
1、白银大量流入
2、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长途贩
局限
运)
经济:男耕3、女形织成的商传人统群小体农(经商济帮还)占据4、优工势商业市镇的兴起
政治: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转型
资本主义萌芽
长途贩运贸易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工商业市镇兴起
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 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 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麻者”,催生枫泾 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 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 成,明代阶綴结构发生新变化。
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为商为贾,奔走四方人;地又百危工机技术,
吴人为众,而常若不足。
——乾隆《吴县志》
材料: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自后赋税日增,徭经役济日重危,机民命
不堪,遂皆迁业。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
“盛”而实“危”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记》
材料:有明一代,时值 “明清小冰期”,气候趋于寒冷干燥。是时,各种自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 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材料四《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3)变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4) 现象:苏州丝织业发达;工匠和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
2.民之诉求 ——市民“大”而不“壮” 明清城市群众之集体行动类型表
a.反对财政税令的暴动:反盐税、反矿税、反商税、反钱法、反征役等 19%
“b今.贫民日对之抗富事户,:雇为工朝对抗廷机为户与民坊除主的害罢也工、,反若宗室因、以反乡为绅利等 ,则32天% 下孰
1.民之发展
“以吾苏郡而论,洋货、皮货、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 戏园、游船、酒肆、茶座,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有千万人之奢 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顾公燮Fra bibliotek消夏闲记摘钞》卷上
1.民之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思考:请阅读课本,归纳明清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因素为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性。
一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 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添源不断地往中国内 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商几乎遍布金 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 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撒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 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然灾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灾荒严重。……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
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环为境目的危、机重复
简单再生产而已。 ——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人民面临的困境。
2.民之诉求
盛世之下的“民变”——《明清时期城市集体行动图》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商品化 手工业新式化 商业群体化
商品 经济 发展
市民阶层 发展壮大
“ 发 展明 ”清 与经 “济 不中 发的 展 ”
材料: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 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 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从这段时间起,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 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 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汤显祖)《牡丹亭梦》一出 ,家传户诵。” ——沈德符:《顾曲杂言》
二、从“市民”视角看明清文化 ——以汤显祖《牡丹亭》赏析为例
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
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
发生一次民变的城市 发生二次以上民变的城市
图1 明代城市集体行动分布
图2 清代城市集体行动分布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局限
经济发 展
农业
表现
1、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的广泛种植 2、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3、农民兼营其他副业
(新航路开辟)
手工业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有雇佣劳动力进行大规 模的生产。(资本主义萌芽)
“量”而无“质” ——节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6页
材料: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 农书》( 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 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 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 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材料: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