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力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力关键信息1、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能力和意识。
2、教育方法:涵盖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
3、评估方式:确定衡量学生可持续发展行动力培养效果的标准和方法。
4、教师职责:规定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的任务和责任。
5、资源支持:明确为培养工作提供的资源保障。
1、培养目标11 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平衡与协调。
111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112 帮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113 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愿意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教育方法21 课堂教学211 设计专门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融入多学科知识,如地理、生物、经济、政治等。
21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2 实践活动221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环保项目、社区服务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等。
222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污水处理厂、生态农场等,增强直观感受。
23 项目学习231 引导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项目,培养其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和总结,分享成果和经验。
3、评估方式31 知识考核311 定期进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测验和考试,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行为观察321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如是否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等。
322 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关注彼此在可持续发展行动方面的表现。
33 项目评估331 对学生参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4、教师职责41 教学设计411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培养目标。
412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42 引导启发421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行动意愿。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文将从学习方法、学科知识、综合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方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于学习方法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有意识地主动探索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巩固所学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团队合作已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
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创新能力则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二、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不同,但都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准确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学生应该学习到准确的科学知识,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社会科学领域,学生应该学习到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的重要知识,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三、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学生应该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使其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交流能力是指学生与他人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学生应该掌握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合作能力是指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相互配合,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与他人形成互补,共同实现目标。
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而教育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计的角度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在相关课程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理念,如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原理等。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如参观环保企业、社区清洁行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二、教师的角度教师在课堂上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引导讨论,激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以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三、校园管理的角度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校园管理也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从减少能源消耗、推广垃圾分类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俱乐部或社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
四、家庭教育的角度除了学校,家庭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居民委员会的参与等,向孩子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
此外,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家庭计划,共同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
五、社会参与的角度学生在社会参与中,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行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竞赛或比赛,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国际合作的角度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合作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开展与国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通过交流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和做法,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每个人都应当对此有所了解并积极行动。
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首先,学校应提供丰富的课程来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气候变化等内容。
通过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原理、现状和挑战,增强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参观工厂、农田等地方,展示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践,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例如,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调查某个城市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深入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然,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和社会也应全力以赴,共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改变,如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来引导孩子学会保护环境和负责任的消费行为。
社会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海滩清洁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在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家庭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新一代,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习型”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说到底就是,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潜能和智慧的发展,培养具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才能立足于“学习型”社会,并发挥其骨干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呢?笔者以为:第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获得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前提。
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个性自由绽放,从而自觉而持续地学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自觉而主动地学习去了。
其次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环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土壤”和“催化剂”,创设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学习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
这样,学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前提。
第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获得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
1.勤于积累,形成知识增量,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积累知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比较、归纳、验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搜集和加工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技能。
”那么,怎样积累呢?拿语文学习来说,一是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了解身边的事,因为语文在我们身边无时不在,无处没有,如广告用语、电视节目、谈话聊天等,所以只要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写日记和随笔,都可以获得语文知识。
二是教会学生从书本上积累,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并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比如要求学生读一些名著、语文类杂志和报纸,并做到浏览与精读相结合,勤写读书笔记。
浅谈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掌握捕捉灵感的好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呢?一、学会寻(设)问,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一切言行的先导,因此,数学思维方法不仅决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极大影响着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可持续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创设一些问题,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上来。
只要学生是真正主动的学习者,那么他们一定是敢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的。
但也需要我们积极去引导,让学生自己从各个方面去寻找问题,而不是等着老师的问题。
如我在教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时,只出示简单的数学信息:小英做了10朵大红花,小莉做的大红花是小英的2倍,学生自然会想到一个相同的问题。
小莉做的大红花有多少朵?(小莉做20朵)。
这时,我马上加以引导:“你们还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学生便积极参与寻找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进行分类板书:(1)小英和小莉一共做了多少朵大红花?(2)小英比小莉少做多少朵?(3)小莉比小英多做多少朵?(1)小英做的大红花是小莉的几分之几?(2)小英做的大红花比小莉少几分之几?(3)小莉做的大红花比小英多几分之几?(1)小英做的大红花是小莉的百分之几?(2)小英做的大红花比小莉少百分之几?(3)小莉做的大红花比小英多百分之几?通过“找问题——提问题——解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寻找问题的能力。
二、学会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就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于人的疑问。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也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
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学⽣可持续发展能⼒的培养2019-10-01【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也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的可持续发展能⼒,为了达到这⼀⽬标,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互动式教学,促进师⽣共同可持续发展;转变学⽣的学习⽅式,倡导其⾃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发展学⽣思维能⼒和激发学⽣学习兴趣;教师实现观念和⾏动的转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互动式学习⽅式思维能⼒【中图分类号】G632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53-02教育要对学⽣未来发展负责,让学⽣得到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发掘潜能潜⼒,适应时代需要,适应未来发展,从⽽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备⼈才。
我国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已经拉开序幕,新课程强调以学⽣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的可持续发展能⼒。
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改⾰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的可持续发展能⼒,是摆在每⼀位政治教师⾯前的重要课题。
培养学⽣的可持续发展能⼒,教师就不应该将⽬标仅仅限定在提⾼学⽣应试能⼒与考核成绩上,⽽是要做到关注具有不同差异的学⽣⽣命个体,通过积极的、⾼效的师⽣互动和⽣⽣互动,实现双边或多边的信息交流与分享,营造学⽣能够全员参与并全⾯发展的课堂,使之在知识⽔平、认知体系、能⼒养成、思维⽅式等⽅⾯都能得到发展和提⾼。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做法:⼀互动式教学,促进师⽣共同可持续发展教学从本质上说是⼀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教学过程是师⽣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交往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实施互动式教学,促进师⽣共同可持续发展。
1.创建互动式课堂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堂,⽽是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的课堂,师⽣互动,⽣⽣互动,并在这种互动中共同探讨、研究、互补、交流。
这种新的教学⽅式,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的注⼊式、填鸭式,教学活动以⽣动、活泼的氛围呈现在学⽣⾯前。
浅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者:丁亚琴来源:《教师·下》2010年第11期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五种能力的培养上入手:一、培养自学进取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把“学会学习”作为人类生存的三大目标之一,这是十分具有远见性的。
小学教学改革必须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进取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具体地讲,应该抓好以下三点:(1)强化自学新知的训练。
自学进取能力是在自学新知的实践中训练和培养起来的。
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把自学引进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在自学中学会新知、学会发展、学会自学。
具体的方式应因教材而异,可以先自学质疑,后研讨交流,再点拨指导;可以先尝试练习,后看书对照,再进行研讨;也可以先进行猜想,后加以验证,再看书消化。
总之,要把自学摆在显著的位置上,强化自学新知的训练。
(2)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方法是自学能力的基本要素。
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学进取能力。
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学读书方法的指导。
(3)强化自学活动的激励。
为了促进自学活动的有序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重视学生自学情感的激励,特别是对学生认真、踏实、有效的自学,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体验到自学的愉快和成功的欢乐,因而由“愿学”向“爱学”和“乐学”的方面发展,从而推动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学生自身发展的显著标志。
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落实创新教育的要害与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做到:(1)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
探索性学习方式是指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在掌握新知中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是摒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的基本保证。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一、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
教师需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组织团队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等手段,建立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班级管理不应只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干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授权、提供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在管理班级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管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情绪和压力。
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的情感管理,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四、推行班级活动的多样化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除了传统的课堂活动外,班级管理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
五、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学业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班级管理需要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教师可以开设讨论课、辅导课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六、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情商是学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班级管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教会他们与他人合作、沟通、解决冲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加强家校合作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家访、家委会、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八、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班级管理应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选修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九、配齐班级资源良好的班级管理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教师可以争取学校的支持,争取班级经费和设备,为班级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教师还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寻求专业机构或个人的支持,扩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义务教育中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
义务教育中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班级规则制定、教师角色、同学关系等方面探讨班级管理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班级规则应该合理、公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例如,规定学生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珍惜学习资源等。
这样的规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意识。
此外,班级规则的制定还需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保证规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领者和榜样。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
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个性化的关怀,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此外,班级管理还需要注重促进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
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集体活动。
班级管理需要关注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同时,积极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帮助学生学会妥善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级管理应该旨在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组织项目学习、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将得到更好地发展,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优秀的班级管理对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探讨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一、班级管理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1.1 非常重要的教育环境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
1.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秀的班级管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地发展。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2.1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制定适合班级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班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和奖励机制,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相信规章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2 班级会议和班干部制度定期召开班级会议,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同时,建立班干部制度,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3 个别辅导和关心定期进行个别辅导和关怀,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关心和照顾,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关爱。
2.4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和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三、优秀班级管理实践案例3.1 树立班级核心价值观某班级在班级管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行为准则和奖励机制中体现。
3.2 拓宽班级资源某班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入企业家、专家等走进班级进行讲座和指导,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世界贡献力量。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一理念呢?首先,教育者自身要具备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理念。
只有教育者深刻理解并重视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传递相关信息和价值观。
因此,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比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讲解生态系统的平衡、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可以探讨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和政策。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至关重要。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校园垃圾分类的项目,让他们自己调查现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这样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的行动。
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力手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等。
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和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如调查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研究新能源的应用前景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同。
校园文化的营造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建设绿色校园、推广节能设施等。
浅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进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 反思调控能力 的方法主要是通 过示范指导 、 流指导和小结指 导 , 学 交 使
生 明确 什 么 是 反 思 调 控 和 怎 样 进 行 反 思 调 控 。在 教 学 中老 师 要 有 意 识 地 去 指 导 与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反 思 ,教 给 学 生 反 思 的 方法。
学方法 ,就等于掌握 了打开知识宝库 的 “ 金钥匙 ” ,就能独立地 向知识的广度 和
深 度 进 军 ,从 而 表 现 出较 强 的 自学 进 取 能力 。 以 , 师一 定要 重视 自学 读 书 方 所 教
法 的指 导 。
导 , 体地讲 , 具 主要是帮助 学生掌握五项
策略 : 对具体 事例进 行分 析 、 较 , ① 比 从
习 方 式 是 指 让 学 生 在 探 索 中 实 现 知 识 的 “ 创 造” 再 ,在 掌 握 新 知 中 获 得 发 展 的一
教 室 , 出学 校 , 走 面向社会 , 向世界 , 面 树 立 依靠社会信息 求发展 的观念 。其次要 指 导学生通过各 种手段和信息 载体去收 集 符合 自身发展 需求的信息 ,然 后进行
生 利用 已发 的学 具进 行 操 作 性合 作 研 讨 ,看 谁 能 发现 三 角形 面积 计 算 公 式 ?” “
体结构程序有七 : ①创设情境 、 启迪探索 ; ② 自学思考 , 个人探索 ; ③小组讨论 、 合作 探 索 ; 引 出结论 , ④ 验证 探索 ; ⑤质 疑 问
课 堂小 结 , 价 探 索 。 评 ( ) 确 发 挥 教 师 的 主 导作 用 。让 学 2正
中抽象概括 出新知的策略 ; “ ② 化新为旧” “ 化生为熟”把要解决 的矛盾转化另一类 ,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重任。
那么,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学校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课程设置当中。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在科学、地理等学科中提及相关内容,而是要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数学课程里,通过解决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能源消耗、资源分配等,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应该开设专门的可持续发展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系统地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例如,探讨某个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
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等。
在这些实践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可持续发展行动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比如,组织学生到周边的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
学生们可以自己制作宣传资料,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和组织能力,还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校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有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开展科技竞赛、创新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方案,以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挑战。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太阳能小车的设计比赛。
学生们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能够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小车。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尝试、改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未来,更对整个社会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呢?首先,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深厚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
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目标和实践方法。
只有教师自己心中有清晰的概念和方向,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之中。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讲解生态系统的平衡、资源的有限性和循环利用等知识;在社会科学课程里,探讨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在语文、艺术等课程中,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创作来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保护意识。
这样,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都能接触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认知。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而采用问题导向、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则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给学生提出一个当地的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让他们分组进行调研,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海滩清洁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行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还可以开展校园内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比如建立生态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技能。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班级管理帮助学生发展的关键
班级管理帮助学生发展的关键班级管理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它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稳定、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班级管理在帮助学生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该注重班级内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的教学资源,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管理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还要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班级纪律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与班级纪律息息相关。
通过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教师可以维护班级的秩序和稳定。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加强班级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鼓励学生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的管理,更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和关注。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等形式,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五、与家长及时沟通家校合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
通过与家长合作,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关怀,实现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辅导员,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除了关注学术成绩,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文将总结我在班主任岗位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教育宣传活动作为班主任,我注重通过教育宣传活动向学生传达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班会上,我会邀请专业人士或志愿者来讲解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环境友好型企业或社区,以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此外,我还会通过班级微信群、公告栏等途径发布环保知识和消息,引导学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
二、课堂教育利用课堂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会在相关科目的教学中增加环保内容,结合实际案例教授环保知识。
例如,在地理课上讲解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在生物课上介绍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以及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阅读环保相关的文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三、班级实践活动组织班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手段。
我会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环保志愿者活动,如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通过小小的行动改变环境。
再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展览或参加环保竞赛,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四、激励机制建设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我建立了激励机制。
例如,我设置了环保明星的评选活动,在每个月末表彰在环保行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并在公告栏上展示他们的事迹。
此外,我还设置了环保积分制,学生通过参与环保活动、提出环保建议等行为可以获得积分,累计一定积分后可以兑换奖品或享受特权。
这样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环保意识。
五、家校合作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的合作至关重要。
我通过家长会、家校通讯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分享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表现和成长。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之一。
通过教育学生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并为未来的社会和环境发展做出贡献。
一、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教育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它帮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意识的公民。
最后,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学生将了解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二、环境保护教育的方法(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授关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引导他们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环境保护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水节能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
(三)资源利用通过利用班级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设计与环保相关的学习项目,可以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如何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这对于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至关重要。
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一)跨学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跨学科的方法。
通过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和资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例如,语文课可以让学生阅读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文学作品;科学课可以讲授环境科学知识;社会科学课可以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政策。
班主任管理技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意识
班主任管理技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意识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几种班主任管理技巧,以帮助班主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意识。
一、设立绿色环保小组为了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班主任可以考虑设立绿色环保小组。
该小组由班级内对环境保护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他们将负责策划和组织各种环保活动。
班主任可以定期与绿色环保小组开展讨论,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提供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二、组织环境保护课外活动除了在课堂上介绍环境保护知识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外活动。
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机构或者自然保护区,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的美丽与脆弱。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环保主题的志愿者活动,如清理公共场所的垃圾、种植绿化树木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并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三、倡导“绿色校园”的建设班主任可以与学校合作,倡导“绿色校园”的理念和建设。
可以通过在校园内设置分类回收垃圾桶、节能灯和太阳能照明设施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环保行动。
同时,还可以举办一些与“绿色校园”相关的比赛和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并奖励那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
通过这样的举措,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并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开展环保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开展环保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感悟。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者社会组织代表来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和讲座。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班会活动,班主任能够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班主任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
班主任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摘要】班主任不能只是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要当好学生的护航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他们服务。
为培育出有个性,有特长,有创新精神,创造才能的多元型人才,奠定基础,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班主任体会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教育的目地是培养人,是把每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适应社会历史发展并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的人。
因此,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的能力和智慧。
本文就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谈点个人体会。
1.转变观念,树立新意识,做学生的知心人,当好向导,让学生得到自我发展首先,引导学生要学会做人。
每一个学生既是自然的个体又是学校中特殊的社会个体,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贪玩”、“好奇”是他们固有的天性,他们的生活阅历短,积累的经验少,遇到问题与挫折在所难免,他们需要理解,帮助,鼓励,更需要充分信任,尊重,关怀和宽容。
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就应当转变陈旧的师道尊严观,以自己的行动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与他们一起“玩”。
在玩中引导他们学会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真诚待人,学会与人交流情感,探讨问题,学会关爱他人,善待他人,学会感恩。
其次,改变评价方式。
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是由性格开朗和内项,反应敏捷和迟缓,成绩拔萃和普通,家庭幸福与不幸等千差万别的学生组成的。
他们的身心,学习的目标,生活的认识,行为习惯,各有差异,而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总是以学习成绩为主体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发展,而未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评价和教育导向,抹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
其实,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对明天的憧憬来到学校的,他们的理想或许从崇高,或许平凡,然而,无一例外,每个学生都是在用具体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因此,他们都应该得到理解,帮助,信任,尊重和关怀。
面对一个个特殊的个体班主任应该找准自己的工作的切入点,细心的观察,发现,去关注,了解,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与客观正确评价,科学的引导,或是学习动机的激发,或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或是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或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处理……在生活中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做他们心理健康,乐观向上,不断进取的引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2-26T14:41:00.4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作者:孔德良[导读] 构建开放、自由、公平的和谐管理模式,将管理的工具性与理性融合于一体。
本文旨在就“一主两翼”模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主两翼”模式的有效性之我见
孔德良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太极中学731600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个“雕塑”的过程,变传统管理模式为创新管理,挖掘人的潜能,注重人的全面、多元发展;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参与”,还管理于学生,还思考空间于学生;变功利性的教育为兼顾个性发展的教育,兼顾“收”和“放”,平衡“执行”与“监管”;构建开放、自由、公平的和谐管理模式,将管理的工具性与理性融合于一体。
本文旨在就“一主两翼”模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主两翼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
鉴于社会的信息化渠道愈发畅通,学校这个平台下的管理对象——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发生着变化。
作为班主任,就理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抓手去管理班集体,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班级有朝气、有活力,个体有精气神,整个校园定会充满人文气息。
因此,“一主两翼”模式是比较受教师青睐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主两翼”模式是指以“班主任统筹管理”为主,以直接行使班级管理权的“执行团”、负责监管及协同管理的“监察团”为两翼的班级管理模式。
在班主任的高效引导下通过发挥“两翼”的主观能动性,来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从而践行好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要求,让班级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多元发展、“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主化管理,优势突出。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发展是硬道理,在教育这个领域也不例外。
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主”优势明显。
1.理念先行。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先导,班主任统筹管理势必要求班主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随时掌握教育动态。
要多阅读优秀教育著作,多从知名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身上汲取教育精华,并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指导班级管理。
必须变传统管理模式为现代管理,挖掘人的潜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要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参与”,还管理于学生,还思考空间于学生,构建开放、自由、公平的和谐管理模式,
2.思想前卫。
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班级管理的重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中要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是班级管理必须明确的指导思想。
因此,班级管理不应着眼于管住学生,而应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立足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立足于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班级组成是一个群体,班级中每一个成员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都应当获得相应的锻炼和发展机会,不能厚此薄彼。
如此,民主与集中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1.制度合理。
统筹管理的主体—班主任,要调动全体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合作、探究的互动方式,集民主之力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管理制度。
这样,制度出自本身,调动了学生的内因,避免了空穴来风的弊端,制度有了科学性。
班级制度的制定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责任意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班级“存在感”。
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则,在执行中就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学生也容易接受。
2.组织得当。
“执行团”和“监察团”是班级同学共同推荐,最后由班主任决策组成的班级管理委员会和监管委员会。
是全体同学参与意识的凸显,无形中为这两个团队注入了信任的元素。
民主选举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以成绩论英雄和无奈的指定性,过程可信,操作透明,管理有活力,班级能团结。
如此一来,两个团体就能有效地维护班级的团结统一。
3.作风得法。
“执行团”在班主任的指导和“监察团”的监管下执行班级管理权,既有自主性又有约束性。
“监察团”又受“执行团”的管理和教育。
这样会调动每个同学的管理能力,把每件问题处理得最完美。
管理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可变性。
“执行团”和“监察团”的相互作用使得管理者在管理设计中应该是弹性灵动的、有空白的。
遇事有主见,也能独立解决,体现了班级管理的自主性。
4.互补联动。
如果“执行团”在管理中出现了徇私舞弊情况,“监察团”会及时指出其错误,反馈给班主任,并且会给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杜绝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
“监察团”对问题的探究也会受到班主任的审阅,力争把合理的信息糅合于班级管理中。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班级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5.多元发展。
班主任、“执行团”和“监察团”作为班级管理的三大元素,彼此之间平等协调、合作监管,开创了班级管理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发展局面,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僵化、无创意、主观臆断的管理方式,将民主融入管理之中,将发展灌注于过程之中。
6.教学相长。
“一主两翼”管理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他们在青春的时间点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长。
学生把果敢、阳光、自信、高情商、有激情的特点彰显在师生中间,整个班级就如同一泓活水,“天光”“云影”共徘徊。
班主任把乐观、干练、良好的学识修养回馈给自己的学生,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潜移默化地达成了管理目标。
三、两岸青山相对开
没有监督的信任是放任,没有监督的管理是无序。
把班级管理权限放在监督的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发挥其效力。
“监察团”的民主性平衡和约束着“执行团”的管理权限,“执行团”又以班规为依据充分行使自己的管理权,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班级负责,不敢越雷池半步。
“执行团”与“监察团”既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约,在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行中如大河上的一对青山一样相辅相成,是优美的风景,也是疏导的基建。
班级管理是一个过程性工程,其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构成了一个弹性变数。
况且,学生的多元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曲线,所以“一主两翼”班级管理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将管理的工具性与理性融于一体,不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实现了人的心智与情感发展的整体关怀。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14年06月出版。
[2]谌启标王晞《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08月出版。
[3]卫强《“沁”课程为师生铺就幸福成长之路》.河南教育时报社,2017年1月。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成果名称:《“一主两翼”模式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运用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