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合集下载

杭州品牌SWOT分析

杭州品牌SWOT分析

2001年被称为中国城市品牌年:继2000年深圳夺取了世界花园城市评比100万人口以上组“冠军”后,东方明珠上海继举办APEC会议博得国际好评后,又在全力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打造新的城市品牌。

城市的品牌是宝贵的文化和经济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综合资源,是世界性的潮流。

中国城市积极打造品牌,显示出中国参与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积极姿态。

与此同时人间天堂杭州也不落后,在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之后,宣布将以世界休闲之都作为全新的品牌。

杭州的城市品牌现状一、杭州的品牌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ne.Keller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象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名被相对固化在一处地理名称上。

其实,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

但是一个城市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并非象塑造产品品牌那样容易,因为,建立城市品牌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不仅仅要是有一套名称、标志象征和口号,更重要的是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找到自己城市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定位,而且这是一个综合平衡的过程。

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城市品牌,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就要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持续不断地经营和推广自己的核心价值,这样,一个城市品牌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杭州自身已经具备的品牌。

吃的品牌(美食天堂)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人文地志,杭州菜兼收江南水乡之灵秀,受到中原文化之润泽,得益于富饶物产之便利,形成了制作精细,清鲜爽脆、淡雅细腻的风格。

首届中国美食节2000年11月1日在杭州举行。

杭州餐饮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2000年全国餐饮营业总额3750亿元,年增长率16%,而杭州的年增长率是20%。

可以说“美食节”的成功举办,为杭州的“美食天堂”打响品牌。

王澍

王澍

1.当年学业有成的他并未急于获取利益,而是在杭州以一种“隐居”的方式生活着。

在此期间,他与工匠一同干活上工,以一种最原始也是最朴实的途径,来一步一步走近他理想中的中国建筑艺术。

也许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

2.对于工作室的起名,他认为,不管自己是一个工匠还是业余的,都是一样的。

他对“业余”这个词的解读与字典中解释的定义很相近:“一个人因为兴趣而从事某项研究、运动或者行为,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和专业因素。

3.我妻子是我的人生导师,她比我放松得多,通常她面对一个现象会有自觉反应,而我总是还停留在概念、思考的阶段,我看不见这些“现象”。

她经常在这些方面教导我,比如我在想某个哲学问题,她会告诉我,你看旁边这个地方,小兰花多好,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这里有几朵花,不然的话我走过去就看不见。

她对我影响很大,使得我逐渐养成一个习惯,当我在思考严肃问题的时候,我会旁逸斜出,去想一些看上去很自然的小问题创办工作室的这段时间也是王澍建筑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妻子的支持让他感动不已:“主要靠她的工资在养我,我打零工,偶尔挣一笔。

我那种文人的孤傲早年就养成了,认识妻子后,抹平了大半。

”2010年,王澍与妻子一起荣获了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也许没有我,所有的建筑设计方案都不存在。

但没有她,所有的方案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4.该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王澍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

利兹克家族通过旗下凯悦基金会创立,由专业评审委员会每年评选出一名作出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

获奖者可以获得10万美元奖金和获奖证书,1987年后委员会还为获奖者颁发一枚铜质奖章。

颁奖典礼在每年5月举行,地点则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物内。

5.中国浙江宁波滕头案例馆位于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案例馆总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为两层独立建筑。

蒙太奇手法于新旧建筑空间的重构——以杭州、荆州为例

蒙太奇手法于新旧建筑空间的重构——以杭州、荆州为例

构成方法与建筑空间的组合特征与电影蒙太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电影理论家库里肖夫指出镜头本身仿佛是中性的,只是在蒙太奇中才获得含义。

其实把建筑中的元素如:梁、板、柱比作镜头的话,一样也是“中性”的,只有把这些要素组合成整体才具有建筑形态。

如何利用电影蒙太奇的理性手法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功能的建筑“镜头单元”加以“拍摄设计”后,再按照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组织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运动整体。

[3]当代建筑师张永和对建筑叙事的研究起于对电影和建筑的比较:电影"是平面与时间构成的三维通过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一个个镜头的组合来叙事。

"与电影比较,建筑具备除语言外所有的叙事因素,空间比电影更多一维度。

建筑叙事的可能性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吴萱在《建筑设计与蒙太奇思维》一文中强调:艺术结构的实质都是对现实进行组织、改造选择和处理.使内容高度集中.沿着最能激动人心的轨迹发展……蒙太奇的实质就是选择和处理现实的方法。

建筑也是如此。

一个空间系列中,各个空间的材料组织,就好像一幅画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背景之间的组织一样,包含着结构的技巧。

从构图来看,电影和建筑都注重主从与层次、统一与变化,动静和节奏等原则……类似电影中镜头的组接,建筑空间是以相互邻接的形式存在,相邻空间的边界线可采用硬拼接以形成鲜明轮廓,也可采用交错、重叠、嵌套、断续、咬合、搭盖等方法组织空间,形成不确定边界和不定性空间,类似于电影中化入化出、淡入淡出、叠印等蒙太奇手法。

[4]1.1.3 解决图像与形象的问题是建筑与蒙太奇的共同目标电影在结构上常用蒙太奇的连接方法。

借用montage这个法国建筑学的名词,意思是将各种个别的建筑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分别加以处理,而获得比原来个别存在时更高的价值。

如同在建筑方面,若干块砖砌起来,便不是砖,而是墙了。

四堵墙加上其他材料组合起来,便成为房子。

在电影中,蒙太奇的作用也是这样,一个镜头说明一种含义,多个镜头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组合或系列,又产生一种新的效果,能产生它们独立存在时所没有的意义或具有了更为丰富深刻的意义。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规划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规划
地区建筑高度图
水体景观
钱江新城水体景观主要从观水和亲水两个层面来处理。针对钱塘江防浪墙的特点,运用城市阳台的理念,形成江边生态带,最大限度地接近水体;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丰富水系,沟通诸多水体,体现杭州以“水”闻名于世的城市特征。 新城绿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结合区内水系的布局,强调绿化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注重商业旅游功能与绿化功能的复合,关着力营造诗意般的城市栖居空间。给杭州市多了一道风景线。
总结:轨道交通支撑的竖向立体交通开发,各交通无缝对接,强调步行系统的连续性
轨道交通线
轨道交通线
公交中心站
公交中心站
交通组织与停车
步行系统
车行系统
4.中轴线 以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等文化建筑构成核心区的主轴线,穿越核心区中央地带,全长1.5公里。
行政中心
文化中心
中央公园
城市阳台
功能定位
整个核心区功能定位为:杭州市市级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贸易、金融会展、文化娱乐、商业功能为主,居住和旅游服务功能为辅,体现二十一世纪杭州现代化城市景观的行政商务中心区。
特点保留及延承
1、保留 “双轴、双核、两带、七片”的规划布局结构。 即以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等文化建筑构成核心区的主轴线,沿富春江路构成核心区以商务、滨河休闲活动功能为主的发展次轴线,结合城市主次干道将规划区划分成相对独立的七个片区,包括四个商务办公片区、两个居住片区和一个会展片区,同时两条楔型绿带穿插入各片区,成为市中心高密度建筑开发的缓冲带,在空间上又起到界定、虚实对 比的作用。 2、保持分等级的道路结构和到达式的交通组织特性,主次干道格局、坐标不再改变。 3、注重新、老中心交通、功能、旅游和景观联系,并强调高绿地率、低建筑密度的开发方式,为改善中心区生态环境,限制两个中心高开发强度的无限延伸而造成更大的交通、环境压力起到缓冲作用。 4、保持钱塘江边的三个“城市阳台”特色,并与楔型绿地、主轴线沟通形成完整、连续、层次丰富的步行系统。 5、以高层建筑群构建新城天际轮廓线,并通过与钱塘江垂直方向的纵向组群式布置形成错落有致、通透、多视角而富有韵律感滨江景观,最大限度地将钱塘江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入城市内部。 6、保留结合水系形成的“两轴、两带、三廊、四点”的绿地结构。 7、保证预留的发展备用地,为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8、结合轨道交通站场附近发展步行商业设施。 9、采用高标准和适当灵活的指标体系,包括对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引导,鼓励办公综合体的建设,以及部分地块的高强度开发,允许容积率、建筑高度有一定的容许浮动范围,整个核心区范围绿地指标综合平衡等。

杭州的文化遗产gw

杭州的文化遗产gw

(1)沈遘(从叔沈括)与沈公井
禁捕西湖鱼鳖,禁食虾蟆。
开凿“南井”,引西湖水入城以利民用。于六井之南, “引湖水绝河,东至美俗坊,为大井, 名曰南井。”因南井“最得要地,四远取汲”,方便市民 生活,后人谓之“沈公井”
(2)苏轼与西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乞开杭州西湖状》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提到了“西湖”。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 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 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
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 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 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活动内容 活动指导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 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 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 题的作文。
活动示例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
诗化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
灵隐寺前天竺后, 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 跳波赴壑如奔雷。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6、南宋时期的西湖

杭州城市形象设计【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杭州城市形象设计【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杭州城市形象设计【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本课题系依据省市领导对提高杭州城市形象水平的要求,由市政府领导于1997年杭州市城建工作会议上布置任务而进行的讨论,并列入了杭州市城乡建委软科学讨论方案。

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课题,涉及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城市的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鉴于“城市形象”涉及范围很广,本课题讨论的重点放在城市景观(视觉)形象以及与其相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杭州市城市科学讨论会作为担当单位在市政府城建城管处的协作下,组成了包括建委、科委、园文局、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与的课题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讨论。

同时,在《杭州日报》、市科协等单位的帮助下,在杭报“现代城镇”专栏中进行了多次城市形象争论,在1998年9月市科普宣扬周期间召开了“美化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研讨会”,征集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论文18篇。

课题组集思广益,将自己的讨论和专家的看法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完成了本项讨论任务。

现将讨论成果报告如下:⒈城市形象及设计的基本概念1.1城市形象的内涵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已经发表了不少论著。

一般认为,形象一词泛指事物的详细外形。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外形和特征。

由于城市是一个简单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完整精确理解城市形象的内涵,可把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⑴城市理念形象城市理念形象是指城市的本质物征反映到城市外在表现形式,是维系城市生存和进展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城市各种生产活动形象(理念识别)。

例如,城市主导产业理念、生产经销理念、经济效益理念。

⑵城市行为形象城市是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

城市中各种各样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的生活水准、居住及生产环境、公共关系等都反映了该城市文明程度。

⑶城市景观(视觉)形象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类经过长期物化劳动所形成的城市物质环境,称之谓城市景观(视觉)形象,通常所说的城市形象,主要指城市中这类具象的视觉形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城市是市民的家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城市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很羞愧直到研一才拜读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本著作。

作为一本真正把意象从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书籍,《城市意象》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作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依林奇之见,城市意象是城市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通过调查访问和图示两种方法对美国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意象作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形态、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等问题做了论述。

林奇启发性的观点,使得意象一词引起普遍的关注,成为设计与规划界通用的术语,也带动了许多追随者和类似的研究。

1 概况之双城意象《城市意象》虽然不算晦涩,但需要时间来体会其中的语言。

我想就北京和杭州两个相对较熟的城市为例,对书中提及的一些问题方法尤其是五元素简要分析,再提出自己的拙见。

所谓城市意象,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也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

北京和杭州作为中国的两个大城市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

“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两带”即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区范围内建设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区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几个适合50万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多的压力。

这是宏观上的愿望,但作为一个家园,在普通市民脑海中的城市意象才能真正表达出城市的意蕴。

北京不负首都之名,拥有了一系列首都应有的意象。

层层外扩的环路和四通八达的主路开阔大气,从明清时代延续下来的正南正北朝向布局的道路和建筑体现出这座城市的严谨沉稳。

杭州城市形象的定位及城市形象设计探讨

杭州城市形象的定位及城市形象设计探讨

杭州城市形象的定位及城市形象设计探讨作者:未知来源:《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添加日期:10年04月23日一、杭州城市的性质特点杭州城市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这样的城市性质是颇为“特殊”的,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心城市,也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不同于一般的风景旅游城市,三者兼而有之的,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杭州的城市形象,不是向一般的大城市学习看齐就可以了,而是要按“杭州”的“特性”来定位,力求比一般城市高出一筹。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三者合一为杭州独特的城市性质。

二、杭州城市形象定位的指导思想1、突出杭城的特色意识。

任何时期,在杭州城市建设中,要永远保护西湖风景名胜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坚决防止大拆大建而损坏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风景名胜。

2、突出杭城的生态意识。

使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各个方面协调配合,不断改善杭城的生态系统、生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3、突出杭城的多核组团意识。

不能继续按照城市单核向心的城建方针,在老城不受限止地扩大建筑容量与人口容量,致使老城区不堪负荷,难以正常运转。

应充分利用钱塘江的优势,实施跨江发展战略。

4、突出杭城的经济强市意识。

作为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要求,作为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和经济重镇要求来建设。

三、杭州城市形象的战略重点1、以西湖为中心,将杭州建设成为一座更具魅力的园林城市与山水城市。

2、以吴山文化广场、南宋皇城遗址与良渚文化遗址为中心,建设与保护好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展现古都、古城的风貌。

3、以钱塘江两岸规划建设为中心,形成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

4、以运河杭州段整治为中心,形成以古运河历史文化为基础的江南水乡特色。

5、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以法治市为中心,全面加强城市的规划管理、道路管理、治安管理、市场管理、卫生管理、水域(江、河、湖)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市容管理、建设(建筑、管道、公共设施)管理、主要出入口(车站、码头)管理、城郊结合部管理等,从各个方面来塑造杭城的美化形象。

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

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

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建筑逐渐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建筑难免会受到损坏,因此维护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维护修缮的意义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维护修缮历史建筑不仅是为了保护其结构和外观,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

通过维护修缮,可以使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维护修缮的原则1、保持原貌维护修缮历史建筑必须保持其原貌,不得随意改变其结构、外观和历史特征。

在修缮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原材料和工艺,以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2、修旧如旧对于历史建筑,应当采取修旧如旧的策略。

在修缮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同时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修复,以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预防性保护为了防止历史建筑受到进一步的损坏,应当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

例如,加强日常巡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以提高历史建筑的保护水平。

三、维护修缮的措施1、资金保障为了确保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必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捐赠、基金会等形式筹集资金,以支持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

2、技术支持为了确保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得以高质量地完成,必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政府应当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维护修缮工作的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3、公众参与为了增强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必须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

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也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等形式,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

2010《杭州研究》总目录

2010《杭州研究》总目录
杭商研 究
杭 商 的历 史渊 源——秦 汉 至 民国的历史 考察 杭 商 的文 化特征 与文 化实 现 杭 商品牌 发展研 究 周
杭州 市社会 科学 院课题 组 … … ( 4)1 9
膺 …… ( 4)4 1
杭 州市 社会科 学 院课 题组 …… ( 5 4) 7
杭 商的社会 责任 与杭 州社会 运行关 系研究 杭州 市社会 科学 院课 题组 … … ( 7 4) 2 杭 商和谐 创新与 杭州经 济转 型升级 研究
21 《 0 杭州研究 》总 目录 0
要 论特 刊
杭 州 市文 化遗 产 的制度 性 保护 周
专家 视点
膺 /吴
晶 … … ( )1 1
建设 马克 思 主义学 习 型政 党 的路径 丁晋 清 … … ( )1 1 2
2 1年 房 地产业 发 展 的政 策指 引 与战 略抉 择 肖元真 /张 00
杭 州 城市 长效 管理 模 式研究 王
青 /何 佳杰 /谢 德林 …… ( )6 1 6
璐 … … ( )7 1 1
城市 管理 中的公众 参 与探 索 薛 志 中 …… ( )7 1 4
生态城 市 建设 与城 市 管理 王红梅 … … ( )7 1 8
促 进杭 州 经济 转型 升 级研 究
道路 保 洁考 核难 点 与对 策— — 以杭州 市 萧 山 区环 卫 工作 为例 吴 生富 /王 关兴 /董 军 良… … ( )5 1 3
杭州 市生 活垃 圾 物化 特性 分 析与 处置 对 策 洪 国才 /陈 增丰 … … ( )5 1 6
公共 厕所 提 升改 造 的实践 与 探索 杭 州市 萧 山 区环境 卫 生管 理处 调研 组 … … ( )6 1 3 杭 州 市庭 院 改善工 程 调查 报告 封 豪 华 /濮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答案在最后)一、选择题I城际铁路指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的快速客运专线铁路。

2023年8月,杭甬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下图为杭甬城际铁路线路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杭甬城际铁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地质B.城镇分布C.科学技术D.河流流向2.杭甬城际铁路运行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有()①加剧大气污染②提高货运效率③缓解交通拥堵④促进与杭融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 2.B【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城际铁路指服务于相邻城市间或城市群的快速客运专线铁路”,由此推测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区域人口运输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B正确。

该铁路所在区域以平原为主,地形地质不算复杂;科学技术、河流流向对此线路走向影响不大,AC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杭甬城际铁路运行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量,降低了大气污染,①错;高铁主要用于人员运输,并非货物运输,②错;减少了私家车使用量,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城际铁路速度快,能促进与杭融合,③④对;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布局指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包括交通线网的布局和客、货流的布局两个相互有密切联系的部分。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经济方面(运输需求、资金)、社会方面(区域差异、贫富差距、民族、国防、文化等)、科学技术和自然方面(气候、地形、地质、水文、资源、生态环境等),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重要保障。

下表为我国2021年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比表。

完成下面小题。

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其他电源装机容量占比(%)5316.413.812.9 3.9电源年发电量占比(%)65.4167.8 3.9 6.93.与各类电源装机容量相比,年发电量占比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火力发电成本较低B.水力发电分布均匀C.风力发电技术落后D.太阳能发电不稳定4.既保证电力供应,又能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有()①提高火力发电的综合利用率②减少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③加快能源储备调峰工程建设④加快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3.D 4.B【解析】【3题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2021年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占比存在差异,并且风力和太阳能占比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受天气影响较大,发电不稳定,所以发电量占比比装机容量占比小,D正确。

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6、利用滨江风景带形成的开敞空间走廊。组织有序的衔景立面,使人文景观和 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形成与河滨绿化空间相呼应的特色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 休憩环境。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 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 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 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2)、特 征
1、以人为本──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设计依据 2、综合性──与城市规划、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管理学等等密切相关 3、时间性、地方性──时间、空间的统一,静态景观和动态 景观的统一,地方特色、风格的统一
精选课件
(3)、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并受城市性质、规模、社会文化、经济能 力的制约。 街道城市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强调街 道景观多样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变化中求得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在街道 空间的尺度上、两侧建筑物的体量组合上、色调上、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 理解与表达上求得统一;而在细部处理上,在色彩上,在街道的横断面设 计和地面铺装形式上进行变化,既保证城市整体景观的统一,又保证城市 街道变化的丰富多彩。
精选课件
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对建筑单体的色彩较 为重视,但对单体色彩与城市总体色彩的关 系却表现出一定的“无意识”,体现在:某 些现代城区中出现的单体建筑之间色彩的争 奇斗艳使城市色彩局部产生不和谐;某些有 地标意义的建筑在其外观更新过程中“喜新 厌旧”,忽视色彩所产生的识别意义,忽视 人们对城市地标的心理依赖,也忽视城市地 标的景观面貌对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在旧 城改造中,新的建筑往往以异质性的“斑块” 对老街区不同时代所呈现的色彩与“肌理” 形成干扰;也有因城市更新而导致历史色彩 “剖面”边缘的识别模糊等问题(图5)。所 有这些均表明城市色彩有很多可以进行控制 与引导的方面,这需要通过规划进行色彩干 预以使城市总体色彩朝有利于整体识别个性 的方向发展。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分析研究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分析研究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分析研究一、概述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作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植物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旨在通过对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植物配置、空间布局以及文化寓意等方面的特点,以期为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植物景观以丰富的植物种类、巧妙的配置手法和优美的空间布局为特色。

公园内既有传统的中式园林植物,如竹、梅、松等,又有各种观赏花卉和地被植物,形成了四季皆景、步移景异的植物景观效果。

同时,公园还注重植物与硬质景观的融合,通过精心设计的花坛、花境、树丛等,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方面,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充分运用了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以及文化内涵,将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等有机结合,形成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

同时,公园还注重植物与地形、水体的结合,通过植物的柔化作用,使得公园的空间布局更加自然流畅。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植物景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公园内的植物景观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展现,更是对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发扬。

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公园传递出一种宁静、雅致、悠远的文化氛围,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植物景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是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典范之一。

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水平,还能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背景与地理位置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作为西湖十景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

公园地处西湖西南角,东接苏堤,南北分别毗邻小南湖和西里湖,占地面积逾30公顷,是一个集观赏、游憩、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文化休闲公园。

花港观鱼公园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蓄水养鱼,并广植花木,渐成游人杂沓之地。

有关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的案例

有关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的案例

上海市•绿地集团总部大楼开发单位: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获奖奖项:2009年度第3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三星级★★★、美国LEED-CS 金奖项目概述:上海绿地集团总部大楼位于上海卢湾区南端黄浦江畔,占地面积8681平方米,大楼地上5层,地下3层。

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1-3层商业,4-5层是集团总部办公。

项目定位为绿地集团的世博“企业馆”、临近世博会的滨江建筑艺术精品和环境友好型建筑,体现绿色建筑理念。

项目特点:■ 综合建筑遮阳系统■ 高效地源热泵系统■ 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 雨水中水综合处理系统■ 绿色节能照明系统■ 生态中庭设计■ 自然采光设计■ 自然通风设计■ 室外透水地面■ 新风自控系统■ 个性化地送风系统■ 屋顶花园设计■ 行为节能系统■ 实时监测展示系统重庆市•节能示范中心开发单位:重庆市建委、科委设计目标: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绿色、低碳、智能化未来建筑认证等级: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概况:“重庆•未来建筑示范中心”作为重庆市节能示范项目,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绿色、低碳、智能化未来建筑,其建设成果及经验将在重庆今后的建筑中进行推广应用,项目须通过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评审。

总用地约3500平方米,可建面积约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40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控制在2500万元内。

陕西省•绿地西安绿色科技馆开发单位:上海绿地集团浐霸实业有限公司项目概述:项目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是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绿地集团低碳展示馆。

建筑总用地面积10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其中地上726平方米, 容积率0.71。

主要功能为:展示、接待(会议)。

项目亮点:■ 不用空调的建筑■ 通过被动式自然通风、热压式通风、地道风系统、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等技术手段,加上储能蓄热材料,实现场馆热舒适。

■ 建筑常规运行0能耗■ 多种形式采光实现建筑日间常规照明0能耗,加上多种形式再生能源利用,节能产能两方面实现建筑运行零能耗。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精华。

在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深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地域特色两个方面谈谈古建筑的魅力。

一、建筑风格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丰富多样,从北方的木结构建筑到南方的砖木结构建筑,每种风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例如,北京的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宫殿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明清式建筑风格,倡导“居中思想”,即有组织地排列大量建筑物,形成了宫廷文化风范。

同时,故宫的风格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美。

在江南水乡,因地制宜的砖木结构造型则成为了流行的建筑风格。

例如,苏州的园林建筑鄱阳湖,其风格兼具了明清两朝的元素,采用了广泛建筑排列、错落有致等江南特色风格。

在杭州灵隐寺中,建筑家们根据山体地貌的特点,设计了以天然岩石为骨架,以木结构和砖石杂合为外墙的建筑形式,造就了雄奇壮美的建筑风格。

二、地域特色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古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也影响了其风格等各方面元素。

中国北方地域特色鲜明,其土地广阔,一年四季气候、风土等各方面因素决定了建筑风格。

北方的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因此其风格比较朴素大方,以木材和琉璃瓦为主要建材,色调偏暗,符合当地气候特点。

例如,位于山西的乔家大院,其朴素大方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外文化爱好者的赞誉。

南方地域环境的多变性,又形成了独特、多样的建筑文化。

这种文化特性也体现在古建筑的雕刻和装饰中,南方古建筑的建材多以青砖为主,而且建筑的色彩往往比北方明亮、鲜艳。

例如,福建土楼是华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在色彩、构造、细节等方面展现了华南的文化特色。

其特点是建筑坚固、装饰精美、风格独特,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感受到了强烈的本土文化影响。

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古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艺术继承和创新的重要资源,为我们构思美好的生活和环境提供了无限的启示。

从居住区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看场所精神回归

从居住区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看场所精神回归

从居住区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看场所精神的回归——以天津万科水晶城和杭州“和家园”为例从居住区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看场所精神的回归——以天津万科水晶城和杭州“和家园”为例摘要:场所理论是诺伯格·舒尔茨将现象学理论引人到建筑设计领城的成果。

场所精神的回归要消除人们对场所的恐惧感,增加场所的安全感、社区感,有效地缓解城市中心区的衰退,阻止环境的恶化及公共空间的消失,重新塑造城市邻里的街道感,以焕发城市的生命力和活力,更新城市。

天津万科水晶城和杭州“和家园”规划将原基地的环境要素与城市文脉进行沟通,在设计中以人为本,寻求人的精神上的需求,很好的体现了文脉的延续和场所理论的精神。

关键词:场所公共空间文脉使用者一、有关场所理论场所理论是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后现代建筑理论,根据该理论,场所是结构城市空间体系的最小单元。

场所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空间,这里的空间不是简单的三维环境空间,而是包括环境、时间、人以及人的意识、观念等因素在内的一个多维空间。

场所和地点的区别是地点更倾向于静态的空间概念,场所倾向于是有行为意义的动态空间概念。

场所理论的产生是对不考虑周围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现代主义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理论批判。

二战后各国大规模的现代主义城市和建筑设计普遍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形象。

在这种城市中,不同的场所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成为一个个破碎的空间,人们社会地位不平等逐渐加剧,城市的社会文化环境遭到颠覆。

城市缺乏空间的辨识性,人在现代城市的被忽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人们呼吁城市与建筑设计必须要与当地地域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生存价值相关联。

场所精神的回归就是要消除人们对场所的恐惧感,增加场所的安全感、社区感,有效地缓解城市中心区的衰退,阻止环境的恶化及公共空间的消失,重新塑造城市邻里的街道感,以焕发城市的生命力和活力,更新城市。

因此,城市设计要从场所特性与场所氛围中找寻出设计的理念,寻求用复兴场所感的方法来为空间设计提供素材,要更多地考虑文化的背景主义和地域主义。

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研究

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研究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中国山水美学在景观设计上的杰出典范,是景观元素特别独特与丰富、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在19-20世纪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中国第一项以“文化景观”类型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

通过对比研究,在截至2010年的911处世界遗产中,以水体为主景、承载文化核心价值的“文化名湖”遗产尚属空白;在世界遗产的1524处预备名录中,有5处同类遗产,但尚无申报成功者。

因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价值研究与阐述等方面面临着突出的创新性挑战(图01-02)。

1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研究技术路线杭州西湖是拥有千余年历史积淀的著名景观,各类文化和自然遗产要素复杂多样,体现出丰富的价值特征。

如何针对“文化景观”这一世界遗产类型的评定要点,提炼其具有“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①的遗产价值,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价值研究的核心挑战。

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世界遗产申报的价值标准评估角度,②设定了一系列价值研究专题,几乎涉及了大半个中国文化艺术史,包括中国的思想史、绘画史、文学史、建筑史、造园史等诸多方面,包括所有与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相关的中外风景、名胜、古迹和园林作品。

通过专题研究,对“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要素构成、历史沿革、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国内外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梳理,为遗产价值提炼建立基础。

在专题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中国山水美学”、“题名景观”等重要理论,形成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核心价值;分析出承载遗产价值的6大要素,及其在9-20世纪在东亚景观史、世界文化交流史中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

同时,通过对“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艺术特征的背景阐释和要素分析,使西方专家和同行理解并认可了西湖所代表的东方独特的“寄情山水”、“诗情画意”等审美方式和景观设计意匠,以及西湖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王澍作品分析

王澍作品分析

主要作品
•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已建成); •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并已拆毁): •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已建成); •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并将拆毁); •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并已拆毁); •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1991,建成并已拆毁); •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998,已建成);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已建成); •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已建成)。
室内钢筋条做垂帘外墙的外层是各种砖块堆砌的咖啡厅屋面地面均为曲面柱子微微倾斜桌椅均根据地面的变化特殊设计咖啡厅主入口坡道通向屋顶各种通道的交接茶室采用合院形态6米高的院子中围着一个3米高的青砖台种着两棵大树树影随风移动茶室其一室内不规则窗的开启通往入口的小径入口立面是大尺度土花格另一个茶室的屋面由钢构玻璃建造南面有一小荷塘经一小桥直茶室其二茶室室内水景入口管理用房以平屋顶立方体建筑为原型屋中人可穿越建筑一直看到湖面管理用房的入口随地形起伏的建筑或随建筑起伏的景观管理用房宁波博物馆宁波20052008宁波博物馆建筑本身承载了宁波丰富的文化信息
在第一展厅的 “天籁之音” 音效装置区, 12个高科技音 罩将播放出高 清晰度的自然

音,表现出中 国农历中二十 四节气的田园
之声。
立面图
剖 面 图
建筑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古老的“瓦爿” 墙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与区域艺术的关系1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必须用文化做基础。

设计理念,设计创意都与文化底蕴有关,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就不会让设计飞起来,设计本身是文化的具体体现设计元素无时不在透出文化的色彩,所以文化决定了设计的水平和高度。

2设计的行为受文化约束,设计的结果反映文化。

设计行为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功能需求、目标人群、风俗习惯、色彩偏好等等,有了这些文化信息设计才可以进行下去,设计师是人,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某个社会背景下的,其理念、行为方式都来自于那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因而设计的结果是反映本时代的文化的。

3设计作为结果,影响或创造了时代文化的一部分。

设计作为结果,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汽车不仅改变了人行走方式还开启了个人运输的新纪元。

设计依赖于文化而实现,它作为一种设计结果物化了文化并承载了文化。

4设计是文化的先锋和时代的推动者。

设计对生活中问题十分敏感,他们的社会历史使命会推动他们去解决问题。

文化就是使得设计行为成功的前提条件。

5以设计和文化的关系“看”当下设计。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

而我们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展现出了强大的包容性。

设计和文化相辅相成,设计依赖于文化的背景而产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

文化一直被设计界所关注,而我们在今天的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无论是哪一行业的设计师,都需要深刻意识到这种文化和设计的关系。

我们需要本着尊重谦虚的态度对待历史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并且加强我们的文化修养,创造出优秀的设计。

2与区域艺术的关系中国艺术绚丽多彩的宏观长卷是以众多区域艺术为重要基础,区域艺术的研究及成果揭示了区域文化的独特景观和价值,是未来发展新趋势,在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之上形成特有的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是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

/ 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设计的文化特征,不同区域文化塑造出不同品味的人,不同品味的人创造不同的社会价值,区域文化通过挖掘整合实现不同的价值,为区域经济与各项事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设计的民族风和人文特色在增加,是人们精神追求提高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现代城市得竞争,不仅就是经济实力得竞争,更就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得竞争。

中国拥有五千年得悠久历史与三千多年得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得经济发展与快速得城市化,中国得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

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得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得身份,众多城市得历史街区与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得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

源远流长得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得眼中沦丧。

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得欲望与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得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

如何在快速得城市化进程中,保持与发扬建筑得文化特性,就是值得城市居民与城市营造者深思得。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得缺失1、1传统建筑文化得缺失任何建筑都与本民族得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紧密相关。

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精神得体现,天人合一得宇宙观、物我一体得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得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得建筑理念影响与制约着中国建筑得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得人文意识与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

然而令人遗憾得就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得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得认识与理解,没有正确得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得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

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得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与现代得造型刺激着人们得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得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就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得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得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得生命历程,它不但就是城市发展得历史见证,也就是城市文明得现实载体。

如何保存城市得历史面貌,延续城市得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就是至关重要得。

令人遗憾得就是,在我国现有得城市建设中,这方面得工作却做得不够。

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得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得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她说,北京城墙得产生、变动,“充满了历史意义,就是一个历史现象辩证得发展得卓越标本”,“至于它得朴实雄厚得壁垒,宏丽得城门楼、箭楼、角楼也正就是北京体形环境中不可分离得艺术构成部分”。

北京城墙得消失,令人惋惜,而今天,比北京城墙更大得历史遗迹毁坏现象却在普遍发生。

如作为我国得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杭州,在近几年旧城改造与西湖沿线改造工程得启动中,不少散落在西子湖畔、街市中间得名人故居在人们得视线中被损毁,乃至消失。

而在北京,随着城市建设得不断扩大与大规模得旧城改造,成片得灰砖灰瓦胡同与四合院被拆毁与迁址,得以幸免得也被一幢幢高大得建筑物所淹没。

据统计,近年来随着北京旧城改造速度得加快,北京得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得速度消失。

上海得石库门、云南丽江古城,也面临着同样得命运。

在今天得中国,许多城市建设,都毫不顾及这个城市与历史得联系,一个全新得城市建设,常常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得历史文脉得切断,意味着这个城市历史内涵得消失。

而这一点,与欧洲得许多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得保护,对历史文脉得延续相比,形成鲜明得对照。

2、2地域文化特征得缺失地域文化常常反映一个城市最真实得面貌。

中国传统得城市建筑大都具有鲜明得地域特色。

如北京位于平原地区,就是几代封建王朝得都城,古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得河湖水面、人工堆筑得山丘,并把它与宫殿、庭院、城楼、塔楼建筑结合起来,形成错落有致、有皇家气派得建筑群落与空间,同时又不失自然得美丽与地域风情。

又如古代苏州、杭州等城市得建设,也就是在充分考虑吴越文化特色与江南秀山美水得地域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得。

而今天,这种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得城市建设却日见稀少。

如浙江绍兴原就是一个规模并不大、河网纵横、保存得也相当完整得历史文化名城,与苏州分庭抗礼,分别就是越文化与吴文化得代表,而如今大拆大改,建大高楼、广场、草地等,使绍兴失去了原有得地域特色与城市风貌。

除此之外,景观也就是地域文化得主要特征之一。

景观主要设计对象就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步行街、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湖滨河地带等。

“景观”就是一个城市得特色与标记所在。

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规划,讲究自然与人文得统一、山水胜景与历史文化得统一、居住环境得选择与审美诗意空间营造得统一,城市得主体建筑常常包围在山水、庙堂、田园、乡村、湖泊之间,所以具有非常丰富得景观文化内涵。

一个城市得建设常常有着“十景”、“八景”之类得著名景观,以成为一个城市得标记与引人入胜处。

而这一特色,在当今得城市建设中却日见消失。

许多城市建设,并没有建造出新得城市景观,而由于设计者不注意与周边环境得协调,使城市失去了原有得景观特色。

如古称“三面荷花一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得济南大明湖,就因为四周得高楼林立,已失去了旧日得诗情画意与景观特色。

社区也就是一个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得部分,也应该具有鲜明得文化内涵。

在国外得许多社区建设中,都有意识地保存民族、地域、职业、风俗、道德、宗教、艺术修养等方面得文化特色。

在中国,社区建设单调如一也成为普遍特点。

二、以杭州地域文化对建筑形态得影响为例2、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王澍设计得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可以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得表达得具体探究。

这座校区可以称得上就是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得大学建筑。

漫步其间,让人感受到一种传统江南水乡得意境。

白墙、青砖、小青瓦、茅草、竹子这些传统建筑与景观元素在象山校区里重复出现。

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得设计中,成功地把中国传统得空间概念,传统得诗意与审美带入当代建筑。

也体现了设计师从视觉审美得角度对中国传统工艺与民间智慧得欣赏。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没有选择进入中国时下流行得政府组建得大学院区,而就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得东部边缘,尽管这里暂时会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得问题,但就是依照中国得文化传统,在建筑选址时,环境中得山水甚至比建筑更加重要。

在中国得传统文化中,山与建筑得关系,从来不就是景观关系,而就是某种共存关系。

于就是,象山校区便就是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建筑共存活用在今天得范式。

校园采取曲折而自由得布局。

建筑与自然景观各占一半。

建筑不再突显,而就是让位于境界与气象,得到得山水之照应与领引。

校园中心就是郁郁葱葱得象山,山脚下就是一弯流水,30余座建筑像书法笔触一样顺着水势围绕象山一气呵成,平静得沉浸在平缓得山水之间,这一群建筑就像守护得星座,一张一弛一松一紧之间便勾勒出象山。

整体得自然错动与内院得几何严谨形成了动静之间得生趣转换,不规则总图构成一种空间得运动关系。

象山脚下原就是一片平坦得稻田,设计师在平地起坡,然后建筑就遵循中国传统风水与习惯顺着坡就势而建。

校园内得场地被改造得就像中国江南丘陵地貌,此起彼伏,站在象山脚下左右望望,感觉景外有景,难以穷尽。

有如一幅中国传统得手卷画,不能一目了然,只有慢慢展开才可窥见全貌。

正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

中国画用水墨写意,一黑一白,就是其色彩得基调。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大面积得白墙黑瓦,尽显中国画意蕴。

国画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

黑就是生命力得具象流动,白之虚象容纳宇宙万物万境,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一起一伏得奔腾之势,从而使静态得画面有节奏地律动。

建筑就在这律动之中既具有了诗得意境,又具有了音乐般得气质,映现出中国画得意境与品格。

校园整体色调高级素雅。

南方建筑中常见得砖,瓦,泥,竹,木,檐让美院校园充满了江南意蕴,灵气十足。

这些材料得质感与色彩还能完全融入自然。

建筑基座平台得地面用得露石混凝土。

就像乡村水泥路,走得久了,掉皮、混凝土中得石子都露了出来,密集而均匀。

隐含着房子与时间得关系,体现出传统得特色与精神。

中国美院得建设探索了一种当代中国本土新得城市营造模式,探索了如何将民间得传统建造工艺同简单纯朴得现代主义构造方式相结合。

试图用手工得建造方式来抵制现代技术导致得生活世界得异化、人得异化,以及随之而来得人得无根状态。

校园里很多做法出自施工管理人员与工匠得智慧。

王澍为了模仿没有设计得介入之下得民间建筑生成方式,她让房子不完全由设计决定,设计师只就是控制样式与风格,工匠才拥有手工得建造语言——这就是民间一代代传承下来得约定俗成得规则。

建筑随着手工得建造过程呈现出随机得、偶然得结果。

在这种营造方式下形成了自发生长得秩序与肌理,细节处尽显心意,呈现出混杂得与谐。

象山校区得建筑多采用中国传统得合院式布局。

四合,或三合,或缺一角,偏移扭转,随性布置。

王澍对传统得运用并不拘泥于模仿,所有得合院建筑并不都就是封闭得。

有得合院在面向象山得一面完全敞开,怀抱青葱得景色。

在图书馆这个院落有一个缺口,王澍在这个缺口得地方种植了一棵树,期待着树茂密了,学生们会在树下瞧书玩耍。

在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得空间组织原则下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屋顶平台、树下等多种多样得富于层次得教学交流空间。

学生在建筑与自然之间穿梭,在实与虚之间流走,体验心灵得自由。

2、2浙江美术馆在浙江美术馆得构思阶段程泰宁用铅笔绘制了几张概念草图,颇有传统水墨画得风格,横向展开如一幅长卷,轮廓清晰,虚实相映。

它重点强调了横向水平线条与屋顶得纵向体量感,并淡淡点染了近水远山,烘托出建筑与环境得关系。

草图不仅描绘了建筑得总体形象,也为整体得造型语言定下了“水墨山水”得基调。

建成之后得浙江美术馆,深色得玻璃屋顶坐落在层层白色平台之上,有峰峦叠嶂之意,从地面不同角度瞧去呈现出不同得轮廓。

主体屋顶形式来自歇山顶得变形,在这里传统得屋面曲线被干净利落得折线代替,相应地曲面也被分解为几个折面,歇山顶侧面得山花、前出得“抱厦”等,都以玻璃面得转折起伏表现出来。

传统歇山顶又名“九脊殿”,屋脊得造型非常生动,美术馆对此进行了突出表现,在屋面转折处以大尺寸得黑色钢构件勾勒轮廓,在强化形体得同时使造型层次更为丰富关于中国式屋顶得起源,有山岳崇拜等几种说法,尽管难以证实,但传统坡屋顶得形象与山川水体有天然得亲与关系,这也就是山水画中常有民家点缀其中得原因。

在背山面水得地理环境中,浙江美术馆运用同样得方式,以坡屋顶点缀山水,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与谐共处,并互相强化了对方得存在。

另一方面,美术馆并未止步于用现代构件去再现传统造型,而就是进行了很多“自由发挥”,这主要表现在屋顶得组合处理上。

在美术馆西北角得入口附近,一组屋顶从最上层基座拖曳而下,直至地面水池,屋面之间以连续得三角折面连接,这就是传统中不可能出现得方式。

在东南角、以及中央大厅得东侧也分别散落了一组小屋顶,旁逸斜出,不拘一格。

另外玻璃屋顶与平台得交接直截了当,完全取消了基座、墙身、屋顶得传统三段式划分。

这些“不讲规矩”得方式很接近现代艺术中得“拼贴”。

拼贴就是20世纪艺术得重要特征,现成品雕塑、达达主义得镶嵌画、超现实主义诗歌、电影得“蒙太奇”等,都广泛使用了拼贴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