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大纲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大纲(二)旨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帮助他们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并通过诵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经典文学作品选取、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与理解能力训练、批判性思维培养以及综合评价方法。

正文内容:一、经典文学作品选取1.1 选取原则:根据学生年龄、阅读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适合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

1.2 作品类型:涵盖古代经典、现代经典以及外国经典等不同类型,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1.3 作品分析:对每个选取的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主题、情节结构、角色塑造等,以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二、诵读技巧培养2.1 声音控制:通过音调、音量、节奏等手段,使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2.2 语音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习惯,准确地表达作品中的语言,增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2.3 舞台表现:通过演技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增强表演力。

三、阅读与理解能力训练3.1 阅读速度:通过课堂阅读练习和作业设置,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3.2 文本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隐喻、象征等元素,帮助学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3.3 阅读策略: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扫读、精读等,使其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4.1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并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4.2 观点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不同角色的观点和立场,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和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4.3评价和判断: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引导其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评价,并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综合评价方法5.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诵读及相关课堂讨论和演绎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2024

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2024

引言概述:古诗文经典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当下教育中,将古诗文经典融入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为题,从五个大点阐述该课程纲要的核心内容,包括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考核。

正文内容:1.背景和意义1.1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历史渊源1.2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1.3古诗文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2.纲要目标2.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经典的喜欢和理解2.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2.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2.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课程设置3.1选取经典诗文与现代教育相结合3.2分层次、分模块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3.3诗词鉴赏、背诵、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3.4注重诗词知识与文化背景的融合3.5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诵读体验4.教学方法与手段4.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2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结构与表达技巧4.3运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4.4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4.5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5.评价与考核5.1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诵读能力5.2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5.3结合学科教学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5.4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总结:《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二)》旨在通过诵读古诗文经典,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明确了背景和意义、纲要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与考核等五个大点。

在实施该课程时,教师应注重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典诗文,设置不同难度的诵读内容,并运用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完整版)经典诵读课程纲要通过经典诵读,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包括古诗词、经典著作等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与态度:经典诵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情操。

思维与方法:经典诵读通过启发式的活泼的诵读吟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实践与应用:经典诵读不仅要落实于学校,还要落实到家庭,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的诵读氛围,家校携手,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诵,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和诵读惯。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领略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2、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和作文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3、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在低年级学段中,重点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好惯,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相关历史小故事,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

5、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经典诵读的原则,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1.对于模糊性原则,可以改写为:在经典诵读中,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诵读技巧,而不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累经典篇章,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2.差异性原则可以改写为:虽然整体推进,但是我们允许学生在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有区别地进行要求。

3.自主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诵读更多的经典文章,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自主地研究。

4.鼓励性原则可以改写为:我们评比学生的经典诵读,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热爱,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诵读活动。

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

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

东湾中心学校五年级诵读《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必修课开设一学期总计18课时)第一课:《.三字经》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句子,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听《三字经》朗读录音二.诵读新句三.简单讲解句子四.诵读、总结。

第二课《.三字经》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1、了解古时候孩子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3、背诵本课所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大致了解句子意思四、拓展。

第三课《.三字经》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1、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2、知道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背诵本课所学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4、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四、总结第四课《三字经》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读成诵本课所学内容。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课: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第五课《三字经》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本课所学的内容。

2、能说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3、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朗诵训练,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训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的训练;2.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培养其表现力和决策力;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促进其语言艺术素养的提升;4.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朗诵技巧训练包括声音练习、语音练习、语调练习、节奏练习、停顿练习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文学作品欣赏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朗诵,通过学生的朗诵训练,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表达训练通过朗诵表达不同情感,在情感表达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老师进行技巧训练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观摩学习;2. 听课与练习相结合:学生进行朗诵练习,老师进行听课评价和指导;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4. 合作学习与小组交流: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五、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诵技巧、文学作品朗诵、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2. 期中期末考核:进行定期的期中期末考核,包括朗诵表演、文学作品朗诵、情感表达训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灵感来自于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2.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朗诵的声音,并进行评价指导;3. 朗诵训练资料:提供给学生一些朗诵训练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练习。

七、教学安排1. 每周朗诵课程2节,每节45分钟;2. 每月安排一次文学作品朗诵展示活动,学生进行朗诵表演;3. 每学期进行一次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诵者。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是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三到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经典,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

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同时,经典诵读也能够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千字文。

教学实施措施包括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取得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研究,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设立“经典诵读之星”等。

同时,课程实施原则是模糊性原则,即在诵读中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能够积累一定的经典篇章。

原则:在诵读经典过程中,遵循差异性原则,允许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有区别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营造鼓励性氛围。

循序渐进原则也很重要,诵读内容由浅入深,篇幅由短而长,篇章有耳熟能详的篇章到有一定难度的篇章。

这样的坡度设计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研究方式方法: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同时,用经典范本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在欣赏朗读经历中,学生可以掌握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感悟阅读研究的方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也很重要,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课程评价:学生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教师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准备,有督促学生自主研究的措施,效果好。

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

朗诵》教学大纲2024

朗诵》教学大纲2024

引言:本文旨在为朗诵教学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大纲,以帮助教师们设计和组织朗诵课堂,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该教学大纲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的原则,涵盖朗诵的基本技巧、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理解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技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并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正文:一、基本技巧1. 声音的调节- 发声练习:呼吸控制、嗓音放松、声调调整等- 发音练习:音节发音、音调、语速和语调的掌握2. 肢体语言- 姿势与动作:站姿、手势、面部表情等- 眼神与注视:与观众建立眼神交流3. 语言节奏- 语速的控制:适应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 语调的运用:情感表达与语言的融合二、表达能力1. 情感表达- 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表达情感的技巧:声音的变化、语速的控制、肢体语言的运用等2. 艺术感悟能力- 对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理解与把握- 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感悟3.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融入朗诵形式:韵律朗诵、散文朗诵、戏剧朗诵等- 创新朗诵方式:音乐相结合、多媒体展示等三、文学理解与欣赏1. 文学作品的解读- 细读与整体把握: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与主题- 文学元素的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的解读2. 文化背景的理解- 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文化内涵的解读与传达3. 文学作品的评价与欣赏- 多角度评价:情感、形式、思想等维度的评价- 读者与作品的互动:理解与欣赏的互动关系四、实践与演练1. 课堂互动设计- 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如对音节、对段落的朗读训练 - 朗诵比赛与演讲会的组织2. 名家作品的学习与模仿- 名家朗诵作品的选读与分析- 模仿朗诵:学习名家的表达方式与技巧3. 音乐与朗诵的结合- 音乐和朗诵的情感共鸣- 音乐元素与朗诵的结合运用五、评估与反馈1. 个别评价- 学生朗诵的个别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改进指导2. 教学评估与调整- 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总结:通过本文所提供的朗诵教学大纲,希望能帮助教师们有系统地组织和设计朗诵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2024

《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2024

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引言:朗诵艺术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演绎传递情感,展示语言的美感和韵律。

本文将针对《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从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朗诵艺术。

概述:《朗诵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诵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处理、表达和情感沟通能力。

通过学习朗诵技巧、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口才表达和情感传递能力,培养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正文内容:一、朗诵基本技巧1. 发音准确。

学生需要通过正音练习和语音纠音,提高发音准确性,使朗诵更加清晰、流利。

2. 语调把握。

学生需要学习掌握不同语调的运用,如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等,使朗诵更具表现力。

3. 声音运用。

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和运用原理,通过音量、音色、音调等的控制,使朗诵更富有感染力。

4. 身体表现。

学生需要通过身体语言的运用,如姿势、眼神、手势等,使朗诵更加生动、形象化。

5. 节奏感掌握。

学生需要学习节奏感的培养,通过合理的停顿和速度,使朗诵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

二、文学作品鉴赏1. 选择经典作品。

学生需要学习选择适合朗诵的文学作品,如经典诗歌、散文等,通过鉴赏经典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 文学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了解不同文学表达方式,如抒情、描写、叙事等,提高朗诵的准确性和韵律感。

三、情感体验与表达1. 文学情感的理解。

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学习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2. 情感转化与传递。

学生需要通过表演和演绎,将自己的情感与学习到的作品相结合,使情感能够真实地传达给观众。

四、朗诵比赛与演出1. 比赛技巧与准备。

学生需要学习参加朗诵比赛的技巧和准备工作,如舞台表演技巧、选材与排练等,提高演出的质量。

2. 演讲演技的培养。

学生需要借助比赛和演出的机会,不断培养演讲演技,如情感传递、声音把控、肢体语言的运用等。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朗诵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艺术修养为目标的一门课程。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语感和良好的语调,同时也能了解并欣赏朗诵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诵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使其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理解和解读朗诵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感悟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诵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自我定位,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活动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优秀的朗诵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和声音的韵律,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三、课程内容1. 基础朗诵技巧训练- 语音语调练习:句子语调、语气、停顿以及语音的高低变化等- 语速控制:快慢节奏、短句长句的处理等- 声音表达:音量、音色、节奏等的练习2. 朗诵文本解析- 选材:选取经典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综合考虑文本的主题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文本理解:分析文本的结构、情感表达等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并找到适合的朗诵方式- 朗诵风格:根据文本的特点和主题,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朗诵风格,如抒情、寓言、幽默等3. 朗诵排练与呈现- 朗诵技巧训练:根据文本的需求,加强学生的语音、语调、声音等技巧训练- 情感表达:通过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并传达文本中的情感,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舞台表演: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注重形象塑造、动作配合、情节表达等,提高朗诵的艺术性和观赏性4. 朗诵作品欣赏- 名家经典作品欣赏: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朗诵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优秀的朗诵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学生作品分享: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并分享自己的朗诵作品,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自身的朗诵演示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方式等,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诵读课程纲要

诵读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们应该有健康的人格、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

他们不一定望月垂泪、见花生情,但也应是一个内涵厚重、情感丰富的人,应该有书卷气。

古诗文中那些精炼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不但可以提高人的悟性,培养高雅的情趣,还能在不断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我们希望漫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琅琅书声,我们期待着精品滋养下的一代新人以崭新的面貌步入社会的每一个阶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阶段目标中再从具体操作层面给予保证,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领悟内容,”第三学段再加上“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从诗文诵读中,经历生命的快乐,提高文学修养,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当然这经历本身就是一种美。

二课程内容1初始阶段,主要以营造气氛,养成习惯为主。

主要诵读内容为《小学生古诗文会背70首》。

2随着诵读的深入,学校将组织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骨干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诵读、朗朗上口的优秀诗文,汇编成经典诗文诵读教材。

3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激励和促进诵读课向纵深发展。

如古诗文竞背、古诗文赏析、诗文配画等。

4为了保证课时,学校统一规定每周五上午晨读课为“古诗文诵读”课。

语文教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安排诵读方式。

(教师也可以结合两节连排的课外阅读课安排诵读内容)5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诗文诵读活动中来。

学校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辟“诗文讲坛”专栏,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荐优秀教师带领全校师生走进诗文诵读中来。

同时利用楼道黑板报推出该教师所讲诗文。

三课程实施建议《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古籍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古籍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古籍诵读》校本课程纲要古籍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为材料,以古籍阅读、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修养。

课程目标
1.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2. 通过诵读经典著作,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和口才能力;
3. 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惯和文化素养;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
1. 古籍阅读:选取课外或课内精选著作,进行系统研究,进行阅读和理解。

2. 经典诵读:引导学生讲究发音、抑扬顿挫、语气变化、朗读
感情等诵读技巧,进行文学欣赏及演讲练。

教学方法
1. 阅读解读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所选著作,研究各种阅读技
巧和方法;
2. 模拟演练法:建立小组研究模式,开展语言表达模拟演练;
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
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4. 考察引导法:通过开展课堂讨论、作业演讲等形式,加强对
学生的考察。

考核方式
1. 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30%;
2. 课堂作业和小组演讲:占总成绩的30%;
3. 总结性文章:占总成绩的40%。

本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课程,旨在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诵读经典著作,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同时,本课程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文化底蕴。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

朗诵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朗诵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提升他们的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名篇朗诵: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日常对话朗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场景下的对话朗读,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 情感表达朗诵:引导学生选择感人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4. 舞台表演朗诵:指导学生在舞台上进行朗读表演,培养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形象塑造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和改进朗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朗诵表演,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录音回放法:让学生录制自己的朗读表演,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通过引述名人名言、介绍经典朗读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朗诵课程的兴趣和期待。

2. 学习理论知识:教授基本的朗诵技巧、发音要点和语调处理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要求。

3.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练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朗读技巧。

4. 个别指导与小组合作: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和小组合作活动,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辅导。

5. 舞台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朗诵,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获得同学们的反馈和评价。

6. 总结和回顾: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回顾,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典型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普通项目课程名称:国学典型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典型《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学时间:每七天一学时,每学期16学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的(一)总体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足运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发明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典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办法,能在一定范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的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窗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窗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典型诵读资料,培养阅读、体现、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办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规定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观赏朗诵经历中掌握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办法。

4、掌握对的的读书办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典型、分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典型诵读“的氛围,增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主动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爱好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典型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1)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1)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春天的四首古诗。在回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春天的特征,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4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夏之歌1-4首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夏天的四首古诗。读懂古诗,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5课时:《经典诵读》诗中之夏歌5-8首
第8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冬之歌1-4首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诵古诗;能够体会古诗的含义,感受冬天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第9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冬之歌5-8首
诵读的过程中,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也增加了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第10课时:课程展示:诗歌诵读比赛
资源分析:
以中华民族千古传诵的优秀经典诗歌为主。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分级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目标
1、在欣赏、朗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在大量的朗诵中,体验诗词的意义与价值。
3、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6课时:《经典诵读》诗中秋之歌1-4首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诵古诗;能够体会古诗的含义,感受秋天古诗的意境。
第7课时:《经典诵读》诗中秋之歌5-8首
通过实行经典诵读诗中秋5--8首诗,让学生理解到古诗文语言的精妙,背诵积累古诗
《 经典诵读 》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总课时
10课时
课程简介(200字内)

诗歌朗诵课教学大纲

诗歌朗诵课教学大纲

诗歌朗诵课教学大纲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诗歌朗诵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掌握朗诵的技巧,提升表达能力。

以下是诗歌朗诵课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诗歌朗诵2. 课程时间:每周一节课,共计20周3. 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4. 课程安排:每节课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两部分二、课程内容1. 诗歌赏析: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及其作者,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2. 声音训练:练习各种语音语调,提高音量、节奏和语速的控制能力3. 肢体表达:学习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朗诵的表现力4. 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训练,深化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和表达5.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演讲技巧三、课程评估1. 参与度: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2. 朗诵技巧:音准、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表现3. 情感表达:情感真实度和表达力4. 成果展示:每位学生定期进行朗诵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诗歌赏析和朗诵示范2.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4. 实践演练:重视实践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和表现五、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提高诗歌朗诵的能力,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朗诵的技巧,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朗诵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第一部分课程意义国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是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化素质重要途径。

通过经典诵读让全体学生从小日日享受经典润物无声般的熏陶,从而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提升智力。

随着学生慢慢长大,历代文人的思想精髓,一字一句中所蕴涵的力量,会与他们形影相随,使他们博古通今、懂事明理,逐渐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并对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理念一、课程的基本性质经典诵读课程是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接触她们不仅可以使儿童了解传统文化,丰厚文化底蕴,而且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操。

2、探索科学的诵读方式。

经典诵读不是注入式的刻板的死记硬背,而是启发式的活泼的诵读吟演,方式方法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兴趣的培养和智慧的开发。

3、经典诵读既要落实于学校,也要落实到家庭,让学生去影响家长,带动家庭的诵读氛围,家校携手,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4、坚持引导学生每天诵读,培养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诵)的良好习惯。

5、经典诵读在实施过程中,会依据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学校的发展以及学情地变化而不断完善。

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和目标(仅供参考,各校可根据实际选用文本)一、课程内容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经典《三字经》《笠翁对韵》《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道德经》等内容为主;辅以古诗词名句等内容作为选读或推荐内容供各校参考。

一年级(上)必读内容:《三字经》;《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一年级上册选读内容:古诗选:《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哥舒歌》(西鄙人)《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竹里馆》(王维)《渡汉江》(宋之问)《辛夷坞》(王维)一年级(下)必读内容:《笠翁对韵》(上)《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一年级下册选读内容:《百家姓》古诗选:《春雪》(韩愈)《丰乐亭游春》(欧阳修)《新雷》(张维屏)二年级(上)必读内容:《笠翁对韵》(下)《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二年级上册选读内容:古诗选:《江雪》(柳宗元)《梅花》(王安石)《山居秋暝》(王维)《渔家傲》(李清照)《山行》(杜牧)二年级(下)必读内容:《弟子规》《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二年级下册选读内容:《千字文》古诗文选:《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春夜喜雨》(杜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三年级(上)必读内容:《增广贤文》、论语《论语》——学而、《论语》——为政《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三年级上册选读内容:《朱子治家格言》推荐内容:《诗经·关雎》《诗经·蒹葭》《诗经·采葛》《诗经·蓼莪》《诗经·木瓜》《诗经·鹿鸣》《诗经·黍离》《诗经·采薇》《诗经·风雨》三年级(下)必读内容:《论语》——八佾、《论语》——里仁、《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三年级下册选读内容:古诗文选:《归去来兮辞》(陶潜)《江上望皖公山》(李白)《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袁枚)《南园》(李贺)《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推荐内容:古诗文选:《白梅》(王冕)《画菊》(郑思肖)《咏兰》(余同麓)《题画竹》(郑燮)《绝句》(释志南)《雪梅》(卢梅坡)《山亭夏日》(高骈)《秋词》(刘禹锡)《塞上曲》(戴叔伦)《吴兴杂诗》(阮元)四年级(上)必读内容:《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论语》——泰伯《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四年级上册选读内容:古诗选:《金缕衣》(杜秋娘)《劝学诗》(朱熹)《望天门山》(李白)《滁州西涧》(韦应物)古诗选:《寒食》(韩翃)《社日》(王驾)《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推荐内容:古诗文选:《池州翠微亭》(岳飞)《首夏》(秦观)《初冬》(陆游)《逢入京使》(岑参)《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七日观潮》(陈师道)《对酒》(秋瑾)《凉州词》(王翰)《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四年级(下)必读内容:《论语》——子罕、《论语》——乡党、《论语》——先进、《论语》——颜渊《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四年级下册选读内容:古诗文选:《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怀念亲人的古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天末怀李白》(杜甫)《汉江临泛》(王维)《次北固山下》(王湾)推荐内容:古诗文选:《赠花卿》(杜甫)《等飞来峰》(王安石)《蜂》(罗隐)《望月怀远》(张九龄)《写上作》(戚继光)《题都城南庄》(崔护)《竹枝词》(刘禹锡)《听蜀僧浚弹琴》(李白)《题花山寺壁》(苏舜钦)五年级(上)必读内容:《论语》——子路、《论语》——宪问、《论语》——卫灵公、《论语》——季氏《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五年级上册选读内容:古诗文选:《送春》(王令)《初夏睡起》(杨万里)《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画眉鸟》(欧阳修)《鹭鸶》(杜牧)《月夜》(刘方平)《惜牡丹花》(白居易)《海棠》(苏轼)《雨晴》(王驾)《即景》(朱淑真)《寒夜》(杜耒)《约客》(赵师秀)推荐内容:《桃花源记》(陶渊明)《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五年级(下)必读内容:《论语》——阳货、《论语》——微子、《论语》——子张、《论语》——尧曰《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五年级下册选读内容:古诗选:《塞下曲》(卢纶)《明日歌》(钱鹤滩)《夏日绝句》(李清照)《独坐敬亭山》(李白)《绝句》(杜甫)《风》(李峤)《池上》(白居易)《问刘十九》(白居易)《秋浦歌》(李白)《易水送别》(骆宾王)《惜时》(无名氏)《大风歌》(刘邦)《八阵图》(杜甫)《终南望余雪》(祖咏)《长安秋望》(杜牧)《书窗即事》(朱淑真)《秋日湖上》(薛莹)推荐内容:《小石潭记》(柳宗元)《虞美人》(李煜)六年级(上)必读内容:《道德经》第1——20章《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六年级上册选读内容:古诗文选:《月夜忆舍弟》(杜甫)《赠孟浩然》(李白)《雨过山村》(王建)《晚晴》(李商隐)《终南山》(王维)《望岳》(杜甫)《饮酒》(陶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登高》(杜甫)《锦瑟》(李商隐)《道德经》第42——61章推荐内容:《马说》(韩愈)《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六年级(下)必读内容:《道德经》第21——41章《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六年级下册选读内容:《道德经》第62——81章推荐诵读篇目:《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沁园春·雪》(毛泽东)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二)具体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经典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提高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经典范本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欣赏朗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4、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三)学段目标低年级(1—2年级)1、喜爱古诗文,能养成“日有所诵”的好习惯。

2、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节奏,做到熟读成诵。

3、了解与古诗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受到中国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俗的启蒙教育。

4、通过诵读经典篇目,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中年级(3—4年级)1、能朗朗上口地诵读,坚持“日有所诵”,达到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学习了解古诗文的意思,能主动阅读相关的小故事。

3、激发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4、能结合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伦理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高年级(5—6年级)1、坚持“日有所诵”,能够背诵、积累名段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2、能借助工具书了解古诗文的意思,能主动搜集、阅读与诗文相关的小故事、书籍,提高学习经典传统文化的能力。

3、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通过诵读古诗文,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从中受到启迪和鼓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部分课程的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诵读的课程资源包括现在正在使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及课外学习资源。

2、学校要认真分析本校的特点,结合本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开发潜在资源。

如结合学校的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比赛、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等,开发课程资源。

3、结合重大节假日及校外的活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如结合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给学生创造经典诵读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二、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模糊性原则:在诵读中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能够积累一定的经典篇章。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但允许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有区别要求。

自主性原则: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