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玉门关”诗歌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古代“玉门关”

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

作者姓名:乔燕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兰州大学

准考证号: 010*********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郭茂全教授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5年5月 1 日

论文标题(中文)论古代“玉门关”

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

论文标题(英文)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not ation and value of the ancient poetry of "Yumen Pass"

论文作者(中文)乔燕

论文作者(拼音)QIAO YAN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玉门关的历史渊源 (1)

1.1、玉门关的地理位置 (1)

1.2、“玉门关”象征意义 (2)

二、玉门诗词产生背景 (3)

2.1政治背景及文化背景 (3)

2.2玉门诗词与边塞诗词的关系 (4)

三、历代玉门诗词所蕴含的多重内涵 (5)

3.1、歌颂男儿建功立业的豪情,抒发爱国思想 (5)

3.2、蕴含着远征将军和士兵们的思乡盼归之情 (6)

3.3、揭露和鞭挞当时封建社会和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 (7)

四、玉门诗词的思想价值 (7)

4.1玉门诗歌的内容价值 (8)

4.2玉门诗歌艺术风格价值 (8)

参考文献 (9)

后记(致谢) (10)

论古代“玉门关”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

内容摘要:

“玉门关”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边陲重镇。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就“玉门关”的悲壮、苍凉情义写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歌绝唱。本文通过对古代诗词的查阅与检索,从中摘选出部分描写“玉门关题材诗词诗歌”,并将其诗句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当时诗人描写诗歌所处的政治、文化背景,立足于文学,从描写玉门关诗词的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浅析了描写“玉门关”题材诗词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

关键词:玉门玉门关诗词文化价值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就“玉门关”的悲壮、苍凉情义写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歌绝唱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白《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等大量古代诗句中都提到“玉门关”这一地理坐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诗人偏爱“玉门关”?他们与“玉门关”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过往和感情?本文试图从诗句的所处的政治背景、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诗句的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去阐释,从而挖掘描写“玉门关”诗句的艺术价值。

一、玉门关的历史渊源

(一)玉门关的地理位置

说玉门关,必然先要从玉门的地名说起。玉门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参考价值的一是古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西传、玉石东传有关。经过玉门地界并以玉石交税赋,久而久之,积玉成门,玉门也就因此而得名。二是玉门境内玉石山上石门周匝山间而名。[1]

玉门关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关口,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最早的玉门关”在西汉武帝公元121年,汉朝廷在河西设酒泉郡时,同时在今天的赤金设玉门县

并置玉门关。[2]其玉门关在赤金的具体位置,目前史学界有二种说法,一是在赤金峡山口,二是赤金甘店子。玉门关,现位于甘肃敦煌西南86公里处,俗称小方盘城。关于玉门关的始建时间和地理位置,以及多次迁关,史学界有不同说法。但无论玉门关在历史中怎样变迁,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围绕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发展和军事需要而变化。

(二)“玉门关”象征意义

玉门关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阳关、玉门关分别扼守南北两道。阳关为丝绸之路南道关卡,玉门关为北道关卡,当时内地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因而成为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玉门关因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军事作用的关键性,对外交往的重要性,在唐人心中拥有独特的地位,由此玉门关成为边塞诗的典型意象。这些诗作大多与边关战争、边地苦寒、域外风情风貌以及建功立业、征人思归、民族融合等内容密切相关。

历代诗歌中玉门关已成为绝域、苦寒、悬远的代名词,自从汉武帝下令遮断玉门关,“玉门关”俨然成为了将士们心灵中最深的梦魇,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白骨累累的“鬼门关”。玉门关古道无异于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它不再是一道关卡、一道屏障,而是烙在将士心上永远的痛。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那漫天飞舞的黄沙。纷纷扬起的,其实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岑参写到玉门关的诗歌有两首,《玉门关盖将军歌》云:“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玉关寄长安李主簿》云:“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二诗真实地描写出了玉门关城孤耸于漠漠黄沙之中,人烟稀少,令人处之生愁、不寒而栗的情景。作为汉代内地与西域分野的玉门关,同时又是两种文化的分野,对于赴边的征人,似乎又是生与死的分野,而这些又赋予“去玉门关”的行为更加厚重的内涵。戎昱《苦哉行》中:“出户望北荒,迢迢玉门关。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一去玉门关,便意味着“有去无回”在士卒和家人那早已心知肚明,故而演出了一幕幕生人作死别的悲惨画面,谓人间惨剧。“唯思生入玉门关”做为其特殊的文化符号,既可表达报国之坚定,亦可抒苦闷、哀怨之辞。在诸多的边塞诗中,玉门关意象为界域中外的“国门”,必然有关里、关外和出关与人关之不同。例如岑参云: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临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诗中形象地描绘了玉门关的冲要形势,毗邻戎胡的战略地位以及守关任务的艰巨。李白的《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