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事迹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20字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20字
一、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最后,孔子通过反复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二、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
孔子生平事迹
孔子生平事迹孔孔子出生平凡,却有着惊人事迹,你知道他身上什么事迹。
下面由店铺列举几个关于孔子生平主要经历,希望你喜欢。
孔子的人物生平简介1.贵族出身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贵族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这就是其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
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2.圣人降世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
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
3.早年经历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
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历史伟人孔子的事迹
历史伟人孔子的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伟人孔子的事迹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历史伟人孔子的事迹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关于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二)早年好学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三)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孔子的事迹6个,呈现孔子的六大智慧
孔子的事迹6个,呈现孔子的六大智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孔子的事迹6个,呈现孔子的六大智慧01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 又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师襄子觉得这次真的行了,可孔子 依旧觉得自己没把这首乐曲弹好。
➢ 最终,孔子经过反复的探究琢磨,体悟琴曲的内涵,一直到 他能在乐曲中看到文王的形象呈现出来,这才罢手。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的局面,成为开创私学的先驱。其 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当属“七十二贤士”。这 七十二人中,有许多人成为各国的高官栋梁,也为儒家 学派延续了辉煌。
孔子学琴
➢ 孔子在学习上极为虚心,而且尤为刻苦。有一回,孔子跟着 师襄学鼓琴,曲名为《文王操》。孔子勤奋地练习了好些日 子,师襄子说:“可以啦。”孔子却说:“我虽掌握了此曲 的弹奏方法,但还没通晓其中的规律。”
孔 子生平
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卒于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姓子, 氏孔,名丘,字仲尼,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士,其祖籍在宋国(今河 南)。他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在于“美”与“善”的统一,同时也是形式和内
3
容的统一。孔子倡导“诗教”,即将文学艺术与政治道德相融合,把
文学艺术视作变革社会和政治的手段,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主要成就
1
语录汇编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 《论语》中。《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文献整理
孔子知识点介绍
孔子知识点介绍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孔子的知识点,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以及教育思想。
一、生平事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孔子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孔子年轻时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他广泛涉猎各种经书,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他曾远行学习,结识了许多知识渊博的人。
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二、思想理念孔子的思想以仁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
他认为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与治理的目标。
1.仁爱:孔子主张以仁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尊重、关爱、帮助和理解。
只有通过仁爱的实践,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2.修身:孔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齐家: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无法管理好一个国家。
他主张家庭应该和谐、亲密,并且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支持。
4.治国:孔子关注政治和社会治理问题,他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统治和管理国家。
他认为,只有一个道德高尚的君主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和平。
三、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影响至今。
1.重视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普及教育,认为不分贵贱、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的机会。
2.师德师风:孔子强调教师的师德和师风。
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以学为乐:孔子主张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中。
他认为只有对知识的热爱和积极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4.以文化为基础:孔子主张以文化教育为基础,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版精选)孔子的事迹【必备】
(新版精选)孔子的事迹【必备】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深远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进程。
一、早年经历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其家族在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中失势,避难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六十六岁时与年轻的颜氏女结婚,生下了孔子。
但由于其母亲颜征在的身份低下,孔子在年少时做过许多卑微的工作,如放牧、会计等。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好学的态度,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二、学习与成长孔子十五岁时开始志于学,勤奋好学,逐渐展现出过人的才智。
他向多位名师学习,包括老子、苌弘、师襄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提倡“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创立儒家学派孔子三十岁时,开始在鲁国讲学,弟子众多。
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准则。
他还提倡“礼”,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这些思想逐渐形成了儒家学派,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从政经历孔子曾在鲁国担任过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职,推行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他主张削弱贵族势力,加强君权,这引起了保守势力的反对。
最终,孔子在鲁国的政治斗争中失败,离开了鲁国。
五、周游列国孔子离开鲁国后,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旅。
他先后去过卫、宋、陈、蔡、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教育理念。
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各国君主的短视,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广泛采纳。
但他并不气馁,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
六、晚年与弟子孔子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
他的弟子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贤人。
他与弟子们一起探讨学问、研究道德,形成了儒家学派独特的学风和精神风貌。
他还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孔子的事迹5篇
孔子的事迹5篇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关于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故事被广泛传颂,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1. 孔子的求学之路孔子出生于中国山东曲阜一个小村庄的贫苦家庭。
年轻的孔子非常渴望求学,但家境贫寒,无法支付学费。
于是他开始自学,努力攻读各种经典著作。
孔子的母亲非常支持他的学习,她把家中的布匹都卖掉,为孔子买书。
孔子对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勤奋。
他经常整夜不眠,埋头苦读,深入研究经书。
有一次,孔子在学习经书时,一只公鸡飞过他的头顶,他并没有抬头看一眼。
这表明了孔子对学习的专注和坚持。
后来,孔子终于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师,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2. 孔子的为人之道孔子是一位非常谦虚和有修养的人。
他非常注重人的为人处事之道。
有一次,孔子和一位朋友一起走在路上,突然发现地上有块金子。
他的朋友非常高兴地捡起金子,并且打算独吞。
而孔子则劝告他说:“金子并不属于我们,我们应该把它交给应有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主张正直、公平和诚实的价值观念。
孔子还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养成。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倡导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他强调要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提高个人的品德水平。
3. 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孔子被尊称为中国教育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不断的学习。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将“教育”置于国家治理的核心位置。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倡导“三练”:文、礼、乐。
他主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提高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他提出了“行有远见,立志、为民”的教育理念,强调要有远大的目标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孔子对教育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曾经有三千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后来成为了各大国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孔子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
孔子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一身布衣,成就人生传奇;儒家经典,芳名流传百年。
这位历来被人们所追奉的圣人正是孔子,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孔子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孔子的名人事迹1韩寒说过孔子象哈姆雷特一样难以说清楚,确实有同感,心里的孔子总是那么模糊,那么矛盾,想说一说我怎么看孔子。
看《史记孔子世家》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孔子怎么到处求官啊,不喜欢;在《史记孔子世家》里看不出孔子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看过《论语》,本能给我的感觉孔子的思想并不深刻,接着这个思路,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会给我并不深刻的感觉?首先,我认为孔子不是一个哲学家。
我们一谈到中国古代哲学,就会说道家和儒家,我认为孔子本身的理论够不上哲学的高度,充其量是一个人际关系学家。
当我们问周围的人,什么是哲学?很多人会立刻回答,哲学史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接着,我又问,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周围的人犹豫一下回答说,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
接着,我又问,什么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呢?周围的人这时候就会无以回答。
我说,其实你只是照本宣科回答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不知道世界观是什么?象我周围的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却相信孔子是个哲学家。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其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认为人该怎样活着,为什么要那样活着的原因。
不同哲学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该怎样活着的答案,也阐述为什么要那样活着的理由。
该怎样活着就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根本问题。
从这个方面讲,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顺应自然,要无为,所以老子是个哲学家。
但是,孔子的《论语》根本没有谈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论题,更没有回答人生是什么?《论语》只是提及人该怎么与人相处,所以我认为孔子充其量是个人际关系学家。
其次,我认为孔子的理论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人人平等的思想。
孔子的人物事迹
孔子的人物事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孔子的主要事迹:
1. 早年经历: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寒。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对知识和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并在当地的学校担任过教师。
2. 教学活动:孔子四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传授儒家经典和道德伦理,培养了众多学生。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德治国”,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孝道”、“礼义”等美德,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生涯:孔子曾多次被鲁国国君任命为官员,但他的政治主张和改革方案未能得到采纳。
后来,他离开鲁国,游历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并与各国的文化名人交流思想。
4. 著作和学说:孔子的学说和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语》、《大学》、《中庸》等。
他的学说强调“仁”、“礼”、“智”、
“信”等美德,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著名的道德准则。
对后世的影响,孔子的学说和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孔子的学说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世界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关于孔子的故事(通用20篇)孔子,大家都知道吧!那么,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孔子的故事篇1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 ,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孔子的事迹
孔子的事迹孔子(约公元前 551 年 - 公元前 479 年)是春秋时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主要事迹如下:早年经历:出身贵族但幼年丧父:孔子是宋国第二代君主微仲的第十四孙,祖上为避战火从宋国逃亡鲁国。
父亲叔梁纥为鲁国贵族,正妻生九女,妾生一男孟皮但天生跛足。
叔梁纥向颜氏女徵在求婚,生下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颜徵在独自抚养长大。
好学重礼:孔子幼年便喜欢礼制,常陈设俎豆等礼器演练礼仪。
母亲去世后,他出于谨慎,在得知父亲陵墓所在后才将母亲与父亲合葬。
鲁昭公七年,鲁国权贵季氏宴请士人,孔子前去参加,却被季氏家臣阳虎以没有资格为由斥退。
政治生涯:鲁国为官:初任官职,政绩显著:孔子成年后在鲁国担任过一些官职。
鲁定公十年,他被任命为中都宰,在此任职一年,四方都来效法其行政作为。
次年,孔子升任司空,后又任大司寇。
夹谷之会,维护鲁国利益:鲁定公十年春天,齐鲁两国在夹谷会盟,齐景公想以武力威胁鲁定公,孔子识破其意图后,斥责了齐景公在宴会上不合礼制的行为,使齐景公十分羞愧,最终齐国将侵占鲁国的一些土地归还给了鲁国。
推行改革,计划受阻:孔子为削弱威胁鲁定公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三桓”),准备拆掉他们的私邑,史称 “隳三都”,但遭到了 “三桓” 势力的反对,最终计划失败。
离开鲁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以大司寇的官职代理国相管理国家,他惩罚了政敌大夫少正卯,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鲁国路不拾遗。
然而,齐国向鲁国赠送女乐,鲁国权臣季桓子接受后终日玩乐,且鲁国郊祀后没有给孔子送郊祀的祭肉,孔子对鲁国君臣十分失望,便带领学生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卫国经历: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到卫国,寄住在弟子子路妻子的兄长家。
卫灵公起初对孔子很尊敬,但后来因有人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产生怀疑,还派公孙余假带人持兵器在孔子居所附近出入。
孔子曾见过卫灵公夫人南子,因不满卫灵公的行为,多次出走卫国。
名人事迹介绍孔子五篇800字以上
名人事迹介绍孔子五篇800字以上孔子名人事迹范文一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 ,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而是说孔子他听到舜的这首音乐以后,他的思想就定在无邪这个境界,他在这个境界定了多久呢?三个月。
伟人孔子事迹700字三篇范文
伟人孔子事迹700字三篇范文伟人孔子事迹700字三篇内容孔子,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伟人孔子事迹篇1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
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伟人孔子事迹篇2我不知道,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站在滚滚不止的泗水岸边说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时是一种怎样的表情。
但是,我完全可以想象,这同样亘古如斯的浩叹之下肯定会深掩着一种斑驳幽曲的情感:有悲喜,有哀乐,有激昂和坚定,也有寂寥和无奈因这情感凝聚而成的话语,洞穿千年而让我隐隐作痛。
把灯夜读,当看到那个瘦削的身影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的时候,看到他击磬于卫、受拘于匡、遭难于宋、绝粮于陈的时候,我不由得潸然泪下。
他的叹息也够深够重了: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中国历代伟人孔子的事迹以上
中国历代伟人孔子的事迹以上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文化人物,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创始人和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礼仪家等多种身份。
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伟大的先哲。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教育思想和体系,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卓越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孔子的事迹,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首先,是孔子的生平和背景。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陬邑,是鲁国贵族世家的士人。
孔子自小聪明好学,十分勤奋,后来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学说强调了礼仪、道德、稳重、诚实、勤劳、公义等思想,被后人称之为“儒家学派”。
孔子一生中的最重要的事迹,是创建了儒家文化和教育体系。
他开创了“仁、义、礼、智、信”这5个核心实践基础,并提倡以仁恕道德、守耐细节的实践来达到和谐的社会。
他建立了孔教学派,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还追求和平,他强调“和而不同”,认为实现人类间和平需要透过各自的特质发挥互补关系,而不是将彼此之间的差异扩大化,以达到和谐。
他还称:“行有不违亲,言有不过信”。
这句话是他的戒律,即要求人们秉持着做事有亲情、言语有信用的严谨精神。
此外,孔子也是对文化、历史、文物、《易经》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
他倡导学习古典文化、古书、古策等东西,让人们在被认为是最美好学问的人际持久的交往中加强精神境界,从中汲取成熟智慧。
对于孔子来说,学习、探索古典文化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语言智力等方面推陈出新的方法。
孔子不仅是一名思想家,他也是一名政治家和政治改革家。
他积极倡导实行“礼乐政治”制度,主张立“君为天下之儒大者”。
他提倡以“仁政”为目标,重视公正和废除大赦、降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等政策导向,使鲁国的经济、政治状况得以改善。
孔子去世之后,后世的人们对他都保持着敬重之心。
后来历代儒家学派对他的思想也进行了详细的评述,著名的儒家作家如张载、朱熹、王阳明等都对孔子思想有过深入的研究和阐释。
孔子的伟大事迹
孔子的伟大事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至圣先师孔子”。
他的伟大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立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仁爱、礼治、忠恕等价值观,提倡人际关系中的和谐、正义和道德行为。
2. 整理《论语》:孔子的弟子及后续学者整理了《论语》,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之一。
《论语》内容丰富,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政治、道德的言论,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学者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提倡教育理念: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群四个方面的素质。
他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4. 为政治和社会提供智慧:孔子曾在鲁国和陈国担任过政治职务,虽然他的政治理念并非完全被采纳,但他对于政治、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思考,为后来的政治家提供了很多智慧。
5. 弘扬文化传统:孔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也是他的伟大之处。
他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周代的礼制、音乐、文字等传统文化元素,为后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6. 对后世的影响:孔子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传承发展,而且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了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中。
总体而言,孔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杰出的教育贡献,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影响不仅在历史上持久,而且对后代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孔子的伟大事迹
孔子的伟大事迹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思想及教育贡献三个方面阐述他的伟大事迹。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的孔府,是孔子家族的第72代传人。
尽管孔子出身寒微,但他通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年轻时就表现出了追求知识和修养的渴望。
他广泛涉猎经史之书,通过研读经典,积累了丰富的学问和智慧。
此外,孔子还拜访了各地的名儒,向他们请教学问。
在他学成之后,他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传授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他提倡仁、礼、义、智和诚信等道德品质,并认为这些品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
孔子鼓励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孔子的思想中最著名的概念是仁。
他认为仁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他认为仁者先为己,后为人,先去自己的利益,而后考虑他人的利益。
孔子强调仁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品行来影响他人,传递仁的智慧。
除了仁道外,孔子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通过遵循礼仪,人们可以学会秩序、尊重和感恩,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提倡“明明德”,即明明大德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基础,通过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来培养他们。
孔子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原则。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家庭和社会等级的原则。
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道德要求,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孔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问和智慧。
他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事迹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鲁国陬(zōu)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灵洞”,传说为孔子诞生地)。
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二岁公元前550年,周灵王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三岁公元前549年,周灵王二十三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去世,葬于防(今曲阜县东二十五里处之防山,今称梁公林)。
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携孔子移居鲁国的首都曲阜阙里定居,孤儿寡母,家境贫寒。
四岁公元前548年,周灵王二十四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五岁公元前547年,周灵王二十五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鲁。
六岁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
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演习礼仪。
七岁公元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周灵王死,其子贵立,是为周景王。
八岁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鲁。
吴公子季札赴鲁观周礼——鲁系周公封地,可用天子礼乐,所以保存周礼较完备。
九岁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
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
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十岁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鲁襄公死,其子裯(chóu)继位,是为鲁昭公。
郑人游于乡校,议执政善否。
然朋劝子产毁乡校,子产不听,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孔子后来评价子产这些话时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均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可见孔子对子产尊重民意评价很高。
十一岁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十二岁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鲁昭公二年,孔子在鲁。
春,晋侯使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春秋》,说:“周礼尽在鲁矣。
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左传·昭公二年》)此类文献大概为鲁国所专藏,这是孔子成长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的土壤。
十三岁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齐国晏婴使晋,与晋卿叔向谈及齐政归陈(田)氏,因齐君加重赋税,滥取于民,而陈氏则采用施恩人民,收为己助的办法,以弱公室。
叔向认为晋国公室也到了末世,人们听到国君的命令,“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
可见这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已经很尖锐了。
十四岁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鲁昭公四年,孔子在鲁。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说明孔子少年时代曾从事过各种劳动。
冬,郑国子产制定丘赋制度。
十五岁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鲁昭公五年,孔子在鲁。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这时孔子在童年艰苦学习的基础上,更自觉地在学业和品德上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鲁国改三军为四军,叔孙、孟孙各领一军,季孙领二军。
当时军、赋统一,分军即分赋,所以当时称此举为“四分公室”(《左传·昭公五年》)。
十六岁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鲁昭公六年,孔子在鲁。
三月,郑国铸刑书。
“礼治”衰替,法治渐起。
十七岁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十一月,鲁国的执政者季武子卒。
十八岁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鲁昭公八年。
传说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被世人称为“长人”。
十九岁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女亓(qī)官氏为妻。
二十岁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鲁昭公十年,孔子生子,因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所以取名鲤,字伯鱼。
这一年孔子开始任委吏(管仓库的小吏)。
二十一岁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鲁昭公十一年,孔子改做乘田吏(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
孟子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孟子·万章下》)二十二岁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孔子在鲁。
二十三岁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鲁昭公十三年,孔子在鲁。
晋会诸侯于平丘,子产、子太叔相郑伯以会。
……及盟,子产争承(争取使郑国少贡),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
孔子认为“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左传·昭公十三年》)。
二十四岁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鲁昭公十四年,孔子在鲁。
春,季孙氏家臣南蒯(kuǎi)在费地叛,费人逐之,奔齐。
二十五岁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孔子在鲁。
二十六岁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孔子在鲁。
二十七岁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鲁昭公十七年,郯(tán)子朝鲁,在宴会上,他回答叔孙昭子之问,谈起其祖先少皞(hào)氏的官制。
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
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二十八岁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鲁昭公十八年,孔子在鲁。
宋、卫、陈、郑皆有火灾。
郑国裨灶认为,如不祭天禳灾,郑国还要再次发生火灾。
子产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这种观点对孔子重人道轻天道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二十九岁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鲁昭公十九年。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一说此为鲁昭公十七年事,今从《阙里志》)。
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
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孔子有所缪(穆)然思焉,有所睪(怡)然高望而远眺,曰:“丘殆得其为人矣。
近黮(dán)而黑,颀然长,旷(《史记》作眼)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史记》“叶拱”作“再拜”)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
”(《孔子家语·辨乐解》)三十岁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鲁昭公二十年。
孔子自称“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即从此开始,他已奠定了治学、作人、为政等坚实的学问德业基础。
根据《史记》记载,这年前后,他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知名的有颜路(颜回的父亲)、曾点(曾参的父亲)、子路等人。
郑国子产卒,仲尼闻之,为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他认为子产有君子之德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齐景公与晏婴来鲁。
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何以能称霸,孔子回答说他善于用人(《史记·孔子世家》)。
三十一岁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在鲁。
三十二岁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孔子在鲁。
四月,周景王卒,其子猛立,即周悼王。
王子朝联络旧官、百工与灵、景之族造反,杀悼王而自立。
晋人攻之,立景王另一子匄(gái),是为周敬王。
三十三岁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鲁昭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三十四岁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孟僖子将死,嘱其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
孟僖于卒,孟懿子与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
不久,孔子得到鲁昭公的支持,与南宫敬叔适周都洛阳,观周朝文物制度,拜见了老聃与苌弘,学礼,学乐,收获极大,说:“周监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此时南宫敬叔仅十二岁,似不可能随同孔子适周。
适周之事,时间上可能后些。
)三十五岁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鲁昭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孟孙、叔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齐。
孔子因鲁乱带弟子适齐,路经泰山,遇一妇人哭诉亲人被虎咬死仍不愿离开此地时,不由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见《礼记·枟弓下》)。
到齐国后为高昭子家臣,借以进见齐景公。
三十六岁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能得而食诸!”(《论语·颜渊》)齐景公欲以尼谿之田封孔子,但因晏婴阻挠,没有成功(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这一年鲁昭公自齐居郓(郓原为鲁地,此时齐为昭公攻取)。
三十七岁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孔子在齐,齐大夫扬言欲害孔子,齐景公也对孔子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于是孔子自齐返鲁(见《史记》·孔子世家)。
据说返鲁时迫于形势险恶,仓促中把正在淘的米未及做饭即提起来一面走路一面滤干。
(《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临近鲁境之齐地)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见《礼记·枟弓下》)。
吴公子光使专诸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
三十八岁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鲁昭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晋魏舒(魏献子)执政,灭祁氏、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选派贤能之士(包括其子在内)为县宰。
孔子十分赞赏,说魏子之举“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鲁昭公至晋,居乾侯(晋邑)。
三十九岁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鲁。
冬季,晋铸刑鼎,赵鞅、荀寅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
孔子认为,这样做就会“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四十岁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鲁昭公三十年,孔子在鲁。
孔子自称“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所谓“不惑”盖指“而立”时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坚定不移。
四十一岁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鲁。
四十二岁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鲁昭公三十二年,孔子在鲁。
冬,鲁昭公卒于乾侯。
季孙意如立昭公弟公子宋,是为鲁定公。
四十三岁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鲁定公元年,孔子在鲁。
夏,昭公灵柩自乾侯归葬鲁,定公即位。
四十四岁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鲁定公二年,孔子在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