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德国电影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历山大·克鲁格 ✓ 新德国电影的领袖,“奥伯豪森宣言”倡导者; ✓ 青年德国电影的里程碑——《告别昨天》 • 创作于1966年 • 描写东德姑娘阿妮塔希冀在西德寻找新生活,
最终锒铛入狱不得善终的故事; • 通过一个人的遭遇,展示50年代末、60年代
初的德国,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
.
17
✓ 叙事方面的革新 • 打破了传统的平铺直叙、因果关联密切的封闭式
.
2
蒙克 病中的孩子
.
3
呐喊
.
4
卡尔·梅育《卡里加里博士》
.
5
✓ 表现主义电影以《卡里加里博士》为诞生标 志
• 罗伯特·维内导演,卡尔·梅育编剧 • 故事梗概:戏中戏
弗朗西斯、卡里加里博士、凯撒——谁是精 神病?
.
6
• 失败的改编 从革命的反思的批判性的,到顺应潮流的;
• 风格化的处理 倾斜的建筑物、失衡的水平线、颠倒的透视 奇异的人物服装、脸谱化的化妆、夸张的表演;
12
✓ 室内剧电影——战后德国的一面镜子 • 关注小人物,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下小人物的命运; • 影片带有悲观主义和宿命论色彩; • 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 “新客观派电影”、“横断面电影”“街道电影” • 《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乐》 • 《没有欢乐的街》
.
13
第三节 奥伯豪森宣言与新德国电影
出来的自由的电影; • 与传统的商业性电影决裂; • 创立新的国际性的电影语言;
.
15
一、新德国电影的第一次创作高潮
1965年“德国青年电影董事会”成立,资助影片 创作;
代表作品——青年德国电影 ✓ 《向昨天告别》《纹身》《生活的标志》 代表人物 ✓ 亚历山大·克鲁格 ✓ 让—玛丽·斯特劳布
.
16
同伙,被逼无奈,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
wk.baidu.com
.
23
✓ 影片深刻讽刺和抨击了70年代联邦德国当局 面对恐怖主义时的歇斯底里,以及新闻界滥 用新闻自由的种种卑劣行径;
✓ 卡塔琳娜锒铛入狱,道德堕落、专事造谣的 记者却死得体面堂皇——影片以其真实性、 及时性与通俗性成为当时联邦德国最卖座的 影片之一;
.
24
挑战与告别;
.
26
赫尔措格
✓ 新德国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个性鲜明、手法奇 特,成就卓越;
✓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3年) ✓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4年) ✓ 《菲茨卡拉多》(1982年) ✓ 《绿蚂蚁做梦的地方》(1984年)
新德国电影兴起的背景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德国电影被法西斯控制; ✓ 二战之后,西德的电影创作完全“好莱坞化”; ✓ 五六十年代,法国出现“新浪潮”,英国产生
“自由电影”,此时的西德电影在电视的强烈冲 击下每况愈下;
.
14
“奥伯豪森宣言” ✓ 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短片导演提出的号召
“创立德国新电影”的宣言; ✓ 德国新电影就是从陈规陋习、商业束缚中解脱
铁路督察员与巡道员一家的恩怨纠葛 • 1921年《后梯》
女佣、邮差、男青年的爱情纠葛 • 《除夕夜》 无助绝望的小店主在除夕夜上吊身亡的故事;
.
9
《最卑贱的人》
.
10
✓ 《最卑贱的人》——室内剧终结之作 • 卡尔·梅育编剧、茂瑙 导演; • 讲述看门人的悲喜交加的生活; • 揭示德国社会的不同阶层的生活环境:
✓ 《铁皮鼓》 • 改编自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 • 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二战,展示战争前后德
国的社会面貌、世相百态,尤其是小资产 阶级的种种丑态,他们的道德沦丧、精神 空虚、逆来顺受、随波逐流; • 主人公——拒绝长大的奥斯卡;
.
25
✓ 《铁皮鼓》的艺术特色 • 影片充满隐喻和象征色彩 • 奥斯卡的降生、奥斯卡拒绝长大; • 人物形象——怪诞的奥斯卡对父一代的憎恨、
阔佬、穷人之间的天壤之别 • 批判德国人的国民性
对权威的笃信、对当权者的盲从
.
11
《最卑贱的人》——电影技术的一场革命 ✓ 舍弃字幕,完全通过视觉画面展示影片情节; ✓ “松绑的摄影机”
带来了“完全流动的视觉观感”; 移动摄影的使用、字幕的摈除是电影史上两项意
义重大的革新,标志着电影语言的发展;
.
.
20
✓ 追求“间离效果” • 画外音的使用避免了观众情感上的专注和投入; • 服装设计上与当时习俗之间保持距离; • 声音中断、画面静止,插入大量空镜头,给观众
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 摄影布光方面人为痕迹明显,追求平面化;
.
21
二、新德国电影的第二次创作高潮
七八十年代,德国电影迎来了创作高潮,即“新 德国电影”的繁荣时期;
描写; ✓ 形成了“极为克制的禁欲主义风格” ✓ 不考虑商业得失,追求严肃、庄重的艺术风格,
以期启迪观众、教育观众认识美、认识真理;
.
19
代表作品——《安娜·玛格达列娜·巴赫的 纪事》
✓ 表现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一生; ✓ 展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同时也展
示艺术家的处境——依附权贵,委曲求全 之余的小小抗争等;
德 国 电 影
.
1
第一节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的兴起 ✓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文
学艺术流派,最先在绘画中兴起,后波及文学、 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 ✓ 表现主义受到伯格森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 析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以变形夸张的艺术语言 表现内心情感,不注重对象的形式描摹;
✓ 经济原因 国家电影基金的资助、美国资本的注入
✓ 人才支持 德国电影界涌现出诸多杰出人才 施隆多夫、赫尔措格、文德斯、法斯宾德
.
22
施隆多夫
✓ 新德国电影代表人物,早年在法国学习电影; ✓ 1975年拍摄《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 ✓ 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基础
上; ✓ 描写一个清白无辜的女子被诬陷为恐怖分子的
的戏剧结构,代之以新的、开放式的叙事结构;
• 剧情上存在跳跃,借助于字幕、引言或是评论衔 接叙事;
• 以空白/开放式结局取代了大团圆式的传统的故事 结局;
• 启用非职业演员;
.
18
让—玛丽·斯特劳布 ✓ 电影创作受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追求“间
离”效果; ✓ 认为电影是一种心智活动,反对银幕梦幻和煽情
.
7
第二节 德国室内剧电影
德国“室内剧电影” ✓ “室内剧”电影是“室内剧”的派生物; ✓ “室内剧”专指一种在小剧场演出舞台剧; • 恪守“三一律”的舞台剧; • 人物较少、布景简单,以对话为主; • 演绎市井故事;
.
8
✓ 室内剧电影代表作——卡尔·梅育三部曲 • 《碎片》《后梯》《除夕夜》 • 《碎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