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脏病
心内科有哪些中医疗法可以辅助治疗心脏疾病?
![心内科有哪些中医疗法可以辅助治疗心脏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88d903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2.png)
心内科有哪些中医疗法可以辅助治疗心脏疾病?心脏疾病是当前常见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虽然西医药在心内科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中医疗法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厚的医学体系,也在辅助治疗心脏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按摩等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辅助治疗中,通过调整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这些中医疗法的具体方法和效果,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中医辅助治疗心脏疾病的途径。
一、中药治疗心脏疾病中药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辅助治疗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1.1补益心脏补益心脏是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要脏腑之一,主管血脉,调节气机,对心脏进行适当的补益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脏疾病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补益心脏的中药:人参:人参是最具代表性的补益心脏的中药之一。
它具有补气养血、益心安神的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
人参可以单独使用,也常用于复方中药处方中。
黄芪:黄芪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治疗中。
它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疲乏、气短等症状。
党参:党参被用于补益心脏的中药之一。
它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脏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1.2祛瘀化痰祛瘀化痰是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中医理论认为,心脏疾病中常伴有痰湿和血瘀的表现,而痰瘀互结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因此,通过祛瘀化痰的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流通,疏通血管,改善心脏疾病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祛瘀化痰的中药:三七:三七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治疗中。
它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血,减轻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症状。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9335f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4.png)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脉象、舌象等,判断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气虚、血瘀、阴虚等不同情况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2.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关键,心脏病往往与阴阳失衡有关。
通过使用具有滋阴降火或温阳散寒的药物,来平衡阴阳关系,缓解病情。
3. 活血化瘀:中医注重活血化瘀,以保障血液的流畅。
一些常用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4. 调理气血:中医强调气血的调理,气血充足才能保证心脏正常运转。
通过使用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药物,如人参、当归等,来提升机体的气血水平。
5.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心脏功能。
例如,可以刺激“心俞”穴位来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6. 食疗调理:针对心脏病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症状。
例如,适当添加山楂桂圆瘦肉汤、洋葱当归猪心煲、鸭肉当归汤等食物,促进体内血液通畅,降低血管堵塞的可能性。
7. 艾灸:在心脏附近进行温灸,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
8. 口服中医药汤剂: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芪参益气口服液、人参养荣丸等中成药,达到理气活血、益气养心功效。
请注意,中医治疗心脏病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d200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9.png)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在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心脏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一、中医药护心脏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护心脏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个方面。
中药治疗主要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负荷等,从而达到护心脏的效果。
针灸治疗则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病风险等,对心脏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1、中药治疗心脏病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中药方剂有很多。
例如,桃仁、红花、郁金等草药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具有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病的发展。
对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病症,中药方剂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针灸治疗心脏病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心脏病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例如,针灸穴位“心包经”、足三里等穴位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三、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优势1、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在治疗心脏病时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2、综合调理:中医药治疗心脏病注重调理整体,通过调理人体内环境、调节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来治疗疾病,对心脏病有综合性的作用。
3、副作用少:相比于西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中药多为天然草药提取,针灸为非药物治疗,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4、辅助治疗: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常常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总之,中医药在心脏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临床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来确认其疗效及安全性。
老中医治疗心脏病秘方
![老中医治疗心脏病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d5b53b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6.png)
老中医治疗心脏病秘方
老中医们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古老的中医学理念,积累了很
多治疗心脏病的秘方。
这些秘方不仅有一定的疗效,而且不会引起
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老中医治疗心脏病的
秘方:
1. 七叶一枝花茶:将七叶一枝花浸泡在热水中,每日饮用一杯。
这种茶可以帮助调节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缓解心脏病症状。
2. 姜黄水:将适量的姜黄切片加入开水中,煮沸后饮用。
姜黄
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功效,对心脏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枸杞粥:将适量的枸杞和糯米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一碗。
枸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心脏的代谢功能,促进心脏健康。
4. 黄芪鸡汤:将黄芪和鸡肉一起炖汤,可以增强心脏的免疫力
和抗氧化能力,缓解心脏病症状。
5. 天门冬茶:将适量的天门冬浸泡在开水中,每日饮用一杯。
天门冬具有清热解毒和抗心脏病的作用。
请注意,以上秘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心脏病症状,务必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同时,如果您选择使用以上秘方,也请注意个人体质和适应情况,避免过量使用或引起其他不适。
中医治好心脏病案例
![中医治好心脏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cb7d61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1.png)
中医治好心脏病案例
近年来,心脏病已经成为了困扰现代人的一大健康问题。
针对这种疾病,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经过中医治疗后的康复案例。
患者A,男性,55岁,因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去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医生开出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转向中医门诊寻求治疗。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制定了一份针对性的中药方剂,并结合针灸、艾灸等物理治疗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需遵循饮食和运动上的调整建议。
经过两个月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减轻,体力明显增强。
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所恢复,病情得到了控制。
患者A经过中医治疗后,症状得到了缓解,病情得到了控制,同时还加强了体质,提高了生活质量。
这个案例表明,中医治疗在心脏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为广大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1 -。
中医如何从经络调理的角度治疗心脏病
![中医如何从经络调理的角度治疗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f966620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4.png)
中医如何从经络调理的角度治疗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从而对心脏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脏的正常功能依赖于气血的充足和运行通畅。
而经络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一旦出现阻塞或失调,就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
例如,心经、心包经等与心脏直接相关的经络,如果出现气血瘀滞、经络不畅,就可能导致心慌、心悸、胸痛等心脏病的症状。
从经络调理的角度治疗心脏病,首先要了解与心脏相关的经络。
心经是与心脏联系最为密切的经络,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心包经也起着保护心脏的作用,它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在诊断方面,中医通过经络的循行部位、穴位的反应等进行判断。
例如,如果在心经或心包经的循行路线上出现压痛、结节、条索状反应物等,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
同时,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如结代脉、促脉等,也能反映心脏的气血运行状况。
治疗方法上,中医常用的经络调理手段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或艾灸经络穴位,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对于心脏病患者,常用的穴位有心俞、厥阴俞、内关、神门等。
心俞和厥阴俞位于背部,是心经和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通过针刺或艾灸这些穴位,可以振奋心阳、通调心脉。
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是治疗心系疾病的要穴,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作用。
神门穴位于腕部,能养心安神、疏通心经气血。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经络调理方法。
通过按摩心经、心包经的循行部位,以及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心脏的不适。
例如,用拇指按揉内关穴,每次1 2 分钟,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度。
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式
![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7a0803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5.png)
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式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心脏病治疗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阐述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方式,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心脏病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调养。
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有气虚型、血瘀型、痰湿型、阳虚型等。
针对气虚型心脏病患者,中医通常采用补气养心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丹参等,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心脏功能。
对于血瘀型心脏病患者,中医认为血瘀阻滞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常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桃仁、川芎、红花等,可以改善心脏乏血状态。
痰湿型心脏病患者往往有胸闷、气短等症状,中医则认为是体内湿气滞留所致。
中医常常采用化痰利水的方法治疗,如陈皮、半夏、枳实等,可以排除体内的湿气,减轻心脏负担。
阳虚型心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神疲等,中医认为是阳气不足所致。
中医则以温补阳气为主要治疗方法,如附子、肉桂、鹿茸等,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供血功能。
二、中药方剂的应用中医治疗心脏病常常采用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和病情特点进行选择。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 丹参饮:由丹参、黄芪、柴胡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心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瘀型心脏病。
2. 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瘀型心脏病。
3.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陈皮、生姜等中药组成,具有化痰利水、开胃解郁的作用,适用于痰湿型心脏病。
4. 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干姜、大枣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补阳气、益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阳虚型心脏病。
三、中医养生保健除了辨证施治和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心脏病的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心脏是火脏,需要注意“滋阴降火”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中药治疗心脏病有哪些好处?
![中药治疗心脏病有哪些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0723e55ea8956bec0975e3f2.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药治疗心脏病有哪些好处?
导语: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他有了心脏病的话,那么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呢,现在这个观念还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面,对于这个心脏病的问题人们都
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他有了心脏病的话,那么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呢,现在这个观念还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面,对于这个心脏病的问题人们都是觉得它非常不好治疗的,而且它的发病率也是非常高的,那么中药治疗心脏病有哪些好处呢,对于这个问题现在也引起了一部分人们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长在发展中药的前景也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更多的人们知道了用中药来治疗疾病的知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叙述一下有关于中药治疗心脏病有哪些好处?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好处:
第一中医治疗心脏病安全可靠
近代西方国家治疗心脏病确实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其药物大都是化学制品,在治疗心脏病中对肝、肾、脾、胃等伤害很大,是医生用药一个棘手问题,国内外医药专家和患者都在寻找有效无毒的天然制品。
而中医中药在这方面正是自己的优势。
好的纯中药制品,有仅对治疗心脏病有效,而且对其它脏腑也有调节保健作用。
第二中医治疗心脏病方法丰富
中医治疗心脏病,同整个中医治疗学一样丰富多彩。
它可以多种药物内服,也可以内外并冶结合。
临床的方剂很多,可以随症加减,便于把握。
第三中医治疗心脏病可多药联用
多药联用,数药并用,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独到之处。
用在治疗心脏病时,可根据病情把具有温热功能、补益功能、理气功能、活血功。
中医治疗心脏病
![中医治疗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fed2240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e.png)
中医治疗心脏病中医治疗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传统中医学认为,心脏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紊乱等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心脏病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原理主要包括调整气血、平衡脏腑、舒畅心神等方面。
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要脏腑之一,其功能是主管血脉,控制血液的循环和运输。
当心脏功能发生异常时,就会引发心脏病。
因此,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是调整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的循环。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采用草药、针灸、推拿和精神疗法等方法。
其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中草药具有调节气血、平衡脏腑的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有着明显的疗效。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芪、党参、丹参、虎杖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针灸对心脏病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推拿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按摩和调理,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脏病症状。
精神疗法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另一项重要方式,通过心理咨询和调控,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压力,提高心脏自身的抵抗力。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管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调养心脏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脏病患者应遵循中医的饮食原则,保持膳食能营养均衡,不过度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中医还提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稳定,这些都是预防和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心脏病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气血、调节脏腑、舒畅心神。
通过草药、针灸、推拿和精神疗法等方式,调整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重要方面。
中医治疗心脏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疗效,在综合治疗心脏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然,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就医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https://img.taocdn.com/s3/m/e68ced6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2.png)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1【脑淤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主要发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表现为: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感觉障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多余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时多见,暴怒兴奋,重体力劳动时主要原因.脑ct检查见高密度影.2【脑梗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脑梗塞青年人多见.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歇息时发病,有的病人睡醒后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等;有的病人仅有肢体麻木感,说话模糊,一过性黑蒙,头晕目眩,恶心,这些症状一般轻微,持续时间短;起病突然,常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作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低密度影.建议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一般按血栓治疗,可用扩容、扩张血管、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也可以用激素治疗。
缺血者用血管扩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主。
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
3【脑血栓】一般是指脑血栓形成,它与脑栓塞同属于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脑血管内因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发生改变,以致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管腔阻塞,局部脑组织发后缺血、损伤及坏死,使人体发生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表现,这就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
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
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4【脑溢血】也称为脑出血,是一种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壁变薄、变脆,加上高血压等原因及某些诱发因素,使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引起脑部出血,产生颅压增高、神经损伤、受压等一系列脑血管急症的表现。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是什么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1d561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1.png)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是什么心脏病,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那么,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
中医没有“心脏病”这个具体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胸痹”“心悸”“怔忡”等范畴。
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生多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也与气血、阴阳的失衡密切相连。
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血失调是一个关键因素。
比如,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就会导致血行瘀滞;或者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脉,也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
因此,调理气血,使之运行通畅、充盈调和,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重要环节。
阴阳平衡同样至关重要。
心为阳脏,主阳气。
若心阳不足,不能温煦心脉,就会出现胸闷、胸痛、畏寒肢冷等症状;反之,若心阴亏虚,不能制约心阳,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
中医治疗心脏病,常常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比如,对于心阳不足者,常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如使用桂枝、附子等药物;对于心阴亏虚者,则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如麦冬、生地等药物常常被选用。
脏腑功能的协调也是不容忽视的。
心与其他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心脾两虚时,会出现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心肾不交,则会有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表现。
中医治疗心脏病时,会综合考虑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通过调理相关脏腑的功能,来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除了上述这些内在的因素,中医还非常注重情志对心脏病的影响。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都会损伤相应的脏腑。
比如,过度的喜悦伤心,过度的愤怒伤肝。
而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或肝火上亢,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对于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如何从五行理论的角度治疗心脏病
![中医如何从五行理论的角度治疗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529352d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9.png)
中医如何从五行理论的角度治疗心脏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行学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
而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也与五行相对应,其中心脏在五行中属火。
从五行理论的角度来治疗心脏病,有着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血液的运行和循环。
如果心的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脏病的症状。
那么,五行理论是如何指导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
木生火,肝属木,心属火。
所以,肝脏的功能正常与否对心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就可能导致心火亢盛。
在治疗上,不仅要清心泻火,还要疏肝理气,使肝气条达,从而辅助心火的正常运行。
例如,可以使用逍遥散等方剂来疏肝解郁,同时配合一些清心泻火的药物,如黄连、栀子等。
其次,五行相克关系在心脏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水克火,肾属水,心属火。
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就会出现心火偏亢的症状,如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
此时,治疗不仅要清心降火,还要滋补肾阴,以达到水火相济的平衡状态。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合导赤散,既滋补肾阴,又清心泻火。
再者,五行的相乘相侮关系也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相侮则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比如,心火过旺可能会乘脾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脾土虚弱也可能反侮心火,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在治疗时,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心火乘脾,就要清心泻火的同时健脾和胃;如果是脾土反侮心火,就要着重健脾益气,恢复脾土的正常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的其他治疗方法也体现了五行理论。
比如,中医的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脏腑的功能。
心经、心包经上的穴位,如神门、内关等,经常被用于治疗心脏病。
而这些穴位的选择和针刺手法,也与五行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c451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b.png)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中医饮食疗法、气功等。
下面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心脏病是气滞、血瘀、湿困等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药治疗可通过调理气血、祛瘀通络、消湿利水等作用来改善心脏病的症状和病情。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黄芪、三七、桃仁等,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体质来选用合适的中药配方。
同时,也可以使用中药制剂,如川芎嗪注射液、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等,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改善心脏病的症状和病情。
常用的心脏病相关穴位有内关穴、涌泉穴、神门穴等,针刺方法可以选择温针、火针等。
针灸疗法对于心脏病的治疗主要有舒心安神、调理气血、促进循环等功效。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部位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对于心脏病患者,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推、点、捏等,可以在心前区、胸部、腹部等部位进行按摩,起到松散筋络、活血化瘀、缓解心脏负荷的作用。
4.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与心脏健康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调理可以改善心脏病的症状和病情。
一般来说,心脏病患者应以清淡、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为主,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
同时,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等功效的食物,如红薯、百合、红枣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养心脏的饮食习惯,如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不熬夜等。
5. 气功:气功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调息的方式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提高心脏功能。
常用的气功有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通过练习这些气功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脏病的症状和病情。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治疗心脏病属于辅助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仍需要积极配合西医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同时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fcc87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6.png)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心脏病作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早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传统的西医药疗法在心脏病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副作用和局限性也不可忽视。
相对而言,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对于心脏病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
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一、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心脏病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心脏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血瘀、痰湿等因素导致。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艾灸等,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改善心脏病的症状和病情。
二、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的功效。
例如,桂枝、草果等中草药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血液供应;丹参、山楂等中草药则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另一方面,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脏病治疗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心脏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问题。
三、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难点与挑战然而,中医药治疗心脏病仍然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中医药治疗的机制和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尽管已有一些临床试验对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争议。
其次,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产品研发和标准化仍然比较薄弱。
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产品开发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流程,这对于产业化推广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展望与建议对于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研究,我们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国内外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心脏病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政府、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确保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治好心脏病案例
![中医治好心脏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fb215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6.png)
中医治好心脏病案例
中医在治疗心脏病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下面将以一个中医治好
心脏病的案例来阐述中医的治疗方法。
这位患者名叫张先生,年龄57岁,早年曾有过心肌梗塞和心功
能不全的治疗经历。
最近,他感到心慌、气短、夜间容易醒来,并且
食欲不好、经常感到疲劳。
在量了血压、心电图等检查后,张先生被
诊断出患有心脏病,并被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
但是他对药物和
手术治疗不太信任,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自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于是,张先生咨询了一位中医师。
中医师首先根据张先生的症状
和体质,为他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并要求他坚持按时服用,并适当
调节饮食和作息时间。
一周后,张先生的症状有所减轻,他感到更加精神和有力气。
中
医师对他进行了针灸、艾灸等治疗手段,帮助他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
同时,中医师还建议张先生练习一些轻度的气功、瑜伽等运动,增强
体质和心肺功能。
一个月后,张先生的症状完全消失,复查时发现心功能明显好转,甚至比之前的检查结果更好。
张先生说:“以前总是担心药物和手术
治疗的副作用和风险,但这次中医帮我治好了病,而且我感觉身体更
加健康了。
”
以上就是一个中医治好心脏病的案例。
从中可以看到,中医的治
疗方法是综合的,包括中药、针灸、艾灸、气功、瑜伽等多种手段,
因此能够有效地调节身体状况,提高自身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尤其是
在治疗心脏病方面,中医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调节心肺功能,缓解症状,提高心脏的健康水平,是很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b14959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0.png)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评价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
随之而来的是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虽然现代医学对于心脏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和并发症。
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则使得患者更加安心舒适。
本文将会以中医药治疗心脏病为主题,从治疗原理、疗效评价以及安全性和适应症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治疗原理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治疗原理和现代医学不同,中医药认为心脏病主要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衡或气血不畅所造成的。
治疗方面需要根据患者体质差异以及病情的不同,在治疗上采用针灸、按摩、汤药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理。
在这里,我们以针灸治疗心脏病为例进行分析。
针灸治疗心脏病是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一种疗法,其治疗原理是通过针灸的刺激,达到调节人体气血和阴阳平衡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针灸治疗心脏病采用多种针刺手法,如局部针刺、远端穴位针刺、电针疗法等。
通过对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
二、疗效评价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其疗效各异。
对于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疗效评价,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应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如胸痛、心悸等;其次是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心电图变化等客观指标。
目前对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并不完善,因此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尤其是那些对西药治疗不适应或者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尝试中医药治疗。
虽然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差异很大,但从长远来看,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心舒适的治疗过程。
三、安全性和适应症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对于患者来说,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当然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因为诊断不准确或者治疗不当等原因而出现的安全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解决。
在治疗选择上,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或者综合应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进行治疗。
对于某些前期病情较轻的心脏病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显著的疗效。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https://img.taocdn.com/s3/m/414d4c7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a.png)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中医行业在现代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在中医行业的工作中,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并介绍其中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简介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是中医行业的一个专科领域,专注于心脏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
该科室的医生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主要依靠中药治疗心脏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中药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山楂、黄芪等,每种中药都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身体的经络系统,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
针灸可以缓解心脏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并改善心血管功能。
3. 推拿按摩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还常使用推拿按摩来治疗心脏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需要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中药和治疗方式。
2. 温和治疗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的治疗方法注重温和治疗,避免过度刺激和伤害患者的身体。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确保疗效最大化的同时不给患者带来不适或伤害。
3. 定期复诊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的治疗需要定期复诊,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结语中医心脏病与心血管科在中医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心脏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如何从经络阻滞的角度治疗心脏病
![中医如何从经络阻滞的角度治疗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9dd715f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e.png)
中医如何从经络阻滞的角度治疗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阻滞是导致心脏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疏通经络来治疗心脏病。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当经络阻滞时,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包括心脏病。
心脏病在中医中可归为“胸痹”“心悸”等范畴。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气血瘀滞、痰湿内阻、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等病理变化,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从经络阻滞的角度来看,心经、心包经等与心脏密切相关的经络出现阻滞是心脏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例如,心经气血瘀滞可能导致心胸疼痛、心悸、失眠等症状;心包经阻滞则可能引起胸闷、气短、心痛等表现。
那么,中医是如何判断经络阻滞的呢?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综合分析。
在望诊方面,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
如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可能提示有血瘀阻滞。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呼吸、声音等。
问诊则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通过触摸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经络气血的盛衰。
在治疗方面,中医采用多种方法来疏通经络,以治疗心脏病。
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益气养心等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疏通心经的瘀滞;瓜蒌、薤白、半夏等能祛痰化浊,通畅心包经;人参、黄芪、炙甘草等可益气养心,补充心气。
针灸也是中医疏通经络的重要手段。
通过针刺心经、心包经上的穴位,如神门、内关、膻中等,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缓解心脏病的症状。
艾灸则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心脏功能。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手法作用于经络和穴位,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经络阻滞。
例如,在胸部、背部进行按摩,刺激相关穴位,有助于改善心脏的供血和供氧。
中医草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
![中医草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ecb0d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8.png)
中医草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传承了数千年的草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草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
一、活血化瘀中医草药治疗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心脏病的症状。
中医草药中常用的活血化瘀草药包括桃仁、红花、川芎等。
这些草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血管中积聚,减少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症状。
二、调理气血中医草药还能通过调理气血来治疗心脏病。
中医认为,心脏病与气血不调密切相关。
常用的调理气血的中草药包括当归、黄芪、党参等。
这些草药可以补充气血,改善心脏的供氧能力,增强心肌的功能,减轻心脏负担。
三、抗氧化作用心脏病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有关,抗氧化剂在心脏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医草药中含有许多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如黄连、黄芩、天麻等。
这些草药可以抑制氧化应激的发生,减轻心脏组织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心脏病的作用。
四、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心脏病患者的心肌细胞代谢通常受损,中医草药可以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来治疗心脏病。
常用的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的中草药包括人参、丹参等。
这些草药能够增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脏供血,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和缺氧的发生。
五、促进心脏组织修复心脏病造成的心脏组织损伤是心脏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中医草药可以促进心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常用的促进心脏组织修复的中草药包括人参、太子参、甘草等。
这些草药具有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和修复的作用,减轻心脏病的病变。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抗氧化作用、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以及促进心脏组织修复等。
通过这些机制的综合作用,中医草药可以减轻心脏病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并对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中医草药治疗心脏病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疗效的有效性。
心脏病用药的中医治疗
![心脏病用药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d51c1274a7302768e9939d5.png)
心脏病用药的中医治疗心脏病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是需要尽早的去治疗的,如果不能够尽早治疗,心脏病在发作的时候就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现在治疗心脏病的方法已经很多了,还有很多的药物治疗,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时候中医治疗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气虚表现为胸闷、心悸,神疲乏力、气短、动则汗出,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虚无力。
治拟补气养血,选用人参养营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麦冬、甘草、地黄、当归、白芍、远志、五味子。
或选用炙甘草汤:炙甘草、玄参、桂枝、生姜、麦冬、酸枣仁、阿胶、生地、麻仁等。
阴虚表现为胸痛隐隐、心悸,夜寐不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拟养阴,选用生脉饮:生地、玄参、麦冬。
若患者口干、五心烦热症状突出,选用天王补心丹,治拟滋阴清火,养心安神,药用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辰砂等。
阳虚表现为胸闷痛、心悸,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唇甲暗紫,舌质淡胖水滑,脉沉细。
治拟温阳,选用右归饮,药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山药、甘草、附子、肉桂。
若兼有水肿时,治拟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茯苓、附子、白术、白芍、生姜等。
血虚表现为胸痛,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无华,爪甲淡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拟养血补血,选用四物汤:当归、白芍、生地、川芎。
或选用八珍汤:当归、白芍、生地、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寒凝表现为胸痛掣背,遇寒痛甚,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暗,苔白,脉沉细。
治拟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选用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白酒。
若疼痛无休止,可加用芳香温通止痛药,如苏合香丸。
痰浊表现为胸闷如窒,肢体沉重,泛泛欲吐,形体肥胖,苔浊腻,脉滑。
治拟通阳泄浊,豁痰开结,选用栝楼薤白半夏汤:栝楼、薤白、半夏。
血瘀表现为胸痛如针刺,心悸不宁,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选用血府逐瘀汤: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心脏病
治疗心脏病,只要从疏通经脉、恢复元气入手,使用祛邪扶正的药物,所以,服用中药调理脾胃的功能,就可以治愈由于心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脏病。
心脏病的食疗方子:
(1)红花三七蒸乳鸽
原料:三七5克,红花6克,乳鸽1只,料酒10克,精盐3克,葱10克,姜5克,酱油10克,红糖5克,菜胆100克。
做法:
1. 把红花摘去杂质;三七研成粉末;乳鸽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洗干净;姜切丝,葱切段;菜胆切成4厘米长的段。
2. 把乳鸽放入蒸杯内,,加入料酒、酱油、红塘、姜、葱、精盐腌30分钟,再放入三
七、红花、菜胆。
3. 把蒸杯置于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约50分钟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滋补气血。
适合于瘀阻心络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佐餐或单食。
宜忌:孕妇忌食
(2)红花三七蒸鸽蛋
原料:三七粉10克,红花6克,鸽蛋5个,精盐3克,鸡汤200毫升。
做法:
1. 红花去杂质,鸽蛋煮熟去壳。
2. 将鸡汤放入炖锅内,放入三七粉、红花、精盐、熟鸽蛋,同煮25分钟即成。
功效:补气血、化瘀阻。
适于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食法:每日一次。
宜忌:孕妇忌食。
心脏病患者的食疗禁忌:
1、戒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辣椒、生姜、胡椒、烟、酒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
2、适量的限制食盐的摄入: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
3、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
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
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4、少量多餐。
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
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5、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
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
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6、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心脏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
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
软饭。
7、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C,以保护心肌。
供给适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
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失常。
用利尿药时,除补钾外,还应注意镁、锌的供给。
组方符合中医辨证,方中以西洋参为君,益气生津,扶元固本;鹿茸为臣,温肾壮阳,益肾填精;君臣结合,具有振奋根基,固本扶元的作用。
冬虫夏草为佐药,藏红花为使药;西洋参、灵芝草、石斛、藏红花、三七与血肉有情之品鹿茸、海马、蛇胆、龟板、鳖甲等配伍,使之发挥益肾壮阳、补肺纳气、养心安神、益智健脑、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等多种作用,全方温凉并用,消补兼施;发挥全方位的补益和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益安宁含有的人参皂苷Rgl(1)、Re(2)和Rbl(3),具有补气活血、益肝健肾的作用,实验发现灵芝对心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有明显的强心、降压、降低血胆固醇以及降低血糖,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由于灵芝三萜类化合物中的一些成分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有抑制作用,故可使血压下降;灵芝酸能抑制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因此灵芝菌丝体还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服用灵芝制剂同时用降压药可使血压稳定,易于控制,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