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危机干预原则?

危机干预是对症状解释,并给出应对建议指导,其一般原则有:

①安全,危机干预的首要职责是要保护干预对象不受伤害。

②支持,给予理解和陪伴,帮助寻求法律的援助和生活中的积极的资源,关注其亲友。

③确定干预的目标,准确评估干预对象目前的状态,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危及生

命的问题先处理,随着危机的发展,调整干预的焦点。

2、自杀干预要点?自杀原因?

针对自杀干预,其具体干预要点有:

①真诚的关心。

②初步接触。

③直接询问。

④寻找自杀原因。

⑤分析致命危险程度。

⑥分析其支持的资源。

⑦自杀危机与入院干预。

根据自杀的不同原因,可将自杀原因归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精神障碍导致的自杀。

②躯体障碍为主的疾病导致自杀。

③非疾病(普通)人群自杀。

④宗教信徒自杀或集体自杀。

3、什么是睡眠障碍?什么是失眠?临床表现?治疗?

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

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病程分类:①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4周;②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在4周-----3、6个月之间;③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表现:有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在做噩梦,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容易被惊醒,有点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失眠还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钝、头痛、记忆力不集中。很多失眠者喜欢胡思乱想。

治疗:(1)药物治疗:适当使用安眠药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2)针对原发病治疗;(3)心理行为治疗:1)端正对失眠的认识;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4)安抚烦乱心理

4、病人的角色(相关内容)?角色行为的问题、行为冲突?

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出于患病状态中同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Parsons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病人与周围人的互动,提出病人角色有四个要素:1)病人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减轻或免除原有的责任和义务;2)病人对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患病时超出个体控制能力的一种状态,不是病人所愿意的,病人本身就是疾病的受害者,无需对患病负责;3)负有恢复健康的责任;4)负有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

权利:1)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2)享有被尊重、被了解的权利;3)享有对疾病知情的知情同意权4)享有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5)享有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

6)享有免除病前社会责任的权利

义务:1)及时就医,争取早日康复;2)寻求有效的医疗帮助,遵守医嘱;3)遵

守医疗服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支付医疗费用;4)病人要和医护人员合作,配合诊治护理工作。

角色适应不良有以下情况:1)角色行为却如:病人未能进入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是病人;2)角色行为冲突:当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角色集中于一人时,在其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个体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其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行为的不协调3)角色行为减退:个体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除的社会角色责任,放弃了病人角色去承担其他角色的活动;4)角色行为强化:随着躯体的康复,病人角色行为也应转化为正常的社会角色行为;5)角色行为异常:这是病人角色适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人无法承受患病或不治之症的挫折和压力,对病人角色感到厌倦、悲观、绝望,由此而导致行为异常。

5、沟通(渠道)

一、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的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

二、包括:1)信息源;2)信息;3)通道;4)信息的接收对象;5)反馈

三、分类:1)正式和非正式沟通;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3)单项和双向沟通

四、沟通的功能:共同的功能包括信息的获取,个体之间的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分享,改善人际关系和协调定群体内部的统一行动等。

五、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1)正确选用沟通的形式;2)正确使用沟通的渠道可以通过言语和体语;3)保持各种类型沟通时应有的距离

6、医患关系及类型?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与接受医疗服务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个体与病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及所患疾病的性质,双方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双方的交往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美国学者Szasyt和Hollander提出来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1)主动-被动型这是一种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影响而建立的医患关系模式:特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婴儿”,医生处于主动的,主导的地位,病人完全出于被动的、接受医疗的从属地位。所有的医疗活动,只要医生认为有必要,即可施加于病人,无需征得病人的同意。过分强调了医生的权威性,忽视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适用于严重障碍的病人、婴幼儿病人、危重或休克病人、智力严重低下的病人及某些精神疾病病人。

2)指导-合作型这是一种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疾病治疗为思想而建立的医患关系。特点:医生告诉病人做什么和怎么做,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儿童”,医生的权威性在医患关系中仍然起主要作用,但病人可以向医生提供有关自己疾病的信息,也可以向医生提出自己对疾病治疗的意见和观点。较上一种模式有所提前,允许病人参与到自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尊重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模式适用于急性病人的医疗过程中

3)共同参与型这是一种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而建立的医患关系;

特点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模式的原型是“成人-成人”,在医疗活动中,病人不仅是积极的合作者,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这种模式的医患关系与前两种相比,更加尊重病人的自主权,给予病人充分的选择权。这种模式适用于慢性疾病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病人。

7、什么是现代医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