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合集下载

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价值

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价值

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价值李贽童心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美学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
文化乃至生活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在李贽看来,童心即天真烂漫、毫无羁绊的心态,这种心态表现了一种自由、开放、真诚、纯净的美学,它不仅仅是针对童年时期的心态,更是一种超越时间、超越年龄、超越国度的美学理念。

李贽认为,童心是一种感性认知,而感性认知才是领悟真实美的
最高境界,它打破了理性和感性的二元对立,更强调了人类感性、创
造和自由的本性。

也就是说,童心说所强调的不是简单地回到童年时期,而是回归到产生真实创造美的源头,追求美的真谛。

童心说中的美,要求我们去寻找和感知那些真实、纯粹、朴素、大自然的自然美,而非艺术或文化形式的美。

童心说中的美学理念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我们今天富裕、
繁华、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往往过于看重物质和功利,忽略了
人的真实存在和感知。

而童心说所强调的人的真实、自由、开放、创
造的本性,提醒我们在现代文明的大厦中仍需保持着原始的本真,继
续探寻和感知人类本真而非虚构的文化表现。

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不仅让我们重新看待和感知
被我们忽略了的自然美,同时也引导我们返璞归真,寻找真实、自由
和创造的本途。

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浅析李贽的“童心说”

浅析李贽的“童心说”作者:柴玉如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6期李贽“童心说”以探究“本真”、“本心”为核心,以重真情、重个性为基本内涵,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色彩。

强调创造主体对自然人生的真切感受与率性抒发。

一、历史背景明王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通过行政机构、各级学校、编纂标准化经书、科举制度等各种措施确保社会思想的统一,以便更加适合日益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更是将这种教条推向了高潮。

这种对“天理”和“人欲”的二元划分,客观上造成士人意识的僵化,人格的偏执。

无疑这种压抑人性、鼓吹僵化教条的做法会促生新的思想解放。

因此晚明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重真情、重个性(自我)。

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当属李贽。

李贽的“童心说”更以提倡赤子无伪之真情实感而猛烈地荡涤了当时文坛的拟古主义恶劣文风,抨击了宋明理学。

二、思想观点(一)“童心”贵真,出于本心童心说是李贽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

李贽所认为的“童心”是“心之初也”,即人最纯朴天然、源自真性情、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

在《童心说》一文,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这里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就是绝假之心,就是人的真实情感,即一种朴素单纯的心地。

它不被功名利禄左右的,是没有掺杂私心杂念的。

李贽的“童心说”昭示了他的审美价值取向,使其审美趣味表现出鲜明的自然真情和平民主义的倾向。

李贽特别突出了他对主体精神的强调。

(二)真情实感,源于自然李贽把“童心”作为文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批评标准。

他提出文学创作要表现童心,重要的就是要强调真情实感。

从文中我们能得到证实,一方面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

是他对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强调。

另一方面,李贽认为“追风逐电之足,决不在于牝牡骊黄之间……而皆不可以语于天下之至文也。

李贽“童心说“思想及其文化价值

李贽“童心说“思想及其文化价值

李贽“童心说”思想及文化价值摘要:李贽‚童心说‛的核心是‚真‛,追求一种纯然的本性状态,追求自然之真、自然之情及自然之趣的审美价值与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当时和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市场经济规范体制下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童心、本性状态、文学价值一、‚童心说‛的提出明代统治者在思想方面严厉奉行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信条,因而严重束缚着人的自然人性的要求,抹杀了个体的感性自由和心灵自由。

但是到了中后期伴随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兴起,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憧憬个性解放,肯定世俗生活。

代表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家李贽,接受所谓‚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言,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1的重视主题精神的学说和泰州学派的重视自我个体是新的、活泼而富有生机的自然天性的良知说,进一步扩张心学,重视感性的个体生命欲求的内容和强化主体的心对自然世俗感性化的追求,提出了‚自然人性‛的学说。

他肯定了个体的生命欲求和生存需要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强调自然人性;另一方面也肯定了每个人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主体,要求去伪存真保持真情至性,扩充主体自我的内在自然本性的情感,主张率性而为,保持个体的独立意识,‚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21中国哲学教研室. 《中国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2][明]李温陵. 《李贽文集:答邓石阳》.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童心说‛的提出是应时而生,是建立在‚自然人性‛论的哲学基础上提炼而出的,是李贽哲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核心理论。

晚明社会,世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

李贽以纯洁的‚童心‛与腐朽的封建意识相对立,反对一切传统观念,主张人们顺着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做真人,作真文。

二、思想核心——‚童心之真‛在《童心说》中,李贽认为,人自降生,即有一种朴素单纯的心地,此之谓‚童心‛。

简析《童心说》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简析《童心说》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文艺研究简析《童心说》思想内涵及其影响许莉萍湖北民族学院摘要:本文从阳明之学和佛学两个角度追根溯源,浅析了李贽“童心说”的思想渊源,力求挖掘出李贽核心观念的学术渊源,并从“童心说”对人生境界的影响和文章创作的美学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出发,管窥“童心说”美学价值的现代意义,在更深层次上探求李贽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真心;自由;佛性;禅宗;生命意识一、“童心说”的思想渊源(一)“良知说”对“童心说”的影响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对士人的影响,程朱理学成为儒教社会正统思想。

原本高扬道德理想主义的程朱之学,由于与现实利益的牵绊,也失去了原意,沦为谋取功名利禄的工具。

儒家道德之功利虚伪的风气积久成弊,自私自利之假道学充斥着社会,王阳明对朱学的流弊有着清醒地认识,遂予以严厉的批判。

而李贽从嘉靖三十五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先后经历了天灾人祸,自此功名利禄于他已是浮云,在李逢阳、徐用检的诱掖下,开始接触并学习阳明之学,所以王阳明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对李贽产生了思想震荡。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良知”学说,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①王阳明认为良知即是发自内心的善,比如看到父亲就很自然想要孝顺他,看到孩子落井,就下意识去伸手救援。

这就是人最自然的本性。

所以,他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②人的良知就是人的本体,是每个人心中固有的,也是所谓的天理。

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的本体,但是作为最高道德的“善”却常常被外界的物欲所蒙蔽,所以要想保持“良知”的本真,就需要去除外界的物欲。

李贽在童心说写道“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③童心最初就是没有善恶的一张白纸,不过“道理闻见”愈多,就会被改变,失去童心,那些僵化变味的“理”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童心”,从而导致那些固有的童心渐渐丧失自我,开始说假话,写虚伪的文章,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而李贽相信“天下至文”一定是拥有“童心”的人方能写出。

略谈李贽的“童心说”

略谈李贽的“童心说”

混 乱。 另外 , 让理 学家们担 心的是 。 李 贽 的“ 童心 ” 会 为随意追 求个 人欲望 提供 理论上 的依 据— — 晚明 的社会 氛 围的确 出
现 了这样 的趋势 , 如果 这样 , 那 么道 德 岂不是会 沦 丧?制度
岂不是要毁 灭?
李 贽 个性 放荡 不羁 , 常评 论 时事 政 治 , 思想 独 特新 颖 , 信 徒众 多 , 影 响 广泛 。他 习惯 我行 我 素 , 特 立独 行 . 喜 爱 辩
之言。 这种 以“ 本心 ” 指导行 动 的观点与 理学 家 的观点是 截然 对立 的 , 这 也是李贽 为主流思想 界所不容 的原 因。理学家强 调 通过后 天 的努力 接近 于“ 真理” , 将“ 人 欲” 与“ 天理 ” 对立,
李贽 一生都没 有真正 富裕过 。他 当了二十几年 的小官 ,
重视道 德对人 的规范作用 。而李贽则 强调人应 依“ 真 心” “ 真 情” 办事 。 这会带来 某种危 险 , 若人人 全 以 自己的“ 真 心” 作 为 行动 的标准 , 人人均有 “ 真 心” , 而 各人“ 真 心” 不同, 因而标 准
就不同, 这样 的话 , 社 会 的运 转 就失 去 了统 一 的原则 , 变得
从李贽 的 随笔 中获得 的信息来 看 , 李 贽 出家 的原 因 . 主 要是为 了摆脱俗事 束缚 , 寻得 自由。当时 的李贽 已是花 甲之 龄, 他觉得一 生飘零 困苦 , 为仕 二十几年 , 社会 和家庭 的责 任
已尽 , 是可以为 自己选择命运 的时候 了。 他落发后 , 读 书著述 , 游学讲道 , 其大部分著作都是在这一 时期完成 的。
统, 从 这一点上看 , 李贽从 未跳 出儒 家的圈子 。 李贽最 有名 的便是 他 的“ 童心说 ” , 有《 童心说 》 一文 , 收 入《 焚书・ 卷 三》 。 “ 童心说 ” 直承 王阳明 “ 心学” 一派, 并 吸纳 了

李贽“童心说”

李贽“童心说”

李贽“童心说”张青波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初姓林,名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李贽提出了“童心说”,最重要的体现在美学上。

“童心说”本质就是强调作者的真实感受,敢于摆脱束缚世俗的苛刻,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代表新兴理论形成的思想家李贽,接受所谓的“心即理”,“心无外物,心无言,心不合理”的思想,强调以精神主义为主题,要时刻保存本心,反对假的现象。

李贽在他的著作《童心说》中提出了两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命题:其中一个就是哲学命题,他认为做人要时刻保持着一颗原始的童心,做一个真实的人,讲真话。

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对是假纯真,最初的人性也。

如果失去了纯真,他们就失去了真正的童心,就失去了一个真正的人。

”一、崇尚自然、实事求是李贽围绕着童心,“清白”思想是他的研究的重要场所,他要求文学必须实事求是,做事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追求自然的本质,坚决反对违背道德原则的思想,李贽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感受,他强调指出,自然是感受文学作品的重点、真理,李贽认为美是自然的,自然本身是美丽的,只要是自然的,天然存在的理性管理。

文学主要表现在人的内心想法要时时刻刻遵循自然的规律和原则,既然人的心性是童真的、是自然的,那么文学应该自然的表现这种真情流露的童真之心,它本身是不应加以任何限制和阻碍的。

李贽反对新的叛乱,那就是他能从“真”和“自然”开始正视自私和愿望,这是一个正面的功利思维是人的本性,并认为这是良心的自然表现并且不加节制。

他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

除去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食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这种物质欲望和追求的生活是人的天性,所以客观存在的自私是合理的,所以在文献中也应该表达普通人的感情,文本应该是由人的真实的所思所想写出来的,并不是因为“自然的在写感情的文字,面对自然来表达真实想法,以创造它可能成为对文字作品真实自然的愿望。

浅析李贽“童心”说与音乐主体性原则(一)

浅析李贽“童心”说与音乐主体性原则(一)

浅析李贽“童心”说与音乐主体性原则(一)论文关键词:“童心”说音乐主情性音乐主体性论文摘要:李赞反对宋明理学对音乐的束缚,提出“童心”说。

在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明中叶以来音乐主情性思潮。

这一主情思潮本着以心为本、以人为本的音乐主体性原则,主张音乐的本质在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感情生活。

强调音乐表现要尊重人的主体价值,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李贽(公元1527—1602年),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明代进步思想家、文学家。

以“异端”自居,为人“直气劲节”,“好刚使气”,“意所不可,动笔之书”(袁中道《李温陵传》),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论物理”,“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以抨击传统教条与假道学,终被当权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

所著《焚书》,有书答、杂述、读史、诗等六卷。

其自序讲“《焚书》,则答知己书问,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盲,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我矣,故欲焚之,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也”。

书出后,果如其官,历遭封建统治者查禁焚毁。

李贽是在明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良知”、“本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焚书》卷三“童心”说)。

其“童心”说不仅表现出天赋道德观,又高扬了自然人性论。

表现于美学思想方面,却继承了《老子》“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五十五章》)的思想。

这种美学思想反映在音乐方面,便形成了“以自然为美”的思想,也就是在形式上主张完全服从于抒发情性的需要。

在李贽“童心”说思想的影响下,有当时的黄周星、袁宏道、张琦、冯梦龙等与李贽前后呼应,形成了自觉向传统礼乐思想、向“淡和”审美观挑战的音乐思潮。

童心说李贽读后感

童心说李贽读后感

童心说李贽读后感
李贽这人可真大胆,在那个时候就提出“童心”这么个概念。

啥是童心呢?在我看来,就像是我们小时候那种最纯粹、最本真的心思。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看啥就是啥,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就像小时候看动画片,一眼就能分出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没那么多复杂的所谓“背后故事”去分析。

他说那些失去童心的人就变得假模假式的了。

这可太对了!你看现在有些人啊,说话做事都得先想想是不是符合这个规矩、那个套路,是不是能给自己长面子或者带来好处。

就好比去参加个聚会,明明不喜欢那些无聊的寒暄,还得堆着笑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这可不就是丢了童心嘛。

李贽批评那些儒家经典的教条如果把人的童心给弄没了,那可就糟了。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读书学习,本来是为了让自己更明白事理,结果有些人读着读着就成了书呆子,只知道按照书上写的来,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了。

这就好像是把一颗鲜活的心,套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枷锁,最后变得死气沉沉的。

不过李贽这篇文章也给我一种希望的感觉呢。

他强调童心,就像是在呼唤大家把心底最真实的那部分找回来。

咱们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虽然不能完全像个孩子一样天真无邪地活着,但也不能把自己的童心丢得一干二净啊。

比如说,我们可以像孩子一样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看到美丽的风景就尽情地去感受,而不是只想着拍照发朋友圈求点赞;遇到不公平的事儿,也能像孩子一样勇敢地说出来,而不是因为各种顾虑就默默忍受。

试析李贽的“童心说”和“化工说”

试析李贽的“童心说”和“化工说”

试析李贽的“童心说”和“化工说”[论文摘要]李贽是明代一位标新立异而对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思想家,李贽的思想极具叛逆色彩与反抗精神,他强调个体自身的价值,重视个性。

在文学批评方面,他提出“童心说”与“化工说”两个重要的理论,对后世的戏曲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李贽;文学批评;童心说;化工说李贽是明代一位以狂放着称的思想家,公开以“异端”自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道学,注重个体生命之解脱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

在文学批评理论方面,李贽重视作家主观情感的自然表现,强调情感之真诚无伪与表达之流畅通顺。

于是他提出着名的“童心说”和“化工说”。

一、李贽的“童心说”理论李贽的“童心说”是其文学理论批评的思想基础。

就“童心说”来看,李贽围绕着“自然无伪”这个核心展开论述的。

“童心”一词的本义是指人心之本然状态,即童稚之心,李贽认为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心之初也”。

突出强调“真”,即人类童年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没有受到后天教化的影响。

但李贽更看重的是表现思想情感之真诚无欺,这是与虚假伪饰相对立的层面。

故日:“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底;着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即所言要发乎心,不要掩盖自我真实想法,要自然无伪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

这是针对盛行一时的假道学所提出来的,李贽推崇做真人、说真话、做真事、写真文。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白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由此可以看出,决定作品价值的是“童心”,作者只有将“真心”融入创作中,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有可能创作出来好的作品,这着重强调了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体作用。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曾经提出过“童心说”。

童心是指人们内心深处的单纯、天真、善良和纯洁的美好品质。

童心说认为,童心是人类本质中最美好的部分,它是人们追求真理和美好生活的源泉。

童心不仅存在于儿童,也存在于成人中,只要人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单纯和纯洁,就能够拥有童心。

李贽认为,童心是人们的宝藏,它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幸福和希望,也使人们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因此,他倡导人们要保持童心,抵御世俗的诱惑和污染,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愉悦,也能够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 1 -。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

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阐述此观点的文章叫《童心说》。

文章提出,“天下之至文,夫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童心者,真心也”。

李贽以“童心”说来做为孔孟之道的对立面,认为“道理闻见”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而他所说的童心是“好察迩言”,“则得本心”(《答邓名府》)而在当时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所以李贽在《童心说》的最后发出感慨:“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首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

一、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二、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

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

三、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强调抒真情,说真话的《童心话》,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

李贽(明)《童心说》及译文龙洞山人叙《西厢》[1],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试论李贽的“童心说”

试论李贽的“童心说”

试论李贽的“童心说”摘要:李贽的文学思想对晚明的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童心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

其对“童心”即人的自然之性的提出,使晚明文学理论和创作出现了与前代截然不同的景象,对后世的思想文化领域影响重大,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李贽是中国十六世纪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和卓越的戏曲小说评论家。

他重视具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 反对形式化,刻意化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理论“童心说”。

“童心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

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都出自于“童心”。

这里所说的“童心”,就是指真心,即人的自然本性:“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乎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①本文从“童心说”的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等方面来对李贽的思想进行分析, 以论证其对当前文学艺术创作和社会的启发及意义。

一、“童心说”的理论渊源李贽的“童心说”吸收了中国道家的传统和佛教禅学以及反对儒学教条的文化思想。

“童心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在《老子》中,有“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圣人皆孩之”②以及“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③等句。

老子提倡“童心”、“赤子之心”,就是最初一念之本心。

庄子“法天贵真”的思想提出“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

”④李贽的“童心”, 主要强调“真”,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了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获得了既定的知识和约定俗成的认知,具有了“理性”,于是便歪曲了外在对象的形象, 他就失去了本真成了不真实的人。

李贽提出的“童心”,正是要打破当时的社会加于人性的枷锁。

李贽的“童心说”和禅宗思想也有密切关系。

李贽深通禅学,其一生, 深受佛禅思想影响。

禅宗以“悟”为参禅法门,它不需要分析、推理、判断,不需要认识事物所必需的逻辑程序,只要保持心灵的空灵澄澈,进行全身心的直觉体验,就能得到对宇宙的根本认识。

读李贽的《童心说》

读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与“童心说”2010级文学院 106班覃柳青 110233010105【摘要】李贽是中国16世纪伟大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他反对程朱理学,并且立书著说,被封建统治阶级批为“异端逆说”。

他的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文学观对后世影响极深,本文就其“童心说”展开论述。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真心一、“童心说”——真心也什么是“童心”?李贽开篇即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定义,“童心者,真心也”,意即“童心”就是真心。

那么,何为“真心”呢,他又及进一步解释“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可知,真,指物的自然之性,人的自然之性,不教而会,不学而成,如鱼儿在水中游,离水则死。

鸟儿在空中飞,不飞则亡。

如渴而思饮,饥而思食,自然而然。

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灵包含认知、意志、情感三大心理因素,与此相应,童心作为真心,也包含着认知之真、意志之真、情感之真。

由此,我们可以说,童心,就是源自物质之自然的真实的人性,即与宋明道学的“义理之性”相对立的“气质之性”;具体地说,就是作为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的人的认知、意志、情感,人的生命的追求。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中国民间有语言:“童言无忌”。

“童言”为何“无忌”呢?因为童心未经社会的污染,是纯真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他们的言语最能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统一。

西方有谚语“人类最好的品质都在孩子身上”,童心最真,真到对着裸体的皇帝说出“皇帝的新装”的秘密,而心灵被社会污染,道德修养高的成年人,谁敢对皇帝说不。

赵高指鹿为马,满朝文武精英栋梁,谁敢说不。

童心最善,看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可知。

“孔融让梨”更是童心至善的最佳表述。

童心最美,曹冲称象,曹植七步成诗,每一个儿童都是祖国花园里最美的花朵。

童心最自由,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说的是极好的。

李贽童心说的故事

李贽童心说的故事

李贽童心说的故事
《童心说》是李贽的一篇著名文章。

其主旨是对人们丧失本真自我,以后天习染等蒙蔽纯净本心的现象进行猛烈抨击,主张人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本真自我。

李贽认为,只有童子才保持了人心纯真的本来面目,童子之心是未受外在污染的纯真之心。

而本真自我在接受了闻见的道理以后便丧失了。

人的道理闻见,主要是从读书识义理而来,因此读书识义理便是造成童心丧失的主要原因。

其实,李贽所谓的读书识义理便会丧失童心,并非叫人闭目塞听,不读书,不与外界接触,他主要是抨击当时虚伪的世风和俗儒。

因此,李贽提倡童心说,就是要人们返回赤子之心,重现本真自我,以纠正虚伪的世风。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说明代文艺上的新思潮是在嘉靖、万历时期思想文化界反理学、反传统的浪潮中壮大起来的。

以“异端之尤”名世的李贽,是晚明杰出的思想家、重要的文学评论家,也是这股体现了人性觉醒、思想解放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在接受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发展为对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批评。

后被统治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状下狱迫害至死。

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著作约30余种。

(1)童心说:李贽反对一切虚伪、矫饰,重视具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并把这种文学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这个高度就是“童心”。

童心说是李贽文艺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天下之至美的文章应出自于童心。

“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明确指出: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他所谓童心即是真心,是不受闻见道理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

李贽的“童心”,正是指人的本性,人的自然之性。

“童心”之美,亦即人性之美,自然本性之美。

以“童心”为“天下之至文”之源,也就是强调作家必须写出摆脱假道学桎梏的人性之美,方为最美之佳作。

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标准。

只要有童心,“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李贽以“童心”作为创作和评论文艺作品的审美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予《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

“童心说”不仅是批判反动道学和文学教条主义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主张革新创造的理论依据,作为正统文学的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在反对华而不实的“台阁体”所造成的点缀升平、阿谀逢迎的恶劣风气上,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

但他们的文学方向是根本错误的。

一切以古人为标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所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导致了做诗文都得规步秦汉盛唐的不良风尚。

李贽"童心说"的基本内涵与文学实践

李贽"童心说"的基本内涵与文学实践
李贽的“童心说”是其文学理论的核心,主张文学必须回归本真,强调童心是人类与生俱来最美好、最纯洁的品质。他反对文学中矫揉造作的假文,提倡作家应秉持真心,抒发真情实感。在文学创作上,李贽倡导朴实的文学观,认为作家的自身素质至关重要,需勤于积累才能创作出发自真心的美文。同时,他主张文学应因时而变,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革新内容与形式,反对盲目拟古。这些观点体现了李贽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其“童心说”不仅是对文学本源的深刻探讨,更是对晚明文学风气的一种反思与批判。在心学、佛学等思想影响下,李贽进一步认识到个体价值与个性解放的重要性,这成为其反理学文学主张的精神内核。通过赏析李贽的“童心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学思想及实践,感受其对真、善Biblioteka 美的执着追求和对文学发展的独到见解。

浅析李贽“童心说”之于文学创作

浅析李贽“童心说”之于文学创作

目录摘要 (1)一、何谓“童心”——童心说概述 (1)二、“绝假纯真”——“童心”式写作 (2)(一)真诚 (2)(二)初心 (2)(三)感性 (3)(四)想象 (3)(五)陌生化 (3)三、“童心”不死——童心说的后世影响 (4)(一)对明清文坛的影响 (4)(二)对新文学的影响 (4)(三)对当代文坛的影响 (5)四、总结 (5)参考文献 (6)浅析李贽“童心说”之于文学创作[摘要]“童心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蛰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理论,李贽其人作为晚明时期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在明代后期的思想界刮起一阵飙风。

今天,随着人们对文学思想研究日渐深入,不可否认的是,他提出的“童心说”对于文学创作有着很大的意义。

以下将从何谓“童心说”、“童心”式写作、“童心”未死等等几个方面论述李贽“童心说”对于文学创作的价值。

通过对于李贽“童心说”中隐含的文学创作态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的梳理,为文学作品的研究与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文学创作创作态度一、何谓“童心”——童心说概述“童心说”是晚明时期的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艺术思想,同时李贽还是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对于今天都有着重大意义。

他主张文学思想要表现童心,他所谓的童心即是真心,是不受“闻见道理”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

在他看来,“童心”是评价文学作品的首要标准,即“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李贽《童心说》一文的核心是提倡“真情”,反对“假理”,他认为“天下之至文”,都是出自于未经过理学“闻见道理”沾染的“童心”。

“真情”即出于真心的表达者。

而他所谓障碍童心的“闻见道理”,是针对道学家所崇奉的封建伦理道德,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观念。

“闻见道理”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

而出自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童心,可以使作家写出摆脱理学桎梏的人性之美。

论李贽_童心说_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_汪文忠

论李贽_童心说_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_汪文忠

世祖林驽是泉州的巨商,常贸易往来于波 向分道扬镳。两人的冲突导致李贽的若干 就是杂念冰消情绪宁静之际,此时视觉听
斯湾,后娶一印度女为妻,所以在相当长 朋友离他而去,他当时自以为自己老年没 觉、 触觉还没有全部开动, 只凭个人的直
的时间内,他的祖先是和混血家庭以及伊 有朋友,自称为“老苦”。万历二十四年。 觉去领会宇宙间那种无可形容的美感。这
治秩序与道德原则提升到哲学高度的企 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
就当时的文坛而言,代圣贤立言、点
图,其目的无非是要求广大人民自觉地压 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1]这 缀升平的“以时文为南曲”的逆流,粉饰
抑人性,放弃反抗,更加驯服地接受统治。 里,“童心”可以直接理解为童子之心,所 现实的“台阁体”,以及矫枉过正的前后
了同时代的人,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 他要求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树立了 是李贽文艺美学思想乃至整个美学思想的
的。曹雪芹横绝千古的《红楼梦》正是在 与人生紧密合一的文艺美学观念,强调了 整体特征。
李贽以自然为美, 以情格理,抒写真实人 生的文艺思想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其中大 旨谈情,是“将女儿真情发泄一二”。尤 其是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上,他把 宝玉塑造成一个没上过几天正经学,没有 过多地受“《六经》、《语》、《孟》”熏染, 童心不灭的人物,与“童心说”所提倡的 思想是颇为相近的。直至近现代,李贽及
[6]容肇祖.李贽年谱[M].北京:三联书店出
因为他以“童心”为文艺创作之本源,也
版,1985
就否定了客观现实生活作为文艺之源泉的
[7][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说[M].北京:中
和对真情的追寻。而在汤显祖看来,真正 得长久的生命力。因此,成功的文艺创作 术形式看成完全是非人工、无所为的,是

浅析李贽《童心说》一文推理论证艺术的巧妙运用

浅析李贽《童心说》一文推理论证艺术的巧妙运用

浅析李贽《童心说》一文推理论证艺术的巧妙运用《童心说》一文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他强调抒真情,说真话,矛头直指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其说教非“万世之至论”。

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从而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然而,就本文的论证结构而言,也是独具匠心,富有特点的。

文章的四个段落论证思路清晰,结构联系紧密,是一篇巧妙运用推理论证艺术的经典案例。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来一同赏析这一精美的论证艺术。

文章的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文段使用了一连串的判断句式,以判断推理的论证方法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具体推理思路为:大前提:“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佳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小前提:“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结论:所以,要做真人,就必须具有童心。

文章的第二部分,以归纳推理的论证方法,从时间的渐进所导致的结果来论述分析了“多读书识义理”反而使人们丧失童心的原因。

揭示了封建道学的“闻见道理”正是泯灭人们童心的罪魁祸首。

文章的第三部分,采用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进一步论证“童心既障,则其人必假;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

”进一步提出了“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的观点。

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经典,揭示其为“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绝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抹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神性光辉。

从文章的段落结构可以看出,四个部分既具有相对独立的观点和内容,又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密联系。

文章的第一部分通过判断推理的论证方法揭示了真人和童心的内在必然联系,要成为真人必须具备童心。

第二部分则阐述了人们丧失童心,成为假人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则详述了童心丧失,成为假人后所产生的后果,从而得出“天下之至文”不能流程于世的根节所在是“失却真心”,自然生成“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的主旨论点,而这句话成为了文学批评衡量文学作品的一项重要标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创作要保持一颗纯真之心12——浅析李贽的《童心说》3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初姓林,名载贽,4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

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而死。

《童心说》56是他著名的一篇散文,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7的文学观念,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89精神。

关于《童心说》,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拙见。

10一、童心即真心——反对假道学11我们知道,《童心说》是李贽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在《童心说》的开头,12他说道:“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13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1415李贽认为,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就是以为不该有真16心。

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1718资格。

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而19所谓“假道学”则是指满口仁义道德,而言行不一的人。

这种人与李贽提出的20“童心说”相违背,他认为写文章要遵循真实性,根基于现实生活,不能“失21却真心”。

他的文学理论影响到现当代的文学家——巴金。

“讲真话,把心交22给读者"——这是“人民作家”巴金的心灵感言。

其实“说真话”既简单又复23杂,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巨人精神,在当下求真意识淡薄的氛围下,更彰显出24“说真话”的价值和意义,巴金正是以“说真话”而被大家所赞赏的。

他在《随25想录》里提出说真话的倡议,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话题,也是我们平时经常26挂在嘴边的。

然而具体到文学上,落在文本上,则又产生另一种效果和困惑。

27这里面有说与不说的难堪,真假之辨的尴尬,还有话语的矛盾与陷阱。

虽然有28那么多的疑问与指责,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氛围在慢慢形成,巴金勇敢地29选择了言说,自己带头“说真话”。

他的《随想录》也被誉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在里面他反复地提出要“说真话",并把“说真话”与文革,与现实生3031活的存在相联系,有真意浓情,有严厉批判,有殷切期望,更有良心的解剖。

32他的这种文论无不受到李贽“童心说”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内容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而情感的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灵魂,3334情感的真实是通过内容表现出来的。

台湾作家三毛的作品不以描写大众人生、35揭露社会问题为己任,而是把自我人生的抒写作为创作的中心。

三毛一再强调36“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

”“我写的其实是一个女人的自传。

”“迄今,我37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

”“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38让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

”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3940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41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

她的这种写作正是体现了李贽提出的“童心说”文学理论,她也认为童心是写真诚文章的根本。

巴金和三毛都是从4243这种“童心”出发去写作,写出了人间的杰作。

44将自然而不矫饰的个性表现视为最佳作品,将个性之真与人生之趣作为最高45审美追求。

李贽文学的创作理论很注重真实性,这与他个人的思想有密切的联46系。

他一生主要兴趣在于追求自我生命之自由与解脱,故而他保持一颗真心是47必不可少的,他自认为不能被世俗风气污染,不能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创作。

正48是因为他的真才被黑暗的社会逼迫自刎。

49二、纯真自然人性——反儒学污染50李贽所处的时代是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传统价值观念遭到前所末有的怀疑的时代,新思想的萌芽正在顶破历史的坚冰,伸展出稚嫩的绿叶。

5152在这种环境下,李贽仍然秉持童心,要求创作作品表现童心要“由乎自然”,53不能有丝毫的“牵合矫强”。

他说:“盖声色之来,发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54以牵合矫强而致乎?故自然发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非情性之外复有礼义可55止也,惟矫强乃失之,故以自然之为美耳,又非有情性之外复有所谓自然而然56也。

”从中可见,他的“童心说”即是“自然人性说”。

他从自然人性论出发,把人进行思维的本能、本性都看作是天生的人寒了要加衣,饥了要吃饭,同样5758人见了美好的事物就喜悦,见了丑恶的事物就憎恶,与这种童心相联系,李贽59提出了识、才、胆的意义和审美价值,识由知来,知之愈多,识见愈广,才和胆均由识而发,一个人如果童心常存,识、才、胆就会正常发挥作用。

他要求6061识、才、胆应三者俱备,他以此衡量自己,觉得自己在为人处世上,“出词为经,62落笔惊人,我有二十分识,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呜呼!足矣,我安得不快乎!”。

63“快”就是审美感情上的满足和快活,由此他要求文学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作64品,“宁使见者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也不能把作品“藏于名山,投之水65火”。

李贽的这种自然人性论的“童心说”,在思想上和美学上,有着反对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巨大的进步意义。

6667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和三纲五常,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人的自然天性的发68展。

而李贽为人“笃爱佛禅,时常以谈禅证性为务,在生活方式和态度上亦模69仿禅僧”,他的“思想深受禅宗的影响”。

从儒学与佛禅的对比中可见,李贽70认为儒学的发展会让人失去“童心”,失去人的自然本性。

71李贽的“童心说”不仅强调审美情感的真实,且钟情于文学的自然表现。

真实72就是自然,而童心是人最初的本心,童心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的本质,不应该受73到世俗观念的污染。

74三、至文观——小说戏曲李贽从人的真心真情谈起,谈到写文章形式上的自然状态。

在李贽看来,“天7576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77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天下的经典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

如果童心常在,那些伪道学家所宣讲的道理,在社会中形成的贪婪之心, 7879就会失去立足之地。

这样,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文体风格都可以出现80极好的作品。

只要是从真情出发的自然的流露,就会写出好文章。

好文章的标准81是自然,是一触即发,并不是在于单独字句的雕琢与结构、体裁、风格等形式上82的故意安排与矫揉造作。

作品的形式是情感抒发的自然而然。

这就是说,天下83最好的文章没有不出自童心,可见在作品创作中,童心是不可丧失的。

李贽在84“童心说”中,把具有一定反叛精神的《水浒传》与儒家的“六经”以及《论85语》、《孟子》等破天荒的相提并论,认为《水浒传》是出于“童心”的“天下86之至文”,他把《水浒传》看成是圣贤的发奋之作,其价值远在该书之上。

李87贽在提出“童心说”的同时,还提出了文学创作要“顺其性而作”、要“有为而88作”,反对无病呻吟,强调创作要有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蓄极积久、势不能89遏”,这些进步的文学主张,都是难能可贵的。

90另外,李贽的散文是以议论性散文为主,很生动地表明了他要自由地发挥个91人见解的创作心态,虽讲道理却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其关键就在于议论中常伴92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性,这不仅对当时伪道学家这群类型形象的刻画颇有特色,而且对文章的创作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他自己乃至后人写出好的文章有指导9394作用。

李贽提出“童心说”意在鼓励作者真情创作,自然抒发,选取某种情感最适合9596表达的手法、文体和风格, 创作出“内含于章美”、“笃实生辉光”的好文章。

97这是对于文学整体由内及外、由质及文的恰当描述,也是对文学创作提出的一个98理想的标准——保持一颗纯真之心。

创作上的自然,不是随意为文,而是在表现99真实情感的基础上,真诚地创作,而这种文体、篇章结构、字句的安排不是刻100意为之,是感情充而自溢的自然而然“风行水上”。

能成为天下公认的“至文”,当属纯真自然之作,是主体情感的自由抒发与人格价值的自我彰显。

所以,李贽101102认为《西厢记》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化工”之作“,,百卉具在,人见而爱之103矣,至觅其工,了不可得”,正所谓“造化无工”是情感的自然挥发,无工而文。

104105《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首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

106首先,他以“童心说”反对假道学,指出写文章要讲究真实,要保持一颗纯真107之心,不能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创作。

其次,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108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109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再次,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

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110111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

最后,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112俗文学的偏见。

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113114总之,《童心说》以其强烈地反对道学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115化,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

它是对封建专116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程朱理学摧残人们精神和理智的一种抗争;它提117倡个性的自由解放,以及自由发展的人本主义。

这种见解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118的作用,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119120121122123124125126参考文献:1、《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1271282、《焚书》卷三1293、《读律肤说》焚书卷三1304、《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徐中玉郭豫适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31版1325、《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李春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