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文论之我见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报告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文学院2班赵明泽 1100100075 第一编过失心理学【主要内容】:从日常生活中的口误、笔误、暂时性遗忘等入手,探讨过失产生的心理根源,分析过失的意义及本质。
过失是两种不同的意图或动机相互作用、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这两种不同的意图是同时并存的,其一可称为被干扰意图,其二可称为干扰的意图。
以口误为例,被干扰的意图即你本来要说的话,干扰的意图可能是你正在想的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也可能是你内心关于谈话内容或对象的真实想法。
正如弗洛伊德所举的例子:有一个国会的议长在会议刚开始竟然失口说道:“诸位,今天法定的人数已足,因此,我宣告散会。
”议长的口误道出了他真实的想法——我宣布开会,但我却宁愿闭会,因为我知道这个会议即使开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传统心理学认为,引起口误的原因是兴奋、疲惫、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身体机能方面的因素,并没有什么意义,而精神分析却通过实例相信,过失本质上是一种内心潜意识的流露,是有其意义的。
这受到了多方的质疑和批评。
遗忘也是过失的一种表现。
如果一个正在热恋中的小伙子忘记了女朋友的生日,那么他的女朋友就会斥责他不在乎她,会跟这个小伙子大吵一架。
不用过多的举例,人人都会承认遗忘不是无所谓的,是有意义的,并且也知道其意义所在。
但是为什么不将这个见解推广到其他各种过失并公开承认呢?精神分析证实了过失是有意义的。
可绝不是说每一个过失都有意义,只要能证明各种过失比较普遍地有意义便足够了。
有些过失纯碎是生理引起的,某些遗忘也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精神分析的理论只可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一部分过失。
【所思所想】:生活中原本常见的过失居然是跟人们的心理有关的,这不免让我吃了一惊。
但转念一想,人们的心理本来就是能够通过人的各种行为变现出来的,如小偷行窃时游离不定的眼神,有人心情紧张时咬指甲等。
如此一想,又有些不安,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动作、行为、神情,甚至过失,来揣测其人的心理,从而进行一些不好的事情。
读《精神分析引论》有感
读《精神分析引论》有感作者:李维双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4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最权威、最举世的著作之一。
我曾自认为但凡对心理学这个门类有些许了解的人都必定知道这个人、这本书,后来也和身边一些朋友聊起过,事实也确实如此。
其实,我也是这些人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从非心理学专业的外行人跨专业到这个全新的领域,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地阅读这本书。
我所阅读的是由商务出版社出版,高觉敷先生翻译的版本。
如果说读完此书作何感受,那我想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可以用八个字加以概括:晦涩难懂、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展开说明我个人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的一些原因。
一、晦涩难懂的原因及举例说明(一)翻译版本较多,译文和原著可能会有偏差弗洛伊德的原著是以德语出版,其德语作品集是核心文本,但是,他的英文译本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只不过,在英语世界里塑造弗洛伊德形象的主要是其英文译本,而这一译本并非“原著”,甚至与德文原著有一定差别。
从德语翻译至英文,再从英文翻译至中文,多个版本,这使得弗洛伊德在写作过程中的个人风格、理论诉求、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本人与其作品之间的联系等都可能伴随着译文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无法保证每种译文的准确度。
正如此书中英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琼斯所作的序中所说“此书的美国译本已早出版了,但除了笔调上的缺点外,译文中还含有许多严重的错误,例如有一节说‘幻念’不受影响,翻译成这样的句子,似乎意味着弗洛伊德认为‘强迫观念’是不治之症——因此,我们决定另出版一个译文”。
再比如,“自由联想法”这一翻译版本曾出现在英文译本中,这是对于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核心概念的误译,这个翻译结果很容易让我们忽略该方法的实质逻辑前提是不存在任何完全自由的、随意性的精神活动,联想其实是非自由的。
然而,“自由联想法”五个字的出现恰恰与作者在治疗中所遵循的原则大相径庭,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自由想象的误解。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思考——《精神分析引论》所感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思考——《精神分析引论》所感赵晶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最早提出了心理学研究的精神分析法,并创立了西方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派以精神分析法方面研究人类正常或病态心理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虽然没有太过于缜密细致的论证观点,叙述的风格方面也与我们习惯性的论述方式不同,但是通过小实例把需要论证的观点将其完美的展现,让人们读起来更加通俗易懂。
全文首先是通过对过失心理学的实例分析,将读者引入到精神分析的理论范畴,初步了解精神分析的框架以及精神分析是什么的模糊概念;其次是通过梦的简单解析,来解释精神并简要的介绍了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在文章的最主要的部分精神病通论,从过失心理学和释梦两者的共同之处去分析各种精神症状的根源起因,进而找到他们的解决方法,达到解决精神症状的最终目的。
在对过失心理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个体的成长是自身与周围各种现存的具体事物不断生成联系的过程。
弗洛伊德在书中主要是通过讲演的方式来解释心理过程是潜意识与意识的共同体,而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主要是意识的能动性在起到相对的作用。
他认为过失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而有的时候无意识的作为,实际上是自己潜意识的一种想法,可以是选择性的遗忘,也可以是自己不愿意记得的,更可以是自己不愿触碰的事情。
文中写到有时候预兆就是过失,对生活进行加以回顾,把还不明显的行为当做是倾向性的信号,我们也许可以避免不少的失望和苦恼,但是文中所说的有关内容只能解释生活中的一部分过失,并不是所有的过失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部分中对梦的解析过程中则着重点就是将潜意识的概念进行深化。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之间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
他认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是潜意识的一种自我表现形式。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_《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大学生《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一】《精神分析引论》在对梦的解释中,提出了显易与潜意、释梦;精神官能症及精神分析有理初步的了解,更对人、人性和人的欲望有理更清晰和更全面的了解。
精神分析学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
包括:精神层次理论、释梦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
这里的“性弗洛伊德以为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但他所说的“性”是指一切敏感区的快感。
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主要把通过谈话或暗示进行的精神治疗,称之为谈疗法,是他后来发展的精神分析法的基础。
认为当人的物理能的水平过高时,就需要释放或宣泄,从而促成了神经病的消失。
精神分析的治疗同其他方面的治疗不同,精神分析治疗主要是医生同病人谈话之外,别无其他。
在治疗中,病人说出他的以往经验、目前的印象,诉苦,并表示他的愿望和情绪,医生则只有静听,设法引导病人的思路,迫使他注意某方面,给他一些解释,观察他的反应。
弗洛伊德以舌误为例,谈过失心理学。
认为舌误只是在所表示的意义之外增加一个第二义;是把原意说反或弯曲、更改意向;他认为一个人犯了过失,必定是由于这个人疲倦或不舒服、兴奋、注意集中于他事的结果。
但我认为当一个人处于紧张状态或心理上力求做到最好的时候,也会出现舌误的情况。
通过睡眠来解说梦。
认为精神错乱及妄想都可以起源于梦,梦自然不是一种心理历程,而是物理刺激在心理上的表示。
梦是睡眠不欢迎的补充物,梦会使我们晚上的休息变得很累,使我们不能有一个好的、安适的睡眠。
而且我们做的梦是混乱的、愚蠢的与怪诞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的。
对于精神官能症,弗洛伊德认为“不仅是症状的意义理所当然的是潜意识的,而且症状和潜意识之间尚有一种互相代替的关系,而症状的存在也只是这个潜意识活动的结果”,而且“精神病患者的冲突不同于正常人在两种相反的冲动间的奋斗,而是一场介于已经进入心灵的意识和前意识阶段的力量与滞留在潜意识阶段的力量之间的斗争”,而精神分析的任务就在于寻找潜意识并使其进入意识领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浅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浅读精神分析有两个信条最足以触怒全人类:其一是它和他们的理性的成见相反;其二则是和他们的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
——弗洛伊德我们的心灵恐怕是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现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却不知道这思想来自何处,是怎样进行的。
由于心灵的这种神秘性,在西方就形成了心灵实体的概念,把心灵看作是独立于身体而存在的东西。
到了近代,随着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兴起,人们确信人的本质是理性,人能够按照理性行事,从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因而人是自由的。
但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引论》却揭示出了截然相反的现象:人不是自己心灵的主人,相反他是受潜意识控制的,潜意识才是人的本质。
这是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条原理。
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要过程,而意识仅仅是心理过程的微小部分,潜意识是比意识更本质的部分。
这否定了传统心理学关于“心理的即是意识的”观点。
所谓潜意识,是指隐藏在意识后面的东西,其所表达的意义往往与表面的意识相反。
这类似于过失、口误等背后的意向。
如一个仆人到门口给主人开门,本来想说:“仆人来了,我的大人”,可是却说成了“大人来了,我的仆人”。
表面上看,这是口误,并不是仆人本来要表达的意思,但实际上恰好表明了在仆人的潜意识里,是瞧不起他的主人的。
可见人的意识活动可以区分为显意和隐意,隐意属于潜意识的领域,这是精神分析学竭力挖掘的对象。
心理活动中的潜意识当然要比口误复杂得多,显意与隐意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一个显意有时表达数个隐意,一个隐意有时借助于几个显意曲折地表达出来。
潜意识并不直接地表达自身,而是趁意识或理性放松的时候显现出来,所以常常借助于梦境来表达,因为人在梦中的时候意识和理性是最放松的。
那么潜意识为什么要曲折地表达自身呢?这是因为,潜意识的要求是与意识相反的,它所表达的是本能的欲求,而这些欲求是违反日常的伦理和人们的理性的。
因此,如果被人们意识到了,便会受到严厉的压抑,使之重新回到潜意识的状态。
精神分析引论 读后感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徐胤译1915年—1916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为非专业人士开设了一门心理学讲座,课程逐渐深入。
《精神分析引论》忠实地收录了当时的讲稿,并由弗洛伊德润色而成。
全书包含了弗洛伊德最主要的学说:失误、性、梦、潜意识,是100年来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不二之选。
精神分析引论在线阅读地址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第(1)篇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
“卧虎藏龙”在这儿表现了人们心中的欲望和对欲望的压抑。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是人内心中本我、超我之间的冲突争斗,以及自我所做的协调努力。
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和潜意识(Unknown)。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有很多觉察不到的、隐秘的情感、愿望和冲动。
在晚年,他又进一步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本我,与生俱来,遵循快乐原则,完全隐藏在潜意识内部。
本我熊熊燃烧的欲望之火是生命的原动力。
超我,是教育和社会规则的内化,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并非完全在意识之内,仍有我们难以觉察的部分隐藏在潜意识中。
显而易见,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存在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需要自我来调节。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一部分能被意识到,但大部分仍存在于潜意识。
自我责任重大,不仅需要兼顾内心的本我和超我,还要考虑外部现实的要求,承担着一仆三主的工作。
最终,内心的三股力量经过适当的妥协调整,达成一致。
隐逸避世:表面上,可能是为了避开现实中礼教的束缚和评判,而在更深层,似乎是为了逃避内心中超我的道德审判。
本我极度放纵:不顾一切的追求自由,终将因为欲壑难填而幻灭,无论如何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健康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是被严厉的超我牢牢压抑住本性,也不是本我无拘无束的放纵自由,而是内心的三股力量鼎足而立,从而达到平衡。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达到平衡呢?这句话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不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一定要真诚的对待自己。
关于《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4162字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早年从学于哲学家布伦塔洛门下,他的同学是后来被称作现象学派创始人的胡塞尔,虽然两者师出同门,不过后者的思想仍可认为属于哲学,而前者一般则认为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布伦塔诺的研究要追溯到新康德主义,当时哲学家由于休谟问题陷入疑难,以罗素和密尔为代表的英美分析学派认为康德并没有完全解决休谟的疑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康德主义者主张哲学应当回到康德。
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西南学派,和以柯亨为代表的马堡学派,这两个学派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心理主义的倾向,但两者仍然不算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前者关注的更多的是价值问题,后者则试图用逻辑学方法解决哲学的疑难。
布伦塔诺的出现应该算是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其著作《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布罗塔诺首次将意向性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动作,而不是内容。
他说,我观看颜色,颜色是意识的内容,看是动作。
不论看什么,是在看的过程中研究如何看。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一般被认为属于描述性心理学,虽然布诺塔诺宣称在心理学的立场上是经验的,经验才是老师,但冯特强调的心理学的经验属于实验,而布伦塔诺则纯粹是经验的。
弗洛伊德虽然是布伦塔诺的学生,但他的学说则已经脱离了传统哲学的研究范畴,而可以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了。
不过,由于受布伦塔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学说仍可看作是以“性”为实体所建立的本体论哲学。
弗洛伊德最主要的著作是《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潜意识论、梦论,以及性欲论。
分别对应三个篇章:在《过失心理学》中,弗洛伊德将日常生活中的失误,视作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
在《梦》中,弗洛伊德阐释了梦的作用,并试图用释梦的方法探索其对行为的影响。
而在《神经病通论》,佛洛依德主要阐述了神经病心理治疗的方法。
结合失误动作和梦的影响,佛洛依德试图求证人的经历是否与神经病症的产生相关,以试图探索其治疗方法。
一、过失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过失起因隐含着某种“意向”或“倾向”,通常是由于两种倾向同时存在,而这这两者倾向又相互矛盾所导致的的结果。
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感悟(5篇范例)
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感悟(5篇范例)第一篇: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感悟《精神分析导论讲演》[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周泉严泽胜赵强海译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0,10图书馆编号:213654856 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读后感我所读的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著的《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这本书是弗洛伊德所做的演讲,正如序言所讲:“这一卷是我在1915-1916年和1916-1917年两个冬季学期给不同性别的医生和一般听众所进行讲演(在大学里)的忠实再版。
”能使人们了解精神分析或是能引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和重视精神分析的价值。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动作倒错,介绍了日常生活发生的一些口误、笔误、误听、遗忘等,为什么会发生动作倒错,这些动作倒错背后隐藏着什么呢?第二部分,梦,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独创建树,并对梦的解析过程中形成了弗洛伊德的重要理论,在这一部分讲了梦的价值,形成原因,以及所反映的东西。
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这部分就是弗洛伊德的重大理论成果,在这个过程可以了解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并对精神分析有一颗自己的轮廓和看法,并从中学到许多,自己的思维感触良多。
下面详细的介绍每一部分的内容,以及我看过的感受和看法。
第一部分、动作倒错起先我对这本书并不感兴趣,第一感觉枯燥,没有来的有些抵触,再者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力比多”的成分居多。
但在看的过程,开始有了兴趣,它并不是纯理论性的东西。
在里面穿插了许多例子,有助于理解和揣摩,并根据其中的例子反映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动作倒错现象,并对其现象的实质的了解。
关于精神分析批评(五篇范文)
关于精神分析批评(五篇范文)第一篇:关于精神分析批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人类文化史上矗立起了一块划时代的丰碑,它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心理学的领域,而且波及到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文学,几乎在精神分析学刚刚问世之时,文学就成了精神分析这一心理科学的最好的盟友,文学既是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对象,同时又是精神分析学的最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自从精神分析学介入文学创作以后,文学对于人性以及人的本质的刻画已经获得空前未有的深度;在现代作家之中,能够比较地道、比较娴熟地运用精神分析学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可谓大有人在;中国情爱文学便是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学形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创作活动,还影响了现代西方文艺批评思潮。
并且,对于后者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
精神分析学批评(ychoanalyticcri ticism)作为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界最具有冲击力的一种理论思潮和文学批评界具有最广泛与持久影响的一种批评理论,便起始于弗洛伊德心理学,是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在文学批评上的运用。
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想和观点:第一,在文学艺术的性质上,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梦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从古至今不可穷尽的永恒话题,在人类刚刚学会用文字记载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对于梦的探究。
古人往往将梦视为神谕,是人之吉凶祸福的一种预兆,所以古代的方术之中也有释梦之说。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梦的解析》,把释梦这一传统的方术纳入现代心理学的领域之中,赋予了梦以全新的心理学意义。
弗洛伊德的贡献在于他首次提出了“梦是愿望的达成”的观点,并且围绕这一观点对梦的改装、梦的运作等做了深入的分析。
这一理论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怎样估价也不过分的,因为不仅梦本身乃是人的一种生命显现形式,是人之生活一种重要而又神秘的内容,而且弗洛伊德以此对文学与梦的关系作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界定: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认识你自己本书应当是我阅读以来第一次认真拜读的心理学著作了,尽管看书时还被嘲笑看写有“神经病”的书籍,但近年来,一些逻辑未必很严密的推理影视剧或是心理学电影,仍激发起我对于了解人类内心最隐秘的世界的欲望,弗洛伊德的这本《精神分析引论》出乎意料地并不如想象中般晦涩难懂,由他在大学的演讲内容构成,实例丰富生动,贴近现实生活。
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引论,书中三大部分内容都显现出这个学说的两大主要观点:一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大部分是潜意识的,我们能意识到的意识只是我们全部意识的一小部分;二是人类一切本能的冲动都是性的冲动,这里的“性”指的是“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
这两大观点即使是在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挑战着人们对自我认识的成见和底线。
就如“过失”来说,人们一般会认为诸如口误、听错、遗忘是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或者过于亢奋或松懈而导致的,错误本身应当是无意识的。
而弗洛伊德坚信,身体机能的紊乱对于“过失”的产生只是一种推动力,“过失”的结果是有意义的。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在刚想吃青椒土豆丝的同时又突然想吃麻婆豆腐,于是一不小心说成了“青椒土豆腐”这样闻所未闻的怪异词汇。
“过失”是两种不同的意图或者动机相互干扰,相互作用形成的心理现象,只有当这两种意图力量相当,任何一方都难以压制另一方才会形成。
这在最近就有一件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回校前我在阿姨家住了几天,表弟再过两天刚好要回家了,照理我完全可以留到表弟回家再去学校的,然而我一向习惯提前两天回学校准备的,但又担忧阿姨认为我不重视表弟不多留几天,于是我就真得记错了回校的时间,将回校的时间记提前了两天。
对照比较发生在自己或是身边人诸多貌似无意的“过失”,竟然都有迹可循,一些时候的口误往往是对于潜意识里另一种意识的压制与表意识的冲撞而发生的,让我不得不相信“过失”是有目的、有意义的。
再说弗洛伊德最著名的关于梦的解析,同样也是传统医生和普通人认为无甚意义的琐碎片段,然而精神分析学将研究梦作为研究神经病症候最好的准备,并且认为梦是具有潜在意义的。
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
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第一篇: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公文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可能读书人都知道,他的精神分析理论非常的著名。
其中,潜意识得以意识化是治疗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不要问该理论对与错,我觉得只要用它可以解决心理问题、让人离苦得乐,就是好的工具和方法。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合适的理由,才能够安心地生活。
而精神分析疗法,就是通过自由联想、催眠等方法让求助者探索出造成目前困惑的最初原因。
日常我们很多人常常无缘无故地讨厌某个人;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火;强迫自己做某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严重的是找不到现实的原因,自己也非常的苦恼。
这时候,就需要挖掘潜意识里的东西了。
心理学的研究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各种分离的焦虑过程,得不到合适的安全的处理,就种下了不安的或者是焦虑的种子。
比如,婴儿从一出生、割破脐带的瞬间,就经历了一次考验,这时候母亲的安慰、微笑、抚摸就特别的重要;弗洛伊德说的婴幼儿“口欲期”、“肛欲期”如果得不到满足、受到强烈刺激和压力,不良的情绪就埋藏在潜意识库里,将来必定会对心理产生影响。
当代很多年轻的母亲不愿意正常的分娩、怕疼;不愿意母乳喂养婴儿是为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了保持体形;不愿意带孩子,交给家里长辈带,自己图省心。
这些其实已经都给孩子种下祸患,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他们会有母亲不爱我、不满足我的抱怨情绪埋藏下来了。
许多母亲抱怨孩子不好管理,其实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
这样说,主要是告诉人们要注意婴儿其实从父精母血受孕的一时刻就有了见闻觉知,我们的心太粗糙了,根本不去注意,孩子很容易受到心理的伤害。
孩子没有力量反抗,只能压抑在内心的深处。
精神分析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潜意识不仅包括今生,我觉得还包含个体生命轮回的各种潜意识。
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精神,也无法解释很多”为什么“的时候,就要到前生去找了。
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范文
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范文一、学习背景和目的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了解和掌握精神分析理论对于心理学和心理辅导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选择了精神分析理论作为我的学习课题。
通过系统地学习精神分析理论,我旨在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的心理活动,提高自己的心理辅导水平。
本文将总结我在学习精神分析理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学习内容和方法我首先选择了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作为我的学习入门书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接着,我深入研读了弗洛伊德的其他著作,如《精神分析引论》和《性学三论》等,以进一步理解他的理论体系。
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有关精神分析理论的研讨会和学术讲座,与其他学者交流讨论,以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
三、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1.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无意识、潜意识、自由联想、心理防御机制等。
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受到潜藏在无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的影响。
潜意识是存储在无意识中的积累的经验和记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自由联想是一种无约束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客户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的心理自我保护机制,帮助人们适应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2. 心理疾病的精神分析视角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对正常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心理疾病的解释和治疗也提供了独到的观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体内心冲突的失衡所导致的。
通过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如自由联想、解释和梦的解析等,可以帮助客户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找到解决内心冲突的途径。
同时,精神分析理论还强调童年经验对心理疾病的影响,通过回顾童年经验,可以帮助客户理解和解决内心冲突,恢复心理健康。
3. 应用精神分析理论的临床技巧学习精神分析理论后,我学会了一些在心理辅导中运用的临床技巧。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帮助客户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出的失误行为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并且对梦的潜在特征进行解读。
失误行为的产生不是巧合,与相反倾向的压制和真正意识的诉求相关。
该行为在生活中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其也因此而产生。
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精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对于梦的两点共性:睡眠与心理特征,详细地解释了梦并非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
同样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梦大多是离奇且幼稚的,且他们的梦多是以满足现实生活中未实现而做的“美梦”。
弗洛伊德利用梦的心理特征了解梦并解释梦,证明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
因此弗洛伊德以心理元素为基本来进行梦的解析。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便是我们每晚做梦后常念叨的一句话,在我们的认知里梦是人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理状态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所遇到的人或物等,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潜意识里的事物。
白天的时候自身的意识将无意识的活动隐藏了起来,到了夜里熟睡时这个无意识的欲望渐渐显露出来,一般梦里的欲望是非理性化的,通过梦境实现这种平日里无法实现的欲望,从而使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想必大家在面对梦的时候,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一个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因而大家从来没有将梦与心理学相联系起来。
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并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
他从梦的特点、共性、特征等不同方面作出假设并论证了梦的心里特征。
《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也提出了梦的显易、潜意以及释梦来对梦进行解释,其中也提到了孩童时期我们所做的梦的特点。
书中的第二讲到第四讲是关于失误行为相关的解释。
对于失误行为,我们的第一感觉便是:它在生活中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
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这只是一个小失误而已。
从而也就并未对其有过多的关注或者不重视,甚至认为它是毫无意义的。
弗洛伊德将失误行为分为三类:①口误、笔误、误读、误听;②(暂时性的)遗忘,根据其对象不同可进行细分;③误拿、误放、丢失物品,且不一定是临时性。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报告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报告提起心理学没有人不知道佛洛伊德的,就像提起物理学没有人不知道牛顿的。
但是和牛顿不同的是,大家一想到牛顿就会想起万有引力,并感叹他的敏感与智慧,一提起佛洛伊德,就会想到“性”。
中国人自古是谈性色变的,因此当我选择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带着巨大的好奇心和心理压力的。
《精神分析引论》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他在1915一1917年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的三部讲稿的汇编。
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三编。
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没有精神分析学的知识,因而从入门讲起。
第三部分讨论了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带着读者进入到他的精神分析的科学世界。
没读之前以为会是十分难懂的,读了之后才发现,就像讲故事一样,佛洛伊德从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而为大家视而不见的过失,如:舌误,笔误和读物等中开始揭示其中蕴含的心理学意义,提出了潜意思的概念。
他认为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潜意识是不被人们意识到的,潜隐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受到意识的控制与压抑。
并且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思的。
前意识是指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层面。
前意识层面下所压抑的一些欲望或冲动,在浮现到意识层面之前先经过前意识。
这一下子带给读者一番新的天地。
不过就像佛洛伊德自己所说的,对于舌误之类背后所蕴藏的意义也引起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
至于我,介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我觉得他讲得非常有道理,并没有过分之处。
人们往往口是心非,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经常说着与内心真实想法相反的话,有些人由于不堪这样的对立冲突出现舌误是必然的。
我自己也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当众读演讲的时候会出现跳字的现象,比如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成“自己的经验”。
显而易见,他对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持有很高的评价,非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大家,以博得大家的赞赏。
我觉得这个例子和佛洛伊德所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大全《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大全《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也有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追怀。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与情感,也会让我们对社会、人生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以下是我从《朝花夕拾》中摘录的一些读书笔记,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一篇:《故乡》“这世界总是圆的,无论多远你离开了故乡,你总归还要来往一次的。
”这是鲁迅先生在讲述他与乡村外的生活经历时的感慨。
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但无论我们多么奔波,在内心深处,故乡的记忆和情感始终是我们回归的地方。
第二篇:《且介亭杂感》“世人景仰功臣,其实功臣享受的并不多。
”这句话让我深思。
在我们的社会中,功利主义盛行,人们往往因功成名就而仰慕一个人,但真正背后的付出与辛苦却往往被忽视。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成就,更在于内心的坚持与奉献。
第三篇:《现代文学之我见》“诚然,文学有时候应该是照妖镜,但这世界上的妖怪同样和妖怪一样可以分为时间和地点。
”这个观点引发了我对文学的思考。
文学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现实,也可以揭示人性的善恶与复杂。
然而,我们应该在哪个时间、哪个地点去寻找这些“妖怪”,需要我们有一种独立思考与挖掘的能力。
第四篇:《精神分析学》“但爱情一经被禁忌起来,就成为强烈和萦绕不去的,而且多半成为超越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东西。
”这句话揭示了爱情的力量与复杂性。
爱情既是美好的,也是让人陷入痛苦的。
当它被禁忌起来时,更会激发人们的强烈欲望与情感,超越了一般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第五篇:《故乡的小说》“因为我常在想,我到底要对‘老家’做些什么?”我们随着成长逐渐远离故乡,但内心对故乡的情感始终存在。
这句话让我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态度与行动。
无论是为故乡做出什么贡献,还是怀念与回忆,我们都应该思考和行动起来。
第六篇:《胡须》“有胡子太好了,编织出一根根小情结,生活得这样细碎,也能装一厢浪漫。
“精神胜利法”之我见
“精神胜利法”之我见
提到鲁迅,一般我们都会想到其作品《阿Q正传》.而对《阿Q正传》体会最深的是阿Q 的精神胜利法.这种思想性格特点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二章优胜记中,阿Q竟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一个连自己姓名籍贯都不清楚的人居然说出这样的话。
钱太爷赵太爷因为是文童的爹而备受尊敬,而此阿Q会想;“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
”闲人嘲笑他的癞头疮时,他认为别人“还不配”。
被人揪黄辫子,阿Q会自认为“总算被儿子打了,而且自认是虫豸。
文章多处都写到这样的事。
阿Q凭借着精神胜利法获得精神上的永远优胜,我们不禁为之折服!
这篇文章写的是辛亥革命时期,可看出鲁迅想用思想唤醒民众,而阿Q精神揭示了国民的弱点和惰性,它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丧失,在当今社会,存在着许多人用精神胜利法获取心灵的安慰。
比如:考试落第,可以以此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告诉自己: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想把实力保持到最后。
诸如此类,这就是中国“优良传统”冠于世界的原因,或许,后代还得无限“继承”……
不管世代如何唾骂,如何鄙弃,我们不得不必须承认的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确实被拷贝了,而且愈演愈烈,这是如何的无奈与惶恐,所以当我们在一边就阿Q问题极其鄙夷时,你是否曾扪心自问:我又拷贝了多少?
确实地,阿Q精神胜利法是一种腐朽、堕落、自欺欺人的表现,或许人类某一天将其拒之门外,但是,决不是现在,因为人类还需要它用来“美化”自身,因此不管你到底怎样看待,阿Q精神胜利法将还会长久的磕磕碰碰下去,直到另一“文明”的出现……
汉语言053班赵小红。
中国哲学精神之我见
中国哲学精神之我见[摘要]中国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闪烁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光芒,中国哲学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精神”即包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精神,又包括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与主流倾向等。
[关键词]天人合一、出世和入世、自强不息、以人为本、辩证逻辑、有容乃大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
一种哲学自身所关注的问题和理论归宿表现了这种哲学的精神,并在论述这些问题和观点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哲学的精神和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国哲学精神博大精深,无法用几句话出来,但是总的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国大部分哲学家都认为天即是人的根本,又是人的理想。
人合一的观念可以说起源于西周时代。
周宣王时的尹吉甫作《烝民》之诗,有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这里含有人民的善良德性来自天赋的意义。
儒家道德的核心是“仁”,是人就必须有仁,无仁就不成其为人。
儒家认为,天之根本德性,含在人之心性之中;天道与人道,虽表现形式各异,其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
天道运行,化生万物,人得天地之正气,所以能与之相通。
作为宇宙根本的德,也就成了人伦道德的根源,反之,人伦道德也是宇宙天道的体现。
孟子曾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着眼点就在天人合一上。
孟子论性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不思耳矣。
”孟子认为这些能力是天所赋予的。
孟子以天为最高实体,是政权的最高决定者,“有天下”,都是“天与之”。
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
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文论》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至少有六成都在第一章标题大大的“弗洛伊德”四个字。
文学专业的可能仅仅只知道他是一个心理医师,是个研究心理学的。
学心理的大多都看过《梦的解析》,他是个研究心理学的学者,更是一个心理医师。
所以他能从医学的角度阐释许多心理学现象。
他发扬光大了变态心理学(又名病理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研究方向,将研究所得理论应用于临床。
是现代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助力。
心理学和文学的关系很微妙,精神分析能够比任何其他学科更好地讨论个人读者。
弗洛伊德的好奇心引导它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将他的发现于文学作品和文学英模联系在一起。
他关注读者或观众隐藏起来的情感,关注艺术创作,关注艺术家的无意识,关注文学种类,关注文化领域中具有伟大象征意义的形象。
后弗洛伊德者们按照自己的方法研究人自身的问题,人在各种社会法规结构中的地位作用,人于文化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人生的意义,人生在世的使命等,既考察人自身的存在问题。
他们都以形形色色的变体和变形再现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思想,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在许多方面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