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指国家及地方的权威机构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相关规定或公共指导准则,这些相关规定或公共指导准则往往是以法律法规、路线方针、谋略策略、法令、决策、方法、办法、规章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公共政策主体: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反馈评估与监督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对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官方与非官方的所有行动者。
公共政策客体:指公共政策作用的对象,或者说,公共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制定公共政策,即公共政策周期运行过程所能预测、协调和控制的一切对象。
公共政策环境: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工具:指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公共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政府)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
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议程:指将公共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指公共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并在政策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和审查备选方案,最后形成正式政策的过程。
政策合法化过程:指一种有法律程序、历史习惯或权威领导批示而形成的仅是政策获得合法批准而实施的过程,而且,还包括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指公共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利用相关的政策资源和政策工具,采取宣传、解释、协调、控制等行动形式,将政策付诸实现,从而推荐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以有效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政策执行偏差:指由于受到各种要素束缚的影响和制约,政策的执行活动发生偏离原定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政策执行后果的现象。
公共政策评估:指政策评估主体依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特殊的方法,
对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其实施后的效果、效益与效率进行的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以此作为决定政策继续、调整、创新或终结的依据。
公共政策监督:指公共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度、执行与评估及终结获得进行监视和监督的行为。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指公共政策监控主体与公共政策监控客体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公共政策调整:指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公共政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对公共政策的局部进行修正、调整和完善,以便达成预期公共政策效果的一种公共政策行为。
公共政策终结:指公共政策决策者通过对公共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公共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创新:指公共创新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型的公共政策问题,重新组合公共政策要素,及时调整各种资源配置,以实现公共政策创新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