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考点复习之仁者爱人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200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选(中国二战受害者 诉讼原告团团长) 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 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 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 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 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 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 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 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 史提供了注解。

〖颁奖词〗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 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 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
之。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边!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人敬人爱的仁者!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埋怨别人冷淡,不如燃旺自己这块炭火去 温暖别人。——朱伯儒
朱伯儒原武汉空军部队 团级干部。始终坚持为 人民做好事,先后21次 立功受奖,被人们誉为 “80年代新雷锋”。中 央领导邓小平、李先念、 陈云、叶剑英、彭真、 邓颖超、徐向前、聂荣 臻、杨尚昆都先后为朱 伯儒题词。1983年7月7 日,中央军委授予 “学 习雷锋的光荣标兵”荣 誉称号。
分析最后一节。思考:为什么孔子一方 面否定管仲知仁,一方面却肯定其为仁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 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 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 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 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 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仁者爱人》(重点版)一、核心解读:《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

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

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

”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

在此基础上延伸,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

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

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

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

”★02·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句话的意思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句话的意思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是孔子提出的一句关于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一的名言。

这句话传达了仁者对人的爱心和有礼者对人的尊重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礼、义、智、信被视为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石,而“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恰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人际关系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一、仁者爱人:仁者指的是心地善良、宽厚大度的人。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仁的理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明了仁者的爱心来源于对他人的体恤和尊重。

而这种爱心不仅仅表现在对亲人的爱,更体现在对所有人的宽容和关怀之中。

1. 体恤他人:仁者有着深厚的同情心和体恤之心,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和困境。

仁者会尽可能地帮助他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

2. 公平待人:仁者对待他人不分贵贱,不论是否熟悉,都能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

而不会因为地位高低而给予偏袒或歧视。

对待他人时,能够谦逊、宽容,不轻易给予过多的批评和责备。

3. 善待他人:仁者对待他人时,会尽量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愿望,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在与人交往中,能够表现出细心周到、善解人意的态度。

二、有礼者敬人:有礼者是指言谈举止得体、尊重和维护他人尊严的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待人接物的标准,而有礼是对人的一种基本尊重和礼貌表现。

1. 尊重他人:有礼者尊重他人的身心和尊严,不对他人进行侮辱和伤害,不会在言语行为上冒犯他人的底线,能够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2. 善待他人:有礼者在与人相处时,能够用温文尔雅的言语和礼貌的态度来待人,不因言谈得体而轻视别人或者粗鲁对待他人。

在生活中,有礼者会对他人表现出善意、体贴和关怀。

3. 照顾他人:有礼者在与他人交往时,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不会在言辞行为上伤害到他人的利益,能够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尽量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句话所传达出的人际关系理念和行为准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语》阅读之仁者爱人讲解与专题练习

《论语》阅读之仁者爱人讲解与专题练习

仁者爱人一一普惠的悲悯情怀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

“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内涵解读](1)“仁”的内涵“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诸如“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2)“仁爱”和“兼爱”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的,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

墨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3)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的,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

而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动中。

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看到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指责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有“反拈”(拈土筑的平台)、树“塞门”(相当于屏风、影壁等)。

(4)推己及人孔子的仁爱是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其他人。

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或愿望,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语篇摘译]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做子弟的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外就耍尊敬兄长,做事一丝不苟,说话言而有信,博爱民众,亲近仁人。

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课(用)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课(用)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复习课复习目标:1、背诵1.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明确“忠恕”内涵。

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复习重点:1、总结并掌握该课出现的文言知识。

2、理解“仁”的内涵。

复习方法: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纠正归纳。

复习时间:两课时。

复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多种形式朗读本课,背诵重点章节。

二、提示重点字词含义。

入:在家里道:学说被:通“披”忠:对人尽心竭力事:止,仅达:使……达匡:匡正恕,对人仁爱宽厚病:以为难施:夸耀,表白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病诸:病,担忧。

盍:何不敝:使……坏三、本课重要文言现象归类。

通假字出则弟弟通悌可谓仁之方也已已通矣被发左衽被同披与师言之道与与通欤宾前吾道一以贯之何谓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学生分析宾前的三种格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虽敝之而无憾老者安之少者怀之霸诸侯不能死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一匡天下【活用分析,生答。

落实重点句子翻译。

】四、总结并记住本文出现的成语。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比方别人。

意思是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也指沦为夷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

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

近义词有: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一匡天下: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

引申为统一天下五、重要思想陈述1、对“仁”的理解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仁者爱人知识讲解

仁者爱人知识讲解

第一课仁者爱人原文: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③?”颜渊曰:“请问其目④。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⑤。

”(《论语·颜渊》)2、仲弓问仁⑥,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⑦,使民如承大祭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3、樊迟问仁⑩。

子曰:“爱人。

”问知11。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12。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①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

②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归,称许,赞许。

③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④目,条目,详情。

⑤不敏,指资质愚钝。

事,从事、实行。

⑥仲弓,及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

⑦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

⑧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⑨在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有人。

家,古代大夫的家族。

⑩樊迟(前505或515—?),名须,字子迟,春秋时鲁国人(也有人说是齐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或三十六岁。

○11知,通“智”。

○12达,明白,了解。

○13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直,正直,公正,这里指正直公正的人。

错,通“措”,安排,安置。

诸,“之于”的合音。

枉,邪恶,这个指邪恶的人。

○14乡,通“向”,先前。

○15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16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皋陶(gāo yáo),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

在四方部落首领的推举下,尧命他摄政。

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驩(huān )兜、三苗四人。

尧去世后,他继了位,咨询四方部落首领,挑选贤人治理民事,还选拔治水有功的禹做继承人,是深受儒家学者推崇的明君的典范。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仁者爱人(吴)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仁者爱人(吴)

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 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孔子的仁爱观
“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人” 包括官员和百姓,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 人等所有人。子夏具体化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也。” 孔子的仁爱观是中国古代的人道理论。 孔子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 推广到天地万物。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孔子的仁爱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强调的是人 内在的道德自觉性,重在培养人的德行,它以 身体力行为基本。实践仁爱的途径、做法是 “忠恕”,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颜 者子 之劳 事而 也不 。伐 , 有 功 而 不 德 ,
也窃 。谓 子 路 重 伦 轻 利 , 义 者 之 事
清 刘 宝 确 说 :
·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一、用渔竿钓鱼而不用带有很多钩子的大绳获取,
用带有生丝的箭去射鸟,而不用罗网去捕获,有 不贪求、不多杀生的意思。 二、在射鸟的时候,不射杀正在鸟巢中的鸟,因 为白天鸟在巢中,一般是正在孵卵或者哺育幼雏, 大鸟被射死则幼雏也难以存活,其中有怜惜生命 的含义。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高耀洁(中国“民间防 艾第一人” ) 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 皆健,何妨握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 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 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 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尽自己最大的力 量推动着人类防治艾滋病这繁重的工程,她把生 命中所有的力量化为一缕缕阳光,希望能照进艾 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的意思是:有仁德的人爱人,有礼仪的人尊敬人。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原句是: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

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

颜回很好学,遇到不顺心。

不如意旳事。

从不迁怒他人,犯过旳错误再不犯第二次。

《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之《仁者爱人》高频考点与配套试题》课件

《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之《仁者爱人》高频考点与配套试题》课件
孟子鄙视管仲因为当时不存在落后民族入主中原的问题,面 对的是中原各国争霸而与儒学王道不合的问题。
4.仁和礼的矛盾:原则性与灵活性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
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 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 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 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 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 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 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 盾之处。
②陶渊明《挽歌》:“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看破生死
3.协助盲人之“道”(15.42) (1)相师之道:诚恳(仁厚之心)——
阶(台阶),席(坐席),某(人)
(2)“道”—— 礼(“仁”),人道主义(合情合理)
(3)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写作方法) ①详叙——反映孔子对盲人关心得无微不至。
(4)人文思想—— 节制,规则
四、孔子仁爱观的争议(14.17) 1.管仲“非礼” 【原文】
“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
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 知礼,孰不知礼?”(《论语》3.22) 【译文】
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
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 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 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2.管仲的“仁” (1)“仁”的最高标准:社会贡献(经世济民)—— ①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维护王 权,安定百姓); ②右衽(华夏习俗),免遭异族奴役。

论语之仁者爱人

论语之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复习四:“仁者爱人”一、文化思想1、仁道最基本的内涵是“忠恕”,这是待人的基本原则。

所谓“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3、“仁”的实践表现是“爱人”,这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发端。

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天下人各得其安,尽显仁者风范。

他重人不重财、悯恤不幸之人等举动都是“仁”的体现。

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上,孔子的仁爱也由人及物,惠及一切。

4、孔子的仁爱观:由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可见,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

二、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章节,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分)(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2分)1.(1)①“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为仁由己,侧重于修身;“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为政。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章节,然后回答问题。

(6分)(1)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0·17)(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

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

固相师之道也。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5仁者爱人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5仁者爱人

其二、“仁”的普遍性。
在孔子看来,人不仅都有亲亲之情,都爱自己的父母兄弟;而且人又都有可能将这种亲亲之情向外推开。孔子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则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的精神是“爱人”。离开了“爱人”,人就不成其为人,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因此,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爱人”是人人都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
“博施”、“济众”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仁”不同于“圣”。“圣”是具有效果的客观业绩;“仁”则仍停留在主观的思想人格规范之内。仁”归宿为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
比较儒墨,更为深入地认识孔子仁爱观的特点。
练习二
儒家的仁爱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慈子孝” 家主张爱人要讲究“忠、孝、义、敬”,要爱人要从爱自己(自爱)、爱家人(亲情)、爱朋友(义气)、尊敬师长做起、忠于国家和事业。儒家反对不讲规矩的“爱”,爱要遵从一定的责任和道德。要爱他人,首先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本领,从自己和身边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逐渐担当更高的社会角色,才能实现真正爱别人。低素质的“爱”,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以自己的冲动为借口来强行限制他人的自由,这种爱实质是极端劣俗的自私,道德败坏的特征。’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评析】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02
孔子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捕鱼不用网,而用钓竿。为的是,避免过多地杀害生灵。狩猎不射归巢的鸟,是因为,鸟儿已经忙碌了一天,归巢休息了,不忍心杀害。

9《论语》论“仁者爱人、知人”

9《论语》论“仁者爱人、知人”

樊迟
樊迟,孔子弟子,比孔子 小三十六岁,是一个农民, 孔子回鲁后拜孔子为师。
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 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 “知”等。因向孔子请教种 植五谷和蔬菜的事,被孔子 斥为“小人”。他学业上成 就不大,但有勇武精神,是 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皋陶
皋陶,与尧、舜、禹齐 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 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 狱官或狱神的代称。以正直 闻名天下。
妈妈,我回来了,祝你……(看见妈妈(爸 爸)正在看自己的日记,表情瞬间凝固了,妈妈 也因女儿的突然出现而愣在那里……
猜测妈妈(爸爸)和儿女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妈妈(爸爸)和儿女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1、妈(爸)和儿女发生争吵;
(双输)
2、妈(爸)和儿女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双赢)
3、妈(爸)向女儿道歉而女儿向妈妈发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 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 “选拔正直的人,罢免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不太明白又不敢去问,出来遇见子夏,说:“刚才呀, 我去问夫子,什么是“仁”,夫子说“爱人”,我不明白又问 什么是“知”,夫子说:‘举直材压于枉材之上,能使枉材变 直。’什么意思啊?”子夏说:“啊,我们的老师太伟大了, 这句话包含的含意太丰富了!当年舜治理天下,在众人中选举 了皋陶,那些不仁的人便远离了。汤治理天下,在众人中选举 了伊尹,那些不仁的人亦远离了。”
探 究:第一段
1、什么是仁? 爱人
2、什么是知? 知人
3、这段话谈了哪两个问题? 一是“仁”,二是“智”
4、怎样实现仁?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仁者爱人,有礼敬人的意思

仁者爱人,有礼敬人的意思

仁者爱人,有礼敬人的意思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的意思是有爱心的人关爱他人,讲礼仪的人尊敬他人。

一、原文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译文
孟子说:“有爱心的人关爱他人,讲礼仪的人尊敬他人。

关爱他人的人,就经常被他人关爱;尊敬他人的人,就经常被他人尊敬。


三、出处
《孟子·离娄下二十八》。

赏析
在儒家思想中,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

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

反对霸政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

高三论语七则知识点

高三论语七则知识点

高三论语七则知识点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作为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重要知识点对我们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三学生应该了解的论语七个知识点。

第一则:仁者爱人在《论语·卫灵公》一章中,孔子说:“君子内外不得是也。

内,仁;外,义。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重要观念-仁者爱人。

作为高三学生,我们要了解和培养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第二则: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一章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更要深入思考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只有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三则:温故而知新在《论语·为政》一章中,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不断回顾过去的学习经验,总结和吸取其中的教训,才能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高三学生应该善于借鉴以往的学习经验,用于新的学习过程中。

第四则: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

高三学生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避免他人的错误和缺点。

第五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论语·雍也》一章中,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做好一项工作,就要先准备好必要的条件和工具。

高三学生在备考高考时也要有足够的准备,包括学习资料、复习计划和考试技巧等,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第六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论语·卫灵公》一章中,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避免因为缺乏远见而导致近期的困扰和忧虑。

高三学生不仅要关注当下的学习,还应该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和目标。

第七则:事君尽礼在《论语·颜渊》一章中,孔子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谨。

仁者爱人知者知人——《论语》学习300

仁者爱人知者知人——《论语》学习300

仁者爱人知者知人——《论语》学习300颜渊篇第十二·二二(300)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钱穆译】樊迟问:“如何是仁?”先生说:“爱人。

”又问:“如何是知?”先生说:“知人。

”樊迟听了不明白。

先生说:“举用正直的人,加在那些枉曲之人上面,也能使枉曲的正直了。

”樊迟退下,又去见子夏,说:“刚才我去见先生,请问如何是知,先生说:‘举用正直的人加在那些枉曲的人上面,能使枉曲的也正直。

’这是怎样的说法呀?”子夏说:“这话中涵义多丰富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出一个皋陶来举用他,那些不仁的人便都远去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出一个伊尹来举用他,那些不仁的人也都远去了。

”【杨伯峻译】樊迟问仁。

孔子道:“爱人。

”又问智。

孔子道:“善于鉴别人物。

”樊迟还不透澈了解。

孔子道:“把正直人提拔出来,位置在邪恶人之上,能够使邪恶人正直。

”樊迟退了出来,找着子夏,说道:“刚才我去见老师向他问智,他说,‘把正直人提拔出来,位置在邪恶人之上’,这是什么意思?”子夏道:“意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把皋陶提拔出来,坏人就难以存在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把伊尹提拔出来,坏人也就难以存在了。

”【傅佩荣译】樊迟请教如何行仁。

孔子说:“爱护别人。

”他再请教如何算是明智。

孔子说:“了解别人。

”樊迟没有听懂。

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使他们位于偏曲的人之上,就可以使偏曲的人也变得正直。

”樊迟退出房间,看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向他请教如何算是明智,老师说‘提拔正直的人,使他们位于偏曲的人之上,就可以使偏曲的人也变得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真是含义丰富啊!舜统治天下时,在众人中挑选,把皋陶提拔出来,不走正路的人就自然疏远了。

《论语选读》课堂叙述之“仁者爱人”(3)

《论语选读》课堂叙述之“仁者爱人”(3)

《论语·选读》课堂叙述之“仁者爱人”(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1)于仁?必也圣(2)乎!尧舜其犹病诸(3)。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4),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注释】(1)事:止,仅。

(2)圣:“聖”,耳聪目明,无所不通。

指智慧和道德都达到最高境界。

(3)病诸:病,难,“以为难”的意思,担忧。

诸,“之于”的合音。

(4)能近取譬:从近处寻去譬喻,即拿自身打比方。

推己及人。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给老百姓以好处,并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何止是仁呢!那一定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吧!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呢!所谓仁,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于是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

能以自身作比方去类推别人,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了。

”【叙述】大财主子贡,说话就是大气。

但孔子的意思是,实践“仁”可以从小处着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践“仁”的重要原则。

“积极为人”就做到了“仁”。

颜渊、季路侍(1)。

子曰:“盍(2)各言尔志。

”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6)【注释】(1)侍:立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称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夸耀;劳,功劳。

【译文】颜渊、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与朋友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悔恨。

”颜渊说:“愿不自夸长处,也不自夸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一听先生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叙述】本章是孔子及其弟子“言志”。

子路言志:充分表现“忠”道思想,即对人竭心尽力,指积极为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解读二
“仁”,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探奥理论,而是渗透于日常生 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同情有丧事的人; 善待自然,善待动物,这些都是“仁”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 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 对百姓作出了贡献。管仲虽然没有“杀身成仁”,但他“霸诸 侯,一匡天下”,对于维护统一、安定百姓功劳极大,他就是 一个真真正正的“仁者”。
实战训练
1、“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明 确: “仁”的具体内涵有: ①“仁”之精:爱人。 ②“仁”之本:孝悌,即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③“仁”之则:忠恕。“忠”,就是对人尽心竭力,“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待人仁爱宽厚,“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仁”之上:达到“圣”的境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实战训练
5.怎样理解孔子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明 确:孔子主张不用鱼网或以大绳多钩的方式捕鱼,意思是人类纵然迫于 生计,也只能取自然界中该取的一部分;孔子主张不要射杀在巢穴中孵化 幼鸟的大鸟,为的是避免殃及幼鸟,以保护鸟类的繁衍。孔子这一论述体 现了“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至今也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我 们知道,利益的欲望是无限的,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如果现在 我们懂得孔子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就不会出现捕捉鸟的粘网和捕鱼的“绝 户网”了。要知道人类绝不是地球资源的独占者,与万事万物若没有共存 共荣的心态,终有一天大自然反扑的力量会吞噬一切。现在该是重温孔圣 人的教诲的时候了。
实战训练
6.讨论:结合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的仁爱观。
明 确:A:“仁”,就是要多站在别人的凳度看问题,也就是 要多作换位思考,多考虑别人的利益。 B:“仁”,就是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于的事,不能强求别 人去做。 C:要达到“仁”,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孝顺父母, 敬重长辈,关爱幼者,同情弱者,这些都是“仁爱”的具体体 现。 D:“仁”的最高标准是看一个人是否对社会作贡献,而不应 拘泥于小信小节。
实战训练
4.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不为公子纠殉死,还做了政敌 齐桓公的相。对如此“不忠”的人,孔子为什么肯定他为“仁 者”? 明 确: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从这一点看,管仲的行 为似乎违背了仁道。但是,孔子的“仁”的最高标准是看一个 人是否对社会作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 讲求小谅小信。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了统一,使 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是大仁。因此,孔子肯定管仲为“仁 者”。



仁》者Biblioteka 爱考人点复


考点解读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是 待人的态度与准则。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 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是“仁”的具体准则;使老人 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爱,是施行“仁”而达到 的理想效果;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是“仁”的最高境界。 要做到“仁”,其途径和方法就是“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实战训练
2.实践“仁”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明 确: “能近取譬”,即推己及人。
3.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与孔 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恰好相吻合吗?为什么孔 子却说“非尔所及也”?
明 确:孔子提倡人人都应具有“仁爱”之心,但要达到生命的 完美状态,那要穷其一生去追求。因而孔子语重心长地告诫子 贡:你现在还不能、也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做到“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