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程序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
1. 合法性原则:行政执法必须依法进行,行政执法行为必须有依据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持,不能任意扩大权力的行使。
2. 公正性原则:行政执法必须公正、公平、无私,不得歧视、偏袒任何一方,对待相同或类似情况要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
3. 程序性原则:行政执法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即依法程序,包括事先告知、听证、申辩、举证等程序,确保行政执法的公开、透明、可预见性。
4. 效率性原则:行政执法必须高效、迅速,确保执法行为的及时性和结果的实际效果。
5. 公开性原则:行政执法必须公开,即执法行为应当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的行为。
行政执法讲义讲解
六、行政执法监督
重点:《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
(一)行政执法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 政府对其所属部门、上级行政执法主体对下级行政执法主体 及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的层级监督,是行政机关内 部对行政执法活动依法进行的评判、督促和制约。 特征: 1.主体实施者:上级行政机关; 2.对象: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和授权、受委托组织及 其行政执法人员; 3.内容:行政执法主体及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 4.法律关系:基于行政层级关系; 5.核心:行政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案例)徐某与唐某系夫妻,婚后徐某精神失常。二人提出离婚,某县 民政局准予离婚。徐某哥哥认为徐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县民政局准 予离婚行为违法,提出行政诉讼。县民政局向法院提交了县医院对徐某 作出的间歇性精神病的鉴定结论。徐某哥哥申请法院重新进行鉴定。 ( )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A.某民政局准予离婚;B.县民政局提交了鉴定结论 C.徐某哥哥申请法 院重新进行鉴定 D 徐某与唐某提出离婚
第二讲 行政执法基础理论篇 (第4-6章)
主要内容: 一、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二、行政执法主体 三、行政相对人 四、行政执法依据 五、行政执法行为 六、行政执法监督 七、行政执法责任
一、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
(一)合法性原则
1.法律优先:法律优先于行政,即“法已规定者不可违”。
2. 法律保留:Βιβλιοθήκη 政机关只能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活动。即“法未授
(判断)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可以是符合条件的事业组织。
三、行政相对人
(一)概念与特征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互有权利
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行政执法的基本原理1.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明确第提出,要加强对行政是伐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3.行政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不仅仅存在于国家或者政府事务中,而且存在于私人的宗祠或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中。
4.行政就是管理整个国家事务活动的总称,是国家职权的全部。
5.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国家权力体系可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6.美国的宪法和法兰西共和国的人权宣言,最早对“三权分立”做出了规定,标志着“三权分立”的学说已经成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建设准则。
7.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政府行使行政权。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司法权。
8.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接受其监督。
9.行政作为国家事务管理的一种活动,已经从以往整个国家事务管理的概念,转变为除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管理的现代行政的概念。
10.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形式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活动的总称。
从这个界定来看,行政的外延是国家、政府的公共事务,其内涵是国家或政府对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及过程。
11.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12.行政职能可以概括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服务。
13.行政权的归属主体:行政权的所有者14.行政权的行使主体:根据国家体制和立法规定行使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
1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可见,国家权利的归属主体是人民,而国家权利的行使主体则是国家机构。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决定作出与执行阶段
01
决定作出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和法律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02 03
决定送达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 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执行措施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加处罚款、拍卖 财物等措施强制执行。
02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
宪法及相关法律
宪法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权 力机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等,是行政执法的基础和依
据。
行政诉讼法
规范行政诉讼程序,保障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
行政处罚法
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 实施程序和法律责任,保障行 政处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制定并公布,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管理事项。
政府规章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 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并公布,涉及本行政区域 内的行政管理事项。
03
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一般程序要求
01
02
03
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必须依据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 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 。
行政执法特点
具有主动性、单方面性、强制性 、执行性和法定性等特点。
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合法性原则
行政执法必须依据法律、法规 、规章进行,不得违反法律、
法规、规章的规定。
合理性原则
行政执法应当合理、公正、适 当,避免过度执法和滥用职权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实施监督、检查、指导和追究责任的一种行为。
为了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和有效,必须建立起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是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责任人,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行政执法责任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责任的内容和形式、行政执法责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行政执法责任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是建立在法治原则基础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 独立性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独立行使执法权力,不受任何组织、个人的干涉和影响。
2. 公正性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当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得歧视、压制、打击执法对象。
3. 权限明确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明确执法权限和执法程序,依法行使执法权力,不得超越执法权限或滥用职权。
4. 责任追究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执法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对失职渎职行为追究责任。
5. 依法行政原则: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执法权力,不得滥用执法权力或以权谋私。
以上原则是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于构建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执法责任的内容和形式行政执法责任的内容包括行政执法机关的履职责任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职责责任。
1. 行政执法机关的履职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制定执法计划和执法规划,明确执法目标和执法职责,确保执法工作的开展;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效能;应当加强执法机关内部的组织建设和规范管理,确保执法工作的有序进行。
2. 行政执法人员的职责责任: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履行执法职责,遵守执法程序和规范,不得以权谋私,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进行行政执法;对于违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执法行为,保证执法公正和权威;对于失职渎职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责任的追究。
论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
它 们 互 相衔 接
行 政 法 体 系 则 由 不 同管
,
( 经济
政治
,
、
内政
、
外 交等
) 具 体 的 行 政法 制 度 和 规 范 所 组 成
、
它们 之 间 既
相 互联 系 又有 差别
特别 是 国 家行 政管 理 的 广 泛 性 而作 为 独 立 的 部 门 法
、
多样性
、
复杂性 和 变 动性使 各类 行政 法
司法
、
守法
,
还是 时行政 法 理 论 的 研 究
,
都 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
对我国行
意
义
。
本 文 在探 计 行 政 法 基 本 原 则 的 概 念 及 其 重 要 性 的 基拙 上
政 法 的 基 本原 则 作 了初 步探 讨
会 关 系内容和 范 围来 划分 专 门 基 本原则 两 大类
, ,
指 出我 国行 政 法 的 基 本 原 则按 其 涉 及 的 社
。 、
假设
命 令和 罚则
, ,
)
的逻 辑 形
式 则
,
但 它 可 以 具有 法律 效 力 判例
。 、
。
例 如法 国 行 政法 形式 渊 源 除 犷成 文 法 规 定 外
、 和 领会 行 政 泪 的基 本 原则
。
。
因 此 正确 适 用 行政 法 规 范 必 须 首 先 掌 握
, ,
曾任 美 国 耶 鲁大 学 法 学教授 的 沃德 金 在 批 评实 证 主 义 规 则 模 式 论
:
( 即 哈 特 所 主 张 的 规 则是
法律 的 全 部 的 理 论 ) 时指 出
行政执法
一、概念1、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和特定的行政事务采取措施并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
2、行政执法依据的概念:属于法律规范之一,是指由国家和有权机关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据以作出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
3、行政执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执法过程并指导行政执法行为的基本准则。
4、行政执法关系:是指在实施行政执法过程中由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5、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具体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方式、步骤以及实现这些方式、步骤的顺序和时间所构成的行为过程。
6、行政职权: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资格和权力。
包括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
前者以行政主体的依法设立而产生,后者以有权机关的授予而获得。
7、行政执法人员:是指经国家特别选任,在行政主体中依法从事行政执法任务的人员。
8、行政相对人: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与行政管理者相对应的个人和组织。
9、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赋予其从事特定行为的权利的行政执法行为。
10、行政处罚: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个人或者组织予以制裁的行政执法行为。
11、行政拘留:指公安机关限制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人短期人身自由的处罚。
12、行政检查: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遵守行政法律规范和履行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的情况予以察看、监督的行政执法行为。
13、行政奖励:指行政机关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较大贡献或者显著成绩的行政相对人依法给予物质利益或者精神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
14、行政强制措施:指行政机关采用强制手段保障行政管理秩序、维护公共利益、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的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知识
行政执法程序的定义和原则
总结词
行政执法程序的定义和原则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基础,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详细描述
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 的总和。行政执法程序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程序公正原则、高效便民原则等。
行政执法程序的步骤
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行政执法,提高 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加强行政执法的措施和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行政执法提供 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执 法水平和法律素养。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对行政执法 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行政执法应当遵循法定程序, 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高效便民原则
行政执法应当高效、便民,提 高行政效率,减轻相对人负担
。
行政执法的主体和客体
01
行政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包 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职能部门。
02
行政执法的客体是行政管理相对 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 织。
02
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体系
详细描述
监督和救济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形式。 内部监督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 外部监督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当 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 同时,对于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监督机关可以 依法进行纠正,以保障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中关于行政执法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是由地方 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规 范性文件,具有地域性特点。
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
四个组成部分:
执法监督
执法纠正
执法惩戒
执法防范。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程序中的 主要法律制度
一.告知制度
一、作出决定前的告知:即行政机关作出 对相对方、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 时,应当事先告知相对方、利害关系人, 告知的内容包括作出行政决定的主体、 依据、事实、理由、时间等;
二、作出决定后的告知:即行政决定作出 后,行政机关应当告知相对方有权申请 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表现:
(1) 超越、滥用法定职权 (2) 行政不作为 (3)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4) 适用法律错误 (5) 行政裁量明显不当 (6) 违反法定程序
承担行政执法责任的方式 (对外)
1 金钱赔偿 2 返还财产 3 恢复原状
行政执法主体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
(一) 行政执法主体的含义和特征
行政执法主体是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或 实施者。具体地说,它是指享有国家行政 执法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 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 活动,能否独立承担行政执法产生的法律 后果,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属于独立的行 政执法主体的重要条件。
基本特征:
二、行政执法依据的适用原 则
(一)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原则
(二) 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原则
(三)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是指同一机 关就同一问题制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执法依据,如果有矛盾,就应该执行 颁布时间在后的新的依据
(四) 就高不就低原则
就高不就低原则是指当不同 效力层次的执法依据对同一问题 的规定不一致时,行政执法主体 和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 执行效力层次较高的执法依据, 而不能按照效力层次较低的依据 执行。
执法的名词解释
执法的名词解释执法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按照法律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或其他规范的行为进行制止、处罚和纠正的活动。
执法是现代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执法过程中,各国都设立了相应的执法部门,并通过制定法律来明确执法的权力和职责。
一、执法的基本原则执法是在维护法治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进行的,它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1. 法治原则:执法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范围。
法治原则保障了公民的权益,使执法过程更加公正、明确。
2. 公正原则:执法应当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受执法对象,不因个人关系、身份地位等进行区别对待。
公正原则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了公众对执法机构的信任。
3. 文明执法原则:执法必须文明,不得采取不当手段和方式来对待受执法对象。
文明执法原则旨在保护受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使用武力和滥用权力。
4. 依法执法原则:执法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不得私自扩大执法权力或者滥用权力。
依法执法原则保障了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执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执法内容和目的,执法可以分为行政执法、刑事执法和民事执法。
1. 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政府机关依照行政法规对行政范围内的事物、活动或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执法方式。
行政执法主要是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处罚等手段,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
2. 刑事执法:刑事执法是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对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制止和追究的一种执法方式。
刑事执法通常由警察、检察机关和法院等相关执法机构进行,通过侦查、起诉和审判等程序,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
3. 民事执法:民事执法是指对违反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进行调处、裁决或强制执行的一种执法方式。
民事执法主要是通过民事裁判和强制执行等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执法的类型不同,其目的和手段也有所不同。
行政执法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刑事执法旨在惩治犯罪行为;而民事执法则是为了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合同关系稳定。
行政执法知识
06
行政执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时代行政执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社会不平衡现象逐渐凸显,行 政执法需要更加注重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对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执法需要 适应新的法律要求和监管标准。
《行政执法知识》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行政执法概述 • 行政执法的基本制度 • 行政执法的程序与规范 • 行政执法的监督与保障 • 行政执法案例分析 • 行政执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行政执法概述
行政执法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执法的定义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 为。
案例二:行政许可中的实体问题
总结词
行政许可中的实体问题主要包括许可条件不 符合法定要求、审批环节不透明等。
详细描述
在行政许可领域,由于许可条件不符合法定 要求、审批环节不透明等问题,导致出现了 一些不当许可的情况。例如,在某市一起开 发商违规建设案件中,当地规划部门在审批 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定要求进行审查,导致 开发商在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情况下进行建设 ,最终给城市规划和市民利益带来严重损害
行政执法的规范与标准
• 行政执法的规范 • 执法主体合法:只有具备执法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进行执法。 • 执法依据合法:所有执法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 执法程序合法:遵循法定的步骤、方式、形式、顺序和时限进行执法。 • 执法决定合法: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执法决定。 • 行政执法的标准 • 公开透明:行政执法应当公开透明,确保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 公正平等:对所有当事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 专业高效:提高行政执法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及时有效地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理性探讨
范 由于 内容具 体明确 , 它们 只适用 于某 一类 型的行 为 的实践 。 第 位原 则 , 法律 优位 原则是行 政立 法中重 要的原 则 , 是指 其他 国家
二, 规 范 时间长 、 范 围广 。在广 泛社会 实践 中和较 长的 时间 内规 机关 制定的 一切规范 , 都必 须与全 国人 民代表 大会制 定的法律 保
行 政法 基本 原则 的主 要原 则应 当包括 合法 性原 则和合 理性 原则 。
( 一冶 法行政原 则
作者简介: 谷大君, 瓦房店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中图 分类号 : D 9 2 2 . 1 文献标 识码 : A
行政法 的基本原 则是我 国行政法 最基本 的法律准则 , 是指导 行政 行为 的基本准 则 , 法 律 效力高 于行政 法规 。 行政 法基本 原则 目前 在我 国行政法 学 界 尚存 在不 同观 点, 但也 有基本 雷 同意见 。
要 原 则.本 文将对 合 法行 政原 则 、 合 理行 政原 则进行 理性探 讨。
关键 词 行政 法基 本原 则 合 法性 原则
合理性 原则
理性 f . i  ̄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O 5 9 2 ( 2 0 l 3 ) o 5 . 0 2 8 . 0 2 三、 行政 法基本原 则 的主要原 则
理 。其 中 , 合法 行政 原则 、 合理 行政 原则是 行政 法基本 原则 的主 要 原则 。 本文将 对合 法行政 原则 、 合理 行政原 则进行 理性 探讨 。
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行政执法要坚持的是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合理性原则;三是正当程序原则;四是效率原则;五是诚实守信原则;六是责任原则。
热门城市:怀化律师邢台律师柳州律师鹤壁律师衡水律师孝感律师河南律师珠海律师广安律师桂林律师在学校政治可内容中,我记得有这样的内容,那就是行政执法。
在学校时我们在课本中可以学到这样的内容,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改变,▲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有很多人还不了解我们行政执法,那么就让我们的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合法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2、合理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3、程序正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4、高效便民。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5、诚实守信。
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
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6、权责统一。
行政法的各项原则及落实
行政法的各项原则及其落实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活动和行政争议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原则是行政法的灵魂和基础,它贯穿于行政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是指导行政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总纲。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 依法行政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并对其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也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2. 程序公正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3.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信赖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而受到的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4.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最小的损害达到最大的行政管理效果。
二、行政法原则的落实1. 完善法律法规:要完善行政法的立法,制定更加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提供法律依据。
2. 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强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确保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法律法规。
3. 强化司法监督:要加强司法监督,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 加强社会监督:要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媒体、舆论等监督力量,促使行政机关更加注重程序公正和信赖利益保护。
三、落实行政法原则的措施1. 增强法律意识:行政机关应当增强法律意识,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同时,也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素养。
2. 完善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应当完善行政程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3. 强化责任追究:对于违反行政法原则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于违法、失职、渎职等行为,应当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4. 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行政执法知识
由于行政执法和司法在某些案件上存在交叉和衔接,因此需要双方进行协调和配合。比如,在行政诉讼中,行 政机关需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理工作,并在必要时接受司法审查。同时,司法机关也需要对行政执法进 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工商局发现某公司涉嫌虚假宣传,依 法进行了行政处罚。但该公司未履行处罚 决定,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查 后认为行政处罚存在程序瑕疵,但不影响 处罚结果的公正性,最终维持了处罚决定 。此案例说明了行政执法和司法在程序和 结果上的差异。
行政执法的标准要求
合法性
合理性
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行使 职权。
行政执法应当合理、公正、适当,不得滥用 自由裁量权。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
行政执法应当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
行政执法应当高效、便捷、透明,为当事人 提供优质服务。
行政执法的法律效果
实现行政目的
行政执法是实现行政目的的重要手 段,可以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 共利益的维护。
行政执法的类别包括依据行政 管理权限的执法行为和依据法
律授权的执法行为。
具体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 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
政给付、行政裁决等。
02
行政执法的基本程序
行政执法的程序要求
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 规定,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
公开透明
行政执法过程应当公开透明,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行政管理
推进法治建设
通过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促进行政管理 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行政执法要坚持的是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合理性原则;三是正当程序原则;四是效率原则;五是诚实守信原则;六是责任原则。
热门城市:桂林律师渭南律师林芝律师山南律师柳州律师宁德律师南平律师绵阳律师营口律师廊坊律师行政人员是代表代表政府更加接地气的来管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现如今社会有很多的新闻都在报导行政人员与老百姓的各种起冲突,那么行政执法到底是奔着什么样的原则来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下▲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详细请阅读下文。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中必须遵守的准则或原则,违背了它,就会造成行政执法行为的违法或不适当,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合法性原则行政执法权的享有和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或者符合法律,不能与法律相违背。
这里所说的法律是广义的,包括法律、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规章,同时也包括政策。
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执法的最重要原则,是依法治国在行政执法中的具体体现。
按照这一原则的要求,行政执法单位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行政执法单位必须具有合法主体资格。
所谓有合法主体资格是指法律授予了一定执法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并能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没有授予执法权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2、必须在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从事执法活动,不得擅自超越职权。
3、委托执法必须符合法律要求。
所谓委托执法是指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一定执法事项委托给另一行政机关或者非行政机关组织或者个人办理的行为。
被委托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对外进行活动,活动的后果由委托机关承受。
由于行政执法权是国家权力,委托执法必须符合《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4、行政执法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法律依据。
就某一方面的执法活动而言,已有法律的,应当有相应法律的具体条文作依据。
比如说,对某人或者某个企业征税,要有《税法》的具体条文作依据;颁发营业执照,要有《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法》或者《个体工商户管理法》的具体条文作依据;实施行政处罚要有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的具体条文作依据,如此等等。
行政执法基本知识
2010.11.08
一、行政执法基本理论
(一)行政执法概述 (二)行政执法原则 (三)行政执法要件 (四)行政执法效力
(一)行政执法概述
什么是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是指实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
的过程中,行政执法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 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 的目的的行政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也包 括具体行政行为。
(1)羁束裁量的行政执法和自由裁量的行政执法 。法律、法规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执行(羁束); 法律、法规虽有规定,但范围、方式、种类等有 一定幅度(自由裁量);----违法或不当。救济权 。
(2)依职权和依申请的行政执法行为。
(3)需要受领与不需要受领的行政执法行为。
(4)单方性的与双方性的行政执法行为。意思表 示“合意”,行政合同。
(三)(非许可)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
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法规依据。
行政许可、审批,我市主要由审改办负责确 认,并以政府文件公布。
(四)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
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 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与许可联系密切。常为一行为两步骤:如食品商 贩,健康证明,从业许可。
复议、诉讼) 3、约束力 必须履行义务,行政执法主体也有义务执法。 4、执行力 依法强制或提请法院强制执法。复议或诉讼不
二、行政执法依据
(一)依据的概念及特点 (二)依据的种类 (三)依据的效力 (四)依据的适用
(一)依据的概念及特点
什么是行政执法依据? 行政执法依据,是国家有权机关制定或认可,
(4)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命令 等。
执法有哪些特点及基本原则
执法有哪些特点及基本原则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
其实执法也是有一定的特点的。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执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执法的概念执法,顾名思义是指掌管法律,手持法律做事,传布、实现法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在广义与狭义这两种含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广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的执法是指法的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人们把行政机关称为执法机关,就是狭义上使用执法的。
此处所讲的执法是指狭义的法的执行。
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是法的实施的重要方面。
在现代社会,国家行政机关被称为国家立法机关的执行机关,后者制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前者贯彻、执行、付诸实现。
执法是实施法律的活动,必须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发生的由于执行人员本身或其他原因引发的非法操作才能在执法前冠名如:暴力执法、违规执法等。
而没在这个大前提下的行为只能是个人或某团伙的私自行为,与其本身行政执法身份无关如公路过期收费、非公安机关拘留等。
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地点、范围内才叫执法,其他都算个人或某团伙私自行为。
而在这前提下公职人员的行为才能冠名某某执法。
执法的特点1、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
这是因为:首先在现代社会为了避免混乱,大量法律的内容是有关个方面社会生活的组织与管理,从经济到政治,从卫生到教育,从公民的出生到公民的死亡,无不需有法可依,;其次,根据法治原则,为了防止行政专横,行政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按照立法机关根据民意和理性事先制定的法律来进行。
因此,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就是执法的过程,就是代表国家社会机关来管理的过程,社会大众应当服从。
2、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
在我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从事全国或本地方行政管理的同时,就是在全国或本地方执法的过程;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在某一方面进行管理的同时,就是在本部门执行、实施相应的法律的过程。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行政法起着指导作用的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仅存在于行政立法、执行、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等各个环节,而且对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以及行政法的监督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其对行政法体系的构建起着重要的统率作用,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本文主要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性,确立,内容和今后发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究。
行政法作为重要的一个部门法,不仅内容繁多,体系庞杂;而且因为行政法主要是调解行政主体管理公共事务的法律,具有能动性的特点,这使得其需要及时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映,这也是实现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的必然要求。
但是因为法律的制定和修订都需要一定的程序这也使其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与此同时,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仅体现行政法的基本精神和目的,而且有宏观指导性,更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法律导向。
由此,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出现和发展也是顺势而为而已。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因其本身的优势地位,一经学者学理化、规范化的提出后就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由于各个学者对行政法基本内容的把握的不同,使得其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总结和理解也存在差异,从而使行政法领域的基本原则和行政法本身的内容一样内涵十分丰富,但是随着学理的发展,学者对行政法精义的准确把握,行政法基本原则在某些方面也初步达成了主流的共识。
下面笔者就从行政法的一般基本原则和特殊基本原则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重地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在行政法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过程中,被高度概括出来的有普世价值的原则性规范。
一方面,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脱胎于具体的行政法规则,对行政法的整体架构起着统率作用,另一方面又随着实践的发展产生出新的行政法的具体规则。
而无论是旧的行政法规则还是新的行政法规则都必须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保持一致,与其“共进退”。
因此,其对于行政法法律体系的指导和重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作为行政法重要的母体性原则,其他具体的行政法规则作为子原则必须以母体性原则为根据制定,同时还不能违背母体性规则。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运行机制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运行机制【知识文章格式】标题: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运行机制:解读有效执法的保障导语:作为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行政执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起到了重大作用。
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作为行政执法的基本遵循,对于保持执法公正、规范和高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定义、运行机制、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深入思考行政执法的重要性和改进方向。
【正文】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定义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执法权力时必须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法定程序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法律责任追究原则。
这三项制度旨在确保执法公正、规范和高效,构建一个依法行政的环境,保障公民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也提高了法治水平和行政效能。
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运行机制1. 法定程序原则:法定程序原则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行使执法职权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严格遵循执法程序的要求。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权力与程序的严密结合,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行政执法机关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重程序的规范性,建立健全的执法程序,提高管理效能。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平等对待所有被执法对象,不得因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的差异而对待不同。
这一原则的实施是确保执法公正的关键,同时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
行政机关在执行执法任务时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个人或其他因素的偏袒,严防执法不公和滥用职权的情况发生。
3. 法律责任追究原则:法律责任追究原则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对于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对失职行为要严肃问责。
这一原则的目的是增强执法意识,推动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行使。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的培训和纪律教育,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执法,就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应用于个人或组织,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活动。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行政执法的整个过程、对行政执法起着指导性作用的核心准则。
它反映了行政执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行政执法的根本宗旨,适用于行政执法的一切领域。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应当着重把握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行政执法的合法性,是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具体行为以及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执法的首要原则,是行政执法合理性的前提条件。
该原则的确立是中国宪法的实施、民主和法制的运作以及依法治国思想深化的必然结果。
行政执法合法与否,将影响行政主体的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
因此,行政执法的合法性是行政主体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一项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执法主体合法。
行政执法主体合法的具体要求为:(1)行政执法主体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置,并有组织法的根据;行政主体的职权来源于法律的授予,法无明文规定则行政主体不可为,但是在行政执法实践中,行政执法的行为人有时是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或者是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因此其行为是否合法、是否代表行政主体,具体表现为是否取得执法资格、接受指派或者委托;(2)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
如果行政主体超出了自己的权限范围,即构成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3)行政主体做出具体行政执法行为必须通过集体讨论决定,然后经行政首长签署的,才能视其实施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主体合法,否则,视为行政主体不合法。
2、行政执法内容合法。
(1)行政执法行为必须以事实根据为前提,而且这种事实必须证据确凿;(2)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必须正确;(3)行政执法目的合乎立法目的。
3、行政执法程序合法。
行政执法程序与行政执法实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政执法程序合法,是确保行政执法实体实施的前提,同时也是行政执法合理、公正的保障。
行政执法程序的合法,应当把握:(1)行政执法符合法定方式。
行政执法既要符台国家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中通常规定的程序规则和制度,又要符合行政实体中规定的具体程序、规则和制度;(2)行政执法符合法定步骤、顺序规则;(3)行政执法符合法定时限。
法律对行政执法时限的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行政效率,同时又是一项附条件的法定步骤。
行政执法程序合法,是行政执法合法性的基础,行政主体只有严格执法程序,才能保证行政主体管理社会经济秩序的权威性。
二、合理性原则
行政执法的合理性,是指法律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方式、程序只规定一定的范围和幅度,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选择,采取适当措施的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的合理性是随着行政执法合法性的强化,基于行政主体拥有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合法性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延伸和发展。
行政执法的合理性,主要是通过行政主体行使裁量权而反映出来的,行政执法是否合理将影响行政执法合法性的公正体现,其从实质方面对自由裁量行为提出了要求,即要求其内容合理。
合理性原则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其具体要求是:(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之上,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3)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合乎情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在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遵从合理性原则,应当理解:
1、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受法律约束。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依照法律规定严格行政执法,但是由于行政管理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将行政主体的每一个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范围、方式、幅度都予以详细规定。
因此,法律授予行政主体享有一定的裁量权,行政主体才能合理、科学地进行行政管理,
履行行政职能。
行政主体的这种裁量权并不与行政执法的合法性截然对立,行政主体执行法律更不是机械、被动地适用法律,而应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灵活地行使裁量权,使行政执法行为趋于合理。
法定的裁量行为要求行政主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象做出不逾越法律的合理、公正的选择和判断。
2、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应遵循社会公理。
由于行政执法的行为人主要是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或者是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因而对行政执法合理性的趋向,会受行政执法行为人主观动机和目的的影响,行政执法行为人在实施具体行政执法时应当遵循:(1)正当性。
行政主体实施具体行政执法行为主观善意和目的的正当性;(2)平衡性。
行政主体在选择做出某种具体行政执法行为时,必须注意权利和义务、个人所受损害与社会所获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3)情理性。
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符合情理性。
情理是指实施的发生所导致的结果,行政主体做出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台客观规律、合乎情理和常理。
3、坚持行政执法的合理性,保障相对人权利义务。
政府的权力体现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其权力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具有强制支配的作用。
所以,权力的行使具有主动性、强制性,且有自我膨胀的自然倾向,而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实现则带有被动性,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实现往往依赖于政府的自我约束和司法救济。
因此,行政执法机关要坚持行政执法的合理性,应当自律行政裁量权,使行政执法的合理性真正成为协调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的亲和剂,进而保障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把握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关系
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并列共同构成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做到合法,而且同时要合理。
违反合法性原则将导致行政行为违法,违反合理性原则便产生行政行为不当。
1、行政合理性原则要以合法性原则为前提。
在行政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相对关系上,前者居首要位置,后者以前者为前提。
这是由法治原则所决定的。
在我国,行政执法上的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确立,具有以下特点:(1)以根本大法《宪法》为基础;(2)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为指导;(3)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4)是依法治国思想和实
践深化的必然结果。
由于确立行政合法性原则的上述法治内涵与特点,决定了行政合法性原则必然成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首要原则,而行政合理性原则要以合法性原则为前提。
2、坚持行政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相并列,做到行政执法行为既合法又合理,积极预防、及时纠正任何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行为。
3、努力做到自由裁量权的细化、具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虽然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补充原则,但在行政行为合法性前提下,准确体现合理性原则亦显得十分重要。
合法性原则是合理性原则的前提,合理性原则是对合法性原则的补充和调整。
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为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因此,要求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过程必须保持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有机统一,目的就是保障行政机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出于合理动机,遵循正当程序,同时也要考虑到是否符合社会基本的道德标准,从而作出合法合理也合情的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