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文言知识总结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官职与称谓
典属国
负责属国的外交事务。
都尉
武官,负责地方治安。
官职与称谓
骑都尉
统领骑兵,隶属于光禄勋。
使者
奉命出使,传递皇帝的命令。
官职与称谓
01
02
03
君
古代对地位相当的人的尊 称,你可以称这位君的属 国臣子为大夫。
大夫
古代对其他男子的尊称, 你可以称这位大夫为将军。
将军
古代对武将的尊称,你可 以称这位将军为郎中。
古代天文地理知识 天文 01
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的重要参照物。
03
02
古代人们通过对天象的观测,推算节气和吉 凶祸福。
04 地理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复杂,有山川、河流、 湖泊等多种地貌。
05
06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 化传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报
v. 报答。
特殊实词
少
adj. 稍微。
益
n. 增加。
去
v. 离开。
v. 回来。 v. 嫁。
adj. 年长。
还 适
长
02 重要虚词
之、其、而、以、于、乃等常用虚词
之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有时也作结构助词“的”。
其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也用于表示反问、加强语气 等。
被动句
总结词
被动句在《苏武传》中常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突出主语的被动状态和遭受的 命运。
详细描述
被动句的特点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而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在《苏武传 》中,这种句式常用于描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强调人物的被动状态和不幸。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14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13.1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 通过反复诵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 的韵律和美感 13.2 审美教育 在学习苏武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言 文的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2 文化内涵
苏武传所蕴含的忠贞、爱国、忍耐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 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与人 格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3.1 苏武的忠诚形象描绘 通过具体的文言描述,如"杖汉节牧羊,卧雪与草",展 现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3.2 文中重要事件及对应文言表述
8
文言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第六章: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应用
7.1 复习文言词汇
通过反复复习苏武传中的文言 词汇,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制作词汇表,列出文 中重要的词汇,并注明其含义
和用法
7.2 练习文言句式
通过练习苏武传中的文言句式, 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 力。可以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 进行翻译和解析,以加深对句
10
课堂互动与学习反思
第八章:苏武精神的现代价值
9.1 课堂互动
在讲解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9.2 学习反思
学习完苏武传后,学生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果
5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6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苏武传一、知识要点1、选自《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
《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之谈。
二、通假字1、不顾恩义,主背亲2、与毛并咽之3、掘野鼠草实而食之4、前降及物故5,空自苦人之地6,信义安所7,请毕今日之8,因泣下,与武决去9. 前降及物故10. 不顾恩义,主背亲与毛并咽之三、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当:古义:抵押。
今义:差不多。
2、我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
今义:诚实、老实。
5、皆为陛下所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业绩。
6、既至匈奴,置遗单于币:古义:财物,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7.子为父死,无所古义:遗憾今译:怨恨9、会虞常。
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10、以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1、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2.,陵降,不敢求武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3.欲相待古义:使心虚,不计前嫌。
今义:谦虚。
14.且陛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四、一词多义1、使(1)数通使相窥观(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3)单于使使晓武2、语(1)以状语武(2)如惠语以让匈奴3、引(1)虞常果引张胜(2)引佩刀自刺4、食(1)绝不饮食(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廪食不至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恐前语发(4)须发尽白(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6、乃(1)见犯乃死,重负国(2)恐汉袭之,乃曰(3)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4)、羝乳乃得归(5)今其智乃不能及7、见(1)见犯乃死,重负国(2)何以女为见8、及(1)及卫律所将降者(2)此必及我(3)及还,须发尽白9、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会论虞常(3)会武等至匈奴(4)单于召会武官10、得(1)虞常生得(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11、如(1)事如此,此必及我(2)如惠语以让单于12、为(1)兄弟并为郎(2)汝为人臣子(3)匈奴以为神(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13、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苏武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苏武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作者: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文化知识:①字: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而且“名”和“字”分开使用。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取的。
“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关联的名字,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以便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是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②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
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如文中“天汉”,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③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④黄门驸马:古代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二、重要词语释义武,字子卿。
少以(因为)父任(被任用),兄弟并为郎。
稍(渐渐)迁至移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匈奴),数通使(互派使者)相窥观。
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苏武传》 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
《苏武传》班固一、原文武,字子卿。
少以(因为)父任(被任用),兄弟并为郎。
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匈奴),数通使(互派使者)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十几批)。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长辈)行(辈)也。
”尽归(使动,使……回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做事合乎情理),乃遣武以中郎将(以+官职,凭借……身份)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于是)厚赂单于,答(答谢)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委任)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同前往),既至匈奴,置币遗(赠与)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陷入不能脱身)胡中,及卫律所将(率领)降者,阴(暗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私下拜访)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名作状,用弓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受到)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财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手),其一人夜亡(逃跑),告(告发)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暴露),以状(情况)语武。
武曰:“事如(到)此,此必及(牵连)我,见(被)犯乃死,重(更加)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牵扯)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使动,使……投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供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坑),置煴火,覆武其上,蹈(通“搯”,拍打)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名作动,用车载送)归营。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总结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总结字注音1. 稍迁至栘(yí)中厩(jiù)监(jiàn);2. 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3. 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4. 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chán)于;5. 后随浞(zhuó)野侯没(mò)胡中;6.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yān)氏(zhī)归汉;7. 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8. 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9.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10. 毕今日之驩(huān)11.天雨(yù) 雪12.缑(gōu)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zǐ)子也13.佐伊秩訾(zī)曰14.武卧啮(niè)雪15.大(tài)夫人已不幸通假字1.驰召毉毉:通“医”2.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5.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6.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7.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8.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9.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0.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11.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2. 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3.女为人臣子女:通“汝”,你。
14.头县北阙县:通“悬”,挂古今异义1. 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差不多。
2. 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 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置币遗单于。
币:古义:名词,这里指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
今义:指用于买卖交换的货币、钱币等。
5. 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知识总结》PPT 粤教版
被动句
• 汉军方围钟离昧与荥阳动东 • 谕以所为起大事
状语后置句
• 我何渡为
宾语前置
•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
苏武传
文言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女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
畔主背亲
“你畔”通“叛”,
头县北阙
背“叛县”通“悬”,悬
与旃毛并咽之 挂“旃”通“毡”,毛织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品 、 “去”通“弆”,收
名做动,东进,西进
• 身七十余战
名做动,亲身参加,身经
• 期山东为三处
名做动,约定
•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名做状,向东
• 亦足王也
名做动,称王
•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使动用法,使我做王
• 马童面之
名做动,背向
• 吾为若德
形做名,好处
• 下梁地 • 外黄不下 名做动,攻下,攻占
• 莫肯下矣 • 闻之皆争下项王
• 我何渡为
语气词,呢
• 若非吾故人乎?
你
词类活用
项梁怒之
形做动,为-----发怒
毋妄言,族矣
名做动,灭族
梁以此奇籍 使公及桓楚将
形做动,以-----为奇,认为奇异 名做动,做统帅
丁壮苦军旅 老弱罢转漕 汉王使人间问之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 汉王数之
形做动,为-----所苦
通“疲”,形做动,为----所疲困 名做状,偷偷地,暗中 接近,靠近 名做动,数落,数说
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
说》)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 灰吟》)
班固《苏武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项羽本...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一:一词多义期: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定2、度已失期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3、期年一周(年、月)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服,为期一年的丧服属:1、骑者属者百余人耳跟随2、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3、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4、若属皆且为所虏类5、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6、诸侯皆属焉从属,隶属,归属引:1、乃引"天亡我" 借口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率领3、夜引弓拉开(弓)4、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5、相如引车避匿退回,调转矜:1、矜愍愚诚怜惜2、自矜功伐夸耀伐:1、自矜功伐功劳2、伐无道,诛暴秦讨伐害:⒈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⒉邪曲之害公损害⒊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祸害乃:⒈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就)⒉平明,汉军乃觉之 (才)⒊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 (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表转折,但、却竟然)以:⒈以故,事得已 (因为)⒉以是知其能 (凭借)⒊以示士卒必死 (来)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 (率领)⒌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凭借)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二: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 "耶",语气词,吗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三: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 (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7、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8、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今义:管理 )10、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义:购买)12、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四:词类活用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3. 皆沉船,破釜甑(使动用法)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⒐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⒑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⒒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⒓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⒔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⒕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
《马钧传》课文全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15、马钧传一、作者简介。
傅玄(217—278),字休奕,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三国魏末到晋初时的思想家。
少年时家境贫困,后来做官至散骑常侍,受封为子爵。
他学问渊博,精通音乐,文章也写得很好。
他曾撰写一部《傅子》,是讨论当时学术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着作。
《傅子》现已失传。
其内容在古书中常被引用,因而保留了一些片断。
二、课文介绍。
《马钧传》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九《杜夔传》末裴松之注,这是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原文开头还有这样几句话:“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
傅玄序之曰”,然后才是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这篇传记记载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作者对善于创造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作了批判。
关于马钧的生平,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专传,只是裴松之在《三国志杜夔传》的注文中引用了这篇文章,成为马钧生平的珍贵资料。
三、课文分析。
课文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段。
第一段:从“马先生钧”到“焉可以言知乎”。
这一段的意思是:简介马钧的出身,指出他是“天下之名巧”。
第二段:从“为博士”到“飞之数百步矣”。
这一段的意思是:介绍马钧在科学技术革新上的贡献。
这一段内容较多,可按自然段再分为几层。
第l层:马钧改革织绫机,提高生产效率。
第2层:马钧制成指南车,“天下服其巧矣”。
第3层:,马钧创造翻车(龙骨水车),“其功百倍于常”。
第4层:马钧改造“水转百戏”,丰富文化生活。
第5层:马钧改进连弩、发石车等兵器,在军事技术上作出贡献。
【补充注释】①[轮扁之对]《庄子天道篇》记述:一个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对齐桓公说,古人的书只是一些糟粕,真正巧妙的地方,是语言所难于表达的。
②[不可以言言]不能用语言表达。
前一个“言”字,是名词,指“语言”;后一个“言”字,是动词,指“表达”。
③[钧者器之模]“钧”是陶器的模型。
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衡”是用来确定物体轻重的。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苏武传》出自《汉书》,作者班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2. 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5)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3. 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③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③恐前语发(被揭发)(3)引①虞常果引张胜(招供)②引佩刀自刺(拔)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4)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在……的时候)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凭借……身份)③以货物与常(把)4. 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3)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4)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5)天雨雪(名词用作动词,下)(6)羝乳乃得归(名词用作动词,生子)(7)杖汉节牧羊(名词用作动词,拄着)(8)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9)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1)非汉所望也。
高三语文选修九第三单元(上)知识精讲 粤教版
高三语文选修九第三单元(上)知识精讲粤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选修九第三单元(上)内容:学习选修九第三单元里的《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这三篇课文。
要点:一、学习《项羽本纪》(一)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二)作者和《史记》《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瞋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 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 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 通“弆”,收藏。
4.请毕今日之驩
驩 通“欢”,欢聚。
5.信义安所见乎
见 通“现”,表现。
9.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栽培、提拔。
10.武等实在 古:确实存在。
今:业绩。 今:诚实、老实。
谢谢大家聆听!!!
18
一、意动
三、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 壮:adj的意动,以……为壮,
对……感到钦佩。
2.诚甘乐之
乐:adj的意动,以……为乐。
二、名词作动词
1.天雨雪
雨, n-v,下
2.羝乳乃得归
乳, n-v,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 n-v,拄着
4.惠等哭,舆归营 舆, n-v,抬,用车子抬
5..武能网纺繳,檠弓弩
以何见汝为 为谁 以何
信义见安所乎?
五、一词多义
1.因厚赂单于/ 欲因此时降武 趁机
因 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通过,经由
3.因泣下霑衿
于是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凭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凭借(以)……身份
3.恐前
用
5.蹈其背以出血
来,表目的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在……时候
网, n-v,结网; 檠, n-v,用檠矫正弓弩
三、使动
1. 欲因此时降武 2. 王必欲降武 3. 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 6.何久自苦如此
膏,使动,使……肥沃。 斗,使动,使……争斗。 苦,使动,使……受苦。
7.屈节辱命,虽生
苏武传文言知识归纳
苏武传文言知识归纳(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苏武传一、通假字: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空自古亡人之地;法令亡常;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因泣下霑衿:“霑衿”通“沾襟”沾湿衣襟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二、古今异义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临时充任今:虚假2置币遗单于古:财物今:货币3召诸贵人议古:贵族今:尊贵的人4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燃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5扶辇下除古:殿阶今:去掉6以货物与常古:一般财物今:供出售的物品7与武决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8 单于视左右而惊古:侍从今:左和右两方面. 支配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丈夫妻子的父亲10汉亦留之以相当古:相抵押今;相差不远11素与副张胜相知古:相熟识,有交情今:相互了解12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古;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今;一点饭也不吃1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古;拿着今;管理,治理14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1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栽培,提拔今:很大的成绩16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古:确实活着今:老实,不说谎17如惠语以让单于古:责备今: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18虞常果引张胜古:牵攀,招供今:牵引,引导19惠等哭,舆归营古:抬,扛今:车,车上可以载人载物的部分20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去世今:不幸运,很失望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惠等哭,舆归营名作动抬,扛2、天雨雪名作动下,降3、羝乳乃得归名作动生子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作动,织网;用弓弩矫正5、杖汉节牧羊名作动拄着(二)名词作状语1、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用弩弓2、其一人夜亡连夜3、剑斩虞常已用剑4、陵与卫律之最上通于天向上5、朝夕谴人候问武在早晚(三)使动用法:1、屈节辱命使……遭受屈辱2、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3、单于愈益欲降武使……投降4、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5、反欲斗两主使……斗6、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7、空自苦亡人之地使…..受苦8、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回去9、宜皆降之使……投降10、蹈其背以出血使…..出(四)意动用法1、诚甘乐之以……为乐2、单于壮其节以……为壮四、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2、非汉所望也3、缑王者,昆邪姊子也(二)省略句1、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前往)2、覆武(于)其上3、乃幽武置(于)大窖中4、匈奴以为神5、乃徙武(于)北海上无人处6、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于)他所7、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于)亡人之地8、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9、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10、后追浞野侯没(于)胡中(三)被动句1、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2、见犯乃死,重负国3、劾大不敬(被弹劾)4、皆为陛下所成就5、恐前语发(被揭露)(四)宾语前置句(蓝字为介词或谓语动词,红字为宾语)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2、何以汝为见3、信义安所见乎4、何久自苦如此5、何以过陵6、子卿尚复谁为乎7、虽生,何面目以归汉8、引佩刀自刺9、空自苦亡人之地(五)定语后置句(蓝字为定语,红字为被修饰的中心词)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拥众数万(六)状语后置句1、为降虏于蛮夷2、效死于前。
【高中语文】2021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2021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知识点概述《汉书·李广苏建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平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许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尽管纷歧定能够完结交际任务,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分,至少能够到达“立言”的作用。
知识点总结一、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中厩监古义:渐渐(9)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10)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11)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12)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13)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分析说明事理(14)太夫人已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15)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二、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项羽本纪一、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
1.数(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2.亡(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丢失)3.制(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发动)(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端起)(7)举身赴清池。
(投)(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5.壁(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壁垒)(2)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陡峭的山崖)6.发(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8)发号施令(发布)二、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
1.莫(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能)(3)莫辞更坐弹一曲。
(不要)2.独(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唯独)(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三、词类活用:请解释句中活用情况和意义。
1.项王怒.之。
怒:意动2.毋妄言,族.矣。
族,名-动,灭族3.梁以此奇.籍。
奇,意动,认为……奇4.使公及桓楚将.。
将,名-动,率领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苦,使动,使……受苦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坑,名-动,活埋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名-动,归顺8.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动,修筑营垒9.项王泣.数行下。
泣,动-名,眼泪10.田父绐曰:“左.。
”左,名-动,往左边走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动,往东走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身,名-动,亲身参加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名-状,向东14.亦足以王.也王,名-动,称王1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动,使……称王四、古今异义词:请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才能勇气)2.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
”(长江西岸)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山的东面)五、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本字和意义。
1.老弱罢转漕罢-疲,疲困2.天下匈匈数岁者匈匈-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3.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服,佩服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项籍者,下相人也。
(判断句)2.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判断句)4.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5.谕以所为起大事。
(介宾后置句)6.慎勿与战。
(省略句)7.淮阴侯与战(省略句)8.(此马)不忍杀之,以赐公。
(省略句)9.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介宾后置句)10.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判断句)11.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
(判断句)1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判断句)七:翻译: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里感到愧疚吗?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但是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这也足够称王了。
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即使是吴地中部的子弟,都已经畏惧项籍了。
5.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几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
6.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地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
7、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14 苏武传1.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3.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2)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6)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8)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9)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10)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11)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1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13)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1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4.一词多义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语(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食(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名词作动词)(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5.特殊句式(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7)非汉所望也。
(判断句)(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9)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10)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11)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12)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被动句)6.翻译下列句子(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2)何以女为见?我为什么要见你?(3)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为谁守节呢?(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5)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
(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7)见犯乃死,重负国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8)皆为陛下所成就都是被皇帝陛下提拔的。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10)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
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为父死,不会有怨,(1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你又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1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15 马钧传1.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1)天下之名巧也(巧:形容词做名词,技术高超的人)(2)此轮扁之对(对:形容词做名词,对话)(3)此二异也(异:形容词做名词,奇妙的事)(4)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模:名词作动词,造模具)(5)不如试之易效也(效:名词作动词,证明)(6)其后有人上百戏者(上:名词做动词,进贡)(7)其巧可益否(益:形容词做动词,改进)(8)以机鼓轮(鼓:名词作动词,转动)(9)使首尾电至(电:形容词作状语,像闪电一样)(10)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鉴:意动用法,以……为鉴)(11)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哭:为动用法,为……哭)(12)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动:使动用法,使……转动)2.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少而游豫..(过着玩乐的生活)(2)天下之名巧..也(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3)为博士..,居贫(一种专门顾问性质的官)(4)圣人具体..备物(一身之内)(5)夫同情..者相妒(爱情同属一个人)(6)同事..者相害(工作同属一件事)(7)中人..所不能免(一般人)(8)必以考试..为衡石(考察试验)(9)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事物的道理;可以用)(10)缘縆、倒立,出入..自在..(转动;灵活)(11)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等而下之的人)(12)良可恨..也(可惜)3.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不自知其为巧也(谓语前置)(2)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宾语前置句)(3)乃皆易以十二蹑(介宾后置句)(4)闻贤不试以事(介宾后置句)(5)取人不以一揆(介宾后置句)(6)心乖于内,口屈于外(介宾后置句)(7)其功百倍于常(介宾后置句)(8)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被动句)(9)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被动句)(10)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判断句)(11)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判断句)(12)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判断句)(13)裴子者,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