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
市政学第一章 导论
1, 市政主体
• 城市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的总和(公民、 合法组织)
城市的政党组织
• • • • • 执政党 民主党派 参政党 在野党 反对党
城市的国家机构
• 立法:市人大、市议会。 • 执法:行政,市政府。(狭义的市 政主体) • 司法:市法院、市检察院。
城市的非国家权力组织
• • • • • 市政治协商会议 工、青、妇组织 企事业单位 社区组织 群众团体
•复杂、协调难度大:防汛)。人 口管理(公安、人 事、社保)。
二、市政的特点
4,综合性: • 各利益群体利益和意志的综合。 • 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市民教育、城市 安全、公共秩序等目标的综合。
二、市政的特点
5,动态性: • 灵敏,节奏快,反应快。 • 相关性强。 • 决策、监督中的民主参与等。
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居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托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和过程
市政学
• 选修课:期中讨论、期末小论文。 • 参考书目: 市政学,张永桃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市政管理学,杨宏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类刊物、报刊专栏。
4,市政体制
• 市政主体实现市政目标所运用的各种制 度、规则、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 组织结构、权力配置、运行机制等。
5,市政
• 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市政目标和市政 体制的有机统一。 • 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 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居 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 依托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 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 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和过程。
市政学
4.1909年晚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形式确认城镇为基础行政建制的。
1911年,江苏省临时参议会制定了《江苏暂行市乡制》,规定市的组织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及相应的选举办法,可谓中国市制的开端。
名词解释:1.市政:所谓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利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2.市政学:市政学就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利机构,特别是城市行政国家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4.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城市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种集合体可以称为城市群。
5.市政组织体系:是指参与活动的各种组织主体,包括城市政权组织、政党组织、政治社团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等。
6.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有组织的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7.市政体制: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8.大都市: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多个大小不一,地理位置临近的行政区域的紧密或松散的联合。
9.市领导县体制: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都有领导县的权利,其领导的县也是该市的组成部分,市与其领导的县、县级市之间构成纵向的上下级关系,市对县、县级市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这种体制被称为“市领导县体制”。
简答:1.城市与市的区别与联系?(一)城市与市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市政学
市政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与特征一、市政的含义城市政权说:把市政看作是城市政权,看作是国家整个地方政权的组成部分城市行政说: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城市政治说:从政治学角度强调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密切关系,把市政界定为城市中的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
城市事务说:将市政简单理解为道路交通、卫生教育、供水供电、林园绿化等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城市公用事业及其管理。
城市政策说:从政策学角度言市政,认为市政是指城市政策,包括城市公共政策和形式过程选择等。
含义:指在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其执行机关即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市辖区范围内实行其各项职能与目标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二、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性:市政也是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
3、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动的动态过程。
动态特点:一是灵敏;二是相关性强;三是民主程度高。
第二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市政学,即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市政学首先要研究市政主体。
第二、市政学同时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
第三、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
市政学就是研究市政现象,市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科学二、市政学的主要内容三、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市政学与政治学2、市政学与行政学3、市政学与城市学第三节市政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二、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得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城市概说一、城市的定义和特征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2、城市的特点:(1)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市政学
市政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一、市政的含义1.市政概念主要有:城市政权说、城市行政说、城市政治说、城市事务说、城市政策说等。
2.对市政主体和客体解释1) 市政主体:(1) 广义的市政主体为城市的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各种国家机构和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的非国家权力组织,特别是各类社区组织,如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工会、妇联等。
(2) 狭义的市政主体仅指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文化局、司法局、教育局)及不设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 市政客体:(1) 广义上的市政客体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还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的管理活动。
(2) 狭义上的市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3.市政的含义:1) 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4.当代中国市政的特色:1) 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劳动地位和作用问题,要坚持、加强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2) 政治体制上看,中国实行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国务院,城市的大量公共事务主要由人民政府进行管理。
3) 当代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市政职能要转变,万能政府要转变为有限政府。
4) 当代中国的“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
5) 当代中国的“市”,都管辖着一定的农村地区,因此并不是个严格意义的城市政府。
二、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市政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市政学精讲
市政学精讲
市政学是研究城市及其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和管理的学科领域。
下面是市政学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精讲:
1. 城市规划:市政学关注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它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功能和质量,以及如何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
2. 城市经济:市政学研究城市的经济特征、发展模式和经济政策。
它关注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等问题,探讨如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3. 市政管理:市政学关注城市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它研究城市的政府组织结构、决策过程、政策执行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4. 城市社会问题:市政学关注城市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住房问题、社会不平等等。
它研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
5. 城市治理:市政学研究城市的治理机制和公共参与。
它关注政府、市民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公共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6. 可持续发展:市政学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未来世
代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它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能源利用、气候变化等问题,研究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市政学
市政学题型一、名词解释(30)二、简答题(40)三、论述题(20)四、案例分析(10)考试时间:1月7日上午第一章绪论一、市政的含义: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的活动及其过程。
(主要记这个简单的)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二、市政主体(一)含义:广义:城市整个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分为城市国家权力组织和非国家权力组织。
城市国家权力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非国家权力组织包括各类社区组织。
如城市中的居委会。
狭义: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三、市政特征(扩展:稍许发挥一下)(一)政治性:市政是指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综合性:市政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四)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态过程;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事务为对象的管理活动,以至于这种管理过程的动态性有它自己的特点:灵敏、相关性强、民主程度高。
(五)双重性:城市中大量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管理,是市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一方面维护中央权威,又要维护本市市民的利益。
(六)历史性:市政也是一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BC3500,城市产生以后就存在了城市事务管理。
四、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P6~9)(一)研究对象(市政学是研究市政主体对市政客体怎样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涉及到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五个方面:1、市政学首先要研究市政主体2、市政学同时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学还要研究市政目标4、市政学还要研究市政体制5、市政学作为一门科学,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二)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决定市政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内容包括:1、专门分析城市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3、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4、重点讨论市政绩效及改革问题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特征(书上P18页结合着理解)(一)高度的聚集性(城市的主要特征)1、人口: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城市人口密度大2、文化:高度聚集,人才的、人力的、智力的资源,历史沉淀3、物质的高度聚集4、基础设施级公共设施完善(二)复杂性:多样性,多功能性,多要素,多层次,多过程,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关系与矛盾上也是交错的(三)社会性1、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以业缘为主,感情色彩逐渐淡化。
市政学
市政学名词解释:1.城市: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2.市政:狭义的市政,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3.市政体制: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4.市政职能:指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种职责和功能的总称,是城市管理方向。
5.城市化:是人口,产业,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的过程6.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雅典开会,制定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城市规划大纲>7.城市总体规划:一定年限各项建设规划的战略部署。
8.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
9.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10.城市社区:指聚集在城市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组织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简答:一市政特征1.历史性:总结历史经验2.公共性:公共利益为原则3.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4.系统性:围绕市政目标.发挥整体功能5.综合性:决定了市政的复杂性和综合性6.动态性:市政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二城市特征1. 聚集性: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2. 社会性:社会关系复杂3. 经济性:第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4. 系统性:各种系统互相协调5. 开放性: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6. 复杂性:城市的异质性三城市发展特征1. 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对城市人口的承载力2. 自然环境,产业结构,人口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把握城市的方向3. 科学确定主导产业的个数和互相关系,把握主导环节4. 城市发展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尝试规划的制定5. 城市与所在城市体系之间的关系作出科学的定位四基础设施怎样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1. 公共产业, 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每家企业的生产,每户居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决定了社会效益放第一兼顾经济效益。
市政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市政学知识点笔记总结市政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市政工程等诸多方面的学科。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市政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
以下是市政学的一些知识点的笔记总结:一、城市发展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占总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比重持续增加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化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一般经历从乡村到城镇、从小城镇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的发展阶段。
这一过程中,城市规模、发展水平和功能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3. 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包括规划驱动型城市发展、产业驱动型城市发展、市场驱动型城市发展等。
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二、城市规划1.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安排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规划蓝图。
2. 城市地区规划城市地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是对城市区域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通达、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具体实施工具。
3. 城市更新规划城市更新规划是对城市老旧区、城市功能滞后区、城市环境恶劣区等进行改造和更新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城市管理1. 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是指城市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市民自治组织等各方面对城市事务进行管理和治理的过程。
城市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稳定。
2. 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城市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包括城市政府、市政府、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
3. 城市服务管理城市服务管理是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设施、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和提供,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四、城市市政工程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系统、供气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市政学第1章 绪论
(2)市政客体
广义上:
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城市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 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
狭义上:
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7
3.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 程。一般包括两个层面:
广义上:
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尾实现城市 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 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
9
5.市政定义: 市政是指在共产党和中央人们政府的领 导下,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其执行 机关即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 规的有关规定,在市辖区域范围内实现 其各项职能与目标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10
1.1.2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 2.历史性 3.整体性 4.综合性 5.动态性
11
1.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2.2市政学的主要内容 1.2.3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2
1.2.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市政学,即研究市政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市政主体。 2.市政客体。 3.市政管理规律。
13
1.2.2市政学的主要内容
1.绪论。 2.城市。 3.市政主体及其运行。 4.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4
1.2.3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市政学与政治学 2.市政学与行政学 3.市政学与城市学
15
1.3市政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1.3.1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1.3.2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
市政学
全书内容介绍《市政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应试者的市政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市政学》又称市政管理学,是一门系统阐述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涉及市政主体及其运行、市政客体、市政管理内容及其规律等。
它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考生系统把握市政主体是怎样对市政客体进行有效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
具体来说,本书的基本内容,除了阐明市政和市政学的绪论以外,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专门论述城市。
这部分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发展、城市的功能与结构、城市的规模与类型等。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
这是市政学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市政体制、市政管理机构、市民参与、市政职能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部分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市政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等。
这部分也是市政学的重点内容,着重阐明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一主要内容:市政学是什么?研究对象?学哪些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市政学亦称市政管理学,即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化的迫切需要;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二主要问题(考点)市政学又称市政管理学,是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市政?(一般的说法,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根据主、客体的不同有三种定义:广义、狭义、中国的市政;市政主体?广义、狭义;市政客体?广义、狭义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市政学
市政学1.市政的含义<1>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2>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3>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市政学的含义市政学,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3.市政学的特征①政治性(市政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历史性(市政也是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③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五一节组成的有机整体)④综合性(现代声调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⑤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⑥双重性(市政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一方面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保持政令统一,另一方面根据所辖市的特点制定符合本市居民的政策)4.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对象:①研究市政主体的组织体系、权限职责、管理内容及其活动方式等,还研究这些市政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市政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管什么)③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对策和规律(市政学是研究市政现象、市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科学)内容:①专门分析城市②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③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5.研究当代中国的市政需要考虑的因素①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必须考虑和重视共产党市委这个处于领导地位的市政主体,要研究它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也要研究这样改进和完善这种领导作用。
②权力统一——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又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国务院。
第1章市政学概论
我们城市病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正处于经济发 展的时期,城市病出现不可避免,因为要发展经济, 肯定要以环境作为代价。尽管不可避免,但面对着 这些越来越多的、越来越棘手的问题,我们可以通 过加强市政管理的研究,掌握市政管理的规律,提 高市政管理的水平,来减少城市病发生的概率,降 低城市病的危害程度。 研究市政管理有助于培养市政管理人才,推动市 政管理学科的发展。
•市政学
• 市政管理学(Municipal Management) • 也称城市管理学(Urban Management)
政法学院黎敏
在学习《市政学》这门课程之前,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来自于城市还是乡村,你认为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 些? 2.你在中国的哪几个城市生活过,它们各自的特色或不同 有哪些? 3.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4.在长沙市学习和生活两年,你接触的市政公用设施有哪 些?谈谈你的感受或建议。
《市政学》阅读参考文献
书目:
除课本所列之外,增加以下书目: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4年版 余明阳:《城市品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王志钢工作室:《城市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海 默:《中国城市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经营报》、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城市经济、区域开发》,《公共行政》、《新思路》、
《社会保障制度》、《生态环境与保护》、《体制改革》
网站:
中国城市发展网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 / 中国城市化网 / 中国城市品牌网 / 中国城市经营网 / 中国城市研究院网 /
3. 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社会阶层分化 城市农民工 城市房地产 城中村现象 城市竞争与合作
自考00292市政学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章市政主体第二章市政体制第三章市政职能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绪论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难点难点绪论本章重难点分析1.2.3.4.1.2.3.4.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3.4.5.6.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城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2.市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46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113.4.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1.2.3.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1.2.3.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4.里5.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4.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4.5.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谢谢第二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122.(123 3.(123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2.3.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3.4.二、市政的沿革法国18841894二、市政的沿革1.2.3.4.5.三、市政的特征1.2.3.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谢谢第三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2.3.4.二、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2.3.4.1.(123(456 2.(123.(1(2(31.(12(345 2.(1(2(3(4谢谢第一章市政主体本章重难点分析1.2.3.1.2.3.本章重难点分析1.2.3.1.2.3.第一节城市政党组织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1.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2.3.4.。
2023一级市政学天教育考前密训讲义
2023一级市政学天教育考前密训讲义第一章:市政学概述市政学是指研究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学科。
它涵盖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给水排水、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市政工程师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地分类、用途规划、土地开发等内容。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社会经济因素。
第三章: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规划和设计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规划、交通流量预测、交通组织等内容;交通设计包括道路设计、交通信号设计、公共交通设计等。
第四章: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是指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
给水排水包括水资源调配、供水管网设计、污水处理等内容;环境保护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水质保护、噪音控制等。
第五章: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内容。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管理的原理。
第六章:市政设施养护与维修市政设施养护与维修是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修复,以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市政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管网、公园绿地等。
养护与维修包括设施巡查、故障修复、设施更新等。
第七章:市政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市政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是指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以避免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安全与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内容。
市政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需要考虑自然灾害、工程施工、设备故障等因素。
第八章:市政工程法律法规与政策市政工程法律法规与政策是指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和应用。
市政学
期末作业考核《市政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市政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政治性,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城市的城市行政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构成)(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对象)(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2、简述市政体制的内容。
⑴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⑵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⑶市级国家机构寓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3、简述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4、简述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1)养老保险(2 ) 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市政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答: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的条件充分保障公民参与的代表性综合考虑公民参与的正负效应2、请结合实际论述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方针和目标。
答:注重城市社会保障具体管理的公平性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改革社保基金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加强管理,减少欺骗和滥用行为积极适应社会变化,为城市发展服务3、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城市灾害管理体系建设。
答:我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重构的必要性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重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责任制的重构城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重构4、请结合实际论述目前我国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城市管理体制概念的提出影响城市管理体制的主要因素我国现行城市管理体制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市政学精讲
市政学精讲市政学是一门研究城市治理和公共事务的学科,它关注城市的组织结构、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学习市政学,我们可以了解城市治理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指导。
市政学的起源与发展市政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制度。
在这个时期,城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拥有自己的法律、经济和军事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邦制度逐渐演变为现代国家体系中的地方自治体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管理和公共事务。
这促使了现代市政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市政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市政学的研究内容市政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其中包括:1.城市组织结构:研究城市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探讨不同城市组织模式对城市治理效果的影响。
2.公共政策:研究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政策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3.公共管理:研究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4.公共参与:研究公众参与城市决策和治理的方式和效果,促进民主化进程和社会稳定。
5.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践,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模式。
市政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市政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运用市政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市政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土地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实现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
2.公共服务提供:市政学可以指导公共服务部门提供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3.政府监督和反腐败:市政学可以帮助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督机制,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
2024年度行政管理专业《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步骤、管理方 法和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17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 式
介绍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不同模式,如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私合营等。
2024/3/24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效率评价
阐述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包 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等。
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回顾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介绍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 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探讨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城市公共服务的 发展目标,如均等化、智能化、多元化等。
20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改革
2024/3/24
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改革
2024/3/24
23
城市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 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 口密集、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 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环境带来 巨大压力。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污染物,严重破坏生 态环境,影响居民健康。
生活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水 等污染物,也是城市环境问题的 重要来源。
7
市政体制概述
市政体制的类型及其比较
市政体制的历史演变与发 展
市政体制的概念、特点和 作用
01
2024/3/24
03 02
8
市政职能分析
市政职能的含义和范围
市政职能的确定与配置
市政职能的履行与评估
2024/3/24
9
市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学第一章市政学概论学习重点: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
科学的市政管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着决定性作用,它是整个国家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1、什么是市?2、什么是市政?3、什么是市政学?第一节市政的含义与特征•一、城、市、市政府•(一)、城与市•1、城:指四周有城墙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区域。
•2、市: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
•3、城市:城与市的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
具有新的含义: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集散地。
•(二)、我国的城市建制1、城市与市(1)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市:属于与省、县等行政建制对应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是一个地方行政建制。
(2)发展史的差异;(3)辖域的差异;(4)二者的联系;2、我国市的特殊性及行政层级•(1)二重性•(2)四个层级•(三)市政府狭义:市的行政机关二、市政概念的界定•(一)市政的范围•1、从城市政治的角度,又称“大市政”。
这里的市政是指城市全部政治主体,为管理城市公共事务而开展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决策活动的总称。
•2、从城市政权的角度,又称“中市政”。
这里的市政是指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主体,围绕城市事务所开展的国家政权管理活动的总称。
•3、从城市行政的角度,又称“小市政”。
这里的市政是指城市行政管理,即城市政府中的行政机关为了满足市民的多方面需求,对各种城市公共事务所进行的决策、执行、计划、指挥、控制、协调、服务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二)市政的含义•1、含义:从城市公共政策角度,“现代综合市政”指城市的公共权力主体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2、内涵:(1)主体是公共权力主体;(2)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3)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4)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5) 内容(对象)是公共事务,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三、市政特征•1、政治性。
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是政治的一部分,一个政治过程。
从主体、客体、手段、过程分析。
•2、整体性。
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市政系统:组织、职能、体制、环境等系统;市政要素:组织、人员、财政制度、行为等;市政过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3、综合性:市政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现代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内容、人员、结果。
•4、动态性:有组织、制体制等静态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
•5、双重性:由其特殊的行政建制地位决定的:上有国家政府,下有基层政府。
第二节市政的发展•一、市政的演变•(一)西方市政的发展•1、传统市政的开端——独立城市政府的出现•(1)欧洲大陆•(2)英国•2、近代市政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
1835年的《市团法•案》规定市区成立民选议会。
•(2)法国于1848年设市议会,1884年通过法律对市的地位作了全面规定,1977年颁布市政法典。
•(3)美国的发展。
•3、现代市政的发展趋势•(1)在市政管理体制上:由过去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市行政机关在市政体制中的地位更加突出•(2)在市政职能上:由过去传统的、简单的市政管理职能,转变为具有极强综合性的市政职能•(3)在市政过程上:由过去的单轨、慢节奏,转变为多轨运营、快节奏、依法行政•(4)在市政机构设置上:由过去的少而杂转变为多而专•(5)在地域范围上:出现“城乡共治”的局面•(二)中国市政的发展•1、清以前的市政。
北齐时的县组织中已有市长的名称,隋唐时设有市政主要官员:市令。
•2、清末的市政。
第一次用法律确认城镇为基础行政建制:1909年晚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1911年江苏制定《江苏暂行市乡制》:开端。
•3、新中国成立前的市政。
•⑴1911年-1927年旧中国市政的初创阶段•⑵1928年-1947年是中国市制形成的重要阶段•4、新中国建立后的市政:建制发展---调整收缩---全面发展。
二、中国市政特点•1、市政建制具有双重性和职能的广泛性;•2、市政结构的同一性和法律地位的非自治性;•3、市政行政地位的等级性和内设层级的混合性三、中国市政的发展趋势•1、市政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2、政府机构将大为精简•3、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扩展•4、市政管理手段将日益现代化第三节市政学研究概述•一、研究对象•1、市政学的含义,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研究对象:主体、客体、市政管理对策及规律。
•二、研究意义•1、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的需要•2、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3、造就现代化市政管理人才的需要•4、是丰富和完善市政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
市政学第二章城市的发展进程学习重点:通过第一章对市政学概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市政建制是以城市为依托建立的,那么我们对市政学的研究自然也脱离不了显示中的城市。
什么是城市?城市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推动力量和影响有哪些?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适合于我国?本章学习重点在于掌握上述有关城市及其发展的相关概念,对城市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特别关注城市化问题。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概述•(一)定义:•1、城市社会学角度、城市经济学角度、城市地理学角度•2、市政学角度•(二)城市的特征•1、城市的高度聚集性:人口、活动、设施、物资、文化五个方面•2、城市的复杂性: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多过程;•3、城市人口及其文化构成的差异性:与乡村比较而言;4、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5、城市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感情色彩淡薄。
•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形成•1、最早的城市发源地•2、城市产生的因素:三次社会大分工•(二)发展:四个阶段•1、原始(古代)城市阶段:特点(代表城市)•2、封建(中世纪)城市阶段:兴起、衰落、发展以及特点(代表城市)•3、近代城市阶段:概况、特点(代表城市)•4、现代城市阶段:概况、特点(代表城市)第二节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一、城市化的含义•(一)概念•1、城市化: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从而造成农村中具有城市特质的城镇的增加,引起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2、内涵:•3、途径:A、原有城市的扩大;B、非城市区向城市区的转化;C、新建城市。
•(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a、10万人以上城市的人口占世界城镇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b、城市规模级别越高,人口发展速度越快;c、出现了许多庞大的城市聚集群,形成若干大都市带。
•4、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三)城市化的衡量指标1、最常用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扩散及其带来的乡村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向城市的趋近。
•3、城市化水平指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的构成;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
•4、城市化速度指标: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的速度和城市数量增长的速度。
•5、城市化质量指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
•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一)城市化的动力源泉和机制•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构成了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源泉。
工业化不断提出的要求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而这又吸引了更多的工业活动和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从多角度对城市化的动力进行分析,这多种动力共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构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多产生的动力。
•1、城市化浪潮的兴起•(1)第一阶段:1760¡ª1850S•(2)第二阶段:1850¡ª1950S•(3)第三阶段:1950S至今•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则•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2)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3)信息技术革命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4)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二)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个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1、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
只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在良好的状态下发展,其城市化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世界上有些国家虽然城市膨胀的速度很快,但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使得这些国家城市的发展质量也相对较低。
•2、社会文化条件。
一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一是城市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二是社会体制的作用。
•三、城市化的形态•1、集中性城市化和扩散性城市化,这是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来考察的。
•2、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分为积极型的城市化和消极型的城市化。
•3、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前者指人口向城市中心聚集的状态,一般是城市发展初期的基本方式,因此被称为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后者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和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的状态,一般是城市化发展中后期出现的方式,可称为城市化的中级阶段,离心型城市化根据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可进一步分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四、城市化的影响与后果•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整个社会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1、城市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2、城市化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变化;•3、城市化改变了社会人口和职业结构;•4、城市化引起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5、城市化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三节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一、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是农村经济与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3、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城市化的方针和原则•(一)方针•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二)原则•1、坚持城市化与产业升级密切结合的原则;•2、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注意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3、坚持提高竞争力的原则;•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5、城市发展模式多样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