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
波兰尼的默会认识思想研究
第5 9卷
无法用言语详尽 , 准确地表达出来 � 认识的过程 无法用言语明确 , 具体地表达出来 � 言语符号构成的解释系统本 身的缺陷 使表达具有某种不确定性 , 因而无法准确地把认识表达出来 . 这里表明 , 波兰尼的 " 默会 " 与我们通常所说的 " 只可 意会 , 不能言传 " 中的 " 意会 " 及维特根斯坦的 " 不可说 " 是有区别 的 . 我们通常 所说的这种 意会的 " 不能言传 " 除 了表现 为由于 认识活动的复杂和语言的局限 , 认识的过程无法被言语详尽 , 准确地描述外 , 还表现为某种认识本可 以被言传 , 但主体出 于某种目的或由于外部环境 的限制 , 而不能将其表达出来 . 这 显然不是 波兰尼所探 讨的默会 认识之 " 默 会" . 默 会认识 的" 不可言传 " 与维特根斯坦所谓的 " 不可说 " 也 是有区分的 . 维特根 斯坦说 � " 确 实有不能讲 述的东 西 , 这 是自己 表明出
在认识论领域首次提出 " 默会认识 " 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哲学家波兰尼 � 他在 � 个人知识 � 一书中开始研究与 言传认识 相对的默会认识形式 , 并在后来的 � 人 的研究� , � 识知与存在 � , � 默会 层次 � 等著作中逐 渐形成了 有关默会 认识的 理论体 系 � 他的认识论思想在 2 甚至被一些学者誉为认识论上的 " 哥白尼式的革命 " � 0 世纪 8 0 年代引起了西方学界的关注 , 在国内认识论研究中 , 有关言传认识的研究相当深入 , 但对于默会认识形式 , 则由于它的非言传 性和非明晰性 , 人们 的探讨和研究还较为有限 � 然而 , 作为认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 , 默会 认识在认 识论中具有 重要的 , 不可 忽视的 地位和 作用 � 因此 , 对波兰尼的默会认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 , 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有重要意义 �
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
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当我们探究人类认识和理解的本质时,往往会引出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
这些概念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智的工作方式,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行为和交互。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一种强调隐性知识和默会认知的重要性的理论。
波兰尼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他对人类的认知过程有着深入的理解。
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不仅仅是基于明确的知识和意识,而且还依赖于大量的隐性知识和默会认知。
这些隐性知识和默会认知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无法明确地表述它们,但它们却在实际行动和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强调了我们的认知过程是主观的、个人化的,并且是基于感知、直觉和体验的。
这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认知的新视角,即我们的认知和理解不仅包括我们能够明确表达的知识,还包括大量的隐性知识和默会认知。
当我们探究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时,不禁会思考这种理论如何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首先,在教育领域,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默会认知和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它们显性化。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在商业领域,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默会认知和隐性知识,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默会认知和隐性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情况。
总之,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人类认知的方式。
这种理论提醒我们,我们的认知过程是基于感知、直觉和体验的,其中包括大量的隐性知识和默会认知。
因此,在教育、商业和个人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加这些隐性知识和默会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情况。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传递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关于知识的本质和来源,人们的看法各异。
在探讨知识的本质和教育学的过程中,英国哲学家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值得我们。
科学、个人知识与意会认知——波兰尼哲学评述
科学、个人知识与意会认知——波兰尼哲学评述
科学、个人知识与意会认知是波兰尼哲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其中科学和个人知识是
旧哲学传统中已经被广泛讨论的问题,而意会认知则是波兰尼哲学的独特理论。
首先,波兰尼对科学的理解与传统哲学不同。
传统哲学将科学视作一种确定性的知识
体系,并将其与宗教和哲学进行对立,相信科学是一种绝对的真理。
然而,波兰尼认为科
学只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有限认知,“科学是有缺陷的,是有限的,但它是有用的,我们
仍然需要它”,因此科学并不是唯一的真理。
他特别强调科学与个人知识的关系,认为科
学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的基础上,而个人知识是与主体的经验、情感和直觉相关的。
此外,波兰尼还提出了意会认知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并不仅仅是基于经验和逻辑,而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更深入的认知方式,即意会认知。
这种认知是基于主体的情感和直
觉形成的综合体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事物和情境。
意会认知具有难
以捕捉的特征,因此它并不是科学证明的对象,但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
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抉择和决策。
在波兰尼的哲学中,个人知识和意会认知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一起构成了人们对世界
的认识。
波兰尼认为,人们的知识不是被 passively 接受的,而是通过主体的活动组织
和建构的。
人类的认知是基于复杂且深入的经验的,我们需要认同和支持这种认知方式,
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用它。
因此,波兰尼的理论对我们理解科学与个人知识的关系和探
索新的认识方式有着深远意义。
2021波兰尼“个人知识”的认识论思想探析范文3
2021波兰尼“个人知识”的认识论思想探析范文 摘要: 迈克尔·波兰尼,英籍犹太裔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其主要着作《个人知识》提出长久以来人们忽视的人类认知理性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即缄默的理性。
该理论对传统理性批判哲学思想的中的“权威”“信念”“传统”在科学发现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肯定了理性分析的重要地位。
同时,提出在人们的认知运转中存在另一种与认知个体活动无法分离、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隐性认知功能。
甚至有人说,意会认知机制的揭示甚至是“哥白尼革命”式的发现。
本文将通过对“个人知识”的探析,分析波兰尼思想对科学哲学的认识论向后转向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波兰尼;科学哲学; 个人知识; 科学认识论; 后批判时期; “在波兰尼(MichaelPolanyi)那里,‘批判哲学’这个词和一般通常的用法不完全一致,指的是自笛卡尔以来的那种贬斥信仰、传统、权威,推崇批判、怀疑的整个哲学倾向。
”[1]理性批判阶段对信仰传统权威的一味的、彻底的批判使科学发现活动造成了被动的作用,对于波兰尼而言,这项工作更多是纠偏和扬弃的过程。
他对科学发现中出现各种假设之后被否定到修正再到被提出最终趋于合理的过程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又以“个人知识”为理论背景,对科学发现问题在哲学维度的思考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一、从认识论角度窥视波兰尼的“个人知识” 波兰尼哲学的主要思想目标是对客观主义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和扬弃,进而建立“个人知识”的理论基础。
在波兰尼个人看来,客观知识大多是非个性化的、普遍性的,是人类自身对自然社会的异化理解。
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客观主义在近代西方长期占据着主导作用。
一直以来,客观存在像一枚邮戳盖在人们的思想之上,形成认知和观念,所以,我们认为客观实在就是这样,没有其他。
这种实在的认知被我们毫无保留的1:1复制粘贴,对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毫无保留地舍去,这是一种机械的逻辑的认识。
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的科学发现活动都试图寻找极其严格的逻辑推理规则,他们所倡导的都是与个人无关的、普及的逻辑规则,他们的科学理论以及科学思维是完全的、程序化的,并且是可经演绎而计算得来的。
张一兵教授对波兰尼《个人知识》解读
张一兵教授对波兰尼《个人知识》解读《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是波兰尼耗费十余年心血的一部洋洋几十万字的哲学巨著。
[②]该书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一种后批判哲学的探索”。
从这个副标题可以看出,作者自认为捕捉到了长期以来为人忽视的人类认知理性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即缄默的理性。
波兰尼认为,相对于传统认识论所依托的可明确表述的(explicit)逻辑理性,人的认知运转中还活跃着另一种与认知个体活动无法分离、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隐性认知功能,而这种意会认知却正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内在本质。
波兰尼宣称,意会认知论的提出将导致全部传统认识论的重大格式塔转换,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认知构架。
对此,我有一个不够确切的比喻:波兰尼是认识论中的弗洛伊德。
如果说弗洛伊德是发现了心理意识现象背后无意识活动的水下冰川,那么波兰尼则是透视了人类认知表层逻辑运转内部的隐性意会整合之地下火山。
有人说,意会认知机制的揭示必将造成逻辑理性的彻底翻转,这也许就是“哥白尼革命”的直接含义吧。
《个人知识》一书共分四篇:第一篇,认知的艺术;第二篇,缄默的层面;第三篇,个人知识的辩护;第四篇,认知与存在。
全书在写作上颇具古典色彩,结构严整,逻辑解释清晰,由表层及内里,再复归于现实的统一,把作者欲创立的意会认知论烘托得如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毫无造作专怪之嫌。
波兰尼以“认知的艺术”为第一篇标题,喻意是很深的。
他历来反对把科学认知视为人之外的“客观规律的精确观照” ,科学应是人的艺术。
他以对科学的“客观性” (第1章)这一理想化特质的证伪为起点,从哥白尼革命的启示透视了现代科学进展中整体格式塔变革对传统机械科学观的深层冲击,并以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进证明了科学真理之客观性的相对意义。
牛顿、拉普拉斯自然观中那种精确的(exact)客观真理论的幻灭又必然引发人们对认知结构本身的反省,于是需要标明的第二个重要质点就是全部人类知识所指归的“或然性”(第2章)了。
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
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内容提要】在身体性这个维度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之间存在着某种思想的会聚。
从知觉的身体性出发,通过对“身体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关于身体的辅助意识的核心地位、“通过寓居而认识”等思想的阐发,默会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
在关于他人之心的知识和身心关系问题上,波兰尼在强调心灵的身体性的同时,对心灵与其外在表现、心灵与身体作了区分,得出了心灵是其外在表现的意义,心灵是身体的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默会认识论/身体性/波兰尼/梅洛-庞蒂一、默会认识论和现象学传统波兰尼在哲学上最具原创性的贡献是在两种意识的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了默会认识的结构。
比如,在用锤子敲钉子的活动中,我们既意识到钉子,也意识到锤子和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
在此,我们注意的中心是钉子,而不是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我们对于后者的意识不是为了其本身,而是为了前者。
波兰尼认为,我们对钉子的意识是焦点意识(focal awareness),而对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的意识是一种辅助意识(subsidiary awareness)。
默会认识就建立在两种意识的动态关系之上。
为了把握某一对象,我们需要将有关的各种线索、细节整合为一个综合体来加以认识,这就涉及到了默会认识的两个项目。
我们对各种线索、细节、部分的辅助意识是默会认识的第一个项目,关于对象的焦点意识是第二个项目,为了认识后者,我们必须依赖于前者,我们从前者出发来关注后者。
默会认识就具体地展开于从(from)第一个项目转向(to)第二个项目的动态过程之中,“默会认识是一种from-to的认识”[1—p34]。
20世纪60年代,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已趋成熟。
在阐发默会认识论的各种理论意蕴,展示默会认识论解决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潜力的同时,波兰尼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学说和其他哲学传统之间的关联,现象学传统就是其中之一。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一、背景(1)个人背景: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
波本是一个卓有建树的化学家,后来转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
该理论不只是在哲学界产生了普遍的阻碍,而且涉及到人类文化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
如科学、伦理、政治、法、经济、教育等。
(2)理智背景:挑战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
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其本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对话《拉凯斯篇》,该对话的主题是“勇敢”。
在关于“勇敢”的对话讨论中,苏格拉底提出,“咱们既然明白,那么也必然能够说出来”。
作为将军的拉凯斯说,“我以为自己对勇敢的性质是明白的,但不知怎么地,我老是抓不住它,无法说出它的性质。
”依照苏的观点,拉凯斯既然不能说出勇敢的性质,那么,实质上他不明白什么是勇敢。
“凡是明白的就必然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明白。
”那个思想在近代取得了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咱们所明白的多于咱们能够言说的。
”这一观点与上述“凡是明白的就必然能言说”正好相对。
它确信了默会知识相关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
(3)知识界的普遍认同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识理论,现已取得国际社会科学界普遍的认同。
例如,国际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OECD)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1)明白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关于事实的知识。
(2)明白什么缘故的知识(know-why),如有关自然法那么与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
(3)明白如何做的知识(know-how),指做某些情形、完成某种活动的技艺与能力。
(4)明白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明白如何某些事的信息。
在那个地址,前两类知识要紧通过书籍、报刊、光盘、数据库等载体,能够用语言、文字、数字和图表清楚地表达的知识,属显性知识,后两类往往难于编码和气宇,是存储于人们头脑中的属于个人体会、窍门、灵感的那部份知识,常隐含于人的行动当中,属难以量化处置的隐性知识。
浅解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的默会认识论思想
浅解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的默会认识论思想作者:金琦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5期TEXT / 金琦《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一书是由波兰尼在1945 年发表的《科学、信仰与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他作为一位物理化学家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对历史、世界、社会和人生以及他自己从事的工作综合反思的结果。
在他的辛勤努力之下,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有学术价值的认识论思想即默会认识论。
默会认识或默会知识这个术语首先是由波兰尼(1891-1976)于1958 年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中提出来的。
波兰尼虽然是一个卓有建树的物理化学家,但在哲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在科学哲学、认识论、本体论、社会哲学等领域都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个首尾相贯的思想体系。
其中,他的默会认识论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也被公认为是他对哲学的最重要的贡献。
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其根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对话《拉凯斯篇》,该对话的主题是“勇敢”。
在关于“勇敢”的对话讨论中,苏格拉底提出,“我们既然知道,那么也一定能够说出来”。
作为将军的拉凯斯说,“我认为自己对勇敢的性质是知道的,但不知怎么地,我总是抓不住它,无法说出它的性质。
”按照苏格拉底的看法,拉凯斯既然不能说出勇敢的性质,那么,实质上他不知道什么是勇敢。
“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
”这个思想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
”从伽利略的著名论断“自然之书是用数学的语言写成的”,到莱布尼茨“普遍的语言”的构想,再到逻辑实证主义的知识观,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知识观发展的清晰脉络。
挪威哲学家约翰内森指出,在逻辑实证主义知识观的框架内,“知识和语言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
知识应当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条件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的知识的可能性,完全是不可理喻的。
‘身体’与‘意识’概念在梅洛庞蒂‘肉身主体’所获得新的意义视野
「身體」與「意識」概念在梅洛龐蒂「肉身主體」所獲得新的意義視野95154009吳若慈前言近代笛卡兒以來,各種學說思想對解決心物二元問題、身心問題的努力所在多有,這主要是來自於笛卡兒對知識根源的奠基,透過全面懷疑的方法,突顯了「自我」(I)概念在知識系統中的重要性。
由於「自我」被用「思維(cogito)」的意義界定,使得存在於時空的物質世界與不佔空間的思維在特定的同一個人中產生無法相互化約的二分困境。
「思維」概念的出現,在於可以通過徹底的懷疑測試,成為清晰明確的自明基礎,進而撐起整個知識系統的客觀有效性。
但正是由於以「我思」界定「自我」概念的關鍵性突破,使得「主體性(subjectivity)1」概念萌芽與確定,深遠地影響後來的主體哲學之發展,與此同時,主客二分的各式議題與爭論再也無法徹底消除與解決,同主體哲學不斷發展下去。
接續的發展中,有兩套較為極端的理論眼光,分別偏重主客來說明「自我」概念的特性與意義。
他們分別是胡塞爾現象學意義下的超驗自我(超驗主體性2)與萊爾(Ryle)的行為主義(Behaviorism)意義下的自我。
行為主義最基本的理論原則是以行為作為理論或研究對象,主要原因是要訴諸可觀察、可實驗的元素來作為建構可靠客觀的理論基礎,避免主觀的不確定性與獨斷性。
由此觀點出發,萊爾將自我拉到與他者一樣的理論地位,將自我視為與他者的可觀察行為相若的存在,而此外不具有更深層的概念涉入其中。
相反,胡塞爾確是將主體提升到超驗的位置,尋笛卡兒的道路建立起一套主體哲學,以主體為最自明清晰的超驗的理論基點,由此始點出發納入外在經驗,使世界與他者成形。
交互主體性的概念就是胡塞爾為了要使他者在其主體理論體系中有適切的安置而發展出的概念,將他者化為他我,使之為主體的構成部分。
以意義建構的面向來說,行為主義式自我的意義來源,是以作為存在物理世界(自然世界)中的具體身體對外來刺激的反應這種模式(刺激-反應)來說明的,以科學方法上的觀察與實驗之結果確立意義;而胡塞爾的超驗自我之意義,是根源於意識的意向性特徵,任一意識活動必定對應一意識內容,也就是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意識本身就有主動建構意義的特性。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
默会知识指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默会维度的优先性默会认识或默会知识tacitnowing,tacitnowedge这个术语首先是由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中提出来的。
在波兰尼的整个思想体系中,默会认识论居于核心的地位,也被公认为是他对哲学的最重要的贡献。
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宗旨,在于揭露完全的明确知识的理想theideaofwhoeuteabiitie正是在我们的名言能力articuateower的运用过程中持续增长。
”此所谓“缄默的能力”,指的就是默会能力。
显然,在这两种默会认识中,对人类知识而言,更重要的是名言范围内的默会认识,而不是原始意义上的默会知识,或者说得更明确一点,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默会知识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但是,由于致力于破除近代以来的完全的明确知识的理想,波兰尼似乎更多地强调了人的默会能力和动物、婴儿的非名言能力的连续性,而对两者之间由于名言的介入而产生的本质差异似乎强调不够。
笔者以为,波兰尼的思想中蕴涵了这种差异,但是,他显然还没有在反思的层面上将这种差别主题化,明确地指出这里存在着两个层次的默会认识。
强调这种差异,将有助于我们在保持默会维度的优先性的识度下,对人类认识中默会能力和名言文化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有一种清醒的意识。
默会知识的概念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在1958年首先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
波兰尼之所以提出默会知识,是对传统的实证主义将知识看成是完全客观的、静态的一种挑战。
因为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人们用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来看待知识,认为知识都是明确的,可表达的。
默会知识的范例体现了智力的各种机能,它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
比如,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等。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波普尔所说的知识其实指默会知识,只有默会知识才能促使人性获得自由,因为默会知识是种个体知识,它深深植根于个体行为本身,波兰尼指出,默会认识和认识主体须臾不可分离。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默会知识指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默会维度的优先性默会认识或默会知识(tacit knowing,tacit knowledge) 这个术语首先是由波兰尼于1958 年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中提出来的。
在波兰尼的整个思想体系中,默会认识论居于核心的地位,也被公认为是他对哲学的最重要的贡献。
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宗旨,在于揭露完全的明确知识的理想(the ideal of wholly explicit knowledge) 之虚妄,阐明明确知识的默会根源(tacit root),证明默会知识在人类知识中的决定性作用。
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特别是经过启蒙运动和现代实证主义的推波助澜,一种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逐渐成为人们看待知识、真理的主导性观点。
客观主义在标举科学的客观(objective) 、超然(detached) 、非个体(impersonal) 特征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完全的明确知识的理想。
逻辑实证主义就是这种知识理想的典型代表。
他们把目光集中在科学理论之上,把科学等同于一个高度形式化的,可以用完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述的命题集合,认为科学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逻辑的分析。
实证主义对科学的这种理解具有明显的狭隘之处,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不只局限在现成的科学理论之上,专注于对科学理论作静态的逻辑分析,而是把整个的科学研究的实践(从科学发现到证实和证伪的活动)纳入视野之中,那我们就会看到,在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中,有不少不确定的、难以用明确的方式来表达的成分。
波兰尼说:“在考察科学探索的根据时,我发现科学的进步在每一阶段上都是由难以界定的思想力量所决定的。
没有规则能够解释我们如何发现一个好主意以开始一项探究,而关于某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之证实或证伪,也没有严格规则。
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身体存在
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身体存在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身体存在的视角,认为人通过把日常所理解的身心关系当作身体存在的依据是不可靠和不恰当的,从存在的经验上追循到理解这种联系的真正途径。
旨在提升对西方身体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关键词:身体存在认识论辩证法超越普遍意识就是对形式和内容两者的境界的超越。
普遍的东西超越普遍东西的根底,内在的东西超越内在的东西的根底,境界超越境界的根底。
这就是要使意识沉浸到意识的根底里。
面对虚无的境界是一种支撑着认识论上主客体联系的总和的境界。
怎样才能发现它呢?“普遍意识”的表达方式源于康德,但是有学者只是参考着面对虚无的境界以模拟的方式引用了这个词组。
康德的普遍意识是一种限定和超越了经验主义的自我意识的超验逻辑形式。
在某种意义上,面对虚无的境界也超验了经验主义的自我意识。
它是“对包含着形式和内容两者的境界的超越”。
形式和内容对认识来说,分别是主观和客观的。
面对虚无的境界就是同时在其中确立了这两者的境界。
这就是说,它是支撑着主客体的联系的总和的基础。
它被称为“面对虚无的境界”,就是因为它是一种不可见的境界,在范围上与面对存在的境界有所区别,后者是日常经验的基础,使主客体的联系得以显现。
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境界超越境界的根底”。
这意味着一种从面对存在的境界到面对虚无的境界的超越,从构成存在物质基础的日常自我的理解领域到构成面对存在的境界的基础的一种不可见的境界。
由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把日常自我的方式看作是不可靠的。
作为自我意识的主体的自我方式被否定了,并且必须成为“使自身沉浸在意识的根底里的意识”。
康德的普遍意识是对经验主义的自我意识的一种逻辑抽象化。
在身体存在的一般经验里,自我意识具有一个不可见的底层。
如果我们把与日常的生命空间相互关联的自我意识列为“明意识层”,那么在其底部也统一存在着一个隐蔽的、模糊的“暗意识层”。
“使意识沉浸在意识的根底里”也就是要从存在的经验来研究这种没有出现在意识表层的隐晦的暗意识层。
浅析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中的个人性意蕴①
浅析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中的个人性意蕴①作者:唐志红张良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第10期[摘要] 波兰尼在对传统客观主义知识理论主张客观、超然、非个体,将个人因素从科学知识中剔除等问题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并基于默会维度重构了其独特的个人知识理想,具有鲜明而又丰富的个人性意蕴。
[关键词] 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个人性;意蕴[中图分类号] N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46-02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是第一个提出默会知识概念的著名英国科学家、哲学家。
他在1958年出版他的代表作《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1966年出版的《默会维度》(The Tacit dimension)等专著中对默会知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中个人性意蕴的内容波兰尼对认识论中存在的“我们知道的知识要比我们能够用言语表达出来的知识多”这一特殊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理论——默会知识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由两种类型组成,一种知识类型叫做名言知识(articulate knowledge),另一种知识类型叫默会知识(inarticulate knowledge)。
名言知识是指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加以表述的一种知识类型。
而默会知识则是一种由个体在某一方面长期实践并逐步积累起来的,难以为个体相分离的知识类型,是一种“未被表述的知识”[1]。
(一)个人知识的起源与客观主义认识论所主张的“科学知识是非个体的”等观点不同,波兰尼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个人的,知识来源于个体的参与,个体参与是认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知识习得不可能排除所有的个人因素。
“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必然包含着个人系数”[2]。
所有科学知识的发现和习得都离不开认知个体全时空、全身心的参与。
从_技能_到_技艺_默会认识论视域下的体育运动_高强 (1)
默会认识(也可以被称为默会知识、缄默知识)是1958年由M·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体知识》中提出,并在哲学界引发了积极回应的理论,后来逐渐形成了默会认识论这一研究导向。
它与现当代哲学中的现象学传统、后期维特根斯坦传统遥相呼应,共同形成了对传统主流知识观的挑战。
波兰尼的精深之处在于他区分了人类知识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进行表达的,他称之为明确知识,也称之为名言知识,而另一种是不能以上述形式表述的知识,只能在做某事时,在行为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他就称之为非名言知识或默会知识[5]。
长久以来在以明确知识为主导的传统知识观的作用下,体育运动一直不被当作一种知识的获得形式,抑或认为体育运动中的知识实质上是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人类运动及其相关学科知识”、“身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知识”、“如何远离疾病和有效的锻炼”[1]130-134,而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只是加深对这些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
但在哲学层面上,体育运动中最为重要的运动技能领域却与知识的认知领域相区别注释[1],运动技能的获得不能像“名言知识”那样被清晰地记述,用数字表达,很大程度上被冠以“潜移默化”,“熟能生巧”,所以在“名言知识”这一维度上,运动技能并不形成知识,而仅仅是体验、加深理解、验证其他学科知识的一个途径。
默会知识及以其为中心的默会认识论反思甚或说对传统知识观形成了革命,它已然深刻地影响了社会从“技能”到“技艺”:默会认识论视域下的体育运动高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摘要:阐述了默会认识论对两种意识——辅助意识和集中意识——相区分的基本观点,在意识维度上解析其中蕴含的“from-to”动态结构和“认识者”的理论地位,在身体维度上以人在身体中的“寓居”为基础,凸显了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和新的身心二元论,继而在运动技能的层面落实默会认识论的各个元素,实现对运动技能的作用过程进行默会认识论层面上的诠释,并以“范例”概念为基础,解析从运动技能到运动技艺的跨越中所蕴含的认识论内涵。
波兰尼:意会现象学中的身体与意义
波兰尼:意会现象学中的身体与意义作者:张一兵来源:《求是学刊》2020年第01期摘要:波兰尼提出的意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行为并非近代西方认识论所指认的线性反映论,而是一个复杂的辅助觉识和焦点觉识的场境整合过程。
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与狄尔泰的解释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有着或多或少的逻辑关联。
关键词:波兰尼;意会认知理论;认识论;现象学作者简介:張一兵,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23)DOI编码:10.19667/23-1070/c.2020.01.004波兰尼①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在他所提出来的意会认知理论中,理性知识的言传自明性被无声的体知意会所替代;主-客二元认知构架中的线性反映论和观念赋型说,被复杂的辅助觉识和焦点觉识的场境整合所替代,生成了当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全新方向。
在波兰尼1966年写下的《意会推论的逻辑》②一文中,他明确反对一切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并将在传统科学活动中发生的所有习以为常的东西通通悬置起来拷问,在方法论构境中,他明确赞同胡塞尔、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构式,即在每一个显相的呈现中发现其背后的隐密机制。
在这里,波兰尼进一步指认出,如果意会认知是构成一切科学活动的真正基础,那么意会认知的发生就离不开身体。
于是,在欧洲现象学构式中已经出现的身体的现象学分析,成了身体与外部双向意会的意义现象学。
波兰尼指出,多年以前他就提出了以下观点:“对科学的探索在每一步上都是被无法确切指认的思想力量所决定的。
”③这个无法确切指认的思想力量,过去是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得以自动运作的“神秘力量”,在这里当然就是波兰尼的意会认知。
在他看来,这也会涉及一个“关于非明言的思想的理论”。
在这里,波兰尼特别说明了自己的意会理论在思想史理论构式上的反对和接近。
这是一种思想史定位。
首先,是意会认知理论所拒斥的传统科学观和形而上学理念。
第一,波兰尼明确说,他的意会认知论,就是要反对在当下科学方法论上占上风的逻辑实证主义,因为,这种“根据感觉材料之间的明言联系来确立所有的知识”的哲学理念是完全错误的。
身体解放与伦理实现:对尼采“身体”的省思
身体解放与伦理实现:对尼采“身体”的省思作者:洪博杜晓燕来源:《人文杂志》2020年第06期内容提要古希腊文化根源的“逻各斯”与“努斯”使得理性压制感性,灵魂压制身体。
但“努斯”所内蕴的生命合目的的“善”却使身体在受到理性极致压制时,走向生命感性的伦理路径,这就是尼采所提出的“身体转向”。
身体开始从漫长的“逻各斯”意识哲学统治历史中解脱出来,并对理性展开批判。
身体丰富感性的“多”鞭鞑了意识理性苍白的“一”对世界的规制。
身体成为重估一切的准绳,世界成为感性的解释和权力意志的产物,被理解为一个“多”的感性图景,身体的感性成为体悟世界的最主要方式,也是身体获得解放的路径。
最终,尼采通过艺术来体悟生命自身的感性之“多”,通达到“努斯”内在合生命目的性的“善”,从而获得了身体解放和伦理实现。
关键词尼采身体感性伦理〔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6—0009—11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对柏拉图的注解,滥觞于柏拉图而至20世纪之前的传统西方哲学史都是意识哲学的历史。
在意识哲学史中,人的身体要么被搁置起来视而不见,要么被意识所排挤和压制,也就是处于理性、意识、灵魂、精神等诸多范畴的阴影之中,这是西方文化根源“逻各斯”(Logos)与“努斯”(Nous)的逻辑演进必然。
“逻各斯”与“努斯”都被称为“理性”,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深刻的差异。
“逻各斯”就是规律,是变化的尺度,是变中之不变。
“努斯”本指心灵,后也统指主体及其所包含的感觉、思想、意志、情感活动。
一方面,“逻各斯”在复杂变幻的现象世界中,超越了人的身体的非理性、个体性和有限性,祛“多”为“一”,使理性成为哲学的中心,张扬了人的精神的理性、一般性和无限性,由此西方人也逐步形成了长期尊崇心灵贬斥肉体的意识。
另一方面,“努斯”要求世界符合人的目的性,从而使现象世界的“多”演变为超越现实的“一”,成为善的世界,而身体的欲望、不洁则阻碍了世界向“善”的伦理形式发展,因此,身体必须要被遮蔽、被压制。
波兰尼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进化认识论之比较
波兰尼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进化认识论之比较
余达淮;程广丽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科学的发展使得纯粹认识论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改变,认知科学将传统的认识论研究日益推向技术化的向度.在研究论域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的进化认识论都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同属于当代认识论范畴的波兰尼与波普尔的认识论,都是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产物.在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转向的背景下,二者消解传统认识论的同时,怀着深切的人文情怀,建构起新的科学认识论,但在认识论模式的具体建构和话语表达上,他们的分歧是明显的.默会认识论与进化认识论的思想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总页数】7页(P138-144)
【作者】余达淮;程广丽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1.59
【相关文献】
1.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 [J], 郁振华
2.波兰尼与波普尔认识论思想之比较 [J], 余达淮;程广丽
3.也谈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兼与郁振华先生商榷 [J], 洪晓楠;俞胜
4.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与翻译研究 [J], 张凌;
5.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 [J], 郁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了解高尿酸血症,带你认识身体的警钟
了解高尿酸血症,带你认识身体的警钟
王喆诤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6)3
【摘要】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高尿酸血症也是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页数】2页(P135-136)
【作者】王喆诤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
2.你真的了解苹果吗?带你了解藏在iPhone里的细节
3.安全警钟长鸣赴美前请先了解城市安全
4.了解身体,热爱生命——“可爱的身体”系列绘本荐读
5.认识你自己:了解你的身体成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唯识学 对身体的认识
唯识学对身体的认识引言唯识学是佛教中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它对人类与世界的认知提供了独特的观点。
在唯识学的视角下,身体被视为思维的产物,它不仅是我们感知和体验世界的工具,更是我们与外界互动、理解自我和他人的载体。
本文将从唯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身体对于人类认识的作用及意义。
身体与感知根据唯识学的观点,一切现象都是由于复杂的心理学过程而产生的。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身体是感知和认识的重要媒介之一。
我们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来感知世界。
通过眼睛看到色彩、形状和运动,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和音乐,通过鼻子嗅到气味,通过舌头品尝食物的味道,通过皮肤触摸到物体的质感。
这些感知经验构成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身体对感知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对躯体的关注和保护上。
我们会注意到身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感受、疼痛和舒适感等,因为身体的感知反应告诉我们外界的变化和我们所处的环境。
唯识学认为,这种身体感受不仅是对外界的反应,更是我们对自我的理解和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与情绪唯识学认为,情绪是由身体和心理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身体中的感知和反应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例如,当我们感到紧张或担心时,体会到的身体反应可能是心跳加快、呼吸变快、肌肉紧绷等。
这些身体表现与情绪状态息息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身体对情绪的认知和过程也是我们理解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进行调整。
唯识学提倡通过觉知和内观实践来觉察身体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身体与意识身体对于意识的认知和体验也十分重要。
根据唯识学的观点,一切都是基于意识而存在的。
我们的思维、感知、情绪和意识都来源于身体的活动。
身体的各种感觉和觉知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然后在脑内加工和整合,最终形成我们对外界的认识和体验。
身体对于意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感知和认知上,还体现在意识的自我体验和内在生命力的体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预设了对我们身体的辅助意识,任何一种知识都有其身体根源。波兰尼的结论是:“所有思想都是肉身性的(incarnate);它靠身体为生……”[9—p134],人类心灵本质上是身体化的,“因为人类心灵活动于、寓居于人的身体之中,所以,心灵只能被了解为是活动于、寓居于身体之中的”[9—p152]。
这就是我们通常觉察到(意识到)我们的身体的方式。只有当我们疼痛的时候,我们才以焦点的方式感觉到我们的内在部分。我们很少观察我们身体的外在形象。没有大镜子的人对他们身体的外在形象所知甚少。正是对我们身体的辅助感觉,使我们感到,它是我们的身体。这就是我们的身体通常对我们所具有的意义[9—p183]。
波兰尼认为,在认识一个对象的活动中,主要牵涉到三种类型的辅助意识。他说:“我们已经看到,在我们对综合体(comprehensive entity)的认识活动中,我们对综合体的诸细节的辅助意识,与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存在的辅助意识以及文化存在的辅助意识,融为一体。”[9—p134] 就是说,我们对综合体的诸细节的辅助意识,我们关于自己的身体的辅助意识,以及我们对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的文化遗产(特别是用来解释我们的研究主题的言述框架)的辅助意识,是我们在认识对象的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三种基本的辅助意识。现在的问题是,这三种辅助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默会认识论所揭示的我们身体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为我们考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关于默会认识和意向性的关系,波兰尼说:“布伦坦诺指出,意识必然关注一个对象,只有有意识的心灵活动才会关注一个对象。我对默会认识的分析,扩展了对意识的这种看法。它告诉我们,意识不仅是意向性的,而且它总是具有各种根源,由此出发去关注其对象。它包括对其辅助项的默会意识。”[2—p32] 在波兰尼看来,默会认识的from-to结构比起布伦坦诺的意向性理论,更充分地阐明了意识的本性。它不仅展示了意向性,即意识的向量性质,而且表明,意识的指向性是以对辅助项的默会意识为基础的。① 意识除了有其“to”的方面之外,还有其“from”的方面。
虽然Marjorie Grene提出了关于波兰尼和梅洛-庞蒂的思想会聚的课题,但是,按笔者的了解,这一课题尚未深入展开。在系统深入地比较波兰尼和梅洛-庞蒂的身体性思想之前,还有更为基础性的工作要做。所以,相对于Marjorie Grene提出的课题来说,本文的目标还是相当初步的。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准确地阐明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展示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洞见,并澄清某洞察到,在梅洛-庞蒂和波兰尼之间有一种惊人的相似性。在其《哲学证词》一书中,她回忆了她开始认识到两个哲学家的共同点的历史语境:“在1960-61年间,我无意间接触到了《知觉现象学》的英文本(法文版最早出版于1945年)——这件事情发生得有点晚了。在5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中,我和迈克·波兰尼一起工作,其结果就是《个人知识》。在我看来,梅洛-庞蒂的著作传达了同样的信息,但采取了不同的次序,并采用了我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语言(或者在当时看来是这样)。”[6—p69] Marjorie Grene曾努力使波兰尼看到他和梅洛-庞蒂之间的相似性。② 正如Phil Mullins所指出的那样,也许是在Grene的建议之下,波兰尼开始阅读梅洛-庞蒂的著作。在1960年代,在讨论身体的认识论地位时,波兰尼曾多次提及梅洛-庞蒂③。
虽然“寓居就是在世”这个命题极有启发性,但波兰尼的“寓居”和海德格尔的“在世”有一个重大区别。下文将表明,波兰尼的“通过寓居而认识”的思想,基于他对身体在宇宙中独特地位的认识,而海德格尔却并不把此在看作本质上是身体化的。按照Hubert Dreyfus对海德格尔的诠释:“海德格尔似乎认为,拥有一个身体并不属于此在的本质结构……此在的存在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诠释的活动这种一般性的主张,无疑可以推出此在不必是身体化的。”[5—p41] Marjorie Grene也是这么看的。她说:“海德格尔式的人,尽管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每一种情况下都是我属的,却像笛卡儿式的心灵一样,可以是非身体化的。……虽然他偶尔会提及身体,但是,身体性的问题被认为是不相干的而被弃置一边。”[6—p77]
在波兰尼看来,三种辅助意识之间不是一种没有内在关联的分离并置关系。我们身体的独特地位蕴涵了如下看法:在这三种辅助意识中,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辅助意识占有一种核心地位。我们的各种物质工具,如锤子、手杖、探棒等,可理解为人的身体的一种自然延长。而语言,我们最强有力的理智工具,可以看作是身体的进一步延长。“在说、读、写当中使用语言,是对我们的身体性装备的延长,进而成为有智能的人类。……这种对我们自身的延长,发展了我们的新机能。我们的整个教育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的,随着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内化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他就成为一个按照这样一种世界观来看待世界、体验生活的人。”[9—p148] 语言是我们身体装备的延长,关于文化遗产的辅助意识,是关于我们身体的辅助意识的延长。在此,波兰尼阐明了关于身体的辅助意识和关于文化遗产的辅助意识之间的关系,那么,关于身体的辅助意识和关于综合体的诸细节的辅助意识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波兰尼说:“我们身体内的生命过程与我们关于外部事物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提升为一种一般性,进而推广到这样一些情形,其中我们依赖于对某些事物的意识来关注另一种东西。当我们从一组细节出发去关注一个整体之时,我们就在细节和整体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逻辑关系,它类似于存在于我们身体和外部事物之间的关系。”[9—p148]不难看出,在此,波兰尼的建议是:我们可以把我们对综合体的细节的辅助意识,纳入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辅助意识之中,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一个延长。可见,在波兰尼那里,认识活动中所包含的这三种辅助意识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统一性。其中,对我们身体的辅助意识具有一种核心的地位,其他两种辅助意识都可以被看作是它的延长。
20世纪60年代,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已趋成熟。在阐发默会认识论的各种理论意蕴,展示默会认识论解决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潜力的同时,波兰尼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学说和其他哲学传统之间的关联,现象学传统就是其中之一。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和现象学传统的关联,具体表现为它与现象学的三大观念的交接。这三大观念是:意向性、在世和身体性。
【关 键 词】默会认识论/身体性/波兰尼/梅洛-庞蒂
一、默会认识论和现象学传统
波兰尼在哲学上最具原创性的贡献是在两种意识的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了默会认识的结构。比如,在用锤子敲钉子的活动中,我们既意识到钉子,也意识到锤子和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在此,我们注意的中心是钉子,而不是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我们对于后者的意识不是为了其本身,而是为了前者。波兰尼认为,我们对钉子的意识是焦点意识(focal awareness),而对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的意识是一种辅助意识(subsidiary awareness)。默会认识就建立在两种意识的动态关系之上。为了把握某一对象,我们需要将有关的各种线索、细节整合为一个综合体来加以认识,这就涉及到了默会认识的两个项目。我们对各种线索、细节、部分的辅助意识是默会认识的第一个项目,关于对象的焦点意识是第二个项目,为了认识后者,我们必须依赖于前者,我们从前者出发来关注后者。默会认识就具体地展开于从(from)第一个项目转向(to)第二个项目的动态过程之中,“默会认识是一种from-to的认识”[1—p34]。
所有人类知识都有其身体根源这一主张,与下面这个事实是协调一致的,即通常我们不把我们的身体当作一个对象。波兰尼把这个现象刻画为“我们的身体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the unique position of our body in the universe)。他说:“我们身体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唯一这样一个各种东西的集合,我们几乎完全通过依赖于我们对它们的意识去关注其他东西而来了解它们。这就是我们的身体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9—p159] 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不是我们关注的中心。通常,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拥有一种辅助意识,以关注其他的东西。他指出:
二、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
与梅洛-庞蒂一样,波兰尼也是从对知觉的分析而切入身体性现象的。当然,波兰尼并不像梅洛-庞蒂那样拥有一套系统的知觉理论。他把知觉看作是默会认识的一个范例。通过从默会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知觉,波兰尼把身体性现象主题化了。
试想一个视知觉的例子。当一个对象发出一束光,进入我的眼睛,在我的身体中会有各种反应。“这些反应作为辅助项起作用,我把它们整合起来以形成关于对象的视觉。对象在身体内引起了这些反应,我所看到的对象,是我赋予这些反应的意义。”[2—p38] 在我看到对象的时候,我身体内的许多反应是我不能就其本身来体验的。在这些反应中,有一些是波兰尼所说的阈下线索,比如我的眼肌的收缩和我的内耳迷路的活动[9—p139~140],有些是大脑皮层上进行的神经过程。尽管在我看到一个对象的时候,这些内在过程是不能就其本身来经验的,我还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对象的感性性质(如形状、大小、位置、颜色等等)而意识到它们。这些感性性质是我身体中的内在过程的意义。作为默会认识的一个范例,视知觉中发生的过程是:把身体经验转化为关于外部对象的知觉。
【内容提要】 在身体性这个维度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之间存在着某种思想的会聚。从知觉的身体性出发,通过对“身体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关于身体的辅助意识的核心地位、“通过寓居而认识”等思想的阐发,默会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在关于他人之心的知识和身心关系问题上,波兰尼在强调心灵的身体性的同时,对心灵与其外在表现、心灵与身体作了区分,得出了心灵是其外在表现的意义,心灵是身体的意义的结论。
波兰尼从默会认识论的from-to结构引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认识是通过寓居而展开的(knowing by indwelling)。正是在这一点上,波兰尼看到了默会认识论和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的关联。在《个人知识》火炬丛书版(1964年)的序言中,波兰尼说:“所有理解都以我们寓居于我们所把握的对象的细节之中为基础。这种寓居就是我们介入到我们所把握的对象的存在之中,它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在世(being-in-the-world)。”[3—px] 他还说:“寓居就是在世。默会认识的任何一种行动,都改变我们的存在,重新定向和收紧我们介入世界的活动;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在其他的名目下研究了这种过程。现在我们必须以默会认识的更具体的结构来重新诠释这类观察。”[3—pxi] 笔者曾按照波兰尼所指示的方向,从默会知识论的角度,对海德格尔的“在世”观念的认识论意蕴,作过一番考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