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学校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1教材分析:在同学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肯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援助同学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同学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同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第一,形成温度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试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同学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说明,同学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精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同学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运用温度计。

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同学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同学的记录技能,特别是连续观测并记录的技能,通过指导同学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同学发觉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同学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试验结束后,还要求同学通过争论来说明这个现象,这是培育同学科学分析和推理技能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改变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对科学讨论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预备:演示试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试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认识温度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同学站起来。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3.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夹、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 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三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 生1:有的冷有的热,冷热程度不同;生2:水温可能不同。

3.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温有可能不同的?4. 生:根据杯子上面有水汽冒出,来判断水温可能不同。

5. 那有水汽冒出的两个杯子,哪个杯子中的水热一点呢?6. 生:用手摸一摸。

7. 提问:你是想用什么感官帮助你判断水温?8. 生:皮肤。

9. 小结:没错,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冷热,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差异。

【板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冷热与温度】10.提问:谁的手指皮肤足够灵敏,来试一试?(请学生演示,教师讲解: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同时插入温水中)能具体说一说感觉吗?11生:左手(先放入热水)感觉到的温水凉一些,右手(先放入冷水)感觉到的温水热一些。

12.提问:最后同时插入的同一杯水,只有三杯水。

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手感觉冷一些,一只手感觉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13.生:左手先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右手先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二、学会测量:使用温度(一)介绍温度、温度计、温度的单位1. 提问:用皮肤感觉的结果有时不太准确,我们要如何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呢?2. 生:用温度计测量。

3. 提问:介绍你见过、使用过的温度计。

小学科学1冷热与温度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1冷热与温度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1冷热与温度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小学科学1冷热与温度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解冷热与温度概念,并能够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他们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物品:1. 温水和冰水2. 温度计3.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勺子、塑料勺子、木制勺子等4. 课堂练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可以用手拿一个冰块和一个温水杯子,让学生触摸并感受两者之间的区别。

提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冷和热的差异。

二、探究(30分钟)1. 给每个学生一支温度计,并让他们观察它的外观和刻度。

教师解释温度计如何测量温度。

2. 在教室里放置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勺子、塑料勺子、木制勺子等,并让学生触摸它们,观察它们的温度。

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3. 随后,教师选取一名学生,让他测量教室中的温度。

其他学生则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 教师将一杯冰水和一杯温水放在教室里,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杯水的温度。

学生将测量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学生之间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探讨为什么不同材质的物体有不同的温度。

6.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热量,热量与温度的关系,并逐步解释热量转移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教师分发课堂练习题纸,让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可以涉及以下内容:a. 冷和热的差异是什么?请列举你能触摸到的一些冷的和热的物体。

b. 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c. 为什么不同材质的物体有不同的温度?d. 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冰水和温水的温度差异。

e. 什么是热量?简要解释热量转移的过程。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结合课堂练习的答案做总结。

2.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冷热与温度教案

冷热与温度教案

冷热与温度教案教案标题:冷热与温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

2. 能够区分冷热和温度的不同。

3. 探索温度的测量方法。

4. 理解温度的影响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2. 温度计和其他测温工具。

3. 实验材料:冷热水、冰块、热水。

4. 学生实验记录表。

5. 相关练习和评估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冷热和温度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冷?什么是热?温度又是什么?探究: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冷热和温度的理解。

4. 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

5. 展示温度计,并解释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6. 学生进行实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和室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7.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拓展:8.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如冰的融化和水的沸腾。

9.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天气预报等。

巩固:10.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评估材料,检验他们对冷热和温度的理解程度。

11. 教师进行学生答疑和讲解,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总结:12.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温度的重要性和应用。

1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与温度相关的现象,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进一步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质。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多有关温度的实验,如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3.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学生在练习和评估材料中的表现。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2. 温度计和其他测温工具。

3. 实验材料:冷热水、冰块、热水。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冷热与温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并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学生能够理解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搭建、观察和测量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测量的能力;通过学习交流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心和珍惜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温度的概念与单位;2.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3.物体的温度变化;4.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水温变化的实验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步:温度的概念与单位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温度与冷热的关系。

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以及触摸不同温度物体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单位,告诉学生摄氏度是常用的单位。

第三步:温度计的结构与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计如何测量物体的温度。

然后,教师通过实验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第四步:物体的温度变化教师向学生解释物体的温度变化是由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引起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温度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规律。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物体冷却和加热的原因。

第五步: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教师向学生解释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规律。

第六步: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点。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冷热和温度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冷热和温度的概念介绍。

2. 探究冷热和温度的实验活动。

3. 生活中的冷热和温度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冷热和温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实验探究冷热和温度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冷热和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冷热和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部分】1. 教师讲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练习部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部分】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冷热和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实验材料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2. 新课:教师讲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4.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教师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3.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认识到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温度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体验法:让学生亲手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感受温度差异。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教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热胀冷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及其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3 教学方法: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观察法: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章:温度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温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出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3 教学方法:回顾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所学内容。

提问法: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六章:温度与气候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与气候的关系。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冷热与温度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探究冷热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冷热与温度的关系,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同样是水,为什么有的地方的水热,有的地方的水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冷热与温度。

2.知识讲解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冷热是人们对物体感觉的一种描述,而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

师:我们来看看温度计是如何工作的。

请大家观察这个温度计,它由一个玻璃管和一个液体组成。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膨胀,玻璃管内的液柱上升;当温度降低时,液体收缩,液柱下降。

通过液柱的高低,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温度。

3.实验探究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探究冷热与温度的关系。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烧杯、一支温度计、热水和冷水。

师: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液柱上升情况,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下降情况,并记录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液柱在热水中上升,在冷水中下降。

这说明温度与冷热程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越热;温度越低,物体越冷。

4.小组讨论师: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觉得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温度?生1:我认为,物体的温度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等。

生2:我觉得,物体的温度还与物体的性质有关,比如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温度变化较慢。

生3:我认为,物体的温度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温度变化越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冷热与温度的概念,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探究了冷热与温度的关系。

请大家完成课后作业: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四、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利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冷热与温度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冷热与温度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从中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4、知道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教学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及时记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夹、计时器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小明分别将两个食指插入冷水和热水中。

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食指的感觉一样吗?生1:应该一样生2:冷水中的手指感觉到热,热水中的手指感觉到冷。

2、提问:同一杯水,它的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手感觉冷,一只手感觉热呢?这说明了什么?生1:先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先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生2:说明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3、师小结:没错,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冷热,但它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4、提问:物体的冷热程度用什么来表示呢?生:温度【板书课题:《冷热与温度》】[设计意图:以一个简单的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意识到人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准确,需要使用测量工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1、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温度呢?生: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板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提问:用什么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温度?生:温度计【板书: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然后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认识酒精温度计的构造PPT出示酒精温度计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构造。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冷热与温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各种物体。

2. 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热水袋等,引导学生关注冷热与温度。

(2)提问:你们对冷热与温度有什么认识?2. 探究冷热与温度的概念(1)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冷热程度。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3.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2)学生分组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4. 测量物体温度(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 冷热与温度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如冬天保暖、夏天降温等。

五、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对冷热与温度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现象,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温度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农业种植、医疗保健等。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以及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冷热与温度

教学设计冷热与温度

教学设计冷热与温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2.掌握冷热与温度的测量方法。

3.理解冷热与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温度计、冷热水、电瓶、各种金属块等。

教具:教学PPT、实验记录表、活动策划。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冷和热,引出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2.概念解释:通过PPT介绍冷热与温度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冷热的物理本质是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分子间的距离变化,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大小的物理量。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冷热水的温度测量,以及将不同温度的金属块放入水中的现象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4.实验结果分析: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发现冷热水的温度差异,以及金属块的温度变化等。

5.知识运用与拓展: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分析冷热水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解决如何保温问题和怎样快速冷却物体的问题。

6.概念巩固与作业布置:通过设计概念巩固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理解程度,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并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记录和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2.检查学生在PPT讲解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的情况。

3.收集学生完成的概念巩固小测验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冷热与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测量方法,并理解冷热与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知识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和实验设计方面仍有些许不足,希望在之后的教学中能够改进,提升教学效果。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温度、冷热等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温度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温度与冷热的概念2. 温度计的使用3. 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4. 生活中的温度现象5. 温度与热量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温度、冷热概念的理解,温度计的使用,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

2. 难点: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温度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温度知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温度与冷热概念的认识2. 第二课时:温度计的使用与练习3. 第三课时: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4. 第四课时:生活中的温度现象5. 第五课时: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六、教学内容:6.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7. 温度与气候的关系8. 温度变化与能量转换9. 温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重点: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与气候的关系。

7. 难点:温度变化与能量转换,温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 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讲解温度与气候的关系。

3. 采用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温度变化与能量转换的过程。

4. 结合科技实例,展示温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九、教学安排:6. 第五课时:温度对生物的影响7. 第六课时:温度与气候的关系8. 第七课时:温度变化与能量转换9. 第八课时:温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十、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温度、冷热等概念,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3. 学生了解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温度现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温度的基础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温度的定义,认识摄氏度和华氏度。

1.2 教学内容:解释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区别和转换方法。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含义,学习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第二章:感觉冷热2.1 学习目标:学习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冷热,了解人体的舒适温度范围。

2.2 教学内容:讨论人体对冷热的感知,介绍舒适温度范围的概念。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温度的物体,通过讨论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对冷热的感知。

第三章:冷热与物体的变化3.1 学习目标:观察和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如融化、凝固和沸腾。

3.2 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融化、凝固和沸腾现象,解释冷热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冰块的融化、水的凝固和水的沸腾,引导学生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第四章:热量的传递4.1 学习目标:学习热量的传递方式,了解传导、对流和辐射。

4.2 教学内容:解释热量的传递方式,介绍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概念和例子。

4.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热量的传递,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传递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温度计的使用5.1 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读取和记录温度。

5.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六章: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温度6.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如室内、室外、极地等。

6.2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环境下的温度特点,分析温度差异的原因。

6.3 教学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温度与季节7.1 学习目标:了解季节变化对温度的影响,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特点。

7.2 教学内容:解释季节变化的原因,分析季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第一章:温度的基础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温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1.2 教学内容: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C)。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第二章:热传递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2 教学内容: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主要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不同方式。

第三章:热膨胀与收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体在受热和受冷时的热膨胀和收缩现象。

3.2 教学内容: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这是由于分子运动的变化引起的。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热膨胀和收缩现象,解释其原因。

第四章:热能的转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4.2 教学内容:热能可以通过热机转化为机械能,通过热电偶转化为电能等。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热能的转化过程和应用。

第五章:热力学定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力学定律的基本原理。

5.2 教学内容:热力学定律是描述热力学系统行为的物理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5.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热力学定律的应用和意义。

第六章:温度测量技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各种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6.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温度测量工具和技术,如普通温度计、热电偶、红外测温仪等。

6.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不同的温度测量工具,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七章:热平衡与热调节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2 教学内容:解释热平衡的条件和特点,介绍热调节在生物体和工程中的应用。

7.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平衡的原理及其在调节体温等方面的作用。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1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1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一、教学课题: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二、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二是学会测量水温;三是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多以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4.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六、教学准备: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秒表、记录表、铁架台。

七、教学过程:〔一〕、感觉物体的冷热:1.活动: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

过一会儿,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每个小组成员听从小组长的安排,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2.学生试验并交流。

3.小结:人们通过手眼等身体器官能感觉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冷热与温度。

〔二〕、测量水温:1.提问: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不能〕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来进展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①、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教师介绍温度计构造以及温度计的单位,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②、小组合作分工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

3.交流测量结果。

〔三〕、再现“热水变凉〞的降温现象:1.教师出示一杯准备的热水,师述:教师想知道这杯水的温度,谁愿意来帮教师来测一测水的温度?2.指名一位学生测量水的温度,教师提醒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3.再请两位学生上台依次测量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11冷热与温度(教案)冷热与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热量高低的量。

2. 能够根据温度判断物体的冷热。

3.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 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的测量单位。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及材料:水、冰块、温度计2. 多媒体课件:包括温度计的结构示意图、原理讲解等内容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老师出示一个冷开水和一个热开水,请学生用手触摸冷开水和热开水,询问学生冷开水和热开水有什么不同?2.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呢?Step 2 温度的概念1. 老师出示温度计的图片,简要介绍温度计的结构。

2. 老师解释温度是表示物体热量高低的量,是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

3. 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冷热程度是相对的,而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量化温度。

Step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老师出示温度计的实物,向学生解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观察温度计刻度并回答相应的温度。

3. 老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学生跟随老师的操作,独立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Step 4 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的测量单位1. 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示,理解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

3. 老师解释温度的常用测量单位是摄氏度(℃),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符合温度刻度的不同温度。

4. 学生尝试将不同物体的温度进行排序并写出相应的温度。

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 老师发放一些有关温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书写答案。

2.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老师适时进行纠正和解释。

五、拓展延伸活动1. 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和实例,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温度计的制作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学展览馆,进一步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及应用。

六、教学评价Step 1:1. 学生能准确描述冷开水和热开水的不同。

(完整版)《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完整版)《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预测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2、能够收集数据来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连续测量一杯水温度的方法;2、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3、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水杯、热水、温度计、钟表、记录表、红彩笔、钢笔(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引出问题1、桌上有三杯水,请一位同学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三杯水的冷热程度2、如果想准确知道三杯水的冷热程度,有什么好办法(引出温度计的使用)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1、结合课件讲解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初步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课本中。

二、预测水的温度变化1、提问:一杯热水会慢慢变凉,他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2、学生猜想。

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第一种(1)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2)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3)温度均匀下降.第二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这种猜想的可能性不大)三、小组讨论: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1、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2、述:实践出真知,最好的方法就是测一杯水的由热变凉的过程,收集好数据,用数据说明问题.(1)你的假设是什么?你想怎样做?(2)如果你的假设正确的话,测量的数据会有什么特点?3、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四、小组研究,收集数据整个活动过程如下:1、发放记录表一,结合课件指导如何填写;2、教师倒热水,学生取水。

小学科学第七册《冷热与温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第七册《冷热与温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第七册(冷热与温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1、认识温度2、正确使用温度计3、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能够搜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了解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了解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质疑导入二、引入课题三、猜测四、引导学生交流。

五、认识、商量,得出结果。

六、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质疑导入二、引入课题三、猜测四、引导学生交流。

五、认识、商量,得出结果。

六、课堂小结。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每个小组的2号同学站起来。

2、桌上有三杯水,你的左边是一杯热水,右边是一杯冷水,中间的是温水。

请将左手食指放入热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冷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3、2、正确使用温度计:(1)自学书本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师生共同学习要点。

(3)请每组选一名代表使用温度计。

(4)教学如何读数。

(5)测量三杯水的温度。

3、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1)过渡:同学们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

大家了解,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

那么它的下降的速度是怎样的呢?(2)学生猜测,为什么这样猜?(3)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4)出示实验要求。

(5)小组内分工合作,使用温度计,每隔2分钟学生自己看钟报时,读数,记录。

(6)交流汇报。

4、小结、拓展延伸。

1、学生分小组,商量实验方法、步骤及小组成员的分工。

2、、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结果。

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3、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的发觉。

《冷热与温度》教案

《冷热与温度》教案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导学目标: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导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导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导学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才艺展示才艺展示者:这节课咱们玩个游戏,比比谁的手指感觉最灵敏?每位同学桌上有三杯水,左边是一杯冷水,右边是一杯热水,中间的是温水。

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我倒数5个数将左右手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请问左右手食指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学生交流:感觉不一样,左手感觉热一些,右手感觉凉一些。

才艺展示者:你们的感觉都很灵敏。

二、导入新课(2.5分钟)1、教师质疑: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学生: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2、教师: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水准不一样。

(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水准叫温度。

(板书: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冷热与温度3、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板书:温度计)4、理解温度计的构造(教师出示课件):如液柱、液泡、数字、单位、刻度等教师强调:温度计的单位:摄氏度,用符号℃表示(从生本教育课堂六环节中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到导入新课,学生自信得到充分展示的同时,轻松的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还有对准确测定温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三、预习检查,并测出三杯水的温度(一)小组合作1. 教师课件出示小组合作提纲:1.交流准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测出三杯水的温度测出三杯水的温度,并填写在活动记录(课本65页活动1.)2. 学生小组交流,用自己小组喜欢的方式,快速交流。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体温度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的引入2.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4. 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分析5. 温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概念的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温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温度变化。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温度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各种物体。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温度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温度现象,如热水沸腾、冷水结冰,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2. 温度概念的引入:讲解温度的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介绍温度计的构造,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4. 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如水加热后沸腾、冰加热后融化等。

5. 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如季节变化、饮食冷热等,让学生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温度变化,增强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温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温度概念的引入:10分钟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4. 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15分钟5. 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分析:10分钟共计50分钟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实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冷热与温度》教
学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准确测量水温
2、发现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
教学准备:
温度计、热水、钟表、纪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

好!你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看,桌上有三杯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左边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右边水中,感觉怎么样?
2、学生回答。

(板书:冷热)
3、谈话: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

将左手
食指放入中间水中,再将右手食指也放进中间水中,感觉怎么样呢?
4、学生回答。

(板书:温度)
5、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

【设计意图:以做游戏的形式导入,学生较为感兴趣】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1、谈话: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了。

(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

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

(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

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2、谈话: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会)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

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设计意图:借助刚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学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温度的心理,激发学生测量的欲望,为学习使用温度计做下铺垫】
3、学生测量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一两组测量的数据)
三、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1、谈话: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

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

那么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热水是在渐渐变凉的,但至于怎样变的,学生可能没有细想过。

这里设问“它的温度怎样下降后”紧接着追问,可以使得问题的指向性更明确,学生思考的难度大大降低】
2、学生猜测。

(板书:快—慢,慢—快,均匀)
3、谈话: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测)怎么测?我只测一次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变化?两次呢?(也不行)那你认为测几次?对,必须经过多次测量,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大家统一一下,测6次好吗?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1、2、3、
4、5……)一分钟时间太短,可能不易
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长了,又怕来不及,我们就隔2分钟测一次吧!
4、提问: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静,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5、学生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

6、提问:大家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7、学生交流汇报
8、谈话: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变化,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

(出示小黑板: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下面就根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

9、师生同步作曲线图。

10、谈话: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设计意图:用商量的口吻,为科学探究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11、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呢?
12、小结: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四、巩固应用:
1、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冷热与温度
猜测: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的
结论:
先快后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