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两岸三年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

(上海市级层面)

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以来,两岸地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滨江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开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沿江产业集聚带,初步形成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功能体系,初步形成交通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取得生态环境修复与公共环境提升成效,初步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新景观和新地标。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黄浦江两岸地区要全面构筑以功能提升为引领、创新突破为动力、统筹协调为保障、民生共享为宗旨、低碳绿色为理念的现代化开放滨江地区,建设成为上海“四个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世界著名滨江发展带,大众公共活动的高品质体验地。在此背景下,两岸地区功能、形象、交通等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尤其是要重点推进关乎市民生活、城市形象的滨江公共空间建设。为了合理指导、高效推进滨江公共空间建设,特制订《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

一、总体目标

在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的指引下,黄浦江两岸地区要成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应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

本次计划重点围绕滨江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交通系统等三个方面,具体要求是:

(一)公共空间

实现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滨江空间基本贯通,形成较为完整的滨江公共空间体系,创造舒适宜人、彰显文化、注重生态的高品质空间环

境。

(二)服务设施

高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设施、市政设施建设,增加设施数量,丰富设施种类,形成类型丰富、服务均衡、保障有力的设施体系。

(三)交通系统

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系统,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网络联动,加强水陆一体化交通建设,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二、行动原则

(一)公共空间

1、完善空间布局,注重空间的横向连续和纵向渗透,加强空间系统性。构建连续的沿江开放空间和向腹地辐射的纵向空间,有机串联公共活动组织、公共设施与景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空间开放系统,确保公共空间贯通和公共活动连续。

2、推进腹地功能与滨江空间联动发展,以人为本提升空间活力。滨江空间建设应和腹地功能建设联动发展,成为有机整体。面向市民的活动需求,丰富空间的功能,从而提升滨江空间的人气与活力。

3、注重空间形象特色、文化内涵、生态效应,提升空间综合品质。注重滨江空间的内涵式发展,通过历史风貌、生态绿化、景观环境艺术等多方面的打造,全方位提升滨江空间品质。

4、因地制宜,节约资源,充分利用滨江现状资源要素进行设计与建设。充分考虑现状情况与既有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汛墙、码头、硬地、绿化等滨江空间要素进行改造建设,成为实现滨江贯通、提升景观品质的有效载体。

(二)服务设施

1、高标准建设。对原有滨江公共服务设施标准进行完善提升,按照

国际化、精品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设施、市政设施。

2、差异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按照人的活动需求开展设施布局与建设。对于各类不同公共空间,各类不同设施,差异化进行配置。

(三)交通系统

1、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绿色优先。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加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种公共交通建设,积极倡导慢行交通和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水陆一体,两岸缝合。坚持水上交通和陆域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加强水陆换乘枢纽建设,有效缝合两岸交通。

3、系统综合,网络联动。加强交通网络之间的联动,构筑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于一体的交通网络系统,提高交通出行效率。

三、主要任务

(一)公共空间

1、推进滨江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载体建设

构建“一带、多点、多楔”的滨江绿地空间结构(注:“一带”指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的滨江绿化带,“多点”指滨江绿带局部的重要绿化、广场节点,“多楔”指连接滨江与腹地的楔状绿地,形成多条由滨江向腹地渗透的楔形绿化空间)。增加乔木种植,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悬挂绿化等各类立体绿化形式,有效提高三维绿量。

期内新建约260公顷成片公共绿地等开放空间,涉及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徐汇、闵行、浦东等区。

宝山区:完成上港十四区产业转型项目滨江绿化、江堤综合改造等工程;推动宝杨路码头、吴淞军港等局部功能调整;启动上港九区、十区整体功能转型规划研究。

杨浦区:重点推进上海船厂至杨树浦水厂段、杨树浦水厂至丹东路公共岸线示范段、渔人码头三期至上海化工厂段、杨浦大桥公共绿地、电站辅机西厂至杨树浦发电厂段等公共开放空间建设。

虹口区:完成汇山地块滨江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以及扬子江码头地区的绿化景观改造,完成北外滩国际水上游客中心绿地设施优化工程、北外滩景观灯光工程等建设。

黄浦区:完成南浦大桥绿地、十六铺综合改造二期、南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等建设,推进世博浦西滨江岸线优化改造。

徐汇区:完成徐汇滨江开放空间北连、南拓工程建设,推进徐浦大桥北侧WS7单元规划绿地建设。

闵行区:重点推进紫竹滨江公园延伸段、闵行滨江公园、浦江郊野公园一期滨江段等建设。

浦东新区:基本建成杨浦大桥区域滨江绿地及公共环境一期、洋泾港滨江绿地、民生港滨江绿地、新华港滨江绿地、E18滨江绿地南段、E20单元滨江绿地北段、E22单元滨江绿地、上海国际友好城市公园工程、休闲公园等滨江开放空间,推进河口地区滨江森林公园二期、三岔港游艇基地、三林楔形绿地南片等区域建设,深化高化地区滨江空间规划研究。

2、推进滨江公共岸线贯通

在无条件建设成片绿地和广场的区段,设置上跨观景平台,架设水上栈道,局部开辟通道或架设桥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滨江步行活动连续。

期内打通滨江空间断点,完成卢浦大桥浦西节点岸线连通工程、日晖港人行桥等项目,增强公共活动连续性。主要涉及黄浦、徐汇等区。

3、构建滨江慢行空间系统

结合腹地功能、设施布局、景点分布和交通站点,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网络系统,将户外活动从腹地引向滨江,形成连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