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说课稿

合集下载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了解明清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掌握明清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明清时代的历史背景;2.明清文化的主要内容;3.明清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明清时代的历史背景•动荡的明朝末年;•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

2. 明清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学:明代文学以四大类为主,即诗、骈文、戏曲和小说。

清代文学则以乾隆时期为盛,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绘画:明朝时期以文人画为主,艺术特点是注重笔墨技法和审美意境的表现。

清朝时期继承了明代文人画的传统,并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考古学:明清时期是中国考古学的起源时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古代文献;•传统医药:明清时期的中医药经历了发展和整顿,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宗教信仰:明清时期宗教信仰多元化,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存,形成了宗教多样性的局面。

3. 明清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传承和创新: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文学和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艺术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医学、建筑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社会风貌的变迁:明清时期社会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礼仪等方面;•思想文化的交流: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思想和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潮和文化现象。

四、教学评价1.提问与回答;2.分组讨论;3.小结与总结。

五、教学资源•幻灯片:明清时代的历史背景;•图片和文字:明清文化的主要内容;•文献资料:明清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2.观看有关明清文化的电视节目或电影。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明清时代的历史背景、明清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明清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范文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掌握相关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明清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分析明清文化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2.自主学习(1)发放教材,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科技:李贽的《性学大全》、李时中的《农政全书》、徐光启的《天工开物》等;文学:《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艺术:京剧、昆曲、园林建筑等。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

背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对外交流;特点:多元性、包容性、创新性。

4.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明清文化成就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社会进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为近现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明清文化有什么认识和感悟?”明清文化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期,我们要尊重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6.作业布置(1)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代表人物。

四、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3.教学语言要简练明了,避免出现冗余和重复。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科技成就方面,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哪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吗?”引导学生探讨书中的冶金、火药、陶瓷等技术成就。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理解明清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丰富多彩的明清文化艺术形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明清文化时代特点;
2.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明清时期的印象。

2. 文化特点与历史背景(20分钟)
•分析明清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讲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明清文化的艺术形态(30分钟)
•介绍明清文化的戏曲、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品味艺术作品,理解其内涵。

4. 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20分钟)
•对比明清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提出思考:明清文化是否对中国文化有积极影响?
5. 总结(5分钟)
•整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欣赏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让学生重视并注意课前预备工作;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明清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承留三中张小换《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说课稿一、说教材《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的最后一课,属于文化课,它不但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的产物,也是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产物,更主要的是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我们现代最丰厚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学习的。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文学;2、戏剧;3书画艺术。

二、说课标和考点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的要求是: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这一课在考试中的考点有:古代四大名著的基本知识;明清时期戏剧、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三、说学习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考点,我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了解四大古典小说及其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等的成就。

2、体会四大名著的反封建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3、学会鉴赏文艺作品,产生阅读名著的欲望。

四、说重点难点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是:总结作品所反映的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五、说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主预习提示,学习课文内容;疑难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合作解决。

我认为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歌曲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反馈训练。

1、歌曲导入:由《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导入。

七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读过四大名著,他们最熟悉的就是电视剧《西游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对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然而,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文化成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时代特点。

4.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5.总结全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七年级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3)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3)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提高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3. 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2. 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原因和背景,分析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和作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明清时期文化的发展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文化特点: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儒家思想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

3. 分析原因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如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4. 讲解科技成就:讲解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进展。

5. 讲解文学艺术成就: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如小说、戏曲、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特点。

6. 案例分析:分析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和作品,如莎士比亚、汤显祖等。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明清时期文化的发展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七年级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三、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内涵和表现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历史意义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2. 教学辅助材料:PPT、图片、文献资料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文献资料等展示明清时期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其对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影响。

4.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讨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内涵和表现,强调其历史意义。

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探讨明清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异同,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直观感受明清时期的文化风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等拓展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加强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珍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进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进展尚少,潜藏着进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进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缘故,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二、教材简析:本课集中叙述了明朝古典科技的突出成就及其时代特点,时代特点寓于成就之中,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表达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预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明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专门是清朝时,进展已停滞下来,逐步地落伍了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什么缘故说这时我国科技进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一)雄壮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摸索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

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珍宝。

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1、初中阶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在于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隐藏着停滞的危机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各个历史事件并从中学习先哲的可贵品质,同时吸取教训立志建设祖国。

 2、教材重难点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特点。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着,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识记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

人教版初中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范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掌握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明清时期文化成就与之前时期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让学生举例说明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

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具体表现。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明清时期文化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并简要分析其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3. 请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何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1. 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文学成就的特点。

(2)掌握明清时期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明清时期文学成就的特点。

(2)明清时期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文学有何特点?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第一章: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1.1 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掌握四大发明在明清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分析明清时期科技成就在国内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

手工业技术的创新与传承。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交流。

四大发明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四大发明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章: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掌握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分析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

2.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如小说、诗词、戏剧等。

明清时期的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

明清时期的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

分析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与之前朝代进行比较。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章:明清时期的宗教信仰3.1 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时期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特点。

掌握明清时期主要宗教的发展状况。

分析明清时期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

耶稣会、天主教等外来宗教的传入与发展。

明清时期宗教政策及其对宗教信仰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信仰习俗等。

分析明清时期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明清时期的宗教信仰。

第四章:明清时期的民间风俗4.1 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时期民间风俗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掌握明清时期的重要民间风俗活动。

分析明清时期民间风俗的形成与发展。

4.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节日习俗、礼仪制度等。

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神话传说等。

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明清时期的民间风俗活动。

七年级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其主要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2. 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3. 明清时期的文化名人4. 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5. 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科技成就、文化名人、艺术成就和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内涵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文化名人、艺术成就和文学成就。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3. 分析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介绍明清时期的四大发明、医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

4. 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名人:介绍郑和、李时珍、吴承恩、曹雪芹等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5. 分析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介绍明清时期的绘画、瓷器、建筑等方面的成就。

6. 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介绍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诗词、戏曲等方面的成就。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其主要科技成就、文化名人、艺术成就和文学成就。

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分析明清时期的文化与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明清时期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科技成就、文化名人、艺术成就和文学成就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一、教案主题:明清文化概述1. 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2)掌握明清文化的基本特点;(3)了解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2.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2)明清文化的基本特点;(3)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3.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2)讲解:详细阐述明清文化的基本特点;(3)案例分析:介绍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教案主题: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掌握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艺术成就;(3)培养对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艺术成就;(3)欣赏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讲解:详细阐述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艺术成就;(3)作品欣赏:欣赏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教案主题: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1. 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特点;(2)掌握明清时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3)培养对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特点;(2)明清时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3)探讨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因。

3.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特点;(2)讲解:详细阐述明清时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3)原因探讨:分析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教案主题:明清时期的民间风俗1. 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民间风俗的特点;(2)掌握明清时期的主要民间风俗;(3)培养对明清时期民间风俗的兴趣。

2.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民间风俗的特点;(2)明清时期的主要民间风俗;(3)探讨明清时期民间风俗的形成原因。

3.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明清时期民间风俗的特点;(2)讲解:详细阐述明清时期的主要民间风俗;(3)原因探讨:分析明清时期民间风俗的形成原因;(4)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相关推荐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古建筑及科技巨著。

2.用列表法归纳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初步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

3.知道故宫和长城是世界建筑杰作,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医学家、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掌握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特点。

2.掌握科学巨匠和巨著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科技、文化成就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认为简单识记即可。

其实,科技、文化成就地位也相当的重要。

科技兴、文化盛,民族强。

因此,本节内容学生也应与其他课程一样,作为重点来学习。

【教学条件】CNIT交互式智慧平板(IT-Pad),因特网。

【课前准备】起动维基白板软件,调整底色及书写笔,确保板书清晰;USB接口正常。

【教学过程】师:(课前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读一读后回答问题。

HewhohasneverbeentotheGreatWallisnotatrueman.请把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并谈一下你怎样理解。

生:学生观看,小声阅读。

(非汉语形式的导入,直接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正在学英语,并不陌生。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译不出。

但是,根据某些词语能猜到。

教师可适当提示。

课堂导入应简捷且能引人入胜,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导入的设计一般应该与本节的重点内容相关,第一印象对于学生非常重要。

)生:不到长城非好汉。

生: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师:长城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明朝的长城有什么特点?本节课还有什么重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有哪些突出的成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

出示课题:“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师:请仔细阅读教材,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并且要联系已学过的章节内容。

生:边看边做标识。

七年级历史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9篇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代三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其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戏剧家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书画上明朝董其昌的“颜骨赵姿”,徐渭的泼墨作画。

清朝的“扬州八怪”。

2.思想教育目标:1.归纳明代三大古典小说及其作者,培养学生的归纳、列举能力。

2.概括明朝文学艺术的时代特点,分析小说、戏剧、书画繁荣的原因。

3.能力培养目标:1.市民文学的兴盛是明朝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起的必然结果。

2.明朝文学艺术的主流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罪恶,歌颂真善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代著名的奇书、戏剧、及其作者。

难点:分析明代小说、戏剧繁荣的原因及主要的思想特点。

四、教学过程明清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

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小说作家、书法家和画家,把我国在小说、书画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明清时期艺术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明清时期,小说的创作进入了繁荣阶段。

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边看边回忆对于这些小说的了解,请学生来自己介绍介绍这些小说。

出示总结的表格作品时间作者特点《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吴承恩充满浪漫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曹雪芹我国古典小说高峰二、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著名的戏剧家。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清朝中后期,各种地方戏都在北京上演。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分析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明清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特点。
接着,我会深入讲解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包括科举考试的流程、内容以及它对士人阶层的影响。同时,我会介绍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演变,特别是程朱理学的兴起及其对明清文化的影响。
此外,我还会重点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成就。通过分析《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以及介绍郑和下西洋、徐霞客游记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同时,我会提到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如农学、医学、天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设定一系列问题,如“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科举制度对文化发展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分析评价: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熙乾隆盛世等,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成就及其时代特点。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对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此外,我会强调明清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7.反思总结,提升素养: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掌握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了解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特点。

(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思考:明清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课堂讲解:(1)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分析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介绍明清时期的艺术成就,如建筑、绘画、戏曲等。

4. 案例分析:(1)选取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2)以实例阐述明清时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特点。

5.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课标规定为一课时,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下面我从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二: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社会危机。

一方面,本时期的发展是以前历朝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相对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文化空前繁荣,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这是当时中国赶超世界潮流,保持世界强国地位的有利契机。

但是,明清时期在对外政策上实行禁海和闭关锁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这样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了思想也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变化,无法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所以学习这一课,既可以使学生从科技文化上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又有助于理解即将学习的近代历史上遭受西
方列强的不断欺凌的原因,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

所以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继承和总结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了解秦长城和明长城,明清时期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列表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收集有关北京城和明长城的资料,体会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特色。

②通过列表比较《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以及特点,加深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科技文化上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②通过对《本草纲目》等书的编写过程,学习李时珍等人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③通过对本课明清文化特点的学习,培养危机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京城的布局特点;明长城修建的艰难;明清科技巨著。

(2)难点: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二、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1.教学法与教材处理
本节课我拟采用情景教学为基本模式,以教材为学材,以情景为主线,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其在情景再现中去感知和感悟历史,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发展观。

基于这种考虑,在教材的处理上,我设计以“穿越历史到明朝”的故事为主线,引领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故事的发展中了解历史,在情景的变化中感悟历史,在理性的分析中升华历史认识,形成积极的历史情感,并指导今天的实践,实现历史教学“以古鉴今”的功能。

2.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3.学法指导
(1)特征法:明清时期,我国的建筑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人类百花园中的瑰宝。

明朝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是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较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2)识图法:通过《明朝的北京城》示意图,掌握北京城的组成、布局和左右对称的特点,体会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特色。

通过《明长城》示意图,掌握直观长城的东西起止。

(3)列表比较法:通过列表比较《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内容以及特点,加深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分析我将教学过程具体设计为情景引入、情景导学和情景反思三个环节。

1.情景引入
鉴于学生前面已经学过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相关内容,我设计的导入语是“明清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当时的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科技文化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晴川领你逛北京’,你会看到哪些科技成就?”这样,一方面点出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引出本课情景主线。

2.情景导学
本环节我针对教学内容将整个情景设计为三幕。

第一幕:“朱棣修建北京城”
创设一个情景,主要是解决北京城的布局和故宫的内容及特征。

情景(1)用多媒体展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北京城。

(2)用多媒体展示故宫俯瞰图和平面图。

问题:请你介绍一下从画面中看到的故宫。

(在这里教师要说明建筑体现皇权至上的思
想)。

通过这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北京城和故宫特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识图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第二幕:“我们到了御书房”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到了御书房,看到桌上放着几本新书。

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别介绍这几本书和它们的成书过程。

请学生用表格列举出来。

(应强调《天工开物》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列表比较的能力,加深了对本课重点知识的记忆。

问题:我们从这些科学家身上可以学到什么精神?学生回答。

通过配音,切入边关急报,清军进攻山海关,教师引导:皇帝应该怎么办?我们来看第三幕。

第三幕:“长城阻断清军路”
情景:出示长城图片,请同学介绍明长城修建的情景,并播放一段视频:嘉峪关的修建,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出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示意图,进行比较。

教师说明现在长城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进行情感教育。

3.情景反思
分三步进行处理。

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本课所学到的内容有没有创新的东西。

第二步:对比唐宋元时期的许多发明创造和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加以分析:
明清时期,缺少了像古代四大发明那样的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仅仅出现了几本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统治者对科技发展重视不够
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盲目地妄自尊大,他们对西方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也不可能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人员进行科学研究。

(2)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禁海和“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于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3)科举制度日益僵化,文化政策日益反动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最大的弊端就是重视文章写作,忽视科技发明创造,使科技发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明代规定科举考试只能从四书五经中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大量读书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对科技研究毫无兴趣。

在文化政策方面,明清两代特别是
清朝实行残酷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泯灭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才智,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第三步:联系现实,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前面的分析,谈谈它对我国现在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有何借鉴意义,这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实现学生情感升华,达到学史明智的目的。

四、板书设计
依据板书科学性、直观性、系统性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交城四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