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流动人口盗窃犯罪对策探讨——基于经济学成本收益视角

合集下载

首都资源:成本——收益视角下的竞争优势培育

首都资源:成本——收益视角下的竞争优势培育
元, 比上年增长 1. 占全市 G P的比重 3 . 比 2 0 23 %, D 84 %, 04年
上升 0 . 7个百分点 ;其 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4 1 亿元 , 8. 6 占 全市第二产业 的比重 2 . 3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 6 、亿 8 13 1
元, 占全市第三产业 的 4 .%;从企业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利润看 ,0 5 5 4 20 年全 市中央企业利润 总额 2 5 . 亿元 ,占全市企业利润总额 的 2 81 7 . 其中第 二产业 2 6 0 %, 9 3. 6亿元 , 占全市第 二产业 的 4 . 9 %; 2 第三产业 2 2 .亿元 ,占全市第三产业的 7 . 01 5 4 %。据初步核 7

1 5・ 0
维普资讯
1%; 9 资产总额达 1. 万亿 , 68 占全市资产总量 的7 . 实现 77 %; 增加值 28 . 24 4亿元 , 占全市 G P的 3 .%。p 铆】 D 7 7 ‘ ‘ 总部经 济” 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起 到了直接 的拉动作用。 3依托首都位势 ,诱发性 ” . “ 的民间投资对首都经济发展 的带动。基于首都 的区位优势 , 中央投资进一 步诱导 民间资 本的投资行为 , 并形成产业聚集 。据统计 , 目前北京市 的投
市 的核心竞争力 。

算, 1 在 8个门类 中( 除第一产业 ) 1 门类中央企业利润 有 0个
总额 占比超过 5 %, 6 门类 超过 7 %。中央直接投资对 0 有 个 0 北京市经济起到 了直接的带动作用。
2 .基于首都优 势 ,总部经济 ”对北 京市经济增长 的贡 “
献。截止 2 0 0 4年底 , 在北京 落户 的跨 国公 司总部有 3 5家 ;

北京盗窃罪定罪量刑标准指引(2020年最新最全)

北京盗窃罪定罪量刑标准指引(2020年最新最全)

北京盗窃罪定罪量刑标准指引(2020年最新最全)一、什么是盗窃?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

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

这里的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盗窃违禁品,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盗窃违禁品或犯罪分子不法占有的财物也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种公私财物的特征是:(1)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

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的财物必须是依据五官的功能可以认识的有形的东西。

控制和占有是事实上的支配。

这种支配不仅仅是单纯的物理的有形的支配。

有时占有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观念,必须考虑到物的性质,物所处的时空等,要按照社会上的一般观念来决定某物有没有被占有。

有时即使在物理的或有形的支配达不到的场合,从社会观念上也可以认为是占有。

例如,在自已住宅的范围内一时找不到的手表、戒指,仍没有失去占有。

如没有回到主人住所和主人身边习惯的牲畜即使离开了主人的住所,仍属主人占有。

震灾发生时,为了暂时避难而搬出去放置在路边的财物,仍归主人由有。

放养在养殖场的鱼和珍珠贝归养殖人出有。

这里所说的手表、戒指、牲畜、鱼等仍可成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物也能够被人们所控制,也就能够成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如电力、煤气、大哥大码号等。

不能被人们控制的阳光、风力、空气、电波、磁力等就不能成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环境成本不确定性研究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环境成本不确定性研究

外部 性 问题 一样 普遍 存 在 , 扰 排 污税 和 排放 许 可 干 证 的制定标 准 与应 用效 果 , 为 环境 政 策 无法 回避 成
的顽 疾 。
不确定 性分 析是 现代经济 理论 产生 的前提 。把
不确定 性 因素 引入 到经 济 学 的分 析 , 早 可 以追 溯 最 到奈 特的《 险 、 确定性 与利 润 》 12 ) 风 不 (9 1 。奈 特 区 分 了风险与 不确定 性 的关 系 , 即风 险可 以用 概 率分 布描述 , 而不 确定性 不能 用概 率分布计 量或捕 获 , 对
[ 中图分类号 ]2 7 7 F 8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0— 7 X(0 1 0 0 3 一 6 10 9 1 2 1 ) 1— 0 l 0
环境 和资源保 护 的效果很 大程度 有赖 于环境 政
策 的制定 和实施 , 价环 境 政 策 的标 准框 架 就 是 成 评 本 收益分析 ( B cs b nf n l i) B C A,ot e e t ay s 。C A早在 ia s 1 9世纪就 已经提 出 , 到 2 直 0世 纪后 半 叶 , 随着 福利 经济学 的发 展才 广 泛应 用 。研 究 表 明 , 境 成本 收 环 益分析 中蕴含 大量 的不确 定 性 因 素 , 括 环 境 变化 包 的经济 影 响④的不 确定 性 、 态进 化 过 程 中 的不 确 生 定性 、 可能改善 环境 和 减 少环 境 成本 的技 术 进步 的
本, 至今 缺乏科 学 的核算 标 准 。其 中的原 因多种 多
样, 而不 确定性 是影 响环 境政 策 效 果 的重 要 因 素之

不确定性 ( oet .Pnyk 20 ) 。例如 , R brS idc , 00 … 导致

我国商业银行强制信息披露最优边界初探——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和博弈论角度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强制信息披露最优边界初探——基于成本收益角度和博弈论角度的分析
信 息披 露 制 度 的 发 展 提 出 了展 望 。
关键词:商业银行 ;强制信息披露 ;最优 边界 ;成本收益分析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8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2 ( 0 0)1 — 0 0 O 6309监 管机 构对 银行 所有 的信 息都进 行强 制披 露 ,对于那 些原 本 银行 自 披 露的信 息 就会增 加不 必要 的监管 成本 。那 么监管 机构 愿 应对 商业银 行 哪些 信息进 行强 制披 露 ,而对其 他信 息则 通过市 场机 制 引导商业 银 行进行 自愿 披露 呢 ?以下从 成本 收益 角度 来分析 商业


引 言
由美 国次贷危 机引 发的全 球金 融危机 迅速 在世界 各 国蔓延 ,并 逐 渐影 响 到各 国的实 体经 济 ,造成 了 自上世 纪3 年 代危 机 以来最 严 0 重 的全 球 经济衰 退 ,各 国都 陷人 了恐慌 。追 寻造 成此 次金融 危机 的 缘 由 ,除 了美 联 储 为 刺 激经 济 而 超 常规 降 息 后 刺激 房 地 产泡 沫 骤 升 ,金 融机 构 为追逐 利润 不顾 高风 险 而向弱 或无偿 还 能力 的个人 进 行 贷款 ,金 融衍 生工 具致 使危 机 向全球 蔓延 之外 ,还有 一个 我们 不 可忽视 的原因 ,即 以银行 为代 表 的金融 机构 信息 披露 不充分 ,甚 至 故意 向借 贷者 隐瞒其 借贷 行 为的高 风 险 ,致 使次 贷危 机终 于愈演 愈 烈 ,最 终 导致 了全球 性 的金融 危机 ,给世界 经济 造成 了不 可挽 回的 损 失 。我 国经济 也未 遭幸 免 ,出 口贸易 严重 受挫 ,许 多投 资国外 证 券 的银 行损失 惨重 ,G 增 长率创 历史新 低 。 DP 从 历 史实 践的 角度纵 观 当今世 界 的金融 监管 ,主 要是 通过 立法 来实 现 的 ,而 信息 披露制 度是 其 中最基 本 、最重 要 的~项 。在金 融 机构 的风 险监 管方 面 ,2 0 年 发布 的 巴塞尔新 资 本协议 明确 地将 信 01 息披露 作 为市 场纪律 ,并 将之 列为 该协 议 的三大 支柱 之一 ,更加 体 现 出信 息 披露 对于 未来金 融监 管 的重要 地位 。关 于金 融监 管 中的信 息披 露 问题也 一直 是 国内外法 学经 济 学界 广泛争 论 的焦点 问题 。关 于信 息披 露制度 的 论证 ,除 了从立 法 与法律 诉讼 演化 的角度 进行 法 学诠 释外 ,就是 运用 经济 学方 法构 建理 论基 础 ,然后 从历 史实践 中 寻求证 据支持 。 成本 收益 分析 法是 经济学 中经 常 使用 的一个 工具 ,它 可 以用来 确定 一个 项 目是否 应该 实施 ,应采 取 哪个 方案来 解决 问题 。在 此我 们用 成本 收益 分析 法来分 析商 业银 行 强制信 息披 露 的边界 问题 ,由 于强 制信 息披 露 的成本 组成 十分 复杂 ,且 强制信 息披 露 的收益 难 以 量化 ,然 虽无 法对 其进 行定 量分 析 ,但成 本收 益分析 仍然 可 以给予 我们 指导 性作 用 。本文 还从 博弈 论角 度探 讨 了监管机 构 和商业 银行 如何 进行 博弈 从而 接近甚 至 达到 强制 信息 披露 的最优 边界 ,结 合我 国现行强 制信 息披 露措 施 ,初步 分析 了我 国商业 银行 信息 披露 的特

我国抢劫犯罪的劝策分析——以犯罪经济学为视角

我国抢劫犯罪的劝策分析——以犯罪经济学为视角
罪人投入A单位的成本,则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CBD”,此时影响收益大小的因素只有机会
成本,当机会成本上升则犯罪的经济利润减 少。
作为典型的以谋财为动机的犯罪,抢劫罪 同样适用于成本一收益模型,但在模型构成上
存在其特殊性。
二、抢劫罪的经济分析
根据理性人假设,任何人实施犯罪都是寻 求一定的收益,抢劫罪的犯罪人也不例外。抢 劫行为对潜在犯罪人最重要的诱导性就在于犯 罪各项成本极低,以至于在预期刑罚成本如此 高昂的情况下,仍选择实施抢劫。
NG=G-OC-PC= ( G-PC ) -EC>0 根据上式,(G-OC )便是犯罪人在未被逮
捕时的犯罪收益,如果这项收益为正,那么相 较于将资源投入其他领域,显然犯罪会获得更 多的收益。当然,犯罪人最后是否实施犯罪,
还需考量预期刑罚(PC),当犯罪人认为(G0C)的收益仍大于EC时,便会实施犯罪。
1968年,加里•贝克尔打破了这个局面, 率先开启了犯罪经济分析的先河,提出犯罪的 成本一收益模型同,他指出:当潜在犯罪人从
事犯罪的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与资源用于从事 其他合法活动带来的效用,则这个人便会选择 犯罪。简言之,一个人是否犯罪,取决于他对 实施犯罪与否的成本一收益的比较,这是不同 类型的犯罪中所普遍存在的规律。
事立案数逐年递减,2015年至2017年连续同比 下降29.2%和36.1 %0。然而仍要认识到一个事 实——我国抢劫犯罪的绝对数量仍较为庞大, 2017年抢劫罪的立案数达39230起,占公安机 关刑事立案数的0.72%叫依旧严重威胁着公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 犯罪经济学认为犯罪人均为理性人,在实
施抢劫行为时,必然脱离不开成本——收益的 考量。在公安部严厉打击盗抢骗犯罪的专项行 动下,破案率显著提升。那么,在这样的条件 下实施抢劫行为的犯罪人应当不是完全理性的 犯罪人,否则不会违反经济学规律,出现犯罪 成本高昂,却仍去选择抢劫的悖论。但事实并 非如此,需要用犯罪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具 体分析。

两抢一盗工作总结

两抢一盗工作总结

两抢一盗工作总结“两抢一盗”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打击此类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以下是对这段时间以来“两抢一盗”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抢一盗”犯罪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团伙化的趋势,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类犯罪不仅侵犯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还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我们明确了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的工作目标,即通过加强打击力度,提高破案率,有效遏制“两抢一盗”犯罪的高发态势;通过加强防范措施,减少犯罪发生的机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门的“两抢一盗”打击工作领导小组,由_____担任组长,_____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加大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两抢一盗”犯罪的侦查破案工作。

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逻防控力度,提高见警率,有效震慑犯罪。

加强对案件线索的排查和分析,深挖犯罪团伙,严厉打击职业犯罪。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

3、加强治安防控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管控。

加大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治安隐患。

加强对特种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堵塞犯罪渠道。

4、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两抢一盗”防范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的成果和防范知识。

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法制讲座和安全防范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工作成果1、破案率显著提高通过加大打击力度,破获了一大批“两抢一盗”案件,抓获了一大批犯罪嫌疑人。

《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盗窃案件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某区的盗窃案件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根据笔者调查统计,某区xx年批准逮捕的盗窃案件仅为11件14人,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15%;xx年批准逮捕的盗窃案件为36件47人,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32%;而xx年1-10月份已批准逮捕盗窃案件37件68人,件数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42.5%,人数占批捕的50%。

盗窃案件的逐年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给集体和个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笔者欲通过对今年37起案件的分析,剖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一、盗窃犯罪的特点1、基本上都是农村居民和城市无业人员。

68名中,农村居民51人,占75%,其次为城市无业人员12人,占18%。

2、以青少年居多。

68名中,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有10人,18岁以上不满25岁的青少年31人,共占到了批捕的60%;25岁以上的成年人27人,占批捕的40%。

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批准逮捕的68名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的62人,占91%。

4、“白日闯”盗窃案件的全部为青少年,年龄最小的为16岁,最大的也只有22岁,且多为连续作案,结伙作案。

共批捕此类案件9件19人,其中,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8人,18岁以上不满25岁的11人。

如刘某等6人犯罪团伙在xx年6月至7月间疯狂作案20多次,盗窃金额3万余元。

5、作案手段呈现多样化。

盗窃手段、方式不断翻新,除了传统的入室盗窃外,还出现了用渔杆掉鱼方式从窗户粘取室内财物,盗窃未入住新房内的铜芯线,盗窃停放路边车辆驾驶室内的财物,盗窃工地工程车柴油的案件。

特别是随着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攀爬入室案件逐渐增多,如一攀爬入室盗窃案件,韩某先后窜至市内多个住宅小区攀爬入室盗窃,共作案四十余起,涉案金额2万余元。

6、流窜作案比例有所上升。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涌入,由于流动人口来去自由,思想行为难以约束控制,一些违法混迹期间,使流窜犯罪呈上升趋势,成为重大治安隐患。

浅析“两抢一盗”犯罪成本与收益

浅析“两抢一盗”犯罪成本与收益

“ 两抢 一 盗 ” 罪 是 指 抢 劫 罪 、 夺 罪 和 盗 窃 罪 三 种 罪 犯 抢 名 的简 称 , 这三 种罪 名 均 具 有 侵 财 型 犯 罪 的 特 征 , 会 危 害 社 性 极 大 。从 目前 河 南 省 平 原 监 狱 押 犯 情 况 来 看 , 两 抢 一 “
心理落差 , 而在急于致 富心理 的作 用下 , 很容易 为 了获得 财
浅 析 “ 抢 一 盗 犯 成 本 与 收 益 两 ’ 罪 ’
吕树 合 , 江 勇 吴
( 南省 平 原 监 狱 , 南 新 乡 4 3 1 ) 河 河 5 0 1
摘要 : 着我 国经济社会 的快速 发展 , 两抢 一盗 ” 罪 率越 来越 高, 经济 学角度 , 过 抽 样 随 “ 犯 从 通 调 查研 究 , 分析 “ 两抢 一盗” 罪 的原 因 , 出的 结论是 “ 犯 得 两抢 一 盗 ” 罪行 为的 成本 大 于收 益 。这 犯 结论 可以警 示潜在 的犯 罪人 , 以期 达到预 防和 减 少犯 罪 的 目的。 关键词 : 罪犯 ; 罪成本 ; 罪 收益 犯 犯


“ 抢 一 盗 ” 罪 的 原 因 两 犯
的充 分就 业 。为 了追 求 物 质 满 足 而 流 动 的这 个 群 体 中 , 些 一 人 不 能就 业 或 者 不 能获 得 稳 定 的 工 作 。 这 些 人 在 面 对 繁 华 富裕 的城 市生 活 时 , 自 己生 活 状 况 相 比 较 , 产 生 极 大 的 与 会

中图分 类号 : F 9 D 72
文 献标 识码 : A来自文章编 号 :6 2— 6 3 2 1 )4— 0 8— 3 17 2 6 (0 0 0 0 3 0
々 ・ ・ ・ ・ ・ ・ ・ ・ ・ ・ ・ ・ ・ … { { } 寺 夺 ÷ 夺 夺 + 十 + ● { + ~ … 一‘~ 一- .} . . ・ . . 夺 — 牛 ÷ 夺 ≈ . . . . . 一 . 一 .S . . . . . . . . ・ . . . 夺 6 6 ,、 6 6 6 t

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

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
关键词 : 动人 口; 入 差距 ; 罪 流 收 犯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 的中国社会处于深刻 的变革 与转型之 中, 出现 了一 系列影 响深远 的社 会现象 , 各种社会
现象及其它们相互 间错综 复杂的关 系 , 为社会 科学 研究提 供 了丰富 的素材 。流动人 口与犯 罪 是我 国社会 转型 中出现 的两个 重要 现象 , 流动人 口的犯 罪成 因以及流 动人 口与社会 整体 犯罪 率之 间的相 互关 系一 直 是社会科学关注 的重要课 题 。基于对改革开放后 中国流动与犯 罪的整体 考察不 难发现 : 一方面 , 流动人 口 与社会整体犯 罪率 在历史走势 、 空间分布 以及结 构特 征上都 具有 较强 的一致性 , 流动 人 口与刑 事犯罪 之 间具有某种 紧密 的联 系 ; 另一方面 , 流动人 口具有 丰富的群体特 征 , 既有 导致其 较高犯罪 倾 向的不利 因素 , 亦有抑制其犯罪 的有利 因素 , 而且其群体 内部存在显著 的分化 现象 。因此 , 简单 地判断 流动人 口与社会整 体犯罪率 的因果关 系可能有失偏差 , 准确地 把握 我 国流 动人 口的犯 罪成 因及流 动人 口与犯 罪 的相 互关 而
的问题上 , 它们基本都倾 向于认为 , 于行为失 范、 基 文化 冲突 、 社会 解体 、 相对 剥夺 等各种 原因 , 动人 口群体具 有较 高的犯罪倾 流
向, 是推高社会整体犯罪率的重要 因素之一犯罪社会学提供 了诸 多各具 特色的分析框架 , 将流动人 口与其他群体 的异质性作 为问
题的分析起点 。一方面 , 它们鲜 明地刻 画了流动人 口的群体特征 , 生动地描述了相关特性对犯罪 的影响 ; 另一方 面, 流动人 E与 将 l
系, 有赖于科学研究框架 的选择 。社会科学各学科 为流动人 口与犯 罪 问题 的研究 提 供 了不 同分析 框架 , 本文选择犯罪经济 学研 究 的基本框架 , 作为研究文献综述的主线。犯罪经济学从成本一收益分析 出发 , 分别

盗窃类案件调研分析报告

盗窃类案件调研分析报告

盗窃类案件调研分析报告盗窃类案件调研分析报告背景信息: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夺取他人财物实施的犯罪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盗窃类案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深入了解盗窃类案件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次进行了盗窃类案件的调研分析。

调研目的:1. 了解盗窃类案件的发生频率和趋势。

2. 探讨盗窃类案件的犯罪原因和模式。

3. 分析盗窃类案件的危害和影响。

4. 提出预防盗窃类案件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专业书籍、研究报告和学术文章。

2. 数据调研:收集并分析相关统计数据。

3. 实地调研:对盗窃案件多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调研结果:1. 盗窃类案件的发生频率和趋势:调研数据显示,过去几年盗窃类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这可能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有关。

2. 盗窃类案件的犯罪原因和模式:a. 经济因素:经济困难、就业不稳定等经济压力是一些人参与盗窃的主要原因之一。

b. 社会因素:社会道德的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社会问题使得一些人更容易产生盗窃行为。

c. 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盗窃团伙开始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盗窃,例如使用扒手器具和网络技术进行非法入侵。

d. 内外勾结:一些盗窃案件涉及内外勾结,内部人员为外部盗窃团伙提供内部信息和便利条件。

3. 盗窃类案件的危害和影响:a. 经济损失:盗窃类案件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打击更为严重。

b. 社会不安:盗窃类案件的频发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受到威胁。

c. 法律道德失衡:盗窃行为的存在削弱了法律和道德的威信,对社会的法治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策和建议:a. 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b. 增加对盗窃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

c.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经济因素对盗窃行为的诱导。

收益—成本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原则选择研究

收益—成本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原则选择研究
水平 对潜在物价水 平 的偏 离 ( 即通货膨胀 缺 口 ) 亦
上升 ;当产 出缺 口下降时 ,通货膨胀缺 口亦下降。
换 言之 ,产 出缺 口和通货膨胀缺 口正相关 。 通 常情况下 ,产 出缺 口和通 货膨胀缺 口的变动
本 文 旨在 对 以往货 币政策 原 则研 究 的基础 上 ,
实践中,纯粹的单一规则和纯粹的相机抉择都不存 在,更常见的情况是以单一规则为主、相机抉择为
辅 的混合政策模式 。大多数国家采取长期政策遵循 单 一规则 ,而短期 调整依 靠相机 抉择 、单 一规则与
相 机抉择 相互补充 的原则 。
出一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当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潜 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 ( 即产出缺 口) 上升时,物价
、 . 鸵.
面形似 ,改变的只是曲面的斜度 、弯曲程度 和 截 距 。但 是 由于 式 ( )和式 ( 1 2)中数 值
的 不 确 定 性 ,我 们 只 能判 断 出 R 曲 面 与 R 曲 o

面 形似 。 由图 1 以看 出 ,货 币政 策 收益 曲线具 有 可
以下 五个 特征 :① 曲面在 收 益轴 上 有 正截 距 ,
这是 因为货币政策 收益 函数有保 留收益 ;② 总 体 上 曲面 是 向 下 的 ,这 是 由 于 货 币 政 策 收 益 与 经 济 的通 胀 缺 口 和 产 出缺 口均 负 相 关 ,
随 着 通 胀 缺 口和 产 出 缺 口的 扩 张 而 减 小 ;③
呈 拱 状 ,这 是 由本 文假 定货 币 政 策 收 益 函数
探讨在不同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原则的选择 ,从而 提 出对货 币 当局 制定 货 币政 策 的规 范方 面的建议 ,
拟通 过 对货 币政 策 收 益 和成 本 二 者 之 间 的权 衡 比 较 ,分 析货 币政 策原则 的选择 。 二 、货币政 策原则模 型构造

刑罚成本结构优化——以经济效益为视角

刑罚成本结构优化——以经济效益为视角
们来说便给 予了一种逃脱法律制裁的幻想 , 一旦出现 内心
而下降; 且逮捕 、 定罪概率和惩罚程度对不同风险偏好 的人
有 不 同的 影 响 。 我 们暂 且把 逮 捕 、 罪 概 率和 惩 罚程 度 抽 呲 定
象为及时性、 确定性和惩罚性。 此外 , 构建刑 罚成本结构 在 的时候还必须加入预防性支 出。 那么刑罚的成本 资源主要 包括惩罚性、 时性 、 定性和预 防性成本 。 及 确
学 的角度来看 , 罚的惩 罚性也必须与犯罪分子的主观恶 刑
性 和 客 观 严 重 后 果 相 一 致 , 唯 一 的诉 求 是 在 满 足 打击 犯 它 罪 和 实 现 预 防 的情 况 下 最 小 化 刑 罚成 本支 出 。 是 如 果 一 但 味 地 讲 求 降低 支 出 , 视 了适 当 的惩 罚 原 则 , 必 然 在 后 期 忽 这 会 付 出更 多 的资 源 投 入 来 弥 补 过 去和 现 在 的过 错 。 刑 罚 的确 定 性 或 者 称 为 刑 罚 的 必 然 , 指 司 法机 关对 是
2 1 年 2月 02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J ur a f Hub i o n lo e v riyofPol e Unie st i c
Fe . 01 b2 2
第 2期 总 第 15期 2
No 2 S r . e. .2 No 1 5
刑 罚成本结构优 化
— —
以经 济效 益 为视 角
【 关键 词】 罚成 本 ; 罚效 益 ; 济分析 刑 刑 经 【 中图 分类 号】 1 D94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编 号 ]6 3 2 9 (0 20 -09 -0 文 17 - 3 12 1)2 0 7 3

浅析盗窃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盗窃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盗窃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对策作者:黄肖来源:《大观》2014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在全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盗窃案件没有减少,反而有持续增加的势头,群众对社会治安失去信心,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和良好的风俗,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许多烦恼。

本文就盗窃犯罪增加的原因、特点及对策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盗窃犯罪的减少有所帮助。

关键词:盗窃犯罪;因素;对策随着经济增长,全国大多数地区实现了农民增收,经济踏步走的繁荣景象,按常理说以财物为对象的盗窃犯罪应该减少才对,但恰恰相反,全国盗窃案件近年来呈上升局势。

以某县为例,根据县检察机关办案统计结果现实,在近五年的时间内,该县盗窃犯罪的数量一直在上升,数量连续两年占到所办案件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新时期盗窃犯罪数量没有减少呢?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盗窃犯罪增长的因素(一)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的因素王某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在问到作案动机时,王某称:“因为看到邻居家比我家过得好,心里不愤气,所以才想着到他们家里偷一把,这样我心里会平衡些。

”可见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环境变得好了起来,大家都说钱好挣了,只要有头脑,肯吃苦,变得富起来不是件很难的事。

但是仍有一些人由于懒惰而落后于人,经济不是那么好,看到别人家里比自己家里日子好心里难免会有失落和心里不平的感觉,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滋生了仇富心态,自己过不好也不能让别人好过,于是就以盗窃来填补心中的不平。

在办案中还有很多像王某这种心态的人,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一些人就产生了扭曲心理,于是就去盗窃,一来可以在短期内为自己增加“收入”,二是使自己心里多少会有些平衡。

(二)人口流动导致的因素随着城市大开发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由此导致了一部分盗窃数量的增加。

第一,人口增加,警力紧张。

随着大城市的务工人员增加,大城市的警力并没有相应的增加,从每年国家招警的数量来看,警力的缺口在一步步变大。

人口流动与社会犯罪率的关系

人口流动与社会犯罪率的关系

人口流动与社会犯罪率的关系引言人口流动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交通的便利,人们的流动性越来越高。

然而,人口流动也对社会犯罪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流动与社会犯罪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流动带来的挑战首先,人口流动带来了社会安全的挑战。

在一个地区,人口的不断流入会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增加了社会矛盾和紧张程度,这往往会导致社会犯罪的上升。

特别是当流动人口中存在一部分人群中缺乏经济来源和住所稳定时,他们往往会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生活所需,例如抢劫或盗窃,从而推高了社会犯罪率。

其次,人口流动也助长了黑市经济和非法活动的发展。

流动人口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或国家中,常常面临着适应困难、融入困难等问题。

对于那些没有合法身份(例如非法移民)或者缺乏合法工作机会的人来说,往往会被迫参与非法活动,例如贩卖毒品、人口贩运等。

这些非法活动的发展不仅对流动人口自身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全感,并对社会犯罪率具有推动作用。

人口流动与社会犯罪率之间的原因人口流动与社会犯罪率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关联原因。

首先,人口流动使得社会结构变得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相互交流、碰撞,产生摩擦和冲突的可能性就加大了。

这种冲突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演化为暴力犯罪或其他形式的犯罪行为。

其次,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活动的机会。

人群的流动意味着人员的集聚,而密集人口的场所往往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

尤其是在一些社会治安较差的地区或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犯罪团伙往往感觉可以更容易地躲藏和行动,从而更容易实施犯罪行为。

人口流动与社会犯罪率的影响人口流动对社会犯罪率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增加了社会犯罪率、刺激了非法活动的发展等。

这些影响使得社会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困扰。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也带来了某些正面的影响。

例如,在城市间人口的流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商机,从而减少社会犯罪的产生。

盗窃罪规范化量刑调研报告

盗窃罪规范化量刑调研报告

盗窃罪标准化量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根底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根底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

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

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

以下了xx年盗窃罪标准化量刑调研报告,欢送阅读!盗窃罪是常见、多发的犯罪之一,随着社会的开展,其行为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开展并不断深化,从而使得盗窃罪原有的量刑标准已经不能再适应当前的社会开展形势。

尤其是《刑法修正案(八)》以及xx年3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通过的《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对于盗窃罪内容的修改,使得原有的有关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显现出滞后性。

本次对盗窃罪标准化量刑的调研,是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为指导,在评析湖北省高院《量刑标准化实施细那么》和重庆市高院《量刑标准化实施细那么》的根底上,对盗窃罪如何量化刑期进行技术性探讨,以期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1、特点概括(1)模式:“笼统式”。

即不按照盗窃罪法定刑分别确定起点刑及基准刑,而是采用统一确定起点刑及基准刑的方法。

(2)优点:简练、易懂、易操作。

(3)缺点:滞后、不完备。

2、具体分析滞后性主要表达在:伴随社会经济的开展,法释[xx]8号解释(下同)对盗窃数额的标准进行了提高,而实施细那么确未随之更新。

具体来讲,司法解释实施后,关于盗窃“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重庆市高院根据本市经济开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确定了本辖区的具体数额标准,即2000元、6万元、40万元。

而实施细那么(修订版)在确定基准刑时,依然规定:“盗窃数额每增加10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显然亦不符合审判实际,突显滞后性。

不完备主要表达在:司法解释对盗窃罪的定罪量刑进行了大幅修改,提出了许多新规定,而在实施细那么中那么未提及。

盗窃矫正思想汇报

盗窃矫正思想汇报

盗窃矫正思想汇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盗窃矫正思想的相关观点和方法,通过分析盗窃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了有效的矫正手段和预防措施,以期帮助相关人员认识盗窃行为的危害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1. 概述
盗窃是一种犯罪行为,其背后往往暴露出犯罪者价值观念的扭曲和道德观念的缺失。

针对盗窃行为,社会需要提倡正确的矫正思想,帮助相关人员认识错误,并改正其行为,走上正轨。

2. 盗窃行为的原因分析
盗窃行为的发生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矫正工作。

3. 盗窃矫正的基本原则
针对盗窃行为的矫正工作,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尊重个体差异、关注矫正效果、注重心理疏导等。

4. 盗窃矫正的有效手段
有效的盗窃矫正工作应该采取综合手段,包括心理疏导、法律教育、职业培训等,全方位地帮助矫正对象重拾正确的道德观念。

5. 社会预防措施
在矫正工作的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等,预防盗窃行为的发生。

6. 结语
盗窃矫正思想的汇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更多人能够认识到盗窃行为的危害性,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以上是对盗窃矫正思想的汇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本文仅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矫正盗窃思想汇报

矫正盗窃思想汇报

矫正盗窃思想汇报
摘要
盗窃行为是社会中的犯罪行为,对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造成危害。

本文旨在探讨盗窃思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并提出对矫正盗窃思想的建议。

研究背景
盗窃是一种侵害他人财物的行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个人安全。

因此,矫正盗窃思想成为社会治安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盗窃思想的形成原因
1.社会价值观扭曲
2.缺乏道德教育
3.经济贫困
4.心理问题
盗窃行为的危害
1.扰乱社会秩序
2.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3.破坏社会信任
预防措施
1.加强社会教育
2.提高法律意识
3.加强道德建设
4.改善经济状况
矫正盗窃思想的建议
1.开展心理疏导
2.设置职业培训项目
3.加强法律教育
4.建立社会援助机制
结论
只有通过综合的教育和社会矫正措施,才能有效地矫正盗窃思想,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以上为矫正盗窃思想的汇报内容,希望能引起重视,共同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

小偷年度报告总结分析(3篇)

小偷年度报告总结分析(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但与此同时,盗窃犯罪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为了全面了解小偷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本报告对2021年度小偷犯罪案件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件基本情况2021年,我国小偷犯罪案件共计发生10万起,较上年同期增长15%。

其中,城市地区小偷犯罪案件占80%,农村地区占20%。

作案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作案地点以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为主。

三、作案手段分析1. 窃窗入室:小偷通过翻窗、撬锁等方式进入室内实施盗窃,作案手段较为简单,成功率较高。

2. 公共场所盗窃:小偷在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公园等,利用人群密集、监控盲区等有利条件,进行扒窃、抢夺等犯罪行为。

3. 车辆盗窃:小偷通过撬车锁、剪线等方式,盗窃车内财物,作案手段隐蔽,作案时间短。

4. 利用网络盗窃:小偷通过黑客技术,盗取他人银行卡信息、密码等,进行网上购物、转账等犯罪行为。

四、作案人员分析1. 年龄结构:小偷作案人员以20-40岁年龄段为主,占作案人员的60%。

其中,青年小偷作案手段多样,作案频率较高。

2. 文化程度:小偷作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0%。

这说明,提高小偷作案人员的文化程度,有助于减少盗窃犯罪。

3. 职业分布:小偷作案人员以无业、失业者为主,占作案人员的70%。

这说明,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率,有助于降低盗窃犯罪。

五、案件特点分析1. 案件数量逐年上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盗窃犯罪案件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 作案手段多样化:小偷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翻窗入室、公共场所盗窃,发展到利用网络盗窃,作案手段更加隐蔽。

3. 犯罪团伙化:部分盗窃犯罪案件呈现出团伙作案的特点,作案成员分工明确,作案时间、地点具有规律性。

六、对策建议1.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忍,女,山东枣庄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 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犯罪学。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杜 1991年版,第 277页。 ② 王 智 民等: ‘当前 中 国流动 人 口犯 罪 研究 》 ,中 国人 民公 安大 学 出版 社 2002年 版 ,第 l4页 。 ③ 王建民、胡识中: 《同流动人口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 4—5页。 ④ 张展新、侯亚非: ‘城市社区中的流动人 口——北京等城市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9年版,第 l5页。 ⑤ 余建超: ‘流动人 口犯罪问题研究——以务工 。农二代 ”为例》,载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版,第 5期。 ⑥ 尹德挺等: ‘首都人口疏解的行与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版,第 l2页.
·85·
实践探 索
《犯罪研 究》2018年第 3期
大 量的流动 人 口涌入北京 为首都 的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做 出 了巨大 贡献 , 同时也给北京 带来 了一定 的冲 击力 ,随之而来的一 系列犯罪 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近年来 ,北京市流动人 口盗 窃 犯罪也呈现 出突显趋 势。通 过访谈北京市 昌平区 2014年上半年在 昌平 区公安辖区范 围内入 户盗窃被抓获的58名犯罪嫌疑人,外省市户籍人数 55人,占总人数的94.896。 根据北京市密 云区公安机关 内部 资料 ,流动人 口违法犯罪重 ,涉及盗窃犯罪为 48%。 北京市丰 台区人 民法 院统计 了 自 2012年 12月 21日至 2013年 7月 20日生效并 已经上传 与法院系统 内部 的刑事判 决书,流动人口被告人占 82.1%。2015年 ,大兴区全区审查起诉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人数为 1824人 ,户籍人 口人数为 506,流动人 口人数 为 1318人 。全 区审查逮捕案件涉及 人数 为 1403 人 ,户籍人 口人数 为 331人,流动人 口人数为 1072人。
二、相关概念
(一)犯罪成本 犯罪分 子为 实施犯罪 行为付 出的必要成本 即犯罪成本 。按 照 贝克尔 的理论 ,犯罪 成本主 要 包括三种 :一是直 接成本 ,即犯罪行为 在实施过程 中犯 罪分子所必须 付 出的直接 作用于犯 罪行为 的成 本 ,主 要包括 实施犯罪行 为所 需工具 、时间、经 费等 。其中不 同的犯 罪类 型 直接 成本也是 不同的 ,盗窃犯 罪的直接成本 属于 比较低廉 的类型 。对 于同-}it罪 类型 ,不 同的犯 罪对象并 不对 直接 成本有 太大影响 。而 且犯罪 的直接 成本受社会 防控力量 的影 响 比较大 ,社 会防控力量越 强 ,犯罪 的直接成本就越 高 。二是犯罪 的机会成本 ,即犯罪分 子 为实施犯 罪行 为 ,就会放 弃一部 分合法 的谋取利益 的机 会 ,放 弃这部分机会可 能创造 的合法 的收益 。每个 人实施犯罪 的机会 成本各 不相 同与其合 法收入水平 等因素呈正相 关 。三 是犯 罪 的惩 罚成本 。 即犯罪行 为被公检 法机 关侦破犯罪 分子所付 出的一系列经济或 者其他代 价 。这 三个 变量 中, 直接成本和机会 成本在一段时期 内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可变性不高 。 破案率对 于惩 罚成本 的影响较 大 ,犯罪数和 破案率呈现 负相关 。犯 罪经 济学 家认为 ,影 响犯罪 分子是否 实施犯 罪行为最重 要 的因素就是惩 罚成本 。惩罚成本 主要包 括受 到惩 罚的及 时性 、确定性 以及严厉性 。
基 于犯 罪经济学成本收益模 型分析流动人 口盗 窃犯 罪高发 的原 因,并根据该理论 ,提 出一些有
建设性意见 的对策 ,以期改善流动人 口盗 窃犯 罪猖獗现状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发展。

关键字 :流动人 口;盗窃犯罪;成本 收益模型
一 、 北京流动人口犯罪概况
《中国大百科全 书 ·社会学 卷》中将 “流动人 口”表述 为:暂时离开居住地 的迁移人 口。 根据我 国现行户籍制度 ,王智 民将流动 人 口定义 为:离开常住户 籍所在地 ,跨越 一定 的行政 辖区范 围,在某 一地 区滞 留,从事各 种 活动 的人 口。 这是从 时空 的视角 对流动 人 口进行 界 定。还有学者从户籍视角对流动人 口进行 界定。王建民、胡琪认为流动人 口从动态看是实现 了 人户分离的地 区之 间流动 的人 口;从静态看 是某一地区中没有该地常住户 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 活动的人 口,或是某一地 区中有该地常住 户 口却不在该地 活动、居住 的人 口。 张展新 、侯亚 非认为 ,中国人 口迁移活动包括两类 ,一是改变户 口登记地 的人 口迁移,二是不 改变户 口登记 地的人 口迁移 。为 了区别这两类迁移活动 ,在人 口管理中,把发生前一类迁移 的人 口称 为迁移 人 口,把发 生后一类迁移 的人 口称为流动人 口。 一般而言,流动人 口指在没有改变原居 住地户 口的情况下 ,到户 口所在地 以外 的地方从事务 工、经 商、社会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的人 口。⑨
《犯罪研究》2018年第 3期
实践 探索
北京市流动人 口盗窃犯罪对策பைடு நூலகம்讨
— — 基于经济学成本收益视角
史 忍
内容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流动人 口涌入城市之中,
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流动人 口为首都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
列不容忽视 的犯罪 问题。盗窃犯罪作为一种 高发犯 罪类型 ,对于民众生活 更是影响深远。本文
流动 人 口犯罪是指 以流动人 口为实施主 体的触犯刑法并最终被处 以刑 罚处罚的行为 。本 文研究的主 要对象是指外来务工人员 。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北京流动人 口数量也不断上升。北京市流动人 口大规模膨胀始于 2000年 。2000年在京流动人 口达到 了 256.1万 ;2010年这一数字超过 了 700万 ;到 了 2013 年,在京流动人 口突破 800万 。@根据 《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 (2015—2016)》调查数据显示, 2015年 北京市常住人 口总数达 2170.5万人 ,常驻外来人 口为 822.6万人 ,常驻外来人 口占 人口总数 的 37.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