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期

合集下载

年江西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年江西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授中书/谘议B.从围/武昌
C.复仁/至城下D.不降/且屠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谒()(2)故()(3)罪()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理若来,不失富贵。
(2)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4.罗复仁是怎样劝降陈理的?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3分)
(1)顾()(2)诚()(3)数()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2)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4.试简要概括骆统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二、1.(2分)B【解析】B项的意思是: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应在“其姊”后划分,故选B项。
2.(3分)(1)回头看(2)确实(3)多次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太宗谓房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①以自正。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此慎守,庶几②于获安也。”
魏征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③之议,从忠谠④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⑤高昌。屡以安危系意,方欲纳用忠良,开直言之路,天下幸甚。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桓公谓叔牙曰:‘盍起为寡人寿乎?’叔牙奉觞⑥而起曰:‘愿公无忘出在莒⑦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⑧。’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
4.(3分)具有孝心,宅心仁厚;洞悉民心,直言敢谏。
【解析】从骆统为了不增加母亲的伤心不回头看母亲,和他恭谨的侍奉母亲可以看出有孝心。从遇到饥荒的时候,乡里及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贫困,骆统为帮助他们减少饮食可以看出宅心仁厚。骆统认为,百姓安土重迁,不愿迁移,再加上外出当兵的人,没有生活保障,所以他们贪恋故土,畏惧远行,把出门看作死一样可怕,可以看出骆统洞悉民心。骆统多次陈述有利于时政的见解,前后几十次上书。对于招募的方式,孙权虽然多次与他争辩,但最终仍然按照他说的主张去做,可以看出骆统直言敢谏。

江西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训练201903261182

江西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训练201903261182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一)(2019原创·主人公为江西会昌人)任蕃改诗辛文房任蕃,会昌间人,家江东,多游会稽、苕、霅间。

初亦举进士之京,不第。

榜罢进谒.主司①曰:“仆本寒乡之人,不远万里,手遮赤日,步来长安,取一第②荣父母不得。

侍郎岂不闻江东一任藩,家贫吟苦,忍令其去如来日也?敢③从此辞,弹琴自娱,学道自乐耳。

”主司惭,欲留不可得。

归江湖,专尚④声调。

去游天台巾子峰,题寺壁间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既去.百余里,欲回改作“半江水”,行到题处,他人已改矣。

后复有题诗者,亡⑤其姓名,曰:“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才名类.是,凡作必使人改视易听⑥。

想蕃风度,此不足举其梗概。

(选自《唐才子传》卷七) 【注】①主司:即下文的“侍郎”,为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②取一第:考取一个名次(考中进士)。

③敢:有胆量。

④专尚:专门研究。

⑤亡:同“无”。

⑥改视易听:改变人们的看法,意思是感到惊异。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亦举进士之京B.仆/本寒乡之人C.忍令/其去如来日也D.凡作/必使人/改视易听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谒( ) (2)去( ) (3)类(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主司惭,欲留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蕃风度,此不足举其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突出了任蕃作诗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9原创·主人公曾在江西任职)谑鱼何薳姑苏李章,敏于调戏①。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例题及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例题及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例题及答案与赵韫退大参书王弘撰昨承执事枉驾,以贵乡诸先生之命,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且云本之相国意,又述相国尝称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

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而知己之谊,则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

即当欣跃操觚,竭其所蓄,直写相国硕德伟抱、辅世长民之大略,以求得相国之欢。

然而审之于己,度之于世,皆有所不可。

故敢敬陈其愚,唯执事详察焉。

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转咨吏部,不允;嗣又奉旨严催,不得已,强勉匍匐以来京师;复具词令小儿抱呈吏部,又不允。

借居昊天寺僧舍,僵卧一榻。

两月以来,未尝出寺门一步。

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

须白齿危,两目昏花,不能作楷书,意欲临期尚复陈情,冀幸于万一,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

夫贺相国之寿,非细故也。

诸先生或在翰苑,或在台省,或在部司,皆闻望素著,人人属耳目焉。

公为屏障以为相国寿,则其文必传视都下,非可以私藏巾笥者也。

弘撰进而不能应天子之诏,乃退而作贺相国之寿文,无论学疏才短、不能揄扬相国之德,即朝廷宽厚之恩,亦未必以此为罪。

而揆之于法,既有所不合,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

甚至使不知者,以弘撰于相国素不识面,今一旦为此文,疑为夤缘相国之门,希图录用,欺世盗名,将必有指摘之及。

不但文不足为相国重,而且重为相国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

即执事代为弘撰筹之,亦岂有不如是者哉!不然,操天下文章之柄,为天子教育人才,天下之士,望之如泰山北斗,伏谒门下者,咸思得邀相国之一盼为荣。

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是用直布腹心,唯执事裁之谅之。

并乞上告相国:倘邀惠于相国,得归老华山,为击壤之民,以遂其畎亩作息之愿,午夜一灯,晓窗万字,其不能忘相国之德,将以传之纪载而形之歌咏者,必有在矣。

有删节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属:请托B. 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控:告诉C. 而揆之于法揆:衡量D. 倘邀惠于相国邀:邀请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且云本之相国意且秦强而赵弱B. 强勉匍匐以来京师敛赏财以送其行C. 人人属耳目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 以遂其畎亩作息之愿日与其徒上高山18.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叙述了对方的意图,觉得应该马上为冯相国写一篇贺寿文章,但是从自己和世事的角度考虑,认为都不能从命。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言文阅读是江西中考语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灵壁...文言文阅读是江西中考语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段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1)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1)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晓雾将歇(hé)B. 沉鳞竞跃(yào)C. 参差(cī)披拂D. 佁(tái)然不动(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________②四时俱备________③青树翠蔓________④俶尔远逝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C(2)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忽然(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分析】⑴C项正确,错误改正为:A 晓雾将歇xiē ;B沉鳞竞跃 yuè ;D 佁yǐ 然不动。

⑵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 交辉:动词,交相辉映;② 四时:名词,四季;③ 翠蔓: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 俶尔:忽然。

⑶①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2018年江西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2018年江西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2018年江西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一)(2017长沙中考改编)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

十八,归先府君①。

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②,越.二载,生铨③,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④,戚党⑤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⑥。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⑦,辄指壁间诗歌. 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⑧,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

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

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

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戚党:亲威和乡邻。

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

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

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时/府君年四十余B. 吾母/怡然无愁蹙状C. 教儿低吟/之以为戏D. 复/力争之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越(过了)(2)涕(眼泪)(3)益(更加)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母亲)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

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母亲不畏贫穷、教子读书、劝夫改过、严格要求孩子等行为值得称赞。

(二)(2017陕西中考改编)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

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江西专用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1-5)

江西专用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1-5)

参考答案◇论说类◇一、1.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

此句的意思是“终于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正确划分为:卒令/不闻其过。

2.(1)接受(2)被杀(3)后人[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课内所学,联系句子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1)“纳”字曾出现在《出师表》“察纳雅言”中,有“接受、采纳”之意;(2)“诛”字,结合语境,意思为“被杀”;(3)“后”字联系常用词“后辈”,可解释为“后人”。

3.(1)君主一旦失掉了江山, 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2)这也是帝王应该深感羞愧的事。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

(1)中重点词语:全(保全)、其(他的);(2)中重点词语:耻(羞愧)。

4.君主要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要能直言进谏;君王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由第一段“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可得出君主应该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应该直言进谏;由第二段“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为善者福祚延长”可得出君主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君臣本应共同安定天下,安危与共。

如果君主能接受(臣民)忠直的谏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种治理国家的方式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

如果君主自身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国家不危难灭亡,是不可能的。

君主一旦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终于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隋朝灭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

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久远,我和各位大臣哪能不谨慎,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平定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

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请解释文中“阡陌交通”的意思。

答案:阡陌交通指的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2. 文中“黄发垂髫”指的是什么?答案: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

3. 根据文中描述,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答案: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 文中“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答案:作者描绘了春天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小草嫩绿、园子和田野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6.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作文7. 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经历和感受,撰写作文内容)。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的试题为准。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________②天子且至________③囊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 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 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 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

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

(3)C【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

文言文阅读10篇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1~4题。

(12分)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

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①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

”后度悉.不记,则阖门②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

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③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④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家人为之哄然。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释】①稔熟:熟悉。

③庐:房屋。

②阖门:关门。

④涤磨:又洗又磨。

⑤歧生:生出的分枝。

【参考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

生来痴呆无比,但元素一直收养着他。

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

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拐杖的。

”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门拒不接待。

1元素家收藏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很多古董,客人来就拿出陈列一番。

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用水又洗又磨。

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里走了一整天。

等他回来,见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下的。

”家人因此哄堂大笑。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性/痴呆无状B.后度/悉不记C.客至/出陈之D.木枝/皆上生1.(2分)B 【解析】B项句子的意思是:后来想想都记不住。

“后”是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所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后”之后。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蓄()(2)举()(3)悉()2.(3分)(1)收养(2)说出(3)全,都【课内外链接】(1)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2)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中考语文》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训练附答案(1)【精选30练】

《中考语文》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训练附答案(1)【精选30练】

一、文言文阅读1.(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17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饿.其体肤饿:_________________ (2)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_______(3)昭公出亡.亡:__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_ 17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177.(甲)文论证了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中“宋昭公亡而能悟”说明了(甲)文中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回答),(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亡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78.(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6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023年江西省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样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3年江西省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样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3年江西省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样卷(一)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座滕王阁,千年兴盛史。

随着《媵王阁序》的横空出世,使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随便举几个,都是历史上①的人物。

正是因为藤王阁,激发了赣鄱大地的学子们比肩王勃这样的才俊,他们传承前辈的才学,在人文高峰上②(dǐ)砺前行。

滕王阁是江西学子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象征。

1.文中加点字“懈”的读音正确的是()(1分)A.jièB.qièC.xièD.xì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1分)A.抵B.砥C.底D.低3.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A.鲜为人知B.栩栩如生C.历历在目D.妇孺皆知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B.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江西灿若星辰,人才辈出。

C.随着《滕王阁序》,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D.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使江西人才辈出。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如果爆发时抛射出来的带电粒子飞向地球,等离子体团携带的巨大能量将对地球的磁场、电离层、高层大气密度产生严重的影响。

②但是它也有“打喷嚏”的时候——会发生爆发,强烈的太阳爆发会释放出100亿颗百万吨级原子弹的能量。

③而对地面和空间的高技术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叫做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

④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光和热,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⑤这些对地球空间环境产生扰动的事件叫做空间天气事件,会引起地球空间环境剧烈响应。

A.⑤③④②①B.④②①⑤③C.④⑤③②①D.⑤④②①③6.赣剧古朴厚实,亲切逼真。

周末,晓晓想跟随老师去了解赣剧文化,但妈妈认为他不懂戏曲,只是为了出去玩。

下面他的回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您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管夷吾/举于/士B. 曾益/其所/不能C. 必/先苦/其心志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1)A(2)C(3)B(4)C【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停顿为:曾益/其/所不能;C项有误,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停顿为:必/先/苦其心志;D项有误,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停顿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

文言文阅读10篇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1~4题。

(12分)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

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①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

”后度悉.不记,则阖门②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

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③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④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家人为之哄然。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释】①稔熟:熟悉。

③庐:房屋。

②阖门:关门。

④涤磨:又洗又磨。

⑤歧生:生出的分枝。

【参考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

生来痴呆无比,但元素一直收养着他。

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

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拐杖的。

”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门拒不接待。

1元素家收藏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很多古董,客人来就拿出陈列一番。

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用水又洗又磨。

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里走了一整天。

等他回来,见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下的。

”家人因此哄堂大笑。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性/痴呆无状B.后度/悉不记C.客至/出陈之D.木枝/皆上生1.(2分)B 【解析】B项句子的意思是:后来想想都记不住。

“后”是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所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后”之后。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蓄()(2)举()(3)悉()2.(3分)(1)收养(2)说出(3)全,都【课内外链接】(1)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2)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20年江西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1)详细版实用.ppt

20年江西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1)详细版实用.ppt

人物传记 乐善好学
高效备考指南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两次是常事,停顿三次 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 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 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 顿。例: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高效备考指南
1.参透题干,明确标准
目要求从原文或选项中提取或甄别什么信息,在题干中都有明确的概括性的提示, 我们要对提示的含义认真吃透,它能给我们一个提取或甄别信息的标准。
2.细读原文,分析归类
明确了筛选信息的标准后,我们要细读原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或选 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弄清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 这一步做好了,就为后面的筛选扫清了障碍。
.整...理......
11
四、语境推断法
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
如:子墨子自鲁及齐,过故人。 “过”,不能理解成“经过”, “路过”。而应该解释成 “拜访”。
.整...理......
12
考点3
翻 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达:——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般人都能理解, 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 删除
高效备考指南
句首发语词、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明良论龚自珍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益久,则气愈媮。

望愈崇,则谄愈固。

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臣节之盛,扫地久矣。

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

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

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

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

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

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

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

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教其子孙,志愿毕矣。

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共存亡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注】①明良:明君良臣。

②气:知耻的精神。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益近,则媚亦益工工:巧妙,精巧B.匪但目未睹匪:不C.皆圣哲之危言危:危险D.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士不知耻”的一组是( )①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②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③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④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⑤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⑥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A.④⑤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①②③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像这样不懂得廉耻的人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一期
(一)
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

”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之。

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

②酒肆:酒馆。

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

④亟:急迫地。

⑤即:如果。

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

⑦第:只。

9.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B.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C.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D.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1)尝.微行就饮肆中()(2)使者及.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2)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12.文章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2分)
(二)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

”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殊快:很舒服。

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

汰,扔掉。

9.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猱则已走避高木
A.猱则∕已走避高木B.猱则已走∕避高木
C.猱∕则已走避高木D.猱则已∕走避高木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猱徐取其脑啖.之( ) ②猱则
已走.避高木(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

12.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13.文章通过什么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试作简要说
明。

(2分)
(三)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
有声口官口官②然者。

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
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③,精密
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
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
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
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
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
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
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选自《戴名世集》)【注释】①日:有一天。

②口
官(guān)口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③盏:杯
④掬:捧。

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

⑥奚:
为什么。

⑦适:到。

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9.为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A.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B.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C.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D.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去.地不五六尺()(2)手下,
鸣乃已.()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12.文中细致描写了鸟儿的巢之精美的语句
是,表
现鸟儿情态之可爱的语句
是。

(2分)
13.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
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
的话回答。

(2分)
(四)

冰【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
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
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
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子
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
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
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
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
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
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9.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A.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B.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C.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D.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
(1)被.以衣裳( ) (2)
置.之堂背(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
思。

(2分)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12.文中“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句运用的手法表现琢冰
者技艺的高超,我们曾经学过林嗣环的
一课也运用了这一手法。

(2分)
13.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
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
分)
答案
(一)
9. A
10.曾经到(至)
11.(1)如果皇帝责怪您来晚了,您该怎样
来回答?
(2)有老朋友从老家来了,我家里贫穷没
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酒了。

12.忠诚老实,本分,不弄虚作假。

(二)
9. C
10.①吃②逃跑
11.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不敢
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12.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
食的享受。

13.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告诉人
们要警醒,不要被甜言蜜语迷惑,被
享乐所麻醉,而失去原则失去生命。

(三)
9. C
10.(2分)⑴距离(离开)⑵停

11.(2分)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
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

12.(每句1分)巢大如盏,精密完固,
细草盘结而成。

小不能盈掬,色明洁,
娟皎可爱。

13. (2分)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
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

(四)
9. A
10.(1)穿(2)放在
11. 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
授给他。

12.侧面描写《口技》
13.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这种技
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花了很大的功
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
费人力和物力。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