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王映霞

合集下载

风雨茅庐忆旧主

风雨茅庐忆旧主

风雨茅庐忆旧主作者:暂无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6年第5期去年秋天,在纪念抗日胜利 70周年的日子里,杭州上城区场官弄的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已修复一新,正式辟为郁达夫纪念馆。

在人们心目中,郁达夫烈士已经家喻户晓,可是对另一位女主人王映霞,却己经被人们逐渐淡忘。

可是在上个世纪,作为“五四”文坛最为轰动的两起作家恋情和婚变:徐志摩与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却是名噪一时,成为媒体最热门的新闻。

相传郁达夫第一次见到王映霞是在 1927年1月14日,他去拜访日本留学时的老朋友孙百刚,见到了一位叫王映霞的杭州姑娘。

她二十岁不到,正当豆蔻年华,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

真是乱世情缘,命中注定,郁达夫一见王映霞如被电击。

她明眸皓齿,有棱有角妩媚的脸颊,再加上丰满的身躯和大方的谈吐,的确风姿绰约、娇艳迷人。

难怪学生时代王映霞就获得“杭州美女”的雅称。

再听说王映霞祖父是杭州知名诗人王二南,郁达夫就越发对她产生好感。

这一年 6月5日,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杭州聚丰园办了几桌喜酒,两人正式生活在一起。

他们的结合,是在与原来的妻子孙荃没有离婚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为以后的婚变埋下离异的种子。

郁达夫和王映霞婚后一段时间,生活十分美满,两个人沐浴在爱河中几近陶醉。

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文坛对他们称羡不已,为郁达夫找到一位红颜知己、幸福佳侣而庆幸。

1933年春天,他们决定举家搬迁杭州。

当年鲁迅先生闻讯,曾写过一首《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七律诗。

作为绍兴人的鲁迅,深知杭州南宋遗风很重,政治人文环境远不如上海。

但郁、王夫妇并没有领会此诗的深意。

开头,他们的寓所租在场官弄,是一座走马楼式的住宅。

一次,碰到了省立救济院的院长,无意中谈起救济院的产业,精明的王映霞说:“我们场官弄里有一所废庵,太约有两亩光景地皮,我想把它买下来,不知可不可以?”“可以哟!”这位院长答应卖。

王映霞再通路子找人,结果花了1700大洋买下这块庵基地。

王映霞自己设计、自己监工,大兴土木,半年后工程竣工,爱巢落成。

郁达夫给王映霞的情书

郁达夫给王映霞的情书

郁达夫给王映霞的情书现在大约你总已经到了杭州了吧?你的祖父母亲弟弟妹妹都好么?你或者现在在吃晚饭,但我一个人,却只坐在电灯的前头呆想,想你在家庭里团聚的乐趣。

今天早晨,我本想等火车开后再回来的,但因为怕看见了那载人离别的机关,堂堂的将你搬载了去,怕看见这机器将你从我的身旁分开,送上每天不能相见的地方去时,心里更要不快乐,更是悲哀,所以我硬了心肠一挥手就和你别了。

我在洋车上,把你的信拆开来看,看完的时候,几乎放声哭了起来,就马上叫车夫拉我回去,回到南火车站去,再和你握一握手。

可是走到了莱路口,又遇着一群军队的通过,把交通都断绝了。

所以只好闷闷的回来。

回到闸北,约略睡了一会,就有许多事务要办,又只好勉强起来应付着,一直的忙到现在。

现在大家在吃晚饭,我因为早上吃得太饱,不想下去吃饭,所以马上就坐下来写这封信。

映霞,你嘱咐我的话,我句句都严格遵守着,我以后必须节戒烟酒,必须发愤搞我的事业了,这一层恳请你安心。

今天天气实在好得很,但稍觉凉了一点,所以我在流清水鼻涕,人家都以为我在暗泣。

映霞,我若果真在这里暗泣,那么你总也该知道,这眼泪是为谁流的。

映霞,我坚信你,我畏服你,我更敬佩你至了万分,以后只教导你能时时写信给我,那我在孤独之中,还可以性交。

我只期盼我们的民主自由的日子到来,至那时候,我们俩可以永远地不至于返回。

映霞,从前你住在梅白克路的时候,我们俩虽则不是在一个屋椽之下,但必须相逢的时候,只要经过一二十分钟就可以相逢。

那时候即使不和你相逢,我心里但想著你就是和我同处于上海,同在体温一个地方的空气,那心里就稳定许多,但现在你却回去得很离了,我一想起你,就要心酸出来。

映霞,这一回的小别,你大约总猜猜不下必须并使我深感多辛酸。

但你的这一次的抵里,却是不得已的,并且我们的来日,亦正紫带很。

映霞,我期望你能利用这个机会,说道得你母亲心服,松省我们俩的事情,得晚一日顺利。

你的信里说,今年年内我们总可以达到目的,但以我现在对你的心境讲来,怕就是三四个月也等不得。

郁达夫《毁家诗纪》史料新证

郁达夫《毁家诗纪》史料新证
收 稿 日期 :0 1— 7—2 21 0 9
作 者简介 : 黄世中( 9 0一) 男 , 14 , 福建泉州人 , 教授 , 现移居美国特拉华州。
绍兴文理学 院学报 ( 哲学社会 科学 )
第 3 卷 1
男 子抛 弃妻 儿 , 觅新 欢 ? 另
很 明显 , 映霞 已经 坠人郁 达夫 所设 计 的 “ 网” 一半 是 “ 王 情 , 同情 ” 一 半 已经 是 “ 情 ” , 爱 了。王 映 霞 对 于 达夫 的追 求 , 仅 没有坚 决地 拒 绝 , 且 一 步 步从 “ 奇 ” 同情 ” 到身 不 由 己地 同郁 达 夫 进 一 步 地 交 不 而 好 “ ,
m1在处理孙苓问题上郁达夫多次说服王映霞让步这中间王映霞也时有反复王映霞于3月5日接受郁达夫的求爱定情之后才更强烈地感受到孙荃影子的存在孙荃及儿女在达夫心中的不可抹去
第 3 卷 第 5期 1
2 1 年 9月 01








Vo .
“ 和 熊掌 不可得 兼 ” 鱼 的矛盾 和痛 苦 , 自己 陷入 了毁家 的境 地 。 使
12 96年 1 2 t郁达夫到上海主持创造社出版部事务 , 2月 7 E, 并编辑《 洪水》 月刊。达夫 12 97年 1 1 月 4 日在法 租界 尚贤里 一位 同乡 孙百 刚 处 初 遇杭 州 的王 映 霞 , 此 “ 的心 又 被 她搅 乱 了” 从 我 。这 一 天 , 达 夫 郁

些 罕 见史 料 , 系统 阐述 自己的见解 , 以就 正于 专家 、 者 。 读


郁 达夫毁 家 的潜在 因子
如 果从 12 97年 1月 1 日, 4 达夫 在上 海法 租界 马浪 路 尚贤坊 4 0号 2楼孙 百 刚寓所 , 初识 王 映 霞算 起 ,

历史趣谈: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孽缘 郁达夫与王映霞为何离婚

历史趣谈: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孽缘 郁达夫与王映霞为何离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孽缘郁达夫与王映霞为何离婚导语:这个世界上有的男女之爱,是天作佳缘,有的却是起初情投意合、后来你死我活的孽缘。

民国最著名的才子郁达夫与第二任妻子王映霞的婚恋,就有这个世界上有的男女之爱,是天作佳缘,有的却是起初情投意合、后来你死我活的孽缘。

民国最著名的才子郁达夫与第二任妻子王映霞的婚恋,就有点这般意味,他们在上海以狂恋开始,最终在新加坡以狂怒撕破脸皮,开头和结尾统统惊动世人。

尚贤坊里一见钟情1927年1月,寓居上海的浪漫派大师郁达夫前往法租界的尚贤坊,去拜访留日的老同学孙百刚。

一路上寒风凛冽,但他并不觉得冷,因为身上穿了远在北平的老婆孙荃刚寄来的皮袍子,她可真体贴周到。

还未进孙家,他就“百刚!百刚——”地喊,一进门,忙着称兄道弟,孙向他介绍自己的夫人,孙夫人身边还站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孙介绍道:“这位是王映霞王小姐,是杭州学者王二南先生的外孙女。

我们从温州一起逃难到上海来的。

”郁达夫朝她打量,她穿一件织锦旗袍,曲线玲珑,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似笑非笑盯着他,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

这样一个青春年华的妙龄少女,让一路风尘仆仆的郁达夫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满脸红晕,紧张得手都忘记和她握了,坐下之后,额头上都在冒汗。

不知是不是有意的,郁达夫对王映霞说:“我觉得从前在什么地方见过王小姐,好生眼熟。

”她不接腔,孙太太打圆场说:“也许是在杭州什么地方碰到过吧。

”聊下来才知道,王小姐毕业于杭州女师,是出名的校花,社交能力很强,还参加选美曾被评上“杭州小姐”,所以,这位书香门第的千金,更是有资本骄傲。

聊着聊着到了吃饭的时间,郁达夫大方地邀请大家到南京路新雅饭店去吃饭,饭后生活常识分享。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5年第18期春暖花开的季节会让人想到他,只因那一个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在北京每入了秋,也会想到他,因为那是独属于他的“故都的秋”。

他与徐志摩是同学,跟郭沫若办过“创造社”,小说卖得比鲁迅还要多,爱的人若非才女便是第一美人。

岁月泛黄,他在老照片中显出了民国文人特有的儒雅:蓬松而直翘的短发,刀削般的双颊,细眉淡眼,却难掩倔强与硬朗。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走一走,走到民国才子作家郁达夫的内心世界……破落书香“离南门码头不远的一块水边大条石上,这时候也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头上养着了一圈罗汉发,身上穿了青粗布的棉袍子,在太阳里张着眼望江中间来往的帆樯……”这个孤单凄凉的小小背影,就是幼年时期的郁达夫。

1896年的初冬,郁达夫出生在浙江富阳市满洲弄,一个破落的书香世家。

三岁那年,厄运突至,郁家的顶梁柱倒下了,整个家几近崩溃。

“自父亲死后,母亲要身兼父职了,入秋以后,老是不在家里;上乡间去收租谷是她,将谷托人去砻成米也是她,雇了船,连柴带米,一道运回城里来也是她。

”郁达夫是不幸的,三岁丧父;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在母亲陆氏含辛茹苦的抚育下,三个儿子不仅长大成人,而且在她的坚持下全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这在当时的年代,尤其是在郁家如此艰辛的处境下,真算是奇迹。

1913年9月的一个清晨,碧空万里,17岁的郁达夫身着半旧不新的衣衫,箱子里放着几本线装书,在上海的码头告别了故国,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船。

迷惘异乡青春的美好恰恰在于迷惘,而郁达夫的青春,除了迷惘,还有深深的孤独与痛苦。

那时的留学,不比今日,尤其在那个弱国子民的时代,身为日本人眼中的“支那人”,得到的只是处处的排挤与鄙视。

一次,郁达夫去小酒馆吃饭,旁桌几个穿学生服的日本人,毫无缘由地冲着郁达夫吐了口痰。

但是郁达夫是要强的,初到日本的他,为了赢得官费,积雪囊萤,终于在第二年三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这一年他刚好18岁。

细行不检 大节无亏——访郁达夫与王映霞的长子郁飞

细行不检 大节无亏——访郁达夫与王映霞的长子郁飞

郁飞说,“ 郁王婚变” 除了当事人 之外从头到尾都在场 目睹的, 大约就 只有他了^ 母亲离家出走那天下午, 他
刚 好从学 校放 学 回来 。 当时他们 住 在 武 昌横街 头1号, 里—片混乱狼 藉, 8 屋
作 为 郁达 夫 作 品的 爱好 者 , 为了夫对于不幸 女性 , 一直是寄予同情的。 我们只能
说 他是 “ 细行不 检 , 节无亏 ” 已 。 大 而

鼍 象
-爹
界不要美 化他 , 也不 要丑化他 。 有人常
常片面夸大郁达夫消极浪漫的一面, 其实, 的浪漫无非是喝酒打麻将以 他
及与 各种女 性 交 往而 已 , 对身 世 飘 他
众文艺 》 《 、 创造月刊 》 参加过太 阳 ,
社 、 造社 等进 步文化 团体 , 创 更是 “ 左 联” 的主要 发起 人之_ , 后来 由于思想 不一致却又被 “ 联 ” 除 , 谓细节 左 开 可
不检, 大节无亏。 王映霞则是当时杭州 三美人之_, 气质不凡, 才色兼备。
郁达 夫
宪兵的许多罪行, 这也是郁达夫后来
招 致 杀 身之 祸 的原 因。 飞说 , 亲 郁 父
线劳军, 曾当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 协会常务理事, 担任过新加坡f- 界 if c ̄ l 抗日 联合会主席和星洲文化工作团团 长, 为了抗击日 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最
后甚 至 献 出了 自己宝 贵 的 生命。 上 在 世 纪 3 年 代 的文 坛 上 , 主编 过 《 ( ) 他 大
始 却 以凄 凄戚 戚告 终 的姻 缘 , 给人们 留下几多回味与遗 憾 !
原因是父亲怀疑母亲有外遇。 父母同
住一个屋檐下, 却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互相攻击。 父亲的 《 毁家诗纪》 就是

王映霞:迟暮之美故都的秋郁达夫

王映霞:迟暮之美故都的秋郁达夫

王映霞:迟暮之美故都的秋郁达夫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 ,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 ,我的后半生也许仍飘泊不定。

历史长河的流逝 ,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 ,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思念。

——摘自?王映霞自传?在杭州文三新村一个普通的二房一厅居室里 ,阳光透过窗台上枝叶纷披的吊兰 ,照在她的手上 ,一双手被染上斑驳的暗影。

王映霞躺在小客厅的床上 ,时常把双手举到面前 ,仔仔细细地打量:尽管遍布皱纹 ,那纤纤十指仍显得秀气雅洁 ,在阳光下苍白得近乎透明。

92岁的王映霞要么沉睡 ,要么就沉默地打量自己。

由于和知名作家郁达夫12年的婚姻 ,由于当年郁达夫如痴如狂的追求和后来极不愉快的婚变 ,王映霞从深闺少女变成了公众人物 ,她爱过、醉过、痛过、恨过。

繁华落尽 ,美人迟暮 ,和其他老人一样 ,王映霞虽然还习惯于沉埋在历史之中 ,却已经超然于当年的是是非非。

在1989年 ,她缓缓地提笔写道:“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思念〞。

近十几年来 ,王映霞一直在做一件重要的事 ,把她所知道的文坛旧事、郁达夫的往事追忆出来 ,匡正人们的一些误记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她不光是谈郁达夫 ,也谈鲁迅、郭沫假设、陆小曼、白薇……与郁达夫离异后 ,王映霞几乎一直生活在上海。

老伴钟贤道病逝于1980年 ,儿女都不在身边。

很多年以来 ,她一个人生活着。

她喜欢一个人过日子。

一直到1995年 ,她跌倒伤骨 ,从此与在杭州的女儿钟嘉利一家相依为命 ,有时也到在深圳电视台工作的儿子钟嘉陵那里走动走动。

老人精神好的时候 ,嘉利会用轮椅带着她去西湖边走走。

杭州是她深爱的故土。

她依然挑剔衣着 ,喜欢鲜艳的服色 ,因为那很配她的一头银发 ,配她象牙色的皮肤。

走在水光敛滟的湖畔 ,行人仍然会惊艳 ,频频回忆她 ,还有人忍不住对着嘉利赞叹:“这么漂亮的老太太!〞嘉利就笑:“别人家是女儿的衣服嫌过时不穿了 ,妈妈拣来穿。

郁达夫的婚恋与文学

郁达夫的婚恋与文学

• 郁达夫长子郁天民在回忆父亲时曾 经写过这样的内容:
• 后藤隆子不是作者下宿处的少女。 她家开设着小杂货铺,作者每次自 当时的八高去名古屋市上都要经过, 逐渐熟悉。一九一七年六月十日, 星期日,作者经过时曾在她家“购 纸印数事。隆子嘱代买《寮歌集》 四册,(作者)为之奔走半日”。 当夜又去她家“告以已为定妥《寮 歌集》”。这个讯号使作者第二天 就“念隆子不置”,写了《赠隆儿》 诗两首,并寄给了服部担风先生。
• 1923年郁达夫出版小说散文集— —《茑萝集》,在郁达夫小说创 作的第二阶段,从这时的小说创 作来看,仍然能看到郁达夫寻觅 爱情的影子,但是表现更多的则 是对这个婚姻的不满和反抗。
• 在《茑萝行》这篇自叙传小说中,郁达夫还对他 和孙荃的婚姻作了详细的记述:
• “细数从前,我同你结婚之后,共享的安乐日子, 能有几日?我十七岁去国之后,一直在无情的异 国蛰住了八年。这八年中间就是暑假也不回国来 的事实,就是我对旧式的,父母主张的婚姻的反 抗呀。这原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作孽的 是你的父母和我的母亲。”
• “这中心点,这半把剪刀,大约已经作了 殉葬之物,已经不存在这世上了吧!何以 我寻了这许多年数,会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呢?”
• 1921~1927: 25岁~31岁
• 在安庆时与妓女海棠的有 过一段荒唐恋情,1921年 郁达夫为参加东京大学的 毕业考试而告别海棠,离 开安庆。在北京与妓女银 娣也交往甚密。
郁达夫的婚恋与文学
文学院 教鹤然
• 郁达夫是一位才华横溢且颇具 争议的作家。婚恋是郁达夫以 “自叙传”形式来进行小说创 作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文学与 恋爱,在郁达夫短暂的生命中 是互为表里的。恋爱的激情, 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 怅惘也罢,迷离也罢,悲歌也 罢,观其一生的小说、散文作 品,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 激发的才情。

【高中记叙文阅读】《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阅读答案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①郁达夫少即负文名。

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

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

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

可是他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柳光①郁达夫的“少”是一个负面的文学名称。

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迟早会出名。

著名的《沉船》出版时,郁达夫还不到26岁岁。

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生活是孤寂的。

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

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

1913十七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

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

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

《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

《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

回国后一直到1927郁达夫住在上海一个偏僻的地方,在大学教授、作家和杂志编辑之间苦苦挣扎。

回到中国之初,郁达夫在安庆教书,同时撰写和编辑杂志。

然后他又去教书,因为他没有生计。

“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

1926春天,在广州的郁达夫收到了他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的电报。

郁达夫婚变始末

郁达夫婚变始末

郁达夫婚变始末“烈女怕缠夫”在现代文人中,郁达夫是位颇有“艳福”之人――他娶了当时的大美人王映霞。

从照片上看,王是当之无愧的美人,而从当年文人的描绘来看,作家唐瞍就在《记郁达夫》中记叙了自己的观感:“映霞女士比他(指郁达夫)年轻得多,体态匀称,真所谓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两眼灼灼有神。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与其说她长得美,不如说她长得有风度,是一个举止大方、行动不凡的女人。

难怪达夫先生一见倾心,如醉似痴,颠倒至于发狂的地步。

”1927年1月14日,寓居上海的郁达夫前往法租界的尚贤坊,去拜访留目的老同学孙百刚。

一略上寒风凛冽,但他并不觉得冷,因为身上穿了远在北平的夫人孙荃寄来的皮袍子。

正是在孙百刚家,郁达夫见到了“明眸如水,一泓秋波”的20岁姑娘一王映霞。

王映霞是杭州学者王二南的外孙女,当时跟孙百刚等人一块从温州逃难到上海。

郁达夫一看这丰满美丽的少女,大有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之感――“我觉得从前在什么地方见过王小姐,好生眼熟”。

王映霞没搭理他,还是孙太太打圆场:“也许是在杭州什么地方碰到过吧。

”聊下来才知道,王小姐毕业于杭州女师,是出名的校花,社交能力很强,参加选美还被评为“杭州小姐”。

到了吃饭的时间,郁达夫大方邀请其他人到南京路新雅饭店吃饭,饭后又提议一起看电影,再逛街。

回到家中,他更是热情澎湃地写下日记:“南风大,天气却温和,月明风暖,我真想煞了映霞,不知她是否也在想我,此事当竭力进行,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

”接下来,这位已婚并有三个子女的大文豪,便开始了对王映霞的疯狂追求,武器当然是自己得心应手的文字。

他不停地给对方写情书,时而说自己如何苦闷,准备到法国去了却残生;时而说自己真快要死了,爱情朝不待夕,“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己身不可的”。

他甚至想出了几条王映霞不爱他的理由:“第一是我们的年龄相差太远,相互的情感当然是不能发生的;第二我自己的丰采不扬――这是我平生最大的恨事――不能引起你内部的燃烧;第三我的羽翼不丰,没有千万的家财,没有盖世的声誉,所以不能使你五体投地地受我的催眠暗示。

王莹与郁达夫、王映霞的交住

王莹与郁达夫、王映霞的交住
的” 咖啡馆开放 冷 气的客厅 里。谈文 艺,谈 战事 ,谈 前线,谈祖 国的未来 , 爱 国、卫 国是 中心话题 ,忧虑处 愁肠
敬和赞美溢于 言表 。 王 莹抵新不 久,积极参 与 当地 的
抗 日宣传 活 动 ,3月初 ,她 辅导 并 亲
达 夫。 当时,郁达夫和 妻子王 映霞住
情真 挚的散 文、小 品,与得到最初 的 思 想和艺术滋 养是有 着密切联 系的。 由于她年龄 小,只有 十 四五岁 ,便 自
称 “ 太 阳社 的小妹妹 ”。一个枫 红桔 绿的深秋傍 晚,王莹和 友人拜访 了郁
夫经 常要上前 线,从前 线返 回汉 口, 总有机会和王 莹相见 , 在 一家名为 “ 美
纳粹 》、 《放 下你 的鞭 子 》等 。郁 达
之后 ,即起身告辞。
抗 日战 争爆 发之后 ,王莹随上 海 救亡 演剧二 队,一路演戏 宣传 ,来 到
名 女 队员抵 达新加坡 ,为募 捐演 出活
动进行准备 。 比她 早一年来 到新加坡
夫观 看之后, 在1 9 4 0 年3 月1 0日《 晨
的郁达夫 ,正在 主持 《 星 洲 日报 》副 刊《 繁 星 》。他得 知王 莹的住处 后 ,
就 同王映霞一起去看望。并于 1 0月 2
武 汉。这 时 ,郁达 夫在 三厅担任设 计
委 员,王莹 同郁 达夫 、王 映霞见 面机
会 就 多 了起 来。 1 9 3 8年 4月 中旬 的

王 莹 抵 新 后 , 王 映 霞 刚 从 马 六 甲 回 到
会 ,并住进机 关 ,与另外两位 女青年

起 照看 门户,收发文件 ,传递 书稿。
当时,太 阳社 的阿英、郁达 夫等人 ,

风雨茅庐:悲情文人郁达夫与王映霞的伤心地

风雨茅庐:悲情文人郁达夫与王映霞的伤心地

而后 , 居 当时 杭 州 4大 美 人 之 首 。郁 达 夫 一 见 到他 的 心被 搅乱 了。但也 正 是在 同一 天 ,郁达 夫 更 还 倾 心 , 求再 见 、 遂 三见 , 是上 演 了现代 文 坛 一 段 收 到妻 子 孙 荃寄 来 的 皮 袍子 ,心 中十 分感 激 , 于 轰轰 烈烈 的 恋爱传 奇 。 盘 算着 要 写一篇 小说 卖 几个 钱寄 回 家 中。
发 着迷 人的 光彩 ,怅 惘也 罢 ,迷 离也 罢 ,悲歌 也 喜欢 孙 荃 ,与孙 荃 生活 的 时间不 算短 ,他 在 日本 罢 , 之都 成 了传世 的 名作 。 总 留学 时 写给孙 荃 的信充 满 感情 ,而 孙荃 为他 养 儿
郁 达夫风 流 倜傥 ,浪 漫 多情 。他 的第 二 任夫 育 女 、 照顾他 的 生活 , 达 夫对其 也 十分 感激 。 郁
中动 显丰满 , 曲线 窈 窕 , 肉停 匀 , 杭 州女 中和 浙 江 像 闪 电一 样击 中了郁达 夫 这位 多情 浪 漫而 又 骨 在
省 立 杭 州 女 子 师 范 就 读 时 , “ 花 ” 誉 , 笄 的作 家 ,他 当即 陷入 了情 网。郁达 夫 在 日记里 写 有 校 之 及
风 雨茅 庐 ■
悲情 文 人 郁 达 夫 与 王 映霞 的伤 心地
口 周 军
文学 与 恋爱 , 郁达 夫 是互 为表 里 的 , 爱的 年 ,他被 母 亲召 回 家 乡匆匆 完婚 ,娶 了~ 位 知书 在 恋
郁 激情 早 已融化 在他 的 血 液之 中 。观其 一生 ,无 时 达 礼 、颇 有 才 情的 贤惠 女子 孙荃 ( 达夫 与王 映
人, 即是 为人 熟知 的王 映 霞。 1 2 7年 1月 1 9 4日 , 12 9 7年初 ,就 在 在 留 日同学 孙 百 刚 家 邂 逅 了王 映 霞 ,一 见 倾 达 夫 随着 南 方 革 命 军 胜 利 北 伐 的 步 伐 来 到 了上

郁达夫给王映霞的情书

郁达夫给王映霞的情书

郁达夫给王映霞的情书1927年1月14日,新年伊始,在上海马当路尚贤坊40号,郁达夫穿着妻子孙荃从北京寄来的新皮袍登门拜访老朋友孙百刚,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明眸如水,一泓秋波”的20岁姑娘王映霞。

王映霞,本来姓金,并不姓王。

其母娘家姓王,外祖父叫王二南,是当时杭州的名士,因其母亲是独养女儿,王映霞父亲死时,她才12岁,外祖父见她聪敏又漂亮,就把她收在身边,改姓王,名旭,字映霞。

从小跟着外祖父,受他的熏陶,王映霞非常喜欢古典诗词。

才情加美貌,郁达夫对王映霞是一见倾心的。

彼时,王映霞虽然十分仰慕郁达夫的才华,却不愿意把自己宝贵的爱情轻易地许给这个极度追求感情自由的浪漫诗人,更何况郁达夫还是一个有妇之夫,而她亦有婚约在身。

于是,王映霞断然拒绝了他。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郁达夫认准了女人的心是水做的经不起执意,所以,他继续给王映霞写情书,并在信中委婉地写道:“我也不愿意打散这件喜事。

可是王女士,人生只有一次婚姻,结婚与情爱,有微妙的关系。

你情愿做家庭的奴隶吗?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尽可以某某某,你的自由,绝不应该就这样的轻轻放弃……”或许“自由”和“某某某”这样的字眼看上去太有诱惑力了吧,在经历了一番战战兢兢、近乎绝望的守候之后,郁达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王映霞的.芳心。

1933年4月25日,郁达夫举家从上海迁回杭州,开始建造自己的住宅,直到第二年竣工。

这座房子几乎花尽了他们全部的积蓄,郁达夫给新家起名为风雨茅庐,由他自己设计,希望这里能够成为趋避乱世的桃源之所。

彼时,作为风雨茅庐的女主人,王映霞凭借自己的美貌和优雅谈吐成为杭州上流社交圈里明星般的人物,所以,郁达夫意想中的“世外桃源”很快就变成了社会名流与某某某界要员交际往来的场所。

如瓮之纹,郁达夫和王映霞的情感世界出现了无可弥补的裂痕。

从郁达夫的角度来说,安静写作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固守,而推杯换盏的交际场只会让他心躁不安无所适从,逃离才是惟一的选择。

郁达夫有什么故事

郁达夫有什么故事

郁达夫有什么故事郁达夫的故事郁达夫有一次请军界的朋友们到饭馆里吃饭,饭吃完后,饭店的服务员来到桌前收账。

只见郁达夫从鞋底拿出几张纸币给乐服务员。

朋友们看见郁达夫将纸币放在鞋底,对他这一行为十分不解。

随后郁达夫告诉朋友,因为自己曾过过没有钱的日子,现在有了钱,要将它们踩在脚底,让它们永世不得翻身。

通过这则小故事,不禁觉得郁达夫也是一位充满生活情趣并且幽默感十足的人。

有一次,郁达夫被邀请去演讲有关文艺创作的相关知识,郁达夫走上讲台后,在黑板上写下“快短命”三个大字。

台下的听众朋友们对此疑惑不解,大多面面相觑。

随后,郁达夫说到,自己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而黑板上书写的“快短命”就是文艺创作的要诀。

“快”可以理解为“痛快”的意思,“短”就是说文章主旨要简明扼要,而“命”指的是写作文章时候,不要偏离题目,要时刻扣住命题。

郁达夫围绕“快短命”三字做完演讲之后,总共花费不到两分钟。

郁达夫走下讲台时,台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郁达夫是怎么死的郁达夫死亡之谜,至今仍未解开。

曾经一名日本宪兵承认郁达夫已惨遭迫害,这名日本宪兵并指出他们掩埋郁达夫的尸身的地方。

后来研究郁达夫经历的工作者,几乎翻遍了新加坡都没有找到郁达夫的骨骸。

既然这名日本宪兵所言不实,1945年8月29日,本在房间中和好友商量事情的郁达夫被人骗了出去。

后来,郁达夫一直处于失踪状态,等到半个月之后,有消息称郁达夫已经被日本宪兵所枪杀。

关于郁达夫被杀害的消息传遍了东南亚和中国,大家都对郁达夫是怎么死的,充满了疑虑、有人说,日本宪兵得知了郁达夫真实身份,所以将他灭口,也有人猜测,郁达夫之死会不会与戴笠相关。

郁达夫和王映霞成婚之后,戴笠一直对王映霞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郁达夫在福建时候,还不知道王映霞与戴笠之间的情感纠葛,等他知道后,王映霞已经爱上了戴笠。

郁达夫为了斩断王映霞与戴笠的纠葛,便带着王映霞前往新加坡生活。

1939年,郁达夫曾写《毁家诗纪》一文,而后在报刊《大风》上公开发表。

郁达夫与王映霞情书郁达夫给王映霞情书

郁达夫与王映霞情书郁达夫给王映霞情书

郁达夫与王映霞情书郁达夫给王映霞情书
亲爱的王映霞:
我在这封情书中写下我的心意,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感受。

自从我们相识以来,我的心
就被你所征服,无论是你的美貌还是你的才华都让我无法抗拒。

每天与你相处的时光是我最美好的时光,你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的心灵。

我时
常想象着你的身影出现在我身旁,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

无论在白昼还是黑夜,我都
会想念你,渴望你能与我分享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我承认,我是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或者财富可以拥有。

但是,我愿意用
全部的真心真意来守护你、呵护你。

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我都会陪伴在你身边,给你力量与勇气,直到最后一刻。

也许世界很大很复杂,我们会经历许多风风雨雨。

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相互信任、携手共进,我们就能够战胜一切。

因为我们彼此都是最好的朋友,彼此都是最亲密的
伴侣。

我的爱,我想与你一起度过人生的每一个时刻。

无论是喜悦还是忧伤,我们都会一同
面对,一同渡过。

我会让你的笑容永远存在,让你的幸福成为我最大的心愿。

请你接受我的情书,接受我的心意。

我爱你,永远不变。

爱你的郁达夫。

率性的郁达夫_名人故事

率性的郁达夫_名人故事

率性的郁达夫郁达夫是现代史上的大文人,一度被称为“中国的卢梭”。

这个少年时代即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人,在日本留学时学习过医科、政治学,最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看过大量的西方小说。

1921年,二十五岁的郁达夫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轰动文坛。

1922年,郁达夫回国,为生计故,他到安庆法政专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任教,教过英语、统计学。

其实按大学教授的路子走下去,他的生活不会成太大问题,但郁达夫很“任性”。

有人说,郁达夫上第一堂统计学课时就说:“我们这门课是统计学,你们选了这门课,欢迎前来听课,但也可以不来听课。

至于期终成绩呢,大家都会得到优良成绩的。

”郁达夫也对别人说:“谁高兴上课?马马虎虎的。

你以为我教的是文学吗?不是的,是统计学。

统什么计?真是无聊至极!”后来教文学的郁达夫也没有好好教下去,他的心性已经不适合在体制内工作了。

用他的话说:“受了北大之聘,到北京之后,因为环境的变迁和预备讲义的忙碌,在1924年,心里虽然感到非常苦闷、焦躁,然而作品终究不多。

”“我一拿到讲义稿,或看到第二天不得不去上课的时间表的时候,胸里忽而就上来一口气,正如酒醉的人,打转饱嗝的样子。

”“精神物质,两无可观,萎靡颓废,正如半空中的雨滴,只是沉沉落坠。

”就这样,他从体制内一步步退到边缘。

从日本回国工作,仅仅四年,他就辞去教师工作,到上海加入创造社,做起专职作家来了。

离开体制也做了一个“文学青年”其实,郁达夫是知道文人命运的。

1923年,二十岁出头的沈从文想“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

沈从文离开湘西到北京,考大学的梦想破灭后,又做起文学立身的梦。

因为学历太低,没有资历,他想靠写作来养活自己,这几乎成了不可实现的梦想。

处于绝望中的沈从文给京城的几位名作家写信,这当中就有郁达夫。

郁达夫抽时间按照地址找到这个冒昧的文学青年。

在一个由储煤间略加改造的小房间(沈从文为其命名“窄而霉小斋”)里,他看到屋里没有火炉,沈从文只穿着两件夹衣,用被子裹着两条腿在桌旁写作。

郁达夫微雪的早晨读后感

郁达夫微雪的早晨读后感

郁达夫微雪的早晨读后感郁达夫与王映霞于1927年6月5日(星期日,农历5月初6,当天先雨后晴)在西湖边通过酒宴的形式向世人宣示了他们的联姻。

从一月下旬开始,因忙于追求王映霞和思考中国革命问题及健康方面的原因,郁达夫有大约半年的时间都没有创作小说。

但其间却写有《告浙江教育当局》、《在方向转换的途中》和《诉诸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界同志》等几篇政论-时评文,及《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文学》、《创造社出版部的第一周年》、《<鸭绿江上>读后感》、《公开状答日本山口君》、《杂评曼殊的作品》、《日记文学》等几篇文论性文章。

《微雪的早晨》最初以《考试》为题发表于当时上海的《教育杂志》上。

次年收入当时的《达夫全集》第四卷《奇零集》时又改题为《考试前后》。

但随后收入《达夫代表作》时又恢复为本文中的原题。

现在看来,“考试”或“考试前后”的确都不太适合于这一短篇后半部分压抑和哀伤的主题。

“微雪的早晨”则可以冬季早间的寒冷来突显故事叙述者怀念故友时的悲伤。

“我”是一名来自江浙的个头不高的文弱书生,当时正在北京的某师范大学读书。

刚入校时因对自己的家境和学识皆无信心,因此缩手缩脚的不敢主动去亲近其他同学。

但对一个坐在“我”前排的显得“谦恭”和“沉默怕羞”的男生却有着好感。

之后不久他们两人在操场上早读时互相问候并开始建立了友谊。

大概是气质相近的缘故吧,随着接触的增多,两人间的友谊也越发巩固。

有一个周末他们还相约一起骑着骡子去城外的白云观、天宁寺一带游逛。

这位叫朱雅儒的同学入校时大约在二十出头,家是去永定河之外不远的京郊一带的,学习成绩好但家境也较为穷困。

家中有父母双亲和一个刚刚圆房不久的媳妇。

这媳妇其实就是自幼生长在他家里的童养媳,说起来其实跟他的亲生妹妹区别不大。

朱同学个头比我要高,虽然文静清秀、不善言谈却有着愤世嫉俗的性格。

象作者本人一样,他对当时的新旧军阀和官兵都非常的痛恨。

这一倾向在他们郊游的那次就表现了出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才子佳人恋,以卿卿我我始,以劳燕分飞终,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却又凄凄惨惨的琴瑟悲歌。

初恋之时,爱的死去活来,到头来,又恨得吐心沥血,一对神仙侣成了仇怨偶,终竟让后人唏嘘。

达夫先生才华横溢,有名士风度却又身世凄凉。

人之常情是爱慕佳人,但究其底又偏爱才子,所以郁、王之婚变,大多同情达夫先生,多有斥责王映霞者。

王映霞无论怎样美,嫁给一个郁达夫,总算是三生修到的福。

不少人流露的是扬郁抑王的情绪,虽不曾直骂王氏不识英雄,却也间接批评她“出了英雄却不懂得爱惜”。

在郁、王之恋中起过“穿针引线”作用的孙百刚,事前对郁、王之恋不甚支持,认为达夫先生是使君有妇,而映霞却罗敷无夫,映霞不应嫁给“二道贩子”,事后却转了向,他说:“我一直认为,没有这一场婚变,达夫先生根本就不会投荒南下,因此,后来就不会不明不白地糟了日本人的毒手。

”孙先生心底里是把王映霞做为达夫先生隐形杀手看待的。

鲁迅先生与达夫是好友,他看得当然不至于这么狭隘,却也有所偏袒达夫,对王映霞有点不太信任的意味。

郁、王之恋到底谁是谁非,恐怕只有郁、王才知晓。

婚姻是一双鞋子,合脚不合脚只有自家方可解会,而两人又恐怕是各有心得。

当年,王映霞初会达夫先生,正是豆蔻韶华,她长相玉立,体态微丰,面如银盘,眼似秋水,读书时一向
有校花之名,成年之后,天下女子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居当年杭州四大美人之首。

达夫先生当时已有妻室,儿女绕膝,年长映霞十多岁,按世俗之婚配,达夫未必是映霞最佳人选。

无奈达夫先生乍一见她,惊为天仙,顷刻间坠入情网,无法自拔。

王映霞虽有倾慕,却乏爱意,她所倾慕的是一个才子,要去爱恋的的却是一个食五谷的人,从倾慕到爱恋,犯点踌躇,也是不难费解的,但其中距离较近,几步即可逾越,故在达夫先生的凌厉攻势下,王映霞终于做了爱情的俘虏,十余年间,两人相濡以沫,各倾注一腔真情,恩爱无比,因而赢得了“富春江上神仙侣”之美誉。

郁、王之婚变缘起于第三者插足。

达夫先生得信,将遭国民党之暗算,他深感上海险恶,因而不顾鲁迅先生等人的劝阻,移家杭州,几乎花了历年积蓄,在杭州筑下爱巢“风雨茅庐”。

他说:“一九三六年春,杭州的风雨茅庐造成后,应福建工洽主席之招,只身南下,意欲漫游武夷太姥,饱采南天景物,重做些记游述志的长文,实是我毁家之始。

”正在达夫先生南下期间,王映霞耐不住寂寞,当时亦算是达夫好友的许绍棣趁虚而入,于某夜饭后,把王勾上手,致王失身,并由此同居。

在达夫先生眼里,王映霞之所以委身许氏,是因为王氏嫌他贫穷而位不显。

先生曾直言:“映霞最佩服居官的人,她倾倒于许君,也因为他是现任浙江教育最高行政长官之故。

”先生又云:“姬氏慕官职,以厅长为最大荣名,
对人自称厅长夫人,予以取乐。

”现在想来,达夫先生此番言论也许是伤心怪罪之语,心中莫名悲愤却又莫名所以,故以映霞爱慕官僚不爱文人而怪罪映霞。

达夫先生毁家之后,用语常失分寸,譬如:“许君究竟是我的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比日寇来奸淫要强的多。

”此话当然有锥心之痛,初读似乎看到达夫先生的“民族感强”,细细揣摩,对王映霞恐怕存有毒咒之意。

王氏作为女性,当然有虚荣心,但是否因为见官而不惜失身,此论未必道着。

映霞与许氏同居之日,正是达夫做官之时,先生应福建省党主席陈仪之邀,赴福建任省参政,据称,陈仪也拟任先生为教育厅长的,但虑先生文人气质较浓,口出常无忌以及人事有纠葛而作罢,任之为参政,实质拿的也是“厅级干部”薪金,级别上与许氏无差,说王贪官恋贵,有失公允。

事实上,达夫先生遭难后,王映霞也没嫁许氏,也没在傍大官,只与在重庆招商局任职的普通职员钟贤道结婚以度余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郁、王婚变之中,缘的是爱情,毁的也是爱情。

王映霞当初义无反顾,冲破种种樊篱嫁给达夫先生,为的是爱情,同所有的女人一样,她要的是全部的爱情,而非一部分爱情,正因如此,她投奔爱情之始,便已埋下了爱情悲剧的伏笔。

达夫先生此前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孙荃女士,在追王期间,他屡次要求离婚,王亦以此作为前提条件,奈何后来生米煮成熟饭,王也便低调处
理,尽管达夫先生爱王胜过爱孙百倍,而在王映霞之心底,终究是一块疙瘩与难以愈合的伤痕,问题是,达夫先生常常不小心地去提这块伤疤。

达夫先生作为风流名士,其行为多有不捡,不但偶有寻花问柳之举,而且还常常直接伤了王氏的自尊心。

在其“五四”以来的新思想中,还顽固地残存着传统的古香之梦,其骨子里有着“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妻妾俱备的自鸣得意。

他屡以妾直称王映霞,在婚变之后的《毁家诗记》中称之为“姬”与“下堂妾”,便是证明。

把映霞比作苏东坡的姬妾“朝云”,戳到了王映霞的伤心处。

后来又以白居易自居,将王比作白居易的通房丫头樊素。

也许这表面是个名分问题,究其实际,是爱情问题。

在名分上,作为新式女子的王映霞也许不会多加考虑,她为了爱情是会赴汤蹈火的;在爱情上,这又正是作为新式女子的她所不能容忍的。

她之所以红杏出墙,怕在内心也有你来我往的报复之心。

她私通许氏,却又没有嫁给许氏。

说明的正是映霞对爱情专一的执着,她是不愿过只有肉欲没有真情的的生活吧。

她说:“对于婚姻,对于女子的嫁人,那中间的辛酸,我尝够了,我看得比大炮炮弹还来得害怕。

我可以用全生命全人格来担保,我的一生,是决不发生那第二次痛苦了。

”这也许是王映霞咬舌斫指的真心感受,是一种痛彻心扉的伤心悟道之语。

她后来再次结婚,“既不要名士,又不要达官,只希望一个老老实实,没有家室,身体健康,能
以正式原配夫人之礼待她的男子”。

名士谁不爱?达官谁不欲?而这一切,她都不在乎了,她只有一个要求:要以原配夫人之礼待她。

其中心情,是有“曾经沧海、除却巫云”那种彻心入骨之体验的,真是杜鹃啼血,只惜人生不复,杜鹃早已过花期。

现在,达夫先生早已魂落他国,王映霞也已云散香消,其中恩怨瓜葛也风流云散,已成为结了血痂的黄灯古卷。

多年以后,我们再看郁、王之恋,谁对谁错又有何人能予分辨?只有那情恩爱怨,让人千古怆然泪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