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伤仲永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仲永》优秀 ppt课件
2020/4/10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2020/4/10
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 现的作用是什么?
• 从侧面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 凡,才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唐宋八大家
• 唐:韩愈、柳宗元 •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2020/4/10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2020/4/10
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 埋下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隐患
2020/4/10
“不使学”的作用有哪些?
• 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 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 化的关键。
2020/4/10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 先扬后抑。 •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 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 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 才“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 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020/4/10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2020/4/10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 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2020/4/10
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 现的作用是什么?
• 从侧面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 凡,才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唐宋八大家
• 唐:韩愈、柳宗元 •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2020/4/10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2020/4/10
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 埋下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隐患
2020/4/10
“不使学”的作用有哪些?
• 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 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 化的关键。
2020/4/10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 先扬后抑。 •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 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 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 才“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 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020/4/10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2020/4/10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 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经典PPT--伤仲永 课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吾与点也。” ① 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之谋过矣。君不~胜者而~不胜者,
何故也?” ② 等待。《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战国策·秦策五》:“(夫差)遂~句践禽。” ② 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 ③ 相当于“为”、“替”。《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人
《楚辞·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 夫~?’”;《齐桓晋文之事》:“然则废衅钟~?” ②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论语·公冶长》:“于予~何 诛?” 【与国】友好的国家。 【与手】施毒手杀之。
就
小分册45页
(1)动词
① 接近;靠近;引申为“前往”。《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
② 上;登上。《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佣耕。” ④ 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京邑,
不足为异。”
(3)连词
① 相当于“和”、“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
与(yù)
① 参加,参与。“子房亦~焉” ② 称誉。“朝过夕改,君子~之。”
与(yú)
语助词。 ①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相当于“欤”。
与(yǔ)
小分册53
(页1)动词
① 赠与,给予。《鸿门宴》:“则与~生彘肩。” ② 结交,亲附。《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己也,故又大施
忠焉。” ③ 党与,同盟者。《荀子·王霸》:“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 ④ 交往。《吕氏春秋·慎行》:“始而相~,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⑤ 敌,对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一~一,谁能惧我?” ⑥ 允许,赞许。《论语·述而》:“子曰:~其进也,不~其退也。”
何故也?” ② 等待。《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战国策·秦策五》:“(夫差)遂~句践禽。” ② 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 ③ 相当于“为”、“替”。《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人
《楚辞·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 夫~?’”;《齐桓晋文之事》:“然则废衅钟~?” ②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论语·公冶长》:“于予~何 诛?” 【与国】友好的国家。 【与手】施毒手杀之。
就
小分册45页
(1)动词
① 接近;靠近;引申为“前往”。《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
② 上;登上。《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佣耕。” ④ 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京邑,
不足为异。”
(3)连词
① 相当于“和”、“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
与(yù)
① 参加,参与。“子房亦~焉” ② 称誉。“朝过夕改,君子~之。”
与(yú)
语助词。 ①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相当于“欤”。
与(yǔ)
小分册53
(页1)动词
① 赠与,给予。《鸿门宴》:“则与~生彘肩。” ② 结交,亲附。《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己也,故又大施
忠焉。” ③ 党与,同盟者。《荀子·王霸》:“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 ④ 交往。《吕氏春秋·慎行》:“始而相~,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⑤ 敌,对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一~一,谁能惧我?” ⑥ 允许,赞许。《论语·述而》:“子曰:~其进也,不~其退也。”
伤仲永PPT课件137 语文版 (共25张PPT)
王安石
大观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 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 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 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 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 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写的《泊船瓜洲》。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 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 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 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 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 不得播下去呢!”
称:( chèn ) 泯:( mǐn )
课文翻译: 隶属,附属
指代书具
对…感到惊异 作为 给 写 立即,马上
不曾,从来没有 作,写 立刻,马上 用,拿
索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看 此,这 把…当成宾客 有的人
用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 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 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 (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 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 失,成为普通人了。”
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写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大观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 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 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 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 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 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写的《泊船瓜洲》。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 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 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 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 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 不得播下去呢!”
称:( chèn ) 泯:( mǐn )
课文翻译: 隶属,附属
指代书具
对…感到惊异 作为 给 写 立即,马上
不曾,从来没有 作,写 立刻,马上 用,拿
索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看 此,这 把…当成宾客 有的人
用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 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 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 (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 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 失,成为普通人了。”
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写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伤仲永》ppt课件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 方仲永“世隶耕” ?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 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 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 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 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环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 果。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 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 人”,原因是什么?
•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而“不使学”。
•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 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 方 仲 永 的 变 化 经 历 了 哪 几 个 阶
段? 2.方仲永最后变得“泯然众人”的
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道理?
小组讨论交流,两分钟后回答
分析本文
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第二阶段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能的人,没 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一般的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 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 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 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参考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 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 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 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 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 秀才看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 立即写好,诗的文章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 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的请他的 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 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 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王安石《伤仲永》PPT
邋遢大王
历史上的王安石其实不爱洗脸洗澡,也不爱换衣服,甚至不修边幅,不顾自身形象管理, 身上还会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怪味,你会不会觉得王安石的人设崩塌了? 但其实王安石不修边幅这件事,也不是个秘密。《宋史》里这样记载到王安石“或衣垢不 浣,面垢不洗”;清初李宗孔所撰《宋稗类钞》卷四也用这样的话“不事修饰奉养,衣服 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所择”来形容王安石。 除了历史记载,关于王安石不爱干净这件事,还有这样一些传言。传说宋仁宗在王安石的 领口上看到过虱子;一位和他一起共进工作餐的同僚,在吃饭吃得最香的时候,发现他的 胡须上也爬有虱子一只……这下王安石“不爱干净”的人设是撇不掉了。
目
第二章
录
诗词内容
诗词原文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这首诗是以供养父母、团结族人 为内容。此事传出后,一乡的秀 才都来观看。从此,人们指着东 西让他作诗,他挥笔而就,文采 与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县里人听 说,亦很惊奇,渐渐有人请他父 亲带他去作客,也有人拿钱帛请 他作诗的。
诗句赏析
“余闻之也久”,束上起下,一 方面显示上段所写的内容即据传 闻而得,另一方面又引出亲识其 面的愿望。作者写了两次见闻: 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时,“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暗示在 这六七年中,仲永的诗毫无长进。
改革运动
目 录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 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 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 “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物 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改革变法触及官 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加上在实施 过程中一些官吏借机敲诈盘剥,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 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 1074年四月接受王安石辞去相位,再任江宁知府。
《伤仲永》PPT课件
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平庸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伤仲永》ppt课件
把… …当 作宾客
对… …感到 认为……有利 惊奇
有人
对已去世的人的 敬称。“先人”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在这里指“先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父”。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消失的样子
B.借旁近与之( 方仲永 ) C.邑人奇之( 这件事 )
D.或以钱币乞之( 方仲永写的诗 )
㈢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稍稍宾客其父。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⒈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 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 “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 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
天资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学”
的原因。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有两层,试归 纳层意。 第一层: 写仲永幼年做诗的非凡才能。 第二层:
写其父贪利而“不使学”的错误作法。
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最 终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贪其利不使学。
读准字音 理解句式
启
示
作者简介 结构层次 名言警句 翻译课文 内容理解 参考译文 特殊用法 练习1 小 结 课文朗读 退 出
重庆七中 孟平凡
练习2
读准字音 仲 zhòng 隶 lì 尝 cháng
啼 tí 扳 pān
泯 mǐn
焉 yān 谒 yè
矣 yǐ
邑 yì 称 chèn
耶
yé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 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 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 烈反对, 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 荆国公,谥号“文”。著 有《王临川集》、《王文 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 家之一。
对… …感到 认为……有利 惊奇
有人
对已去世的人的 敬称。“先人”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在这里指“先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父”。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消失的样子
B.借旁近与之( 方仲永 ) C.邑人奇之( 这件事 )
D.或以钱币乞之( 方仲永写的诗 )
㈢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稍稍宾客其父。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⒈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 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 “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 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
天资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学”
的原因。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有两层,试归 纳层意。 第一层: 写仲永幼年做诗的非凡才能。 第二层:
写其父贪利而“不使学”的错误作法。
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最 终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贪其利不使学。
读准字音 理解句式
启
示
作者简介 结构层次 名言警句 翻译课文 内容理解 参考译文 特殊用法 练习1 小 结 课文朗读 退 出
重庆七中 孟平凡
练习2
读准字音 仲 zhòng 隶 lì 尝 cháng
啼 tí 扳 pān
泯 mǐn
焉 yān 谒 yè
矣 yǐ
邑 yì 称 chèn
耶
yé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 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 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 烈反对, 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 荆国公,谥号“文”。著 有《王临川集》、《王文 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 家之一。
《伤仲永》ppt课件(精品)
金溪民/方仲永,听世/隶读耕课。仲文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
/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
的意思是 。
2、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所指
代的内容。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自己的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3)父利其然也。( )
这
(4)稍稍宾客其父。( ) 他,指方仲永
他的,指方仲永的
14
课堂检测
5、以下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 ( ) A、上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
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即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没有受到后天正 常的教育。(即:其受于人者不至)
内容图解
伤 叙事 仲 永
方仲永
父
幼年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
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利其然 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不使学
议论:
自读课文
要求:根据课本注释读懂文意
一、解释下列词语 隶 尝 书具 异 旁近 其 以 意 一 是 就 其 观 奇 宾客 利 谒 于 使 之令称闻自复焉泯然 通 悟 受 贤 卒 彼其 夫 固 已 耶
5
自读课文
全
曾经一、解释下列词语
他的
对……感到诧异 对……感到惊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把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代文具 对…感到惊异 给 他
写
作,写
用
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这父,母那、收作族为为意,立传即一,乡马上秀才观看 之。此,自这是指立物刻作,诗马立上就,完其成 文文理采
都 皆有可观主者旨。认邑为人…奇惊之异 ,稍纷纷稍宾把客…其当父成宾,客或以用钱,币拿乞之它。父道利理其
2、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悲伤,文中是“为……感到惋惜” 的意思。“伤仲永”就是为仲永这个人感到 惋惜。流露出作者对仲永的哀伤、惋惜之情。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是作者青年时代 写的一篇随笔。文中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 变化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 么优越,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 持自学,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 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 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的样子
一般的人
四、注意下列实词的理解
• 1伤仲永 • 2世隶耕
伤: 哀伤、叹惜 隶: 属于
• 3养父母
养:赡养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立就: 立刻完成
• 5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乡: 全乡
• 6或以钱币乞之 • 7邑人奇之 • 8从先还家 • 9前时之闻 • 10泯然众人矣
或: 有的人 邑人:同县的人 从: 跟从 闻:听到的名声 泯然: 完全
学习目标: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 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 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王临川集》、 《王文公集》等。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 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 隶( lì) 谒( yè) 邑( yì)
❖称(chèn) 泯(mǐn ) 矣( yǐ ) ❖焉(yān) 扳(pān)
三、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
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 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十二 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 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 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完全同平常人一样了。”
曰:“泯然众人矣。”
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 成为普通人了。
参考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 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 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 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 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 秀才看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 立即写好,诗的文章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 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的请他的 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 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 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 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 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 亲当作宾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2)于
环谒于邑人 ( 到,介词 ) 于舅家见之 ( 在,介词 ) 贤于材人远矣( 比,介词 ) 受于人者不至( 被,介词 )
3)其
其诗以养父母(他的,指方仲永的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方仲永写的诗 ) 父利其然也(代,指这件事) 其受之天也(他,指方仲永 ) 如此其贤也(他的) 彼其受之天也(他 )
五、需要理解活用的字词
1、即书诗四句
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对待
5、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
1)之
忽啼求之( 代词,代书具 ) 借旁近与之 ( 代词,代仲永 )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代“仲永写的诗”) 余闻之也久( 代词,代“仲永很有才这件事”)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 卒之为众人( 调节音节,无意义 ) 受之天也( 代仲永的通达聪慧 )
这样然也每,天日扳仲这件永事环谒于拜访邑人,乡人不使学有。的人
求,索取 认为…有利
牵,拉
到处 对,到
让
学习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我 听说
这件事 跟从
回在
他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让 消失 符合
助词
曰“泯然众人矣”“的”
名声
回家
再一次
这件事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 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 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 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才艺展示
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惊叹语气
2、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
3、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
4、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
伤 仲 永 隶属,附属
——王安不石曾,从来没有 索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