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江西语文中考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答案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勾当(gu)恻隐忍俊不禁(jn)妇儒皆知B.归省(xǐng)愧作戛然而止(g)销声匿迹c.藩篱(fān)瑟索锲而不舍(qi)月明风清D.枯涸(h)技俩顶礼膜拜(m)无可质疑参考:【答案】C(2分)【解析】A项的“忍俊不禁”中的“禁”应读第一声的“jīn”,考查多音字,见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四课《紫藤萝瀑布》;“妇儒皆知”中的“儒”应写成子字部首的“孺”,考查形似字,见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邓稼先》;B项的“愧作”中的“作”应写成竖心旁的“怍”,考查形似字,考生应该学会依义辨部首,愧(ku)怍(zu):内心惭愧,是从心里发出,故为竖心旁,见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九课《老王》;“戛然而止(ɡ)”的读音应为“ji”,考查形似字,不要与口字旁的“嘎”字相混淆,见人教版七下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安塞腰鼓》;D项的“技俩”中的应写成单人旁的“伎”,考查形似字,见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十课《信客》;“无可质疑”中的“质”应写成“置”,考查同音字,见人教版八下第二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

另外,还要注意两个词语的读音:A项的“勾当(gudng)”中“勾”字读音(gu)(千万不能读成第一声。

)D项的“枯涸”中“涸”字读音“(h)”(千万不能认字认半边,读成(g)或读成第四声(h),这两个字属于中考高频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参考【答案】B(2分)【解析】A项兀(w)兀(w)穷(qing)年(nin):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南昌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南昌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南昌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

②秧:袖子。

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②从而谢焉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

⑤降年:上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阔: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若主纳忠谏________②寻亦诛死________③无为后所嗤________④以匹夫比之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shì)伫蓄强.词夺理(qiáng)顿开茅塞B.撺.摄(chuān)统筹锲.而不舍(qiè)不折不饶C.娉.婷(pīn)闲暇惟妙惟肖.(xiào)轻歌漫舞D.睥.睨(pì)浩瀚人迹罕.至(hǎn)销声匿迹2.(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③④5.(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青草学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长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校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5年江西中考文言文真题(答案解析版)

5年江西中考文言文真题(答案解析版)

(2019年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朗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布辞之官。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释: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是(这)(2)贤(品德高尚,贤能)(3)恐(担心,害怕)10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4分)(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答: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答: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11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3分)答: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

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2018年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8.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高适五十岁时才开始作诗,被杜甫推崇。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功夫到了就会有提高,至于力到,则因人而异了,没有学习早晚的区别。有才学的人也是这样,苏东坡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熹常常借用这句话作为谈论的话题,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
(三)默写(6分)(每空1分)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
A. ②④①③B. ③②①④C. ③①④②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排序。
②句点明自己的身份,①句中的“但”与②句构成语义上的转折。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启示,但传统文艺对我的创作影响更为深远。故前两句为②①。
故选B。
【3题详解】
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B.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D.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此处是用来形容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极为丰富。
故选A。
【4题详解】
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是”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象征”。
⑥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请解释文中“阡陌交通”的意思。

答案:阡陌交通指的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2. 文中“黄发垂髫”指的是什么?答案: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

3. 根据文中描述,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答案: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 文中“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答案:作者描绘了春天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小草嫩绿、园子和田野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6.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作文7. 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经历和感受,撰写作文内容)。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的试题为准。

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为.宫室做,这里指雕刻②峨.冠高③如有所语.说话(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其.人视端容寂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C.中轩敞者为.舱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石青糁之.(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4)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023九江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九江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九江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沃灌汤: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③腰白玉之环腰:④以军务倥偬以:⑤今日预为预:(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中考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乳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②周之粟________③谢不受________④或遗之衣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江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初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共1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每空1分,共4分)(1)“pú” 通()(2)“qí” 祷()(3)“mù” 然()(4)“yì” 立()答案:(1)普(2)祈(3)蓦(4)屹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填空。

(每空1分,共4分)(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案:(1)焉得虎子(2)后人乘凉(3)谬以千里(4)始于足下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下一句。

(每空1分,共2分)(1)会当凌绝顶,()。

(2)海内存知己,()。

答案:(1)一览众山小(2)天涯若比邻二、阅读理解(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共10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每题1分,共2分)(1)政通人和:()(2)百废具兴:()答案:(1)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2)百废具兴:各种废弃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5. 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2分,共4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1)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6. 选文第一段中,作者写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其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作者写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为了引出岳阳楼的壮丽景象,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7. 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答题。

赵简子①有两白騾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处广门之官,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门人入通。

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

”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梁。

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

人主安能不好士?(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

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愠.曰生气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取出(2)翻译文中画线句。

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3)面对阳城胥渠的请求,董安于和赵简子的主张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听说后气愤地说。

愠:生气。

②句意:取出肝脏拿去送给阳城胥渠。

取:取出。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以,来。

活,救活。

亦,也。

句意:杀牲畜以便救活人,不是非常仁义的吗?(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从“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杀之”可以看出董安于主张杀了胥渠,从“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赵简子主张杀牲畜来救胥渠。

他们二人的不同主张形成鲜明地对比,表现了赵简子以人为本的仁政思想。

2020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2020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原文: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

”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

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

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

汝生长富责,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

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

”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

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公主:太祖之女。

②襦(r ú):短袄,外套。

③饬:装饰。

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宫闱戚里/必相效B.展转/贩易C.实汝/之由D.苟/以自奉养为意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衣()(2)几何()(3)念()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伤,力亦可办。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3分)答案:8.C9.(1)穿(2)多少(3)考虑,想到10.(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2)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11.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

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

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

④正家风,严家教。

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参考译文】七月秋日,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短袄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这样的装饰。

”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太祖说:“不是这样的。

王室家穿这样的服饰,宫廷和乡亲们必定会互相效仿,这样京城翠羽的价格就会提高,贫民百姓是追逐利益的,经过反复的贩卖交易,(这样)伤害生灵的事情就会逐渐扩大,实在是从你这里开头的。

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应当想到珍惜福分,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呢?”公主感到惭愧并道歉。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卷附参考答案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gèng) 狩猎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B.干涸(gù)炽热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C.花圃(pǔ) 荫蔽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D.恣睢(zì)取缔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答案详解(真题部分)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6页)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南昌为原点,无论朝哪个方向出发,都是好山好水。

若是有剧组要拍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意境,①直在江西地图上点一个目标前往取景,多半不会失望而归。

江西境内到处山色苍翠,水意空蒙。

乡人待客或腼腆或粗粝,皆怀善意;犬半卧于村口于街巷,恬淡看人。

我每回游乡村,都②。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shè 径B. shē 经C. niè 径D. sè 经2.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异想天开B. 流连忘返C. 花枝招展D. 心不在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之一。

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作为流体,大气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它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被称为风()风拂过了沧海桑田,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许多踪迹,它曾把细柳装扮成碧玉,让海棠“绿肥红瘦”,也曾无情地打在雪夜回家之人的身上。

________,风既没那么自由自在,也不敢肆意妄为,而是经常被神魔们操控着。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风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B. 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C. 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界中一种天气现象D. 风是一种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4.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

5.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 不过在小说《西游记》中B. 小说《西游记》也不例外C. 所以在小说《西游记》中D. 以小说《西游记》为例6. 学校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邀请了一位校外专家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言文阅读10篇

文言文阅读10篇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1~4题。

(12分)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

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①者,不能举.其名。

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

”后度悉.不记,则阖门②拒之。

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

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③之。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④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

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家人为之哄然。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释】①稔熟:熟悉。

③庐:房屋。

②阖门:关门。

④涤磨:又洗又磨。

⑤歧生:生出的分枝。

【参考译文】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

生来痴呆无比,但元素一直收养着他。

元素有时到别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

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拐杖的。

”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门拒不接待。

1元素家收藏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很多古董,客人来就拿出陈列一番。

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用水又洗又磨。

矮榻缺一只脚,元素要阿留砍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里走了一整天。

等他回来,见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下的。

”家人因此哄堂大笑。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性/痴呆无状B.后度/悉不记C.客至/出陈之D.木枝/皆上生1.(2分)B 【解析】B项句子的意思是:后来想想都记不住。

“后”是一个表时间的状语,所以此句的正确划分应在“后”之后。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蓄()(2)举()(3)悉()2.(3分)(1)收养(2)说出(3)全,都【课内外链接】(1)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2)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2020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2020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原文: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

”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

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

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

汝生长富责,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

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

”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

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公主:太祖之女。

②襦(r ú):短袄,外套。

③饬:装饰。

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宫闱戚里/必相效B.展转/贩易C.实汝/之由D.苟/以自奉养为意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衣()(2)几何()(3)念()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伤,力亦可办。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3分)答案:8.C9.(1)穿(2)多少(3)考虑,想到10.(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2)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11.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

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

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

④正家风,严家教。

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参考译文】七月秋日,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短袄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这样的装饰。

”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太祖说:“不是这样的。

王室家穿这样的服饰,宫廷和乡亲们必定会互相效仿,这样京城翠羽的价格就会提高,贫民百姓是追逐利益的,经过反复的贩卖交易,(这样)伤害生灵的事情就会逐渐扩大,实在是从你这里开头的。

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应当想到珍惜福分,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呢?”公主感到惭愧并道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文言文阅读是江西中考语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灵壁...文言文阅读是江西中考语文中最多考生失分的地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语文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习题,供考生阅读练习。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段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
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北面
B.舟车冠盖之冲冲:行驶
C.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退:谦让
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泽:遗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①以与其子孙游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1.全都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①陂田苍莽,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③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
⑤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②③⑤
B. 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借事议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苏轼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1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3分)
②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4分)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3处,3分)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9.B(冲:要冲,交通要道)
10.A(A项,介词,凭借、依靠。

B 项,代词,那些;副词,表反诘,难道。

C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D 项,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并列。

)
11. A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意思是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所以应该抓住"隐居"和"养家"来作答。

①句是说行人的,
⑥句是说行走的路线和时间,这两句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
12.D("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佳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
13.(1)园中所有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适合人的心意,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而且用了很长时间。

注:可、信、且,翻译对一个得1分。

(2)将要离开的时候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旁边买地养老。

注:"莫余厌"宾语前置句和"买田于泗水之上"状语后置句各1分,"老"作动词,1分;整句意思1分。

)
(3)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
下。

注:必须三处,对一处得1分;多画不给分;少画且正确,对几处给几分。

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

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

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高大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

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

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

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

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

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

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

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

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

园中所有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适合人的心意,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而且用了很长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

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

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饥饱适意就行了。

然而士子很少能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

居于乡野的人安于
现状而难于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被利益所牵而忘记返回家园。

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受到人们的讥讽。

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

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

大凡早晚的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

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

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

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吏良能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

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馀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

将要离开的时候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旁边买地养老。

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来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