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2、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⑵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对变法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⑵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1、重点:⑴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⑵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过程: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通过三个探究让学生全面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探究一回忆本专题第一课的内容和本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分析归纳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探究二从背景中总结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变法的指导思想。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宋史·司马光传》思考: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并从论战中反映出变法的什么特点?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初步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及积极意义。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掌握,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 教案

王安石变法 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案标题: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3.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重点:1.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2. 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意义;2.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改革运动。

2. 提问:你们听说过王安石变法吗?知道它的背景和目的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 解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

3.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生发表观点: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具体的王安石变法案例,如新法、青苗法等。

2. 探讨这些变法对当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2.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提问:除了王安石变法,你们还知道其他哪些重要的改革运动?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其他历史事件,并进行简要汇报。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文章,包括其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 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积极程度。

2. 作业评估:评价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和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材料与历史视频和图片,营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通过由易而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讨论、体验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理解和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学习改革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实质。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设置、设疑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

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分组讨论、参与互动、体验感受、师生交流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利用《杨家将》的故事导入,提问为何杨家将经常和边疆民族的战争连绵不断,这些战争的结果如何?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果?提示: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原则布置兵力,造成边患迭起。

从而再引入“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局面的教学。

讲授新课:一、变法的背景:(假设你生活在北宋宋仁宗时期,请分别站在农民、军人、政府官员的立场上分析你的幸福指数有多少)1、——“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展示让人震惊的几个数字投影1 北宋官员人数,士兵人数,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宋真宗1万17万24万;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116万;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宋仁宗宋英宗宋真宗91万126万宋英宗宋仁宗宋英宗所出无余剩2408万余贯欠缺1500万余贯投影2: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 450万贯 1975万贯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投影3: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1.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2.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Step 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宋代的社会状况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Step 2 探究变法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解读相关文献材料,探究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内容。

Step 3 网上调查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调查,找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整理出相关材料。

Step 4 分组展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整理的材料,并进行分组讨论。

Step 5 答疑解惑学生展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进行解答和指导。

Step 6 影响与评价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评价其得失。

Step 7 延伸拓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阅读相关文章等拓宽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解读文献材料和调查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3.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互联网资源:用于学生的网络调查和拓宽知识面。

3.教学文本:用于学生的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生的小结和评价,了解和评价教学效果。

(注:以上为参考教案,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

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黄河决口、钱币贬值以及民间借贷利率过高等问题,推动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下面是一份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目的;3.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先让学生了解黄河决口、钱币贬值等问题的严重性,引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知识点讲解(15分钟):2. 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提出变法的必要性;3.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具体措施,如新法三章、均输法、青苗法等;4.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小组讨论(20分钟):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方面的影响,如经济、政治或社会等,对该方面进行讨论;6.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加深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案例分析(15分钟):7. 提供一些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具体案例,如新法的推行过程中遭到的反对、青苗法对农民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8. 学生可以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利弊,探讨王安石变法的成功和失败原因。

讨论总结(15分钟):9. 将小组进行整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10. 整合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拓展延伸(15分钟):11.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继续了解王安石变法以外的历史背景,并对变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2. 鼓励学生思考,如果他们身处王安石变法的时代,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

总结(5分钟):13. 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此设计以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多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教案标题: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3. 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2. 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科书、参考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王安石变法有了解吗?你们知道它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a. 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困难等问题。

b. 目的: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来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2. 详细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实施措施:a. 政治改革:推行新法,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直接上奏制度等。

b. 经济改革:实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调整土地和税收制度。

c. 教育改革:推行新学,提倡理学,改革科举制度等。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四、总结(5分钟)1. 整理学生的讨论意见,总结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变法在当时是否成功?为什么?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安石变法。

2.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撰写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小论文或报告。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实施措施,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案(岳麓版选修1)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诱思导学●目标导学学习本课应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

1.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王安石变法从理财、整顿军队和科举制度改革三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有些措施难以推行下去?结合历史背景,思考王3.守旧势力为什么极力反对新法?由此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点拨引领1.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和中期社会危机的关系“积贫积弱”是北宋中期社会的特点。

所谓“积贫”是指北宋财力不足。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冗官”“冗兵”和“冗费”。

“冗官”是北宋官僚机构膨胀的产物。

北宋建立后,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分权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手段,其后果是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冗兵”是北宋军队不断扩充的产物。

北宋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相对严重的时代,为此北宋拥有一直数量庞大的军队。

造成“冗费”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养官、养兵需要的费用和对辽、西夏用兵的军费开支及其赔款。

因此,虽然北宋经济同前代相比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巨大的开支使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所谓“积弱”是指北宋军队战斗力不强。

这也是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后果。

北宋接受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极力削弱武将的权力,同样是采取分权的手段。

分权使得领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虽防止了兵变,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相对严重的时代,“积贫积弱”使北宋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2.王安石的理财之道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理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而不是消极的节流。

他本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青苗法、募役法是当时争议比较大的措施。

青苗法是在需要播种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向缺少粮、钱的农民借贷,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及其变法》教学设计一、学教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王安石及其变法运动的大致经过与内容,能够结合所学理解感受变革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在文本阅读中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同时在理解基础上尝试锻炼自身的观点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王安石及其变法内容,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深度认知历史,拓宽历史视野;通过欣赏到主动分享的学习过程,不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二、学教内容本课为拓展性课程,取材内容为“王安石变法”,再逐步延伸到社会变革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定位的重心在王安石及变法内容,思维拓展在探究影响与个人价值取向。

◇学习内容:根据初步的设计和理解,在基本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变法前的王安石、变法中的王安石、变法后的王安石;在延伸内容上,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变革发展、北宋社会经济发展等。

◇学情分析:对学情的分析基于两个角度——1.学生知晓什么:王安石及变法内容在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曾有一篇阅读卡材料有提及,作为教材补充内容,学生还是有一定接触的,但知晓的程度比较浅;另一方面社会变革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感触,同时王安石其人学生有所了解,有利于教学开展。

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三件事:合理的学习资源(素材)、简明易行的过程设计、精巧的问题及活动设计。

2.学生期望什么:初步预期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是感兴趣的,但局限于先入为主之感而非细节上的深究;另一方面在于关注历史名人的生平历程和历史关联。

因此教师在推进教学进程中应从学生熟悉处着手,出其不意,努力做到既有循序渐进,又有层出不穷。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晓王安石其人与变法大致历程能够解读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王安石经历,能够认识变法在当时环境下推出的历史必然性与必要性。

教学难点:以小见大,感悟变革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与启示变革是社会转型的重大内容,同时也伴随激烈的社会争辩与反思,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是历史思维学习的重要方向。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Lesson 7 Wang Anshi's ref orm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回忆必修一第3、4课内容,思考:北宋初期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

)为什么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要性。

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 -----冗官扩充军队 ------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三冗”出现是导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皇帝------集军权 ------------ 积弱局面行政效率低下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2、社会矛盾激化(1)王小波、李顺起义(土地兼并、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大地主往往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是北宋财政收入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史料,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从而引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 讲授新课(30 分钟)
(1)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

(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如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限制了地主阶级的特权等。

(3)组织学生讨论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3.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4. 布置作业(5 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引言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本教学设计将以互动性和探究性为主线,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3.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幅与北宋时期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历史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PPT呈现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包括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以及王安石上台后面临的问题。

2.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等。

三、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可以提供书籍、资料等资源供学生参考。

2. 引导学生分析该措施的出发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四、整合总结(20分钟)1. 学生小组依次展示他们对于措施的研究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论和提问。

2. 老师对于各个措施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整体思路和影响。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提供一些扩展阅读材料,如相关学术论文或历史著作。

2. 针对有一定历史基础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 记录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思考问题,进行评估;2.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的文章,提供评分标准并进行评估。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在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环境中,加深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培养了历史思维、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于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主题: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3. 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3.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a. 解释什么是王安石变法,以及变法的背景。

b. 分析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及导致变法的原因。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目标(20分钟):a. 解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标,例如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提高军队实力,维护社会稳定等。

b.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如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

3.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5分钟):a.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如推行均田制、实行募役法、创设官僚集团等。

b. 探讨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中央政权等。

c. 分析变法的成功与局限性,以及后来的政治反对和失败。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述和解释,向学生介绍和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和分析变法的目标、措施和影响。

3. 视听辅助:使用幻灯片、图片或视频等资源,向学生展示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资料和图像。

五、教学评估:1. 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王安石变法的目标和影响。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与他人的合作沟通能力。

3. 收集学生撰写的小结或作业,评估他们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王安石变法之后的历史进程,包括变法失败原因以及后续政治运动等。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一、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1.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

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难点1.王安石变法的实施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的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做铺垫。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北宋时期的经济困境和政治腐败,以及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通过改革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来振兴国家。

3.内容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包括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

4.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如青苗法的实施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方田均税法对地主阶级的影响等。

5.影响评价(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评价,然后进行汇报和总结,包括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历史评价的不同观点。

6.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量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启示和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以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总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七、板书设计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经济困境、政治腐败目的:振兴国家内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影响:经济、政治、社会评价:正面评价、负面评价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预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以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案: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4.探讨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视频或相关资料;3.讨论和小组活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1.播放王安石变法的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王安石变法有了解吗?你们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家情况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1.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经济发展滞后、严重的财政问题和社会不公平问题;2.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3.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经济政策、社会改革和政治局势的变化等。

三、讨论和分组活动(30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并列举相关证据;2.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种变法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展示结果和结论,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四、评价和总结(15分钟)1.评价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政策影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2.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五、拓展(15分钟)1.探究其他历史时期的变法运动,如戊戌变法、康有为变法等,比较不同变法的异同点;2.引导学生思考:变法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王安石变法背后的背景和目的,分析其具体内容和影响,并评价其成功与失败。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和引导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对变法运动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思考。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

《王安石变法》教案《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2)理解三个原因: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实施庆历新政的原因;(3)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并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4)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实事求是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3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的夭折。

这些背景一方面表明宋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王安石的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由于北宋中期危机四伏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危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王安石变法教案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案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案设计王安石变法教案设计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教学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包含四个主要内容: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

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本课测评: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提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

2、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

参考答案提示: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遣升迁的办法,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严格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可应举,取士重在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裁并州县,厚农桑。

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强烈的反对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

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改革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

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学习延伸:(略)。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_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以角色扮演形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史料分析,达到使学生全面了解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

◇通过王安石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的探讨,使学生了解改革如果离开了人民的福祉,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A积弱积贫局面出现;B社会危机显现:统治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C庆历新政失败。

【讲授新课】一、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从小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纵笔如飞。

从小就跟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对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所了解,从小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考中进士后,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一系列改革,对朝廷得失和民间疾苦都有了所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他以后的变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到中央任职后,他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意见写成长达万言的《言事书》,进献给仁宗皇帝,要求变法改革,但未被仁宗采纳。

直到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才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人称“拗相公”。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下列问题: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目的是什么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克服统治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回忆必修一第3、4课内容,思考:北宋初期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

)为什么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要性。

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 -----冗官扩充军队 ------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三冗”出现是导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皇帝------集军权 ------------ 积弱局面行政效率低下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2、社会矛盾激化(1)王小波、李顺起义(土地兼并、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大地主往往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是北宋财政收入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

(2)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

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

宋军往往屡战屡败,这是受到不断威胁的原因。

社会危机的表现原因1 土地兼并严重北宋统治者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

2 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分化事权,防止文武官员专权。

“恩萌收官”科举制的改革(冗官)募兵、养兵的弊端(冗兵)(积弱)伴随着冗兵、冗官而来的是国用大增,每年还要给辽、西夏大量的银绢。

(冗费)(积贫)3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

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

二、内容与影响1、目的: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的。

2、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局部调整)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王—理财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3、核心内容:富国强兵4、具体措施:措施内容作用(富国)理财措施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342019-06-13回忆必修一第3、4课内容,思考:北宋初期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

)为什么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要性。

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 -----冗官扩充军队 ------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三冗”出现是导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皇帝------集军权 ------------ 积弱局面行政效率低下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2、社会矛盾激化(1)王小波、李顺起义(土地兼并、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大地主往往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是北宋财政收入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

(2)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

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

宋军往往屡战屡败,这是受到不断威胁的原因。

社会危机的表现原因1 土地兼并严重北宋统治者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

2 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分化事权,防止文武官员专权。

“恩萌收官”科举制的改革(冗官)募兵、养兵的弊端(冗兵)(积弱)伴随着冗兵、冗官而来的是国用大增,每年还要给辽、西夏大量的银绢。

(冗费)(积贫)3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

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

二、内容与影响1、目的: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的。

2、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局部调整)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王—理财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3、核心内容:富国强兵4、具体措施:措施内容作用(富国)理财措施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342019-06-13回忆必修一第3、4课内容,思考:北宋初期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

)为什么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要性。

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 -----冗官扩充军队 ------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三冗”出现是导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皇帝------集军权 ------------ 积弱局面行政效率低下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2、社会矛盾激化(1)王小波、李顺起义(土地兼并、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大地主往往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是北宋财政收入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

(2)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

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

宋军往往屡战屡败,这是受到不断威胁的原因。

社会危机的表现原因1 土地兼并严重北宋统治者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

2 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分化事权,防止文武官员专权。

“恩萌收官”科举制的改革(冗官)募兵、养兵的弊端(冗兵)(积弱)伴随着冗兵、冗官而来的是国用大增,每年还要给辽、西夏大量的银绢。

(冗费)(积贫)3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

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

二、内容与影响1、目的: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的。

2、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局部调整)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王—理财改革程度不同: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3、核心内容:富国强兵4、具体措施:措施内容作用(富国)理财措施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342019-06-13回忆必修一第3、4课内容,思考:北宋初期时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从集中行政权、军权、财政权三方面考虑。

)为什么需要变法呢?(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这是变法的背景也是其必要性。

一、背景: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三冗与积贫积弱)1、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增设官僚机构 -----冗官扩充军队 ------冗兵--------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局面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三冗”出现是导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分散军权----军队战斗力弱------皇帝------集军权 ------------ 积弱局面行政效率低下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2、社会矛盾激化(1)王小波、李顺起义(土地兼并、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大地主往往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是北宋财政收入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

(2)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

冗兵素质低下,临阵多败。

宋军往往屡战屡败,这是受到不断威胁的原因。

社会危机的表现原因1 土地兼并严重北宋统治者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

2 积贫积弱的局面的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分化事权,防止文武官员专权。

“恩萌收官”科举制的改革(冗官)募兵、养兵的弊端(冗兵)(积弱)伴随着冗兵、冗官而来的是国用大增,每年还要给辽、西夏大量的银绢。

(冗费)(积贫)3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加苛捐杂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的威胁)守内虚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