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主要内容
第三:分析英国当时的社会环境,言论与出版自由 将有利于社会发展。
在当时的英国,民主正一步步地走向人民; 社会言论变得自由,出版书籍变得畅通无阻,对于这个社 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两点公设
第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凭着自己的理性能 够辨别真假正误; 第二,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意见,乃是 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和特权”,同生命一样神 圣不可剥夺。
“杀人只是杀死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 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的圣 像。”
思想原料
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民主、自由的人文主
义精神 新教教义中的宗教自由和宗教宽容精神 近代启蒙理论中的自然法精神
局限性
第一,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主旨在于批判出版许 可制,而对于如何确立出版自由制度, 没有提出有 力的建议;
《论出版自由》
约翰.弥尔顿
PB09206286 吴海霞
作者简介
John Milton
(1608-1674)
作者简介
约翰.弥尔顿,英国诗人,思想家。英吉利
共和国时期曾出任公务员,因其诗歌《失 乐园》和反对书报审查制的《论出版自由》 而闻名于后世。
作者简介
早年生涯 剑桥岁月 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的矛 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的“知”的 权利。
“如果一本坏书对读书者是不宜的,那么就可以信赖检查 官本人不被腐蚀吗?书不在于好坏,而在于读者。一个蠢人拿 不拿书都是笨蛋,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要限制蠢人而剥夺聪明人 增加智慧方面的便利条件。 ” “意大利、西班牙的宗教法庭对书籍的限制极为严格,而 那里的风气却比其他地方更坏。” “书报检查制度会使人民除了用斗衡量过的东西以外就不 知道旁的东西。 ”
《论出版自由》读书报告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在我翻开这本薄薄的只有五十几页的著作之前,便对人们对它的评价和它的意义已有所了解——“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石性著作”……这些评价为我建构了《论出版自由》的崇高无比的形象。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不厚却又意义非凡的书,心中颇有些感慨,我被弥尔顿那种敢于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所折服了。
这本书是作者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
该书主要是针对英国议会制定的《出版管制法》中限制人们自由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条款做出的辩驳,凸显出作者对思想解放、反对限制出版自由的诉求。
在书中,他探讨了许多关于自由的问题,如自由的涵义、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个性自由、以及个人自由不受政府干涉等等。
他还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他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认为“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
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
”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弥尔顿还对严格的审批制和检查员们进行了猛烈的讽刺攻击。
这些都更加突出了他的观点: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阅毕,震撼我的不仅有他卓越的文采,更有他心思缜密的论述,雄韬武略的辩驳和那一颗忧国忧民的社稷之心。
书中用各种论证方法来论述以下几个观点:一、人民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二、人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即对真理的追求;三、观点需要公开的市场以及自我修正过程。
这些观点在当时是先进的,并且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适应于现代社会。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
谈及自由,我们都认为“人生而自由”,然后却从未确认过自己拥有这“与生俱来”的自由。
我们在自由面前惴惴不安,企图奔向前去抓住它,却恍然发现它只是个幻影。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这在中国社会之中显得更加符合语境。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告诉了我们什么在英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位大诗人,一位是众所周知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约翰弥尔顿。
要说及《论出版自由》这本书,那么就不得不谈谈这本书出版的缘由。
如果说弥尔顿发表这篇文章是因为不满国会中的长老会派下令实行书刊预先检查制度,禁止出版带有民主自由意识的书刊杂志,那么,弥尔顿是伟大的、光辉的。
但事实是,弥尔顿婚姻不幸福,因此写了许多论述离婚的小册子。
这一行为让长老会看不过去,于是,议会就招他过去质询。
弥尔顿,一位伟大的诗人,怎么能受得了这种窝囊气。
于是,慷慨激昂地演说,之后便诞生了新闻传播史上及其重要的文献----《论出版自由》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去惹文人,尤其是极具思想的文人。
新闻传播史上,出现过许多有过巨大贡献但却不是本行业的人,弥尔顿就是其中之一。
弥尔顿干的最多的事就是作诗。
受了议会的气而发表了《论出版自由》,也许他压根没想过,多年后,这本书会展现这么大的影响。
我们回到这本书中来。
一般认为《论出版自由》主要内容有三:第一、揭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的矛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的“知”的权利。
第二: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钳制出版的政策。
第三:第一次明确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权利。
(百度百科)弥尔顿直言不讳,他痛斥书包检查制度的不合理。
他说:“如果一本坏书对读书者是不宜的,那么就可以信赖检查官本人不被腐蚀吗?书不在于好坏,而在于读者。
一个蠢人拿不拿书都是笨蛋,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要限制蠢人而剥夺聪明人增加智慧方面的便利条件。
”而且,他还指出了设立检察官这一制度的极大的讽刺性。
检察官的存在或许会是一些坏书不流向民间,但是,如果一位作者去贿赂检察官,那么,这一制度就会变得腐朽与肮脏。
同时,也会导致许多作者不再从事创作,那么这对于民众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在英国大革命之前,封建王朝对书籍出版是极度严厉的,作者呼吁议会不要重蹈覆辙。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读书报告刘丰2012202450 《论出版自由》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及世界各地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成了一个“伟大的口号”。
并为后世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近现代新闻自由思想的发展。
因此《论出版自由》被冠以“世界上第一部自由主义经典之作”,弥尔顿也被尊崇为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具有开山意义的思想大师。
《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作者在书中痛斥出版检查制度的罪恶,呼呼出版自由,主张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奠定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思想基础。
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
密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弥尔顿指出,他写作《论出版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出版从它日益走入绝境中的限制中解脱出来。
决定对错的权力以及决定什么是应该出版、而什么是不应该出版的权力,将不再委托给那些文盲和非自由民,因为这些文盲和非自由民由于自身劳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不具有脱俗的观点和视野。
弥尔顿意识到,对于“宗教和共同体”的极大关注,决定了书籍著作“之所以为著作”,是因为“它们不是绝对僵死的东西,而是有一种潜在的生命力……它们的确可以在追求最纯洁的功效和拨开迷雾启迪真理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还指出:“谁杀了一个人就是杀了一个理性的动物,杀了上帝的一个创造;但是,谁要是摧毁了一本书,谁就是谋杀了理性本身,就是当着上帝的面谋杀了上帝的化身。
”他认为,出版许可制的存在“使我们的才能在已知的事物中无法发挥,因而日趋鲁钝”,把书籍比喻成“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好书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是理性的化身,“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位列议会审议厅的先生们可以向共和国的当轴诸公直接进言,但身居草野、没有这种机会的人,如果看到有什么可以促进公益的事情,便只能笔之于书了。
我想他们在开始这一不平常的举动时,内心的变化和激动,自然是不小的:有些人怀疑它的结果,另一些人则顾虑将受到某种责难;有些人抱着希望,另一些人则对自己所说的深信不疑。
至于我呢,过去由于论述的题目不同,这些心情中的每一种都可能在不同的时候对我发生过不同的影响;在目前这一篇前言中,也可能流露出某种心情对我影响最大;但我在写出这篇演税,同时又想起我所呼吁的人时,便使我内心的支配力量产生了热情。
这股热情远比一篇序言所能引起的情感更令人欣喜,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一心情表白出来,但我的热情如果是每一个渴望自由并设法促进国家自由的人都有的欢乐和喜悦,那么,我也是无可非议的;下面所提出的演说全文,虽然不能说是这些感情的胜利,但可以说是这些感情的证明。
因为我们想获得的自由,并不是要使我们共和国中怨怼从此绝迹,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指望获得这种自由;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开明地听取人民的怨诉,并作深入的考虑和迅速的改革,这样便达到了贤哲们所希求的人权自由的最大限度。
如果我能够在此冒昧陈辞,这一事情本身就证明我们己经在相当大的范国内,获得了那种人权自由,而且获得这一成就时是从以往彻底破坏我们原则的专制与迷信的深渊中,用超过罗马人在光复河山中所表现的英勇达成的;那末,毫无疑问,这首先应当赞美上帝我们的救主的大力庇祐;其次便要归功于英格兰诸位上议员和下议员的忠诚领导和不屈不挠的智慧,如果我们述说善良的人们和高贵的长官们的光荣事迹,上帝并不致于认为有损他的荣耀。
你们的光荣事迹已经获得如此巨大的进展,你们不知倦怠的美德已经使全国如此长久受惠,如果我现在才开始述说这些事迹①,那么,我在称颂者中便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最迟缓和最不主动的一个。
尽管如此,有三个主要条件如不具备,一切赞扬就将成为纯粹的谄媚和奉承;首先,被赞扬的事情必须是确实值得称赞的;其次,必须尽最大可能证明被称赞的人确确实实具有被称颂的优点;另外,赞扬人的人如果说明他对被赞扬者确实具有某种看法时,便必须能够证明他所说的并非阿谀。
论出版自由读书报告
《论出版自由》读书报告新闻与传播学院2班周雨薇2012300710064 书名:《论出版自由》作者:约翰·弥尔顿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1版2012年5月第7次印刷)页数:63页社会背景:1643年,国会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长老会派,出于对日益高涨的革命热情的恐惧,为巩固已到手的权利,下令实行书刊预先检查制度,禁止出版带有民主自由意识的书刊杂志。
这等同于剥夺人们的言论自由,和专制王朝时期所实行的新闻制度一样。
但其实,当时支配历史进程的还是集权主义,问题是在于这个权利应该集中于谁的手中。
未作革命的斗士,弥尔顿对此痛心疾首,对此“陋习”难以容忍。
在他由于论述离婚的小册子触犯禁令时,受到了国会的质询,于是他怀着满腔激情挥毫写下了《论出版自由》。
[1]报告心得:1644年,为了争取言论自由,约翰弥尔顿向英国国会提出一篇演说词,便是现在著名的《论出版自由》。
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论点主要集中于论出版许可制的制定只能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从而应该被废除这一点上,然后将它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来具体论证:第一,纵然出版许可令该法有史可循,那些书籍出版许可的制定者,也是不为人们所承认的。
弥尔顿通过举例事实证明法条制定者是暴政、武断而专横的,则他们制定的法律也是危险而可疑的。
作者从历史上引证了古代著名的国家关于制止出版界紊乱情况的办法,以及古人认为那些作品应受限制的问题:雅典长官只注意两种文字:渎神和无神论的文学以及诽谤中伤的文字;希腊一个领袖城邦——拉栖第梦的立法者莱喀古斯非常崇尚高贵的艺术,其搜集荷马散篇,再请诗人泰利斯并请他制定礼法;斯巴达人一心崇尚战争,除简短警句外,根本不喜欢任何其它东西;罗马则禁止煽动、渎神、淫荡方面的书籍,但一些人说过的尖刻而露骨的讽刺言词及国事方面,统治者并未严加责罚,比如屋大维凯撒并未迫害提图斯李维在史书中表达对庞培表示同情。
“以往书和生灵一样,可以自由进入这个世界。
《论出版自由》名词解释
《论出版自由》名词解释
《论出版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政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
在《论出版自由》中,弥尔顿反对封建集权主义,主张出版言论自由。
他认为,出版自由是人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思想、信息和意见的重要保障。
通过出版自由,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见,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同时,弥尔顿也强调出版自由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和监管,以防止滥用和误导。
总的来说,《论出版自由》是一部提出主张思想、出版自由的文献,弥尔顿在该书中对出版自由的重要性和限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现代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理念提供了重要支撑。
《论出版自由》有感800字[范文]
《论出版自由》有感800字[范文]第一篇:《论出版自由》有感800字[范文]《论出版自由》有感800字无言曾经书札该书是由英国作家弥尔顿与1644年所写,当时英国升职欧洲都处于高压政治下,言论自由显得弥足珍贵。
弥尔顿是一位诗人,热情洋溢,关心政治,而他所发表的著名政论便是《论出版自由》一书。
此书从遥远先哲时代,来论述人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他列举了雅典法官所禁的渎神和无神论文字以及诽谤中伤的文字。
其中西塞罗虽然反对伊壁修鲁的看法,却没有任何命令禁止他们。
之后也举了屋大维和提图斯的例子,充分列举了古代先哲的示范,同时折射出当时教皇和国会对思想的禁锢。
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真理与缪误的解读。
他说唯有保持言论自由,才能让真理战胜缪误。
阅读好书与坏书怎么处理,弥尔顿巧妙地借用上帝之口来说“你不论拿到什么书都可以念,因为你有充分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探讨每一件事。
”一个人的判断力怎么来,那是通过阅读大量书籍,积累大量经验形成的一种理性且正确的判断与认知。
那么如果人类根本没有接触到饿,我们又有什么智慧可做选择呢?就像亚当尝的那个苹果的皮上,善恶是连在一起的,强行分开本来就有违约自然。
书上也列出了一些限制出版自由的客观弊端。
首先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认知也不同。
但是一本书确实要很多个通行证才能出版,这不仅会使好书的出版率大大下降,也会形成单一的书籍知识。
试想千篇一律的书本,还有什么思维的碰撞呢。
且复杂的审查制度,也会消磨作者写书的动力,就会停止思考,一个停止思考的社会该是多么的堕落,前途该是多么的灰暗呀。
当然,审查书籍也必须要有审查人。
作为掌握知识发行的人,他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准确的判断力及长远的目光。
且不说这样的人是否容易找到,在日复一日的审核中,是否浪费他们的时间,后逐渐机械化随意化我们可以想象。
若是找了些能力不够审美能力低的人员,那岂不是一场灾难?弥尔顿书上说,书籍想一个宝瓶,把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西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渊薮2064631 赖丢十七世纪于西方社会而言,是一个自由主义萌芽的时代,而伟大的自由主义战士弥尔顿播下了第一粒自由的种子。
1644年,弥尔顿在其著名的散文体式的国会演说词《论出版自由》中第一次提出了伟大的反对封建专制的“出版自由”口号,自此出版自由及由此延伸的新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
“在世界新闻学说史上,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更是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正是这本小册子,奠定了近代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思想基础。
”[1]P24从这个意义上说,弥尔顿可称之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奠基人”。
弥尔顿所处的时代作为传播公共言论的载体除了书籍之外,仅有处于幼稚状态的报业,这是他仅仅将言论自由表述为争取出版自由的客观原因,但是他所提出的自由理念的内核与今日的新闻自由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他的思想启蒙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一、《论出版自由》的组织架构1644年,弥尔顿为了抗议议会恢复出版物全面检查制度,在回答国会质询时发表了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政论文《论出版自由》,虽然这篇演说词没有建构完整的出版自由理论体系,但自有文本自身的逻辑架构。
弥尔顿在行文的开篇以较长的段落赞颂了国会议员热爱真理的精神与正直的品德,并认为他们高人一等的证明即是“以深谋远虑的精神,听取并服从来自任何方面的理智的声音,并因之而乐于把一切议案,不论是自己通过的还是前人通过的,一视同仁地予以取消。
”[2]P4随即指出一个事例,即“重新审议诸位制定的《出版管制法》,”[2]P4由此引入正题。
这种表述既有演说的策略考虑,结合全文更可看出弥尔顿是将获得自由的希望寄托于国会的开明与议员们的理智决定的。
他说,“要知道现在这种写作自由和言论自由从哪里得到,那么除开诸位仁厚宽宏而富于人到精神的政府以外就找不到更确实的来源了。
”[2]P44为了驳斥《出版管制法》的不合理性及专制性,弥尔顿从书籍许可制的发展历史谈起,认为古希腊是其源头,发现雅典只对“渎神和无神论的文字及诽谤中伤的文字”加以管制。
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800字精选5篇2019
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800字精选5篇2019《论出版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政治学著作,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800字精选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史精选5篇(一)《论出版自由》是英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民主斗士约翰·弥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被誉为新闻传播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
我所阅读的版本是由吴之椿翻译,商务印书馆在第四次增印的繁体版。
全书不足60页,但作为一篇演说词却是长度惊人。
坦白说,第一遍读完非常迷糊,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事例,句式复杂甚至有时重复强调,加上翻译沿用了很多英文的表达习惯,阅读中很容易走神。
于是又通读了一遍,并且搜寻了一些读者的读后感,才觉得略有心得。
彼时的英国资产阶级刚取得初步胜利,革命内部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于是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会制定了《出版管执法》,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弥尔顿通过《论出版自由》论述了他反对《出版管制法》的理由,严肃地抨击了当时的出版审查制度,并详细地阐述了要求出版言论自由的思想。
弥尔顿引经据典、逻辑推演反证、严密分析,论据涉及宗教、历史、哲学、时政,不得不叹服他的雄辩和博学。
书中重点论述三个观点:人民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人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即对真理的追求;观点是需要公开的市场以及自我修正过程的思想。
弥尔顿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要相信读者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禁止好书出版是扼杀了理性本身。
这一段的论述尤为精彩:“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
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
不仅如此,它还象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菁华保存起来,我知道它们是非常活跃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不特别小心的话,误杀好人和误禁好书就会同样容易。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长期以来,国内新闻传播学术界对于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和他的《阿留帕几底卡》(Areopagitica, 1644)抱有一种定见,这种定见可以概括为“弥尔顿影响”。
包括如下几个层次:1. 《阿留帕几底卡》是新闻传播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开启了表达自由传统。
2. 弥尔顿所表达的“观点的自由市场”观念具有恒久的思想价值。
3. 《阿留帕几底卡》在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均起到巨大作用,并转化为《人权法案》和《人权宣言》。
4.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受此影响写下了《论自由》(On Liberty, 1859),此书与《阿留帕几底卡》并称为自由至上主义传统的两座里程碑。
其实,这种判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成分。
一则见木不见林,忽略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潮以及英国独特的自由传统。
二则倒果为因,所谓“观点的自由市场”乃是后世人为阐释的结果。
三则扑风捉影,夸大了《阿留帕几底卡》在两次革命中的影响。
四则移花接木,将弥尔顿与密尔直接联系,高张了现代自由至上主义,却抹杀了古老的共和主义遗产。
在思想史领域,一直有两种阐释存在,其一是“去语境化”(decontextaulisation)的阐释,也就是“哲学地阐释思想”;另一种是“高度语境化”(hypercontextaulisation)的阐释,也就是“历史地阐释思想”。
前者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支持阐释者自身的观点,起决定作用的是阐释者所处的历史语境,旨在解决的也是阐释者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由于功利性使然,容易神化圣化阐释对象,掩盖差异和矛盾,附加过多的意义和价值。
而后者追求“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试图在历史中解释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阐释对象所处的历史语境,旨在探究的也是阐释对象在具体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采取的对策。
由于过于追求历史客观性,反而容易迷失在史料的丛林,有放大差异和矛盾的倾向,失之于碎片化和庞杂化。
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论出版自由》读后感(五篇范例)
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论出版自由》读后感(五篇范例)第一篇: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论出版自由》读后感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自由,是人类最美的精神花园。
人类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往往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在所有自由当中,有人更是将出版自由成为第一自由,“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全部自由的中心,凡是人们不能自由表达思想的地方,其他自由就没有保证。
”真理的宣扬往往与出版自由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出版自由,真理将无法传播,人类所有进步而伟大的思想也只能成为深埋于泥土中的钻石,即是光彩再耀眼也无法划破漆黑的夜空为人类带来光芒。
《论出版自由》让我们在大思想家的精神花园中一睹出版自由那璀璨的光辉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政论家,《论出版自由》是他在资产阶级革命时的代表作。
《论出版自由》这本书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广为留传,影响巨大,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
该书创作于1644年,是弥尔顿在国会作的长篇政论演讲词。
这篇政论首先介绍了《出版管制法》的内容: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弥尔顿全面批评了这一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认为它只能“破坏学术、窒息真理”,并且指出任何历史上的文明国家、政府都未采用出版许可制,同时,弥尔顿还认为,异端邪说的传播于书籍的出版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从而否定了出版许可制的必要性;作者也对出版检查员的品质产生怀疑,认为他们检查出版物是对“学术和学者的最大的打击和侮辱”。
另外,作者指出出版许可制限制了学术的发展,滞后了英国先进的文化,应当坚决废除。
弥尔顿在本书中强调了人民拥有言论出版自由权。
他认为,人们具有理性地辨别正误的能力,人们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各种思想和言论,他提倡一种“兼容并包”的阅读法。
弥尔顿相信,真理是肯定的,主张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才能战胜罪恶,帮助人们“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而政府没有必要限制真理的斗争,不应该约束言论和出版。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英文回答:In Milton's "Areopagitica," the eloquent defense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he argues that the suppression of ideas, no matter how offensive or unorthodox, is a grave threat to the progress of human knowledge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a free and just society.Milton believed that truth emerges from the clash of opposing viewpoints, and that the unfettered exchange of ideas is essential for the discovery of truth. He warned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or any other power censors dissenting opinions, it creates a chilling effect that stifles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discourse.Milton's arguments for freedom of the press are as relevant today as they were in the 17th century. In an age of fake news, misinformation, and sophisticated propaganda,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o protect the free flow ofinformation and ideas.We must be vigilant in defending our freedom of speech and press, even when it is used to express views that wefind distasteful or offensive. The suppression of ideas, no matter how unpopular or controversial, sets a dangerous precedent that can lead to the erosion of our fundamental rights and freedoms.中文回答:在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中,他对出版自由进行了雄辩的捍卫,他认为压制思想,无论多么冒犯或非正统,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及自由公正社会的保存。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范文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1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情绪仍在激动之中。
约翰。
弥尔顿的博才多学,激情慷慨深深的感染了我。
一遍阅读下来,弥尔顿的思想的精髓未完全的消化,但仍颇有感想。
《论出版自由》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164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在著作横空出世之前,弥尔顿的一些关于离婚的小册子多次被检查人员打回,并对他做出了处罚。
这激起了他的愤怒,并痛切陈词。
他指出这项法令的订立时诸位不属于承认的。
此外,他还强烈的说明这项法令会使人们的日趋愚钝,宗教与世俗界的学术中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
它的存在的唯一的作用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他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的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对此,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坏书同坏肉做比较。
坏肉,即使使用最合卫生标准的烹饪方法,他也不能产生什么营养。
而坏书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他对于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他善于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
这样把一切检查员认为不可以出版的书籍扼杀,这着实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被禁止出版的书往往是关于渎神、无神论的,这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与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还不如拿出来杀一儆百。
雅典普罗塔哥的实例就是很好证明。
普罗塔哥在他的《论神》一书中开头便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的存在”。
于是此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
烧掉的不仅仅是他的书,一些蠢蠢欲动的无神论者铤而走险的思想也被禁绝。
他还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不是死的,他非但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而且还跟作者一样的活耀。
他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论出版自由简述
论出版自由在弥尔顿的1654年出版的“为英格兰人们的第二次辩护”中,指出,我写作《论出版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出版从它日益走入绝境中的限制中解脱出来。
决定对错的权力以及决定什么是应该出版而什么是不应该出版的权力,将不再委托给那些的文盲和非自由民,因为这些文盲和非自由民由于自身劳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不具有脱俗的观点和视野。
(1)真理与悟性谁也不能垄断。
“真理和悟性绝不能像商品一样加以垄断,或凭提单、发票,掂斤播两地进行交易。
我们绝不能把祖国的一切知识当成趸卖的商品,或者当成羊毛和黑呢子一样,标价签署发售。
”谁有“批发真理”的资格?谁给了你“批发真理”的资格?审查本身就是对上帝的不敬。
而且,“我们对于光明感到骄傲,但如果我们不能明智地对待太阳,它就会让我们瞎眼。
因此,上天赐给我们光,不是要我们对着光注视,而是要我们利用光来发现我们还远不知道的东西。
”这就是理性与悟性的作用。
(2)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之首。
弥尔顿说人的理性是上帝赋予的灵性,只要不疯不傻,大家会正误是非、区分好坏、辨别善恶,不需要哪位来指手画脚。
“观点的公开市场”来自上帝而非来自权力。
(3)权力(尤其是政治与宗教)乃真理的天敌。
弥尔顿说,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有多少权力对于思想的压迫与垄断,就有多少愚昧和荒谬。
检察官的水平大多低于读者的水平,他们的无知与偏见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因此,任何对于出版物的事先检查都有害而无益。
因为那是对于人类自身的愚弄。
“这一批铁锈式的人物就将为所欲为地把最优秀的书中最精彩的段落腐蚀掉。
”所以他大声呐喊:“让真理和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时吃过败仗呢?”(4)“杀书”比杀人的残毒有过之无不及。
“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
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菁华保存起来”。
论出版自由
本书分成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是弥尔顿为争取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做的努力。他引用了雅典 人的例子,即只要是对于渎神的或无神的文字,或者是诽谤中伤的文字, 都是不予许可的,甚至那些发表这些文字的人都会遭到惩处。普罗塔哥拉 与旧喜剧派作家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这让我想到的是我们所学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确立、维护、发展新闻自由,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 克就说过自由主义就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有自己的利益和快乐的自由 。因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是上天所赋的权利。 第二是弥尔顿不断地申诉许可制的各种弊端。首先,采取许可制的 办法,就必须要有实施此项制度的相关人员,然而,这些检查员的文化水 平是不能够保证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念想法,检查员也会有偏重的 自己的喜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行许可制,在出版图书时的片面性 和武断性。也许一些名人名篇就因为几个检查员的个人情感因素而从此失 传。
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 钳制出版的政策。国会议员大都由于参加了革命而当选, 于是弥尔顿对他们说:你们自己英勇而又指挥如意的谋划 给我们带来了这种自由,它解放了、扩大了并大大提高了 我们的见识。现在除非培育我们的诸位议员对于纯正自由 的爱已经不如往昔,否则就无法使我们在能力、知识和追 求真理的热情上倒退。我们可能再变成诸位当初所发现的 那种愚昧、粗暴、拘泥而奴化的情况。但那时诸位就首先 必须变成旧统治者一样的暴虐、武断和专横。
论出版自由
JOHN MILTON
《论出版自由》的时代背景
从亨利八世开始,英国就实行特许出版制度。到玛丽女皇时期,英国成立 了皇家出版特许公司。它规定,没有女皇的特许,不准出版书籍刊物,出 版权利被严格限制在少数几个人手中。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设立星法 院法庭,颁布星法院法令,对出版物出版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出版松动 出现在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国会,取缔了严格控制的星法院法令, 出版自由开始涌现,但1643年资产阶级长老派恢复了出版审查,思想领域 生机勃勃的局面迅速消失。 17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政局跌宕起伏的时代,代表封建利益的国王与代表资 产阶级利益的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议会冲突激烈,同时,宗教斗争复 杂,清教运动和反清教运动的对抗一直持续不断;同时也是一个新思想、 新经济、新文化和新阶级欲突破罗网,显示自己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转折时 期。在言论出版方面,突破就有的制度和陈腐的观念,寻求适合这些新生 事物成长的言论出版空间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要求。 在长老派出版审查条例付诸实施时,弥尔顿无视这一条例,既没有获得出 版许可,也不刊印出版机构的名字,出版了《论离婚的原理和实施》。接 着 ,他又直接以《论出版自由》为题表达了对出版审查制度的强烈批判 和对出版自由的渴望。该册子同样没有经过许可,没有经过登记,也没有 开列印刷商和书商的名字。它写成向国会演讲词的形式。
论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启迪意义
论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启迪意义作者:刘凯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4期作者简介:刘凯旋(1995-),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史。
《论出版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发表的一篇演说词,主要表达了他对当时英国出版管制法的批判观点。
这篇演说词在历史上的伟大意义不必多言,它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基础,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主义的革命号角,是人类历史上振聋发聩的一笔。
这本演说词的发表距今已经快400年了,在《出版管制法》已不復存在的今天,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经典文本,我们要在新的时空条件下思辨自由的真正内核与意义。
1、自由自阅读而生弥尔顿提倡的出版自由主要是指允许书籍、小册子和论文在17世纪的英国自由发行。
他认为阅读应该采用兼容并包的方法,因为第一毒素的流传不必通过书籍,第二对于成熟的人来说错误的思想也只是另一种接近真理的材料,第三管制法达不到绝对管制的目的,因为要封就得全部封掉。
而全部封掉是不可能的,第一人力有限,第二就算全封掉也没办法纠正风俗。
这是弥尔顿对阅读和真理的真知灼见。
阅读是为了追寻真理,而真理会在与谬误的交锋中最终胜出。
阅读在现今的信息时代,更确切的是说是感知信息传播的流动并能成功接收。
由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科技实力的差距,世界范围内传播秩序是不平衡的,少数发达国家占据着优势地位,在国际社会上传播自己的价值体系,借用信息传播对全球实施另一种霸权。
随之而来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知沟”的加深,经济、科技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要想实现真的自由,全球人民都应该享有同样的信息传播权、接收权。
同时为了缩小“知沟”,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更应该多阅读,掌握知识,只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才有实现思想自由的可能,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思想自由的内核又是什么呢?2、自由的终点——理智弥尔顿认为,“人是理智的”。
要指出的是,在这里的“人”所指的是社会精英,他认为普通的民众不理智,不理智的民众看好书和坏书都是一样的,所以无需考虑他们读书对于社会的利弊。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论出版自由》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出版自由》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情绪仍在激动之中。
约翰.弥尔顿的博才多学,激情慷慨深深的感染了我。
一遍阅读下来,弥尔顿的思想的精髓未完全的消化,但仍颇有感想。
《论出版自由》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164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在著作横空出世之前,弥尔顿的一些关于离婚的小册子多次被检查人员打回,并对他做出了处罚。
这激起了他的愤怒,并痛切陈词。
他指出这项法令的订立时诸位不属于承认的。
此外,他还强烈的说明这项法令会使人们的日趋愚钝,宗教与世俗界的学术中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
它的存在的唯一的作用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他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的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对此,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坏书同坏肉做比较。
坏肉,即使使用最合卫生标准的烹饪方法,他也不能产生什么营养。
而坏书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他对于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他善于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
这样把一切检查员认为不可以出版的书籍扼杀,这着实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被禁止出版的书往往是关于渎神、无神论的,这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与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还不如拿出来杀一儆百。
雅典普罗塔哥的实例就是很好证明。
普罗塔哥在他的《论神》一书中开头便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的存在”。
于是此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
烧掉的不仅仅是他的书,一些蠢蠢欲动的无神论者铤而走险的思想也被禁绝。
他还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不是死的,他非但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而且还跟作者一样的活耀。
他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情绪仍在激动之中。
约翰.弥尔顿的博才多学,激情慷慨深深的感染了我。
一遍阅读下来,弥尔顿的思想的精髓未完全的消化,但仍颇有感想。
《论出版自由》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164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在著作横空出世之前,弥尔顿的一些关于离婚的小册子多次被检查人员打回,并对他做出了处罚。
这激起了他的愤怒,并痛切陈词。
他指出这项法令的订立时诸位不属于承认的。
此外,他还强烈的说明这项法令会使人们的日趋愚钝,宗教与世俗界的学术中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
它的存在的唯一的作用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他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的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对此,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坏书同坏肉做比较。
坏肉,即使使用最合卫生标准的烹饪方法,他也不能产生什么营养。
而坏书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他对于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他善于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
这样把一切检查员认为不可以出版的书籍扼杀,这着实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被禁止出版的书往往是关于渎神、无神论的,这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与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还不如拿出来杀一儆百。
雅典普罗塔哥的实例就是很好证明。
普罗塔哥在他的《论神》一书中开头便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的存在”。
于是此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
烧掉的不仅仅是他的书,一些蠢蠢欲动的无神论者铤而走险的思想也被禁绝。
他还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不是死的,他非但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而且还跟作者一样的活耀。
他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一不小心,误杀一个好人跟误杀一本好书会一样的容易。
但是,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理性本身。
一本好书是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的熏制珍藏,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
扼杀一本后果是失去一个真理,而把这种扼杀放在出版界,就会造成一场大屠杀。
真理不能在恢复。
因此,对于书籍的出版得万分的小心。
在提出观点的同时,弥尔顿还对严格的审批制和检查员们进行了猛烈的讽刺攻击。
当时的出版物出版必定在文章旁标注某某某批准,一连大串。
看去十分的滑稽可笑。
作者虽然作
品得到了出版但是毫无尊严可言。
弥尔顿在与出版商的谈话中层这样问到:“试问谁可以保证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呢?”出版商答道:“国家可以,先生。
”然而,国家真的可以么?国家之限于把检查员挑选出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被选出来的检查员可能比一般的人更贤明,可是面对每天那么多待审查的书籍,他能保证在特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制定的书籍吗?若是洋洋洒洒几千页的手稿,那就更加难了。
错误的批注也在这个时候产生。
单纯的让几个有学识的人去评定,还不如放手让雪亮眼镜的群众来下定论。
这些都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立下了不朽功绩。
还有很多的精辟分析辩解不能一一罗列。
弥尔顿在书中淋淋尽致的展现了自己清教徒的虔诚,时不时的引用宗教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虔诚的清教徒样。
他的中心论点: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虽然立场不是代表他所谓的一切人民,但是丰富了文章的生动性。
全书的语言尖锐,但不是幽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弥尔顿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石性著作。
弥尔顿也成为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发展史上的先驱和奠基人。
我们在承认其巨大的积极历史意义时,也要批判地看待其观点中的片面性和虚伪性,本文正是从这一宗旨出发,通过对其著作的分析,揭示其虚伪性的一面。
谁的自由?
弥尔顿开篇说到他的“热情”是代表“每一个渴望自由并设法促进国家自由的人”,希望(上议员、下议员)开明地听取“人民的怨诉”,这样就达到了
“人权自由的最大限度”。
他认为许可制的主要作用“便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这项法令“首先对于学术和学者是一个最大的打击和污辱”,因为“富于自由精神和天才的人,他们显然生来就易于研究学问……只为上帝和真理服务”、“人民的特权就会被取消,更糟糕的是学术自由又必须在老的桎梏下发出呻吟。
”
由此可见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最关心的首先是学术、学者的言论、观点的自由。
“出版自由”并不是全体人民的自由,这一点在他随后论述“人民主权”时暴露无遗。
他认为“一切人都是生来自由的,但‘粗野的普遍人民’也具有非常坏的本性”,所以,他以为只有从“理智的”、“能干的”人们中间才能选拔出执政人员。
不言而喻,这些“理智的”、“能干的”人就是资产阶级新贵族。
谁给的自由?
从《论出版自由》一书中,不难看出,弥尔顿诉求的对象是“神”、“理性”、“真理”、“议院”。
1.弥尔顿认为如果能获得出版自由,“首先应当赞美上帝我们的救主的大力庇佑”,弥尔顿认为上帝给人们自由,并让人们运用理智去从“上帝指定的无法逃避的世界中”自由地选择。
李普曼批评了米尔顿所谓的“理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所高喊的‘理性’是虚假和错误的:‘如果人们不能准确地理解世界,他们的行事如何能明智呢?’大众总生活在‘虚假环境’之中,他们是非理性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不确切的,不真实的。
大众头脑中充塞的图景,往往不过是传媒输送的语词和图像的大杂烩。
他们只会通过从权威那里接过的种种归类方法和习见,来观察周围的世界。
”
2.弥尔顿为了阐述许可制的无效,认为真理是永存的。
“除开全能的主以外就数真理最强了。
她根本不需要策略、计谋或者许可制来取得胜利。
”
显然,弥尔顿是想借助“真理永远并且是自动胜利”的说法来论述“许可
制”的无效和“出版自由”的必然胜利。
或者说,他认为如果真理依靠理性的选择而不是外部强制,真理能够将市场中的谬误逐出,而了解谬误也有助于真理的获得。
而这只是一种空想。
3.弥尔顿诉求的现实对象是议会。
弥尔顿希望当时的英国议会借鉴古希腊、罗马的开明,实在是一种“一厢情愿”。
因为“一个国家,自有它的国教……一旦发现有一种团体起于国中,……政府当局,为自卫计,自不得不设法制止这种煽惑观念的传布,并宣布那教义是犯罪的。
”当时的议会掌权的以长老会派为主的清教教会,他们好不容易推翻了与封建制度密切结合的英国过教教会,树立的自己的权威,巩固政权还来不及,那里敢放开言论,容忍异教呢?
4.自由的本质——带有利益性的意见自由市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弥尔顿要求的自由并不能代表全体人民的自由,而是代表他所在的阶级和教派的自由,他诉诸的对象也只是神、理性、议院,这就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作为一名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弥尔顿在争取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同时,也主张采取手段限制封建贵族、保王党人的言论、出版自由。
“他以为只有这样,革命事业才能免遭革命敌人的损害及破坏。
”最明显的是,1649年以后,他出任了拉丁文秘书,他自己也成了检查官。
总之,现在回头再看,弥尔顿在整个《论出版自由》中,花大篇幅论述的“兼容并包”的思想,不过是在为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宗教派别争取“意见自由市场”的一个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