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伏苓赤小豆煲猪骨汤有什么作用【新知识】
伏苓赤小豆煲猪骨汤有什么作用
文章导读
茯苓赤小豆用来煲猪骨汤是比较好的一种搭配,可以说是比较养生保健的一道药膳了,具有很好的祛湿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和作用,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或者是男性出现的遗精问题,还有很好的安神助眠,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效果。
一、做法、
鲜土伏苓8两左右,猪脊骨1斤,赤小豆1两,薏米半两左右,姜几片,陈皮 1块
1、猪骨用开水煮去血沫,鲜土伏苓切小块
2、陈皮先浸泡一会,豆类洗净,一起放入汤煲内,加足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土伏苓和赤小豆有袪湿健脾的作用,陈皮可化痰袪滞,适合现在这个台风多雨的季节。
二、做法
汤料:土伏苓六块,扁豆、赤小豆、眉豆各少许,猪骨一个,陈皮两片。
1、将猪骨出水,去掉血腥;
2、将扁豆、赤小豆、眉豆泡1小时,这样更容易煮熟,陈皮也要泡软;
3、煮开一锅沸水,然后倒入电子煲里(因为这样会省电,速度会快些),放入以上汤料,水为没过汤料为好,按好煲汤程序,等三小时就可以了。
4、最后加入盐调味,大功告成!
赤小豆利水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莲子益肾除湿、健脾止泻、清心火。
三。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三大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拥有广泛的功能主治。
以下是茯苓的三大主要功能主治:1.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泄泻和尿路感染等症状。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帮助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浮肿现象。
此外,茯苓还能缓解腹胀、便秘等消化道问题。
2.安神补脑:茯苓具有安神补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健忘和焦虑等症状。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舒缓神经系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力。
茯苓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增加大脑的活力和注意力。
3.健脾益胃:茯苓对于脾胃虚弱者来说尤为适用。
它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茯苓还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增强体质,改善疲劳和乏力症状。
用量茯苓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以下是茯苓的常见用量范围:•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对于水肿、泄泻和尿路感染等症状,可适量增加茯苓的用量,每次可服用15-30克。
•对于失眠、健忘和焦虑等症状,建议每次服用茯苓的用量为9-15克。
•对于脾胃虚弱者,每次可适量增加茯苓的用量,每次可服用15-30克。
•茯苓可煎服或研末用于制剂。
注意:使用茯苓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具体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同时,在使用茯苓时,应注意监测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茯苓作为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但是使用时需谨慎。
在使用茯苓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茯苓。
茯苓的药性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茯苓的药性和功能主治与用量茯苓的药性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糠团菌目、糠团菌科、茯苓属。
茯苓的主要成分包括多种有效的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茯苓多种药理活性。
茯苓有甘、淡、平的属性,可以入脾、心、肾经。
它有利尿作用,对于湿热、水肿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茯苓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其中的一些:1.利尿消肿:茯苓可以增加尿量,帮助排除体内的多余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它对于尿频、尿短、尿涩、浮肿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健脾胃:茯苓可以增加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同时,它还可以增加脾胃的吸收功能,帮助提高营养吸收。
3.安神益智: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此外,茯苓还有助于改善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
4.抗炎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腔溃疡、皮肤炎症等症状。
5.抗氧化抗肿瘤: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同时,茯苓还对于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茯苓的用量茯苓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用量方案供参考:1.一般情况下,茯苓的用量为6-15克。
2.对于水肿病症,可以考虑增加茯苓的用量,常用15-30克。
3.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病症,可以适当增加茯苓的用量,常用10-30克。
4.对于失眠、焦虑等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茯苓的水煎剂,每次约10克。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茯苓的同时应注意不要过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茯苓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总之,茯苓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功能主治。
在合适的剂量下使用茯苓,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赤小豆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赤小豆的作用与功能1. 主治与用量•赤小豆(学名:Phaseolus angularis),又称红小豆、赤豆,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赤小豆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主治与用量。
1.1 清热利湿•赤小豆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纤维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中医认为,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湿热黄疸、水肿等。
•用量:一般每次可取赤小豆30-60克(约半两至一两),煮水服用。
也可将赤小豆煮熟后加入适量的红糖,作为茶饮品饮用。
1.2 健脾养胃•赤小豆被认为有助于健脾养胃,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
赤小豆中含有一种叫做赤小豆皂苷的物质,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的作用。
•用量:一般每次可取赤小豆30-60克(约半两至一两),煮熟后食用。
也可将赤小豆炖煮或炒熟,加入适量的其他食材,制作成有益于胃肠健康的菜肴。
1.3 调理气血•赤小豆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赤小豆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铁元素,是补血和预防贫血的良好食材。
•用量:每次可取赤小豆30-60克(约半两至一两),炖煮或煮粥时加入适量的其他补血材料,如红枣、花生等。
1.4 改善便秘•赤小豆中的纤维素含量较高,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的作用。
经常食用赤小豆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加快排便,缓解便秘问题。
•用量:每次可取赤小豆30-60克(约半两至一两),可将其煮熟后食用,也可将赤小豆磨成粉末,加入食物中食用。
2. 注意事项•虽然赤小豆有许多功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以下情况需要注意:2.1 孕妇禁用•因赤小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食用赤小豆可能会增加流产的风险,应避免食用。
2.2 脾胃虚寒者慎用•赤小豆性质较寒,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过多可能导致腹泻、脾胃寒凉等问题,因此脾胃虚寒者应谨慎食用。
2.3 可能引起过敏•个别人群可能对赤小豆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一、茯苓的简介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中。
茯苓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下面将介绍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
二、茯苓的用法用量茯苓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病情采用不同的用法和用量:1.生用茯苓:用新鲜的茯苓晒干后,直接使用。
适用于痰湿、水肿等病症。
–用量:一般每次使用10-15克。
2.炙用茯苓:将茯苓进行炙烤处理后再使用,有助于增强其药效。
–用量:每次使用5-10克。
3.研末用茯苓:将茯苓研磨成细末,可以用于外用药膏或内服药物。
–外用药膏:适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问题。
–内服药物:可以加入茶或煮汤中服用。
三、茯苓的功能茯苓具有多种药理功能,主要包括:1.祛湿利水:茯苓具有较好的利水作用,可以通过排尿促进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和体重增加的问题。
2.舒肝安神:茯苓可以平肝潜阳,有助于舒缓肝脏的紧张情绪,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等问题。
3.调节免疫:茯苓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4.改善消化:茯苓具有健脾益胃、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四、茯苓的主治茯苓在中医药中有许多主治,常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水肿:茯苓具有利水的功效,可以通过增加尿量,促进体液排出,缓解水肿问题。
2.湿疹:茯苓具有清热解湿、止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等皮肤炎症。
3.脾胃虚弱:茯苓有益脾胃、增进食欲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
4.失眠:茯苓可以舒肝安神,有助于缓解失眠和焦虑等问题。
5.尿频:茯苓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减少尿频,改善排尿问题。
以上只是茯苓的一些常见用法用量、功能和主治,具体的使用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
在使用茯苓时,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引来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茯苓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茯苓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一、茯苓的功能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茯苓的功能:1.利尿消肿:茯苓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2.健脾胃:茯苓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安神益智:茯苓含有多种对神经系统有益的有效成分,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帮助安定情绪、提高注意力。
4.抗菌抗病毒:茯苓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可以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5.抗肿瘤: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某些肿瘤疾病。
二、茯苓的主治茯苓主治多种疾病和症状,以下是茯苓的主要主治作用:1.尿频尿急:茯苓能够增加肾脏排尿量,缓解尿频尿急的症状。
2.脾虚湿滞:茯苓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虚湿滞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等不适。
3.水肿:茯苓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4.失眠多梦:茯苓具有安神益智的作用,可以缓解失眠多梦导致的睡眠问题。
5.感冒发热:茯苓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能力,可以帮助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三、茯苓的用量茯苓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用量为9-15克,每日3次。
具体用法如下:1.煎汤:将茯苓研磨成细粉后,取适量加水煎煮,煎至汤剩下一半时,去渣取汤液,分为3次服用。
2.冲剂:将茯苓粉末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3.茯苓片:茯苓也可以制成片剂,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的用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
四、小结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尿消肿、健脾胃、安神益智、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功能。
茯苓主要用于尿频尿急、脾虚湿滞、水肿、失眠多梦、感冒发热等症状。
茯苓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量的调整。
以上就是茯苓的功能主治和用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茯苓赤小豆薏米祛湿正确做法
茯苓赤小豆薏米祛湿正确做法湿气是一种常见的体质问题,容易导致身体不适和疾病发生。
茯苓、赤小豆、薏米是中医传统养生中常用的食材,具有祛湿作用。
正确搭配和使用这三种食材可以帮助祛除体内湿气,改善体质,提升健康水平。
1. 茯苓的功效与使用茯苓性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湿的作用。
茯苓可以煮水饮用,也可用于煮汤、炖煮,或者与其他药材搭配煲汤服用。
一般建议每次使用茯苓6-15克。
2. 赤小豆的功效与使用赤小豆性味甘、咸,归心、膀胱、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排脓解毒的作用。
赤小豆可以煮粥、煮汤食用,也可以用于煮豆浆等。
每次使用赤小豆一般不宜超过30克。
3. 薏米的功效与使用薏米性味甘、淡,归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利湿、利水消肿的作用。
薏米可以煮粥、蒸煮,也可以用于炒菜、煮粥等食用方式。
一般每次使用薏米15-30克左右为宜。
4. 茯苓赤小豆薏米的正确搭配方法•茯苓、赤小豆、薏米可以一起煮粥,或者一起煮成汤,根据个人口味,可以添加适量的其他食材进行烹饪。
•还可以将茯苓、赤小豆、薏米用适量清水浸泡后蒸熟,做成凉拌或者煮成粥,既美味又营养。
5. 注意事项•湿气重的体质在食用茯苓、赤小豆、薏米时,可以适量配合大米、莲子等食材,以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
•食材的清洗和烹饪过程要卫生规范,确保食材的质量与新鲜度。
•个人体质不同,食材的用量和搭配也会有所不同,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适量调整。
综上所述,茯苓、赤小豆、薏米是祛湿的好食材,正确的搭配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湿气体质,提升身体健康。
在平时的饮食中适量添加这三种食材,可以达到祛湿的效果,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魄。
伏苓赤小豆煲猪骨汤有什么作用
伏苓赤小豆煲猪骨汤有什么作用
茯苓赤小豆用来煲猪骨汤是比较好的一种搭配,可以说是比较养生保健的一道药膳了,具有很好的祛湿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和作用,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或者是男性出现的遗精问题,还有很好的安神助眠,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效果。
★一、做法、
鲜土伏苓8两左右,猪脊骨1斤,赤小豆1两,薏米半两左右,姜几片,陈皮1块
1、猪骨用开水煮去血沫,鲜土伏苓切小块
2、陈皮先浸泡一会,豆类洗净,一起放入汤煲内,加足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土伏苓和赤小豆有袪湿健脾的作用,陈皮可化痰袪滞,适合现在这个台风多雨的季
节。
★二、做法
汤料:土伏苓六块,扁豆、赤小豆、眉豆各少许,猪骨一个,陈皮两片。
1、将猪骨出水,去掉血腥;
2、将扁豆、赤小豆、眉豆泡1小时,这样更容易煮熟,陈皮也要泡软;
3、煮开一锅沸水,然后倒入电子煲里(因为这样会省电,速度会快些),放入以上汤料,水为没过汤料为好,按好煲汤程序,等三小时就可以了。
4、最后加入盐调味,大功告成!
赤小豆利水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莲子益肾除湿、健脾止泻、清心火。
三者配伍共奏健脾渗湿、利水清心之功。
★三、茯苓的作用
宁心安神,败毒抗癌。
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
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
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
赤小豆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赤小豆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赤小豆茯苓汤这种方剂。
【别名】
赤苓散、赤小豆散
【处方】
赤小豆30枚,茯苓6铢,瓜蒂4铢,雄黄2铢,甘草半两(炙),女萎4铢。
【制法】
上切。
以水3升,煮小豆、茯苓,取8合汁,捣后四药为散。
【功能主治】
黑疸,身体及大便正黑。
久黄疸。
【用法用量】
赤苓散(《千金翼》卷十八)、赤小豆散(《圣惠》卷五十五)。
【注意】
忌大醋、海藻、菘菜。
【摘录】
《外台》卷四引《深师方》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赤小豆茯苓汤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赤小豆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赤小豆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赤小豆,又称红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一定的药用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在本文中,将介绍赤小豆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等相关内容。
赤小豆可以活血化瘀、消肿解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它含有
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调理肠胃、护肤美容等作用。
赤小豆主要用于治疗湿热侵袭、湿热下注引起的寒湿痹痛、痈肿
疮疡、腹胀腹痛等症状。
它还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妇科病、淋病、湿疹、痤疮、风热感冒等病症。
赤小豆的用量因人而异。
一般情况下,每次用15-30克,煮汤服用。
如果是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症状,可将赤小豆煮熟烂后,加入红
糖一起服用,每天3次,每次服用30-60克,连续数天。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使用赤小豆。
对于有湿热体质、脾胃虚寒、便溏者,最好不要食用赤小豆。
此外,孕妇和正在服用某些特定
药物的人也应慎重使用。
总体来说,赤小豆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很多的药用价值。
它的
功能主治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
出现不良反应。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赤小豆的药用效果。
茯苓功能主治及用量是多少克的
茯苓功能主治及用量是多少克的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又称茯神、茯神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方剂中,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茯苓的主要功能和主治作用:1.利水渗湿:茯苓具有利尿和排除湿气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湿气,缓解水肿和肾脏问题。
2.健脾和胃:茯苓对脾胃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
3.安神益智:茯苓具有镇静和安神的功效,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问题,改善睡眠质量。
4.调节免疫功能:茯苓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5.抗肿瘤作用: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帮助防治肿瘤疾病。
茯苓的用量茯苓的用量取决于具体病症和个体差异,一般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以下是茯苓的常见用量范围供参考:1.浸泡用量:每次使用茯苓时,可将适量茯苓放入清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取出茯苓,将浸泡后的茯苓煮沸或蒸煮。
2.煮汤用量:一般来说,每次使用茯苓可用15-30克,鲜品可用30-60克,根据需要调整具体用量。
3.炖煮用量:炖煮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适量的茯苓,一般可用10-20克茯苓。
使用茯苓时应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和医嘱进行合理用量,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连续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茯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儿童使用:儿童在使用茯苓前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调整用量。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茯苓,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量。
3.长期使用:长期连续使用茯苓可能引起某些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师。
4.药物相互作用:茯苓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在使用茯苓时,应告知医师已使用或计划使用的其他药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茯苓时,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和调整用量。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与作用
茯苓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与作用一、茯苓简介茯苓,又称猪苓、燕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真菌门多孔菌纲多孔菌科多孔菌属。
茯苓的主要生长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是中国传统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茯苓的外形呈茯状,质地坚硬,呈淡黄色。
二、茯苓的用法用量1. 用法:•茯苓可煎服,也可研磨成粉末后入丸、散、浴剂等制剂。
•煎煮时,一般用砂锅或陶瓷锅,火力不宜过大,煮至汤液呈浓郁香气为止。
2. 用量:•成人一次可服用10-30克茯苓,每日2-3次。
•儿童用量应适当减少,按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剂量。
三、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常用于中药配方中,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 利水渗湿:茯苓有利尿的作用,可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适用于水肿、尿少、腹胀等症。
2. 补脾健胃:茯苓有益脾胃、健脾胃的作用,可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3. 安神缓郁: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对情绪不稳定、内向、多梦等有一定的疗效。
4. 祛痰止咳:茯苓有清热化痰、祛除肺热的作用,适用于痰多咳嗽、气短等症。
5. 抗炎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6. 改善皮肤状况:茯苓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可改善皮肤瘙痒、湿疹、痘疮等问题。
四、茯苓的注意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忌服: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潜在风险未知,因此这些人群应忌服茯苓。
2. 有肝功能损害者慎用:茯苓具有保肝的作用,但对于已经有肝功能损害的人而言,使用茯苓需要慎重。
3. 忌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茯苓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4. 儿童需遵医嘱使用:儿童使用茯苓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
5. 茯苓一般属于温和药物,副作用较少,但仍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茯苓的主要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1. 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减轻体内的水肿症状,对腹泻、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可用茯苓20克,加水煎煮后服用。
2. 缓解焦虑与抑郁:茯苓有镇静安神的效果,可以缓解因焦虑、抑郁等情绪引起的症状。
可将茯苓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如白术、黄芪等。
3. 补脾益胃: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可将茯苓与山药、糯米、红枣等食材一起煮粥食用。
4. 改善睡眠质量:茯苓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并缓解失眠症状。
可将茯苓制成茯苓枕或茯苓香包放在枕头附近。
5. 抗炎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可以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中。
可将茯苓与黄柏、黄芩等药材一起煎剂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属于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效,食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适量使用和搭配其他适当的药材,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
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茯苓。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和食用方法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和食用方法赤小豆的基本介绍1、赤小豆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赤小豆,勿杂食。
(《独行方》)2、赤小豆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3、赤小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4、赤小豆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本草再新》5、赤小豆配白茅根,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症。
6、赤小豆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
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药性论》8、赤小豆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
(《纲目》)9、赤小豆配鲤鱼,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10、赤小豆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
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
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本草纲目》11、赤小豆配连翘,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
12、赤小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及促进利尿作用的钾。
此两种成分均可将胆固醇及盐分对身体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体外,因此被视为具有解毒的效果。
13、赤小豆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千金方》)14、赤小豆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
(《梅师集验方》)15、赤小豆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
(《妇人良方补遗》)16、赤小豆治食六畜肉中毒:烧赤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
(《千金方》)17、赤小豆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而泻利不能及者。
茯苓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茯苓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茯苓概述•茯苓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天然药材,也被称为茯苓炭、茯苓皮等,是一种真菌。
•茯苓具有很多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茯苓外形呈块状,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苦味。
茯苓的功能主治•利尿,消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水肿等疾病。
•脾胃舒缓:茯苓有助于舒缓脾胃,促进消化,缓解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安神补脑:茯苓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安神补脑,改善失眠、健忘等症状。
•抗炎抗过敏:茯苓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疾病。
茯苓的用法用量•内服:一般情况下,茯苓能够内服。
可将茯苓煎煮后,取煎液或煎剂进行口服。
一般用量为每次10-15g,一日2-3次。
•外用:茯苓也可用于外用。
将茯苓研末,加入适量的水,制成糊状物质,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
•注意事项:使用茯苓前,应该先咨询医生,了解茯苓的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
同时,使用茯苓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
茯苓的副作用与禁忌•茯苓作为一种天然药材,副作用较少。
但对于过敏茯苓成分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有些患者在使用茯苓后,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这是由于个体差异引起的,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定人群,在使用茯苓前需先咨询医生,确保安全使用。
总结茯苓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功能包括利尿、消肿、脾胃舒缓、安神补脑、抗炎抗过敏等。
在使用茯苓时,要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使用茯苓前需先咨询医生,确保安全使用。
茯苓用药标准
茯苓用药标准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安神健志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但由于茯苓的性味特点,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用药标准,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减低疗效。
以下是茯苓用药标准:
一、剂量:一般情况下,茯苓的每次用量为6-15克,每日服用1-3次,但具体剂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定。
二、煎制方法:茯苓煎制时应先将茯苓清洗干净,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用文火慢慢加热,煮至水剩余一半左右,去渣留汁即可。
三、禁忌:孕妇、脾胃虚寒、腹泻及湿热证患者忌用。
同时,茯苓与某些西药也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应避免同时使用。
四、注意事项:茯苓具有利水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适量,避免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长期使用茯苓也可能会导致低血钾、低血糖等不良反应,需谨慎使用。
总之,茯苓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但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用药标准,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有需要使用茯苓治疗疾病,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1 -。
土茯苓赤小豆煲汤的做法
土茯苓赤小豆煲汤的做法我们在生活中想要食用土茯苓赤小豆这两种食材一般都是分开食用的,根本就不知道这两种食材是可以混合在一起的。
其实,土茯苓赤小豆可以搭配一起煲鲫鱼汤,或者我们制作成槐花土茯苓赤小豆猪骨汤等,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学习土茯苓赤小豆煲汤的做法。
土茯苓赤小豆眉豆煲鲫鱼土茯苓为清热类中药,能除湿、解毒、通利关节;赤小豆食药兼之,能健脾祛湿、利水消脓,两者均性平味甘、淡的。
眉豆是广东民间祛湿、消脚气的补益豆类,醇香可口,合而煲鲫鱼,清润可口,能祛湿除困、利水且又滋补平和,是时下有益的汤饮,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鲜土茯苓50克,赤小豆、眉豆各40克,鲫鱼1条,猪瘦肉50克,生姜3片。
烹制:鲜土茯苓切块;两豆浸泡;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
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下盐便可。
为3~4人用。
槐花土茯苓煲鲫鱼盛夏秋暑时的广东常有台风暴雨的袭击,因而人们亦易患上皮肤的湿疹症状。
中医还认为湿疹会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又外感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而发。
中药槐花和土茯苓煲鲫鱼既为此症的药膳又是防治的汤饮。
槐花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土茯苓能除湿、解毒、通利关节;鲫鱼既利水又补益。
合而为汤,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痒之功效。
材料:槐花15克、土茯苓30克、鲫鱼1条、生姜3片。
烹制:药材稍浸泡,洗净;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
鲫鱼可捞起拌酱油佐餐用,为3~4人量。
上面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土茯苓赤小豆煲汤的做法,建议持家的你们可以跟着文章介绍的步骤去制作它。
我们在生活中适当的食用一些槐花土茯苓赤小豆鲫鱼汤对于我们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是有很大帮助的。
赤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赤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赤茯苓汤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赤茯苓汤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详细,那么赤茯苓汤到底该什么情况下吃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赤茯苓汤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赤茯苓汤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详细,那么赤茯苓汤到底该什么情况下吃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生地黄(洗)黄芩赤芍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心利尿。
主小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赤茯苓4两,甘草(生)1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口干,溺赤,腹满心痛。
由热留于手少阴之经,其气厥也。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木通(锉)1两,升麻3分,羚羊角(镑)3分,前胡(去芦头)3分,马蔺根(锉)1两,桑根白皮(锉)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喉痹肿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生活常识分享。
赤小豆的功效与药性分析
赤小豆的功效与药性分析
【药性】味甘、酸,性平。
归脾、心、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清利湿热,解毒排脓。
【应用】
1.用于水肿,脚气浮肿。
本品能健脾利水消肿,可单味煎服,或配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渗湿之品同用。
若治卒然大腹水肿,可配白茅根同用,以增利水消肿作用;若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遍身水肿,常配桑白皮、紫苏、生姜等,方如《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现临床常用治脾虚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多与鲤鱼、乌鱼同煮食。
2.用于湿热黄疸,淋证。
本品有利湿退黄之功,若黄痘初起病情尚轻,兼有寒热者,常与麻黄、连翘、赤小豆等同用,以发表清热,利湿退黄,方如《伤寒论》麻黄连轺(翘)赤小豆汤;若湿热较重,每与茵陈、山栀、大黄等配伍,以利湿退黄。
若用于热淋、血淋,可与木通、白茅根、瞿麦等配用,以利湿通淋。
3.用于热毒疮痈。
本品能解毒排脓,如乳痈未溃及痄腮,可以本品研末,用鸡蛋清、蜂蜜或米醋调敷;治丹毒、烂疮,可用本品煎汤外
洗。
【用法用置】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剂,亦可煮粥、饭食。
外用:适量,生研调敷或煎汤外冼。
【使用注意】阴虚津伤者慎用。
茯苓赤小豆粥(一)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赤小豆粥(一)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生活的不断加快和进步,很多养生的产品就慢慢出现了,就算在家里我们也可以进行养生。
比方说养生粥就是一种可以调养体力,抗御外部疾病的好方法。
就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茯苓赤小豆粥(一)的功效和做法。
茯苓赤小豆粥(一)
【来源】经验方
【原料】茯苓25克,赤小豆3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赤小豆冷水浸泡半日后同获苓、大枣、粳米煮粥。
【用法】早晚餐温热服食。
【疗效】利水消肿,健脾益胃。
适用于水肿病,肥胖症以及大便溏薄等。
上面介绍了茯苓赤小豆粥(一)的制作方法,还添加了一些辅助食材,将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进行烹调的话,营养价值是很丰富的。
第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赤小豆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赤小豆茯苓汤这种方剂。
【别名】赤苓散、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0枚,茯苓6铢,瓜蒂4铢,雄黄2铢,甘草半两(炙),女萎4铢。
【制法】上切。
以水3升,煮小豆、茯苓,取8合汁,捣后四药为散。
【功能主治】黑疸,身体及大便正黑。
久黄疸。
【用法用量】赤苓散(《千金翼》卷十八)、赤小豆散(《圣惠》卷五十五)。
【注意】忌大醋、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四引《深师方》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赤小豆茯苓汤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