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第一课时
多收了三五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多收了三五斗(第一课时)年级:九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体会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教学预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通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模块一:学习目标(2’)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副对联表达出普通百姓善良的愿望:祈盼老天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希望国家太平,老百姓生活安定。
这是多么简单的愿望啊,可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简单的愿望却是那么难以实现。
且不说风调雨顺得听老天爷的,就真的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了,老百姓也还是快乐不起来,反而愁眉苦脸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命运有时候并不仅仅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
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体会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1、了解小说创作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体会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模块二:作者简介(2’)叶老照片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
叶圣陶,生于1894年,卒于1988年,原名叶绍钧,是江苏苏州人,现代著他的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有《潘先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夜》、《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后来他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这些作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圆熟。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多收了三五斗》课件 苏教版
中心思想: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 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丰收成 灾”的遭遇,多方面写出了“多收了 三五斗”的农民只能更加不幸的原因, 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 表现了作家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 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H
20
H
21
H
14
品析议论
回到船上,他们边喝酒边谈话,
谈到了哪些重点?此时你能概括出 他们的性格特点吗?
忠厚老实
也具有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黑 暗的现实使得这些忠厚老实的农 民也产生了抗争意识
H
15
问题探究:
1. 故事写的是旧毡帽朋友的不幸, 为什么用《多收了三五斗》作题目?
用丰收反衬农民的不幸
2.故事最后一段这个尾声有什么 深刻含义?
斛子hú 廒间áo
褡裢dālián 窠kē
沽 gū
执拗niù
呷xiā
写意xiè
停泊bó 船舷xián 不屑xiè
嗤c笑hī
H
5
读了全文后,感触最深的是 什么?为什么?
H
6
课文主人公是谁?故事情节 有哪些?
旧毡帽朋友
粜米
购物
议论
H
7
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
(1-70) 旧毡 帽朋友 三幅
场景
(1-34)贱价粜米 (35-44)街头购物 (45-70)船上议论
H
1
《多收了三五斗》
叶圣陶 (1894-1988)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 学作家,教育家。原名 叶绍钧,代表作品《潘 先生在难中》《夜》 《倪焕之》《多收了三 五斗》。《稻草人》是 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H
2
叶圣陶纪念馆
H
多收了三五斗.doc(周娟)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目的]1、理解造成“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更加不幸的原因。
2、体会重点词语和中心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对话与景物的描写。
2、了解农民的不幸。
第一教时一、由题猜文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小说写的跟什么有关的内容吗?农民。
多收了三五斗,应该是怎样的结局?喜气洋洋,生活改善。
然而小说里的农民得到的是这样的结局吗?我们看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讨论:主人公是旧毡帽朋友。
写了他们米行粜米、街上购物、船上议论三件事。
三、学习“粜米”部分。
1、请梳理旧毡帽朋友在粜米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2、四人小组演读“粜米”部分中旧毡帽和米行先生的对话,并说说这两种形象各有什么特点?旧毡帽:忠厚老实米行先生:骄横霸气3、旧毡帽们为什么非要把米卖给这一家米行,果真是“命中注定”的吗?分析四个原因。
4、将米贱价卖出以后,作者又加了一笔,关于“钱”的情节,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状?第二教时一、快速阅读“购物”部分。
1、通过街上购物一段,你感觉到了旧毡帽朋友的处境如何?2、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的“贫穷”的?如:美好计划与残酷现实的对比;以乐衬哀,以热闹的街景衬托旧毡帽内心的凄苦;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二、学习“会饮”部分。
1、粜米之后,购物之后,旧毡帽们回到船上,最能表现他们此刻心情的是哪个词语?2、他们想到了哪些退路?结果怎样?这反应了什么社会现实?3、他们又想到了什么?此刻的旧毡帽和粜米部分的旧毡帽性格有何不同?三、理解结尾之妙结尾部分为什么要提到“第二天”、“各处的乡镇”、“普通而又普通的”这些词语?四、总结本课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五、布置作业1、关注现今农民的生存状态,问一问,查一查,谈一谈。
2、用对话描写,写一段“旧毡帽们粜米回家后”的情景。
教学反思:叶圣陶的这篇小说非常朴实地写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苦生活,我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形象特点,探究造成旧毡帽们悲惨命运的原因,对作者的写作手法也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多收了三五斗》第一课时
3.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农 村,那里的农民生活更加悲惨。 20世纪30年代,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 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义 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 泰国米、安南米、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 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 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 可能以谷食饶足,廪囤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 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 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 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 恐怕收了反而赔累”。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 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5.旧毡帽朋友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 哪些语句写他们突然失望 的心情? “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大家都呆了”。 “刚才出力摇船……松懈下来了”。“哪里知道……兆头” 6.为什么旧毡帽朋友一到米行来希望就破灭了?米行先生的什 么话使他们希望破灭了? 米价是决定旧毡帽朋友命运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米价为什么 忽高忽低呢?六月份市场上青黄不接,人们缺米吃的时候,他 们就把米高价抛出来,十五元钱一担。当农民种出的新米大量 运来的时候,他们买进米,就把米价压到五元。这一进一出之 间,他们一担米就剥削了十元,他们操纵米价,而米价决定着 旧毡帽朋友的命运。 7.小说围绕米价,写了一大段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 请一位同学把这段对话读一读,注意体会旧毡帽朋友说话,先 是什么语气,后来转成什么语气。分析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和态 度是如何变化的? 先是“愤激”,后是“哀求”,愤激下说不卖了,到别处去卖, 但是行不通。于是语气由愤激转为“哀求”。 希望—愤激—哀 求—失望—贱卖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多收了三五斗》教案《多收了三五斗》教案教学内容课文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梳理小说情节。
2.分角色朗读,认识小说人物形象。
3.组织学生讨沦交流,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2.理解小说中体现出的作者对旧中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里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难点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突破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诵读练习,积累语感。
2.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造成农民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熟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线索。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入新课。
2.梳理小说情节。
2.划分层次,理清小说情节。
3.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3.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
2.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旧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3.导人新课: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
4.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一生结合课文注解介绍作者情况。
九年级语文上册 8《多收了三五斗》(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多收了三五斗》
教学目标:
1、理解造成“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更加不幸的原因。
2、体会重点词语和中心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物对话与景物的描写。
2、了解农民的不幸。
课时安排:2课时
时
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曾任出版总署署长、
讨论明确:他们满怀希望的心情。
因为今年丰收了,可以喘口气,不像往
摇船……松懈下来了”
出来,十五元钱一担。
当农民种出的新米大量运来的时候,他们买进米,、小说围绕米
求”
明确:“地方那方面的租……借下的债是要还的”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决定旧毡帽朋友丰收之年,贱价粜。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8《多收了三五斗》(第1课时)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多收了三五斗(第1课时)班级某某【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3.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学习难点】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学时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组际互助三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河埠.()船舷.()占卜.()短髭.()粜.米()褡裢.()斛.子()呷.()写.意()我的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2.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写了有关他们的哪几件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分别把这几件事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描写旧毡帽朋友心情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旧毡帽朋友一到米行来希望就破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围绕米价,写了一大段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多收了三五斗苏教版ppt课件
创设情境
叶圣陶为我们展示了,二三十年代江南农民的悲 惨生活生活画卷。 万盛米行
2020/1/24
明确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品味人 物心理变化,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本 文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2、学生能根据文中内容,自主总结“丰收成 灾”的原因。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农民问题,教 师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学学生 关心农民的情怀。
2020/1/24
学生交流展示 对 旧毡帽:希望→愤激→哀求→失望→产生反抗意识
朴实善良
照
米行先生:冷淡→厌烦→鄙视→威吓
骄横霸气
“旧毡帽朋友”,这样一个笼统的称呼,作者极力 塑造旧中国的农民群像,意味着这种生活状况并非 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农民问题。
2020/1/24
探讨主题 你说我议
同学们,丰收了,本应欢天喜地;可我 们的旧毡帽却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去。 怎么回事呢,丰收了却成灾,原因是什么 ?请依据课文回答。Leabharlann 2020/1/24一点思考
请思考:如今我国的惠农政策如此的好, 为什么还会有“谷贱伤农”的情况呢?( 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020/1/24
检查预习
请同学展示你查阅的资料。 1、介绍相关的时代背景。
2020/1/24
精读品析 自主学习
人物是小说的生命,塑造得好的艺术形象更是文章的血 肉。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关于旧毡帽和米行先生的描 写,思考下面的问题。(先独立思考。1小题书上勾画, 2、3、4小题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讨论,讨论 同学们认为有难度的问题) 1、小说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塑造两类人物时,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的 好处是? 4、塑造农民时写了一大群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部编课文《多收三五斗》导学案
第一学期导学案《多收三五斗》第一课时一、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段中的错别字。
(3分)在米质好和坏的辨论之中,在斛.子浅和满的争持之下,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船那船之间的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就看不见了。
旧毡.帽朋友把自己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敖间,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沓钞票。
(1)注音:斛埠毡行(2)错别字:改为改为二、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2分)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旧毡帽下面是表现着希望的酱赤的脸。
C.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D.“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白白的米换不到白白的现洋钱,好像又被他们打了个折扣,怪不舒服。
三、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1)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2)“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一学期导学案《多收三五斗》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粜.米埠.头斛.子廒.间褡裢..小囡.沽.酒写.意踌躇..迸.裂捻.着作梗.发泄.拗.不过茶壶窠.鄙夷不屑.呷.一口酒二、下面语段有语病,请按要求改正。
(4分)①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上了一个障碍。
②那是一棵大树的根,③比我们坐骑还高,他阻断了我们的去路。
④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起用了斧子,才得以通过。
(1)成分残缺的一句是:。
改法:(2)搭配不当的一句是:。
改法:三、阅读“万盛米行的河埠头,……而破布袄的空口袋里正需要洋钱。
”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分)2.“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
”米行老板的这番话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3.选文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反映了什么?(3分)8.多收了三五斗参考答案二、C三、(1)内心急切,忐忑不安,既满怀希望,也有深深的担忧。
《多收了三五斗》 1
《多收了三五斗》 1多收了三五斗目标锁定1、了解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2、体会旧中国农民的辛酸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沙场点兵1、搜集叶圣陶及本文背景资料;2、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段落,改编为课本剧,并自行排练。
课堂在线一、导入新课介绍万圣米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情景] 运用对话描写是本文的显著特点,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今天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旧毡帽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过程,最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活动] 1、分角色朗读,思考变化过程;2、评价朗读;3、交流变化过程。
[引导] 小说以旧毡帽朋友满怀希望前来占卜命运开始对话,得知米价后,“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
”希望变成了失望,话语中表现出了愤激的心理。
接着“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又表现出了农民的哀求心理,彻底失望后只能贱卖。
热闹的街道上,旧毡帽朋友的愤懑之情随着他们的话语奔涌而出;最后的船头议论体现出了自发的反抗意识。
三、剧本表演,历史再现[情景] 这种愤怒和辛酸、自发的反抗意识,往往是话语中体现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我们同学向来以表演见长,今天我就给你们一个平台,你们能给我一个惊喜吗?(布置有关表演要求,可采用小组比赛形式,以突出表演效果,再现历史主题为主要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语言、动作、情感、协调等方面,要求学生作好评价。
)[活动] 小组表演、评比,师生共同点评。
四、语段精读,主题提炼[情景] 小说往往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缩影,帝国主义、国民党当局、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就是那个时代旧社会勒住人民脖子的四条绳索,你能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例说说他们是怎样紧紧勒住人民脖子的吗?[活动] 1、学生读课文,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3、班级讨论、交流,引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备课教案 苏教版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1.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2.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3.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民的关注)大家想不想知道旧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勤劳的中国农民并不吝惜自己付出的心血,然而用自己的心血多收了粮食之后能够改善悲惨的命运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作品《多收了三五斗》,感受旧中国的民情国运。
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情况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1.检查预习的情况。
埠(bù)头占(zhān)卜 (bǔ)作梗(gěng)粜(tiào)米斛(hú)子廒(áo)间鄙夷不屑(xiè)褡(dā)裢 (liàn)小囝(nān)沽(gū)拗(niù)不过呷(xiā)写(xiè)意沓(tà)髭(zī)2.整体感知。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3.划分层次。
学生回答: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l一70段),写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
第一层(第l一34段)写米行粜米第二层(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云顶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8 多收了三五斗苏教版(1)
8《多收了三五斗》教学目标1.朗诵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体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琢磨农人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到效。
4.熟悉“丰收成灾”的社会本源,熟悉旧中国农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凄惨命运。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诵,琢磨人物内心活动。
2.梳理小说情节,熟悉“丰收成灾”的社会本源。
3.学习小说对农人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成效。
教学难点1.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2.明白得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
教学冲破1.选取一二片断进行朗诵练习,积存语感。
2.结合时期背景引导学生熟悉造成农人悲剧的社会本源。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入新课。
2.梳理小说情节。
2.划分层次,理清小说情节。
3.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3.试探并完成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1.结合学生生活体会,引导学生对中国农村及农人的关注。
2.鼓舞学生:同窗们谈得超级好,看来大伙儿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那么大伙儿想不想明白旧中国的农村和农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3.导人新课:下面就让咱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请同窗们看到课文。
4.调动学生踊跃性,让一生结合课文注解介绍作者情形。
5.给予鼓舞,并补充: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二、整体感知1.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
教师巡视课堂。
2.简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农村,那里的农人生活加倍凄惨。
3.提问:适才大伙儿熟悉了课文,同窗们说说,这篇小说是依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三、小结1.结合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理出关键信息。
讨论旧毡帽朋友们丰收后加倍不幸的缘故。
2.布置作业,试探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人:一般的小说都有三大要素,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2.给予确信:回答得对,上节课咱们对小说的故情形节有了大体的了解,接下来咱们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