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合集下载

经皮给药系统详述-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优质材料]

经皮给药系统详述-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优质材料]

参考课件
36
激光技术
参考课件
37
微针技术
微针技术
微米尺寸的针能够戳入皮肤表面,形成孔的大小 足够分子进入而又防止引起痛觉或重大损害。体 内试验显示,皮肤内插入微针能使小分子药物, 大的高分子药物和纳米粒按大小顺序增加渗透性。 动物实验同样显示化合物经皮运输的大增,包括 低聚核苷酸,胰岛素,去氨加压素和人类生长激 素。微针装置对于疫苗给药,包括蛋白质和DNA 有特别意义。
参考课件
7
参考课件
8
经皮给药应用
经皮给药在ERT中的应用
ERT(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雌 激素替代疗法 已有60年的历史。大量研究 表明,ERT对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 症,老年性痴呆症,心血管疾病都有防治 作用。
参考课件
9
经皮给药应用
临床实践证明ERT能使冠心病的死亡风险降低50℅,骨折, 骨疏松危险降低60℅。
一般是指经皮给药的新剂型,即皮肤贴片 (Dermal Patch)。
参考课件
4
经皮给药系统优点
优点:
避免药物肝脏 “首过效应”, 胃肠道的 破坏作用
血药浓度稳定,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较长的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 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给药次数等。 可以自主给药提高病人依从性。
参考课件
参考课件
31
超声导入技术
超声导入技术(Ultrasonic Tech)
运用超声波促使药物透过完整的皮肤,而进入组 织的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引起皮肤脂质双分子层结 构的局部紊乱,电阻降低,从而降低药物穿透皮 肤的阻力。
超声停止后,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更快。
该法选用药物范围广,透药程度更深。

微针的基本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微针的基本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微针的基本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微针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引出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概述部分内容如下:引言微针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和美容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微针是一种细小而尖锐的器具,通常为微型的针状物,长度一般在0.25mm-3mm之间。

微针一般由高纯度的不锈钢或钛合金制成,具有抵抗腐蚀、耐久性强的特点。

微针在医疗领域和美容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促进皮肤再生和修复,提升皮肤质量和改善外观。

本文将对微针的基本常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微针的定义和分类、微针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以及微针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

通过对微针技术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微针的作用和优势,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指导。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在正文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微针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常见的微针类型和其特点。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微针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包括不同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微针的应用领域和效果,包括医疗领域中的皮肤治疗和修复,以及美容行业中的抗衰老和改善皮肤质量等。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微针的基本常识,并展望微针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关于微针的基本常识和最新研究进展的全面了解,促进微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每个部分的内容概述。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三个小节的内容概述,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微针的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它将简要介绍微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概述文章的组织框架和目标。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微针的定义和分类、制作材料和工艺,以及微针的应用领域和效果。

经皮给药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鲁应军【摘要】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is a kind of new preparation for no traumatic medicine way.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types of TDDS have different patterns of drug releas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ug different methods of percutaneous penetration can be chosen, such as penetration chemical enhancers, iontophoresis, electroporation,phonophoresis, and microneedles etc. . Dozens of TDDS in the market have obtained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TDDS has wide development prospects,will be the main direction of new drug research in and out of China.%经皮给药系统(TDDS)是一种无创伤性给药方式的新剂型.不同结构类型的TDDS具有不同的释药模式.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促透技术,常用的促透技术有化学渗透促进剂、离子导入、电穿孔、超声导入、微针等物理化学和药剂学方法.已上市的数十种TDDS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TDDS将是国内外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8【总页数】3页(P1219-1221)【关键词】经皮给药系统;促透剂;促透技术;临床应用【作者】鲁应军【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麻醉科,上海,20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在完整的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作用,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新型制剂。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所谓经皮给药制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

本文阐明了典型中西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给药机理和特点,对国内外有关中西药经皮给药制剂及其各组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诸多药物剂型,其中以口服与注射剂最为常用。

传统给药方法普遍存在血药浓度波动,以及通过消化道吸收时易受消化液、食物等因素干扰等缺点,又有部分被肝脏破坏(首过效应),以致疗效降低,需频繁用药,剂量较大。

加之有些药物对胃肠粘膜有刺激性,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注射用药需要一定技术与设备,很不方便,且注射引起疼痛,依从性差,经皮给药制剂便应运而生了。

一、西药经皮制剂目前西药经皮制剂已有十多个品种上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皮制剂包括使人戒烟的烟碱贴片、止痛药(如芬太尼) 贴片、镇定药可乐定、治疗运动病的东莨菪碱贴片、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硝酸甘油) 贴片、妇女停经后使用的雌二醇贴片以及治疗男性疾病用的睾酮贴片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除了大量研究这些小分子激素和镇痛类药物经皮制剂外,还对一些生物大分子多肽或蛋白质类药物进行了研究,试图将其制成安全方便的经皮给药贴片,以解决这些生物大分子药物本身所存在的临床应用缺陷。

二、中药经皮制剂中药外治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因此,中药经皮制剂的开发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但由于中药多为复方药,药味较多,成分复杂,选择性及专一性较差,给中药经皮制剂的研究及应用带来困难。

国内有关中药经皮制剂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但迄今中药经皮制剂仅限于局部应用,其中疗效确切的很少。

通过分析中药外用膏药剂的有效成分建立有效成分数据库,以便对有效单体的经皮吸收性进行研究、开发有效的经皮促进剂和促进方法;同时,将中医的综合诊治理论同经络学、脏象学等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可能是开发中药经皮制剂的有效途径。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摘要:主要介绍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影响因素;促进药物吸收的促进剂及促进药物吸收的物理学方法,主要有离子导入法、电致孔法、超声波法、微针法、无针注射法、激光法和红外法、加热法。

关键词:透皮给药系统、透皮吸收促进剂、离子导入法、电致孔法、超声波法、微针透皮给药系统、无针注射法。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简称TDDS,TTS) 是指通过皮肤表面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途径。

广义的透皮给药系统可以包括软膏剂、硬膏剂、贴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该类制剂为一些长期性疾病、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

透皮给药制剂与常用普通剂型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①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②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③减轻注射用药的痛苦; ④患者可自己用药,出现问题可及时停药,使用方便; ⑤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药物渗透进皮肤的途径有毛孔及附属皮脂腺、汗孔、连续的角质层。

自1974年美国上市第一个Transderm-Scop镇晕剂东莨菪碱后,国内外学者对TTS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影响因素,透皮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等。

1.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皮肤因素,剂型因素和药物的性质等。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角质层形成了透皮给药的限速屏障, 大部分体表的角质层有l5~25层扁平角质细胞,总厚度约为10 gm。

虽然有大分子通过被动扩散而透过角质层的报道, 但一般认为经透皮给药的理想药物分子量应< 400Da。

另外, 一个可行的透皮给药药物的剂量应< 20 mg/d。

因此,皮肤阻碍药物进入体内,大多数药物,即使是剂量低、疗效高的一些药物,透皮速率也难以满足治疗需要,成为研究开发TTS的最大障碍。

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应用研究进展

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应用研究进展

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应用研究进展万展;周剑;韩美娜;杨峰【摘要】Micro-needle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became the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hich had the double advantages in both injection drug delivery an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It also had the merits of fast absorption, continence and painless utility in clinical. Research indicated both transdermal speed and dose of drugs were highly increased when micro-needle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applied, which especially showed outstanding effects and promi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composed of protein, polypeptide, DNA and RNA, etc. Latest developments of micro-needle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arts of the micro-needle,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micro-needle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ould be extensively employed in clinical field.%微针透皮给药系统是近年来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具有注射给药和透皮给药的双重优势,具有快速、方便、无痛等众多优点,研究表明可以显著提高药物透皮速率和吸收量,特别是在蛋白质、多肽、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透皮制剂研究领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本文对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随着微针加工技术、载药技术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微针透皮技术在临床领域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4页(P86-88,142)【关键词】微针;透皮给药;应用【作者】万展;周剑;韩美娜;杨峰【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400331;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又称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是指使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产生疗效的一类给药系统。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与评价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与评价

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与评价一、引言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将药物直接传递到体内的途径,具有使用方便、避免首过效应、减少副作用等优点。

本文旨在介绍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与评价过程,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和挑战。

二、研发过程1. 药物筛选研发经皮给药制剂的首要步骤是选择适合的药物。

需要考虑药物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疏水性等因素,以确定其是否适合经皮给药途径。

2. 载体选择经皮给药制剂通常需要使用载体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载体包括聚合物、乳化剂、纳米颗粒等。

选择合适的载体对于药物的传递和效果至关重要。

3. 制剂设计将药物和载体合理组合,并确定其剂型、剂量等参数。

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给药速率、释放方式以及与载体的相容性等因素。

4. 制备方法根据药物和载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溶剂挥发法、胶凝法、乳化法等。

制备方法的选择将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稳定性。

三、评价方法1. 渗透性评价通过离体皮肤渗透实验、皮肤渗透模型等方法,评价经皮给药制剂在皮肤上的渗透情况。

主要考察药物的渗透速率和渗透量。

2. 稳定性评价通过药物的物化性质变化、药物释放速率的测定等方法,评价经皮给药制剂的稳定性。

需要考虑药物在制剂中的溶解度、颗粒大小等因素。

3. 药效评价使用动物模型或临床试验等方法,评价经皮给药制剂在体内的药效。

对于不同的药物和疾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四、应用领域经皮给药制剂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治疗:适用于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医学美容:适用于皮肤问题的治疗,如痤疮、皱纹等。

3. 儿童用药:适用于儿童的用药方式,避免口服的不便和副作用。

4. 特殊人群用药:适用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求。

五、挑战与展望虽然经皮给药制剂在医学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 皮肤渗透性:不同药物的渗透性能差异较大,需要深入研究提高渗透性。

经皮给药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研究进展皮肤的结构特点和药物经皮转运机理摘要:药物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兴的领域,被认为是第四代制剂研究重点。

经皮给药即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 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由于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经皮给药存在独特的优势;同时皮肤渗透性受个体差异影响。

经皮给药制剂可以是软膏、硬膏、贴片,还可以是膜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关键词:透皮(给药) 经皮给药软膏硬膏贴片膜剂涂剂和气雾剂首过效应一、概述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给药方法的一种新方法,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 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通常文献上称为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简称TTS)或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经皮给药制剂可以是软膏、硬膏、贴片,还可以是膜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经皮给药的新制剂一般是指皮肤贴片(patch),而广义的经皮给药系统可以包括以上这些经皮给药制剂。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兴的领域,被认为是第四代制剂研究重点。

自从1981年第一个经皮给药系统——东莨菪碱经皮吸收贴剂上市以来,国外市场上已相继有近十种产品脱颖而出,特别是硝酸甘油、消心痛、烟碱、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和睾酮等透皮制剂的问世,显示出这种新剂型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极其迅速。

1992年仅尼古丁戒烟贴片,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就高达10亿美元。

有人对2000年世界市场透皮吸收制剂的销售额作如下表的估计。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和开发的迅速发展,是由于经皮给药具有独特的优点:⑴经皮给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微针新型经皮给药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微针新型经皮给药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微针新型经皮给药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向志芸;李小芳;罗开沛;周维;杨露;林浩;刘海霞【摘要】药物通过皮肤表面进入体内,并通过循环发挥其药效就是所谓的经皮给药,但是经皮给药这种给药方式有一个很大的障碍——皮肤.如何克服皮肤的障碍,促进药物的渗透是药剂研究者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通过经皮给药的药物载体有很多,如醇质体、传递体、微乳、非离子囊泡等,这些都是化学促渗透的方法.本文主要对一种新型的物理促渗透方法进行介绍,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微针这种经皮给药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年(卷),期】2015(006)004【总页数】3页(P63-64,封3)【关键词】微针;经皮给药;应用【作者】向志芸;李小芳;罗开沛;周维;杨露;林浩;刘海霞【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1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6经皮给药制剂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并发挥作用的制剂,药物在皮肤局部发挥药效。

经皮给药综述

经皮给药综述

经皮给药研究综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以恒定速度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

该给药方式不仅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还能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

经皮给药现已成为继片剂、注射剂之后的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重点和热点之一,它可为一些长期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创造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

但由于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点、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剂型因素等,经皮给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皮肤是限制药物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屏障。

因此,在进行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辅料才能完成。

本文就经皮给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综述。

1、经皮给药机制药物经皮吸收目前有三种途径:一种是透过皮肤角质层及活性表皮进入真皮,再由毛细管进行体循环;另一种是透过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的吸收到达真皮后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还有一种是以组织通道传递组织液、化学物质和物理量。

其中,前两种是最常见的经皮给药机制。

皮肤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一直延伸至皮肤的马氏层,负责氧份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运,带走代谢废物,同时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制剂应用到皮肤上后,药物透过表皮角质层进入活性表皮,扩散至真皮后被毛细血管吸收入体循环。

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药物才适于经皮给药(表1),但大多数药物不能满足。

因此,如何使药物突破角质层进行透皮吸收,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

表1 适合经皮给药的药物性质2、经皮给药新剂型2.1 纳米粒纳米粒高度分散,可通过毛囊或角质层,能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缓释药物、保护药物避免降解,有效克服皮肤等生物屏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及口服、注射难于发挥药效的药物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有:固体脂质纳米粒、壳聚糖纳米粒和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粒。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作者:郭庆陆孙桂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9期摘要:经皮给药系统是指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而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其药效的一种给药策略。

微针可刺穿皮肤角质层,使药物渗透率大大提高。

微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微针经皮给药技术的研发日渐成熟,针对其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不仅用于经皮给药,还应用于美容领域。

本文将介绍微针的种类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微针;经皮给药;应用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也称经皮治疗系统,是药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方式。

与传统口服和注射给药方式相比,该方法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疼痛感小,患者可接受度强;其次,药物经皮吸收,降低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肝肠的灭活作用。

1.微针的特点和分类微针一般是指通过微细加工工艺制作的尺寸在微米级,直径在30-80μm,长度100μm以上,呈针状的结构。

实验证明微针在皮肤上时,就能使渗透量增大1000倍,当微针移除10s 后,渗透量增大10000倍,移除1h后皮肤渗透量增大了25000倍,使用微针后皮肤渗透药物时,时长可维持将近5h[1]。

1.1 实心微针实心微针的使用方法为刺破皮肤角质层,形成微小孔道,移除微针,将药物敷贴于微针作用部位,使药物通过微小孔道扩散入皮肤。

已有实验表明,实心微针可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由于在实验动物上容易操作,实心微针多用于实验研究,产品和应用中较少见。

其优势为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可使用的制作材料很多,如玻璃、陶瓷、不锈钢、硅和非降解聚合物等。

1.2 可溶性微针采用可生物降解、可溶性聚合物和多糖制成的微针,称为可溶性微针。

将药物与可溶性聚合物混合制成微针,使用时将微针贴片在皮肤内保留一定时间,药物分子从针体刺穿皮肤形成的通道中释放进入皮肤。

与实心微针和镀层微针相比,可溶性微针降低了刺入皮肤断裂的可能性。

微针经皮给药应用的新进展

微针经皮给药应用的新进展



摘 要 微 针经 皮给 药可 以有 效地对 患者 用药依从 性行 改善 ,可 以提 高 药物的生物利 用率 。随着微 针对 于疫苗接 种 、多肽 给药 、蛋 白质 给药 、D N A 给 药上 具有较 高的安 全性 ,微针 经 皮给 药 获得 了很 大的进展 。采用微 针 给 药具 有安 全无 痛 、制造成本低 等优 点,文 中主要 对微针 经皮给 药方式进行研 究,寻求给药
推 广 技 术
由 围科技 信息 2 0 i 4年第 0 7期 ’ c HI N A S C l E N C E A ND T E C H N OL O G Y I N F OR MA T I ON Ap r . 2 0 1 4
微针经皮给药应用的新进展
唐 鼎
中山大学工学院,广 东 广 州 5 1 0 0 0 6

1 8 O 一
中 国 科技 信 息 2 0 i 4年第 0 7 期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N D T E C H N OL O G Y I N F OR MA T I ON Ap r 2 0 1 4
推 广 技 术
成微针阵列。使用清浩剂对微针阵列表面进行去养脱脂处
给 药较 之 传 统 的 方 法 ,给 药 过 程 中可 以有 效 地 避 免 因 为
药 物 口服 而 造 成 患 者 肠 胃 系统 消 化 酶 对 于 药物 的分 析 和

2 0 u n。表皮层位于外皮下距离约为5 r 0 u n ~l r O O u m层则
理 ,然 后 使用 电解法 对 微针 阵 列进 行 抛 光处 理 ,从 而制 成
性 和 可靠 性 。 3 - 3 包裹 药物 的微 针给 药方 式 将 药 物包 裹 在微 针 之 上还 可 以使 用 生物 降解材 料 制 成 微针 进 行 给药 ,利 用 微针 辅 助进 行 经皮 给 药 的安全 性 有 所 提 高 。利 用生 物 降解 可 以制 备 出生 物 降解 聚 合微针 ,可 以

微针在经皮免疫中的应用进展

微针在经皮免疫中的应用进展

的发展,疫苗的剂型、接种方式等不断改进,无针接 ℃环境中不稳定,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较高[4]。
种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经皮免疫(TCI)属于无针接 研究表明,微针接种减毒疫苗既可产生较强的
种,系局部应用疫苗抗原和(或)佐剂于皮肤表面,诱 免疫反应,又能提高疫苗的稳定性。Dean 等[5]使用
导机体产生系统性免疫反应。TCI 弥补了传统接种 微针将乙型脑炎病毒减毒疫苗接种于灵长类动物,
护作用,能预防季节性流感及新的流感病毒株感染。 样颗粒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美国传染病研究
Schipper 等[10]发现,用空心微针给大鼠分剂量接种 中心( )用 IDRI MicronJet600 微针为健康受试者皮内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可产生较皮下或皮内单剂量 接种H5N1 病毒样颗粒,该病毒样颗粒以苜蓿植物
1. 2 灭活病毒疫苗 灭活病毒疫苗是指先对病毒 进行培养,然后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其灭活而制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反应,但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常见的减毒疫 的疫苗。常见的灭活疫苗有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
苗有麻疹疫苗、带状疱疹疫苗、黄病毒疫苗。但是, 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注射)、狂犬病疫苗等。灭活
减毒疫苗是活病毒株,在实际接种中仍有一定的风 险。对于婴儿、孕妇、老人等免疫力低的人群,减毒 疫苗可诱发严重疾病;部分减毒疫苗易恢复致病性,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R186. 3

1002266X 2018 26010505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可分为病 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变异后易产生神经毒性,进
毒疫苗、DNA 疫苗和细菌疫苗。随着现代生物技术 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瘫痪;另外,减毒疫苗在高于8

微针经皮给药技术研究进展

微针经皮给药技术研究进展

微针经皮给药技术研究进展朱凤;金凡茂;赵昱;余正勇;胡园;高鹏飞【摘要】动物药物含有大量多肽且其生物活性较强,注射、口服、皮下均不失其生物特性,因此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并且结合中国传统医学针灸、穴位疗法和经皮给药技术创造了微针技术。

微针经皮给药技术的研发日趋成熟,微针给药高效、安全、无痛、低成本,具有临床运用的可能。

本文阐述了微针的特点、分类及近几年微针在科研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本文也简述了经皮给药微针的制作方法,为今后更方便的了解微针及微针的制作奠定理论基础。

%Animal medicine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polypeptide and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is stronger, but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ot contains injection,oral and subcutaneous.Theref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continue to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acupoint therapy an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of micro needle technolog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cro needle percutaneous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mature.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safe, painless delivery and low cost have also provided a possibility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needle, 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scientific field of micro needle in recent years.Meanwhil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oducing method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micro needle,and also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 needle and it’s fabrication.【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6(036)008【总页数】4页(P149-152)【关键词】微针;经皮给药;研究进展【作者】朱凤;金凡茂;赵昱;余正勇;胡园;高鹏飞【作者单位】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大理 671000; 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大理 671000; 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大理 671000; 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 大理大学中国西南药用昆虫及蛛形类资源开发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大理 671000;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大理 671000; 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大理 671000;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大理 671000; 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云南省昆虫生物医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大理 671000; 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 大理大学中国西南药用昆虫及蛛形类资源开发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大理 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也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不锈钢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不锈钢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不锈钢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郑静南;陈华兵;张俊勇;杜丹荣;朱丹丹;牟东升;杨祥良;赵英俊【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年(卷),期】2007(16)11【摘要】目的:将不锈钢微针阵列应用于经皮给药.考察离体大鼠皮肤经不同针形微针预处理相同时间、相同针形微针预处理不同时间后,模型药物鬼臼毒素经大鼠皮肤的透皮能力.方法:微针预处理大鼠皮肤后,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鬼臼毒素对皮肤的透皮速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臼毒素的含量.结果:皮肤经微针预处理后进行鬼臼毒素透皮,其透皮速率比未经微针处理时有明显提高.三角形微针、梯形微针、矛形微针对鬼臼毒素的促渗能力依次增强;三者所引起的鬼臼毒素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显著差异.同种针形微针预处理皮肤时间越长,鬼臼毒素的透皮速率越大;但微针预处理时间对皮肤中的药物滞留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微针用于药物经皮给药时,微针针形、微针的预处理时间对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总页数】4页(P877-880)【作者】郑静南;陈华兵;张俊勇;杜丹荣;朱丹丹;牟东升;杨祥良;赵英俊【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研究所,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研究所,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研究所,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研究所,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43;R979.1【相关文献】1.生物可降解经皮给药微针研究进展 [J], 黄乾峰;林华庆;彭炳新;帅方舟2.微针经皮给药技术研究进展 [J], 朱凤;金凡茂;赵昱;余正勇;胡园;高鹏飞3.微针新型经皮给药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向志芸;李小芳;罗开沛;周维;杨露;林浩;刘海霞4.微针技术在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J], 张振波;房德敏5.可溶性微针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J], 陈欢欢;宋信莉;汪云霞;石佳楠;杨小双;杨胜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