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1)
八年级数学复习考点1 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ABCDP八年级数学复习考点1 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一、考点讲解:1.轴对称: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对应线段叫做对称线段.2.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3.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广条直线对称,那以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的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
4.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线段所在直线和线段中垂线. 角:有一条对称轴:该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底边中垂线.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条边的中垂线. 等腰梯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正n 边形有n 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基本图形:1.已知:点A 、B 分别在直线l 的同侧,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短。
变形1: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边上的一点,在对角线AC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短。
变形2:已知点A (1,6)、点B (6,4),在x 轴和y 轴上各找一点C 、D ,使四边形ACDB 的周长最短。
三、经典考题剖析:1.(2006无锡市3分)在下面四个图案中,如果不考虑图中的文字和字母,那么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2006 山西省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2006河南省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BABlB A CDA.4个B.3个C.2个D.1个4.(2006鸡西市3分)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5.(2006苏州市3分)如图,如果直线m 是多边形ABCDE 的对称轴,其中∠A=1300, ∠B=1100.那么∠BCD 的度数等于 ( ) A. 400B.500C .60D.7006.(2006梅州市3分)小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实际时间最接近8时的是下图中的( )7.(2006 湛江市6分)如图5,请你画出方格纸中的图形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并写出整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四、针对性训练:1.(2006宜昌市3分)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看见某车车牌的后5位号码是 ,该车的后5位号码实际是 。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八上第一章 第10课时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1)
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第10课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一)1.下列关于等腰梯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两底角相等B.同一底上的两底角互补C.两个角相等D.对角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2.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3.关于等腰梯形,下列判断:①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角线的中点;③对角线的交点在梯形的对称轴上;④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的是( )A.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 )A.2对B.3对C.4对D.5对5.若等腰梯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11,则其周长为( )A.21 B.29C.21或29 D.21或29或226.如图,小方格的边长为1.(1)请你按对称轴l将等腰梯形ABCD补画完整.(2)AD=_________,BC=_________,S梯形ABCD=__________.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BC=BD,则∠A=_____,∠ABC=______.8.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C=60°,则∠1=__________.9.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点E、F分别在AD、BC上,且DE=CF.试说明AF=BE.1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若M为线段AD上任意一点(点M与点A、D不重合).问:当点M在什么位置时,MB=MC?请说明理由.1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为梯形内一点,且EA=ED,则EB与EC 相等吗?为什么?1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DE⊥BC于点E,BF⊥AE于点F,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F≌△CDE,并写出说明过程.1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E为底边BC的任意一点,EF⊥AB于点F,EG⊥CD于点G.试说明EF与EG的和为定值.14.如图甲,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乙所示的平行四边形.(1)求四边形ABCD四个内角的度数;(2)试探究四边形ABCD四条边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现有图甲中的等腰梯形若干个,利用它们你能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的示意图.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6.(1)略(2)4 8 307.108°72°8.60°9.∵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DAB=∠CBA.∵DE=CF,∴AE=BF.又∵AB=BA,∴△ABE≌△BAF.∴BE=AF10.M在AD的中点时,MB=MC ∵在梯形ABCD中,AB=DC,∴∠A=∠D.又∵M为AD的中点,∴AM=DM.∴△AM B≌△DMC.∴BM=CM11.EB=E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BAD=∠ADC,AB=DC.又∵AE=ED,∴∠DAE=∠ADE.∴∠BAE=∠CDE.∴△ABE≌△DCE.则BE=EC12.略13.过点B作BH⊥CD于点H,连接BD、AE、DE.∵AD∥BC,∴S△ABD=S△AED.∴S△BCD =S△ABE+S△DCE.即12CD·BH=12AB·EF=12AB·EF+12CD·EG.又∵AB=CD,∴BH=EF+BG.即EF+EG为定值14.(1)由图乙可知三个全等的等腰梯形的上底的一个顶点的三个角组成一个周角.故每个角应是120°,所以∠C=∠D=120°,∠A=∠B=60°.(2)由图乙可知AD=DC=CB,连接AC.因为∠D=120°,所以∠DAC=∠DCA=30°.又∠B=60°,所以∠ACB=90°.所以AB=2BC.所以四边形ABCD中的四条边的关系是AD=DC=CB=12 AB.(3)如图甲、乙,答案不唯一。
初中数学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3人教版精品公开课件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chóu)躇(chú)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世界上有一种爱很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我们去回报,那就是母亲。 母亲像什么,母亲像天使一样把一点一滴汗水与祝福慢慢地撒在我们的心里。
母亲是什么,母亲为我们打开成长的大门,母亲是上帝派下来哺育我们的天使。 在人生崎岖坎坷的旅途上,是谁给予你最真诚、最亲切的关爱,是谁对你嘘寒问暖,时刻给予你无私的奉献;是谁不知疲倦地教导着你为人处世的道理;是谁为了你的琐事而烦恼?
观察与思考
如图,△ABC中,如果过一边上任一点D,作另一边的 平行线DE, 截去一个角后,所得的是什么四边形?
A
D
E
你一能组由对等边B腰平三行角,另形一得组到对等C边腰不梯平形行吗的? 四边形叫做梯形.
人教版八年数学上 第13章_轴对称单元复习课件(共27张PPT)
(3)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 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
3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 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
例1 如图,以直线AE为对称轴,画出该图形的另一部分。
B C
A D E
解:作图过程如下:
(1)分别作出点B、C关 F 于直线AE的对称点F、H。
(2)连结AF、FD、DH、 HE,得到所求的图形。
H
14
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b)
点P(a,b)关于y轴对y 称的点的坐标为(-a,b)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
4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 一条对称轴。
5
二、题目特点:
• 判断轴对称图形或对称轴的条数 •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作对称轴 • 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计算题或进行证明说理 三、解题切入点:
4
A5E来自FG3
12
∴ AB=DB, ∠1= ∠2=60° 从而有 ∠3= ∠1=60° 在△ABF和△DBG中
∠3= ∠1
BC
∠4= ∠5
AB=DB
∴ △ABF≌ △DBG
∴BF=BG
1.如图,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和 ∠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求 △PED的周长 .
3
2
B1
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教案
怀文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 二 数 学(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主备:赵玖红 审校:杨长江 日期:2011-9-19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研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将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灵活的运用到几何证明中. 3.知道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的的判定条件.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判定.教学难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学部分)1.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 (1) . (2) . (3) . 2.等腰梯形有哪些评定方法?二.合作、探究、展示1.等腰梯形的判定: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在梯形ABCD 中,如果∠B =∠C ,那么AB =DC .2.例1.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两腰AD 、BC 上,且EF ∥DC ,梯形CDEF 是等腰梯形?为什么?例2.梯形ABCD 中,AB ∥CD ,M 是CD 的中点,∠1=∠2,试说明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三.巩固练习1、课本:34页第5题、33页第1、2题.2、在 梯形ABCD 中 ,AB ∥DC ,∠A =130°,∠C =50°,则∠B = ,∠D = ,该 梯形是 .3、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2:1:1,则此四边形形状为 .变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1:2:1,则此四边形形状也为等腰梯形吗?4.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 AB =CD , E 为梯形外一点,且AE =ED ,求证:EB=EC .5、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D ∥BC ,∠DBC =45°,翻折梯形ABCD ,使点B 重合于D ,折痕为EF ,若AD =2,BC =3,求BE 的长.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预习指导 教学反思:DC B ABA。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ﻩ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 in 60o 等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完整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的性质
设计轴对称图案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勾股定理
神秘的数组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
图形的旋转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设计中心对称图案
平行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数量的变化
位置的变化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五章一次函数
函数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的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平均数
中位数与众数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2.1 图形的轴对称八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A. B. C. D.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名称
图形及其对称轴
对称轴
对称轴的条数
角
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1
等腰梯形
上、下底的中点所在直线
1
长方形
对边中点所在直线
2
正方形
对边中点所在直线和 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
4
圆
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
无数条
D
A. B. C. D.
链接教材 本题取材于教材第48页合作学习第1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此类题目常结合实际背景命题.
2.图形的轴对称的性质:
性质
几何语言
图示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 ; , ; , .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或重合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对应边相等
, , .
(2) 在不另加字母和线段的情况下,图中还有成轴对称的三角形吗?
(2)在不另加字母和线段的情况下, 与 , 与 也都关于直线 成轴对称.
解:(1)点 的对称点是点 ,点 的对称点是点 ,点 的对称点是点 .
例题点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称轴上的点与两个图形上的对称点的连线对应相等,连线与对称轴的夹角对应相等.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1 图形的轴对称
学习目标
1.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它的对称轴.
4.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八上数学】《轴对称》最全知识点汇总
5、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定义垂直并且平分⼀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书写格式:判定:∵AO=A′O,∠1=90°,∴l 是AA′的垂直平分线.性质:∵l是AA′的垂直平分线,∴AO=A′O,∠1=∠2=90° .6、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且(1)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或在同⼀条直线上).(3)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相等.(4)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或对应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如图:(1)AA′,BB′,CC′,DD′,被l垂直平分.(2)AA′∥BB′∥CC′,CC′、DD′在同⼀直线上.(3)AB=A′B′,BC=B′C′,CD=C′D′,AD=A′D′,∠BAD=∠B′A′D′,∠ABC=∠A′B′C′,∠BCD=∠B′C′D′,∠CDA=∠C′D′A′.(4)BA、B′A′,BC、B′C′,CD、C′D′的延长线交点在l上.DA、D′A′的延长线平⾏.7、对称轴的作法法1:作⼀条对应点的连线,并作其中垂线.法2:作两条对应点的连线,并分别作其中点,两点确定⼀条直线.法3:分别延长两对对应线段,确定两个交点,两点确定⼀条直线.8、给出⼀个图形及对称轴,作其对称图形的作法过原图形各点画对称轴的垂线,以各点到垂⾜的距离为半径,截取相等,将所作对应点分别相连.⼆、实战演练例1:请在下列三个2×2的⽅格中,各画出⼀个三⾓形,要求所画三⾓形与图中三⾓形成轴对称,且所画的三⾓形顶点与⽅格中的⼩正⽅形顶点重合,并将所画三⾓形涂上阴影.分析:我们应该利⽤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先选择不同的直线当对称轴,再作对称图形.显然⼤⽅格作为正⽅形,有4条对称轴,⽽还有⼀条⽐较难想,对称轴可以经过斜边和直⾓边的中点.解答:例2:如图,桌⾯上有A、B两球,若要将B球射向桌⾯任意⼀边,使⼀次反弹后击中A球,则可以瞄准的点有哪些?分析:本题中,对于桌⾯反弹的问题,其实属于物理中的光路问题,⼊射⾓等于反射⾓,⽽将⼊射⾓作对称后,恰好与反射⾓是对顶⾓,光线在同⼀直线上,因此我们考虑作对称.解答:变式:如图是⼀个台球桌⾯的⽰意图,图中四个⾓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四个⼊球孔.若⼀个球按图中所⽰的⽅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弹),则该球最后落⼊的球袋是______袋.分析:本题与例2类似,但如果每次都作对称,未免太过⿇烦,我们不难发现⼊射线与桌边的夹⾓为45°,则反射后的夹⾓也为45°,问题得解.解答:例3:如图,已知∠AOB=60°,点P为∠AOB内⼀点,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点M,交OB于点M.(1)连接OP1,OP2,求∠P1OP2的度数.(2)若P1P2=8,求△PMN周长.分析:(1)要求∠P1OP2的度数,直接求显然很困难,我们不妨从对应线段考虑,则想到连接OP.(2)同样的,将组成三⾓形的三条线段中,能找到对应相等的线段找出,进⾏转化.解答:变式: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A′B′C′和△A′′B′′C′′关于直线EF对称.(1)画出直线EF;(2)直线MN与EF相交于点O,试探究∠BOB′′与直线MN、EF所夹锐⾓α的数量关系.分析:(1)问不难,只需⽤3种⽅法中的任意⼀种即可.(2)问与例3类似,准确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后,根据对称性,连接对应线段就能有所突破.解答:(1)如图,连接B′B′′,C′C′′,各取中点,连接后,直线EF即为所求.(2)连接OB′,∵△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BOM=∠B′OM,同理可得∠B′OE=∠B′′OE,∴∠BOB′′=∠BOB′+∠B′OB′′=2∠B′OM+2∠B′OE=2∠MOE=2α.。
八上数学评价手册答案
初二数学(八上)创新教育实验手册参考答案(苏科版)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 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实践与探索】例1 请观察26个大写英文字母,写出其中成轴对称的字母.解:成轴对称的字母有:A、B、C、D、E、H、I、K、M、O、T、U、V、W、X、Y.注意:字母“N、S、Z”也具有对称的特点,但它们不是轴对称图形.例2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观察图1.1.1中的国旗,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略)【训练与提高】一、选择题:1.A2.D3.B4.A5.A二、填空题:6.(1)(2)(5)(6)7.2,3,1,4 8.10∶21三、解答题:9.如图:10.长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拓展与延伸】1.(3)比较独特,有无数条对称轴ABCD 1D 2B 1CBAC 1A 1图1.2.12.1.2 轴对称的性质(1)【实践与探索】例1 已知△ABC 和△A 1B 1C 1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解: 连接AA 1,画出AA 1的垂直平分线L ,直线L 就是△ABC 和△A 1B 1C 1的对称轴.回顾与反思 连接轴对称图形的任一组对称点,再画对称点所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该图形的对称轴.例2 如图1.2.2,用针扎重叠的纸得到关于L 对称的两个图案,并从中找出两对对称点、两条对称线段.解:可标注不同的对称点.例如:A 与A '是对称点,B 与B '是对称点. 对称线段有AB 与A 'B ',CD 与C 'D '等.回顾与反思 研究对称点是研究对称图形的基础,一般先研究对称点,再研究对称线段,这能更清楚地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1.B 2.D 3.B 4.A 二、填空题:5.轴对称,3条 6.略 7.810076 8.AB =CD BE =DE ∠B =∠D 三、解答题:9.2,4,5 10.略 11.不是,不是 12.略 13.在对称轴上 【拓展与延伸】 1.如图:图1.2.2图1.2.3(1) (2)图1.2.4 图1.2.52.如图:1.2轴对称的性质(2)【实践与探索】例1 画出图1.2.3中△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解: 在图1.2.3(1)和图1.2.3(2)中,先分别画出点A 、B 、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1A 、1B 和1C ,然后连接11B A 、11C B 、11A C ,则△111C B A 就是△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回顾与反思 (1)如果图形是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时,那么在画出它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只要画出图形中的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角的顶点等)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就可以画出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2)对称轴上的点(如图1.2.3(1)中的点B ),其对称点就是它本身.例2 问题1:如图1.2.4,在一条笔直的河两岸各有一个居民点A 和B ,为方便往来,必须在河上架桥,在河的什么位置架桥,才能使A 和B 两地的居民走的路最短?问题2:如图1.2.5,在一条河的同岸有两个居民点A 和B ,现拟在岸上修建一个码头,问码头修在何处,才能使码头到A 和B 两地的总长最短?①②③④图1.2.4 问题1和问题2之间有联系吗?能从前一个问题受到启发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探索:对问题1,显然只要连接AB ,AB 与a 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 对问题2,即要在直线a 上找一点C ,使AC +BC 最小. 分析: 我们用“翻折”———轴对称的方法.画点C :(1)作点A 关于直线a 的对称点A ';(2)连结A 'B 交a 于点C ,点C 就是所求作的点.理由:如图1.2.4,如果C '是直线a 上异于点C 的任意一点,连A C '、B C '、A ' C ',则由于A 、A '关于直线a 对称,所以有'''',C A AC C A AC ==.所以 '''''BC C A BC AC +=+>BC AC BC C A B A +=+=''. 这说明,只有C 点能使AC +BC 最小.【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1.C 2.C 3.B 4.A 二、填空题:5.(1)等腰三角形 (2)矩形 (3)等边三角形 (4)正方形 (5)五角星 (6)圆 6.不对称、不对称 7.5个 三、解答题: 8.略 9.略10.画图略 11.如图:12.画出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所求停靠点.【拓展与延伸】图1.3.11.图略2.图略1.3设计轴对称图形【实践与探索】例1 剪纸,千百年来在民间时代流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美丽!动手学一学:观察一下,图1.3.1中最后的展开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例2 如图1.3.2,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图1.4.1【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 1.B 2.B 二、填空题: 3.M 、P 、N 、Q 三、解答题: 4.如图:5.略 6.如日本、韩国 、等 7.略 8.图略 【拓展与延伸】 1.图略2.图略,答案不唯一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实践与探索】例1 如图1.4.1,在△ABC 中,已知边AB 、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 (1)你知道点P 与△ABC 的三顶点有什么关系? (2)当你再作出AC 的垂直平分线时,你发现了什么?解:(1)点P 与△A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即P A =PB =PC . (2)如图,AC 的垂直平分线也经过P 点.即三角形的三条中垂线交于一点. 例2 如图1.4.2,在△ABC 中,已知AB =AC ,D 是AB 的中点,且DE ⊥AB ,交AC 于E .已知△BCE 周长为8,且AB -BC =2,求AB 、BC 的长.分析:由题意可知,DE垂直平分AB,则有AE=BE,因此△BCE的周长就转化为AC+BC,问题即可解决.解:因为D是AB的中点,且DE上AB,所以AE=BE,则△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8.又因为AB-BC=2,AB=AC,所以AC-BC=2.由上可解得AC=5,BC=3.回顾与反思(1)本题中利用“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得到“AE=BE”,从而实现了“线段BE"的转移,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2)利用“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可以说明两条线段相等.【训练与提高】一、选择题:1.C2.D3.D4.A二、填空题:5.无数个6.6,2 7.10,8 cm 8.9 cm三、解答题:9.24010.连结AB,作AB的中垂线交直线L于P,点P即为所求作的点11.24 cm 12.(1) 35 0(2)55 0【拓展与延伸】1.图略(1)只要任意找一个以A为顶点的格点正方形,过点A的对角线或其延长线与BC的交点就是点P(2)找与A为顶点的正方形中与A相对的顶点.2.9 cm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实践与探索】例1 如图1.4.3,在△ABC中,已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请问:(1)你知道点O与△ABC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4.3(2)当你再作出∠A的平分线时,你发现了什么?解:(1)点O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2)如图1.4.3,∠A的平分线也经过点D,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例2 已知:如图1.4.4,AD∥BC,DC⊥BC,AE平分∠BAD,且点E是DC的中点.问:AD、BC与AB之间有何关系?试说明之.分析:此题结论不确定,从已知中收集有效信息,并大胆尝试(包括用刻度尺测量)是探索、猜想结论的方法.图1.4.4 (1)将“AE平分∠BAD"与“DE⊥AD"结合在一起考虑,可以联想到,若作EF⊥AB于F,就构成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基本图形,可得AF=AD.(2)再结合“点E是DC的中点”,可得:ED=EF=EC.于是连接BE,可证BF=BC.这样,AD+BC=AF+BF=AB.解:AD、BC与AB之间关系:AD+BC=AB.证明思路简记如下:作EF⊥AB,连接BE,易证△ADE≌△AFE( AAS),∴AD=AF.再由EF=ED,EF=EC,可得△BFE≌△BCE( HL),∴BF=BC,AD+BC=AB.回顾与反思(1)根据例1的结论,我们可以在三角形内找到一点,使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都相等;(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说明两条线段相等,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办法.【训练与提高】一、选择题:1.A2.B3.A4.C二、填空题: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6.3 7.900三、解答题:8.略9.过P点分别作垂线10.作图略11.作MN的中垂线,∠AOB 的平分线交点即是12.6 cm【拓展与延伸】图1.5.1BE D CFA1.600 2.略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实践与探索】例1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0,求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0,求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析: (1)由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0,所以1000的角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顶角;(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0,要分底角为800或顶角为800两种情况. 解:(1)由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且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三角形的顶角等于1000,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另两个内角应为21(1800 - 1000)=400. (2)①底角为800时,另外两角分别为800和200;②顶角为800时,另外两角分别为500和500.回顾与反思 :(1)当不知道已知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还是底角,此时须进行讨论;(2)若把已知角改为α,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怎样的呢?例2 如图1.5.1,在△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 DE ⊥AB ,垂足为E , DF ⊥AC ,垂足为F .试说明DE =DF 的道理.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 DE =DF .也可以利用△ADB 和△ACD 面积相等来说明DE =DF , 或用全等来说明.【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1.A 2.C 3.C 4.C 5.A 二、填空题:图1.5.2图1.5.36.5 cm 7.6 cm ,2 cm ,或4 cm ,4 cm8.(1)12.5 (2)3>a ,120<<b 9.3,3,4或4,4,2 三、解答题:10.(1)700、400 或 550,550 (2) 300,300 11.750,750,300 12.33 cm 13.1080 14.BD =CE . 理由:∵AB =AC ,∴∠B =∠C .∵AD =AE ,∴∠ADE =∠AED .∴∠ADB =∠AEC .∴ΔABD ≌ΔACE .∴BD =CE【拓展与延伸】 1.1000 2.略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实践与探索】例1 如图1.5.2,在△ABC 中,已知∠A =360,∠C =720, BD 平分∠ABC ,问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为什么? 解:图中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 ∵∠A =360,∠C =720,∴∠ABC =1800一(∠A +∠C )=1800- (360+720) =720=∠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又∵BD 平分∠ABC ,∴∠ABD =∠CBD =21∠ABC =360, ∠BDC =∠A +∠ABD =360+360=720, 即有∠A =∠ABD ,∠BDC =∠C .∴△ABD 和△BCD 都是等腰三角形. ∴图1.5.2中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例2 如图1.5.3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 900.,M 、N 分别是AC . BD 的中点,试说明: (1)DM =BM ; (2)MN ⊥BD .图1.5.4解: (1) ∵点M 是Rt △ABC 斜边的中点,∴BM =21AC , 同理DM =21AC ,∴BM =BM ; (2) ∵N 是BD 的中点,又BM =DM ,∴MN ⊥BD . 回顾与反思 (1)“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是证明角相等或边相等的又一手段,要能够将这两条定理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要分清区别和联系;(2)看见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时,要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是我们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 【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1.D 2.B 3.D 4.C 二、填空题:5.等腰 6.8 7.350 , 218.(1)ΔBDE 或ΔADE (2)ΔBCE(3)ΔAGF 三、解答题:9.等腰三角形 10.ΔABC ,ΔAEF ,ΔEBO ,ΔFCO ,ΔOBC BE =CF =21EF 11.平行 12.10 cm 【拓展与延伸】1.延长AE 交BC 延长线于F 2.略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实践与探索】例1 如图1.5.4,在△ABC 中,AB =AC ,∠BAC = 1200,点D 、E 在BC 上,且BD =AD ,CE =AE .判断△ADE 的形 状,并说明理由.解: △ADE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B=AC,∠BAC=120.,∴∠B=∠C=300.∵BD=AD,AE=CE,∴∠B=∠BAD=300,∠C=∠CAE=300,∴∠ADE=∠DAE=∠AED =600.∴△ADE是等边三角形.例2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之差为3 cm,则腰长为( ) A.2 cm B.8 cm C.2 cm或8 cm D.以上都不对分析可以先画出草图,题中所给条件实质是腰长与底边长之差的绝对值为3 cm.因为底边长为5 cm,所以腰长可能为8 cm或2 cm,但由于2 cm +2 cm <5 cm,故腰长不能为2 cm,只能为8 cm.解:选B.回顾与反思涉及求等腰三角形边或角时,常会出现“两解”的情况.这样的“解”需要检验它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边或三角之间的关系.【训练与提高】一、选择题:1.D2.D3.C4.A5.C二、填空题:6.等边、等边7.150 8.1200三、解答题:9.cm1010、略11.(1)EC=BD(2)添加条件:AB=AC,是轴对称图形,此时,∠BOC=1200,12.过D点作AC平行线【拓展与延伸】1.添辅助线,通过ΔACD≌ΔBCE来说明2.略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1)图1.6.1图1.6.2【实践与探索】例1 如图1.6.1,在梯形ABCD 中,AD ∥BC , AB =CD , 点E 在BC 上,DE ∥AB 且平分∠ADC ,△CDE 是什么三角形? 请说明理由.解: △CDE 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D ∥BC , AB =CD ,所以∠B =∠C .理由:“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又因为AD ∥BC ,所以∠ADE =∠CED .由DE 平分∠ADC ,可得∠ADE =∠CDE , 于是∠CED =∠CDE .又因为AB ∥DE ,所以∠B =∠CED ,从而有∠C =∠CED =∠CDE ,所以△CDE 是等边三角形.回顾与反思 等腰梯形与等腰三角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研究等腰梯形时,要联想到等腰三角形中的知识.例2 如图1.6.2,在梯形纸片ABCD 中,AD ∥BC , ∠B =600, AB =2,BC =6.将纸片折叠,使得点B 与点D 恰好重合,折痕为AE ,求AE 和CE 的长. 解 ∵点B 与点D 沿折痕AE 折叠后重合,∴△ABE ≌△ADE , ∴ ∠1 = ∠B =600, ∠3 =∠4. ∵AD ∥BC , ∴∠1 = ∠2=600.而∠2 + ∠3 + ∠4= 1800, ∴ ∠3 + ∠4 =1200, ∴ ∠3 =∠4=600,而∠B =600,∴∠5 =600,因此,△ABE 是等边三角形. ∴AE - BE =AB =2, ∴CE =BC - BE =4.回顾与反思 解题过程中要把等腰梯形和一般梯形的特征区分开,不可误用. 【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 1.B 2.C 3.B图1.6.3BCFADE二、填空题:4.1080,1080,720 5.27 6.①②③④ 7.1 cm 8.150 三、解答题:9.∠A =∠E 10.72 0 、72 0 、108 0、108 0,11.成立 【拓展与延伸】 1.CE =21(AB +BC ) 过点C 作CF ∥D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先证:ΔDCB ≌ΔFBC ,则CF =DB ,又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则AC =DB ,故AC =CF , 易证:∠AOB =∠ACF ,所以ΔAC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因为CE ⊥AB ,易证:CE =AE =EF =2BCAB . 2.4,6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实践与探索】例1 如图1.6.3,△ABC 中,∠ACB =900,D 是AB 的中点,DE ∥AC ,且DE =AC 21,点F 在AC 延长线上,且CF =AC 21,请说明四边形AFED 是等腰梯形.略证:先说明四边形CFED 是平行四边形.由CD ∥EF ,∠F =∠ACD ,且CD 是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 得∠A =∠F ,证得四边形AFED 是等腰梯形回顾与反思 要证明梯形是等腰梯形时,只要证明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例2 阅读下面的分析过程,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C =BD ,AD ≠BC .则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你能说明理由吗?分析:要证明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因为AB =DC ,所以只需证四边形ABCD(1)(2)(3)(4)图1.6.4是梯形即可;又因为AD ≠BC ,故只需证AD ∥BC .现有如图1.6.4所示的几种添辅助线的方法,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图形,对原题进行证明.友情提示:充分利用全等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来完成.回顾与反思 在研究等腰梯形时,常常通过辅助线,使等腰梯形与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 【训练与提高】 一、选择题:1.C 2.C 3.B 4.B 5.C 二、填空题:6.24 7.50 0 、50 0 、130 0、130 0, 8.是 9.80 0 、80 0 、100 0, 等腰 三、解答题:10.略 11.ΔABC ≌ΔDCB12.是,理由:∵∠E =∠ACE ,∴AE =AC ∵AD ∥BC ,∴∠DAC =∠ACE ∴∠E =∠DAC ∵AD =BE ,∴ΔABE ≌ΔCDA ∴AB =CD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13.∵AB =AC ,∴∠ABC =∠ACB .∵BD ⊥AC ,CE ⊥AB ,∴∠BEC =∠CDB =900,BC =BC ∴ΔBEC ≌ΔCDB .∴BE =CD ∴AE =AD .∴AED =∠ADE =21800A ∠-.∵∠ABC =∠ACB =21800A∠-,∴∠AED =∠ABC .∴ED ∥BC .∵BE 与CD 相交于点A ,∴BE 与CD 不平行.∴四边形BCDE 是梯形.∵∠EBC =∠DCB ,∴梯形BCDE 是等腰梯形.M NF DCBA E 【拓展与延伸】 1.26,322.解:设经过x 秒后梯形MBND 是等腰梯形, ∵作ME ⊥BC 于点E ,DF ⊥BC 于点F .∴BE =FN =AM =x .∴EF =MD =21-x ,CN =2x ,BN =24-2x . ∴BN =2AM +MD .即24-2x =2x +21-x ,∴x =1.第一章复习题A 组:1.A 2.C 3.B 4.D 5.C 6.、18或21,22 7.35 0 、35 0 ;40 0、100 0或700、700 8.3 cm 或7 cm 9.7,10或8.5, 8.5 10.(1)300, (2)19 11.1000 12.(1)400,(2)350,(3)360 13.450 1350 等腰 14.等腰梯形 15.3 B 组:16.略 17.略 18.27 300 19.提示:先证:ΔADE ≌ΔADC ,则DE =DC ,所以∠DEC =∠DCE ,又EF ∥BC ,所以∠DCE =∠FEC ,则∠FEC =∠DEC 20.51221.略 22.提示:连结CR 、BP ,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答案2.1 平方根⑴例1解: ⑴∵(±10)2=100,∴100的平方根是±10,即10100±=±;⑵∵(±1.3)2=1.69,∴1.69的平方根是±1.3,即3.169.1±=±; ⑶∵49412= ,(±23)2=49,∴49的平方根是±23,即23412±=±;⑷∵02=0,∴0的平方根是0,即00=.回顾与反思:⑴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要防止出现100的平方根是10的错误;⑵当被开方数是带分数时.应先将它化成假分数后再求平方根; ⑶ 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例2解: ⑴∵-64<0,∴-64没有平方根;⑵∵(-4)2=16>0; ∴(-4)2有两个平方根,即416)4(2±=±=-±; ⑶∵-52=-25<0, ∴-52没有平方根;⑷∵81表示81的正的平方根是9,∵9>0, ∴81的平方根有两个是±3.回顾与反思:象(-4)2、81这样的数求平方根时,应先将这些数化简,再求化简后的数的平方根.例3解:⑴ ∵1962=x ,∴x 是196的平方根,即14196±=±=x ;⑵ ∵01052=-x ,∴22=x ,x 是2的平方根,即2±=x ;⑶ ∵()0253362=--x , ∴()362532=-x , ∴()3-x 是3625的平方根,即653±=-x ; ∴6231=x ,6132=x【训练与提高】1. B ; 2D ; 3B . 4.3; 5.±17;±4; 6.±15;54-; 7.-1; 49; 8.9;81; 9.0. 10.⑴-8;⑵±1.3;⑶35-;⑷-9;11.⑴±5;⑵±9;⑶21±;⑷3,-1;12.25; 13.±4.【拓展与延伸】1. ±9;2.±3. 2.1 平方根⑵例1分析:10000表示10000的_________根; 225121-表示225121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 8149±表示8149的__________根.解 ⑴100100100002==; ⑵ 1511)1511(2251212-=-=-; ⑶ 97)97(81492±=±=±. 回顾与反思:10000表示10000的算术平方根,要防止出现10000=±100的错误.探索:⑴发现: 当0≥a 时,a a =2)(.⑵发现:当0>a 时,a a =2, 当0<a 时, a a -=2;当0=a 时, 02=a .即⎪⎩⎪⎨⎧<-=>==)0()0(0)0(||2a a a a a a a .例2解: ⑴ 2)3(-=3; ⑵2)3(-=3;⑶ 当x >0时,x x =2)(; ⑷当0<a 时,03<a ,a a a a 3|3|)3(922-===.回顾与反思:等式)0(2≥=a a a 和⎪⎩⎪⎨⎧<-=>==)0()0(0)0(||2a a a a a a a ,是算术平方根的两个重要性质.以后经常会用到它们. 【训练与提高】1.B ;2.A ;3.B4.D ;5.D ;6.C .7.⑴±15,15;⑵127± , 127;⑶±0.1,0.1;⑷17,17±.⑸±2,2;8.169;3± 9.0≥a ,2;10.9=x ;11.-1; 12.-3,互为相反数. 13.⑴ 1;⑵65-; ⑶136±;⑷0.17;⑸.5;⑹.-0.3;⑺954.⑻152.【拓展与延伸】1. ±5,±1 ;12. 5. 2.2立方根例1分析 因为立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因此我们可以用立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也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验证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立方根.例1解 ⑴∵278)32(3=,∴322783=; ⑵∵278)32(3-=-,∴322783-=-;⑶、⑷、⑸略.例2解 ⑴34)34(2764271023333-==-=--; ⑵52)52(125812583333===--. ⑶略.回顾与反思:⑴当被开方数带“-”号时,可把“-”提取到根号外后再计算; ⑵当被开方数是带分数时,应先化成假分数; ⑶当被开方数没化简时,应先化简后再求值.例3解 ⑴28,8,16233-=-=-=-=3x x x ;⑵略回顾与反思: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如下:⑴表示的意义不同;⑵a 与3a 中的被开方数a 的取值范围不同,a 中的a 应满足a ≥0,3a 中的a 可为任何数;⑶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的个数也不同,一个数的平方根最多有两个,也可能是一个或者不存在,而它的立方根总有且只有一个;⑷负数没有平方根,但负数有立方根. 【训练与提高】1. B ;2.C ;3.D ;4.B ;5.±8,4,8;6.-1,5,65-,23. 7. 100;±8; 8.7,-3; 9.⑴-10; ⑵45-;⑶72;⑷23;⑸34-;⑹3. ⑺0.3;⑻6. 10.⑴56-.⑵8;⑶-16;⑷-4. 11.⑴5;⑵39;⑶-4;⑷-2. 【拓展与延伸】 1.39; 2. 37.5㎝2.2.3实数⑴例1如图将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分别沿它的对角线剪开,得到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容易知道,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所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这就是说,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2,利用这个事实,我们容易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的点,如图2.3.2所示.图2.3.1例2分析 无理数有两个特征:一是无限小数,二是不循环.因此,要判定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应从它的定义去判断,而不是从表面上去判断.如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而我们熟悉的圆周率π就是无理数.解 有理数有-3.1415926,113335, •31.0 ,3625.无理数有π-,39 ,22, 0.1010010001…. 回顾与反思: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是:前者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后者一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例3解 ⑴ 不正确.如••53.2是无限小数,但它不是无理数; ⑵ 不正确. 如••53.2是有理数,但它是无限小数;⑶ 正确.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当然是无限小数; ⑷ 不正确.如4是有理数. 【训练与提高】1.B ;2. C ;3.C .4.实数;5.25 ,722,0,252252225 ,•64.3; 5.121121121…,2π,18-,32. 6.6;7.±5. 【拓展与延伸】 1. C ; 2. 8. 2.3实数⑵例1分析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用在有理数范围内的同样方法来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解 ⑴ ∵4646433-=-=-,∴364-的相反数是4,绝对值是4;π-3的相反数是3-π,∵π-3<0,∴3|3|-=-ππ.⑵ ∵3|3|=,3|3|=-,∴这个数是±3解 由图可知,,0<a ∴a a -=.∵c b <,∴0>-b c ,∴b c b c -=- ∵0,0<<b a ,∴b a b a --=+,∴c b a b c a b a b c a b a b c a =++-+-=----+-=+--+)()(回顾与反思:⑴根据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确定各数的符号以及这些数的大小关系; ⑵在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时,首先要确定这个数的符号,然后根据“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来求出它的绝对值.⑶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例3解: (1)∵5)5(2= ,425)25(2=,又4255<, ∴ 255<. (2)∵255<,∴2315<-, ∴43215<- 回顾与反思: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通常可以用计算器求它们的近似值再进行比较.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还可以用与它相近的有理数逐步逼近的方法来实现.【训练与提高】1. D ;2.B ;3.⑴2,2;⑵ 312,312;⑶-3,3;⑷25-, 25-. 4. <, <,<; 5.-1,0,1; 6.37-; 7.⑴2.02;⑵-10.95;⑶-0.98 ;⑷1.29; 8.⑴-5;⑵-4;⑶535--;⑷-9. 9.b -2 a -2c . 10<; <; <; >. 【拓展与延伸】1. 2a -b .2. 4-2. 2.3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例1分析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数, 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需要我们仔细去辨别.脱离了现实背景的数,有时则无法区分.解 略.例2解 ⑴ 43.8精确到十分位(即精确到0.1),有3个有效数字, 分别为4、3、8. ⑵ 0.03086精确到十万分位,有4个有效数字,分别为3、0、8、6. ⑶ 2.40万精确到百位,有3个有效数字,分别为2、4、0.回顾与反思:由于2.40万的单位是万,所以不能看成精确到百分位,另外2.4万和2.40万作为近似数,它们是不一样的.例3解 ⑴3.4802≈3.48 ; ⑵ 3.4802≈3.480; ⑶3.1415926≈3.14; ⑷ 26802≈2.7×104. 回顾与反思:(1)本题⑴、⑵小题,由于精确度要求不同,同一个数的近似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第⑵题中3.480后面的0不能省略不写;反之同一个近似结果所对应的原数也不一定相同,你能举例说明吗?(2)第⑷小题中若把结果写成27000,就看不出哪些是保留的有效数字,所以此时要用科学计数法,把结果写成2.7×104. 【训练与提高】1. D ;2.C ;3.A ;4.略;5. ⑴ 百分位,4个; ⑵ 个位,2个; ⑶ 千分位,3个; ⑷ 个位,5个;⑸ 万分位,3个; ⑹万位,3个; ⑺ 百分位,3个; ⑻百万位,3个.【拓展与延伸】 ⑴1×102;⑵-0.54;⑶-3.64×103;;⑷3.5. 2.4 勾股定理(1)例1解:⑴在Rt △ABC 中, ∠C =90°,∴a 2+b 2=c 2,∵a =6,c =10,∴b 2=c 2-a 2=64,∴b =8.(b =-8舍去) ⑵在Rt △ABC 中, ∠C =90°,∴a 2+b 2=c 2,∵a =40, b =9,∴c 2=a 2+b 2=1681,∴c =41. .(c =-41舍去) ⑶在Rt △ABC 中, ∠C =90°,∴a 2+b 2=c 2,∵b =15,c =25, ∴a 2=c 2-b 2=400, ,∴a =20. .(a =-20舍去) ⑷在Rt △ABC 中, ∠C =90°,∴a 2+b 2=c 2,∵3a =4b ,∴a ︰b =4︰3, ∴设a =4k ,b =3k ,则c =5k .∵c =2.5,∴k =0.5,∴a =2,,b =1.5. 回顾与反思:勾股定理反映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运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中已知任意两边就可以求出第三边.例2解 ①∵△ABC 中, ∠ACB =90°,AC =BC =1, ∴AB =2112222=+=+BC AC ,②∵△ABC 中, ∠ACB =90°, BC =1,AB =2,∴AC =3122222=-=-BC AB回顾与反思:运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是三角形必须是直角三角形.若已知条件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应构造直角三角形后方可运用勾股定理. 【训练与提高】1.D ;2.A ;3. 13,60;4. 225,39, 225;5. 5,76.5;7. 49;8.13;9. a 3【拓展与延伸】4. 2.4 勾股定理(2)例1略例2解:由题意得∠AOB =90°,AO =30,BO =40.5040302222=+=+=BO AO AB (海里)答:1小时后两舰相距50海里例3分析 此题首先要解决△ABC 的面积,为此,可考虑作AD ⊥BC 于D .解 过A 作AD ⊥BC 于D ,则AD 2=AB 2-BD 2=AC 2-CD 2. 设BD =x ,则CD =14-x ,∴132―x 2=152―(14-x )2, ∴x =5即BD =5,∴AD 2=144.∴AD =12,S △ABC =21BC ·AD =84m 2. ∴费用84×50=4200元. 回顾与反思:(1)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就可以依据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在实际问题中若存在现成的直角三角形,就可以直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2)涉及面积计算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高)来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运用勾股定理求得相应的线段,进而求出所需面积. 【训练与提高】1. D . 2.D . 3.4,6 ,2. 4. 7 ,1.8 ; 5. 3㎝; 6. 略. 【拓展与延伸】 1.图略; 2. 图略. 2.5 神秘的数组(例1解 ⑴∵22222225625247c b a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知,由a 、b 、c 为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C =90°.⑵∵2222225.225.65.12a c 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知,由a 、b 、c 为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A =90°.⑶∵c > a , c > b , 16411452222=+⎪⎭⎫ ⎝⎛=+b a ,而9253522=⎪⎭⎫ ⎝⎛=c ,∴222c b a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知,由a 、b 、c 为三边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回顾与反思:要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只要计算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以及最长边的平方,然后看它们是否相等即可.例2解 ∵在△ABD 中,AB 2+AD 2=9+16=25=BD 2,∴△ABD 是直角三角形,∠A 是直角.∵在△BCD 中,BD 2+BC 2=25+144=169=CD 2, ∴△BCD 是直角三角形,∠DBC 是直角. ∴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回顾与反思:像(3,4,5)、(6,8,10)、(5,12,13)等满足a 2+b 2=c 2的一组正整数,通常称为勾股数.利用勾股数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例3解 ∵12412)2()1(2422422222++=++-=+-=+n n n n n n n b a .222)1(c n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得∠C =90°.【训练与提高】1. B ;2.B ;3.C ;4. C ;5.C ;6. 直角三角,B ;7. 12,13,5;直角三角形;8. 直角三角形,略9. ∵AB ⊥BC ,∴∠B =90°,∴AC 2=AB 2+BC 2=5,又∵AC 2+CD 2=5+4=9=AD 2.∴∠ACD =90°,∴AC ⊥CD . 10.是,略; 11.连接AC ,∵∠ADC =90°,AD =4,CD =3,∴AC 2=AD 2+CD 2=25,∴AC =5,∵AB =13,BC =12,∴AC 2+BC 2=25+144=169=AB 2,∠ACB =90°,S =30-6=24. 【拓展与延伸】1. 连结EC ,∵D 是BC 的中点,DE ⊥BC 于D ,交AB 于E ,∴BE =CE ∵BE 2-EA 2=AC 2,∴CE 2-EA 2=AC 2,∴CE 2=EA 2+AC 2∴∠A =90°.2.略 2.6 勾股定理的应用(1)例1分析 ⑴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个单位和3个单位,则斜边长为10个单位,因此,以原点为圆心,10个单位长为半径画圆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即分别为±10.解:⑴如图图2.6.1①; ⑵如图图2.6.1②例2分析:几何应用问题重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此题若设AE =x km ,由△DAE 、△EBC 均为直角三角形,且它们的斜边相等,运用勾股定理可建立方程.解:设AE =x km ,则BE =(25-x )km. ∵CE =DE ,∴CE 2=DE 2 .由勾股定理得 152+x 2=(25-x ) 2+102解得 x =10 . 答:E 站应建在距A 站10km 处.回顾与反思:(1)运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是三角形必须是直角三角形.若已知条件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应构造直角三角形后方可运用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数量之间的一个关系式,也常被用作列方程的等量关系;【训练与提高】1. B .2.C ;3.34;4. 5,13;5. 24,4.8.6. 2.7. 能,略8. 能,略;9. 略; 10.10;11. 4; 12. 25 . 【拓展与延伸】1. 19.5m ;2. 作AD ⊥BC 于D ,设BD =x ,由题意10―x 2=172―(x +9)2,解得x =6.由勾股定理得AD =8.2.6 勾股定理的应用⑵例1分析:设EC =x ,则DE =8-x ,由于折叠长方形的边AD ,且D 落在点F 处,故△AFE 和△ADE 全等,则EF =8-x ,AF =AD =10,在Rt △EFC 中,运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 的方程,可以求出x 的值.解:设EC =x cm ,则DE =(8-x )cm ,∵D 、F 关于AE 对称∴△AFE ≌△ADE , ∴AF =AD =BC =10,EF = DE =8-x .在Rt △ABF 中,6222=-=AB AF BF∴FC =BC -BF =4.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8(4x x -=+ ,解得 x =3.答:EC 长为3cm.. 回顾与反思:(1)折叠问题和轴对称密切相关,要注意翻折图形的特征;(2)从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把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a 2+b 2=c 2”,看成一个方程,只要依据问题的条件把它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就把实际问题的条件转化为解方程.例2分析 求证的结论中出现平方的形式,我们常可联想勾股定理.要运用勾股定理,首先要找到与结论中的线段有关的直角三角形,若题中没有现成的直角三角形,则需要构造直图2.6.1A FECDB图2.6.3角三角形.解 作AE ⊥BC 于E ,则在△ADE 中,AD 2=DE 2+AE 2; 又∵∠BAC =90°,AB =AC ,∴AE =BE =CE . ∵BD 2+CD 2=(BE -DE )2+(CE +DE )2=BE 2+CE 2+2DE 2=2AE 2+2DE 2=2AD 2,∴BD 2+CD 2=2AD 2. 回顾与反思:(1)在三角形中若要说明某个角是直角,常常想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说明含某些线段的平方形式的问题,常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训练与提高】1. 1.5. 2.直角三角形;2.5. 3.不一定,也可能只是a =b ; 4.略; 5⑴3,⑵设CD =x ,由题意62+x 2= (8- x )2,解得x =47∴CD =47. 【拓展与延伸】 1. 2a 2; 2.略.第二章复习题1. ±8;8;4;±5. 2.π,93- . 3.-1,0,1. 4.<,>. 5. 32-,32-. 6. ±4. 7. ±1,±2. 8. 12. 9. 2,3. 10. 233+. 11. 0≥x . 任何实数.12. ⑴52. ⑵32,⑶10,24. 13.41. 14. 30. 15. B . 16.C . 17.B . 18.B . 19.C . 20.C .21.⑴2±.⑵-3.⑶3,-1; 22.直角三角形. 23. 5㎝. 24. 43.4. 25. ±1. 26. 2. 27. 2010.28. x =6. 29. 2,74. 30. 3. 31. 132. 32. 2,5,10,17,21n +. 33. 12.34. 102,106. 35. 2n. 36. 6(提示:设CD =x ,由勾股定理得x 2+92+x 2+42=132). 37. 327. 38. <,>.第三章 中心对称图形(一)参考答案3.1 图形的旋转例1 如图3.1.1,△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的一点,△ABD 经过旋转后达到△ACE 的位置.⑴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⑵旋转了多少度? ⑶如果M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 转到了什么位置? ⑷图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有哪些?分析 解决本题只需利用旋转的定义及其特征. 解 ⑴旋转中心是点A ; ⑵旋转了60°;⑶点M 转到了AC 的中点位置上;⑷相等的线段有:AB=BC=AC ,AD=AE ,BD=CE ;相等的角有:∠B=∠BCA=∠CAB=∠DAE=60°,∠BAD=∠CAE ,∠BDA=∠CEA .回顾与反思:本题应用了旋转的定义及特征,知道旋转图形哪些变,哪些不变.本题的难点在于旋转角度,注意图中∠DAC 不是旋转角度.另外,注意到对应线段AB 、AC 所在直线的夹角是60°(旋转角度),那么对应线段BD 、CE 所在直线的夹角呢?由此你想到什么?例2 已知,如图3.1.2,△ABC 中,∠BAC=120°,⑴以点A 为旋转中心,将△BAC 逆时针旋转60°得△ADE ,画出△ADE ;⑵设题⑴中AD 、BC 交于F ,AC 、DE 交于点G ,请你猜想旋转后△ABF 能否与△ADG 重合?为什么?解 ⑴△ADE 如图所示(画法略);⑵△ABF 能与△ADG 重合,理由如下:∵∠BAC=120°,∠BAD=60°,∴∠DAG=60°=∠BAF ;又由旋转知∠B=∠D ,BA=DA ,∴△ABF ≌△ADG (ASA ).回顾与反思:观察一下△AFC 与△AGE 是否也具备这样的关系?本题中△ABF 与△ADG 能够重合是由∠BAC 及旋转角的特殊性导致的,如果,将△ADE 再绕点A 逆时针旋转过1°,则∠BAD=59°,∠DAG=61°,结论就不成立.【训练与提高】1.D 2.点A ,逆时针旋转45° 3.⑴点A ,⑵△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⑶略 4.⑴110°或290°,⑵180° 5.以A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120°得△AEF ,以C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120°得△CED ,以AC 中点为中心旋转180°得△ACE 6.417.图略8.图略,用SAS 证△EAC ≌△BAD ,再证BD ⊥EC【拓展与延伸】1.图略.△A′′B′′C′′可由△ABC 绕点P 旋转2∠P 得到 2.图略3.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⑴例1 如图3.2.1,已知△ABC 和点O ,试画出△DEF ,使△DEF 和△ABC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解 ①连接AO 并延长AO 到D ,使OD =OA ,得到点A 的对称点D ;②同样方法画出点B 、C 的对称点E 、F ; ③顺次连接DE 、EF 、FD . 所以,△DEF 即为所求的三角形.回顾与反思:画出一个别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图形,关键在图3.1.2GF EDCBA 图3.2.1EB。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轴对称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的应用等腰梯形设计轴对称图案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外一个图形重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对称轴是直线,所在的直线等)2.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3.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轴对称是2个分开图形(整体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1个图形(看成对称轴左右两个图形)。
4.正多边形:1.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偶数边的正多边形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也成轴对称。
1.2轴对称的性质1.垂直平分线: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
(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且其中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翻折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1.4线段、角的轴对称线段的轴对称性: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线段垂直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3.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结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角的轴对称性:1.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结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1.等腰三角形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性质:1.等腰三角形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三线合一 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的高 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角相等那么两角所对的边也相等2.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性质: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2.三个边相等3.每个角都是60度 判定:1.三个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3.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等腰梯形的定义:1.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为梯形。
【数学课件】等腰梯形的对称性(1)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 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2个角 相等.
等腰梯形在 同一底上的 2个角相等.
A
D
B
C
在梯形ABCD中 ∵AD∥BC ,AB=CD ∴∠B=∠C (或∠A=∠D)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 与BD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A D
B
C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符号语言 图形
A D
在梯形ABCD中 ∵AD∥BC,AB=CD
∴AC=BD。
B
C
1.如果一个等腰梯形的二个内角的和 为 1000 ,那么此梯形的四个内角的度 数分别为 .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 AD∥BC,AD=3cm,BC=7cm, E为CD 的中点,四边形ABED的周长比△BCE 的周长大2cm, 试求AB的长。
A D
E
B C
3、在梯形ABCD中,AD∥BC,AD=AB=DC BD⊥DC,求∠C得度数。
A D
B
C
4.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 AB=CD,延长CB到E,使EB=AD,连结AE. 请说明:AE
C
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 AB∥DC, E是DC延长线上的一点,BE=BC,试说 明∠A 和∠E的关系。
D C E
A
B
请你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等腰梯形?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八上第一章 第11课时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
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第11课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二)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C.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D.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在四边形ABCD中,∠A:∠B:∠C:∠D有下列几组比值.其中能满足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的是( ) A.1:2:3:4 B.1:3:3:2 C.1:2:2:1 D.1:2:1:2 3.下列说法:(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2)梯形的对角线相等;(3)等腰梯形的底角相等;(4)等腰梯形的两组对角互补.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4个B.3个C.2个D.1个4.下列图形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和矩形,其中有且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是( )5.把一张等腰三角形的纸,按如图所示的力式折叠,折痕DE∥BC,则四边形DECB是________形.6.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 E⊥BC,DF⊥BC,垂足分别为E、F,且BE=AE,CF=DF,则∠B=_________,∠ADC=________,该梯形为__________梯形.7.在梯形ABCD中,AB∥CD.根据添加的一个条件________(或_______)可以判定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8.在四边形ABCD中,∠A=80°.当∠B=________,∠C=________或∠B=_________,∠C=_________时,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9.如图,顺次连接等边三角形各边的中点,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梯形.10.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若AC与BD相交于点O,且AO=BO,CO=DO.试说明梯形ABOD是等腰梯形.11.如图,在△ABC中,若AB=AC,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则四边形EBCD为等腰梯形.试说明理由.1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D⊥AC,CE⊥AB,垂足分别为点D、E,连接DE.试说明四边形BCDE是等腰梯形.1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A平分∠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B=2∠E.试说明AB=CD.1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90°,AB=2DC,AC⊥BD于点F,过点F作EF∥AB,交AD于点E,CF=4.试说明四边形ABFE是等腰梯形.1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AB=14 cm,AD=18 cm,BC=21 cm,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l 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2 cm/s的速度移动.若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设移动的时间为t,则t为何值时,梯形PQCD是等腰梯形?参考答案1.B 2.C 3.C 4.C5.等腰梯6.45°135°等腰7.∠A=∠D AC=BD8.100°100°80°100°9.310.∵AO=BO,CO=DO,∴AO+CO=BO+DO.∴AC=BD.又∵四边形ABCD是梯形,∴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11.∵AB=AC,∴∠ABC=∠ACB=12(180°-∠A).又∵BD、CE是角平分线,∴∠ABD=∠ACE.∴△AB D≌△ACE.∴AE=AD.∴∠AED=∠ADE=12(180°-∠A).∴∠AED=∠ABC.∴ED∥BC.又∵BE不平行于DC,∴四边形EDCB为梯形.又∵∠ABC=∠ACB,∴梯形EDCB为等腰梯形12.在等腰△ABC中,AB=AC,∴∠ABC=∠ACB.∵CE⊥AB,BD⊥AC,∴∠BEC=∠CDB=90°.又BC=CB,∴△BE C≌△CDB.∴BE=CD.∴AE=AD.∴∠AED =∠ADE.∴∠AED=∠ABC.∴DE∥BC.又∵BE、CD不平行,∴四边形BCDE是梯形.∵BE=CD,∴四边形BCDE是等腰梯形13.∵DE∥AC,∴∠BCA=∠E.∵CA平分∠BCD.∠BCD=2∠BCA=2∠E又∵∠B=2∠E,∴∠B=∠BCD.∴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14.作DG⊥AB于点G.∵EF∥AB,AE、BF相交于点D,∴四边形ABFE是梯形.∵AB∥DC,∠ABC=90°,∴∠DCB=∠ABC=∠DGB=90°.∠CDB=∠ABD.∵BD=DB,∴△BCD≌△DGB.∴CD=BG.∵AB=2DC,∴AG=BG=CD.∴DA=DB.∴∠DAB=∠DBA.∴梯形ABFE是等腰梯形15.作DM⊥BC于点M,PN⊥BC于点N.∵AD∥BC,∠B=90°,∴AB∥DM.∴MC=BC -BM=BC-AD=3 cm.当∠PQN=∠C时,梯形PQCD是等腰梯形,△PQN≌△DCM.∴QN=MC.又∵QN=BN-BQ=AP-BQ=t-(21-2t)=3t-21,∴3t-21=3,t=8.即t=8 s时,梯形PQCD是等腰梯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轴对称(全章)
人教版 第12章 轴对称考点一:关于“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认识 【知识要点】轴对称图形:如果_____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
轴对称:对于____个图形,如果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________,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__________ 【例题解析】1、在26个大写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2、在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其中的对称轴最多,有条 。
3、下列几何图形中,○1线段○2角○3直角三角形○4半圆,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图9-19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5、正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有 条对称轴,正n 边形有___条对称轴。
考点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知识要点】(一)性质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
ABOPPB PAABPOABO=∴⊥的中点,且为线段点【例题分析】1.(2012•黄冈)如图,在△ABC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垂足为点D,连接BE,则∠EBC的度数为_________ .2.如图所示,∠BAC=105°,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求∠PAQ的度数.3.(2012•常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的中点为O,过点O作AC的垂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E、F,连接AF.求证:AE=AF.4.(2010•娄底)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二) 判定定理: 【知识要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几何语言:的垂直平分线上在线段点AB P PBPA ∴=引申——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要满足的条件: 1、直线过线段的中点 2、直线垂直于已知线段 【例题分析】1. 如图,△ABC 中,AB=AC ,PB=PC ,连AP 并延长交BC 于D ,求证:AD 垂直平分BC2.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求证:AD 垂直平分EF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知道等腰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极其相关性质
2、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说理.教学重点:熟练的掌握“等角对等边”及直角
三角的重要性质;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极其相关性质;
教学难点: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说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如图、在梯形ABCD中,如果AD∥BC,AB=CD,∠B=60°,AC⊥AB,那么
∠ACD=____,∠D=____.
2、在梯形ABCD中,BC∥AD,DE∥AB,DE=DC,∠A=100°则∠B=____,∠C=____,∠ADC=____,∠EDC=____.
二、情境创设:
1、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
梯子水渠截面图
概念:梯形中,平行的一组边称为底,不平行的一组边叫做腰,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角是90度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怎样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出一个等腰梯形呢?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从中剪出等腰梯形来,并与同学交流
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作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平行线就可得到等腰梯形
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折叠后图形怎么样.
②你发现等腰梯形是一个什么图形.讨论后得出结论:
等腰梯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③对称轴是什么?
等腰梯形的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④∠A和∠B ,∠c 和∠D是什么关系?
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底角相等
三、例题示范:
例1.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C、BD相等吗?为什么?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分别是那些内容?在进行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P34 1,2,3,4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