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1自感与互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高中物理自感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互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自感和互感的概念;2. 能够应用自感和互感的原理解释现象;3. 能够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和分析电磁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难点:自感和互感的数学表达和计算。
三、教学内容1. 自感和互感的概念;2. 自感和互感的原理;3. 自感和互感的应用;4. 实验探究:利用螺线管和铁芯线圈测量自感和互感。
四、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通过引入变压器的原理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变压器中的自感和互感是如何发生的,并引出自感和互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自感和互感的定义、原理、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自感和互感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实验探究利用螺线管和铁芯线圈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感和互感的实际效果,并帮助他们掌握自感和互感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技巧。
4. 拓展应用通过举例应用自感和互感的场景,如变压器、感应电机等,让学生了解自感和互感在电磁学中的广泛应用。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自感和互感的知识解释各种电磁现象。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学生将培养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自感和互感的知识点;2. 思考并回答自感和互感在变压器中的作用是什么;3.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自感和互感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同时培养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下节课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电磁学知识,拓展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第二章 4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互感与自感的观点。
2. 掌握互感与自感的基本定律。
3. 能够应用互感与自感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互感与自感的观点,掌握互感与自感的基本定律。
2. 教学难点:应用互感与自感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演示电源、灯泡、线圈、电线等物理实验器械。
2. 制作PPT,包含图片、动画和相关问题。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互感和自感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讨论。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水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观点,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影响因素,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 引入:起首,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引入互感和自感的观点。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观点。
2. 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观点:在引入实验后,我将详细诠释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观点。
通过诠释磁场和电场的变化如何导致电流的产生,帮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原因。
3. 分析影响互感和自感的因素:在此阶段,我将讨论影响互感和自感的主要因素,包括线圈的形状、匝数、电流的变化速度等。
通过这些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同的设备会产生不同的互感或自感。
4.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诠释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这些案例将帮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如何在实际设备中发挥作用。
5. 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互感和自感,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互感和自感是如何在实际设备中产生的。
6. 小组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互感和自感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互感和自感的观点。
7. 总结与反馈:最后,我将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互感现象:介绍互感的概念,解释互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互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自感现象:介绍自感的概念,解释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3. 互感和自感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4.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互感和自感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互感现象:简要介绍互感的概念,解释互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互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讲解自感现象:简要介绍自感的概念,解释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4. 互感和自感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5.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互感和自感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互感和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互感和自感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
2. 实验器材:准备互感和自感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线圈、电流表、电压表等。
第六节:互感和自感教案
第六节互感和自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现象的电磁感应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自感现象及其特点。
(3)、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及决定条件。
(4)、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1)、能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试验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变压器原理说明器(用400匝线圈)、3.8V0.3A灯泡两只、滑动变阻器、电源(3V)、导线、开关,日光灯组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
如磁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等,都会引起感应电动势,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你们认为引起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不论用什么方式,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都能引起电磁感应现象。
如果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
二、新课教学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感生电场,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另一个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于是产生感应电动势。
(一)互感现象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但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主题八 第一节 自感 互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自感互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职物理课程《自感互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自感、互感,掌握自感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大小和方向;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自感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自感、互感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自感现象,理解自感、互感的观点和原理;2. 教学难点:如何诠释自感现象中的复杂电路,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线圈、灯泡、电源、开关等;2.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自感、互感的原理和实验过程;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入课题,如演示一个电感器通电后小灯泡突然熄灭的实验,引发学生思考。
接着介绍自感现象的观点和本质,引导学生了解自感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2. 讲述自感现象教师详细讲解自感现象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自感系数、线圈的直流电阻、线圈的电感量等观点。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自感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感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3. 讲述互感现象教师介绍互感现象的观点和本质,引导学生了解互感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接着,教师通过实验演示互感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感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互感现象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
4. 探究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器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感互感现象的原理和规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自感互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自感互感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认识。
6. 作业安置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置一些与自感互感相关的思考题和作业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自感互感现象的应用和发展。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自感和互感”是人教版选修3-2第4章《电磁感应》第6节的内容,两者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个重要实例,本质上都是由于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经历必要的认知过程,尝试利用“延迟判断”的探究教学策略,适当改进演示实验,变陈述性问题为设计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过程,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互感”的教学,采用“电磁炉”和“Mp4”两个实验从能量和信息两个角度引出互感及其应用,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积极性。
2.对于“自感”的教学,采用“积木式”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随着问题的展开,逐步“装备”其实验装置,让学生在质疑、猜测和不断探究中了解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二、前期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和磁场的能量三个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教学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具体运用的两个实例。
因此,对互感、自感现象的研究,既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互感、自感现象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当线圈通过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本校具备完善的实验设施与条件,有优越的多媒体和网络。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2.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图1:电磁炉实验 图2 :Mp4实验 (1)知道互感和自感现象。
高中物理互感自感教案
高中物理互感自感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公式
2. 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互感和自感的物理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引出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二、讲授
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
- 互感:两个或多个线圈之间存在变化的磁通量,由此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 自感:线圈自身存在变化的磁通量,由此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 互感和自感的公式
- 互感系数M:M = k√(L1L2),其中k为系数,L1和L2分别为两个线圈的自感。
- 互感电动势:ε = -M(dI2/dt),其中I2为第二个线圈的电流变化率。
- 自感系数L:L = (μ0N^2A) / l,其中N为匝数,A为截面积,l为线圈长度。
- 自感电动势:ε = -L(dI/dt),其中I为线圈电流的变化率。
三、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并通过计算得出相关结果。
四、练习
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
总结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并展示相关应用。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互感和自感的物理概念,并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物理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感:(1)互感的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互感的大小计算: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的大小与两个线圈的匝数、距离以及电流变化率有关。
2. 自感:(1)自感的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该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
(2)自感的大小计算: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形状以及电流变化率有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
2. 难点:互感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2. 讲解互感:讲解互感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给出互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3. 实验演示:进行互感实验,让学生观察互感现象,加深对互感的理解。
4. 讲解自感:讲解自感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给出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5. 实验演示:进行自感实验,让学生观察自感现象,加深对自感的理解。
6. 例题讲解:运用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互感和自感的相关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互感和自感的重要性和应用。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互感和自感概念的理解程度。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互感和自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互感和自感”是高中物理选修 3-2 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应用,也是后续学习交变电流、电磁波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首先通过实验引入互感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互感的存在;接着通过对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自感电动势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互感和自感现象的理解还比较抽象。
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互感现象和互感电动势,了解互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掌握自感系数的概念。
(3)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互感和自感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自感现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互感和自感现象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
(2)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2、教学难点(1)对自感现象中电流变化的分析。
(2)自感系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6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与反思
4.6《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2、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3、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它的单位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二.重点、难点1.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2.难点:①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②通、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现象解释三、学习过程一、互感(学生自学)1.当流过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
2.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变压器就是利用制成的.二.自感1介绍课本4.6-3(提问: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关键词:磁场阻碍变化)(复习:来阻去留)(强化,电流)回顾楞次定律A磁通量B相对运动C电流楞次定律告诉我们,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这个磁通量的变化.但感应电流是由感应电动势产生的,而在自感现象中,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是因电流的变化引起的.因而我们可以说: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当原来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当原来电流在减小时,自感电动势将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简称“增反减同”。
具体而言:① I原↑,则ε自(I自)与I原相反② I原↓,则ε自(I自)与I原相同2 通电自感 1电路介绍2实验演示3合理解释3断电自感电路介绍现象预测电流时间图像实验验证换灯泡重做实验,并引导思考解释【典例】如图所示,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很大,电阻为零。
电键K原来是合上的,在K断开后,分析:(1)若R1>R2,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2)若R1<R2,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4自感系数问: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跟其它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样,跟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快慢有关。
而在自感现象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由电流引起的,故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跟导体中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
自感和互感说课稿
一、互感现象
▪ 实验探讨:
▪ 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 的因素有那些?
▪ 实验:
每小组4人发两 组电池(每组3v), 两个直铁棒,一个环 形铁,四根导线,两 个灵敏电流计
▪ 内容: 根据所给材料实验,观察 怎样使得产生的感应电动 势更大(或更小)。
▪ 通过所有小组的实验,统 计归纳,总结出如何让感 应电动势变大(或变小)。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第6节 互感和自感
自感和互感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高中 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 的第六节,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 了解自感和互感现象,
自感和互感
▪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 (2)能力目标;
▪ (3)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
系数一定较大; C、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越大时,线
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也越大; D、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来电流变化的。
2. 如图所示,多匝电感线圈的电阻和电池内阻都忽略不计,
两个电阻的阻值都是R,电键S原来打开,电流为I0,今 合上电键将一电阻短路,于是线圈有自感电动势产生,
这电动势(
)D
A. 有阻碍电流的作用,最后电流由I0 减少到零
▪ (6)通过巩固练习,解决自感现象常见题 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题当中。
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 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 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 生感应电动势呢?
一、互感现象
1.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 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 为互感。 互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 为互感电动势。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过渡设 问 : 外界 的磁 场变化会 引 起线 圈 中产
3 教 学重 点 、 难 点 自感现 象 产生 的原 因 、 特点 和 自感 系数 。对 自感有 关规 律 的认识 问题 。 4 教 学 资源
生 感应 电动 势 , 那 么 当线 圈 自身 电流 发生 变化 而 引起磁 场 变化 时 . 这 时其 自身 线 圈是 否会 产生 感
Vo 1 . 3 2 No . 4 6 5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O U r l ' l a l o f
第3 2卷 总 第 4 6 5期 2 0 1 4年 第 3期 ( 上半 月)
互感和 自感》 教学设计 一 学 计 一 《
王 高 波
浙 江 宁波 市 鄞 州 中学 , 浙江 宁波 3 1 5 1 0 1
・
图 1 魇 术 仪 器
思维 发展 区的 问题 . 逐步 引导 学 生对新 知 识 的深
观察现象 : 小灯泡发光 , 越 靠 近 魔术 盒 , 小 研究揭 密 : 魔术盒 内是通有交变 电流的线圈 ,
入探 索 ,体 现 了 重视 过 程 教 学 和方 法 指 导 的特
点: 此外, 本课 以培养 学生 的思 维能 力和创新 能力
产生 变化 的磁 场 , 导 致通 过小 灯 泡线 圈 的磁通 量
发生 变化 , 产生 感应 电动势 。 小灯 泡发 光 。 5 . 2 有的放 矢的互 感研 究
・
互 感现 象 : 一个 线 圈 的 电流变 化 , 引起 另一
线 圈的磁 通 量变 化 . 产生 感应 电动势 的现象 。产
灯泡 越亮 。
・
为 出发 点 , 对教材 中的演 示实验作 了适 当改造 , 力 求一气 呵成 。 实 现 了实验 与思维 的有机 统一 。 2 教学 目标 2 . 1 了解互 感 现象 的 电磁 感应 特 点 。 明确 自 感 系数 的意 义及 决定 条件 。指导 学 生运 用观 察 、 实验 、 分析、 综 合 的方法 , 认识 自感 现象 及 特点 。 2 . 2 能用 电磁感 应 原 理 ,解 释 生 产 和生 活
新课程下“自感互感”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自感互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
(2)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3)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它的单位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知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创新和设计的冲动。
(2)通过对实验的设计、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已知知识去探索未知规律的乐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
(2)通、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现象解释。
【教具准备】通、断电自感演示装置,电流传感器,线圈,电池四节(带电池盒),导线若干。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情境: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怎么判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二)新课教学要学到的基本概念:互感、互感现象、互感电动势。
1.对互感的理解互感现象不仅发生与绕在同一铁芯上的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线圈之间,还可以发生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
问题情境:(互感中的能量)另一电路中能量从哪儿来的?小结: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电路传到另一个电路。
互感的应用和防止。
2.自感现象(1)问题情境由电流的磁效应可知,线圈通电后周围就有磁场产生。
电流变化,则磁场也变化。
那么对于这个线圈自身来说,穿过它的磁通量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
是否此时也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2)断电自感①学生参与实验:首先让一名学生与一节干电池相连,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时,没有任何感觉。
然后把一线圈与人相连(如图所示),闭合后再断开开关,学生有猛的触电的感觉。
设疑:为什么会有触电的感觉呢?通过与一般情况的比较,启发学生思考有什么不同,学生会马上发现不同之处是有了个线圈,进而想:是否是线圈在“做怪”呢?然后回顾电磁感应的知识,分析线圈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环节 一 学习互感现象 8分钟
教学
环节 二 学习通电自感现象 12分钟
环节
环节 三 学习断电自感现象 12分钟
环节1 四 了解自感的应用 8分钟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环节 一 学习互感现象
方案设计: 如何能让手机中的铃声不用导线直接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认知特点
学习困难
电路知识 感应电流 感应电动势
喜欢实验
知识迁移能 力较弱
对自感现象 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感与互感现象。 ②理解互感与自感的概念。 ③掌握互感与自感产生的原因,能够解释实验。
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实验现象,认识自感与互感现象。 ②经历“闪亮”现象原因的探究,培养实
高二物理选修3-2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第六节 互感和自感
黄志强 2013年4月19日
说课内容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重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板书设计
教学的特点与评价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 划时代的发现 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 楞次定律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 电磁感应的两类情况 6 互感和自感 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连接音箱而传到音箱中,并将声音放大?
手机
音箱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环节 二 学习通电自感现象
A2 A1
闭合开关,A1比A2亮得晚一些。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环节 三 学习断电自感现象
S断开时,灯A不是立刻熄灭,而是突然闪亮一 下才熄灭。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环节1 四 了解自感的应用
千人震游戏:4V的电压能让几个人同时都有触电 的感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板书设计
电
互感
磁
感
自感现象
应
特 例
自感
自感电动势
应用:实例
五、教学的特点及评价
1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直观自然引出概念
突出实验教学,设计出了具体的、贴近生 2 活、简单易做的小实验
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观察和体验后,能体会 3 到物理是有趣和有用的
谢谢
验观察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领略自感与互感现象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
②通过对音箱发音互感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 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生活现象兴趣。
③通过对小游戏自感现象的讲解,培养学生的 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感与互感的概念。
教学难点
1、自感与互感现象产生的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