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区的丧葬习俗一

合集下载

洛阳市殡葬管理办法

洛阳市殡葬管理办法

洛阳市殡葬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2.04.22•【字号】•【施行日期】1992.04.22•【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墓殡葬管理正文洛阳市殡葬管理办法(1991年12月21日洛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992年4月22日河南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推动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和《河南省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要做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发动和依靠群众,保证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第三条市、县(区)的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殡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市、县(区)殡葬管理处(所)负责本辖区殡葬管理的具体事宜。

其职责按《河南省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执行。

第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和公民必须严格遵守殡葬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本办法。

第五条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对自愿实行火葬的应当予以支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歧视、干预和阻挠。

第六条各级公安、卫生、土地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城乡建设、劳动、人事、文化、新闻、物价、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要配合殡葬管理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二章火葬管理第七条火葬区的划定:(一)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墨河回族区、吉利区、郊区;(二)新安县、孟津县、偃师县(三县内的偏远乡的农业人口除外)。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或扩大火葬区的范围。

第八条凡在火葬区死亡的人,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者外,必须实行火化,其遗属不得拒绝,他人不得干预。

河南丧葬规矩

河南丧葬规矩

河南丧葬规矩
河南省的丧葬规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丧事守制:丧家在丧期内要遵守一定的守制,如不举行婚丧喜庆之事,不参加娱乐活动,不戴鲜艳的衣物等。

2. 丧葬仪式:丧葬仪式通常包括出殡、告别仪式和安葬等环节。

出殡时,亲友会前往丧家致以哀悼和慰问。

告别仪式一般在丧家或殡仪馆举行,亲友们会向逝者致以最后的告别。

安葬时,会将逝者的遗体埋葬在坟墓中,并进行相应的祭祀仪式。

3. 服饰要求:参加丧葬仪式时,一般要穿着素色的衣服,不戴鲜艳的饰品,以示哀悼之情。

丧家的亲属还会佩戴白纸花或黑色纸花,表示丧事之意。

4. 墓地选择:选择墓地时,一般会参考风水和传统习俗,墓地的位置和形状都有一定的规定。

5. 祭祀仪式:在一定的时间内,丧家会举行祭祀仪式,为逝者祈福祷告,祭奠祖先,并烧纸钱和供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矩可能会因地区、民族和个人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具体的丧葬过程中,还应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法律规定。

洛阳上坟的规矩

洛阳上坟的规矩

洛阳上坟的规矩一、上坟的时间规矩在洛阳啊,上坟的时间可有讲究嘞。

清明节那肯定是要去上坟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传统节日。

而且啊,在寒食节的时候,也有不少人会提前去祭扫。

还有农历的十月初一,这个时候天气开始变冷了,大家就会去给祖先送寒衣,就好像真的要让祖先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暖暖和和的。

另外呢,忌日的时候,家里人也会专门去坟前祭拜,缅怀亲人。

二、祭品的讲究1. 香烛那是必不可少的。

香要插得稳稳当当的,烛火要烧得旺旺的,这寓意着家族兴旺呢。

2. 洛阳这边上坟经常会带些水果,像苹果啊,寓意着平平安安;橘子呢,代表着吉祥如意。

不过啊,梨可不能带,因为“梨”和“离”同音,不吉利。

3. 糕点也是常见的祭品。

那种传统的糕点,像牡丹燕菜糕之类的,精致又好吃,感觉是把洛阳的特色美食也分享给祖先了呢。

4. 还有纸钱啊,现在也有那种仿造真钱样子的纸钱,大家会在坟前烧给祖先,就好像给他们在那边的生活也提供些经济来源似的,虽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寄托啦。

三、上坟时的行为规矩1. 到了坟地,要先把周围的杂草清理一下,这是对祖先的尊重,让他们的安息之地干干净净的。

2. 祭拜的时候啊,要恭恭敬敬地磕头,一般磕三个头,表示对祖先的敬重。

而且磕头的时候姿势要端正,可不能随随便便的。

3. 在坟前说话也要注意,要轻声细语,说些缅怀祖先、汇报家族情况的话,比如说家里又添了新丁啦,或者最近家族里有什么好事发生了之类的。

4. 上坟的时候,可不能嘻嘻哈哈的打闹,这是个很严肃庄重的事情。

大家都怀着敬畏的心去对待祖先呢。

四、家族成员参与的规矩1. 在洛阳啊,一般是家族里的男性成员为主导去上坟的。

不过现在时代变了,女性成员也可以一起去,尤其是在一些家族观念比较开明的家庭里。

2. 如果是家族里有长辈在世,那长辈会带领着晚辈们去上坟,这时候晚辈们就要听长辈的安排,比如说祭品怎么摆放啊,磕头的顺序啊之类的。

3. 家族里如果有新娶进来的媳妇或者新出生的孩子,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带到坟前,让祖先知道家族有了新的成员加入,这也是一种家族传承的体现呢。

洛阳市殡葬管理办法

洛阳市殡葬管理办法

洛阳市殡葬管理办法【法规类别】殡葬管理【批准部门】河南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1992.04.22【发布部门】洛阳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2.04.22【实施日期】1992.04.2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洛阳市殡葬管理办法(1991年12月21日洛阳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992年4月22日河南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推动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和《河南省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要做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发动和依靠群众,保证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第三条市、县(区)的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殡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市、县(区)殡葬管理处(所)负责本辖区殡葬管理的具体事宜。

其职责按《河南省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执行。

第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和公民必须严格遵守殡葬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本办法。

第五条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对自愿实行火葬的应当予以支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歧视、干预和阻挠。

第六条各级公安、卫生、土地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城乡建设、劳动、人事、文化、新闻、物价、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要配合殡葬管理部门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二章火葬管理第七条火葬区的划定:(一)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墨河回族区、吉利区、郊区;(二)新安县、孟津县、偃师县(三县内的偏远乡的农业人口除外)。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可以调整或扩大火葬区的范围。

第八条凡在火葬区死亡的人,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者外,必须实行火化,其遗属不得拒绝,他人不得干预。

河南亲人去世的规矩

河南亲人去世的规矩

河南亲人去世的规矩
河南亲人去世的规矩一般有以下几点:
1. 吊唁:吊唁时间一般是前一天晚上,由家庭成员在家中进行,唁词通常有“哀悼死者、祝福生者”等,然后向祖先祭祀。

2. 追悼会:追悼会一般在家中举行,家庭成员和亲友一起为死者送行,并唱《长夜将至》等悼念歌曲。

3. 灵车:灵车由家人和亲友手拉或骑车,车尾悬挂黑白条布,随着家人的哀悼而行,直到葬礼结束。

4. 葬礼:葬礼前一天家人会把死者的遗物妥善整理,并放在棺材里装饰;葬礼当天,家人会把棺材抬到墓地,举行火化仪式,然后完成埋葬仪式。

论洛南地区的丧葬习俗

论洛南地区的丧葬习俗

论洛南地区的丧葬习俗作者:韩琳琅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6期【摘要】洛南地区的丧葬习俗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又因地域色彩鲜明,形成了独特的治丧和祭奠仪式。

本论文在大量走访调查基础上,总结出洛南地区丧葬习俗的基本程序、文化内涵及价值限度,通过本课题研究可探究推动保护本地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丧葬习俗基本程序文化内涵价值【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31-02一、洛南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洛南丧葬习俗中以“红喜事”方式治理整个丧葬活动,体现出鲜明的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强调重视个人心态,“儒家重视调整个人心态,告诉当代人应当用和平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帮助现代人解开内心中的心结。

”这种试图用和平的心态调整及对待生活中缺憾和苦难的功效,在洛南丧葬习俗中是通过一系列的治丧和祭奠仪式使人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来完成的。

在洛南丧葬习俗中,通过整个的办丧过程,洛南人把本来有可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创伤的事件,像对待喜事一样来操办,这种处理办法正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洛南丧葬习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和”的观念。

“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和谐’思想正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展开,并且是这几种和谐的统一。

”儒家文化认为,“和谐”思想既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生活需要达成的最高目标,也是社群性活动赖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同时,还是整个世界形成和谐氛围的基础。

在洛南地区当,当有人去世之时,整个村庄的邻里们以及具有亲缘关系的人都来看望并慰问死者家属。

埋葬死者时,众乡亲邻里们团结起来、互帮友爱,相互协作帮忙抬棺材到墓地并一起用死者到保证丧葬活动顺利进行,洛南人在人去世后的整个丧葬活动中始终体现着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和”的思想在当下中国的乡村地区有很鲜明的表现,尤其在一些群众性的集体活动场面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这种群体性的看似狂欢的场合,达到凝聚人心、聚合文化的目的,而作为民间集体活动的丧葬仪式就有这样的功效,洛南地区的丧葬仪式传承的正是这种“和”的传统文化,这样观念使整个丧葬仪式能够顺利开展。

洛阳古代墓葬文化探析

洛阳古代墓葬文化探析

洛阳古代墓葬文化探析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

古代墓葬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洛阳的古代墓葬文化不仅代表着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古代文化的演进和变迁。

洛阳的古代墓葬主要包括贵族墓葬和平民墓葬两大类。

贵族墓葬通常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设有豪华的陪葬品和祭祀器具。

这些墓葬大多分布于洛阳市区的辖区范围内,其中尤以洛阳市南首阳山区域最为集中。

而平民墓葬则多分布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和农田中,规模较小,陪葬品和祭祀器具也相对简单。

洛阳的贵族墓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些墓葬建筑多采用土木结构,如土堆墓、土坑墓等,建筑技术相对简单。

而在墓葬内部,常常可以见到精致的壁画和彩绘,描绘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陪葬品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如金银器、玉器、陶器、马匹和乐器等。

这些墓葬不仅反映了贵族墓葬的奢华和风尚,还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的重要线索。

平民墓葬虽然规模不如贵族墓葬,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平民墓葬主要以土坑墓和石棺墓为主,建筑简单朴实,没有豪华的陪葬品和祭祀器具。

由于这些墓葬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所以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人口状况和居住分布,为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农民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

平民墓葬中也常常发现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器物,如针、线、陶罐等,有助于还原古代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洛阳的古代墓葬文化还体现了古代文化的演进和变迁。

在洛阳的墓葬中,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常常采用方形墓和圆形墓,建筑简单,陪葬品较少。

而到了汉唐时期,墓葬规模逐渐扩大,建筑技术也得到了提高,陪葬品丰富多彩。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还为研究古代文化的演进提供了重要线索。

中国老人去世祭祀的规矩

中国老人去世祭祀的规矩

中国老人去世祭祀的规矩
中国老人去世后的祭祀规矩各地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祭祀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烧落气纸:在老人即将离世时,要在床前烧落气纸,也叫“落气钱”,用来祭
奠死者,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2.报丧:老人去世后,家人要向亲戚朋友发出讣告,通知他们前来吊唁。

报丧
的方式也有讲究,一般要由孝子亲自前往,穿上孝服,向对方磕头,表示对逝者的尊重。

3.设灵堂:在老人去世后,要在灵堂里供奉灵位,让亲友们前来吊唁。

灵堂的
设置也有讲究,要选在正厅位置,布置肃穆,摆设简洁,还要准备香炉、蜡烛、牌位等物品。

4.守丧期:在老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家人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守
丧。

守丧期间不能外出,不能娱乐,不能穿华丽的衣服等。

5.祭祀:在老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家人要按照规定的祭祀礼仪来祭奠死者。

一般要准备祭品,如食物、香烛、纸钱等,还要进行祭拜仪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总之,中国老人去世后的祭祀规矩比较繁琐,各地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一些繁琐的规矩已经逐渐被简化,但是对老人的尊重和怀念之情依然不变。

婚丧风俗习惯

婚丧风俗习惯

农村婚丧习俗姓名:系别:班级:学号:婚丧风俗习惯话说“白里不从风,千里不从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在这里说说我们洛阳的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

一婚嫁习俗(一)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经提婚后双方男女可自由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认识,理解。

经媒妁在男女两家多次往来,双方认定了婚事,就交换命单。

(二)择吉:命单又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视为正式定亲。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

(三)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四)迎娶:迎亲的时间,即阴阳先生算出的吉日,不能误点必须按时,否则以后家人容易生病。

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

迎亲时,男方备彩车至女家接亲。

伴娘必须是未婚的且是不能怀孕的。

车走后鼓乐先导,一路吹吹打打,不时鸣放鞭炮。

入婆家门时,新娘要洗脸(有专门的侄子或兄妹、端洗脸水),换婚纱。

婆家摆设宴席。

至此,双方算顺利完成嫁娶礼仪。

二丧葬俗仪(一)入殓在农村虽现在实行火葬,可仍有一些风俗在农村实行。

死者家属要为逝去的人做棺木外形一头大、一头小。

买寿衣习惯用单数,5件,7件不等,蓝、藏青、灰色均可,忌用黑色。

不缀钮扣,缀布带系着。

而死者家属在死者弥留之际,亲属静候身旁“送终”。

气绝后,烧落气纸,将尸体移至正屋,置于床板或草铺上,头向下方,脸盖黄裱纸。

死者子女披麻戴孝,孝子手持哭丧棒,棒上用白纸条缠绕。

河南报丧的规矩

河南报丧的规矩

河南报丧的规矩
河南省有着严格的报丧规矩,以下是具体内容:
1. 即时报丧:死者家属必须立刻向乡、镇或社区报丧。

2. 控制情绪:家属应当控制自己的情绪,遏制哭喊、嚎啕大哭等过度哀悼行为。

3. 正常生活:在某些地区,死者家属还需在规定期限内遵守一定的生活规律,
如禁止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禁止戴香水等。

4. 不参加娱乐活动:在某些地区,死者家属需要在报丧期内禁止参加任何娱乐
活动,不得娱乐、出游或者参加其他社交活动。

5. 禁制物品:在某些地区,死者家属还需禁制某些物品,如蓝色衣物、鞋子、
锅碗瓢盆等,因为这些物品在当地被认为是吉兆。

总之,报丧规矩在不同地区是有所区别的,家属在遵守的同时也应关注当地的
传统文化。

河洛地区丧葬礼俗——以洛阳为例

河洛地区丧葬礼俗——以洛阳为例

河洛地区丧葬礼俗——以洛阳为例河洛地区丧葬礼俗——以洛阳为例河洛地区丧礼保留着华夏最传统的习俗,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葬礼是洛阳民间礼俗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古以来,无论官方、民间,无论贫富,都将其视为人生礼仪的极重要的一环。

在走进另一个世界之前,垂危之人往往要对亲人嘱咐、安顿一番,或委托别人照顾幼子,或希望女嫁某家,子娶谁人,如同历史的“托孤”。

民间认为,若有什么心愿未了,死者会含泪不瞑,这就是所谓的“死不瞑目”,对此,家人一方面振振有词地告慰死者,使其“放心而去”,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合拢死者的眼睛。

垂危之人一旦停止呼吸(洛阳人称“断气”),整个丧葬礼仪即开始。

洛阳历代丧葬礼仪可分为浴尸更衣、报丧奔丧、大殓入棺、成服备葬、出殡安葬、除丧守孝六部分。

3.1 浴尸更衣浴尸更衣是死者断气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浴尸是为死者擦洗、梳发、整容,目的是让死者整洁地走。

早在周代即已成俗,延至今日。

全身洗净之后,就为老人穿上“送老衣”。

在这个程序里,主要有以下几个礼俗:3.1.1“口含钱”浴尸更衣时,要在死者口中放入一块玉石、珍珠或硬币,以避免死者再生时变成哑吧,所谓“口含钱”或“口噙花”。

3.1.2“打狗鞭”、“打狗饼”另外,个别县区还要求死者两手不能空着,一手要执用谷草秆拴上麻批所制的“打狗鞭”。

一手要握用生面捏成饼系成串的“打狗饼”,以提防冥路上被恶狗咬伤,有似古之“握手”。

双脚用麻绳捆在一起,以防所谓“猫惊尸”。

3.2报丧奔丧“报丧”又叫“赴告”、“讣告”。

在洛阳,人死之后,孝子要随即向主子( 男死者, 主子为其外祖父母、舅父母和表兄弟。

女死者, 主子为其父母、兄弟和侄儿) 报丧。

报丧是非常讲究的, 孝子需披麻戴孝, 手持哭丧棒, 跪对灶君神位不语。

出门在外的子女及亲友接到丧讯后,要及时奔丧、吊丧。

接到讣闻的子女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等,不顾一切地上路奔丧。

这里讲究:3.2.1“望乡而哭”即亲友奔丧时,临到家们就要开始“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更是要一路哭着走来。

★河南殡葬礼仪观察:洛阳多彩的丧葬礼仪文化洛阳追悼会流程

★河南殡葬礼仪观察:洛阳多彩的丧葬礼仪文化洛阳追悼会流程

★河南殡葬礼仪观察:洛阳多彩的丧葬礼仪文化洛阳追悼会流程河南殡葬礼仪观察:洛阳多彩的丧葬礼仪文化|洛阳追悼会流程1;在洛阳,尊亲死后,还要守孝。

孝子在一定时间内穿孝并停止娱乐和交际,三年内不许结婚以示哀悼。

所穿孝服主要是白鞋。

第一年,穿白鞋,孝子孝女穿毛边的,孝孙辈穿光边的;第二年,孝子孝女可以穿灰鞋,鞋口沿白边;满三年,孝子孝女及孙辈就穿孝衣到坟上,磕头烧香烧纸脱孝,以示三年守孝期满。

家人去世后,第一年春节门上不许贴对联,不走亲戚,第二年可贴蓝色或绿色对联,第三年才可贴红对联。

葬礼是洛阳民间礼俗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古以来,无论官方、民间,无论贫富,都将其视为人生礼仪的极重要的一环。

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丧葬礼俗经历了从形成至由简到繁的过程,其后直到近现代基本上是在内容上的变化与演进。

葬礼形式,在民国之前历朝历代官方多提倡土葬,宋代民间也曾时兴火葬。

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洛阳又开始提倡火葬。

葬礼礼仪的形式与内容也在逐步简约和着重寄托哀思,这表明了文明的进步。

一、土葬习俗洛阳民间的土葬习俗由来已久,据考古资料可知夏商时期即已成俗。

到了周代,不仅修坟造墓,而且也形成了较系统的礼仪。

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世事兴衰、朝代更迭、战乱灾荒和文化的发展与融合等因素,使得土葬习俗或繁或简;并且无论在墓穴营建,棺椁制备还是在随葬器物和葬礼过程中,都渗透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思想因素。

时至近现代,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在政府的倡导下土葬礼俗由繁到简,许多封建迷信成分逐渐被剔除。

然而80年代以后,在一些乡镇现行的土葬礼仪中,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甚至在某些地方又有回潮之势。

(一) 墓穴营造对墓穴的有意识的营造,在洛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就形状结构而言,从古至今基本上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但在不同的时代又有各自的特色。

据考古资料,商周时期流行在长方形竖穴墓中死者的腰部位置,修一长方形的殉狗用的腰坑,有的墓棺底还要铺上朱砂。

洛阳农村办丧事的流程

洛阳农村办丧事的流程

洛阳农村办丧事的流程丧葬习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各地风俗不尽一样,但基本精神大体相同,都是悼念老人功德、祈祷先人来世幸福,是一种孝行,是家家户户躲不开离不了的大事。

丧葬习俗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道、佛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也是人们的一种信仰。

在数千年的神权社会里,人们认为,人的生死轮回,天命难违;祸福善恶,因果报应;灵魂永在,迷信鬼神;感恩行孝,来世福音;作恶多端,祸及子孙等等,因此安葬和厚葬老人理所当然,渐渐形成葬礼习俗,代代相传。

父母咽气之前,儿女最好能在父母身边,听父母交代后事,或叫做遗嘱。

父母交代的事要牢记,不打折扣,以使父母死而瞑目。

农村还有一个说法,父母咽气时身边有几个儿女是命中注定,不在跟前的就等于没有。

所以儿女离得再远,父母病危就一定要尽快赶到父母身边。

有的老人病危时几天不咽气,专等儿女来到跟前才咽气闭目,骨肉之情也。

人在咽气之前要穿寿衣,如果咽气之后穿寿衣,就意味着是失身走得,视为不孝。

穿寿衣可有自己家人来穿,也可以请别人来穿,穿单不穿双,穿双有人亡。

穿好寿衣之后,口里再放上一个拴有红绳的“噙口玉”,象征大福大贵。

绳的另一头拴在寿衣的纽带上,然后再用顷批扎上腿,意思可能是怕炸尸之后尸体乱跑。

扎腿绳有的入殓或火化时要剪断,有的不剪。

所以转生后小孩在学走路时大人要在两腿之间向地上剁一刀,意思是将这根绳剁断好走路。

不过现在青年人知道得很少了。

意思是人死后要背着钱搭子去阴司,以便打点路鬼和阴曹地府的判官们,人和鬼一样,都离不开钱,即有钱能买鬼推磨。

咽气之后首先要烧钱搭子,否则阴魂不散,孝子等人亦不可动哀,烧完搭子是孝子第一次动哀“哭丧”,所有在场人大哭一场,悲哀悲恸,惊天动地。

钱搭子是用一大张白纸折叠的,装满纸钱,上面写明亡人的姓名和家乡居住、死亡时间等,以免本人认错或他人冒领。

现在有的户不信这一套,也有不烧搭子就哭丧的。

由本家人分别去请本村治理丧事的男、女执事若干人(或红白理事小组人员),并确定一位丧主最信任的人掌管丧事钱财。

洛阳殡仪馆收费标准

洛阳殡仪馆收费标准

洛阳殡仪馆收费标准
洛阳殡仪馆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丧葬服务和相关
设施。

在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洛阳殡仪馆的收费标准,让市民朋友们对于丧葬服务的费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首先,洛阳殡仪馆的基本收费包括遗体冷藏、遗体火化、遗体告别仪式等服务。

遗体冷藏的费用根据冷藏时间长短而有所不同,一般按天计费。

遗体火化的费用包括火化服务费和相应的设施使用费,费用会根据遗体的不同情况而有所浮动。

遗体告别仪式的费用则根据场地租赁、服务人员费用等因素来决定。

其次,洛阳殡仪馆还提供了一些附加服务,如遗体接运、遗体整容、骨灰盒购
买等。

遗体接运的费用根据距离和运输方式而有所不同,一般按公里计费。

遗体整容的费用根据整容的复杂程度和所需时间而定,费用相对较高。

骨灰盒的购买费用则根据材质、工艺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此外,洛阳殡仪馆还提供了一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如殡葬用品购买、遗体装
殓等。

殡葬用品的购买费用根据具体用品种类和数量而有所不同,费用较为灵活。

遗体装殓的费用则根据遗体的具体情况和所需服务项目而定,费用相对较高。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洛阳殡仪馆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市场
行情而制定的,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殡仪馆会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执行,不会存在任何额外收费的情况。

总的来说,洛阳殡仪馆的收费标准是合理的,服务内容齐全,为市民提供了便
利和保障。

希望市民朋友们在需要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明智的选择,让丧葬服务更加规范、透明,为逝者送上最后的敬意。

河南豫西的葬礼多讲究?谁家办丧事,像过节一样热闹

河南豫西的葬礼多讲究?谁家办丧事,像过节一样热闹

河南豫西的葬礼多讲究?谁家办丧事,像过节一样热闹国人重生死,对待死亡,豁达而浪漫。

过去被视为封建迷信的纸扎,在法国成了艺术。

很多人甚至从生前就开始做寿衣、备棺材,准备身后物。

在豫西,人们出殡哭丧处处是讲究,就连戴孝帽也有很多规矩。

祖先们以浪漫无羁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神奇冥界!丽鹿 | 文前段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人用来祭奠逝者的纸扎,登上了巴黎设计周,还被法国的博物馆作为艺术品收藏,西方人感叹我们对待死亡态度好浪漫。

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中谁家办丧事,对于孩子们来说,真像过节一样热闹。

01响器班子演练得钻到自家红薯窖里面最值得围观的,还不是焚烧纸扎,当属听响器班子吹奏哀乐。

响器班子通常有五六个人组成。

葬礼主家在大门口放张八仙桌,四边摆几个长条木板凳,响器班子围坐桌边,吹笙吹唢呐的人,腮帮子一吸一鼓像气肚子蛤蟆那样,还有拉胡琴、敲梆子的、一手拿一个锅盖样的铜磬拍打节奏的……他们被村民统称为“吹鼓手”。

破旧的八仙桌上,摆放着竹茶壶、大茶碗、一两盒烟或一盘糖果瓜子花生,供吹奏间隙润嗓加油。

别看这些民间乐手,这一刻貌似风光,其实从前地位卑微。

村民骂人时爱刻薄地说“王八戏子鳖吹手”。

平日他们演练都得钻到自家红薯窖里面。

死者出殡时,响器班子走在最前头,后面跟着端老盆、扛柳幡、抬棺材的等等。

02长子端老盆,长门长孙扛柳幡送殡时还需要一只引魂公鸡抱在怀豫西民俗中,长子负责端老盆。

老盆是一个普通瓦盆,瓦盆上面需儿女们用铁钉钻拧出一个个的小窟窿,扎的眼儿越多越好,好让亡灵在阴间不必遭受被灌污水的酷刑。

追根溯源,这种礼仪应是古人节约用水观念的体现。

记得小时候家里水缸中的水,都是大人从村头井里一桶桶拔出来,再用扁担吃力挑回,所以洗脸洗衣时,舀到盆里的水越少越好,如果不小心泼洒出来或用水浪费,大人就会骂:“豁那么多水,当心将来到了阴间喝得污水多。

”扛柳幡的人,只能是长门长孙。

所谓柳幡,就是折取一支柳枝,枝梢上挂满长长的白纸条,像藏传佛教里的经幡一样,出殡时由长孙扛在肩上,到墓地埋葬好死者后,将柳幡插在坟头,待日后柳树成活,荫蔽墓地。

洛阳地区的丧葬习俗一

洛阳地区的丧葬习俗一

洛阳地区的丧葬习俗棺木盛尸后,称为“灵柩”,将灵柩抬放于长凳之上,叫做“升棺”。

棺前垂白幔,幔前放供桌,桌上设“魂牌”(灵牌)、摆供品、置香炉、配蜡台构成灵堂。

灵柩暂不下葬,称为“停灵”。

其周围满铺干草,孝眷坐卧其上,昼夜不离虔诚护灵,直到起灵为止,意在报答父母生养之恩。

守灵期间,凡来灵前祭奠者,孝子必须一一跪谢。

升棺前,孝子的两只鞋是蹋拉着,不穿好,入棺后,才可以穿好。

伊川一带讲究踢拉一只鞋,父丧踢拉左脚鞋,母丧则踢拉右脚鞋。

男女孝眷头部所戴的孝带和罩头布,都是生白棉布,并且佩带时都是随便一勒,不求整饰,所谓丑孝。

这些孝称为“生孝”。

带着生孝,不能随便进入别人家门。

升棺后,孝眷齐跪灵前,竖香焚箔,将生孝除下,雾上清水,折叠整齐,这叫做“熟孝”,带熟孝时方可进入别人家门。

但佩带时比较讲究,在洛阳西郊一带,升棺前后孝带的戴法不一样。

升棺前,孝带在头上是从前向后在脑后系结;升棺后,孝带是从后向前,在前额打结分成两条,双双搭过头顶,披在背后,垂于腰部。

垂梢要上下错开,切勿两齐,为的是有所忌讳,怕犯“重丧”(再死人)。

成服备葬死者大殓之后,所有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别穿着不同的丧服,叫做“成服”。

成服之俗来源于周代的“五服制度”。

周代的丧服,按亲疏分为五级,故曰“五服”,即斩缭、齐、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两千多年来,洛阳民间的丧服形制基本上是按五服制度从繁到简,沿续至今。

民国以后,洛阳农村男孝眷头上皆勒白布条,名曰“孝带”。

宽度约2.5分米,长度按关系亲疏,最长者可达2.5米(亲生儿子佩戴),最短者仅约1.5米。

子辈孙辈,皆为白色,曾孙辈则用黄色棉布或白孝带末稍蘸红。

女孝眷裹头用的白孝布口旷罩头布”,宽约5公分,长约1—2米。

未出阁之女孝眷,只在头上勒窄带一周,名曰“锅圈”。

男女孝衣均为大襟,且都无小领,又因有“丑孝丑孝”之说,故皆松而宽。

在男女孝衣上合缝处和边沿处,子、女、媳为毛边,其他则为光边。

洛阳土葬办事流程

洛阳土葬办事流程

洛阳土葬办事流程Title:洛阳市土葬办理流程Title:洛阳土葬办事流程The process of burying the dead in Luoyang involves several steps.First, the family needs to obtain a death certificate from the hospital or health committee.洛阳土葬的办理流程包括几个步骤。

首先,家属需要从医院或卫生委员会获取死亡证明书。

ext, they must apply for a burial permit from the local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This perm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at the burial complies with local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接下来,他们必须向当地民政局申请安葬许可证。

这个许可证是为了确保安葬符合当地的规定和政策。

Once the permit is obtained, the family can make arrangements for the funeral.This may include selecting a burial plot, hiring a funeral home, and mak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wake and burial ceremony.一旦获得许可证,家属可以安排葬礼。

这可能包括选择一个墓地,雇佣一个葬礼公司,以及安排守灵和安葬仪式。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in Luo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burials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burial.This involves burying the deceased in a coffin and placing the coffin in a grave.需要注意的是,在洛阳,传统的中国葬礼是最常见的葬礼类型。

古代河南的丧葬仪式

古代河南的丧葬仪式

古代河南的丧葬仪式
古代河南的丧葬仪式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周代。

在这个时期,丧葬仪式非常重要,被视为对逝者的尊重和敬意的表达。

在商代,丧葬仪式非常庄重,包括多个环节。

首先,逝者的身体会被处理和净化,然后放置在特殊的石棺或木棺中。

丧葬时,会有丰盛的供品,包括食物、酒和贵重的器物,以供逝者在来世使用。

同时,还会有祭祀仪式和祭祀歌曲,以祈求逝者在来世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

周代的丧葬仪式也非常庄重,有很多礼仪和规定。

逝者的身体会被处理和装殓,然后放置在特殊的棺材中。

丧葬时,会有丰盛的祭品,包括食物、酒和贵重的器物。

同时,还会有祭祀仪式和祭祀乐曲,以向神灵祈福和祈求逝者在来世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

总的来说,古代河南的丧葬仪式非常庄重和隆重,注重对逝者的尊重和敬意的表达。

这些仪式不仅仅是为了安葬逝者的身体,更是为了祈求逝者在来世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

最新-豫北殡葬礼仪 精品

最新-豫北殡葬礼仪 精品

豫北殡葬礼仪豫北殡葬礼仪◎石产田国人历来尊崇死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对于故去人们的殡葬仪式都比较复杂。

豫北的殡葬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报丧亡故亲人的事主,一般都会先请来几位辈分较高的族人和通晓礼仪的执客,共同商定下葬日期。

下葬分逢七和逢五,而且还有忌土的避讳。

忌土按照姓氏稍有不同,有的姓氏忌六月和腊月,有的姓氏忌三月和九月均是农历。

如果正好赶上忌土的月份,是不能开挖墓穴的,只能在墓地旁边临时搭建丘坟,到清明节、中元节等鬼节时再举行正式下葬仪式。

下葬的日期定下来后,事主会请专门的人分赴亲朋好友家报丧,通知下葬日期。

哭路当收到亲人亡故的消息后,亡人已经出嫁的姐妹、女儿、侄女、孙女等要从自己家里一直哭回到事主家里。

在哭路开始前,还有给家里的上辈如婆婆磕头报丧的仪式,上辈会准备黄纸和鞭炮,并派人陪同回娘家。

因为边哭边走毕竟不怎么顺当,路程较远的,也没有那么多力气,很多人都是从自己家里出来哭出自己居住的村子,就不再哭了,直到快进入娘家的村子时再开始放声大哭。

入殓当亲朋好友都到齐后,要给亡人穿上寿衣大部分在去世时已经穿上,抬到棺材里入殓。

棺材里面会撒入草木灰,一般要找七户人家的草木灰,并要象征性地付给这七户人家几毛钱。

寿衣不能有扣子,如果有扣子,一定要摘下,但不能用剪刀等铁器剪掉。

送盘缠亡故的第二天晚上,要给亡人送盘缠,也就是在十字路口焚烧黄纸和纸折的元宝等,祈愿亡人的灵魂顺利升天,遇到难题可以花钱打通关节,不会被恶鬼欺负。

对于已经出嫁的女儿、侄女、孙女等,黄纸的重量有—个规定必须是九斤四九、四大概是救死的谐音,寓有盼望亲人能够活过来的愿望。

三天和封口亡故的第三天,亲朋好友会赶到事主家里进行祭奠。

到晚上,要进行封口仪式封死棺材的盖子。

在封口前,亡人的大儿媳要端上一碗清水,给他净面用棉花蘸上清水,擦拭脸部。

擦一下,扔掉棉花,再用新棉花蘸水擦拭,反复若干次。

剩下的清水,大儿媳还要喝下去。

净面后进行遗容瞻仰,亲朋好友按顺时针的方向环绕棺材一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地区的丧葬习俗棺木盛尸后,称为“灵柩”,将灵柩抬放于长凳之上,叫做“升棺”。

棺前垂白幔,幔前放供桌,桌上设“魂牌”(灵牌)、摆供品、置香炉、配蜡台构成灵堂。

灵柩暂不下葬,称为“停灵”。

其周围满铺干草,孝眷坐卧其上,昼夜不离虔诚护灵,直到起灵为止,意在报答父母生养之恩。

守灵期间,凡来灵前祭奠者,孝子必须一一跪谢。

升棺前,孝子的两只鞋是蹋拉着,不穿好,入棺后,才可以穿好。

伊川一带讲究踢拉一只鞋,父丧踢拉左脚鞋,母丧则踢拉右脚鞋。

男女孝眷头部所戴的孝带和罩头布,都是生白棉布,并且佩带时都是随便一勒,不求整饰,所谓丑孝。

这些孝称为“生孝”。

带着生孝,不能随便进入别人家门。

升棺后,孝眷齐跪灵前,竖香焚箔,将生孝除下,雾上清水,折叠整齐,这叫做“熟孝”,带熟孝时方可进入别人家门。

但佩带时比较讲究,在洛阳西郊一带,升棺前后孝带的戴法不一样。

升棺前,孝带在头上是从前向后在脑后系结;升棺后,孝带是从后向前,在前额打结分成两条,双双搭过头顶,披在背后,垂于腰部。

垂梢要上下错开,切勿两齐,为的是有所忌讳,怕犯“重丧”(再死人)。

成服备葬死者大殓之后,所有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别穿着不同的丧服,叫做“成服”。

成服之俗来源于周代的“五服制度”。

周代的丧服,按亲疏分为五级,故曰“五服”,即斩缭、齐、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两千多年来,洛阳民间的丧服形制基本上是按五服制度从繁到简,沿续至今。

民国以后,洛阳农村男孝眷头上皆勒白布条,名曰“孝带”。

宽度约2.5分米,长度按关系亲疏,最长者可达2.5米(亲生儿子佩戴),最短者仅约1.5米。

子辈孙辈,皆为白色,曾孙辈则用黄色棉布或白孝带末稍蘸红。

女孝眷裹头用的白孝布口旷罩头布”,宽约5公分,长约1—2米。

未出阁之女孝眷,只在头上勒窄带一周,名曰“锅圈”。

男女孝衣均为大襟,且都无小领,又因有“丑孝丑孝”之说,故皆松而宽。

在男女孝衣上合缝处和边沿处,子、女、媳为毛边,其他则为光边。

女婿的孝衣独为对襟,称为“孝褂”,其合缝及边沿亦皆为毛边。

中产以下人家,一般只亲生子女、儿媳和孙儿孙女等专做孝衣,其他则皆以租赁之孝衣代之。

对于子婿侄婿孙婿等,只是各撕孝布一方(长约2米,宽约5分米)以代孝褂。

这些孝婿,亲疏不同,所佩孝布长短各异,佩戴方法也不样。

孝眷男女所穿之旧便鞋,按鞋帮式样覆缀白孝布一层,谓之“裱白鞋”。

父母双亡者,子、女、媳的鞋帮满白,单亡者或尚有亲伯父母健在者,鞋帮后部留黑寸许,其鞋口、鞋后及鞋底结合部全为毛边。

其他孝眷所裱的白鞋,其留黑的长度,定制是亲者短,疏者长,并且全是留光边。

大殓后,男女孝眷才正式穿上用白棉麻布专门缝制的各种丧服。

男女丧眷,皆穿棉布孝衫,男衫长如袍,女衫仅及膝。

亲者大领,用料粗劣,边缝皆毛;疏者小领,用料细密,制作齐边齐缝。

孝帽是用竹篾扎成,约4公分宽的筐架,糊上白(或红)纸,围成圆圈,用作帽箍,另以半圆圈竖扎箍上,作为帽顶,即成孝帽,俗称“高帽子”。

红色孝帽只有亲生子顶戴,其他男眷所戴皆白,曾孙是在白孝帽上另加黄色纸花一朵。

“哀杖”(即“哭丧棒”),是用长约7公寸的柳木细棍,旋转着贴上剪有纸穗的白色纸条即成。

孝子持杖,意在镇邪驱凶。

民国时期丧家身穿素衣,臂缠黑纱一匝。

黑臂纱无论男女老幼,亲疏远近,均可佩之,既节物省钱,又简单易行。

60年代以后,市区多见臂缠黑纱以示有孝在身。

出殡前,为使吊唁、祭奠死者方便,丧家多在门前搭起灵棚,将灵柩由灵堂移置灵棚。

凡属喜丧,出殡时向祖先行辞别之礼,周代叫大遣祭。

民国时期,洛阳入朝祖时,孝子先在祖先堂行四叩礼跪读告词,告词为:“出必辞尊,幽明一礼,棺重难迁,魂轻易举,衰期功缌,咸萃于斯,礼宜朝庙,兹不敢废。

”这天夜里,丧家要雇用乐班,使其尽情吹奏,俗称“闹丧戏”。

闹丧戏时,村邻纷纷到来,围立棺边一齐用手将灵柩三抬三放,并一齐以“咳”声相配,表示挽车送行。

偃师民间众乡邻此时要抬一面大鼓到丧家门前尽情敲击,俗称之为“攒财”,意取祝贺英灵归佳城,身卧福地,使后辈多多攒财聚宝。

夜深人静后,孝子要到近邻各家逐户跪谢,叫“谢灯”。

点主作道场通常是在出殡前一天进行,礼仪是很隆重的。

点主是请德高清白之士或阴阳先生,用朱笔在木制的牌位上补足“神”字之竖和“主”字之点以及圈点其他部位的一系列仪式。

作道场是有钱有势之家请来和尚道士在家中院内筑坛,围棺为死者念经免灾的活动。

成俗于唐代,宋代下令禁止。

然后世仍有沿袭,成为讲究排场之家必有的礼仪。

民国初年,仅洛阳老城一带富裕之家请和尚道士诵经免灾,建国后此俗不存。

成服后即开始安葬前的准备。

首先要请出殡安葬时所需的各类执事人,如点主官、祭道和祀土的“土官”、“阴阳先儿、龙杠头,特别要请一位善于组织、照应的殡仪总管,负责安排各项事务。

同时要布置宅院和灵堂,租借各类所需器物如龙杠、棺罩等。

富裕之家要准备放置“魂牌”、“神主”的“灵轿”,置死者遗像的“像楼”,供礼宾、土官和病弱孝眷乘坐的轿车、马车,以及铭旌楼、提吊式檀香炉、传锣、伞扇、瓜灯、群灯、彩旗、撑杆等,还要邀请鼓乐队(俗称“响器”,多由女儿出资)、十番社、僧道乐队、军乐队等。

建国后,安葬时上述器物逐渐减少。

80年代后,洛阳郊县农村请唢呐乐班者又开始增多。

出殡安葬洛阳民间从西周到唐宋,灵柩一般是由牛车拉到墓地的。

近代则非常忌用车拉灵柩,一般都是用人抬灵柩到墓地。

洛阳周围县区,出殡时是由丧家请来乡邻中年青力壮的小伙子用木杠抬灵柩。

民国时期洛阳城区住户死了人,除极贫寒之家外,一般人家都要雇用一副龙头凤尾杠(俗称“龙杠”)抬往市郊祖坟埋葬,丧家出殡事宜一般找他们代劳。

龙头凤尾杠为抬送灵柩的专门用具,用坚实硬质木材做成。

全杠分杠身、杠架、抬杠和奠棍四部分,全是漆的大红色。

杠分十六抬、三十二抬和六十四抬三种。

灵柩前后人数相等,一般丧事人家多用十六抬杠。

较高级者是三十二抬,租用者较少。

所需劳力,概由经营者临时组织。

’丧家对抬杠者的待遇,由双方协商解决,或付租金,或设筵招待,或分赠毛巾、鞋带,以表谢意。

民间认为“见丧不利,逢白化吉”,故丧家对抬杠者一般都要各赠白粗布一小方(约9平方分米),名曰“吉利”作为破法。

讲究之家还租用棺罩,将棺材掩住,棺罩一般由锦缎等原料制成,上有提花、贴花、刺绣、锦绣等工艺装饰各式各样吉祥图案,丧家依财力而租用。

在出殡时,男孝眷还须另加祭服,即所谓“披麻戴孝”。

祭服用麻布截成,形如夹克(旧称坎肩),不缭边不钉扣不缀带,只是披在肩上,并用麻批束之腰间,名曰“斩衣”。

亲生子所披“斩衣”,必须事先染成大红色。

所谓“戴孝”就是男女孝眷头缠白孝条,俗称“孝头带”。

所用斩衣祭帽哀杖,在礼成后,一律集存灵柩下。

待下葬时,连同大殓时存于棺下的“迎身草”、“掮尸扇”等,一并送至街心烧掉,有清扫消毒之意。

第二天早晨出殡前,孝子到祖先堂前行辞祖礼,辞祖词是:“茫茫宇宙,存亡既定,元孙逝世,尚未入茔;定要有期,不得擅行,谨具菲仪,上告祖宗。

”礼毕,全体男女孝眷穿齐孝衫祭服,手执器丧棒,怀揣富贵馍,齐集灵前行内遣礼。

之后,长子抱魂牌,长孙举引魂幡,其他男眷提食品罐,长媳顶“老盆”,各执事人抬棺木,由乐队引导,向大门发引。

出大门后,须鸣放鞭炮,并设香案摆供品,祭奠路神,为亡灵祈福祛凶,望求阴路顺利。

然后,出殡队伍就可以上道了。

出殡队伍由本族一男性长者在前,死者的外甥在后,沿途撒发纸线,称“买路线”。

后跟捧纸扎者和响器班,接着是男孝子,灵柩在其后。

灵柩前拴1丈余的白布,由扛幡孝子用肩背拉之,叫拉灵。

灵柩之后为女孝眷及亲友中送殡者,再后是送殡车、载物车。

伊川一带出殡队伍以喜乐为前导,掂香纸篮的领路,香纸篮内有纸钱,边走边撒。

香纸篮内放有一只公鸡名曰“叫魂鸡”,一边走一边用桑树枝或石榴树枝条打鸡,此为避妖邪,有“六精斩尽魂魄散,金鸡鸣处神鬼惊”之说。

送殡途中,如遇到有人路祭的,孝子均要跪谢,并告明在回灵或“复三”时设宴酬谢。

如遇道路难行之处时,孝子要对抬龙杠者致谢或另加犒赏,洛阳民间一般多由女婿掏钱。

如果路人碰见有人出殡,则必须过去帮助抬棺,哪怕只抬几步,也须表示一下,显示乡里亲情。

民国时期至建国后的洛阳农村,灵柩入茔后,停于已挖好的墓穴旁,由亡者的长媳、生女、孙女、亲姐等女眷下道入圹,作洒扫除尘状,并将圹中土带数捧回家,叫“扫堂”,意取魂飞西天,殿卧净土。

然后众人齐抬灵柩,以绳系棺,下人墓中。

先首后尾,推棺入圹。

经阴阳先生分金正位后,由女婿亲拭棺盖,铺上铭旌,剁下末梢,象征后继有人,并将镇墓物、食品罐放置在棺边,棺尾放写有亡人姓名及生卒年月日的青色新砖新瓦。

随后以砖砌门封圹,焚香薰墓以圆气。

墓室封严圆气之后,孝男要亲自执锨填墓道,撂土三锨之后,跪请封墓人一起填土。

单棺者封丘为椭圆形,双棺者封丘为正圆形,不能弄错。

封丘拢妥,由孝眷手提“点汤壶”(水壶盛满水,撒人白面一把,即点汤壶),沿墓周边哭边洒,叫“点汤”,必须正转三圈倒转三圈,意在画圈为界,纸质孝帽及所有纸扎焚于坟前。

在孟津一带,下葬完毕后,女孝眷们用富贵馍投打引魂幡,直到打倒为止,谓之谁打倒谁有福气,能使子孙昌盛。

偃师一带有将绳索挽成一团拖在地上拉回的习俗,称为“拉富贵”。

下葬后,还要举行祭祀土地神的仪式,目的是丧家破土建墓,惊扰土地,敬请见谅,保佑生者及亡灵。

这一习俗汉代已有,称为“解土”(《论衡·解除篇》),以后历代都有此仪式。

民国时期祀文如“维民国某年某月某日,祀土官X X谨以猪首、果品、香烛、清酤之仪,敢昭告于后土尊神前,跪而言曰:‘今年有已故X X殡葬此山,茔城安久,恐有触犯,祈神默佑,尚飨!”’。

祭祀之后,孝子捧灵牌回家,家人点香接于门外,捧灵牌到堂屋安放。

孝子进门前,要在放有铜钱和菜刀的水盆中捞一把,谁能捞住钱,谁就有福气,叫“捞富贵”。

放把菜刀表示和死者一刀两断。

在伊川一带盆内放铜钱不是让孝子捞的,而是让跟随孝子回采的鬼神捞的,据说鬼神位忙于捞钱,就不会跟进家门了。

除丧守孝亡者安葬后,其亲属处理丧后之事,称为“除丧”。

洛阳老城一带出殡后,族人立即将灵堂中的铺草等一并清除到门外焚烧,把一块生的带皮猪肉和肉汤埋在原来停棺的地方,以求吉利。

将室内打扫清理干净,然后供奉家神。

葬后第二天,孝子挨门挨户向乡里邻里磕头,行酬谢和回送之礼,俗称“谢孝”,标志着丧礼完毕。

除丧中还要“出殃”。

是否出殃,由阴阳先生殃单而定。

殃单是阴阳先生在为亡者定“卒时”,根据寿终时辰推算葬后有无殃魂还家窥探所开列的一纸清单。

到殡葬时,阴阳先生将凭此单,推出出殃时日,殃起方向,殃升高度,殃散时刻,化气颜色等。

民间相传,人死后,有的“灵魂”立即离去,有的则恋恋不舍呆在家中几天再走,传唤魂煞因而也逗留不走。

人在断气后由阴阳先生推算死者的灵魂何时离家,若灵魂未走,要知道其落在何处,何时“出魂”离去,然后在其离去之时举行仪式送其离开,俗称“出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