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病

合集下载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白色念珠菌(13.6)、大肠杆菌(6.9)、表皮葡萄球菌(5.9)、肠杆菌属(5.2)
血液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大肠杆菌(16.6)、表皮葡萄球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6.6)、 铜绿假单胞菌(5.5)
金黄色葡萄球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3.2)、大肠杆菌(9.3)、肠杆菌属(8.6)、 表皮葡萄球菌(7.9)
麦角固醇合成
唑类药物 Allylamines/ Thiocarbamates Morpholines
细胞核分裂
Griseofulvin Benomyl
0
0
9(0.51)
489
382
1757
050128
吴安华,等.医院内菌血医症学发p病pt 率与病原体分布.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95-398 3
感染部位 所有部位 下呼吸道 术后伤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表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
常见病原体(构成比,%)
大肠杆菌(9.8)、铜绿假单胞菌(8.4)、金黄色葡萄球菌(8.4)、表皮葡萄球菌 (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克雷伯菌属(6.6)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50(10.24) 58(15.18) 186 (10.59)
050128

传染病学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传染病学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四)病原学检查
凡从人体的各种组织活检标本、尿液、血液、骨髓或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球菌, 均提示有侵袭性隐球菌感染。 1. 直接检查 脑脊液墨汁涂片直接镜检是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最快速的诊断方法。
脑脊液隐球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
(四)病原学检查
2. 分离培养 从脑脊液、痰液、皮肤病灶的分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多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轻至中度贫血。
(二)T淋巴细胞检测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1。
(三)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脊液外观澄清或稍为混浊,细胞数一般在(40~
400)×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葡萄糖和氧化 物水平下降。
➢ 采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37℃培养,新型隐球菌新型变种在几天内可形成光 滑的褐色菌落,非致病性的隐球菌菌种生长不良或几乎不生长。
➢ 隐球菌对紫外线敏感,日晒可以杀死隐球菌。
经由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包围新型隐球菌的白色荚膜使新型隐 球菌突出,它的中央是一圆的白的核。这里可见两个隐球菌
肺隐球菌病HE染色1000倍
离到,并被认为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该菌主要引起人的脑膜炎和肺炎 ➢ 鸽是隐球菌的自然宿主,但并不引起发病

病原学
二、病原学
➢ 隐球菌属于酵母型真菌,至少有38个种。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5~ 10µm,外周围绕着一层宽厚的多糖荚膜。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特异性的差 异可分为A、B、C、D和AD五种血清型,以A型最常见。
隐球菌阿申蓝染色
隐球菌PAS染色
(六)血清学检查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对于痰多的患者,可采取拍背、吸痰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手术治疗
01
手术指征
对于某些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 曲霉菌感染等,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03
术后护理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如肺切除、病灶清 除等。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和 并发症的发生。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 •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真菌引起的 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通常侵 犯血液、内脏器官、骨骼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真菌的种类,深 部真菌感染可分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和 局限性真菌感染。
避免与患者接触
尽量减少与感染深部真菌的患者 接触,尤其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消毒与隔离
对患者使用的物品和接触的表面 进行彻底消毒,并采取适当的隔 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腹 痛、腹泻等。
曲霉菌
01
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 染病原体,可引起曲霉菌病。
02
曲霉菌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进入肺 部,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
官。
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系统较弱 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者、糖尿病患者等。
03
曲霉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抗真菌病药(1)

抗真菌病药(1)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毒性大,主要有:
①滴注过程中可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等; 滴注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
②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 功能损害;
③鞘内注射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④会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可见贫血、血小板和白 细胞减少及有肝损害、低血钾症,
⑤本品的强刺激性可引起注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 脉炎。
深部、浅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念珠菌、 隐球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主要用于各种真菌引起的脑膜炎及艾滋病患 者口腔、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可治疗各种皮肤 癣、甲癣,并用于预防器官移植、白血病、白 细胞减少病人发生的真菌感染。
氟康唑
【不良反应】
毒性较低,患者一般能耐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轻度消化道反应; ②皮疹等过敏反应; ③少数人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反应; ④长期应用可有转氨酶一过性升高。
制霉素(制霉菌素、米可定)
【作用与适应证】 为多烯类抗生素,作用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特异甾
醇相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有抑制和杀灭真 菌的作用。对细菌无效。
具广谱抗真菌作用,对念珠菌活性最强。但毒性 大,不作注射用,口服难吸收,几乎全部保留于胃 肠道,故不用于全身真菌感染。
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
近10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由于深部真菌病大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 者身上,而且早期易误诊,所以病死率高。
抗真菌病药
深部真菌病是由致病真菌(念珠菌属、曲霉菌、 隐球菌以及毛霉菌等)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 附近淋巴管的感染,也可牵连多系统器官合并或 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
多数深部真菌感染与人体抵抗力有关,正常情 况下它们能存在于人体内而不引起疾病,但当人 体免疫力低下时(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 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增 多),就很容易感染此病。呼吸道、消化道的感 染最多。

深部真菌病的实验诊断进展

深部真菌病的实验诊断进展


直接 镜检 、 培养 和组 织病 理学 检查

般取 痰液 、 尿液、 胸 腹腔 积液 、 脑脊 液 、 活检组
织等作 标本 , 直接 涂 片是真 菌学 检查 最经 典 的方法 ,
作 者 单位 :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华 山 医 院 抗 生 素研 究 所 , 卫生 部 抗 生 素 临
萃分 析显 示 , G 试验 在诊 断血 液病 、 重症 非血 液疾 病
痰 液 内可有 真菌 定植 , 故 痰液 涂 片 只 有 找 到致 病 性
外界 致病 因素 和人 体免 疫力 的相互 作用 。常见 的病
原 真菌 有 念珠 菌 、 曲霉 、 隐球 菌 等 。近年 来 , 随着 广
谱抗 生 素等药 物 的广泛 应用 及免 疫抑制 剂 人群 的增
多, 真 菌感染 不 断增多 , 已成 为应 用免 疫抑 制患者 及 其 他危 重 病 患 者 的主 要 死 亡 原 因之 一 。据 最 新 统 计, 每 年全球 有 1 0 0万 艾 滋 病 患者 罹 患 隐球 菌 脑 膜 炎, 其中 7 0 在 3 个 月 内死亡 _ _ 】 ] 。 真 菌 感染 的预 后 有赖 于 早 期治 疗 , 研 究 显示 早 期治疗 可 以提 高 生存 率 。 日本 一 所 教 学 医 院 收集 7 7例怀 疑为 深部 真菌 病 的病例 , 6 2 早期 治 疗 患者 的 临床症 状和血 清 学 检查 提 示 疾 病 有 好 转 , 而 非早 期治疗 的患者 相关 改善 率 仅 为 2 1 _ 2 ] 。遗 憾 的是 , 深部 真 菌病早 期诊 断 困难 , 在 缺乏 依据 的情 况下 , 加 用抗 真 菌药物 不仅 增 加 治 疗 成本 和患 者 负 担 , 也 增 加 了发 生不 良反 应 的 风 险 。因 此 , 深部 真 菌 病 的早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医疗操作与感染பைடு நூலகம்险
手术
手术操作可能导致患者免疫系统的暂时抑制,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特别是某 些大型手术、长时间手术和涉及植入物的手术,更容易引发感染。
侵入性操作
如导管插入、中心静脉置管、尿管等侵入性医疗操作,可能破坏人体的自然屏 障,为真菌侵入提供途径,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医院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真菌孢子可通过空气传播,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可能存在真菌污染的空气、尘 埃或水滴。患者吸入这些污染物后,可能引发深部真菌感染。
接触传播
医院内人员、医疗器械、床单被褥等可能成为真菌的传播媒介。医护人员的手部 卫生习惯不良、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彻底等都可能导致真菌在患者间的传播。
03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04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下,由真菌引起的深部组织 感染。这类感染通常出现在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身上,且具有 较高的病死率。为了有效应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需要采取一 系列的应对策略。
THANK YOU
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性
高危人群
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力较弱 的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 及患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 者。
致死率与致残率
深部真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甚至死亡,治愈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影响生活质量。
深部真菌感染在院内的发生率
01
高发生率
医院内环境存在多种潜在的真菌病原体,同时住院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低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汇报人: 日期: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诊治进展ppt课件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诊治进展ppt课件
近年来研发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在双层脂质体内含有两性霉素b使二性霉素凝聚状态发生改变成为完全单一的单体呈单体的二性霉素缓慢释放人体内此少量释放的二性霉素可集中于感染灶内达到杀死真菌却不引起宿主毒性的目的二性霉素脂质体较二性霉素对机体产生的血细胞毒性降低达70倍之多对机体的最大耐受量亦增至每天34mgkg从而发挥最大杀菌能力现已广泛推荐用于侵袭性真菌病感治疗治疗21氟康唑是一合成的唑类化合物作用机理
关节、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危害较大且可危及生命。
4
新生儿时期的大多数真菌感染是由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
珠菌引起的,其他菌属的感染也陆续出现报道,如热带念
珠菌、光滑念珠菌、克鲁斯氏念珠菌以及吉利蒙德氏念珠
菌等。近年来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但其预后较 白色念珠菌感染乐观。一般来说,早期感染与白色念珠菌 有关,而后期感染则多为近平滑念珠菌。有作者报道,近 平滑念珠菌是真菌病患儿血培养及静脉导管中非常常见的
7
药物的应用
抗生素可以造成菌群失调,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
肠外营养和脂肪乳剂是早产儿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最重要
的危险因素。
离体研究表明由于脂肪乳剂与活化的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
受体结合而导致对白细胞介素2的剂量依赖性抑制,脂肪乳 本身也可能加速微生物的生长。肠内营养的延迟阻碍了正 常黏膜结构的发育和胃肠道菌群的建立从而更利于潜在病 源体通过胃肠道移生。
5分钟Apgar评分<5分;
气管插管>7d; 休克或凝血功能障碍。
10
综上所述,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低胎龄儿、极低体质量
体质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以 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而致的肠道菌群失
调有关。发病时间约在住院3周左右。病原菌多为白色念珠

深部真菌病ppt课件

深部真菌病ppt课件
12
念珠菌性间擦疹
13
念珠菌性间擦疹
14
2、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真菌病
甲沟红肿,触之发硬,甲上皮消失,重者 甲周见暗红色堤状隆起,压痛,引起甲床炎。 念珠菌从甲床向甲深部感染,使甲下角质增殖 和甲混浊,表面有横嵴和沟纹,高低不平,即 为甲念珠菌病。
15
念珠菌性甲沟炎
甲念珠菌病
16
3、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25
2、全身治疗
消化道念珠菌病:制霉菌素片100万U/次, 3次/日。 内脏念珠菌病:二性霉素B 0.5-1mg/(kg.d) 静滴,伊曲康唑口服 0.2g/d,平均一月。
甲念珠菌病:口服伊曲康唑。 阴道念珠菌病:伊曲康唑口服 0.2g/d,连 服7日,或0.4g/d,连服3日。 氟康唑单剂量口服150mg。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氟康唑50mg/日。
27
双相型真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 申克孢子丝菌、副球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菌 在组织内和37℃培养时表现为酵母,而在普通 培养基和室温培养时表现为霉菌。双相型真菌 能引起皮肤和内脏的感染,有时预后严重,是 医学真菌中最重要的一组病原菌。
临床表现
1、局限性皮肤型 损害似初疮,局限于原发 部位,周围可有卫星病灶,但不沿淋巴管传播。 病变具有多形性,如:增殖性潰疡、疣状结节、 浸润性斑块、丘疹、毛囊性脓疱、疖肿或梅毒 样损害。
3
鹅 口 疮 (
thrush

4
念珠菌病(Candidiasis)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thrush)
5
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育龄妇女常见,表现为
①白带增多,呈豆渣样或水样、脓性有臭味 ②外阴瘙痒,有抓痕,表皮水肿、潮红糜烂 ③性交痛,也可无,性接触是重要传播途径

深部真菌感染和抗真菌治疗 PPT

深部真菌感染和抗真菌治疗 PPT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 浅部真菌感染 • 深部真菌感染 • 1、在医院感染中近年发病率 • 2、耐药真菌感染已经出现 • 3、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正在增加如免
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应 用。
2
感染部位 所有部位 下呼吸道 术后伤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表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
血液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大肠杆菌(16.6)、表皮葡萄球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6.6)、 铜绿假单胞菌(5.5)
金黄色葡萄球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3.2)、大肠杆菌(9.3)、肠杆菌属(8.6)、 表皮葡萄球菌(7.9)
表皮葡萄球菌(16.9)、白色念珠菌(8.0)、大肠杆菌(7.5)、金黄色葡萄球菌 (6.9)、肠杆菌属(6.5)
14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 一、破坏真菌细胞膜 • 2、损害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 麦角类固醇
是真菌细胞特有的脂质,胆类固醇是哺乳 动物细胞膜内固有的成分。AMB能作用于 二者,造成抗真菌作用与不良反应。 • 3、对真菌细胞膜的机械性损伤
15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 二、破坏真菌细胞壁
• 1、对甘露聚糖与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真菌
常见病原体(构成比,%)
大肠杆菌(9.8)、铜绿假单胞菌(8.4)、金黄色葡萄球菌(8.4)、表皮葡萄球菌 (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克雷伯菌属(6.6)
铜绿假单胞菌(11.2)、金黄色葡萄球菌(8.7)、克雷伯菌属(8.5)、白色念珠菌 (7.9)、表皮葡萄球菌(5.9)、大肠杆菌(5.0)
5
各种念珠菌感染所占的比例
白色念珠菌 54%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Systemic Mycosis,Deep Mycosis)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粘膜所致的感染。

近十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1980年至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由2‰增加至 3.8‰。

美国旧金山的资料显示1980~1982年与1992~1993年相比,念珠菌病发生率由每年每百万分之2.6升至72.8,隐球菌病由4.0升至65.5,曲霉病由8.4升至12.4 ,球孢子菌病由11.2升至15.3,组织胞浆菌病由13.9下降至7.1。

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NIS)显示1992~1999年期间医院血流感染中白念珠菌居第四位。

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发生改变的原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增多。

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化疗、器官移植、血管内导管、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低体重新生儿等。

艾滋病患者也为易感人群,易于发生各种真菌感染,从口咽部念珠菌病到暴发性系统性真菌病。

此外,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其发生感染的危险期延长。

【临床表现】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各个系统,不同真菌所致的同一脏器感染,如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大致类同。

深部真菌病,尤其是条件致病菌所致者,患者原发病常危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原发病所掩盖,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并及时送病原学检查以尽早诊断并予以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中,除少数真菌如足菌肿等感染局限于入侵部位外,其他感染均可波及各脏器,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受累较多,真菌血行播散则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骨骼、关节、泌尿生殖系等。

一、肺部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芽生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肺部炎症;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的原发肺部感染常无症状;由曲霉和毛霉所致的侵袭性肺部感染进展迅速,病势常凶险。

除引起急性肺部感染外,念珠菌、曲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尚可形成慢性肺部炎症,有时X 线检查呈结节状阴影,需与结核病及肿瘤鉴别。

深部真菌病的检验诊断

深部真菌病的检验诊断

深部真菌病的检验诊断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免疫受损人群急剧扩大,导致各种深部真菌病尤其是机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迅速上升。

由于这类病多继发于严重的基础病和艾滋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烧伤、器官移植等,使得早期症状常不特异,一旦确诊其病情已十分凶险,故死亡率较高。

据国内外资料显示,深部真菌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

深部真菌病的病原茵主要有两大类,即酵母和霉菌(除皮肤癣菌外的丝样真菌),前者以念珠菌和隐球菌为最常见,后者以曲霉为主要分离菌。

(一)病原性酵母菌的鉴定微生物学家及临床医生应清楚任何属或种的酵母都有可能是免疫受损患者潜在的致病源。

因此专家们建议:①所有分离自无菌体液,包括脑积液、血液、尿液、穿刺液及其他体液的酵母菌应鉴定至种的水平;②分离自所有严重疾患或免疫受损患者或怀疑是真菌感染的患者的酵母菌应鉴定至种的水平;③来自呼吸道分泌物的酵母菌一般不做鉴定,但应排除新型隐球菌的存在;④从任何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大量酵母菌应鉴定至种的水平;⑤来自若干连续取材的标本的酵母菌,除呼吸道分泌物,也应鉴定至种的水平。

所有临床分离的酵母均应先做芽管试验,阳性说明是白念珠菌,不必再做其他试验,这是一个十分有效且经济的筛选性试验,因为酵母菌临床分离株的75%为白念珠菌。

API-20C酵母系统:为目前所用的已商品化的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酵母鉴定系统,条纹中含有20个微小杯形池,其中19个含有脱水的底物,第一个为全空白对照,判读反应后结果转为7位数的生物型数码,然后与编码本进行对照,做出鉴定。

大多数酵母48小时内可鉴定,新型隐球菌和毛孢子菌则需72小时。

API-20C像其他商品化的产品一样,需辅以在含1%Tween-80和台酚蓝的玉米粉琼脂上生长的酵母的显微镜形态,这对一个鉴定有两种以上可能性的情形特别有帮助。

该系统的缺陷是不能鉴定罕见菌种,可鉴定16种念珠菌,6种隐球菌,3种毛孢子菌及其他酵母菌共42种。

粤东地区皮肤深部真菌病临床及致病菌种分析

粤东地区皮肤深部真菌病临床及致病菌种分析
潘健 楷 , 张璇 君 , 黄进 波 , 许 良杰 , 许 敏 鸿
( 广东汕头市皮肤性病防治院 , 广东 汕头 5 1 5 0 4 1 )
【 摘
要】 目 的
探讨粤 东 地 区皮肤 深部 真菌病的发病特点及 致病菌种分 布情况。方法
分析我 院确诊 的 3 9 例 皮肤深 部真
菌病 , 临床 特点及皮损组织真菌培养结果 。结果 中老年 男性 农 民是 好发人 群 , 7 9 . 5 % 患者发病 前存在 伤 1 2 " 感 染 史。真 菌培养
【 关键词 】 皮肤 ; 深部真 菌病 ;菌种 ; 分析
中图分类号 : R 7 5 1 . 0 2 : R 7 5 6 . 6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3 1 0 . 2 0 1 3 . 0 3 . 0 0 3
r e s ul t f r o m s p o r o t hr i x s c h e c k i i i n f e c t i o n wa s t h e ma i n d e e p my c o s e s i n e a s t e r n Gua n g d o n g. W e wo u l d pa y mo r e a t t e nt i o n t o s o me c a s e s c a u s e d b y y e a s t - l i ke f un g i i n f e c t i o n,wh i c h a c t i v e l y p r o l i f e r a t e d ro f m o pp o r t un i s t i c p a t h o g e n i c f u ng i t o p a t ho g e ni c f u n g i .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传统的方法 组织病理:诊断金标准 直接法:涂片及培养
新进展——间接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七、新进展——非培养技术
真菌组成物质: GM test----GM试验(半乳甘露聚 糖)只针对曲霉感染,对其它真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提要
一、什么是真菌感染 二、深部真菌感染分类 三、常见致病真菌 四、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 五、深部真菌病临床诊断困难 六:实验室——微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 七、新进展——非培养技术
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什么是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 主要为皮肤丝状菌(Dermatophytes)
blood.
-- 曲霉菌病 Aspergillosis, 肺炎常见,可侵犯肾脏、 中枢
目前真菌培养是最直接最理想的检测标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隐球菌为常见感染菌种
临床表现可分为肺隐球菌病、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皮肤黏膜隐球菌病、骨隐球菌病及内脏隐球菌病。 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2、曲霉菌 器官移植死亡原因 : 90%由于曲霉菌感染不能及时确 诊,侵袭性曲霉菌病病死率可高达50-100%,近年来 曲霉菌感染上升。
3、念珠菌病死率达4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真菌感染不断增加的原因—— 高危人群的增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深部真菌病临床诊断困难
本类真菌感染有所增多。 3、临床上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营养不良,
大面积烧伤及器官移植等也常继发条件致病性真菌感 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常见致病真菌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选择一、真菌感染的一般情况真菌种类多,分布广,现在已知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其引起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浅部真菌可侵犯毛发、指(趾)及光滑皮肤,而深部真菌则可以侵犯心、肝、脾、肺、肾、脑、血液、胃肠、骨骼等器官和系统,预后差,死亡率高。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腹膜透析、放射治疗等的大量开展,尤其是HIV感染者的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数日益增加,因此真菌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引起真菌感染的常见真菌目前真菌感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浅部真菌感染,通常由皮肤真菌引起,主要侵犯毛发、皮肤、指(趾)甲,俗称癣病,如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而黏膜通常易受念珠菌属真菌感染,产生口腔炎、肠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疾病。

另一类是深部真菌感染,包括皮下组织感染及全身真菌感染。

最严重的是全身真菌感染,主要侵犯内脏、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危及生命。

引起感染的真菌通常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包括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申克孢子丝菌、巴西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孢浆菌、粗球孢子菌及引起皮肤、毛发及指(趾)甲感染的皮肤癣菌等;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目前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多为此类真菌所致,其中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于人口腔中。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继发感染引起疾病,最常见的有烟曲霉菌、黑曲霉菌,黄曲霉菌等。

毛霉菌,主要菌种为丛生毛霉菌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组织坏死。

在条件致病菌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分布在外界环境(如空气、尘埃、土壤),人体(如皮肤、口咽、消化道、阴道)和医疗器械中。

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也多为条件致病菌。

表1 真菌感染分类(二)真菌对院内感染的影响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危害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真菌病
是各种真菌除侵犯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s)。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原因,本病有增加趋势。

深部真菌病的常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曲霉菌属以及新型隐球菌。

假丝酵母菌病( candidiais)是由数种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有的自婴儿发病后,长期潜伏至成人时再发病。

最常引起人类疾病的假丝酵母菌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
·女性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内呈白色豆腐渣状·
·曲霉菌属引起的肺病·
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rormans)是人类主要的致病菌,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亦可播散至肺部、皮肤、黏膜、骨骼、关节和其他内脏,呈急性或慢性病程,各年龄均可发病。

曲霉菌病是由致病曲霉菌所引起的疾病。

致病菌主要经呼吸道吸人侵犯肺部,也可侵犯皮肤、粘膜。

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使其他组织和系统受累。

尤其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更缺乏特异性和体征,诊断困难,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真菌从生长形态上主要可分为酵母菌和丝状真菌。

酵母菌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常见致病菌有假丝酵母属和隐球菌,丝状真菌中主要有曲霉菌根霉属及皮肤真菌。

但也有都分真菌在组织内和在培养基内分别呈现一种以上形态,则称为双相真菌;由这类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组织胞质菌病、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等。

真菌一般不产生毒素,其致病作用主要与真菌在人体内感染部位繁殖所引起的理化损伤及所产生的酶类,酸性代谢产物有关。

一些真菌还可引起轻重不一的变态反应。

真菌病常见的病理变化有:
①轻度非特异性炎症;
②化脓性炎症,由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所形成的小脓肿,如假丝酵母菌病、曲霉病、毛霉病等;
③坏死性炎症,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常伴有明显的出血,而炎症细胞相对较少,可见于毛霉病、曲霉病等;
④结核样肉芽肿形成;
⑤真菌脓毒症,即真菌入血,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累及多脏器。

·真菌入血引起的菌血症·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严格掌握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指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这些药物。

(3)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对于皮肤和口腔黏膜感染,大多选用制霉菌素,形成局限性病灶的可辅以手术治疗,以过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同时对症使用抗组胺药物,隐球菌性脑膜炎除抗真菌治疗外,须采用降颅内压的措施,包括必要时行侧脑室引流术。

2.抗真菌治疗
针对病原菌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