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精编版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1课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总结:尽管地球有那么大,但是只要我们确定了某一个地方的经纬度就很容易找到它,比如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㈡、活动3 麦哲伦的航线讲解:接下来我们也要来体验一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课件展示具体路线和游戏规则建议活动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船长”(麦哲伦)、“大副”、“文书”、“水手”等不同角色,合作完成活动中的不同任务。
课件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正确路线。
组织学生对路线图分析:船队一直是朝什么方向航行,又是从什么方向回到西班牙的。
5、地图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看地图,能从地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2.懂得保护家园的重要。
科学知识了解地图上的主要标识及功用。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
教学重点:学会看地图教学难点:能从地图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提问: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想自己到处逛逛,但又不熟悉路线,你会怎么办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谈话:说一说你们使用过什么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呢?提问:你知道最早的地图是什么时候绘制的吗?学生阅读55页有关科技史。
二、教学新授:讲解:刚才同学们也讲了地图有着多种用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它。
接下来请仔细观看比较这两张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可以将你的发现与本小组的成员交流,看谁获取的信息最多。
学生汇报小结: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一、比例尺(板书)教师讲述:地图和地球仪一样,所表示的实地面积都很大,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图形缩小。
图上线段的长度与实际距离之比就叫做比例尺,表示地图图形的缩小程度。
练习:找一找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对照书上的两幅图,小组内自由出题,计算某两地的实际距离。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美版)
学校电子教案科目科学年级五年级上册课题总课题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分课题1、我们在呼吸课时第(一)课时总(一)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湘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由于工作关系,我已从原来任教4个平行班调整为了任教2个班。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收藏了一部分他们制作的资料卡片和科学记录本(学生对此很是引以为豪呢),此外,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并集体撰写的小论文还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现在看来,继3年级进行发现式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训练之后,四年级进行的接受式探究能力训练也已初步取得成效,再进行比较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已有一定的基础,而这,正是湘版科学教材的能力训练体系(看来确实是合理的)。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
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
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旧教材】新版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旧教材】新版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合作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 探究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学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2. 第二单元:物质的存在形态-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换。
- 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现象。
- 学会应用物质的状态变化解释日常现象。
3. 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解- 了解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
- 学会利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分离混合物。
- 探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4.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 学会观察、验证和利用空气的性质。
- 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 学会观察、验证和利用水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2. 合作研究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4. 讨论与总结: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5.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任务合作,完成相关练或项目。
6. 反思评价: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间进行评价,促进合作与研究的良性互动。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新版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准备。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动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分解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1.1、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1、可喜之处: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应该在家完成的实验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对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与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1、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2、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
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4、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5、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
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编版)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准备篮球、橡皮泥、火柴、课件(与地球形状、“神舟5号”、“神舟6号”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提问: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谈话: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1分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是否知道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辛苦的探究过程。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活动1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谈话:首先让我们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课件展示)提问:“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笑,但是,我们想想当时的条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识呢?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那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光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
讲解: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课件展示)。
希腊人通过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提出了假设: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活动2观察进港的帆船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精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1课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第2课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目标: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
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1.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1)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2)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3)分组讨论: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1)阅读教材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2)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二、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1)请同学们观察P4中间的图,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气体? 橙色气球呢?那么,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你要注意些什么呢(2)学生分组实验, 师检查指导。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第3课《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
2、知道什么是肺活量,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分析比较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上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准备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教学过程一、测量肺活量,(1)谈话:要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就必须有一个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我们怎样做呢?(2)指导学生制作,用我们”先-----在----“汇报(3)指导学生一组,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二、统计分析(1)抽一小组汇报(2)给出区间表,用举手的方法, 统计全班数据。
(3)请同学们用统计图知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三、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全班肺活量排在前面的同学与排在后面的同学站立一排进行比较。
1.排在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后面的同学呢?(抓住体育锻炼,进行保健教育)2.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单元简单的机械第1课生活中的“好帮手”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教学准备: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
电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
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全班交流。
(“注意倾听,补充发言”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3、体验: “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
(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第 2 课他能撬动地球吗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
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
这个点叫支点。
“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
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
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怎样记录呢?第 3 课轮轴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根据自已的原认知对问题大胆提出猜想2.会利用观察,实验,制作等方法探究轮轴的秘密。
教学过程:探究轮轴的秘密。
1. 让学生简单设计轮轴机械是否省力的实验:2. 分组领取轮轴等实验材料(各组轴相同,轮有大小不同的两种)。
[实验条件受到限制的学校:下面我们制作一个轮轴,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教师巡视各组完成情况,并发放其他实验材料。
]3.各组交流汇报实验的结果和发现。
(教师以小黑板板书记录数据)a.共识:轮带动轴可以省力,轴带轮转费力b.新发现:不同轮轴省力大小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4.轮的大小与轮轴作用的影响把各组轮轴收起来,分两类放在一起。
对比它们的轮和轴。
发现:轴相等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设想:如果轮的大小不变,怎样才能使轮轴省更多的力?(轴缩小)第 4 课滑轮兄弟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教学过程:旗杆顶部的轮子1.让我们模拟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模拟升旗你需要哪些材料?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便签纸),试一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要求小组内每位学生拉一次,体会定滑轮的作用。
3.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4.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能不能不省力呢?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力,我们怎样来研究?会移动的轮子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
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像这样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猜测:动滑轮的作用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3.研究动滑轮的作用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我们准备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研究?第 5 课在斜坡上教学目标1.科学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试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自主式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斜面的一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研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自主实验,随时指导1.交流学生的疑问之处,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真的能省力吗?为什么会省力?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注:第一个问题必须有,因为课始的游戏只是感知而已,并无具体科学证据,因此在说后几个问题时也应引导学生用上“假如省力”这样的话。
2.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形成书面实验方案。
4.小组上台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集体交流评议,使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更具可行性(方案中至少具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这样四个内容)。
5.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拉力器的正确使用)6.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第 6 课有趣的传动教学目标:1、通过制作实验发现齿轮传动的秘密。
2、了解齿轮传动的规律,知道其它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教学重点:要学生在探究中认识,齿轮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和改变运动速度。
简单机械大联盟,是单元学习的总结与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废旧电动玩具汽车一辆,实验用齿轮一组、介绍其它传动方式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齿轮组教学过程:(一)奇妙的齿轮:1、感受功能:分组把玩带来的电动玩具汽车,功过观察探究感受齿轮能够起到传力的作用。
2、探索奥秘:(二)各种各样的传动方式1、观看图片、视频,认识更多的传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