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

在过去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

传统的实验设备可能已经过时,不能满足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验需求,因此需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

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虚拟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注重实践操作,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目的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改革中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需要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指导书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改革中应该建立一种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使他们能够在实验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要求相脱节,使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

在改革中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是必要的,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与企业紧密结合,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探索——以《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探索——以《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能力为核心”的高技能型人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手段和方法。

[1]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精品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建设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需要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选取、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建设,才能符合当前社会形势下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改革来探索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

1课程设计理念《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自动化、通信等电类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不同专业对《模拟电子技术》的设置和要求有所不同,对于电子类专业,该课程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先进理念进行设计:1.1课程围绕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需要电子类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半导体技术行业。

专业涵盖范围宽,行业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频繁。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入区域典型行业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需求能力分析,进行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标准。

1.2围绕“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展开教学课程教学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学,与面向的现代电子技术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入企业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中高级工程师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和指导;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

1.3围绕“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围绕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在理论内容精简的同时,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

根据课程类型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将课程分解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仿真课程和理论与实践综合四项进阶课程,分层次、分任务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全方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全方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 引入多媒体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
收稿 日期 :2 0 - I 71- I 0 0
生 留有 足够 的 思考时 间 ,要充分 发挥 多种媒 体 的优 势 ,
作者 简介 :刘春颖, 硕士, 师。 讲
18 9
m 劬 @ 强
维普资讯
2 8第期 总 6 ) 0 年 3 (第 1 0 期
程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制作优秀的电予课件费
时 费力 , 目前许 多学 校所 使用 的多媒 体课件佳 作不 多 , 远远 满足 不 了教 学 的需要 。许多课 件只 使用 一种媒体 ,
不运 用颜 色的效 果 ,字 太 小,看 不清 ,没 有动 态感 ,一
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输知识技
中 砚代瓣 装 国 备
型综合 电子系统实例,部分系统利用硬件也实现了,其 中7 个被作为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 一周)的设计题 目,
E e t o i S o k e c 软件 平 台应用 于 电子技 术基 l c r n C W r b n h
础课程中,分别设计 出了近2 个课堂电子电路仿真分析 0
与设计实验实例 ,将实验教学搬入多媒体课堂,学效果非常
好。
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各种优势。最为突出的特色
是努 力挖掘 技 术基础 课 中的创 新意 识和 创新 精神 ,搜集 整理 了有关 创造 性思 维 、创 新设计 、激励 学 习兴趣 等方
能 : 第二类 是教师 指导 学生通 过直观 感知获 得知 识和技 能 :第 三类 是教师 指 导学 生独 立获取 知识和 技能 。在我 校 电气 与 电子工程 学 院多年 来探索 人才 培养模 式和 教学 改革成 果 的基 础上 , 深入 开 展 了基 于创 新人 才培 养和 创 新 教育 的 “ 电子技 术基 础 ”课程 改革 研 究与 实践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苏 育 瓣
T C N L G N R E E H O O YA DMA K T
V0. 8 No4,01 11 , . 2 1
《 模拟 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何丹康
( 西现代 职业技 术 学院 , 西 河池 广 广

570 ) 4 0 0
要 :模 拟 电子技 术 》 《 课程 为 职业 院校 电 类专 业的 主干 专业 基础 课程 , 据社 会人 才需 求 以及 对 于 学生操 作 能 力与 团队协 根
实 践性 和工 程 性 强 ,在 电气 自动化 技 术 与过 程 自动化 技术 等 专
业学 习 中都 有 着承 前启 后 的重 要 作用 。 由于该课 程 理论 抽 象 、 而
相结合 。 可锻炼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与动手操作能力 , 团队精神 与竞争意识在小组合作中也能得到明显增强。
2 基于 项 目教 学 法的 《 拟 电子 技术 > 学 内容 设计 模 教
项 目任 务 的达 成方 式 或结 果 应具 备 开放 性特 征 。
难 度系 数大 且 难 点呈 集 中分布 , “ 电” 称 。 目前 , 有 魔 之 职业 院校 在 教学 内容 安 排 上 已逐 步 由理 论 教学 向实践 方 面倾 斜 ,但 简 单
重复的验证性实验仍然易使学生形成厌学情绪 ,尤其是对于刚
接触 电 子技 术知 识 的入 门者 而 言 , 理 论 、 杂 的计 算与 推 导 抽象 繁
依据 , 结合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 科学选择学习型典型实验任务作 为项 目载体, 以此有效整合与序化教学内容。
在 重 新序 化课 程 教 学体 系的 同 时 , 注 意将 相 关 知识 点按 应 教 学项 目的形 式 组合 分 解 为若 干 试验 任 务 ,在 课 程 知识 点 与教 学 任 务设 计 中融 入 职业 能 力 的 培 养 , 过 任 务 引 领 、 务 驱 动 , 通 任 在 项 目任 务 的布 置 、 解 和执 行 中 , 过项 目— — 任 务一 分 通

应用型高校《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1引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难学,被大家戏称为“魔电”.而它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的质量及今后胜任工作的能力,是一门影响力大,受益面广,对电类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课程.课程建设方案设计需以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为基础,以是否可操作、经过努力是否能够实现为取舍,以动态完善为体系框架,既保证不失先进性,又注重可行性.2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师资.教学团队的建设旨在培育优秀尤其是教学名师为骨干带头人,建设一批热爱教学,重视改革,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团队.2.1骨干教师培养(1)人才培育项目.鼓励教师申报学院人才培育计划,并按照学院章程积极培育骨干教师,为骨干教师在各方面提供优厚的工作条件和机会,促进其发展.(2)电子设计竞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电子设计大赛,从中提升实践教学经验,及时更新先进的工程应用知识,逐步培养一批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3)教学教改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教改项目,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2.2青年教师提升(1)青年教师导师计划.青年教师均参与《青年教师导师计划》,由系主任或专业主任等学科专家亲自担任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等方面业务水平及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2)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院定期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与其他系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业务心得,提升个人业务水平,从而增强整体教学水平.(3)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建立专门机制,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进修及各类学术交流会议活动,了解和掌握专业内行业内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及信息,提高自身学术水平.(4)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青年教师提供在职深造的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2.3人才引进与外聘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积极引进双师型人才.与区域专业相关企业合作,聘请企业内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功底和丰富实践技术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为客座/兼职教授,为学生提供讲学讲座,为青年教师/实验员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及行业趋势信息讲座,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机会.3教材建设邀请兄弟院校参与教材编写及课件制作,取长补短,深入交流,编写一本适合独立学院教学特点,符合独立学院教学要求的精品教材.3.1精简内容应学院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反复考证,征集各方面意见,对专业培养方案做了创新性的改革.其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学时比例做了适度的调整,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以往使用的高教出版社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5版),虽为经典教材,但内容较多,对独立学院学生难度偏大,并且在削减了理论课时的情况下,难以完成教学.自编教材将根据学时及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置教学进程,编写一本有针对性的教材.3.2精炼语言目前,各大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中,语言都较晦涩难懂.对于初学者,阅读难度较大.与合作单位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应在语言上做全新的演绎,摒弃书面化、拗口的语言风Vol.32No.1Jan.2016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2卷第1期(下)2016年1月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较难掌握的电类专业核心课程,近年来关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一直是各大高校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资源建设、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阐述课程建设与实践经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符合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6)01-0265-02应用型高校《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尹雪梅,司玉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电子信息系,广东珠海519041)收稿日期:2015年10月10日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012);2012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ZLGC2011)265--. All Rights Reserved.格,保证简洁易懂、深入浅出的叙述.3.3增设案例《模拟电子技术》为工程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如何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材中增设“趣味课堂”、“知识拓展”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将理论知识衍伸到实际应用,两者相辅相成,达到教学目的.3.4强调实践学生在学习新的器件及电路时,理解上会存在困难.教材将在对应的章节增设“Pspice仿真”,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并从中加强学生的仿真能力,掌握EDA先进技术.理论课堂教授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但工程实践中,要求工程人员具备设计并制作电路的技能,为实现两者间的有效转化,教材增设“设计型实验项目”,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实验环节有效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针对创新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体系下的课程,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建新的教学模式:4.1引导型教学模式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构建从知识理解,到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性的教与学模式,以“项目”驱动带动实验教学,在实验实践环节中以大量设计性实验项目取代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提出项目,设计问题,通过观测、分析、讨论和总结达到学习的目的.用学生自我发现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4.2四种教学法过程认知教学法,现场仿真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思维调动教学法.教学中重视讲授、讨论、作业、实践、考核、教材等六大课程教学要素的规范化建设,并作出了具体的质量要求.针对技术基础课的工程性、实践性强特点,在教学中要求根据课程特点,引导学生“注重物理概念”,“采用工程观点”,“重视实验技术”,“善于总结对比”,“寻求内在规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应用型”教学模式.4.3授课模式具体措施(1)实施“以问题为纲”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规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的能力.(2)建立良好的竞赛氛围和竞赛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在教师带领下,通过参加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面向竞争、面向创新的大规模科研开发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系统的创新训练”,真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5.1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围绕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专业相关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及具体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比重,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1)原理、验证型:学生实验与理论分析能力培养,在电路的连接与调试中,在电路的绘制与仿真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2)开放、综合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验作为一个工程师对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综合运用学生的模拟电子技术、EDA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 (3)设计、研究型:跟踪现代科学技术,培养设计创新能力.提倡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学生更多的尝试各种方案,在摸索与研究中得到启发、锻炼、提高.将电子大赛融于教学,赛课合一,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先进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5.2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目前学院和系内仍在不断地对实验室进行各方面建设,与时俱进,根据专业发展和本地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加强设备资金投入,完善各类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1)开放实验室制度.实验室对全体学生实行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供课外兴趣学习、学科竞赛活动及其他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场所,管理方式分为全开放、定时开放和预约式开放管理.(2)通过对外开放、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多渠道筹措经费.6教学资源建设6.1建设硬件实验环境该平台包含资源丰富的元器件,为学生提供30多个元件库,数千种元件,可涉及多领域、多类型电路.6.2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建立资源开放共享式平台网络,在教学资源上进行开源共享,建设包括模块化练习题库、模拟考题、电子课件、教案、学习指导、网络答疑等教学资源库.7评价体系改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制度下,课程评价标准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方式的新模式,实行知识、技能、能力的综合考核[2].应当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环节的考评办法,必须与传统的理论考核办法区分开来,进行科学改革.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践项目,制定不同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包括过程和结果,实现多层次的考核培养效果.(1)基础型实验:验证性实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系,目的在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验证.要求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的误差小,即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2)设计型实验: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实现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所达到的技术指标来评定成绩.重方案设计,重结果.(3)研究型实验:提倡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方案,在摸索与研究中得到启发、锻炼、提高.轻结果,重过程,不以成败论英雄.———————————————————参考文献:〔1〕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55-57.〔2〕袁祖望.论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模式转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79-83.266--. All Rights Reserved.。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的讲解和操作的演示,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来学习。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还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实际的实验场景,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实验前进行预习和理论准备,提高实验效率并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我们还可以加强实验与实际工程的结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在现实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在实验中加入一些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我们还可以加强实验教学的互动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讨论。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实验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实验心得。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还能够从其他同学的经验中学习到更多。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加强实验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并增加实验教学的互动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现代产业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

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黄友锐李良光【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本文结合安徽省精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的建设实践,研究探索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主要介绍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以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精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精品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位置。

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而课程质量的高低,又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

因此,各高校都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点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体现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教育性、整体性、实用性和示范性这一高水平定位,有效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

精品课程作为教育部实施精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将其定位为为“五个一流":即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根据精品课程“五个一流”的特点,全面进行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标准等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按照“边研究、边实践、边建设"的课程建设原则,依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体系,选用先进适用的教材,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标准,全方位人手打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根本。

通过人才培养与引进,已形成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目前,课程组教师共计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实验师2人。

独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方法探究

独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方法探究


三、 《 模拟 电子技 术》精 品课程建 设教学 改革 的重点 举 措 课程 组紧紧 围绕学校 的办 学定位和 专业培养 目标 ,贯 彻 工科办 学的指 导思想 ,深化 教改 ,在教 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和 教学 手段等 方面进 行改革 。重 点放在 如何发 挥学 生的 主 体作用 ,加 强基 础理 论 、基 本知 识和基本 技 能的培养 。 重点举措如下 。 ( 1 )精 心 编 制 教 学 大 纲 ,使 课 程 体 系 结 构 更 加 完 整 。先导 课程 为 “电路 ” ,再 是 “ 模 拟 电子 电路理 论与 实 验 ”、 “ 数 字 电子 电路 与实验 ” ,综 合提 高层面 为 “电子 线路课程设计 ”。 ( 2 )精选 教材 ,以经典 教材 为主 要指 引,精心选用适 合应用 型本科 特别 是适合 本校 生源水平 的近 年 出版 的新 教
材 ,并正在集 体编 写 自用 教材 ,注重 教材 内容对新 器件 新 电路的介绍与引用, 以拓展学生知识面。 ( 3 )注 重 教学 参考 资料 的积 累与 利用 ,课 题组 教师 共 同编 制课外 阅读 资料和 《 模拟 电路 》实验 资料供 学生 自 学,编 制试题库 与试卷库 ,实现 教考 分离。 ( 4 )教 学过 程特 别注重教学理念和 教学手段现代化 、 注 重 多媒体教 学 ,师生互 动 ,教 学 的开放性 和学生创 新 能 力 的培养 。注 重拓 宽学生 的视野 ,提 高学生 的动手 能力 、 设 计能 力和科 学素质 的培养 ;开展 形式 灵活 、连续不 问断 的创 新 实 践 : 电子 电路 课 外 制作 、实 验 室 开放 课题 的研 究 、组 织学生进 行课 外科技 活动 、科研 论文 的写作 、组织 学 生团队参加全 国、全省各级大学生 电子设计 比赛等 。 ( 5 )本课程具有 很强的实践性与工程性 ,而实验是培 养 理论联 系实 际、动 手能力 、严谨 的科学 态度和 科学研 究 方法 的重 要手段 。 因此 我们 精选 了最基本 的和有 较高 实用 价值 的实验项 目,安排 到教 学计划 中 ,并独立 设课 。在 实 验过程 中,注重 介绍新器件 ( 如 高亮度 大功率L E D )、新仪 器 ( 如数字 示波器 )的使用 ,使学 生直接感 受到 科技发 展 的 日新月异 ,从而大大激发学 习兴趣 。 ( 6 )与理 论教 学 内容 同步 ,实 施基础 实验 、综合 性 创新 性实验 与 电子线路 课程 设计三 阶段 台阶式教 学方式 , 教 学 目的层 次分 明 ,循 序渐进 ,使 学生从器 件认 识 、常 用 电子仪器使 用方法 和 电子 电路测 试方 法学起 ,通 过综合应 用到创 新 的设计和 实现 ,经历 完整 的科 学 的 自主 的训练 过 程 ,培养 了学生 实践能 力、综 合应用 能力和 创新 意识 ,使 之在 “ 硬件 ”实现 和E D A 技术 的应 用上 能够 达到 一 定的水 平 ,并为进 一步发 展打 下基础 。加上之 后 的 “电子工艺 实 习 ”、 “ 电子设计 大赛 ”和贯 穿四年 学 习期 间 的学生课 外 科 技 、学科 竞赛活 动 ,使课 内与 课外 、理论 与实 践、实验 与竞赛 融合 形成一个 整体 ,既促 进学 生的个 性化发 展 ,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手段的应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学生评价与课程改进,以及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学团队合作。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我们总结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完善课程内容,促进更好的教学效果。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学生评价、课程改进、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合作、成效、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模拟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也是教学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评价和课程改进是教学探索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和课程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团队合作也是教学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需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改进的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必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概述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科学技术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涉及广泛的电路、信号和系统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对教育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索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为学生提供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目标包括:•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能够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电源设计、滤波器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我提出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模拟电子技术具有浓厚的实验性质,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课堂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显得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

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

3.课程设计的贯通性。

由于模拟电子技术具有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采取课程设计的贯通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整合各个环节。

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1.教学PPT。

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教学PPT辅助教学,以便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知识点。

2.实验课。

实验课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讲座式教学。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中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讲座式教学,由专家讲解,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我们采用如下方法:1.考试评测。

在课程结束后安排考试,以检测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2.作业评测。

在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作业,以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知识。

3.实验评测。

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们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地方本科院校的现有基础,在掌握课程必要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给出了具体实施措施,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改革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实践邵阳学院电气工程系有三个专业都开设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电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开设本课程。

目前在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和实践教学等。

这样不仅背离了人才培养的宗旨,也严重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

所以,不仅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邵阳学院在近几年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课程教学改革要适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等特点。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师生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弊端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1.稳定理论教学的基础性地位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所以要求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加以应用。

在真正掌握了基础理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际电路的设计、仿真和焊接,同时需要避免学生的浮躁情绪。

例如,有学生在电路设计过程中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比如设计运算电路时需要用平衡电阻,但他没有掌握“直流平衡电阻”的概念,认为可用可不用,即使用到了平衡电阻也不知道应该选用多大的电阻,导致设计出来的电路性能很差,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在两输入端之间就会产生附加的差模输入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先掌握“直流平衡电阻”的理论,只有在掌握其电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和焊接的成功率才会得到提高。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过于复杂的大量计算,尤其对于某些重复性计算,并不很强调其重要性,只要求学生学会或理解能用就好。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摘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现代电子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引言介绍了课程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分析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涉及教学内容设计与更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案例分享以及学生评价与反馈。

结论部分探讨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索,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和重要性,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将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专业技能提升带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学生评价、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在当今的工程技术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模拟电子技术的传授和应用也成为了许多相关专业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不断积累,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需求。

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

1.2 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模拟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大学教育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和培养其创新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它是电子技术的基础,也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
基础。

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非常重要。

首先,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中,要结合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
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要结合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资源,以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实践中,要注重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此外,要注重课程的实施,以保证课
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技术发
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加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和实践,以保证电子技术的发展。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模拟电子技术一直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其在通信、电子、计算机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单一等方面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分析1.实验设备陈旧:传统的实验设备大多来自于技术比较陈旧的厂家,其性能和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

2.实验内容单一:传统的实验内容大多是围绕单一的电路布局和参数测量展开的,缺乏针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3.教学手段单一:传统的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

4.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改革目标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与探索。

具体而言,改革的目标应包括:1. 更新实验设备:引进新型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2. 丰富实验内容:通过设立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包括模拟信号处理、模拟电路设计、模拟电路仿真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实际操作技能。

3.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方法与措施1. 更新实验设备:高职院校需要与国内外知名的模拟电子技术设备厂家合作,引进最新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设备,确保设备性能和功能的先进性。

建立设备使用与维护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

2. 实验内容设置:综合学科发展和行业需求,设计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丰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内容。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并纳入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

4. 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增加实验课的实际操作环节,通过实验设计、项目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1)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1)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1)摘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传统教法中存在实践性不足、理论灌输色彩浓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些弊端,有必要合理划分教学模块,确定合理的项目载体;以工作进程为导向,重设教学过程;以项目为载体,重整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字:工学结合;职业技能;项目;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4-0060-03“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能力为本位,融教、学、做为一体”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有效手段。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体系改革,是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电子行业各种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基础。

如:电子产品开发、设计与维修,电路板的设计、印制及测试、插件、拾焊等工作岗位都离不开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在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往往是老师重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加以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而这些验证性的实验往往仅针对一个孤立的电路,与实际应用没有太大联系,与职业岗位基本技能需求相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因此,《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如果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将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做”为载体和目标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类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把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列入教改计划。

提出应从基础教学、创新教育、自学能力的培养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建设总体目标力争使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跨入市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行列。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建设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1一、明确课程定位和作用,构建课程平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涵盖了。

模拟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等内容。

该课程以高等数学为工具,在电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直流、交流稳态及暂态模拟电子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系统建立物理模型和列写数学方程式的方式进行模拟电子技术的分析与计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是训练科学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本领的重要知识平台,也是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明确课程作用的同时,构建与理论教学想配套的实验实践实习条件,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配套的实训场地和设备从教学任务上基本可划分为三方面:(一)电子cad实验室,主要用于与理论教学配套的仿真教学工作;(二)pcb制板室:当仿真任务完成后,学生可将自己设计好的电路在此加工制成实际的敷铜板,已备下一步工作的进行;(三)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

该实训室主要用于学生的开发性实验、实训,如将在电子cad机房和pcb制板室自行设计制作好的印制电路板,在此进行具体电路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完成最终的工作任务。

通过以上措施,做到了理论教学、仿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将传统教学、现代教学与实际操作技能融合在一起,更加接近于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向。

二、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模拟电子技术》以放大电路为主要内容,引入半导体知识,建立信号放大等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基本电路调试技能。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探索——以《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探索——以《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 关键词 】 精品课程 ; 课程建设 ; 课程改革 ; 模拟 电子技术
高职教育的 目标是培养“ 以能力为核心” 的高技能型人才 课程是 人 才培养 的核心 , 是实现专业建设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模 式的实施途 径、 手段 和方法。Ⅲ 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 共 享优质课程资源 . 精品课程建设显 得尤为重要 . 因此精 品课 程建设 成 为教育部 “ 高 等教育 教学质 量和教学改革 工程 ” 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 品课 程建设有严格 的要 求和规 范 , 需要从课 程设计理念 、 课程 体 系构建 和课程 内容选取 、 实践教学等 诸多方面建设 . 才能符 合当前 社会形势下对高职教育 的要求 。 本文 以《 模拟电子技术》 精品课 程建设 中的课程改革来探索高职 院校精 品课程 的建设 : 提升 , 最终实现 以能力为核 心的教育培养 目标 理论课程 以“ 理论够 用” 为度 , 删减理论抽象 、 学生不易理解、 对后续课程影 响不 大的内容 . 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对基本电路 .功能电路进行理论分 析的能力 实践课程包含六个项 目, 对理论课程中半导体器件 、 基 本放大 电路 、 功 能 电路进行实体验证 . 主要培养学生对常用仪器仪表和动 手实操 的能 力。 仿真课程结合课程 内容引入 了先进 的仿真技术对理论课程和实践 课程重要 内容进行仿真教学 , 是培养 高素质 、 高技 能应 用型人才必须 掌握的重要技能 。理论 与综合实践课 程是 建立在前几项 课程基础之 上, 通过 电路识 图、 原 理分析 、 组装元器件 、 功能调试 、 设计 方案 、 论证 方案 、 实现方案 的过程 . 主要 培养学生综合 应用能力和 电子产品设计 开发能力
【 摘 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 育部“ 高等教育教 学质量和教 学改革工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 模拟 电子技 术) 省级精品课程 建设 为例 , 从课程设计理念 、 课程设置和课程 内容 的选取、 教学方法手段等 方面着手 , 并结合 电子类专业和行 业企业特点 实践“ 校企合作 , 工 学结合 ’ ’ 教育 模式 , 探 索了该课程改革和精 品课程建设情 况。

高职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首页课程的首页主要分两个区域1.课程说明区该区域如图2所示,包含“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和课程简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能使学习者了解本课程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学好本课程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图2 课程说明区用鼠标点击相应条目,即可在首页中央显示该条目的具体内容。

例如点击“基本理论”,首页中央就出现图3所示的内容。

基本理论具体要求2.课程入口区课程入口如图4所示,有:开宗明义、顺序教学、实践训练、以“管”引“路”、练习提高和自我考查等。

这些入口能让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和检验学习本课程的效果。

图4 课程入口区用鼠标点击相应入口,即可进入该入口的学习环境。

例如点击“开宗明义”就出现图5所示的学习环境。

图5 学习环境(二)教学设计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前,需要将各章节、课文、知识点以及相关概念进行逻辑的组织和结构。

知识结构按照其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即各知识点之间是并列和同级的关系;层次结构,即各知识点间通过递进、因果、条件关系来组成;复合结构,即综合了并列结构和层次结构而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

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思考传统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及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解决教学中的这一重点和难点。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的网络课程中,我们就设计了开宗明义、以“管”引“路”等特色栏目模块。

把学习这门学科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比较清楚的列出来。

如图6所示,我们把实用模拟电子技术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管子”(即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器件)都集中起来,让学生在这里就可以把与各种“管子”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

图6 以管引路栏目模块网络课程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整理、归纳、编写,一般会设计成几个模块,缺少文字教材的系统性优势。

高职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3)

高职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3)

高职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网络教育是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它是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网络课程为网络教育提供教学内容,是网络教育中学习者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学习对象。

本文首先论述了网络教育的含义、特点与意义,然后结合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论述了高职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的设计与开发实践.【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课程开发【Abstract】 The network education is an outcome that information social education modernize the development, it is an activity to pass because of turn with net or other arithmetic figures contents proceed the study and teaching, making use of well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provide of, have the all new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tudy environment of the plentifulness resources, realize a kind of all new study method. Network course is study object that network the education provides the content of course, is a learner most in the network education with most directly. This text discussed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in network first and meaning, then join together the theories foundation of network course developments, discuss the senior high vocational school network course 《 the Practical and Simulative of the ElectronicsTechnique 》 practice with development.【Key words】network education; network course; course development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深刻影响,随之也涌现出诸如e-Business、e-Marketing、e-Library、e-Learning之类的新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著力加強學術梯隊建設青年教師和培養是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師資培養的重要意義,做到提前規劃,全面部署。以在職攻讀碩士、博上學位為主要途徑,鼓勵教師在職學習,逐年增加資金用於教師攻讀學位和進修,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業務水準。建設一支由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構成的學科隊伍。鼓勸中青年骨幹教師到國內著名大學一流學科進行學術交流或訪學。設立對外學術交流基金,實施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學術假制度,每年選拔5名學術骨幹,到國內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進修、訪問或合作研究。通過交流,開闊眼界,及時瞭解學術發展的最新成果,並使他們有機會結識學術火師和專家,建學術聯繫。在學術組織、學術團體中,重發揮中青年骨幹教師的作用,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條件。進~步加強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增強高等學校開展學科前沿研究和承擔國家、省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建設一批特色、強勢學科,為優秀人才的培養、提高、施展才華提供平臺。
4.2改革實驗教學的考查方式考試是檢查實踐教學的一種手段,應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採取不同形式的考試方式。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引導功能。對單獨開課的實驗課程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均採用實際操作與口試答辯相結合的考試方式,強調知識的綜合應用,考核學生對尚未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處理能力,鼓勵他們回答問題的創造性和開放性,引導學生以實踐技能、綜合分析為主,去真正理解所學知識,使學生既鞏固理論知識又訓練動手能力。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獨立性,避免了抄襲現象,達到了懂理論、會設計、能動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
根據精品課程"五個一流"的特點,全面進行了類比電子技術課程建設指導思想、建設原則、建設標準等課程建設的理論研究。按照"邊研究、邊實踐、邊建設"的課程建設原則,依據"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學內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選用先進適用的教材,改進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標準,全方位人手打造,類比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品質顯著提高。
2加強青年教師培養精品課程建設需要後繼有人,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它直接關係到精品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結合精品課程建設的需要,落實青年教師培養計畫,使青年教師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制定培養計畫時,要針對每個青年教師的實際,充分發揮其業務專長,使各種類型的優秀人才儘快脫穎而出。其次,通過組織青年教師觀摩、參加各種教育教學研究實踐甚至出國參加國際會議,以拓展學術視野。在這個過程葉l,課程負責人要帶領他們參加相關的教改項目和教學研究課題,引導他們撰寫教學研究論文和參加教材建設,指導和幫助青年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準和學術水準。以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為平臺,鼓勸更多青年教師參與培訓工作,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成長。通過崗位突踐培養,加強對青年教師指導的力度,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使廣大青年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儘快成才。
3.2講究授課方法提高教學品質類比電子技術課程內容繁雜,電路種類多,分析方法多,容易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沒有頭緒,不同概念容易相互混淆。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采崩比較、歸納與總結的方法,使一系列彼此分散的知識點能夠有機地聯繫起來,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的理解,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從該課程本身的特點出發,比較教學法能應用於很多教學內容。例如,對於半導體器件:各種二極體、三極管、場效應管、晶閘管、集成運放等器件在特性分析方面可以進行比較,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不同器件的外部特性,為進一步進行電路分析打好基礎。同樣,也可以在不相同的電路之間進行適當的比較,如放大電路、回饋電路、振盪電路、運放電路、整流電路、濾波電路、穩壓電路等。對電路結構、工作原理和電路功能進行適當的比較,可使學生更好地區分、理解與掌握不同電路的結構特徵與廠作原理。歸納教學法是指在一系列的特殊情形的基礎上總結出一般性的分析方法。該課程裏有許多內容可以進行很好地歸納。例如,微變等效電路法是三極管放大電路動態分析的最常用方法,正確畫出微變等效電路是對學生掌握該方法的基本要求,畫微變等效電路的方法可以總結如下:大電容(如耦合電容、旁路電容等)看成交流短路,直流電源因其內阻很小通常也看成交流短路,對三極管則進行線性代換。通過以上的歸納與總結,讓學生正確畫出微變等效電路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準確地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聽得懂、記得住、會應用,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種概念與原理,做到觸類旁通,為今後實際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教學內容體系
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先進,要肢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時,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精品課程內容體系方面,要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的關係,基礎與用的關係,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2.1構建模組化教學內容體系類比電子技術課程是電類爭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改革開放以來,該課程經過不斷改革與建役,從教材到實驗課程都取得了很大進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課程體系。但是,當前本課程在教學內容與現代經濟的發展、業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為r合理解決矛盾,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堅持面向十產、建瞍和管理第一線,推進以專案課程為主體的模組化專業課程體系,突H{學生技能與理論的配套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囚此,根據培養目標,將本課程分成七大模組:半導體器件、低頻小信號放人器、回饋放大器、運算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串聯穩壓電源、開關電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把重點放任討論各種基本放人電路及其分析方法、放大電路中的回饋、類比積體電路及其應用等方面。精講最基本的概念與方法,因為基礎知識的遷移件大,通過經典的分立元件電路介紹電了電路的藎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這對本科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日概念清楚、基礎理論扎實,也是靈活應用積體電路的關鍵。對電子器件以及各種積體電路內部的工作原理分析則進行壓縮,注重電子電路的組成及結構設計方法,重點講解器件的外特性和應用。儘量減少繁雜的數學推導,以定性分析為豐,定量計算為輔。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精品課程的根本。通過人才培養與引進,已形成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準高、教學經驗豐富、年齡結構與學歷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目前,課程組教師共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講師4人、實驗師2人。剜'丁師資隊伍的建設,我們採取的措施為。
1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是育人的事業,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職業。教師除了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外,還必須具備較好的職、道德素質。教育界老前輩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需要很高的道德修養。國家總督學柳斌同志也明確提出:教師要養成高尚的道德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因此,教師要忠於職守敬業愛崗愛生如子、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把是否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作為對自己最重要的要求,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以實踐。在政治思想、精神境界、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時時處處做學生的楷模,要熱愛教育事業,牢固樹立職業道德觀念,增強育人意識,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默默地為黨的教育事業勤懇奉獻。注重對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的思想政冶工作,增強教IJ巾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隊精神。
三、改進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
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品質,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著調整改革、提高的課程建設思路,採用面向實際、面向專業課程、面向整個教學體系的教改方法,不斷地對課程進行整合和改進。
3.1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案制定一個好的教學方案,是保證教學品質的前提。近年來高等教育中出現了一種將教案與講稿混為一談的現象,實際上二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教案是對某部分教學內容所實行的教學方法、手段及所用學時的設計,而講稿應是具體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們將傳統板書教學與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相結合,起到相輔相成、揚長避短的作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傳統的板書教學雖然教學方法單調,教學手段簡單,但也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板書的規範美觀,語言表達的優美,講課節賽的流暢,師生交流的融洽,資訊保留的時較長,這些優勢都是多媒體教學無法替代的。因此,我們在類比電子技術教學中采}}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在講授時,我們採取多媒體手段講解實例,應用軟體來設計、驗證某些設計思路。例如,使用PSPIcE來驗證電路模型、設計簡單的電路,即時地演示和觀察各種電路的瞬態分析波形,使學生對電路的分析不僅有理性的理解,更有感性的認識,增加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使其對知識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4.1加強實踐教學的教材建設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也是教師進行教學過程的依據,教材的質鼉直接影響著培養人才品質。從現有的教材情況看,電氣資訊類理論教學教材較多,而實踐教學環節的教材較少。因此,編寫適合電氣資訊類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教材是非常必要的。電氣資訊類基礎實驗課教材一一直採用由楊茂宇、王俐、趙永紅、蘆濤等老師編著的"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實驗"系列教材,使得電氣資訊類基礎實踐教學環節品質得到了很大提高,使得學生僅增強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為後續實踐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加強精品課程科研工作教學和科研是一個辨證的統一體,二者互為條件,互相促進,互相轉化。一方面課程教學只有與科研相結合,建立在研究基礎上的課程,才有可能成為精品課程。同時精品課程建設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與任務。精品課程就是一部具有影響的學術作品,它能夠持續地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缺乏科研的精品課程是不可能得到持續發展的。另一方面,科研不儀能夠將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充實進課程內容,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融人課程體系,也能夠將科研過程中的科學精神,如嚴謹求實創新的精神帶人課程教學,這樣可以極大地豐富精品課程的內涵。
【關鍵字】:精品課程類比電子技術教學改革
精品課程是實現教學目的,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課程品質在人才培養中有著重要位置。學校關於人才培養的一切措施,最終都要落實到每一門具體的課程,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而課程品質的高低,又是學校教學水準的具體體現。因此,各高校都將課程建設作為教學建設的重點內容。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品質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旨在於體現精品課程的先進性、科學性、教育性、整體性、實用性和示範性這一高水準定位,有效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並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並舉、教學活動與科研創新同步的教育目標。精品課程作為教育部實施精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涵義。教育部在《關於啟動高等學校教學品質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中,將其定位為為"五個一流":即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範性課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