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国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综述
国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的地位日益突出,英语教学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英语教育研究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重要部分。
教师话语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和调节着教学氛围、授课过程和学生学习表现。
本文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综述国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对研究未来的建议。
一、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历史脉络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是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经典主题。
早在1950年,英国学者C. Reynolds在他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重要性。
自此以后,许多著名学者也曾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作为研究的重点,如G. Cook在他的《英语教学:一个指导性的框架》中,曾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另外,T.P.Flowerdew人更是针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了多个专题研究,比如教师话语的功能、形式和类型。
二、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理论依据许多学者也从不同理论和角度,以及不同方向去探索、分析和剖析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如话语功能理论(Discourse Function Theory)、话语建构理论(Discourse Construction Theory)、社会话语理论(Social Discourse Theory)等,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以分析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角色与功能。
这些理论以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系统分析,为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为更进一步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外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的实践落地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也有许多实践落地,如香港大学的研究小组曾经开展了多年的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旨在探索教师话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者L. White等人也曾给学生开设了一门“英语教师话语”课程,教授如何构建教师话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此外,许多研究团队也研究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以认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可能带来的歧视等问题。
国外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研究综述
国外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研究综述摘要:在进行国外研究动态的梳理时,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中小学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中国特有的教育活动,是中国本土化表达,国外的文献中没有与中国特色的教学研究活动完全一致的概念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研究。
针对该研究,尽管国外没有与中国的“教学研究活动”相一致的概念,但也有相似的概念,各国的教研活动都散见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和教师培训之中,国外称为“教学指导”、“教师指导”“教学行动研究”等。
通过文献检索,笔者从相近概念中梳理国外关于“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研究综述1.各国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模式的研究美国国家他们的研究指导为“行动研究”,美国的教师培训准要针对新教师和非新教师的培训,针对新教师的培训,美国制订了入职培训计划(induction program)以及教师指导计划(mentoring program)。
1963年出版的《柯南特报告》包含了一些关于支持初级教师的具体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人呼吁制定项目来帮助初级教师,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加速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驾驭的能力。
1970年后,《詹姆斯报告》就明确说明了教师入职培训的三个阶段,通过教师指导方便教师职业生涯的定位。
吕敏霞在博士论文进行美校本研究活动的研究中也整理出针对新教师和非新教师的教研模式。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小学开始一些小型的培训课,以此给予教师的一些指导,并推出各州的培训,针对教师存在的各种问题制订培训目标。
Maistre C L和Paré(2009)类似于辅导和或入职培训的项目可以作为那些需要获得知识的人和那些在不同领域获得专业认证的人搭建桥梁。
指导计划允许第一年的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工作,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教学方法。
新老师也能够与更有经验的教育者建立个人关系,进行活动。
日本的“教学研究活动”被称为“授业研究”也有的学者将其翻译为“课例研究”,作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一种方式。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Teacher Education外语教师教育简介:教师教育(职前和在职教育)多年来主要沿袭传统和基于⼀般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作为基础(Carter 1990 ; Freeman 1996)。
普通教育1980s (Shulman 1987) 倡导“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在外语或⼆语(以下统称外语)教育领域则在90年代以后。
国内外语界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Cambridge,P13)1990s-refinging the scope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ichards and Nunan’s(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SLTE included not simply what teachers need to learn, but increasingly how they would learn it. ..there were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in which language teachers engaged(Freeman and Richards 1996;Woods 1996).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base of SLTE (Freeman and Johnson 1998) Presently,Socio-professional identity外语教师教育背景:1)课程改⾰的现实需求2)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3)新兴社科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对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教育提出挑战;信息加⼯理论引发了对教师思维过程和对⽐专家 - 新教师的研究(Clark & Peterson 1986);实践认识论(Schon 1983)、社会⽂化理论及活动理论(Vy2gotsky 1978)等新视⾓刺激了教师学习与发展的新探索;社会批判及后现代思潮使⼈们重新审视教师的⽣命本质和社会⾓⾊(如 Wu 2002);⽽解释 - 现象学⽅法论则深刻影响了以“质”为特征的教师教育研究。
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
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其发展路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我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概念界定,明确其发展内涵和特点。
接着,从发展路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还将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思,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本文将对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概述在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向“教育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对教师教育者职业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是对教师教育专业性的提升和追求。
从教师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来看,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了教育研究的积极参与者。
他们不仅关注教学实践,也致力于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来看,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从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路径来看,他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这包括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参与教育研究项目、开展教育实践、与其他教育者交流等。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论述
1 .实证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法
实证研 究在 英语 中被称 为是 “ e mp i i r c a l s t u d y ”,实证 研 究 一直在 自然 科学 界 中广 泛应 用 ,它强 调知识 必须 是建 立在观 察和 实验 的基础 上 ,通过 科学 的手 段来揭 示 一般结 论 。教师教 育研 究又 是交叉 学科 研 究,涉 及教 育学 ,心理 学 以及 人类 学等 多方面 的 内容 。 实验法 是 以选 定 自变量 和 因变量 为基础 ,形 成一 个理 论假 设进行 研究 。从科 学角 度讲 ,很严 谨 ,但是 由于 教师 教育研 究 的主要 对象 是人 ,而涉 及人 的研 究会有 很 多方面 的问题 ,而且 情景 比较 难控 制 。比如性 格 ,个人 背景 ,信 念 或伦 理性 问题 。 调查 法 是 人 文 社会 科 学 的 最 基 本 的研 究 方 法 ,经 常 被 用于 教师 教育 研 究中 。最 常用 的办法 是 问卷 调查 ,其 目 的是 收集大 量的 信息 ,并做 出推 理 。例 如 ,北京 师范 大学 教 师教 育研 究 中心 ,对 北京 农村 教师发 放 问卷调 查其 教师 教 育 专 业 活 动 的满 意 和 需 求 度 ( 李 琼 、朱 旭 东 、赵 萍, 2 0 1 3 )还 有通 过发 放 问卷 了解 教师 专业 发展 现状等 ( 吴一 安、周 燕 ,2 0 0 4 ) 调 查法 是简单 易行 的一种 研 究方法 , 只要 设计 科 学合 理 ,能 够很 容易 的获取 所需信 息 。但是 正 因为其特 点 ,被 留下 “ 不严谨 ”的印象 ,所 以在使 用过 程还 需要尽 量避 免
教 育视 野
外语教师教 育研 究方法论述
曹 帅 内蒙古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国内外教育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教育的研究综述引言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重点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对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分析。
国内教育研究国内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重要领域:1. 教育政策与改革:研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关注政策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2. 教育评估与质量:探讨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以及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3. 教育技术与创新: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包括在线教育、智慧教室等。
4. 教育心理与发展:关注学生的研究心理和发展,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研究成果和发展潜力。
国外教育研究国外教育研究在很多方面与国内研究有共同之处。
然而,以下几个方面在国外研究中较为突出:1. 教育体系比较: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制度,研究其异同和效果。
2. 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探索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方法。
3. 跨文化教育:研究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和效果,包括跨国教育项目和学生交流项目。
4. 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教育领导者的角色和能力,以及学校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的教育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拓展:1. 教育创新和改革: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创育模式和方法,推动教育改革。
2. 教育公平与包容: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如何实现教育的包容性和公正性。
3. 教育发展与可持续性:研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关注教育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4. 教育技术与数据分析:利用教育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探索教育教学的效果和优化路径。
结论国内外教育研究在不同的领域和角度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遵循合适的引用规范)。
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
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一、概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多模态外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多模态外语教学强调通过多种感官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语言学习,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统计分析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关于多模态外语教学的研究文献,梳理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本文发现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模态外语教学的理论框架、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多模态外语教学的效果评估、以及多模态外语教学在特殊领域的应用。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外语教学的理论体系,还为实际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肯定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部分研究在理论框架构建方面尚不完善,实证研究相对不足,以及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载文的统计分析,全面梳理了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化多模态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加强实证研究,优化教学资源开发,以推动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多模态外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多模态教学强调通过多种感官和渠道协同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尽管多模态外语教学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深度不够、实证研究不足、缺乏对比研究等。
对我国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进行综述,总结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教师教育研究综述——以《教师教育研究》为例
者 是 紧 密联 系 在 一起 的 .是 中 国教 师 教
式 .为普 教 和 高教 服 务 :在 课 程 设 置 上 .开 设 通 识 、专 门 (以 后 所 教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 教 师 教 育 技 能课 程 ) , 突} 十 { 师 范 性 , 强 化 学 术 性 ,加 强 实 践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和专业情 意等素质 要求 。鉴于 目前我 国教师 职业 的专业化
度 与组 织 .并 倚 重 教 师 群 体 的 自主 力 量 。来推 进教 师 专业 化 进程 。 『 3 0 王 长 纯 提 出教师发展 学校 建设 标 准参 考纲 要 。
该标 准 包 括 :实 现 大 学 和 中 小 学 的 合
作 。促进 教师教育专业化 、一 体化和 终 身化 的实 现 ;建有 教 师专 业发 展制 度 ; 编制 以教学研合一为核心 的教师专业 发 展 目标 系统 :将 研究与理解学生 作为 教 师专业发展 的中心 ;拥有多学科 的专 家 队伍 ,实现 大学学术文化和 中小 学实践 文化 的互 动等。为教师专业化 发展提供 了参 照标 准。 } 4 在实践方 面 .学者郑友训 提 出教 师 专业 成 长 的 三条 路 径 :来 自教 师个 体
纪下半 叶 以来 ,教 师教 育界 “ 打破 封
闭 ,走 向 开 放 ” 的 呼 声 1 3益 强 烈 ,其 主
育改革 的一 系列 变化。首先综合性 大学
参 与教 师教 育体 系 .要求 改 变 以往 师 范
要表现就是综合性大学积极介入 教师教 育。这表明 ,综合性大学参与教 师教育 在我国同样已是大势所趋 。但 是综 合性 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一个过程 。不可操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回顾——从促进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视角
些 教 学 法 .于 是 9 0年 代 的研 究 重 点 转 到 了 研 究 教 师 上来 了 。
养 基 础 英 语 教 师 的重 任 , 中学 英 语 教 师 的教 学 能 力 与 素 质 发 展 与 高 校 的 教学 理念 息 息 相 关 。第 二 , 校 是 引领 科 研 和 学 术 活 动 高
的最 前 沿 阵地 , 科 研 理 论 、 果 和 模 式 对 中学 英 语 教 师 的 教 学 其 成
堕
N o . 8
一
维普资讯
T M E E UCA ON I D TI
Au s 0 8 gu t2 0
外 语 教 师 教 育 研 究 回顾
从 促 进 民族 地 区 中学英 语 教 师素 质发 展 的视 角
覃 建 巧
摘 要 : 国 内外 近 三 年 外语 教 师教 育研 究进 行 回顾 和 总结 , 者 发 现 , 语 界 同行 对 “ 对 笔 外 中学 英语 教 师 素质 发 展 ” 题研 究 的 广度 和 课 力 度 部 不够 , 民族 地 区 中学 英语 教 师素 质 发展 的 专题 研 究甚 至 为 空 白 。研 究 民族 地 区 中学英 语 教 师的 素 质发 展 . 有 针 对 性 和 实 用 对 具
} 生。
关键 词 : 外语 教 师 教 育
民族 地 区 英语 教 师素 质 发展
建议
中图 分 类 号 : 6 20 G 4 .
文 献 标 识码 : C
文 章 编 号 : 6 2 8 8 ( 0 8J 8 0 9 — 2 1 7— 112 0 — 0 4 0 0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综述——以《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例
- 1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综述——以《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孙亮亮【摘要】外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引发了研究者对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广泛关注。
本文统计分析了近10年(2008-2017)《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期刊发表的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论文, 结果显示:l.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成果明显增加;2.研究方法发生变化,实证性研究有所上升;3.研究内容涵盖4个方面。
【关键词】教师教育与发展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趋势一、引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教学要求》(2007)等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引发了全国规模的英语教育改革。
与以往的改革相比,这场改革更直接触动着参与者的教育和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自然为这场改革所关注。
国际上教师专业化走向、教师教育研究的蓬勃开展及其理论的不断深化是本研究的学术背景。
二、文献检索本文以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为检索源,整理和分类出2008-2017年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期刊发表的有关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的论文,共检索到9篇论文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三、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现状1.基本态势。
近10年间该期刊发表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论文9篇,其中发文最多的是2016年,其次为2012年。
数据显示,2012年以前关于外语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文章居多(4篇),其次是关于教师决策与信念的文章(2篇)。
2013到2015年间没有关于教师教育发展与研究的文章发表。
2016年关于教师知识与能力,专业发展模式,国外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各有一篇。
实证性研究比例偏高,研究领域有所扩展除教师知识能力外,专业发展的知识体系也备受关注。
2.研究方法。
2008-2017年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期刊发表的有关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以实证性研究为主(8篇),这与研究者逐渐具备了大数据的统计技能有关。
外语教师自主发展策略研究综述
和态度等方面持续 发展 的过程” ,需要教师 自身不断地学习和 探索。根据 Wa ae对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 和教师发展所作 的 lc l
区分 , 培训 或教育可 以由他人来进行 和管理 , 而发展 只能依靠
自己 , 师 发 展 强 调 教 师 要 在 教 学 中反 思 自己 的教 学 观 念 和 教 教
之相 关 的方 法 和手 段 的 反思 。通 过这 种反 思 , 师 可 以检 视 反 教
二 、团队合 作发展 策 略
无疑, 外语教师个体 自我意识的提高是外语教师 自我发展 的前提条件 , 但研究表 明 , 师间 的合 作可 以激发教 师 自主发 教
展的 自觉性 、 积极性和 主动性 , 可以激发彼此的灵感 , 提高个体 的 自制力和创造力。E g 认 为在适 当的环境下 , de 团队合作可以 极 大地促进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增强 。团队合作发展 策略 的前提 是 教师相互合作 , 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 () 1 建立外语教师研究小组 。外语教师研究小组是团队合 作 的一种重要形 式 , 小组成员可 以不定期地聚在一起共 同分享 彼 此最新的所知所感 所想 , 了解学术 领域的最新 动态 , 学改 教 革 中的新理念和方 针政策 , 或就某一 主题( 如教学过 程中最关 注或最困惑或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教学研 究领域的最新 理论 ) 进
的 目的和重点 , 师要深入反思教学过程 中的得失并提 出提高 教 教学的策略 。 () 3 建立教学档案 。C mpel a bl等认 为教 师档案是一个有组 织 的、 目标驱动 的 、 个体在 复杂的学 习和教学活动 中形成的作 品集 ,同时也 是一个正在成 长着 的专业 人员所拥有 的大量知 识、 技能 和性 向的有形证据【 3 】 。与教学 日志相 比, 其涉及面更广 泛 。B sds at a 认为教学档案是 阶段性 的、 i 总结性的 , 能呈现教师 在 长期 自我反思 、 自我评价和 自我管理过程 中所形成的教学理 念、 自我发展和所取得 的成就 的文档材料 , 内容包括教 学理念 、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概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主题,比较分析国内外的现状,介绍成功案例,并探讨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主题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国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评价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也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中国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积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教师专业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例如,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中心”为理念,注重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强调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国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
在国内,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具有代表性。
该校通过实施“和田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计划”,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该计划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专家指导、合作学习、反思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该校还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
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教育机构应加强与学术团体的合作,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教师应积极参与培训计划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基于外语教学的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现状综述
基于外语教学的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现状综述【摘要】本文对基于外语教学的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现状进行了综述。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探讨了国内外外语自主学习现状、外语教学现状、自主学习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自主学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及自主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有助于深入了解外语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现状,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外语教学, 自主学习, 现状, 关系, 启示, 应用, 结论, 展望, 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语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外语的学习与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国内外,外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研究背景中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探讨,比如:外语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国内外外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如何?自主学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旨在对基于外语教学的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自主学习的概念、现状、关系以及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外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的初衷在于研究外语自主学习理论,探讨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外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基于外语教学的自主学习理论现状,探讨自主学习在外语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国内外外语自主学习的发展现状,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2. 探讨国内外外语教学的最新趋势与发展,分析当前外语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探讨自主学习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探讨自主学习如何促进外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4. 分析自主学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引入自主学习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研究综述【摘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是对外语教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和趋势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的学术性文献。
本文首先从概述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外语教学研究综述的定义和意义。
接着对外语教学研究综述的内容关键点、方法论、案例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内容关键点包括教学策略、评估方法等;方法论涵盖量化研究、质性研究等;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发展趋势指出了个性化教学、技术辅助教学等新趋势;影响力涉及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等方面。
结论部分展望了外语教学研究综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整体而言,外语教学研究综述是促进外语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和参考。
【关键词】外语教学、研究综述、概述、内容关键点、方法论、案例分析、发展趋势、影响力、未来展望1. 引言1.1 外语教学研究综述概述外语教学研究综述是对外语教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整理、总结和评价的一种学术文献。
通过对相关文献、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把握外语教学的发展脉络和热点问题,为外语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经验。
外语教学研究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外语教学领域的最新动向和研究热点,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外语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外语教学研究综述也是推动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外语教学领域的发展。
通过对外语教学研究综述的概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外语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外语教学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2. 正文2.1 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内容关键点1. 外语教学理论:综合评述了各种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包括交际教学法、情感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分析了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和局限性,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 外语教材研究:探讨了各种外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
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教材设计的建议。
3. 外语教学策略:总结了各种外语教学策略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包括口语训练、听力提高、词汇扩展等方面。
对外英语教学的教师教育与实践及政策研究综述
后, 以“ 纯文 本 ” 格 式保 存 人 电脑 , 转 写相 关语 料 的选题后 , 建成 T E S O L Q u a t r e r l y选 题生 语 料库 , 然后进行整理及标注 J 。 选题语 料 的标注包 括两
题通过 检索进 行计量 分析 , 旨在对 全世界 范 围内
基金项 目: 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 究西部 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 目[ 编号: 0 9 X J A 7 4 0 0 0 4 ] 。 作者简介 : 陈晋秋 , 女, 汉族 , 山西人 , 贵 州师范大学外国语 学院副教授 。
语言 与 文学 1 4 3
! ( ) l 4# 譬 1
辫 H民 诲 女 晕 警 榴 f 圩拳 ≯ { 一 珥 喾
国际期 刊契合该 主题 , 兼具学术 的融合 性和专业
性, 主要 探讨 非英语母语 学生学 习英语 的教学方
w o r d l i s t 功能检索研究指标相关词块 出现 的频 次 , 透过研究指标 的频次高低 , 捕捉其研究 热点 , 从而
探究 T E S O L Q u a t r e r l y 学术语篇 的核心研究领域 。 ( 二) 研 究步骤 1 .选题语料的建库及标 注 下载 2 0 0 5~ 2 0 0 9年 T E S O L Q u a r t e r l y 所 刊登 的相关学术论文 的电子文稿 , 并按 时间 、 来源命 名
T E S O L有关 英语 教 师教 育理 论 与实 践研 究 的状
个方面 : 头文件信 息标注 和词性 赋码 。本 研究 略 去头 文件信息 标注表 , 词性赋 码 的标 注主要用 于
况进行概述 , 以助 我 国该 领域 的教学 及研究 者
教师教育研究文献综述与评析
教师教育研究文献综述与评析引言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和评析教师教育研究文献,揭示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一、教师教育的定义与背景教师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提高的活动。
教师教育的出现源于对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二、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师教育研究经历了从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过程。
以往的教师教育研究主要关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而现代教师教育研究越来越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师教育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教师培养模式、教师发展阶段、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
其中,教师培养模式包括传统培养与多元化培养的比较;教师发展阶段主要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包括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教育创新等方面。
四、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教师教育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证研究等。
其中,实证研究是教师教育研究中常见的方法,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来探究教师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五、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构建、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与改革、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能力培养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最新动态。
六、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教师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教师教育研究已逐渐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国外教师教育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教师教育研究的问题与挑战教师教育研究面临着实证研究的难题、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等问题与挑战。
此外,在不同教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进行教师教育研究也面临一定的困境。
八、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景展望未来,教师教育研究将继续深化,重点将从教育改革向教育创新转变,注重对教师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和资源支持的实现。
外语教学方法与创新研究成果总结
外语教学方法与创新研究成果总结外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外语交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综述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其中的创新。
一、听力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听力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传统的听力教学多以录音机为主,缺乏互动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听力教学方法逐渐兴起。
比如说,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听力练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听录音并进行模仿。
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效果显著。
二、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口语是外语学习中最具挑战性的技能之一。
过去,教师往往依赖传统的口语教材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展缓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口语教学的创新。
例如,以游戏为背景的口语练习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从而提高口语能力。
三、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阅读作为外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直备受重视。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授,缺乏全面的理解能力培养。
然而,研究表明,基于交际法和认知语言学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写作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写作是外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传统的写作教学更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规范,容易让学生陷入模式化的写作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写作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真实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写作,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五、综合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往往将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分割开来,缺乏整体性。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综合性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任务型教学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
六、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创新应用。
虚拟实境技术、在线学习平台、语音识别技术等都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文献综述发布时间:2021-09-24T01:18:57.900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7期作者:王鸿燕[导读] 教学设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快速发展,主要形成三种教学设计模式,即“以学为主”“以教为主”和“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引入西方教学设计理念,国内学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摘要:教学设计,即授课教师在课前设计好一堂课所需要用的内容和流程,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高效教学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本文在对英语教学设计现状、英语教学设计策略进行全面的文献梳理,以期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教学设计;综述教学设计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快速发展,主要形成三种教学设计模式,即“以学为主”“以教为主”和“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引入西方教学设计理念,国内学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
高效教学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高效教学就是在规定的教学实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能当堂学、当堂会,教师能保落实,减负担。
学生有无进步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高效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对教材练习的设计重置,是保证课堂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念和教育原理为基础,对教学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的规范性科学,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立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制定系统的、动态的指导性方案。
本文采用文献法,利用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数据库进行检索,本文紧紧围绕英语教学设计现状、策略进行全面梳理研究。
一、英语教学设计现状英语教学设计现状的研究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初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现状受学界关注较少,其中绝大多数学者们都认为英语教学设计的水平有待提高。
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
1662013年第28卷第4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3-16作者简介:刘忠喜(1979-),男,吉林长岭人,讲师,从事英语教师教育、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课题“基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评测体系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QN1211。
近年来,教师实践性知识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相关的研究和文章也越来越多。
关于在职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国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现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也开始出现,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笔者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职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加拿大学者Elbaz,F.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探讨。
Elba z (1981)选择加拿大的一位中学英语教师Sarah 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放性访谈,对这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的故事展开研究,主要探讨了Sarah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试图理解她在教学工作中如何作出选择和进行决策。
Meijer,Verloop,&Beijaard (1999)通过课堂观察、回顾式访谈的方式探究语言教师关于阅读理解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通过对在职英语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发现关于阅读理解教学的实践性知识有三大类:关于学科内容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知识。
Ariogul(2007)对三位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更多源于他们先前的语言学习经历。
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遭遇问题时,他们通常会根据自己先前的语言学习经历做出教学决策。
教师的语言学习经历比教学经历和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在更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二、国内相关研究我国从本世纪初才逐渐开始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关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0引言通过对国内外与教学环境有关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环境的概念、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因素、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环境改善的策略等几个方面。
以引起人们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充分关注,使农村英语教学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教学环境和英语教学环境的概念关于教学环境研究的理论思想可以追溯到勒温(Lewin) 的场理论和莫里(Murray)的需要-压力理论(Need-Press theory)。
勒温认为:“凡属科学的心理学都必须讨论整个情景,即人和环境的状态。
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即 B = f (P ,E) ,其中B 代表行为,P 代表人,E 代表环境。
这里的环境并非客观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环境”,它包括了对个体行为有影响的一切事实”[1]。
莫瑞的需要-压力理论也强调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与勒温不同的是,莫瑞把个体因素( P) 称为需要,把环境因素( E) 称为压力。
莫瑞的理论认为,需要是指为个体行为提供方向和动力的组织倾向,压力是支持或阻碍个体表达或满足需要的外部环境。
需要与压力是两个相互补充但不一定是相互支持的概念,它们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同型关系,比如一个人有合群的需要,他就会最大程度的利用能建立亲密友好关系的机会,而合作的环境本身又会优化这些机会。
但是并不能认为有高合群需要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同样也不能认为高合群压力的环境会使每一个人表现出合群行为。
在莫瑞的理论的基础上,斯腾(Stern) 在1920 年提出了个人与环境的适合理论(person-environment congruence theory) ,认为个人需要与环境压力的积极作用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张正东、杜培俸指出:“外语立体教学法的环境是能稳定教学结构、制约教学运作、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因素”“环境就是外语教学赖以进行的实际”[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Teacher Education外语教师教育简介:教师教育(职前和在职教育)多年来主要沿袭传统和基于一般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作为基础(Carter 1990 ; Freeman 1996)。
普通教育1980s (Shulman 1987) 倡导“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而在外语或二语(以下统称外语)教育领域则在90年代以后。
国内外语界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Cambridge,P13)1990s-refinging the scope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ichards and Nunan’s(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SLTE included not simply what teachers need to learn, but increasingly how they would learn it. ..there were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in which language teachers engaged(Freeman and Richards 1996;Woods 1996).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base of SLTE (Freeman and Johnson 1998) Presently,Socio-professional identity外语教师教育背景:1)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2)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3)新兴社科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对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教育提出挑战;信息加工理论引发了对教师思维过程和对比专家 - 新教师的研究(Clark & Peterson 1986);实践认识论(Schon 1983)、社会文化理论及活动理论(Vy2gotsky 1978)等新视角刺激了教师学习与发展的新探索;社会批判及后现代思潮使人们重新审视教师的生命本质和社会角色(如 Wu 2002);而解释 - 现象学方法论则深刻影响了以“质”为特征的教师教育研究。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 preparatio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and staff development:…it places self-development at the centre of a de fin ition of language teacher development. Self-direction is as important in teacher development as it is in language learning (see Nunan & Lamb 1996) Brockett & Hiemstra (1991: 29)defi n e self-direction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 that predispose one toward taking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personal learning endeavours’.The t erm ‘train’ has unfortunate collocations. As Edge (2003a: 7) says ‘to train is to instill habits or skills, and the word collocates just as happily with dogs and seals as with teachers’. The negative connotation of the term training has led to greater adoption of the term ‘teacher preparation’.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Barduhn 2002) is career orientated and has a narrower, more instrumental and utilitarian remit. Arguably, teacher development is more inclusive of personal and moral dimensions.Pettis (2002), Johnston (2003) and Miller (2004) present conscious engagement with teacher development as an individual moral commitment.Pre-service training or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has the function of giving guidance to possible pedagogic choices, teaching strategies, L2 methods, course design and coursebook materials. This can provid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for new teachers and is ‘a necess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for professionals’(Clarke 1982: 447).Language teacher development is✧ a bottom–up process and as such can be contrasted with top–down staffdevelopment programmes;✧values the insider view rather than the outsider view;✧is independent of the organization but often functioning moresuccessfully with its support and recognition;✧is a continuing process of becoming and can never be finished;✧is a process of articulating an inner world of conscious choices madein response to the outer world of the teaching context;✧is wider tha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cludes personal, moraland value dimensions;✧can be encouraged and integrated in both training and educationprogrammes外语教师教育的概念重构:澄清教学概念:教学是复杂的认知活动重构教师的知识基础:个人实践知识走向合法化理解教师学习的本质和教师教育的作用教师决策研究(teacher decision-making)教师知识/观念研究教师学习/发展的研究趋势:基于新概念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案正在形成 (如 Roberts 1998) ;新的教师发展策略层出不穷 ,如反思性教学(Farrell 1999) 、合作行动研究(Burns 1999) 、探究性实践(Allwright 2003) 、案例教学(Reichelt 2000) 、融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发展于一体(韩刚 ,?)。
The emergence of such issues as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critical pedagogy for example arose from within the profession largely as a result of self-imposed initiativ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SLTE has also been impacted by external pressures, for example by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ed for English as a langua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has brought with it the demand by national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for new language teaching policies, for greatercentral control over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d for standards and other forms of accountabil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actical teaching skills and academic knowledge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 in SLTE programs has generated a debate ever since, although as we will see in what follows is now part of the discussion of a much wider range of issues. In the 1990s the practice versus theory distinction was sometimes resolved by distinguishing “teacher training”from “teacher development”, the former being identified with entry-level teaching skills linked to a specific teaching context, and the latter to the longer-term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teacher over time. Training involved the development of a repertoire of teaching skills, acquired through observing experienced teachers and practice-teaching in a controlled setting, e.g. through micro-teaching or peer-teaching. Good teaching was seen as the mastery of a set of skills or competencies. Qualifications in teacher training such as the CELTA (Certificat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 Adults) were typically offered by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or by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British Council. Teacher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meant mastering the disciplin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Qualifications in teacher development, typically the MA degree, were offered by universities, where the practical skills of language teaching were often undervalued.By the present time the contrast betwee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replaced by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nature of teacher learning, which is viewed as a form of socializ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thinking and practices of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SLTE is now also influenced by perspectives drawn from sociocultural theory(Lantolf 2000) and the field of teacher cognition (Borg, 2006). The knowledge base of teaching has also been re-examined with a questioning of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ing of the language-based disciplines as the major foundation for SLTE (e.g. linguistics, phonetic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eeman 2002).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been affected by external factors -by the need to respond to the status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nd the demand worldwide for a practical command of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he Cambridge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PDF,P1-3---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an Integrated Programme for EFL Teaching Training.PDF, P:35教师专业化发展:The professionalism of English teaching is seen in the growth industry devoted to providing language teachers wi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qualifications, in continuous attempts to develop standar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professional journals and teacher magazines, conference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to attempts in many places to require non-native speaker English teachers to demonstrate their level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a component of certification, to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for native-speaker teachers, and to the greater level of sophisticated knowledge of language teaching required of English teachers. Becoming 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 means becoming part of a worldwide community of professionals with shared goals, values, discourse,and practices but one with a self-critical view of its own practices and a commitment to a transformative approach to its own role.--The Cambridge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PDF教师知识:-Shulman(1987)的分析性框架(1)学科知识(subject content knowledge);(2)一般性教学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3)课程知识(curriculum knowledge);(4)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5)学习者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6)教育环境知识(knowledge ofeducational contexts );(7)教育目的和目标、价值及其哲学和历史基础-Richards (1998)的外语教师知识(1)教学理论知识;(2)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3)目的语交际技能/能力;(4)学科知识;(5)教学推理(reasoning )和决策能力;(6)环境知识(J. C. Richards. 1998. Beyond Training. CUP.)国外学者(REYNOLDS,1989;GROSSMAN,1990),国内学者(辛涛、申继亮、林崇德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教师专业知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