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13.3圆word教案(1)
七年级数学下册 13.3.1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新版)青岛版
《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弦、圆弧、半圆、优弧、劣弧、扇形等概念;2.能从圆的生成和集合的两个方面去认识圆的概念,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2.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教学重点圆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优弧、劣弧、扇形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圆规、直尺、练习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许多物体都给我们以圆的形象。
二、新课学习问题:没有圆规怎么画圆?圆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饶它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的图形叫做圆(circle).固定的端点O 叫做圆心(center of a circle ),线段OA 叫做半径(radius )如图:以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读作“圆O ”(1)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对于同一个圆来说, 这些半径的长相等吗?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2)半径相同,这一原理的应用。
把车轮作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
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感到非常平稳。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点在圆外,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
点在圆上,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
点在圆内,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
第二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由圆的定义可知:(1)圆上的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因此,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请你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下面的两个概念:(1)圆的内部是()点的集合.(2)圆的外部是()点的集合.习题: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O,在⊙O上任取A、B两点,连接OA与OB,(1)你知道OA与OB的长分别是多少吗?(2)如果OA=5厘米,你能说出点C的位置吗?(3)如果OM=7厘米,ON=3厘米,你能说出M、N两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吗?(4)想一想平面上的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弧、弦定义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如图中的线段BC、BD)叫做弦(chord)经过圆心的弦(如图中的BD)叫做直径(diameter)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 ,读作“圆弧AB”或“弧AB”.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弧的分类(1)优弧(大于半圆的弧)(2)半圆弧(等于半圆的弧)(3)劣弧(小于半圆的弧)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个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3.3圆(1)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3.3圆(1)教案【课标要求】1、理解圆的两种定义。
2、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结合图形掌握弧,弦,扇形等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2、能从圆的生成和集合的两个方面去认识圆的概念,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3、理解弦、圆弧、半圆、优弧、劣弧、扇形等概念。
【教学重点】圆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从集合的观点定义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察大屏幕上显示的图片,让学生找出这些图片的共同点,从中抽象出圆,再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
二、合作交流【任务一】观察与思考1、根据课本P148图,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的实例吗?2、什么叫圆?圆心?半径?在平面内线段OA绕固定的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描出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点O叫做圆的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注意:圆指的是“圆周”(一条封闭的曲线),而不是圆面。
【任务二】实验与探究(一)、画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在圆上任意取A, B两点,连接OA与OB,1、你知道OA与OB的长分别是多少?2、如果OC=5厘米,你能说出点C的位置吗?3、如果OM=7厘米,ON=3厘米,你能说出点M,N两点与圆的的位置吗?4、想一想,平面上的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二)、你能用集合语言描述下面的概念吗?圆:平面内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内部:圆的外部:(三)、练习1:已知⊙O的半径为3,A为线段PO的中点,则当OP=6时,点与⊙0的位置关系是。
练习2:如图所示,△ABC中,AC=4㎝,BC=3㎝,CD⊥AB于D点。
若以点C为圆心,以3㎝为半径画圆,试判断A,D,B与⊙C的位置关系。
【任务三】实验与探究(一)、圆的弦画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圆心为O,在圆上任意取A, B两点,连接A、B两点。
青岛版七下数学13.3.1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七下数学13.3.1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七下数学13.3.1圆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以及理解圆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圆的特点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等基本几何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3.理解圆的性质,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圆的特点,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等学习工具。
2.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
3.教学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圆形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几何工具画出一个圆?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出一个圆。
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如: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13.3圆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13.3 圆说课稿2022-2023学年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和符号;3.能够求解圆的面积和周长;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学生对于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圆的定义是什么?•圆有哪些基本性质?•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区别?2. 讲解 (20分钟)老师通过黑板和直观的图示,详细讲解圆的相关术语和符号。
1.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弦、弧和弧长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切线、切点和切线长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 演练 (25分钟)老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在纸上做出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1.给出一个圆的半径为6cm,求出这个圆的直径、周长和面积。
2.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为8cm,求出这个圆的半径、周长和面积。
4. 拓展 (15分钟)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实际场景,设计一个需要计算圆的周长或面积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5. 小结 (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13.4 圆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术语和符号。
在演练环节,学生表现出良好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但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七年级数学下册13.3圆(1)——基本概念教教学设计(新版)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3.3圆(1)——基本概念教教学设计(新版)青岛版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下册13.3圆(1)——基本概念》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能够识别圆的各个部分,如圆心、半径等。
3.能够运用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各个部分的认识。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深入理解圆的概念。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瓶盖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如圆形的桌面、轮子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向学生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b.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圆形物体有什么特殊的性质?c.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是一种特殊的图形,它有一个圆心和半径。
2.呈现(10分钟)a.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b.解释圆心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半径的定义。
c.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圆。
b.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画的圆,并解释圆心、半径等概念。
c.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巩固(10分钟)a.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b.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a.教师提出一些与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年级数学下册13.3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13.3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下册13.3圆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画法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圆的相关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圆,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画法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圆的画法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增强直观感受。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物品(如圆桌、圆饼干等)供学生观察。
2.准备圆规、直尺等绘图工具。
3.准备PPT课件,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的定义,并板书。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并展示圆的画法。
同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画圆,并讲解画圆的步骤。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3.3《圆》教案
13.3《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圆、同心圆等概念;2.会利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2.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2.通过动手、动脑的全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等圆、同心圆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用圆的面积与周长公式进行有关简单问题的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学生准备圆规、直尺、练习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描述性语言叙述“圆”是怎样形成的?2.用集合的观点来描述圆的概念3.在平面内,一个点与一个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一下)4.如图,指出图中所示的量:圆心;半径;直径;优弧;劣弧;扇形 .二、新课学习分别观察图(1)与图(2),你发现图(1)中的两枚硬币所确定的两个圆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自己取两枚相同硬币来观察)?图(2)中的几个圆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够重合的圆叫做等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圆叫做同心圆问题1各小组由一名同学说出一个数字,然后每个人都以这个数字为半径做一个圆,然后同学之间相互将所画的圆重叠,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和其他小组交流你们小组的发现是:其他小组和你们小组的发现相同吗?问题2 判断:能够重合的两段弧就是等弧对吗?那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的弧才是等弧呢?试一试找出下图中的等弧问题3你能用圆规作出几个圆心相同但半径不同的圆吗?试试看!(这样的圆课本上给它们取了怎么有趣的名字?)同心圆问题4 讨论:由问题3,我们知道由两个圆心相同但半径不同的两个圆就组成同心圆,我们把两个同心圆之间的部分叫做圆环,那么你能用图形表示“到点A的距离大于2厘米而小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吗?解:如图,为两圆之间的圆环部分(不包括圆上的点)例1有两个同心圆,大圆半径为r ,小圆半径为2r ,求圆环的面积。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3《圆》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3《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3章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引入圆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线段、射线、直线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能够识别圆,并理解圆的特点。
2.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圆的特点。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圆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糖果、硬币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圆形糖果、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圆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圆与其他几何图形有什么不同?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总结出圆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的性质,加深对圆的理解。
2019-2020学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 13.3 圆(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青岛版.doc
2019-2020学年春七年级数学下册 13.3 圆(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青岛版【学习目标】1.能从圆的生成和集合两个方面去认识圆的概念;2.知道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理解弦、圆弧、扇形等概念。
【课前预习】预习内容:自学教科书P148---P149练习之间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任务一:圆的概念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的形象,除了课本上例举的圆桌、车轮、轴承外,请你再举几个圆的实例。
2.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圆的知识,完成以下填空:圆有____个圆心,有____条半径,圆的所有半径都__________。
_________决定圆的位置,________决定圆的大小。
圆是__________图形,圆有____________条对称轴。
定义一:在__________内,一条线段绕它的一个端点旋转__________,另一个端点所描出的_________叫做圆。
连接______和______任意一点的_____叫做半径。
定义:圆是平面内到_________的________等于_________的点的集合。
任务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在圆上任意取A, B 两点,连接OA 与OB(1)你知道OA 与OB 的长分别是多少?(2)如果OC=2厘米,你能说出点C 的位置吗?(3)如果OM=3厘米,ON=1厘米,你能说出点M,N 两点与圆的的位置吗?(4)想一想,平面上的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任务三:圆的有关概念1.圆的弦、直径、弧的概念及方法为?2.弧有_____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扇形的概念为?4.如图,说出⊙O 中的弦、弧、直径及扇形?写出所有⊙O 中的弦、弧及直径。
【课中探究】圆的概念:定义一:1.在平面内线段 绕固定的端点 旋转一周,另一个 端点 所描出的封闭曲线叫做圆.2.点 叫做圆的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最新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3.3圆公开课优质教案(1)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圆地两个定义; 2、结合图形掌握弧,弦,半径,直径等有关概 念。 3、理解点与圆地位置关系。 4、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学生地探索能 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讲练结合、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点与圆地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1. 点地集合定义
旋转一周,另一个 地三种位置关系, 地掌握学
端点 A 所描出地封 并能用集合地语 习重点。
闭曲线叫做圆。注 言描述点在圆内
意,圆是一个端点 和点在圆外时, 点
A,点动成线形成地 到圆心地距离与
封闭曲线。你来判 半径地关系。
断一下,这两个图
形谁是圆形?
师:为什么第一个 不是圆呢? 师:很好。看来大 家已经对圆有了正 确地认识。如果我 将这个圆地圆心标 记为 O,那么这个 圆可以怎样表示 呢? 四、 点与圆地位
定,将线段 OA绕着 成地圆面。
概念。
固 定 地 O 旋 转 一 生:记作⊙ O,读
周,大家观察一下, 作圆 O。
点 A 地运动轨迹是 生:⊙ M,读作圆 这是本课
怎样地?
M。
地教学重
师:出示圆地概念。
点,通过讲
在 平 面 内 线 段 OA 通过实验与 练结合,让
绕着固定地端点 O 探究,发现点与圆 学生较好
置关系 通过“实验与
探究”中所涉及地
一系列活动,发现
点与圆地三种位置
关系。经历圆地集
合定义地形成过
程。
五、 圆地再认识 ——圆中地概念
通过多媒体演示, 学生理解弧、弦、 让学生理解弦、 弧、 扇形等有关概念。 扇形地概念。总结 归纳弧地三种分类
通过图片 引导学生 区别弧、弦 之间地区 别与联系。
七年级数学下册 13_3 圆(1)——基本概念教学案(新版)青岛版
7.(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8.在圆中,直径是 8,当点到圆心的距离是下列数值时,判断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
(1)3 (2)4 (3)4.5 (4)0
9. 为什么说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画图说明。
【归纳总结,作业布置】 课本 152 页第 1 题,153 页第 2 题。
可编辑
精品教案
课题
13.3 圆(1)——基本概念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6 年 月 日
执笔人
代朝东 审稿人 七年级数学组
总第 7 课时
标准陈述
1. 理解圆、弧、直径、弦、扇形等相关的概念; 2. 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学习目标
2. 能从圆的生成和集合的两个不同方面去认识圆的概念,经历探索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精品教案
【释疑解惑,技巧点拨】
1.圆的内部及外部的集合。
2.弧的分类及表示法。
【达标测试,反馈矫正】
1. 课本 150 页第 1、2 题。
2.在长 8 厘米,宽 6 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
径是(
)厘米。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 3 倍,直径扩大( )倍,周长扩大( )
倍。
4.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4)
的弦叫做直径。
3.在一个圆中可画出
条直径,
它们的长度都
。
四、弧与半圆:
1.圆上
叫做圆弧,简称弧。
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 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 。
小于半圆的弧叫做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3《圆》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3《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3《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直线、射线、线段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圆心角、弧、弦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对平面几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平面图形,其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角、弧、弦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角、弧、弦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圆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引出圆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角、弧、弦等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感知。
3.知识讲解:讲解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弧与弦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规律。
4.例题解析: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青岛版(2012)七年级数学下册 13.3 圆 学案设计(无答案)
圆【学习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2.能从圆的生成和集合的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圆的概念,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3.理解圆、圆心、半径、弦、直径、弧、半圆、优弧、劣弧的概念。
4.理解等圆、同心圆、圆环等概念。
5.会用圆的面积与周长公式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
【学习重点】1.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对等圆、同心圆等概念的理解。
【学习难点】1.从集合的观点定义圆。
2.会利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激学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也是一种美丽的平面图形,它象征着圆满、团圆、和谐,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的实例吗?二、导标引学(一)导疑预学。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讨论后找出疑难问题。
1.预学核心问题。
(1)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心:________________。
半径:________________。
(2)圆的表示方法:如右图,记作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
2.预学检测。
想一想:(1)圆心确定圆的________________,半径确定圆的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对于同一个圆来说,这些半径的长相等吗?为什么?与同学交流。
3.预学评价质疑。
通过预学,你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把它们写下来小组交流。
(二)导问互学。
活动一:从小组提出的问题中概括出来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设计的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点与圆位置关系及圆的集合定义。
参考课本中实验与探究,完成下列问题:(1)OA与OB的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OC=5厘米,你能说出点C的位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3.3圆(1)
C
OA
大于半圆的弧 叫做优弧(用
三个点︵表示)
如BCA
C
O
弧的分类: (1)优弧(大于半圆的弧) (2)半圆弧(等于半圆的弧) (3)劣弧(小于半圆的弧)
小于半圆的
弧叫做︵劣弧.
B
如AB
A
扇形
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个端点的两 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思考? 圆中的两条半径可把圆 分成几个扇形?
•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两种定义。 2、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结合图形掌握弧,弦,扇形等有关概念
•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难点:从集合的观点定义圆。
圆的定义: 在平面内,线段OA绕它的固定 端点0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描出的封 闭曲线叫做圆.
o
r A
点O叫做圆的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 的圆记作⊙O,读作“圆O”;线段OA是 ⊙O的一条半径。
3.在同一圆中,劣弧小于半圆 ,优弧 大于 半圆 . (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
4.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以A为圆心,2为半
径作⊙A,则点B在⊙A 上 ;点C在⊙A
外 ;点D在 ⊙A 上 .
A
B
D
C
(4)想一想平面上的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5厘米
O
A
B
M
r=5厘米
C
N
O
A
B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1)点在圆外 (2)点在圆上 (3)点在圆内
用><=填空 OD r OB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C r
F =3厘米
用大于、小于、等于填空
1.点在圆外,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 大于 2.点在圆上,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 等于 3.点在圆内,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 小于
2022-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3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 13.3 圆学案(新版)青岛版
O AO BCA课题: 13.3 圆(1)学习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2 .能从圆的生成和集合两个方面去认识圆的概念,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
3.理解弦、圆弧、半圆、扇形等概念。
学习过程:认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除了圆桌面、车轮、轴承等,你还能举出圆的几个实例吗?2、你能说明用圆规画圆的道理吗?除了可以用圆规画圆之外,你还有其他画圆的方法吗?用你知道的方法画圆,体会圆是怎样画出来的.3、 如图1,在平面内,线段OA 绕固定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描出的封闭曲线叫做___;点O 叫做____;连接圆心与圆上一点的线段叫做____;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___;读作____;线段OA 是圆O 的一条____;一个圆有_____条半径;同一个的半径都____. 认真阅读课本“实验与探究”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 画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O ,在圆O 上任意取两点A ,,B ,连接OA ,OB. (1) OA 与OB 的长分别是多少?(2) 如果OC =5厘米,你能说出点C 的位置吗?(3) 如果M ,N 是平面内的两点,且OM =7厘米,ON =3厘米,你能分别说出点M ,N 与圆的位置关系吗?(4) 观察图2,平面内的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2、在平面内,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三种:点在____,点在____,点在____. 点A 在圆外,点B 在圆上,点C 在圆内.平面内:点在圆外⇔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点在圆外⇔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点在圆外⇔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圆O 中,到圆心O 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O 上;圆O 上的所有点到圆心O 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因此: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O BCAO ACE 同样:圆的内部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__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__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如图3,在圆O 中任取两点,用线段连接它们,所得到的线段叫做__, 点A ,B ,C 都是圆O 上的点,线段AB ,AC ,BC 都是O 的弦,BC 是经过圆心的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_____; 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4、 如图4,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____,简称____;用“ ”表示,以CD 为端点的弧记作CD ,读作“弧CD ”圆的一条直径把圆分成两条 弧,每一条弧叫做____;大于半圆的弧叫做____;小于半圆的弧叫做____.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BD 表示上面的劣弧,BAD 表示下面的优弧(图中加粗部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_____. 例如扇形OBEC 是由劣BC 和半径OB ,OC 所组成的图形; 扇形OBAD 是由优BAD 和半径OB ,OD 所组成的图形. 小结:课堂练习:A 组练习1、已知⊙O 的半径为8厘米,A 为平面内一点.当OA 符合下列条件时,分别指出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1)OA =7.9厘米; (2)A =8厘米; (3)OA =8.01厘米.O BA CD2、(1)圆的一条弦的弧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2)如图,图中有几条弧?哪些是优弧?哪些是劣弧?B组:1、在ABC中,AB=3厘米,BC=4厘米,CA=5厘米.(1)以点A为圆心,以3厘米长为半径画圆,确定点B,C与⊙A的位置关系;(2)以点A为圆心,以4厘米长为半径画圆,确定点B,C与⊙A的位置关系;(3)以点B为圆心,以4厘米长为半径画圆,确定点A,C与⊙B的位置关系.2、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墨经》一书中就给出了圆的描述性定义:“圆,一中同长也”,这就是说,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____,定长是____.3、AB两点的距离为4厘米.用图形表示具有下列性质的点的集合,并指出它们是怎样的图形:(1)到点A的距离等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2)到点B的距离等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3)到点A,B的距离都等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4)到点A,B的距离都不大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C组:1.圆的内部是 _______________集合,圆的外部是 ___ 的集合,圆是 _________ 的集合。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3.3圆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3.3 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弦、直径、圆弧、优弧、劣弧、半圆、扇形、同心圆、等圆等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它们.2.探索并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分类思想,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定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从集合的观点定义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圆,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圆及圆的有关概念,下面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识记学习目标.过渡语: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定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从集合的观点定义圆,让我们带着目标踏上愉快的学习之旅.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1.用圆规画一个圆,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圆的定义1:在平面内线段OA绕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线段OA叫做 .圆的定义2: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 .2.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 读作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种.(1)点在圆外,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2)点在圆内,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3)点在圆上,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半径.4.圆中的有关概念弦是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 .直径是经过的弦。
思考:弦是直径吗?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劣弧与优弧:半圆的弧叫做劣弧(通常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的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叫做优弧.(二)自学检测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勾乱画.1.已知⊙O的半径为3,A为线段PO的中点,则当OP=6时,点A与⊙O的位置关系().A.点在圆内B.点在圆上C.点在圆外D.不能确定2.如图1,弦有线段,直径是,最长的弦是,优弧有;劣弧有 .3.已知点P到⊙O的最近距离为3㎝,最远距离为9㎝,则⊙O的半径是 .(图1)三、后教环节(一)合作探究探究:A、B两点的距离为4厘米,用图形表示具有下列性质点的集合,并指出它们具有怎样性质的图形.(1)到点A的距离等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2)到点B的距离等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3)到点A、B两点的距离都等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4)到点A、B两点的距离都不大于3厘米的点的集合.(二)我的疑惑四、训练环节要求:独立完成训练题目,书写认真,步骤规范,成绩计入小组量化.1.以线段AB的中点M为圆心,以MB的长为半径作圆,所作的圆记作()A .⊙O B. ⊙B C. ⊙M D.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径不是圆的弦B.半圆周不是弧C.等于半径两倍的线段叫直径D.过圆内一点可以做无数条弦3.在同一圆中,劣弧半圆,优弧半圆.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以A为圆心,2为半径作⊙A,则点B在⊙A ;点C在⊙A ;点D在⊙A .5.已知⊙O的半径为10厘米,P为平面内的一点,根据下列点P到圆心的距离d判定点P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d=9㎝(2)d=10㎝(3)d=11㎝课堂总结: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学生对圆的历史、圆的美丽有着深刻的感悟,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学生觉得数学非常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这样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附:板书设计13.3圆1.圆的定义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区别弧、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知识,并提出困惑,大家一起解决。
教学评价设计
项目
自评
组评
师评
课前预习准备充分
课上认真听讲,不懂就问
小组讨论能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上积极举手发言
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圆的两个定义;
2、结合图形掌握弧,弦,半径,直径等有关概念。
3、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4、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讲练结合、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1.点的集合定义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回顾
师: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看着自主学习部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课前整理的前面学过的圆的知识。
交流圆、半径、直径、圆心的定义、特征等。
通过课前回顾,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圆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这几张图面,你发现它们在外形上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出示图片)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的面都是圆的(大屏幕出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因此圆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价值,从古至今,不少数学家对圆进行了研究,使我们对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圆吧!
生:都是圆形。
通过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生:记作⊙O,读作圆O。
生:⊙M,读作圆M。
通过实验与探究,发现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能用集合的语言描述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时,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实物演示圆的生成过程,理解圆的概念。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学习重点。
五、圆的再认识——圆中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理解弦、弧、扇形的概念。总结归纳弧的三种分类及表示方法。
三、圆的概念
师:下面学习第一个部分,圆的概念。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笔,我们将手中的笔看做是一条线段OA,如果我们将圆的一个端点固定,将线段OA绕着固定的O旋转一周,大家观察一下,点A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
师:出示圆的概念。在平面内线段OA绕着固定的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描出的封闭曲线叫做圆。注意,圆是一个端点A,点动成线形成的封闭曲线。你来判断一下,这两个图形谁是圆形?
师:为什么第一个不是圆呢?
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对圆有了正确的认识。如果我将这个圆的圆心标记为O,那么这个圆可以怎样表示呢?
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实验与探究”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发现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经历圆的集合定义的形成过程。
生:形成一个圆形。
生:第二个。
生: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不是一个面。第一个图形是半径线动成面形成的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