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公债的依据及意义

合集下载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公债的发行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摘要:发行地方公债是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加强地方财政职能的现实要求,允许地方政府有条件地发行公债,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职能、平衡预算的现实要求,由于我国目前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国债,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使用和偿还的,所以国债的直接债务主体是中央政府一、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1、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体制的理论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无论是高度集中的体制还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体制,都无法规范各级政府在财政分配关系上的随意性,不能较好地解决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问题。

为此,我国于1994年实行适度的分税制,将全部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设置两套税务机构,即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实行分税、分权、分征和分管。

分税制其目的是使各级政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一级预算,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从世界各国来看,实行复式预算和分税制,地方政府大都赋予了相应的财权和事权。

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力,是财权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以说,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的理论要求。

2、发行地方公债是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加强地方财政职能的现实要求。

分税制后,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所需的经费等,地方财政主要承担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支出和地方政府运作所需经费等。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存在着职能上的“缺位”和“越位”,即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应该由财政管的没有管好,投入严重不足,如基础教育等;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却管了起来,如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执法权也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财力有限,财政支出缺口加大,欠债较多,严重地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

允许地方政府有条件地发行公债,是加强地方政府财政职能、平衡预算的现实要求。

3、发行地方公债是规范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客观要求。

公债 制度的名词解释

公债 制度的名词解释

公债制度的名词解释公债制度是指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向国内外借款并发行公债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是国家间债务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政府提供资金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公债的定义及作用公债是政府向投资者借款的证券,通常以固定的利息和特定的期限发行。

公债的发行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

政府通过发行公债为了筹集资金,满足国家发展的资金需求。

公债的发行既可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也可以用于资本性开支,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

公债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债制度有助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由于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推动国家的发展,但财政收入常常无法满足需求。

通过发行公债,政府可以借入投资者的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从而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其次,公债制度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公债的发行使得政府债券成为了重要的投资品种,吸引了大量资本市场参与者。

投资者购买政府债券不仅可以获取固定的利息收益,还可以实现资产配置的多样化。

公债市场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安全、流动性较高的投资渠道,为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提供了便利。

最后,公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国家和社会资源的流动。

政府在发行公债时,通常会将借来的资金用于重大项目和优先发展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

这样一来,公债的发行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向这些领域集中,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公债制度的特点公债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公债具有债务性质。

公债的发行是政府向投资者借入资金,政府需按期偿还债务并支付利息。

因此,公债具有明确的期限和利率,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债获得相应的利息收益。

其次,公债具有流动性和换手便利性。

公债在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方便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交易。

公债的买卖交易通常由金融市场中的专业机构承担,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交易平台。

最后,公债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信用评级。

由于公债是政府发行的债务工具,具有国家信用背书,因此公债通常被认为是较低风险的投资品种。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具有重要的财政和经济意义。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必要性,以及其发行方式、利用效率和管理措施。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前景,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探讨了政策推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公债在财政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方式、利用效率、管理措施、展望、建议、政策推动1. 引言1.1 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地方债务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地方公债的发行不仅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地方公债的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债务风险的逐渐暴露,地方公债的管理和监督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背景在于满足地方政府财政需求的也要避免地方债务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1.2 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方公债可以帮助地方政府筹措资金,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公债的发行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入地方的重点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地方公债的发行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助于防范和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中国财经领域的热点和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公债

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公债

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公债在全世界众多的国家中,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公债发行。

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公债呢?发行公债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小编店铺就了解到的债券知识为大家总结一下,其原因不外乎有几下几点:第一,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

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第二,战争、灾难及其它突发性的破坏因素。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

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当发生战争、自然灾害等情况时,政府的支出便会大幅度增加。

在此情况下,政府也只能向公众筹款以应付这些突然增长的支出。

从公债的历史可以看出,多数公债大幅度增加大都与战争有关。

第三,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

第四,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从多数国家公债历史看,公债一发便很难消除,许多政府不得不以新债还旧债。

但现在经济学家已不再把公债描述成可怕的事物,相反,公债发行扩大了政府的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维护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公债的发行还为政府提供了货币及利率政策的工具。

美国是全世界公债规模最大的国家。

庞大的政府机构目前每年都要产生巨额的财政赤字,所以有人说,美国政府是一个靠举债维持的政府。

在美国公债的投资者中,目前大约有25%到30%是美国以外的投资者,这也使得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外债债务国。

一、发行地方政府公债的意义(一)缓解地方建设资金的不足1994年分税制以后,地方政府有了自己独立的事权,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已经成了地方政府自己的事情,地方政府具有融资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兴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方的投资环境,离不开大量的建设资金由于我国在二计划经济时期,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当作非物质生产部门,被排在生产建设之后,长期得不到重视,且受到低水平生产力的困扰,有限的资金几乎都被用到生产建设上,造成了城市建设长期滞后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


不支持 支 持
( A, 0 ) ( 一 , 一)
财政相互独 立 , 而地方公债 由于其融 资的 灵活性 . 经常作为地方政府 的重要财政 收 基础 设施建 设和平 衡地 方财政 收支 的政
表中 A , B , a , b表示在相应 的决策下 , 中央政府所获得 的本级利益 感受 , 其 中 A优于 B, a优于
社会视 野
我 国地 方政 府发 行公 债 必 然性 和 必要 性分 析
■ 石 磊
摘要: 联 系我 国经 济 运 行 状 况 . 利用
债券发行试点 . 地方公债 开始成 为地方政 手段 不 完 善 的情 况 下 . 地 方 政 府 既 要面 对
府 的重 要 财 政 收 入 来 源 。 完成指标的压力 . 又 要 面 对 资 金 匮 乏 的 困 二、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公 债 的 必 然 性 分 析 境 , 土地财政和 隐性 债务 的出现显得 不可 发 行 地 方 公 债 是 在 中 国 现 时 地 方 政 避 免。现 在简单地从博弈 论角度阐述 . 地 府 财 权 事 权 不 对 等 的 国情 下 , 中央 政 府 、 方发行 地方公 债 是中央 、 地方、 银 行 三 方 博 弈 的 必 然 结 果
历 年 财 政 收 支数 据 。 从 中央 、 地方 、 银 行 三
方博 弈的 角度 , 利 用 占优 策 略 模 型 , 分 析 了我 国地 方 公 债 得 以公 开 发 行 的 必 然性 :
从 我 国 经济 形 势 、 公 债 本 质 属 性 以及 地 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 债 发 行 对 经 济 改 革 的 意 义 等 方 面 分 析 地 方 政 府 和 银 行 三方 博 弈 下 的必 然 结 果 . 了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公债 的 必 要 性

公债的名词解释

公债的名词解释

公债的名词解释公债,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政府机构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务证券。

作为一种债权凭证,公债的发行主要目的是为了融资,满足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需求。

公债的发行方式和期限多种多样,既可以由政府自主发行,也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代理发行。

首先,我们来了解公债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公债的收益主要通过支付利息的方式来实现,可以是固定利率的也可以是浮动利率的。

此外,公债通常由政府信用背书,享有较高的信用等级,因此被视为较为安全的投资工具之一。

此外,公债具有流动性好、交易便捷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广受投资者青睐的金融产品。

公债的发行主要采取招标、竞价或向特定机构或个人发行等方式。

在发行时,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偏好选择购买不同类型的公债。

政府会通过发行公告等途径公示发行细则,包括发行数量、发行期限、利率等重要信息,以提供给投资者参考。

公债发行所筹得的资金用于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涵盖了各项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支出等。

公债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能够满足政府对资金的长期和短期需求。

比如,政府需要进行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可以发行长期公债;而在短期资金周转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发行短期公债。

此外,公债的收益往往被用于偿付到期债务,保证公债的及时兑付。

公债的发行和交易对于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公债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其次,公债的流通和交易活动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公债的发行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而且也带动了相关金融机构的运作和发展。

此外,公债市场的涨跌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公债的利率变动和市场预期的变化,会对市场的借贷成本、企业投融资决策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公债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政府的还款能力以及债务偿付能力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一旦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公债的违约风险,投资者将承担无法按时兑付或无法全额兑付本息的风险。

公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公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公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债是国家借款的一种形式,通过发行债券吸收市场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的发展和建设项目。

公债的发行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公债发挥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

作为一种借贷方式,公债的发行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各种重大的建设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

这些项目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公债的发行,国家可以获得来自市场的资金支持,不仅能够弥补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还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资金需求。

公债的发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公债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其发行和交易都需要借助金融市场的平台进行。

在公债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一批专业的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公债的发行还可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还能够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的完善。

公债的发行对于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债的发行可以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缓解了短期财政压力,保持了财政的稳定性。

同时,公债的发行还能够调节经济周期中的波动,通过增加或减少公债的发行规模来调控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从而平衡经济的供需关系,维护经济的稳定。

公债的发行还可以引导市场预期,提高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公债的发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公债的规模和利息支付对于财政的压力比较大,需要合理控制发行规模和债务水平,避免过度借贷导致财政风险的增加。

其次,公债的发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公债市场的监管和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同时,公债的发行还需要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其他宏观政策相协调,确保各项政策的一致性和协同效应。

公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债的发行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在目前我国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以“多元化融资”等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1],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明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回答发行地方公债在我国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特别是要明确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等问题。

一、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是否存在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府确立了在近几年内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确有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一)于时期受益原则的经济依据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及其财政的基本职责是有效率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他们所偏好的地方公共产品[2],这种侧重于资有效配置的职责,使受益原则成为地方政府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因为成本与受益的一致性,通常是保证产品有效供应的一种必要条。

就受益原则看,它的中心含义是“受益者付费”,即受益辖区内的个人应当根据受益程度的大小分担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其中,如果受益者受益的时期不同,其受益的程度也就存在差别,其所应承担的成本费用也就应当有所不同,这种根据受益的不同时期分担地方公共产品成本的原则就是一种“时期受益原则”。

根据时期受益原则,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受益的不同时期分别承担,换言之,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整个受益期内的人们加以分担。

在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中,存在着受益期长短不同的公共产品。

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只限于一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一般行政性服务等经常性项目;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期则及于多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防洪、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本性项目。

由于受益期长短不同,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担方式存在着极大差别。

对于效益只限于某一个财政年度,不能递延到以后财政年度的经常性项目而言,通过一般性税收筹集所需资金往往是地方政府的最佳选择,因为税收是现期的财政负担,与这类产品形成的现期受益正好在时间上和人群分布上相对称。

最新-发行公债的依据及意义 精品

最新-发行公债的依据及意义 精品

发行公债的依据及意义公债有国债和地方公债之分,前者由中央政府发行及支配使用,后者由地方发行和支配使用。

地方公债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也称市政债券,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完善财政分税分级体制、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地方公债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关注。

一、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一政府职能划分理论由政府来组织管理社会再生产、调节控制国民经济运行,自觉依据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主动引导制约经济发展,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主要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四种身份,一是社会成员共同政治利益的代表凭借行政管理权力,二是社会管理者凭借社会管理权力,以国家主权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为物质实体,履行政治和社会的职能;三是国有资本所有者生产数据所有者,凭借国有资本所有权生产数据所有权,以政府投资所形成的生产数据或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通过国有资本运营活动,履行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四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凭借宏观经济管理权,以全部自然资源和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履行总体经济调控的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和调节控制市场经济运行的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例如,通过组织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通过国有资本的运营来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实施各种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控制经济运行。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地方政府同样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地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例如,调整本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着重强调了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对地方政府的职能并没有清楚界定,特别是没有明确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地方经济建设职能和地方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因而,并没有完全对应地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调节控制地方经济运行的责任越来越大,调整地方经济结构,发展地方主导产业,提高地方就业率已成为地方政府行政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公债

第八章 公债

老年人 12000 4000
3、公债资金的用途和使用效果

如果公债资金的使用能够给后代带来收益便是 有益的,如果将公债资金仅用于增加当期的消 费,则政府债务可能给后代带来负担。
4、受益原则和公平原则


受益原则:如果公债支出的项目为后代创造了 效益,通过发债融资将其负担转移给后代是合 理的。 公平原则:假设由于技术进步使社会不断发展, 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比我们更加富有。可以出于 公平的考虑,把收入从富裕的一代转移给贫穷 的一代。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 国债的资产效应 (二) 国债的需求效应 (三) 国债的供给效应

(一)公债的资产效应


资产效应:公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 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 公债错觉:公债持有者在持有公债时认为自己 的财富增加了,由此可能增加自己的消费需求, 因而公债积累与消费的增加相联系。
拓展:曼昆的分析和达拉马格斯的实证 分析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最早使用“李嘉图等价定理”这一术语的 是布坎南,1976年发表的题为《巴罗的
〈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

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付税还是发行公债 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 资,即征税和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政策意义

二、有关公债的理论观点的演进
(一)大衰退以前的正统公债理论 ——公债有害论 (二)大衰退以后的现代公债理论 ——公债新哲学论

(一)公债有害论
(1)政府举债必使民间生产资金移充财政用途, 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2)用公债来弥补政府公共收支的赤字,会使 政府形成一种不负责任的开支风气; (3)政府在公债上须作两度的支付,一次付息, 一次还本,颇为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公债的发行会引起市场利率上升,阻碍生 产规模的扩大; (5)公债的大量增长会造成国力的衰弱。

《财政学》公债(什么是公债)

《财政学》公债(什么是公债)

一、分析在2020年当下,由于新冠疫情对各国经济的严重不利影响,各国财政都有大量的赤字。

怎样会大量的财政赤字融资?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赤字货币化成为一种选择。

赤字货币化政府的债务由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的债务的发行不再收到政府收入的限制。

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会增加,可能会为日后的通货膨胀买下隐患。

二、公债的性质与特点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借贷形式形成的货币信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和个人经常会在特定情况下或因特定需要而借入款项。

同样地,政府也会利用信用形式来满足其特定的支出需要或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

政府的这种借贷行为,构成了以政府为债务人的特殊的货币信用关系。

公债作为特定的财政收入范畴,与其他财政收入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是有偿性。

公债收入的取得是以按期向债权人偿还本金并按预定利率计付利息为前提的,并以此吸引社会各界认购,国家通过发行公债取得的只是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以税收、国有资产收益等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国家拥有所有权,对缴付者不承担直接偿还义务。

推荐关注:“国债怎样付息?”具体可见“拓展学习”二是自愿性。

人们是否认购公债、认购何种公债以及认购多少公债,一般由购买主体根据各自情况自主决定,除法律授权外,政府不能作强制性要求,否则违背货币信用关系的基本准则。

税收是依据税法的规定强制征收的,国家资产收益的取得则以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为依托,国有资产占有、使用者有义务按规定向国家提供其部分纯收入。

三是灵活性。

国家可根据财政收支、宏观调控、经济建设等需要,决定在预算年度内是否发行公债、发行多少公债及公债发行的条件,一般不需要以立法形式预先规定发行条件。

而税收的课征对象、征收标准、征纳方式等是由税法和征收条例预先规定的,在征收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国有资产收益的收取要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收入分配制度为依据,也有相对的稳定性。

公债的范围

公债的范围

公债的范围引言公债是指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行的、具有一定期限的债务工具。

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公债在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公债的范围涉及到发行主体、期限、利率、用途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公债的范围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发行主体公债可以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发行。

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通常称为国债,是国家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

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需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筹集资金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此外,其他政府机构如央行、开发银行等也可以通过发行公债来筹集资金。

期限公债的期限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通常包括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三种类型。

短期公债通常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券,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

中期公债的期限一般在1年至10年之间,适用于中长期资金筹集。

长期公债的期限则超过10年,用于满足长期资金需求。

利率公债的利率是发行时确定的,可以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形式。

固定利率公债在发行时确定一个固定的利息水平,债券持有人将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

而浮动利率公债则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利率,通常以某个基准利率为基础加上一定点数。

用途公债的用途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支出:政府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用于国家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医疗等领域。

2.经济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来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

3.偿还旧债: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新的公债来偿还到期的旧债务。

4.投资理财:一些机构和个人也可以通过购买公债来获取稳定的收益。

公债市场公债市场是指公债交易的市场,包括发行、交易和清算等环节。

公债市场通常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组成,其中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

公债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公债风险投资公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

违约风险指的是发行主体无法按时兑付本息的风险,而利率风险则是指持有人面临的由于利率变动而导致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债

公债

性质
1、公债是一种虚拟的借贷资本
公债体现了债权人(公债认购者)与债务人(政府)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债在发行期间是由认购者提供 其闲置资金,在偿付阶段是由政府主要以税收收入进行还本付息。公债资本与其他资本存在的区别在于公债资本 (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并不是现实资本,而只是一种虚拟的资本。用于生产性开支的公债则表现为不能提取的公 共设施等国家的现实资本。
阐述说明
公债1、公债是各级政府借债的统称。中央政府的债务称为中央债,又称国债;地方政府的债务称为地方债。 我国地方政府无权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务,故人们常将公债与国债等同起来。
2、公债是政府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债具有有偿性和自愿性特点。除特定时期的某些强制性公债外,公众 在是否认购、认购多少等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的权利。
公债
政府为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 债
01 阐述说明
03 现状 05 偿还
目录
02 性质 04 种类 06 与国债
07 发行
09 发行情况
目录
08 存在条件
公债是政府为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债。政府可向社会的企业、事业机构及个人借债,向中央银行 借债,也可向国外借债。所以,可以将公债定义为国家或政府举借的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 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发行情况
历年我国国债发行情况(单位:亿元)
感谢观看
3)公卖法。指政府委托经纪人在证券交易所出售公债的方法。
存在条件
公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公债总是与国家的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公债主要是财政困难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和 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而要实现国家干预经济、调节经 济的职能,就有必要借助公债这个重要工具。 公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充裕的闲置资金。只有在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社会上才会有充足和稳定的闲置资金,这是发 行公债的物质条件。 2)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是发行公债必须的技术条件,否则公债发行便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3)公债的存在和发展还必须与商品货币经济下的社会意识观念相适应。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在目前我国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以“多元化融资”等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1],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明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回答发行地方公债在我国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特别是要明确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等问题。

一、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是否存在为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府确立了在近几年内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确有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一)源于时期受益原则的经济依据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地方政府及其财政的基本职责是有效率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他们所偏好的地方公共产品[2],这种侧重于资源有效配置的职责,使受益原则成为地方政府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因为成本与受益的一致性,通常是保证产品有效供应的一种必要条件。

就受益原则来看,它的中心含义是“受益者付费”,即受益辖区内的个人应当根据受益程度的大小分担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其中,如果受益者受益的时期不同,其受益的程度也就存在差别,其所应承担的成本费用也就应当有所不同,这种根据受益的不同时期分担地方公共产品成本的原则就是一种“时期受益原则”。

根据时期受益原则,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受益的不同时期分别承担,换言之,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应当由整个受益期内的人们加以分担。

在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中,存在着受益期长短不同的公共产品。

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只限于一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一般行政性服务等经常性项目;有些公共产品的受益期则及于多个财政年度,典型的如防洪、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本性项目。

由于受益期长短不同,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担方式存在着极大差别。

对于效益只限于某一个财政年度,不能递延到以后财政年度的经常性项目而言,通过一般性税收来筹集所需资金往往是地方政府的最佳选择,因为税收是现期的财政负担,与这类产品形成的现期受益正好在时间上和人群分布上相对称。

财政学第三章第三节 公债

财政学第三章第三节 公债

(二)弥补财政赤字



当政府入不敷出的时候,发行公债被认为是弥补 财政赤字的最好手段。 1.增加税收。时滞性:立法程序复杂、漫长;负 效应:招致纳税人反对,增加经济负担。 2.增发通货(财政发行)。虽然克服了增税的负 效应,但是必然引发通货膨胀。 3.发行公债。适度发行公债能够避免上述负效应。
(二)外债分类


1.外国政府贷款,是指中国政府向外国政府举借的官方 信贷; 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指中国政府向世界银行、亚洲 开发银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其他国际性、地区 性金融机构举借的非商业性信贷; 3.国际商业贷款,是指境内机构向非居民举借的商业性 信贷 4.发行海外债券
资本主义社会,公债得到了真正的发展。二次世界 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 政策,公债成为弥补财政赤字、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从国内来看

(1)1950.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02亿 (2)1954-1958.经济建设公债,5次35.44亿 (3)1959-1980.公债空白时期 (4)1981-1993.筹集建设资金(国库券) (4)1994-1997.弥补财政赤字 (5)1998-调节经济运行
4. 直接销售方式 由财政部直接与认购者谈判出售 国债的推销方式。认购者仅限于有组 织的机构投资者,主要适用于某些特 殊类型的国债券推销。
六、国债的流通 (一)国债流通的含义
(二)国债流通市场的组织形式
(一)国债流通的含义 流通市场称之为二级市场。
国债流通亦称国债的交易,是指以已发 行但尚未到期的国家债券为对象在市 场上转手买卖的行为。
3. 记帐式公债券:可上市,有二级市场风险,完全通过电 脑网络系统发行、流通、转让、兑付,投资风险强,适 合于机构投资人。大部分采取贴现发行方式。

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诠释

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诠释

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诠释在债券市场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司空见怪的事,如美国的州和日本的府甚至县都能以自己的名义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在我国,虽然理论界曾对地方政府可否发行债券进行过探讨,但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

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客观需要,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

因此,地方公债的发行已经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一、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背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家财政”指的就是全国统一的财政,地方财政只是中央财政的附属物,在中央编制的全国统一的国家预算下,整个财政联成了一个整体,地方政府没有单独的举债权力。

此时公债的发行,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并由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这就无所谓“国债”和“地方债”的区分,或者说是只有国债而无地方债。

在西方,“公债”概念与“国债”概念是既一致又区分的,国债只是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债务,因为只有这些债务才是“国家”的债务。

而公债则是“公共”债务,因而除了国债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政府所属公共机构的债务。

所以,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公债也就是国债,或者反过来国债也就是公债。

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这种先是将整个国家的所有债务都集中到中央,然后干脆取消公债的状况,是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集中统一的财权财力这一根本要求相适应的。

这是因为,如果当时没有将所有的债务发行权都集中到中央手中,则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发行债券活动,其直接后果就是这部分资金运动处于统一计划之外,这立即就会形成对国民经济计划和综合平衡的冲击与破坏。

当时我国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视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经济体制对公债这一本质要求的直接反映。

从公债的作用来看,正是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公债是国家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手段。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债主要的作用和任务主要是弥补财政赤字和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是指由中国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

地方公债发行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地方公债发行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如债务规模扩大、债务风险增加等。

为有效防范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如加强发行市场准入管理、强化信息披露要求等。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地方公债发行在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未来,中国地方公债发行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透明度,加强风险监控,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发行地方公债、背景、定义、风险重要性、现状、发行模式、风险防范、监管措施、效果评估、意义、未来展望、建议1. 引言1.1 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是一个现代化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公债作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重要渠道,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工具。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和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集资难题。

随着国家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地方公债的发行模式和规范逐步建立起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暴露,地方公债的风险和挑战也日益显现,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地方公债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防范潜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中国地方公债的定义中国地方公债是指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工具,用于筹集资金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经济建设项目的一种政府债务形式。

地方政府以地方公债形式筹资,是地方政府进行长期融资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并通过未来税收、收费等方式还款。

2024中级经济师财税三色笔记-第9章 公债

2024中级经济师财税三色笔记-第9章  公债

第9章公债考点:公债的发行和偿还1.公债的发行公债的发行是指公债售出和被个人或企业认购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公债得以顺利发行,筹集到相应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公债职能,并使公债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

(2)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四种:2.公债管理制度公债的发行管理权限(1)公债可分为中央公债(国债)、地方公债和准公债(国有企业债和政府担保债)。

(2)是否授予地方政府公债发行权和相应的管理权是公债发行管理权限的中心问题。

(3)在公债管理制度中,规定公债管理权限的主要依据是按照财政管理体制中设置财政机构的原则,有一级政权就应设置一级财政。

(4)2018年我国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公债的持有者公债的持有者一般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政府机构、公司(企业)和个人。

3.公债流通(1)广义的公债流通包括公债券发行、转让和偿还的全过程。

(2)狭义的公债流通仅指公债券在流通市场上的转让。

(3)公债流通制度包括对公债流通范围、办法、渠道以及价格决定方式等的一系列规定。

4.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发挥的重要作用①因为国债余额即为中央财政赤字的累计额,所以余额管理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国债余额及其变化情况。

②因为发行年内到期的短期国债将不增加期末余额,会增强财政部门发行短期国债的动力,有利于改善国债期限结构,也有利于防止长期国债的膨胀。

③增强了财政部门对国债发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实现短期国债发行规模的突破,开展国债的有序滚动发行,从而提高财政的资金运用能力,增强财政政策的灵活性。

④短期国债规模的增大提高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为强化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创造了条件,而且可以发挥央行票据的替代作用,避免央行票据规模膨胀和成本过高的弊端。

⑤国债期限结构的优化还可以为建立具有市场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收益率曲线提供前提条件。

考点:政府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一、概念1.债务一般被分为两类: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行公债的依据及意义公债有国债和地方公债之分,前者由中央政府发行及支配使用,后者由地方发行和支配使用。

地方公债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也称市政债券,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完善财政分税分级体制、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地方公债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关注。

一、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政府职能划分理论由政府来组织管理社会再生产、调节控制国民经济运行,自觉依据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主动引导制约经济发展,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主要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四种身份,一是社会成员共同政治利益的代表,二是社会管理者,以国家主权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为物质实体,履行政治和社会的职能;三是国有资本所有者,凭借国有资本所有权,以政府投资所形成的生产数据或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通过国有资本运营活动,履行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四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凭借宏观经济管理权,以全部自然资源和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履行总体经济调控的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和调节控制市场经济运行的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例如,通过组织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通过国有资本的运营来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实施各种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控制经济运行。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地方政府同样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地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例如,调整本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着重强调了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对地方政府的职能并没有清楚界定,特别是没有明确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地方经济建设职能和地方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因而,并没有完全对应地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调节控制地方经济运行的责任越来越大,调整地方经济结构,发展地方主导产业,提高地方就业率已成为地方政府行政的主要内容。

地方经济建设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必要职能。

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通过发行地方公债筹集地方政府资本金,通过地方政府国有资本的运营来调节控制经济运行,以满足地方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需要。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能的进一步划分,为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HttP://公共产品层次性理论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根据受益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受益范围遍及全国的是全国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地域空间消费者的是地方性公共产品。

地方性公共产品在其受益范围内,无法排除他人从消费中受益,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具有排他性。

虽然部分地方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其受益范围不仅局限于本地,但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基本上在一个区域之内,其供给着眼于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成本也应由本地居民负担。

地方公共产品也有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之分。

纯公共产品包括用来满足地方社会公共需要的、为地方公众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环境治理、教育、公安和公共卫生保健等公共设施;准公共产品包括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大坝、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环境卫生设施。

此外,一些外部性较大、社会效益明显的基础性、主导性产业也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对于地方纯公共产品应当以税收等公共收入供应资金,而对于地方准公共产品则应当以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国有资本投入供应资金。

公共产品理论、特别是划分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的理论,为进一步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地方政府运用经济属性分配手段之一的发行地方公债筹集资金,履行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职能,提供地方准公共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开辟稳定的资本金供应渠道。

财政分权理论按照财政分权理论,政府的职责包括资源配置、经济稳定、收入分配三个方面。

政府履行职责的方式是提供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但是在多级政府体系中,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地域空间差异性往往会导致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责权方面的矛盾。

为了协调,中央政府常常在财政体制上实行分权,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权和财权,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中央政府着重提供那些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全国性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主要承担经济稳定和收入分配职能;地方政府在管理和调节地方事务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地方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来提高本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满足本地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相对独立,各级政府财政都有相对独立的收入作为行使事权的保证。

财政分权理论强调了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弥补市场缺陷、提高本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满足本地区居民对准公共产品多样化需求的作用,要求健全地方政府职能。

而地方政府通过举债筹资将有助于提高地方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水平,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

我国地方政府履行职能总体上说是不够全面的,主要是由于财权划分与事权划分不对应,导致地方政府有事权需要,而无财权保证,许多地方政府只能维持基本的经费开支——“吃饭财政”,受财力制约难以发挥提高地方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弥补市场缺陷的调节控制作用。

为健全地方政府职能,需要给予地方政府与事权相对应的财权。

在目前分税制体制基本稳定、转移支付制度调节余地有限的情况下,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无疑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可见,财政分权理论也为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改革地方公债制度的现实必要性分析减轻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的需要按照规定,我国财政弥补赤字的工具只能是发行国债。

1998年-2002年,我国累计发行国债27500亿元;2003年发行1400亿元人民币建设国债,其中1150亿元纳入中央预算,250亿元代地方政府发行,国债发行规模达到亿元。

2004年国债发行总规模进一步增至7022亿元,虽然长期国债比2003年减少300亿元,财政赤字也没有变化,但总国债发行规模仍比上年多出700多亿元。

2001年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为%,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为%.2002年,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为%,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为%.这表明我国年度债务发行规模较大,尤其是中央财政作为直接债务主体负债过高。

同时,在我国财政收入总量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反而日益凸现。

这说明我国财政方面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

赋予地方政府自主举债的权利,显然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

通过逐步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允许地方财政根据需要发行公债筹集资金,既可以有效解决地方公用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增强地方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责任,让地方财政“把该管的事管起来”,又可以缓解中央财政债务负担压力,真正实现地方政府“自己的事自己做”。

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城市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政府是经营城市的主体,市政基础设施一般被认为是准公共产品,因此,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中国正处于新一轮城市大开发的起点。

城市化进程意味着对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巨大需求,地方政府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就显得十分急迫。

完全由政府包揽基础设施投资几乎无法实行。

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资本市场。

而眼下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都很有限;资本市场应是市政建设筹资的重要渠道,并且我国已经开始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为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但国内资本市场还远未有效地利用起来。

因此,改变我国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不足的现状,必须设计高效、灵活、多层次的融资体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其中。

而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公债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无疑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完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需要举债权是规范化的分税制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这是所有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

在划分政府间事权的基础上,赋予地方政府包括举债权在内的应有财权,是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

分税制下,各级政府间有明确的事权范围,政府事权是与政府财权相对应,地方财政要相对独立于中央财政,在既定的收支划分基础上自我承担收支平衡的责任。

一般而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一是地税收入,由中央政府授权归地方政府拥有的与其事权相适应的税收收入;二是非税收入,主要是各种规费收入;三是地方政府从共享税中分享的收入以及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收入;四是地方政府资产收入和基金收入;五是地方政府公债收入。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当今世界实行分税分级财政体制国家的通例。

无论是财政集权程度较高的单一制国家,如法国、英国、日本等,还是实行财政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地方公债均在其财政收入和公债体系中占居重要地位。

各国实践证明,地方公债已成为保证地方财政独立性的重要条件。

没有地方公债制度,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就难以真正确立和实施。

我国于1994年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事权与财权的界定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分税制在制度规则的配套方面还不十分完善。

其中,地方政府公债制度的缺位,使得地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互相匹配的关系存在极大的制度隐患。

一方面,分税制促进了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比重的提高,明显地强化和改善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在拉大,地方财政赤字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及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庞大。

如果没有相应正规性的收入弥补,地方政府要么不得不减少本应由其提供的地区公共产品,导致该区域内居民总体福利的降低;要么不得不通过制度外的非正规渠道获取收入以弥补赤字。

这将导致对一系列业已确定的制度安排的破坏。

缓解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困境的突破点,无疑将是更多地着眼于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

允许地方政府拥有通过灵活的信用融资方式自我调剂的权力,有利于在地方税收入不足或不均衡及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不足或暂不到位的情况下,扩大地方财政履行自身责权和收支平衡的回旋余地,保证地方政府职能的顺利履行。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要求在地方政府存在合理融资需求的前提下,尽管中央政府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但是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并且产生了变相的甚至是隐蔽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

地方政府为了筹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资金,普遍采取“多元化融资、多头借款”的政策。

缺乏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借债随意性大,形成了无序、失控的局面。

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变相发债形式,我们可称为准地方债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