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 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1 随机事件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水中捞月所描述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事件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类型一】必然事件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

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

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

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

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

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

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不确定事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随机事件

下列事件:①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②测得某天的最高气

温是100℃;③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④测量四边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书的页码可能是奇数,也有可能是偶数,所以事件①是随机事件;100℃的气温

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测得这样的气温,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属于确定事件;骰子六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随机事件;四边形内角和总是360°,所以事件④是必然事件,属于确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三】 不可能事件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

B .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

C .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D .太阳从西边升起

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

D.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探究点二:随机事件的可能性

在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卡片上,分别画有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矩形、等腰梯形这五个图形,画面朝下随意放在桌面上,小芳随机抽取一张卡片.用P 1、P 2、P 3分别表示事件(1)“抽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抽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抽得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按可能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A .P 3<P 2<P 1

B .P 1<P 2<P 3

C .P 2<P 3<P 1

D .P 3<P 1<P 2

解析:∵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中心对

称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和矩形,P 1=35

;轴对称图形是等边三角形、菱形、矩形和等腰梯形,P 2=45;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菱形和矩形,P 3=25,∵25<35<45

,∴P 3<P 1<P 2.故选D.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可能性的大小,熟知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三、板书设计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性事件.

随机事件:无法事先确定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可能性

一般地,表示一个随机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记作P (A ).

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事件发生的情况作出判断,通过实测理解掌握定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