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2)初步学会物质变化的区分及物质性质的区分。
(3)理解观察与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4)了解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身边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的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分物质的变化及区分物质性质。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通过小组实验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重点:物质变化类型的区分,物质性质类型的区分。
难点: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幻灯片自然界中有许多与物质有关的现象,也存在物质相关的许多问题,如:钢铁的炼制、钢铁的锈蚀、泥土烧成瓷器、焰火的多彩艳丽、石灰岩溶洞的形成、污水的处理等。
说来你也许会感到非常惊讶,现在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土的作坊。
炼丹术土幻想通过炼丹发明长生不老药;炼金术土幻想通过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成贵金属——黄金。
他们的做法和想法虽然多脱离实际,但通过炼丹和炼金士工作,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发明了一些用于分离和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做出了贡献。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成新的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活动1:活动探究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提示】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的变化,需从观察入手,运用自己的感官,借助仪器,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化学初三上沪教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练习学案
化学初三上沪教版第 1 章开启化学之门练习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理解反响现象和实质的联系。
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看法。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结、加热、过滤、称量、量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3.能在教师指导下依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二】知识回首:1、是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陪伴一些现象,如、、、、等。
2.固体药品寄存在中,液体药品寄存在中。
取用药品时,假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当取量,固体只要,液体 ml.3.实验室里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是,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野应与保持水平,同时还一定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4. 除掉液体中的不溶固体的一种方法是,在进行操作时玻璃作用是; 蒸发操作中也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5. 在实验室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原那么”是、、。
6.写出以下文字表达式并描绘实验现象①镁条在空气中焚烧②加热碳酸氢铵③加热碱式碳酸铜【三】经典例题:例:不可以用来判断干燥的碳酸氢铵发生化学变化依照的是〔〕A、试管口有水珠生成B、将产生的气体通往大水变污浊C、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固体向下滑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的依照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实验现象只好帮助我们判断判断化学变化,不可以从根本上判定就是化学变化。
【四】讲堂训练:1.以下家庭实验中不波及化学变化的是〔〕...2.“飞天壮歌” - —中国初次太空闲步航天展”于 5 月 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以下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焚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拥有可燃性D、焚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以下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 2017 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 观察太阳系外行星B.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 研制高温超导资料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4. 人类使用资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教案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水的沸腾、汽油挥发、煤油燃烧、衣服晒干、矿石粉碎、碱式碳酸铜分解、葡萄酿成酒、10、蜡烛(足量)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过程中装置内总质量变小B、蜡烛无法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C、蜡烛熄灭可能与生成水蒸气有关D、整个燃烧过程中,装置内压强一直在减少11、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物质是()A.木炭B.红磷C.硫D.铁丝12、(烟台中考)(双选)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资料: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1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5 13、(2016南京改编)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
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古量为19.13%。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本章是九年级化学的第1章,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因而,本章是初中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章节之一。
本章由“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三个课题组成。
教材安排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通过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铁的锈蚀实验、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知道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能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
难点是:学生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等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等。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技能1. 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介绍及联系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等,让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2.列举化学与社会、与生活关系的事例,收集资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并激发学生热爱化学、亲近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巩固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⑴取一段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用酒精灯加热,当镁带燃烧时,移到石棉网的上方,其目的是。
⑵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放出,生成白色固体。
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镁带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与。
⑷小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同学查阅读料,获得如下信息:⑴氧化镁(MgO)白色固体;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⑵空气的主成分为:氮气(N2)、氧气(O2)等;⑶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胆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继续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有色的固体生成。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作业:教后记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引入: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由学生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
提问:如何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学生交流:装置有何不同?集中讨论: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4、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归纳小结:⑴原料: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⑵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⑶实验装置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课题一开启化学之门【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其区别,会判断。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及其区别,会判断。
3、知道几种实验现象4、知道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等【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铁生锈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废弃塑料产品产生的________污染问题,化学家们研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塑料。
2、含硫火柴燃烧时会产生___________气体,它是一种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能使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_溶液褪色,它也是大气的__________之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定是否有化学变化,但不能是依据。
4、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有物质的颜色、光泽、气味、味道、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韧性、硬度、脆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5、碳酸氢铵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色的_________体,受热易__________,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精品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作为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研究的内容,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热爱化学之情,引导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化学打好基础,并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知道化学研究什么,了解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以及二者的区别,学会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体验化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第二部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节能与清洁能源的开发,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科技前沿密切相关。
四、学法建议
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观察实验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重要结论,熟练掌握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判断方法,通过训练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学习目标】1.能说出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3.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任务一:观察实验,正确认识物质(12分钟) 小组助学,探究问题1.⑴如图一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应该出现哪些实验现象:⑵如图二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应该出现哪些实验现象:⑶请比较两种实验的优缺点⑷两个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⑸思考:如何保存碳酸氢铵?2.铁丝生锈实验。
如右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任务二:自学课本第4页,总结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8分钟)任务三:请阅读课本第6-7页,思考:(10分钟)1.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年代?2.你能说出哪些材料,各有哪些用途?任务四:当堂检测,提升知识运用能力(10分钟)1.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是举世瞩目的。
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烧制陶瓷B.发明指南针C.使用火药D冶炼钢铁2.今年,我市旱情比较严重,水资源紧缺。
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D.不喝水,不洗澡3.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4.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九年级化学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1)复习教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第1课时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课时目标】1.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4.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混合物与纯净物。
5.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6.了解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7.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8.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铁的快速锈蚀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三个重要实验。
【自主复习】1.化学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人类_______,促进_______。
2.化学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_______,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的_______和_______,还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_______。
5.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6.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7.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一般的_______和_______只需要空气就行了。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又都有各自重要的用途。
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币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_______。
空气中各种气体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性质______________,用途也______________。
8.氮气化学性质_______,在常温下_______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学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列举化学与社会、与生活关系的事例,收集资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学习使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三、同步导学引入:“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知识点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举出你所知道的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的实例。
2.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知识点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3.铁丝生锈实验。
4.关于“白色污染”的问题。
5.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知识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6.青霉素的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
四、基础巩固1.学习化学能在三大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1)化学帮助我们;(2)化学指导人类;(3)化学促进。
2.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固体物质,试管口有大量,产生气体,澄清石灰水。
3.如右上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4.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小烧杯中加入2mL~3mL浅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上面的烧杯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下方的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颜色。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含硫火柴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五、拓展提高1. (2009年·宁波科学)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NaHC03受热分解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案2(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沪教版
2:§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问:1、有谁知道:吸烟为什么不利于人体健康?
2、一氧化碳俗称煤气,为什么会引起人体中毒?
3、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引入新课: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了解有关课本的“观察与思考”
实验探究: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实验1:将少量碳酸氢铵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观察有关现象
学生活动:交流碳酸氢铵固体经过一个夏天减少的原因
教师设疑:碳酸氢铵固体消失后变成了什么呢?
学生活动:猜测碳酸氢铵可能变成了何种物质。
实验2:将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置于试管中加热,并通入澄清石灰水后,观察有关现象。
教师设疑:你看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碳酸氢铵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学生活动:交流碳酸氢铵消失后生成的物质
教师总结:碳酸氢铵受热的现象,相关变化的表达式
教师设疑: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在保存碳酸氢铵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碳酸氢铵是一种色粉末状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时,在试管口闻到一股的气味,说明有产生;管口可看到有,说明有产生;同时还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说明有生成。
本课小结:
1、碳酸氢铵的有关性质
2、加热碳酸氢铵的有关现象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教学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投影提出下列问题:怎样才能使天空变蓝?河水变得清澈?物质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的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明确学习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交流预习内容】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新知导学】:【思考与交流】二、合作、研讨与点拨(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正确认识碳酸氢铵活动一、碳酸氢铵的溶解①碳酸氢铵是色状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说明碳酸氢铵溶于水。
活动二、碳酸氢铵的加热②②如右图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用酒精灯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
说明碳酸氢铵易分解。
结论: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总结:通过以上活动你对碳酸氢铵的认识是,你认为碳酸氢铵应_______________保存。
活动三、碳酸氢铵的加热③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提示: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思考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小结:加热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为提示:表达式就是哪些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哪些产物,物质间用“+”号连接,读作“和”;反应和生成物间用“=”号或“→”,读作“生成”,并在上面写上反应条件。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开启化学之门》教案、教学设计
3.对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采用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操作要领,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实验背后的原理。
此外,学生在这个阶段容易受到同伴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这是学生建立化学学科框架的基础。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开启化学之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基本的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并能正确书写。
3.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执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
4.了解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规律,初步建立物质观、能量观和生态观。
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化学在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养成遵守实验规程、安全操作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善于发现、敢于突破。
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我会进行集体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帮助学生纠正理解偏差。同时,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本章学习要求:1.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3.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重要概念。
4.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
5.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符号。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共2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研究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
2.初步懂得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讲解>1.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青铜器的制造、钢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
2.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例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药物保证。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实验探究>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如课本第4页图1-7)实验现象:碳酸氢铵白色固体不断减少;试管口有水滴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气味气体。
解释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铵加热水+氨气+二氧化碳。
保存碳酸氢铵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问题讨论>1.为什么用铁锅烧菜比较好?2.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3.举例说明学习化学还有哪些实际用途?[巩固练习]见学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讨论>1.你能说出一些有关材料的知识吗?答: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纳米材料是21世纪的“材料之星”,晶体硅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石英砂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2.使用氢能源有何优点?答:氢气作为未来世界的理想能源,其主要优点是:来源丰富、单位质量的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3.你还了解哪些重要的化学成就?答:科学家佛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生物克隆技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沪教版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应做到“三不”,是指: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②不要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取用时应注意节约药品,实验未指明用量时,应取用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2.①液体一般盛放在细口瓶中,取用时应先拿下瓶塞,倒(正或倒)在实验台上,拿起瓶子,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慢倒入试管;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应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药品;若无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不 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实验基本操作
课题
实验基本操作
地点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教
学
方
法
自主
探索
能力目标
培养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重点
几个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难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点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预 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实验室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试管横放(或倾斜)→盛药品的药匙或V型纸槽伸入试管底部→试管直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同时培养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材料开发等重大问题)作出的最大贡献。
3、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2、树立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新知识导学:1、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1)举出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
(2)近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有赖于化学的发展来解决。
例如:、、、。
2、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观察与思考] 问题:仓库中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演示实验]:ⅰ仪器名称:ⅱ实验现象:a、b、文字表达式:小结:保存碳酸氢铵的方法:3、交流与讨论:( 1 ) 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向全世界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 2 )吸烟有何危害?经典例题解析: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地吸“二手烟”。
“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解析:根据生活常识知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都是空气中含量较大的气体,不应有毒。
燃烧烟草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故选:C四、巩固练习:1、中华民族造就了许多古代文明,这些古代文明成果与化学有关的是()①青铜器的制造②铁的冶炼③火药的发明④瓷器的烧制⑤造纸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其主要原因是()A、铁锅价格便宜B、铁易导电C、可以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D、保温性能好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C 凡是“绿色食品”均不含化学物质D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 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5、面对当前全球性的人口爆炸、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化学科学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下列一些构想,你认为经研究不可能实现的是( )A彻底治理城市污水B变废旧塑料为新材料C将水变成燃料酒精D合成根治艾滋病的新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是粮食增产的主要方法B汽车排放的尾气不会污染空气C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可以防止白色污染D抽烟既损害自己健康,又损害他人健康7、根据课本“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铵的颜色是色,状态是态;从试剂瓶中取用碳酸氢铵所用的仪器是,描述加热中所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放在太阳下晾晒后,发现碳酸氢铵变少了,你能解释碳酸氢铵变少的原因吗?你的解释是如果请你指导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将提出哪些建议?你的建议是:8、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新能源;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下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2、了解一些常识性的化学知识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2、树立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新知识导学:1、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阅读p4-5,完成实验)(1)研究钢铁锈蚀的原因,防止生锈的措施。
演示实验:现象:①②小结:铁锈蚀的原因:学生活动:联系生活说出两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具体做法:①②(2)环境资源: a、“白色污染”①定义:②防治措施:;;。
b、P6演示实验:现象原因c、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d、了解下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空洞氟里昂等酸雨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2、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化学与医疗保健事业: 的发现、合成和应用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2)化学与生命科学: 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促进了的发展,产生了技术。
(3)化学与材料科学a、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b、P8活动与探究现象:①②③④c、21世纪的“材料之星”——3、交流与讨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的发展。
请你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列举事例证明这一点。
⑴⑵⑶⑷经典例题解析:纳米技术是各个国家竞相发展的一项技术,当材料晶体颗粒的直径小于1nm时,材料的性质就会出现奇异现象。
如:各种块状金属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的颗粒时,都成了黑色,实验室里使用的“还原铁粉”是黑色的,而“还原铜粉”是紫红色粉末。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还原铜粉”的颗粒小于纳米尺寸B黑色照片底片上的银颗粒小于纳米尺寸C 日常见到的黑色的金属都是纳米级的D “还原铁粉”的颗粒大于纳米尺度四、巩固练习:1、下列问题的解决,化学学科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是()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气候变暖③大气污染④“白色污染”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2、下列各项中你认为符合科学事实的是()A、化肥用得越多,农作物产量就越高B 、人体发功可把银变成金C、加入催化剂,水可以变成油D、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动物可以被克隆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建议或做法不恰当的是()A、开发新能源,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C、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D、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袋4、下列化学新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连线不正确的是()A、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B、某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C、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D、中科院研制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5、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A、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C 、回收废弃塑料D、焚烧废弃塑料6、将下列原因与结果用线连起来氟里昂等排放物酸雨废弃塑料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白色污染砍伐森林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农药土地沙漠化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3、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在化学中研究物质的重要作用。
三、新知识导学:(一)化学研究的内容;;。
(二)蜡烛的燃烧1、刚点燃时的现象:,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2、通过蜡烛的燃烧,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等。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毒性等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一种物质的属性,一般用“能”、“易”、“会”、“具有”、“可以”等表述,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则是一个过程。
4、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等。
5、世间万物是由100多种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组成,有的物质是由组成。
6、以煤、石油为原料制造的产品有。
经典例题解析: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化学变化,后者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燃烧碳酸氢铵是白色晶体 B 水蒸气液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C蔗糖溶于水,铁在潮湿环境易生锈D煤气中毒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四个选项中,A、D前一个变化为化学变化,题目要求后一个叙述描述物理性质,A、B分别描述的是颜色、状态、挥发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C、D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是在铁生锈、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这两个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
选(A)四、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二氧化硫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电灯发亮D.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B.状态C.气味D.可燃性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B.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不易溶于水D.米饭烧焦变黑说明了米中含有碳元素4.通过学习,你认为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制取和用途5.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暖6.在常温的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溶或难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变化,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7.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化学主要从物质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8.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理由是。
9.在卖氮肥的商店或厕所里,人们常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氮肥或人尿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氨气无色,极易溶解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