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说课课件(共38张PPT)
第四部分
说教学流程
第 1 一环节: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 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 原子有没有自己的结构? 如果有,原子的结构又是 怎样被一步一步揭示出来 的呢? (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 求知欲。)
复习旧知
提出问题
(3)学生对科学探究非常感兴趣,非常乐于体验科学家探 究化学理论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 努力思考,把微观知识宏观化,理性知识感性化,帮助学生 克服认知障碍。
第三部分
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
(1)教学策略:
①创设“我是科学家”的教学情境:由于本节课内容抽象,如 果只是说教式的简单告诉学生原子的构成,便让学生机械记忆, 效果一定不理想。所以为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体现知识的生 成过程,让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我创设了“我是 科学家”的身份转换情境,在课前准备了“原子结构发现史” 的文字资料,以原子结构的发现史为课堂主线,让学生通过阅 读不同科学家对原子构成的认识,以科学家的身份讲述自己认 识的原子,一步一步揭示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的电性,为难 点的突破打好基础。在讲述过程中,对勇于展讲、理解到位、 语言组织好的学生提出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勇于展示 自己。
(1)教学策略
③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些学生可能看完文字、图片、 视频仍旧不懂,这就需要其他同学的帮助了,通过组 织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展示等过程,真正让学生 将原子的构成烂熟于心。无需过多机械记忆,光凭理 解就能将本节课的重点记住了。
(1)教学策略
④清晰易懂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在得 出原子的构成后,学生对各粒子的电性也清楚了,教 师将本节课的知识以清晰的板书展示在黑板上,让学 生思考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让学生得出原子结构的 几个等量关系,通过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总 结、全班交流等环节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教师 做适时点拨精讲,继而成功突破难点。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笔记
“化学原子的结构”的笔记
“化学原子的结构”的笔记如下:
1.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
中子组成。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2.电子排布:电子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在不同的电子层上排布。
最靠近原子核的
电子层称为K层,依次向外为L、M、N等层。
同一层上的电子能量相同,而不同层的电子能量不同。
3.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1到118排列,形成周期表。
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
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4.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共价
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不同的化学键类型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稳定性。
5.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描述原子大小的重要参数。
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同一元
素的原子半径也会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6.原子序数与质子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质子数
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性质。
7.化学反应与电子转移: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导致元素价态的变化。
在氧
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量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粒子。
它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2. 原子的结构2.1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都比电子大约2000倍。
2.2 电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的外部轨道上,带负电荷。
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和中子的1/2000。
2.3 原子序数原子的结构由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这个数量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 原子的组成3.1 质子数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称为质子数,用Z表示。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表示它是氧元素。
3.2 中子数原子核中中子的数量称为中子数,用N表示。
中子数可以通过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得到。
例如,氧原子的中子数为8。
3.3 电子数原子中电子的数量一般等于质子数,以保持电中性。
所以氧原子也有8个电子。
3.4 原子质量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例如,氧原子的原子质量为16。
4. 原子的能级和轨道4.1 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能级越靠近原子核,能量越低。
第一能级最靠近原子核,能量最低,第二能级次之,依此类推。
4.2 轨道每个能级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轨道,用字母s、p、d、f等表示。
s轨道最接近原子核,容纳的电子数最少,p轨道次之,依此类推。
4.3 电子填充原则电子填充原则规定了电子在能级和轨道中的填充顺序。
按照简单填充原则,电子首先填充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填充能量逐渐增加的轨道。
5. 元素的周期性5.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5.2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呈现出周期性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
5.3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3.2.2原子结构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原子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培养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念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计算原子质量的大小有特定的标准,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的结构的过程,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明确原子的结构。
这是学生初次学习微观物质的内部结构,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完善微粒观。
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以后学生学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了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并能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通过抽象的思维了解原子的大小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性质特点。
3.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4.能运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6.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核心素养建立化学观念: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认识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内部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1.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原子和分子1.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区别: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2元素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化合价口诀正一钾钠银氢氨,正二钙铜镁钡锌,铝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负一氧负二,铁变二三碳二四,硝酸盐酸根负一,碳酸硫酸根负二,二四六硫均齐全。
3化学式1.化合物的化学式就是表示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以及各组成元素的比例。
2.化学式的书写规则(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4化学方程式配平1.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计算配平来解决。
2.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①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②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2)观察法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教案
学习提纲年级:九学科:化学学期:上设计时间:课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型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认识与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1.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学习难点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准备教学媒体:电脑平台课前训练1.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激趣明标一、1964年我国原子弹爆炸视频二、时光隧道,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三、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提出问题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教材P70-71,完成下列空白构成原子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________不带电。
比如氧原子的构成可以这样描述:由_____个质子和_____个中子构成一个_____原子核,_____个电子绕氧原子核高速运动,就构成了一个氧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____________质量的____________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的比值。
2、考考你:(1)你能解释卢瑟福的实验现象吗?(2)你能模拟描述原子的结构吗?(3)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电性、电量的关系如何?(4)你能书写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吗?(5)相对原子质量跟质子数、中子数有怎样的关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下面是查字典化学网整理的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 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是质子、中子、电子。
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
4.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二、相对原子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Ar)。
注意:相对原子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量的计算公式:电子的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Ar≈质子数+中子数课后练习1.(2021年福州质检)11H、12H、13H、H+、H2是()A.氢的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氢的五种核素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2.下列有关钋(210 84Po)的说法正确的是()A.钋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26B.钋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42C.钋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D.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03.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 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则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③元素非金属性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X>YA.②③B.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d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D.原子半径X5.假设R元素无同位素,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m-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A-x+m)mol B.(A-x-m)mol C.WA(A-x+m)molD.WA(A-x-m)mol6.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7,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X和Y可能处于同一周期B.X和Y可能处于相邻周期C.X和Y可能处于同一主族D.X和Y可能处于相邻主族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有7个周期,16个族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二周期C.第ⅡA族的右边是第ⅢB族,第ⅢA族的左边是第ⅡB族D.某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ROm,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m-nR或RH2m-n 8. (20XX?嘉兴模拟)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CH4>NH3>H2O ②还原性:I->Br->Cl-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原子半径:Na>Mg>O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可以更好的学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原子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形成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奇妙和无限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原子内粒子关系:教师通过模型和多媒体,讲解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
师:在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相互吸引,维持原子的稳定。而中子则起到调节质子之间斥力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何表示?
问题2பைடு நூலகம்原子内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学生在能力方面: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化学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难以掌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练习题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原子的组成及粒子关系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指导。
3.课堂交流: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指出易错点,强调注意事项。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
因此教材编写了“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
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
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第三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很小,它的质量也很小,所以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九年级化学原子结构
在一定范围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比 例可以影响原子核的稳定性,过多的 质子或中子可能导致原子核不稳定。
电子云与电子排布
03
电子云的概念
电子云是用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 外空间运动所形成的概率分布的
图示。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某一 区域出现的概率,而非电子的实
际运动轨迹。
电子云图可以显示电子在原子核 外空间的分布情况,有助于理解
分子的极性与溶解性
分子的极性
根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 可以将分子分为极性和非极性。极性 分子具有偏向的电负性差异,而非极 性分子则没有。
溶解性
分子的溶解性受到分子极性的影响, 极性分子通常更容易在极性溶剂中溶 解,而非极性分子则更容易在非极性 溶剂中溶解。
原子结构的应用
06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内部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 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带负电 荷,与质子电荷数相等但电性 相反。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是电磁力,由于电子带负电 荷,它们被原子核的强大正电 荷所吸引。
原子的电子排布
01
02
03
04
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泡利 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
能量值。
泡利不相容原理
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在任何 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两个或更 多的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量子态。
洪特规则
德国物理学家洪特提出,在激发态 原子中,电子优先以单电子形式占 据各能级,且自旋方向相同。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05
共价键的形成与类型
共价键的形成
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共价键,电子云重叠使得两原子 相互吸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1)
课题2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可以再分吗?一、知道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展示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创建和修正的历程。
学生回答: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从学生物理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学生不会觉得困难太大。
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认识科学的发展史探索新知:认识原子的结构【讲述】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探索,人们终于比较清楚的认识了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53内容,并根据图3-9所示和表3-1所示内容,你能从中获取关于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总结】原子的构成及粒子的带电情况。
同时介绍核电荷数的概念。
展示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问题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寻找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学生倾听、体会。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展示观察分析回答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原子核内够有中子4、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由于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原子整体呈电中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 从内到外,各电子层的名称依次为K、L、M、N、O、P、Q层等。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
- 弧线表示电子层。
-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K层有2个电子,L层有8个电子,M层有1个电子。
三、离子。
1.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Na)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Na⁺)。
- 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Cl)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氯离子(Cl⁻)。
2. 离子符号的书写。
-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原子的体积很小。
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展示图片】【设疑】原子究竟能否再分?(猜想)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是什么?【展示】原子发展的历程早在公元前5—4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爵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皆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小物质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各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1803年,英国化学及物理学家道尔顿认为同一元素的原子,性质和位置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不同.1897年,美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原子的模型为枣糕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1909年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通过α离子的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带正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初三化学 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决定元素种类(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5)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5)原子是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而原子2.原子中的电子:电子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离子:带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1)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前,正负后,“1”不用写。
: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最小的微粒;、、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物质是由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或直接构成的。
如: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氖气是由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
4. 相对原子质量: 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它只是一个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12112)原子实际质量(碳)原子的实际质量(n m 相对原子质量 ==数 + 数二、元素1.元素 (1)具有相同数(即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由决定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带电荷,形成离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带电荷,形成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既不容易电子,也不容易电子,是一种结构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前四位的是(3)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注意:(1)、元素是以核电荷数(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分类(2)、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3)、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化合物和单质中 (4)、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②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元素符号前有系数,只有观意义。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 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氢
1
0
1
1
1
碳
6
6
6
6
6
氧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 不同。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 电荷数=原子序数
01
02
03 04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如氢原子。
1.原负子电 是由居于原子中正电心、质子带__中_子__的原子核和核外 带_____的电子构成,相原等 子核是相反由_____和_____构成
,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 161个中子,则该
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___ 。
4.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的核是( ) B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
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B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原子量
目录
CONTENTS
01 硅 02 钙 03 氟 04 F 05 Si 06 Ca
目录
CONTENTS
01 氢 02 铝 03 钾 04 氖 05 Ne 06 Al
Cl
CONTENTS
01 锂 02 磷 03 氯 04 碳 05 C 06 P
铍
钠
硫
氮
Be
N
Na
S
01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子的构成
质__子_(每个 质子 带一个单位 正 电荷)
原___子__核
原子
中___子 (不带电)
核___外__电_ 子(每个 电子 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 数叫做核电荷数。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生活中用手接 触铁、铜等物质却不会触电。原子中存在着 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 于核外电子数,它们 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 性。
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思考: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核外的空间 里做高速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原 子核外的空间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 数量和电性关系。(重点) 2. 能总结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重难点) 3. 能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并能准确画出1-20 号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重点)
1. 分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 不可再分。
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
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 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 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 就在这个空间做高速运动。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
原子核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固定的轨道, 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做 “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做分层 排布。
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认真观察课本P53表格—几种原子的构成,思考以下问题。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镁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2 17
中子数 0 6 8 12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2 17
核电荷数 1 6 8 11 12 17
2. 原子具有哪些性质?
小、动、间隔
如果把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你们有什 么感想呢?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 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 球体,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α粒子发射源
箔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少数α粒子(靠近原子中心)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发生 了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在原子中心位置)被弹了回来。
α 粒 子 束
α 粒子束发生偏转示意图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1、说明原子内部有着较大的 空间;
2、说明原子内部(中心)存 在带正电的粒子;
3、说明原子内部存在着体积 小但质量大的粒子(原子 核)。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1920年卢瑟福又提出了 天才的中子假说,认为原子 核中除了含带正电荷的质子 外,还应该有一种和质子质 量相近的电中性的微粒。
卢瑟福原子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核外电子构成的。
后来他的学生查德威克
通过实验证明了中子的存在, 也因此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 物理学奖。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原子核很小,是否还可以再分?
原子核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1903年电子发现者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枣糕 模型”,认为电子嵌在原子中,如同枣嵌在 糕点中一样。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有什么关系? 2、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吗? 3、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4、不同种原子之间的本质区别?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整理笔记
1、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4、不同种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小结:原子核也可以再分,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原子核 中 子
电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现代原子结构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电子在核外做无规则的高速运转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道尔顿原子结构 “实心球模型”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 姆生发现了“电子”。
汤姆生1906年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电子的发现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打开了通往原子世界的大门,科学家们纷纷提 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生原子结构 “枣糕模型”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
1909~1911年,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即用一束平 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 α粒子:带正电荷的粒子,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金
人教版初三化学3.2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共28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