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站
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7课 2正确对待权利教案
第七课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预习提示:1、“未成年人”是指哪些人?2、未成年享有的特殊权益有哪些?3、哪些方面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负有责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定义以及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了解到个人权利是有限制的,应当在充分尊重他人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并行使自己的权利。
价值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以及作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通过合法手段获得权利的意识及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的意识。
实践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分析相关未成年人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作为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的能力。
发展学生正确对待权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未成年人的权利意识。
2、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公民权利,从而能够采取恰当的方式正确对待公民权利。
三、、教学难点:1、第一站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通过了解法律条文的规定,认识到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意义所在,从而形成权利意识,依法维权。
2、第二站难点有二:第一,如何使学生认识到珍视自身合法权利的意义所在,从而从态度上做到珍视自己的权利,并且体现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
第二,如何正确理解、对待权利的行为表现。
四、教材分析1.逻辑分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而与此同时,八年级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同时,未成年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关注。
因此,我国宪法和法律除规定普通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外,还特别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作了具体规定,通过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个人隐私、财产权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另一方面,无论是作为普通公民还是作为未成年人,都应当正确对待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应当珍视自己的权利,在充分尊重他人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并行使自己的权利。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北师大版)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一、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向往公平第1课:公平的含义与价值1. 公平的含义: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或某一个人。
2. 公平的价值: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2课:公平的体现1. 公平的体现:公平可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等。
2. 维护公平:国家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来维护公平,消除不公平现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
2. 案例分析法: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4.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需4课时,分别用于讲解第1课和第2课的内容。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崇尚法治第3课:法治国家的特征1. 法治国家的含义:法治国家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和限制,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按照法律进行。
2. 法治国家的特征:法治国家具有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公正司法等特征。
第4课:法治观念的重要性1. 法治观念的含义: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任和遵守的态度和意识。
2. 法治观念的重要性: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法治国家的特征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法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二次根式》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二次根式》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二次根式的实际意义,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为后续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实数和分数,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二次根式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时难以理解其内涵,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3.能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
3.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一个物体从地面上抛出,上升到最高点后再落下,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如“二次根式是一个形如√a的数学表达式,其中a是一个非负实数。
”并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实际意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二次根式的运算题目,如“计算√8 + √2”,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如“计算(√2 + √3)^2”,并引导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一个物体从地面上抛出,上升到最高点后再落下,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等奖创新教案第2课时(含答案)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等奖创新教案第2课时(含答案)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 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理,并能运用这些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2.经历探索与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3.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积累解决几何问题的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难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利用这两个推论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
四、相关资源《三角形外角》动画,《三角形其他外角》动画.五、教学过程【新知导入】△ABC内角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ABC的外角.请试着画出△ABC的其他外角.设计意图:外角概念探究意义不大,所以直接明晰这一概念,通过在图中标注其他外角,深化学生对外角概念的理解,同时,在图中标注其他外角的过程也为发现有关外角的结论做了铺垫.【合作探究】图中,∠ACD与其他角有什么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通过学生讨论,发现: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已知:△ABC.求证:∠ACD=∠A+∠B,∠ACD>∠A,∠ACD>∠B.证明:∵∠A+∠B+∠ACB=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180°-∠ACB(等式的性质),∵∠ACD+∠ACB=180°(平角的定义)∴∠ACD=180°-∠ACB(等式的性质)∴∠ACD=∠A+∠B(等量代换)∴∠ACD>∠A,∠ACD>∠B.在这里,我们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出两个新定理.像这样,由一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的推论.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设计意图:希望发现有关外角的两个定理.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关系既可以是不等关系,也可以是等量关系.【典例精析】例1 已知,如图,在△ABC中,∠B=∠C,AD平分外角∠EAC.求证:AD∥BC分析:要证明AD∥BC,只需证明“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B=∠EAC(等式的性质)∵AD平分∠EAC(已知)∴∠DAE=∠EAC(角平分线的定义)∴∠DAE=∠B(等量代换)∴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呢?这个题还可以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EAC(等式的性质)∵AD平分∠EAC(已知)∴∠DAC=∠EAC(角平分线的定义)∴∠DAC=∠C(等量代换)∴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还可以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C(已知)∴∠C=∠EAC(等式的性质)∵AD平分∠EAC(已知)∴∠DAC=∠EAC∴∠DAC=∠C(等量代换)∵∠B+∠BAC+∠C=180°∴∠B+∠BAC+∠DAC=180°即:∠B+∠DAB=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例题的图形较复杂,可以给出分析过程,鼓励学生先自行解决,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想一想”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多种解法,开拓学生思维.例2 如图,P是△ABC内的一点,求证:∠BPC>∠A.解析:由题意无法直接得出∠BPC>∠A,延长BP交AC于D,就能得到∠BPC>∠PDC,∠PDC>∠A.即可得证.证明:延长BP,交AC于D,∵∠BPC是△PDC的外角(外角定义),∴∠BPC>∠PD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PDC是△ABD的外角(外角定义),∴∠PDC>∠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BPC>∠A.方法总结:利用推论2证明角的大小时,两个角应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若不是,就需借助中间量转化求证.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同时体会某些不等关系的递推和论证过程.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法,如还可以连接AP,并延长AP交BC于点D ,这时∠BPC 和∠A分别被分成了两个小角,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可以证明.【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的对错.(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指三角形的所有外角的和. ()×(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的内角和的2倍.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6)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小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外角.()√2.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C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若∠A=32°,∠B=45°,∠C=38°,则∠DFE等于( )BA.120°B.115°C.110°D.105°4.如图,AB//CD,∠A=37°, ∠C=63°,那么∠F等于()A.26°B.63°C.37°D.60°5.如图,如果∠1=100°,∠2=145°,那么∠3等于( )A.110°B.160°C.137°D.115°解析:方法总结: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而不是等于任意两个内角的和.6.如图,求证:(1)∠BDC>∠A.(2)∠BDC=∠B+∠C+∠A.证法一:(1)连接AD,并延长AD,如图,则∠1是△ABD的一个外角,∠2是△ACD的一个外角.∴∠1>∠3.∠2>∠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2>∠3+∠4(不等式的性质)即:∠BDC>∠BAC.(2)连结AD,并延长AD,如图.则∠1是△ABD的一个外角,∠2是△ACD的一个外角.∴∠1=∠3+∠B∠2=∠4+∠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3+∠4+∠B+∠C(等式的性质)即:∠BDC=∠B+∠C+∠BAC证法二:(1)延长BD交AC于E(或延长CD交AB于E),如图.则∠BDC是△CDE的一个外角.∴∠BDC>∠DE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DEC是△ABE的一个外角(已作)∴∠DEC>∠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BDC>∠A(不等式的性质)(2)延长BD交AC于E,则∠BDC是△DCE的一个外角.∴∠BDC=∠C+∠DE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EC是△ABE的一个外角∴∠DEC=∠A+∠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BDC=∠B+∠C+∠BAC(等量代换)设计意图:巩固三角形外角定理.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外角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设计意图:通过对三角形外角及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七、板书设计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1.外角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搜集、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
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服务社会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3.蚂蚁怎样走最近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2.平方根
3.立方根
4.公园有多宽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生活中的平移
2.简单的平移作图
3.生活中的旋转
4.简单的旋转作图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
第六章一次函数
1.函数
2.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
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谁的包裹多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鸡兔同笼
4.增收节支
5.里程碑上的数
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1.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6.简单的图案设计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3.菱形
4.矩形、正方形
5.梯形
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7.平面图形的密铺
8.中心对称图形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变化的鱼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七课我的学习“发动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13八年级上册
《我的学习“发动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旨在帮助初中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健康的学习心态、并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认识到学习动力对学习过程和成绩的积极影响。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自主挖掘学习动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自我反思:学生需在作业本上完成自我反思活动,内容涵盖以下问题:平时在学习时是否感到有动力?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哪里?是否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如何提高?2. 动力来源探索:学生需列出至少五个可能的学习动力来源,如兴趣、目标、奖励、责任、同伴等,并分析每个来源对自身学习的影响。
3.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需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计划,包括每日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和具体行动计划。
计划中应体现对学习动机的利用和调整。
4. 创作动力墙:学生可利用画纸或墙贴等材料,创作一个“动力墙”,将个人喜欢的激励语句、图片或照片等张贴在上面,用以提醒自己保持学习动力。
5. 家庭互动:与家长进行一次关于学习动机的交流,将所学的知识和体验与家长分享,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作业要求1. 自我反思部分需真实、深入地分析自身的学习状况和动力来源。
2. 动力来源探索部分要求列举完整且具体,分析要深入到个人实际。
3. 学习计划要具体、可操作性强,体现对个人学习特点的考虑。
4. 创作动力墙要求色彩鲜明、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家庭互动部分需有明确的交流内容和过程记录。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反思的深度、计划的可行性、动力墙的创意和吸引力、与家长的互动质量等。
优秀作业将作为榜样在班级内展示,并鼓励其他学生参考借鉴。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解答,并在下一课时中分享普遍性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在班级内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共同进步。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激发和维持自己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八年级上册政治部编版教案: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八年级上册政治部编版教案: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2.能力目标◆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难点: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学会关爱他人。
【导入新课】材料导入: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
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答案提示:这位女士的行为是关爱他人的行为。
教师:关爱传递美好的情感,关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温暖。
今天我们研究今天的内容——关爱他人。
【讲授新课】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1.阅读教材P75运用你的经验,回答: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答案提示:有过。
当时心里非常开心和高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2.教师: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3.阅读教材P76上面的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动?(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如何的作用?答案提示:(1)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有助于社会文明进步。
4.教师: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5.阅读教材P76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回覆:XXX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提示:XXX将品质好的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使自己和邻居都获得更大的收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课件
课堂小结
1.关爱的含义与表现
关爱他人 是一种幸福 2.关爱他人的意义
关爱 他人
关爱他 人是一门 艺术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课堂演练
1 .2019年8月,一则“车主自觉礼让行人,过路女孩鞠躬致谢” 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女孩和司机的文明行为温 暖、感动着我们。这是因为 ( C )
不是我弄的。
明明看了你
确实不是他弄的,他
碰了自行车。 好心把车扶起来。
真对不起,我误会你 了。
➢ 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 这位中学生的行为是关爱他人的行为,他心怀友善,帮助他人。 ➢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 我会与自行车车主解释情况;寻找当时周围看到的人为我作证;等等。
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怎样关爱他人)
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南安人,住在市区。当时骑电动车载爱人要去 医院产检,看到老爷爷摔倒就赶紧停车。当时走在他前面的就是21路的公 交司机。当时除了他和司机扶老人外,围观的人都不敢上前。司机离开后, 他向附近店家要了水给老人喝,才渐渐有市民过来帮忙。有人拿水有人搬 椅子,不少好心人对他说“小伙子不要担心,我们会帮忙作证”。
➢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
➢ 有。当时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关爱着,感到很温暖。
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1.关爱的含义与表现 (1)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2)表现: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 同学之间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 …… 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关爱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2)服务社会 能够促进我们 全面发展
(1)需要 Βιβλιοθήκη 们青年担 当责任(2)需要我 们积极参与社 会公益活动
(3)需要我 们热爱劳动, 爱岗敬业
1.志愿者积极参加“做好垃圾分类投放" 公益活动。他们
不辞辛劳,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帮助居民掌握垃
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自己与
D 居民沟通的能力。这说明 (
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
因为曹师傅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了服务,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得到了周围人们的尊重和认可,所以曹师傅能影响周围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受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 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 (2049年)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青少年能做什么来服务和奉献社会呢?你都知道有哪些方式?
保护环境
清除小广告
义务植树
募捐
关爱失独老人
帮助他人过马路 到敬老院照顾老人
我的疑虑1:有时我也想服务社会,但没时间怎么办?
请支招:结合生活实际,给他们提提建议,如何解决这些顾虑?
Tips:细节彰显智慧。我们要培养服务社会的良好心态,锻炼服务社 会的实践能力,关注服务社会的实际效果。
你觉得两幅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公益活动不是形式,不限于某一天,而应该讲求实际效 果,随手公益。
二、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怎么做)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七章7.2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课时目标1.掌握定义、命题的含义,并感受其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理解命题的结构,会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其真假.3.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关注现实,培养学生进行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学习重点掌握定义、命题的含义,并感受其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难点理解命题的结构,会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其真假.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创设小华和小刚对话的场景,让学生发现有关的数学问题.小华与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华: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小刚:是的,现在的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华:这个黑客是个小偷吧?小刚:可能是个喜欢穿黑衣服的贼.设计意图:创设这个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感受到为了进行有效交流必须引入定义和命题.用这种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初步感受定义的重要性.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面问题.1.阅读下面的内容,并填一填.(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3)“无限不循环小数被称为无理数”是“无理数”的定义;(4)“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若干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是“多边形”的定义;(5)“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教师通过上述例子,引出定义的含义.证明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形成共同的认识.为此,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2.从本册数学课本中找找有哪些定义?设计意图:这里的例子,既有几何概念方面的定义,也有代数方面的定义,还有生活中的定义,力图让学生认识到定义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达成定义的必要性以及科学性、准确性、简洁性、唯一性的共识;然后通过在教材上找定义,体验定义的无所不在,突显教材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小组的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新知下列各语句中,哪些语句对事情作出了判断,哪些没有?(1)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角是直角;(2)对顶角相等;(3)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你喜欢数学吗?(6)作线段AB=CD.学生组内合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引导,通过上述例子引出命题的概念.解:(1)(2)(3)(4)作出了判断,(5)(6)没有作出判断.教师总结: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命题是一个陈述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活动环节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道出对命题的认识和理解,表示判断的句子都是命题,而不管判断是否正确.不表示判断的句子就不是命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探究新知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如果a=b,那么a2=b2;(3)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组内合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交流结果.教师总结: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设计意图:这些命题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命题的含义,并概括出命题的结构特征:有“如果……那么……”的结构,进而明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命题及其结构.典例精讲例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其中哪些命题是错误的?你是如何判断的?(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c;(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4)如果室外气温低于0℃,那么地面上的水一定会结冰.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展示答案.解:(1)条件:两个角相等;结论:它们是对顶角.例: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但它们不是对顶角,所以命题不正确.(2)条件:a≠b,b≠c;结论:a≠c.例:a=c=3,b=1,同样满足条件a≠b,b≠c.所以命题不正确.(3)条件: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命题正确.(4)条件:室外气温低于0℃;结论:地面上的水一定会结冰.例:结冰需要一个过程,在室外温度低于0℃时才刚刚开始结冰.所以命题不正确.教师总结: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设计意图:明晰了命题的结构之后,自然应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在这样的分析过程中,必然会思考这些命题的真假.巩固学生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同时,与前面内容相呼应: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无论验证多少个特殊的例子,也无法保证命题的正确性.巩固训练1.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相等;(2)如果a=b,那么a+c=b+c;(3)如果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解:(1)条件: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假命题.(2)条件:a=b;结论:a+c=b+c.真命题.(3)条件: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结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假命题.2.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解:(1)如果经过两点画直线,那么只能画出一条直线.(2)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设计意图: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体,巩固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概念,学会用举反例来证明假命题,体会命题的完备性,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加深对“如果……,那么……”形式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小结1.定义和命题的概念.2.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判断真假命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课堂8分钟.1.教材第167页习题7.2第2,3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公理、定理和证明课时目标1.了解真命题的证明,通过实例感受证明的过程与格式.2.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并了解本套教科书所采用的基本事实.3.阅读有关《原本》和公理化的资料,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学习重点了解公理、定理与证明的概念并了解本套教材所采用的基本事实.学习难点体会命题证明的必要性,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回顾1.回忆我们上次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2.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那么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回忆命题引出下面活动.情境引入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00年前后)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原本》.为了说明每一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行了大胆创造: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出发点和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每个定理都只能用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为真的命题来证明.已学的八条基本事实有: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此外,数与式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反映大小关系的有关性质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例如,如果a=b,b=c,那么a=c,这一性质也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称为“等量代换”.又如,如果a>b,b>c,那么a>c,这一性质同样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设计意图:经历实际情境,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和方法,了解本教材所采用的基本事实,让学生对真假命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定理、公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新知定理证明学生组内合作,互相交流完成下面问题,教师及时指导,规范学生证明过程的书写.1.定理:同角的补角相等.已知:℃B和℃C是℃A的补角,求证:℃B=℃C.证明:℃℃B和℃C是℃A的补角,℃℃B=180°-℃A,℃C=180°-℃A.℃℃B=℃C(等量代换).℃同角的补角相等.2.定理:同角的余角相等.已知:℃B和℃C是℃A的余角,求证:℃B=℃C.证明:℃℃B和℃C是℃A的余角,℃℃B=90°-℃A,℃C=90°-℃A.℃℃B=℃C(等量代换).℃同角的余角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互助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证明推理的过程,体会证明的思路,体验书写的过程以及数学的严谨性.典例精讲例已知: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AOC与℃BOD是对顶角.求证:℃AOC=℃BOD.证明:℃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AOB与℃COD都是平角(平角的定义).℃℃AOC=℃BOD都是℃AOD的补角(补角的定义).℃℃AOC=℃BOD(同角的补角相等).由例题得到定理:对顶角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思路与书写的过程.巩固训练已知:如图,℃ABC.求证:AB+BC>AC,BC+CA>AB,CA+AB>BC.证明:℃AC是以点A,点C为端点的线段,℃AB+BC>A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理BC+CA>AB,CA+AB>BC.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证明推理的过程,体会证明思路,体验书写的过程以及数学的严谨性.课堂小结1.公理:公认的真命题.2.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3.证明:演绎推理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证明推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课堂8分钟.1.教材第171页习题7.3第3,4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公理、定理和证明1.公理:公认的真命题.2.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3.证明:演绎推理的过程.教学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步入青春年华一、本单元地位: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相对急剧的变化过程:他们作为“孩子”“学生”进入中学,离开学校时他们已接近于青年,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社会化。
这种变化首先是身体的或者说是生理上的成长感觉。
成长是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起点。
进入八年级的中学生,面对的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青春期。
本单元安排了两课,不但介绍了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科学知识,更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能否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带来了中学生生理的急剧变化,也带来了自我意识的增强。
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另一方面,对父母、老师们对自己的态度表示不理解,所以内心很矛盾。
他们害怕被误解,害怕自己不如别人。
本单元抓住八年级学生步入青春的时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这些变化的产生是自然的、正常的,从而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变化。
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引导,最终让学生主动适应生活中的变化,感悟青春、珍惜青春!二、结构第一课感受青春律动第二课共享花季友情三、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部分(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1.1.1)。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1.1.2)。
2、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部分(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2.1.2)。
(2)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2.1.3)。
第一课感受青春律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确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并且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变化。
掌握青春期的某些重要心理特征及其了解青春期的某些行为特点。
二、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处理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
《第七课我的学习“发动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13八年级上册
《我的学习“发动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源泉,以实现“我”的主动学习和健康成长。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二、作业内容1. 自我探索: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一次自我反思活动。
记录自己当前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以往的学习习惯等。
鼓励学生以诚实和坦诚的态度对待自己,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动力挖掘:学生需回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思考背后的原因。
并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学习动力来源,如家庭、朋友、个人理想等。
这一步要求学生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形成文字。
3. 制定计划:根据自我探索和动力挖掘的结果,学生需要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
短期计划可以是下周或本月的具体行动,长期计划则是基于长远目标的行动指南。
在制定计划时,应强调学习与个人兴趣、目标的一致性。
4. 自我鼓励:最后,学生需写下对自己的鼓励语,用以增强学习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这可以是一段话或是一句名言,用以激励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中保持积极心态。
三、作业要求1. 真实性:学生在进行自我反思和探索时,应保持真实和诚实,不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情况。
2. 具体性:在制定计划和记录时,应尽量做到具体和详细,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和表达。
3. 自主性:整个作业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应自主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由他人代为完成。
4. 创新性:在制定学习计划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或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自我反思内容、计划的合理性、自我鼓励的语言等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真实性、具体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
3.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反馈中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第七课我的学习“发动机”》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13八年级上册
《我的学习“发动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动力,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发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二、作业内容1. 自我探索: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自己的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
2. 发现动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需探索自己的学习动力来源,包括兴趣爱好、目标愿望、家庭期望等,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3. 制定计划:根据自我探索和发现动力的结果,学生需制定一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4. 心理调适:学生需学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心理暗示等,以应对学习中的压力和困难。
5. 家长沟通:学生需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心理调适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三、作业要求1. 自我探索问卷需真实填写,反映自己的实际情况。
2.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学习计划需具有个性化和可操作性,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4. 心理调适方法需学习和掌握,并能在实际学习中应用。
5. 家长沟通需真诚且具体地介绍自己的学习和心理调适计划。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自我探索问卷、学习计划、心理调适方法和家长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彼此的学习计划和心理调适方法,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3. 学生自评:学生需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进行反思和评价,以促进自我成长。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评阅,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家长反馈:家长需了解孩子的学习计划和心理调适方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3. 学生互评反馈: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后,需对彼此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整理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心理调适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 第3单元第7课第2站
3. 小北(化名)八年级开始逃学、打架,结识了一些 社会上的混混。一天,一个“朋友”递给他一包白色 粉末,出于好奇,他没有拒绝,还“尝了尝”。后来 渐渐上了瘾,“不吸就不舒服,忽冷忽热打哈欠,浑 身没力,吃不下饭”。堕落便由此开始,他开始自己 掏钱买毒品,没钱就偷家里的,偷不到就向朋友借, 借不来就去抢劫……这警示我们( A ) ①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 ②应谨慎交友,坚决不 交损友 ③要提升个人素质,远离不良诱惑 ④抵制 不良诱惑,应该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第 2 站 防患于未然
1. 下面的漫画给我们青少年的警示是( A)
①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无法改变 ②青少年的不良 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 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④青少年要学会自觉抵制不 良诱惑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对市场上流行的423款网 络游戏进行绿色测评,结果显示,78.5%的网 络游戏不适合未成年人,58%的网络游戏设有 陷阱……这提醒我们青少年 A( ) A. 要提高辨别能力,拒绝不良诱惑 B. 要远离网络,增强自我保护 C. 要经常玩玩游戏,缓解学习压力 D. 网络电子游戏百害而无一利,要坚决抵制
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 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 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 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 例仅为12.3%。这警示D我们( ) A. 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B. 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 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 D. 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5. 辽宁卫视真人秀节目《归来》,客观地反映了 一些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他们因情感缺失,变 得自卑、霸道、暴力、花钱大手大脚、沉迷网络。 你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正确建议是( A ) ①要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形成高雅情趣 ②要明 辨是非,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③要体会父母对自己 的爱,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④要主动与他人交往, 结交各种朋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首师大版八年级思想道德上册第7课师生之情教案设计
第7课:师生之情(一)本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教师工作的大体特点(2)知道什么是新型师生关系(3)能够说出和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大体准则2.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2)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情感(3)能够运用道理分析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4)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式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5)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大体原则与教师交往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愿意和教师交往,踊跃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2)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3)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情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4)认同民主、平等的大体价值取向,踊跃成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板书课题: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我给老师画个像(我知我师)1、日常生活中的教师读一读,说一说: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让咱们先看《一个学生眼里的老师》。
班主任、语文老师:幽默风趣,和他的善思和激情,让人感觉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都是那么珍贵和短暂。
数学老师:一名心系讲台,业精于勤,把满腔热血都投入到工作中的老师。
英语老师:如此年岁的人,竟还会有如此激情,这不能不算是奇迹。
生物老师:惊叹于那阳光灿烂的笑容,惊叹于那勃发旺盛的活力,更惊叹于那广博的学识。
历史老师:心目中的历史老师应该是长胡子的,但秀气的王老师比胡子爷爷更有学问。
美术老师:举手投足幽雅得体,和他的画作一样引人入胜。
活动一:我的老师(填写下表)教师讲述: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是老师,教给咱们做人的道理,帮忙咱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
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P47念书2、信息时期的老师活动二:信息时期的老师——信息技术会取代老师的作用吗?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中人们取得知识的途径日趋多样。
想一想,说一说:(1)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教师的作用吗?(2)未来社会里,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3)老师对于咱们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的话:
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享受权利所带 来的利益,但是,权利的行 使应以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 合法利益为界限。我们应充 分尊重他人的权利。
维权在线
1、在武术学校的张某在汽车站看到小 偷偷钱包,就勇敢地冲上去将小偷擒 拿,看到小偷一脸不服气的表情,张 某把已经绑起来的小偷拽起来狠狠地 朝胸口处打了几拳,致使小偷死亡。
4、我们应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 的方式行使权利
沙场点兵
1、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下面关于 公民行使权利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公民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B公民在行驶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C公民可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D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 集体的利益
2、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认真看书,而 小明却伴着随身听大声唱歌,同学们指责 他,他说:“唱歌是我的权利,你们不能干 涉我唱歌的权利。”这说明小明( B ) ①正确行使了自己的权利,满足了自己唱歌 的需要 ②不懂得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 他人的权利 ③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就意味 着失去唱歌的权利 ④没有承担自己对他 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法院审理认为:依照《民法通则》第127
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
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 责任”。故判决赔偿小亮医疗费、残疾赔
偿金等共计56438.82元。
2、小毛上课总是大声说话干扰老师讲 课和其他同学听课,一天小毛在课堂上 又是如此,被老师批评。小毛振振有词 地说:“说话是我的权利,谁都无权干 涉。”
自学导航:
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利?
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不珍视 自己权利的行为呢?
北交大一名学生自杀
吉林一毕业实习大学 生跳楼砸瘪过路的士
我们绝不可以这样!
不要放弃生命健康权
老师的话:
权利是保障我们健康成长和全 面发展的基石,是自我价值和 人的尊严的体现。我们应珍
视自己的权利。
2、在某中学的校门口,经常有一些不 法分子拦截该校的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向他 们要钱,有的学生见到了他们就跑;有的学 生因为惧怕他们,只好从衣袋里面拿出来
给他们。
老师的话:
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们不 能只看到权利所带来的利益 ,忽 视权利来源的合法性。我们应采取 合法手段获得权利。
生活小溪
1、2006年4月18日,定州市东建阳村13岁 的小亮路过本村十字街小卖部门口时,突 然他被从旁边蹿出的一条大黄狗撞倒在地, 右腿被撞断。而那条狗正是小王家的.小亮 住院9天,花去医疗费20718.42元。后经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鉴定,小亮骨折,属六级伤残。
若有所思
学完这节课,对我们以后的学习 和生活有什么启发?
张某为 此 也受到了刑事处罚。
2、 《小君和小哲的故事》
老师的话: 我们应在合法范围内采用 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否则, 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自己 的权利也不能实现,还要承担 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利?
1、我们应珍视自己的权利 2、我们应采取合法手段获得权利
3、我们应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