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天13粒花生延年又益寿
享年91岁的中央领导人陈云每天都要吃上13粒花生,而这个好习惯则是其妻子、著名营养专家于若木坚持“五果为助”的结果。
“五果为助”出自《黄帝内经》,这里边的五果是指李、杏、枣、桃、栗。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陈永春称,其实,“五”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各种水果、坚果,它们富含营养物质亦能帮助消化。但怎么实现“五果为助”则是个很有讲究的事情。
俗话称水果“上午为金,中午为银,傍晚为铜,晚上就是铅了。”可见上午补充水果和坚果是最好的。人体经过睡眠之后,胃肠功能正在苏醒,消化能力不强,但此时身体亟需补充营养物质,易于消化的水果自然是身体的首选。同时,入睡前不宜吃水果,尤其是纤维含量高的水果,对胃肠功能差的老人和孩子更是不利于健康。
而饭前饭后也不宜吃水果。这时如果吃,果糖与胃酸会起作用,导致过度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发腹胀和不适。因此,吃水果的最佳时段应是饭前一两个小时或者饭后三十分钟。
陈永春营养师提醒,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保持少食多餐,将食物吃“杂”,营养也更均衡。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平衡饮食观点的是中国。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
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五谷”我国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黍、稷、菽、麦、稻,见于古书《周礼‘职方氏》;另一种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豆,见于古书《淮南子》。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
“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
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
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至于食物的气味,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的。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施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
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茄、菠菜、荸荠等。
温性、热性食物大多能温中、散寒和助阳,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冬令季节食用,如面粉、糯米、豆油、酒、醋、大枣、荔枝、红糖、羊肉、牛肉、狗肉、虾、鸡、鲫鱼、鲢鱼、葱、姜、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
此外,祖国中医学又把食性平和的食物列为平性,健康者可长年食用,如黄豆、黑豆、蕃薯、马铃薯、南瓜、莲子、葡萄、苹果、菠萝、椰子、香菇、蘑菇、白糖、鸡蛋、鲤鱼、黑鱼等。
食物之五味既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嗜好,又有不同的功效。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等,大多含有挥发油,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
•甘味食物如白糖、大米等,宣含糖类,有滋补、缓和之力,过食则壅塞郁气。
•酸味食物如青梅、柠檬等,含有有机酸,有收敛、固涩之利,但过食则痉挛。
•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多含有生物碱、甙类、苦味质等物,有燥湿、泻下之益,但食多则骨重。
•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等,钠盐较多,有软坚、润下之功,但多食则血凝。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食物往往同时具有多种味道,而食物的性与味
又关系密切,且烹任方法的不同可使食物之性味发生改变。
日常饮食坚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气五昧的合理搭配,且不偏食、偏嗜,不过食、暴食患病时以“热症寒治”、“寒症热治”为原则选择饮食,是古而不老的中医食疗学观点,也是现代浓食科学所大力提倡的平衡饮食。
中医也非常强调饮食调养。《内经》曾指出;疾病除药物治疗外,应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清代医学家王孟英亦曰:以食物作药用,“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食疗(食物疗法)可以排内邪、安脏腑、清神志、资血气。可见中西医都认为食疗是人体自我调理最基本的措施。
《卫生宝鉴》还说:“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中医又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和”以脏养脏“。如能针对自身疾病和营养情况选择补充食品,并注意食物中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和寒、热、温、凉四气,往往胜过吃药。
每天13粒花生延年又益寿
《卫生宝鉴》还说:“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中医又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和”以脏养脏“。如能针对自身疾病和营养情况选择补充食品,并注意食物中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和寒、热、温、凉四气,往往胜过吃药。
下面适当介绍中医关于各种食物对人体所产生性能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