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比空难案
盘点史上最惨重的十大空难事故
盘点史上最惨重的十大空难事故1、特内里费空难——史上最大空难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也就是今日的「北特内里费机场」,自宽机身喷气式飞机投入运行以来,航空界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随着巨大的撞击声,荷兰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的两架波音747客机就在机场跑道上相撞了,当消防员赶到事故现场时,发现一架飞机起火了,不过幸好火势没还那么凶猛;而另一架飞机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显然已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
2.洛克比空难——史上最着名的空难之一洛克比空难发生于1988年12月21日。
当日,泛美航空103号班机执行法兰克福-伦敦-纽约-底特律航线。
它成为恐怖袭击目标,飞机在苏格兰边境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罹难。
这次炸弹袭击被视为一次对美国象征的袭击,是九一一袭击事件发生前最严重的恐怖活动。
此次事件亦重挫泛美航空的营运,该公司在空难发生的三年之后宣告破产。
3.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班机是波音747-100SR型,飞机编号JA8119。
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从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预定飞往大阪伊丹机场。
飞机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520人罹难,包括宝冢剧团着名演员北原遥子,名歌星坂本九。
但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1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1个12岁女孩)。
此次空难事件是世界上牵涉到单一架次飞机的空难中,死伤最惨重的。
4.乌柏林根空难难以想象的空中相撞,两架飞机在平流层结结实实的撞在一起。
俄罗斯巴什克利安航空第2937次班机,是一架图154型客机,原计划由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飞往西班牙的巴塞罗纳。
DHL快递公司第611次航班,是一架波音757-200SF型货机,原航线是从巴林国际机场经意大利的贝尔加莫国际机场飞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两架飞机于当地时间(UTC)2002年7月1日晚上21时35分在德国南部康士坦茨湖畔邻瑞士的城市乌伯林根附近的半空中相撞。
914航班事件的真相,失踪35年再现世间,时空隧道真的存在?
914航班事件的真相,失踪35年再现世间,时空隧道真的存在?⼀架早已被宣布失事坠海的客机,竟在事隔35年之后重新出现。
机上的50多名早就被宣布死亡了的旅客,竟然全部好好地活着!泛美航空公司914航班实际上经历了⼀场“时空隧道”之旅。
这个故事在中⽂世界的神秘⽂化、UFO爱好者主题⽹站上⼴泛流传。
1990年9⽉9⽇,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
⼈们突然发现⼀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机场上的雷达根本找不到这架飞机的存在。
这架飞机降临机场时,⽴即被警卫⼈员包围,驾驶员和乘客们⾛下飞机后,⽴即问:“我们有什么不正常?这⾥是什么地⽅?”机场⼈员说:“这⾥是委内瑞拉,你们从何⽅来?”飞⾏员听后惊叫道:“天哪!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达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误差两千多公⾥呀!”接着他马上拿出飞⾏⽇记给机场⼈员看:该机是1955年7⽉2⽇起飞的,时隔35年!机场⼈员吃惊地说:“这不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后经电传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7⽉2⽇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达,突然途中失踪,⼀直找不到。
当时认为该飞机掉⼊了⼤海⾥,机上的五⼗多名乘客全部赔偿了死亡保险⾦。
这些⼈回到美国的家⾥,令他们家⾥⼈⼤吃⼀惊。
孩⼦们和亲⼈都⽼了,⽽他们仍和当年⼀样年轻。
美国警⽅和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这些⼈的⾝份证和⾝体,确认这不是闹剧,⽽是确凿的事实。
事件真相是怎样的呢?很多读者都对这⼀被称之为“914号班机事件”的“时空隧道”案例印象深刻,它常常被收录到“世界未解之谜”的书⾥,还有⼀些⼈认为这架飞机的消失可能与外星⼈和飞碟有关,在互联⽹论坛上,介绍这⼀事件的帖⼦也⼴为流传,并引发了很多⽹友的争议。
虽然“时空隧道”是否存在对科学界来讲还是⼀个谜题,但是对于“914号班机事件”的真伪,很多显⽽易见的证据都指明这更像⼀个科幻故事,⽽不是真实案例。
事件中提到的泛美航空公司全称泛美世界航空公司,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曾经最主要的航空公司之⼀,垄断了超过⼀半的美国⾄其他国家的航班,在世界各国都有很⾼的知名度,甚⾄⼀度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的代名词。
航空事故案例
航空事故案例航空事故是指发生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飞机损坏或丧失飞行能力。
以下是十个航空事故案例:1. 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是一架超音速客机,2000年7月25日在巴黎起飞时发生引擎故障,导致飞机坠毁,机上109人全部遇难。
事后调查发现,引擎故障是由于跑道上的一块金属碎片引起的。
2. 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失踪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是一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客机,2014年3月8日失踪。
这起事件引起全球关注,至今仍未找到飞机残骸和明确的失踪原因。
3. 苏联空军234号班机空难1960年10月4日,苏联空军234号班机在前往莫斯科的途中与一架美国间谍机相撞,导致机上所有人员遇难。
这起事件加剧了冷战时期苏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4. 阿联酋航空521号班机爆炸2016年8月3日,阿联酋航空521号班机在迪拜机场着陆时发生爆炸,导致机上一名乘客死亡。
调查发现,爆炸是由于货舱内的一起燃烧事件引起的。
5.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号班机在飞行途中发生尾翼断裂,导致飞机坠毁,520人中只有4人幸存。
这个事故被认为是航空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飞机事故。
6. 乌克兰航空752号班机被伊朗导弹击落2020年1月8日,乌克兰航空752号班机在伊朗附近空域被伊朗导弹击落,导致机上176人全部遇难。
最初伊朗否认与此事有关,但后来承认是意外击落。
7. 埃航804号班机坠海2016年5月19日,埃及航空804号班机从巴黎飞往开罗途中失联,最终在地中海坠毁。
机上66人全部遇难。
事故原因最终确认为飞机起火导致。
8. 印度航空182号班机爆炸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182号班机在加拿大外海爆炸坠毁,导致机上329人全部遇难。
这起事件被认为是当时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之一。
9. 洛克比空难1988年12月21日,一枚由利比亚制造的导弹击中了一架泛美航空103号班机,导致飞机坠毁在苏格兰,270人全部遇难。
飞机的十大空难
飞机的十大空难飞机的十大空难来源: 机械公民现在飞机已经变成普通的交通工具了,越来越多的人出行坐飞机,毕竟坐飞机能大大缩短时间距离,免除了旅途上的劳累。
但是有一部分人还是觉得飞行不安全,尤其是怕高的人群。
这些人出门宁可坐高铁也不会坐飞机,虽然高铁的速度也不慢,但是按照有关推断的总结,坐飞机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这次东方航空的空难令人难过,用最为沉痛的心情去悼念那些丧生在本次空难的人们。
现在网上很多朋友都在关注本次空难事件,大家都想知道本次空难事件有没有幸存者。
可是至今未发现有幸存者。
这么高的距离又以那么高的速度垂直坠落,生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说句不该说的话,这样的高度加这样的速度坠落,连一片较大的碎片存在的可能性都不大了,又加上飞机本身的重量和撞击力。
在悼念那些在本次空难事件丧生的人们同时,咱们看看全世界最大的几次空难事件吧!1.特内里费空难特内里费空难特内里费空难,是指在1977年3月27日傍晚于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发生的波音747跑道相撞事件。
由于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都是满载油料与人员的波音747大型客机,因此事件造成两机上共有583人在“地狱之火”中丧生,是造成飞机乘客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其中,荷航飞机上的248人全部遇难,泛美航班上则有61人奇迹般得以生还。
2.日本123号班机空难日本123号空难日本航空123号航班空难事件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班机是波音747-100SR,飞机编号JA8119。
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日本东京的羽田机场,预定飞往大阪伊丹机场。
飞机因维修不当造成飞行时尾部压力罩破裂发生爆炸性减压并失去液压操纵,飞机在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坠毁,520人遇难。
但有4名女性奇迹生还(1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1个12岁女孩)。
3.沙特阿拉伯763号空难沙特763空难沙特阿拉伯航空763号班机(波音747-168B,编号:HZ-AIH),是一班从印度首都新德里飞往沙特阿拉伯东部城市宰赫兰的定期航班,1996年11月12日,在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于哈萨克斯坦航空1907号班机(K41907)上空相撞。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空难事件——洛克比空难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空难事件——洛克比空难本文导读:苏格兰小镇洛克比由于一场国际空难而名声大振。
这一场空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了美国和利比亚之间长达十几年的纷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空难发生后,美英两国情报机构组成的调查组立即对空难展开调查,并最终于1990年秋天宣布了调查结果:空难的主谋是两名利比亚情报人员。
他们的身份分别是前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处主任阿里·穆罕默德·迈格拉希,以及他的下属拉明·哈里发·弗希迈,他们将炸弹藏匿在行李中,带上了103航班。
美英两国认定利比亚高层参与制造了这起空难事件。
次年11月14日,美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凶手。
利比亚虽然拘留了弗希迈和迈格拉希,但拒绝把他们交给美英两国。
为了迫使利比亚交出嫌疑人,联合国安理会曾多次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施包括空中封锁、武器禁运和外交制裁等一系列制裁措施。
1996年,美国又通过达马托法法案对在利比亚石油、天然气领域年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或违反联合国对利比亚制裁规定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利比亚被迫同意交出两名嫌疑人,但同时也提出对两人的审判必须在英美以外的第三国进行。
1998年,美国、英国和荷兰三国同意在荷兰按苏格兰法律对两名被告进行审理。
1999年4月,弗希迈和迈格拉希被移交给联合国代表,并前往设在荷兰的苏格兰法庭受审。
2001年1月,法庭判处迈格拉希无期徒刑,后来将刑期改为27年。
弗希迈被无罪释放。
2003年8月,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协议,同意对洛克比事件遇难者家属支付总额约27亿美元的赔偿。
同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第1506号决议,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
尽管洛克比空难悬案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但有关洛克比空难引发的争执的疑问还远没有结束。
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佚名
【期刊名称】《国家安全通讯》
【年(卷),期】1999(000)008
【摘要】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9年5月24日报道,英国情报机关掌握的证据显示,发生在十多年前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英国洛克比上空爆炸事件的真正幕后主使者是利比亚现任总统卡扎菲。
该报指出,当年,卡扎菲为了报复里根政府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空袭,下令利比亚驻海外的情报机关炸毁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机,造成机上259人及地面11人丧生的惨剧,其实美国政府早已掌握这些证据,只是为了恢夏与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刻意进行了隐瞒。
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总页数】1页(P46-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
【相关文献】
1.从“洛克比空难案”透视国际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J], 徐娜
2.国际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的国家责任--以洛克比空难为例 [J], 杨万柳
3.美国与利比亚恩怨录:英国洛克比大空难之外的隐情 [J], 马明
4.洛克比空难带来材料革新 [J], DavidMcMullin;范淑霞
5.洛克比空难事件开始司法审理 [J], 申义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典空战案例
经典空战案例
1. 洛克比空难(1988年):一架波音747客机在前苏联领空被一枚导弹击中,导致机毁人亡。
这起空难是由于苏联在未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将客机误认为间谍飞机而发射导弹。
2. 乌克兰马航MH17航班空难(2014年):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客机在乌克兰领空被击落,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这起空难是由于乌克兰东部冲突中的反政府武装使用了导弹击落客机。
3.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1999年):北约在南斯拉夫战争期间,对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了误导制导炸弹攻击,导致3名中国外交人员死亡。
这是一起因空中侦察错误和导弹制导失误而导致的悲剧。
4. 萨特金空难(2001年):一架西藏航空的客机在尼泊尔境内坠毁,导致129人遇难。
这起空难是由于飞机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时遇到了严重气流引发的空中结冰。
5. 赫尔辛基事件(1952年):苏联战斗机与一架瑞典民航客机在芬兰领空相撞,导致所有5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遇难。
这起事件引发了国际间对苏联领空侵犯的抗议和谴责。
这些都是空战中的经典案例,展示了空中冲突和飞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导致悲剧发生的各种因素。
洛克比空难案
3、利比亚的请求是可受理的。 从安理会731、748、883号决议的具体内容 从安理会731、748、883号决议的具体内容 来看,安理会从未要求利比亚将两名嫌疑犯移 交给英美两国。法院应根据联合国宪章来解释 这些决议,根据宪章,安理会不能要求利比亚 将本国国民移交给英美两国。因而利比亚的请 求是可受理的,并不受安理会748、883号决 求是可受理的,并不受安理会748、883号决 议的影响,而且决定一项请求可受理性的关键 日期应该是提交请求之日。
1992年 1992年3月31日,安理会通过第748号 31日,安理会通过第748号 决议,认为利比亚未对731号决议作出 决议,认为利比亚未对731号决议作出 充分和有效反应已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 全的威胁。限利比亚在4 15日前交出 全的威胁。限利比亚在4月15日前交出 嫌疑犯,否则将面临包括空中交通禁运、 武器禁售、关闭利比亚航空公司业务在 内的一系列的制裁。但利比亚仍拒绝将 疑犯引渡给美英等国。748号决议所规 疑犯引渡给美英等国。748号决议所规 定的制裁遂于4 15日生效。 定的制裁遂于4月15日生效。
而联合国安理会所作的决议也并未明确要求利比亚 必须将疑犯引渡给英美两国,而是要求利比亚对该 恐怖主义行为作出有效反应。之后安理会对利比亚 进行制裁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对疑犯进行审判,没有 作出有效反应,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并 不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引渡疑犯给英美。所以英美两 国强迫利比亚把疑犯引渡给它们审讯是没有法律根 据的,特别是在利比亚本国法律规定不允许把本国 国民引渡给外国审讯的情况下,强迫利比亚把其本 国国民觉给它们审讯,是有悖国家主权原则的。
案情简介
之后 ,诉讼进入审理实质问题的阶段。法院 发布了一系列命令,确定双方提出相关诉讼文 书的时限,双方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利比亚于1999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利比亚于1999 年4月5日将两名疑犯移交到荷兰由苏格兰特别 法庭进行审讯 ,安理会主席也宣布中止对利制 裁。洛克比事件出现了转机。
经典飞机失事案例总结与启示
经典飞机失事案例总结与启示飞机作为现代交通工具中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一种,为人们的出行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然而,飞机失事的发生也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深刻的教训。
回顾历史上的经典飞机失事案例,总结其中的原因和启示,对于提高航空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典飞机失事案例1、特内里费空难(Tenerife Disaster)1977 年 3 月 27 日,两架波音 747 客机在西班牙特内里费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跑道上相撞,造成 583 人死亡,这是航空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事故之一。
当时,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起飞,与正在跑道上滑行的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相撞。
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沟通不畅、指令混乱、机组人员判断失误以及机场设施和管理的不足。
2、日本航空 123 号班机空难1985 年 8 月 12 日,日本航空 123 号班机在从东京飞往大阪的途中,由于后舱壁破损导致液压系统失效,最终失控坠毁,520 人遇难。
此次空难的原因是维修不当,在之前的一次维修中,飞机的后舱壁没有得到正确的修复,导致在飞行中出现破裂。
3、洛克比空难(Lockerbie Disaster)1988 年 12 月 21 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 747 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 270 人死亡。
经过调查,这起空难是由恐怖分子在飞机上放置炸弹所致,凸显了当时航空安保措施的漏洞。
4、法航 447 号班机空难2009 年 6 月 1 日,法航 447 号班机在从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的途中坠入大西洋,机上 228 人全部遇难。
事故原因是飞机的空速管结冰,导致飞行数据不准确,机组人员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操作失误。
二、飞机失事原因分析1、人为因素机组人员的失误是导致飞机失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包括操作不当、判断错误、违反规定、沟通不畅等。
例如,在特内里费空难中,机组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指令,导致了两架飞机的相撞。
拿什么拯救你,谜一样的的马航
拿什么拯救你,谜一样的的马航……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于24日22时召开紧急记者会,称根据最新的分析成果,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得出结论,此次MH370航班是按南部航线飞行的,最后位置是在南印度洋。
收到的证据显示,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毁。
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朝着人们最不愿看到的结局发展。
在举国默哀之余,各界也十分关注接下来的赔偿问题。
被劫持的马航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的一句“ended”,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插进了每个人的心脏。
但是,关于马航失事的具体情况,仍然疑云密布,并不能就此排除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可能性。
国际上曾先后签订了4个重要的国际公约对劫机问题进行规制:其一,1963年9月14日在东京签订的《关于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它某些行为的公约》(简称《东京公约》);其二,1970年12月16日在海牙签订的《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其三,1971年9月23日在蒙特利尔签订的《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
以上三个公约,被我国学者称为“三个反劫机公约”。
其四,由于《蒙特利尔公约》没有规定对机场内服务人员和设备的犯罪以及破坏机场上未使用的航空器的犯罪。
为了防止、制止和惩处这类犯罪行为,国际社会于1988年2月24日在蒙特利尔签订了《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
上述四个条约并没有对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犯罪确定罪名,而只是规定了某些行为为犯罪行为,并规定缔约国应当将这些犯罪行为规定为国内法上的犯罪并予以处罚。
因此,各国在国内立法时,对于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犯罪的定罪和分类也各不相同,我国学术界的理论观点也莫衷一是。
美国国际刑法学家巴西奥尼在其1980年出版的《国际刑法典草案》(英文版)一书中并没有确定具体罪名,而是统称其为“有关国际航空的犯罪”(Crimes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Air Communications)。
可见,巴西奥尼教授确定的只是一个类罪名,即有关国际航空的犯罪。
史林拍案 1988年洛克比空难
史林拍案1988年洛克比空难,泛美航空103遭恐怖袭击,空中爆炸解体,共270人罹难,飞机上大部分是美国人。
英美调查机构动用最高侦讯手段,从百万残骸碎片中确定利比亚恐怖分子所为,联合国即对利比亚实施11年制裁,最终迫使卡扎菲付出27亿美金赔偿(空难家属各一千万)。
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丧生,其中包括189名美国人。
空难发生后,美英两国情报机构组成的调查组立即对空难展开调查……1989年1月中旬,西方有些报纸报道说,泛美103次航班的失事,很可能是以色列的“摩萨德”制造的一起惨案。
叙利亚国防部长塔拉斯将军在1月21日接受科威特《火炬报》记者访问时支持这一说法称:“以色列‘摩萨德’的一名特工将一个藏有炸药的袋子交给一位美军,让他带上飞机,并给他30万美元作为报酬。
这位特工说,袋子里是价值50万美元的钻石,需要偷运入美国。
”据一些人士分析,以色列炸毁泛美103班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嫁祸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破坏美国和巴解的对话,离间美国和巴解的关系。
然而以色列却断然否认此事,并指责叙利亚国防部长的指控是荒谬的。
不仅如此,以色列的“摩萨德”反而通过一些渠道散布消息说,在以伊拉克为活动基地的一个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中,有一位出身工程师的领导人。
多年来此人一直在研制精巧的起爆器和塑料炸药。
言下之意是说泛美103班机的爆炸失事与这个组织有关。
有关塑料爆炸物的来源问题,线索纷繁复杂,互相矛盾,所以根本搞不清楚。
1989年12月29日,美国悬赏50万美元,捉拿造成洛克比镇空难的凶手。
据说美、英、联邦德国的情报机关和保安机关使用了包括卫星在内的多项高技术,对恐怖分子及他们的组织经济活动的场所用微波进行了千万次窃听,然后进行计算机的分析处理。
美英两国情报人员发现虽然103客机上的爆炸相对地小——在220英尺长的机身旁边炸出一个20平方英寸的洞,飞机的解体十分迅速。
洛克比空难 案例分析
案例:洛克比空难引起的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解释和适用问题案所属章节: :第七章航空法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103航班在飞行途中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造成地面若干人员伤亡。
1991年11月,苏格兰指控两名利比亚人将炸弹置于飞机上,炸弹爆炸致使飞机炸毁。
利比亚也指出这种行为构成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的第1条意义上的罪行。
苏格兰指控两名利比亚公民有破坏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嫌疑后,美国和英国于1991年11月21日发表联合声明如下:(1)利比亚必须交出所有被指控犯罪的人受审,利比亚必须为利比亚官员的行为承担责任;(2)利比亚必须揭露它所知道的有关该犯罪的一切事情,包括所有为此事件负责的人的姓名,许可全面接触所有的证人,完全得到文件和其他物证;(3)利比亚必须给付适当的赔偿。
1992年2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731号决议,敦促利比亚政府对英、美的要求立即作出全面有效的反应以便消除国际恐怖主义。
利比亚主张《蒙特利尔公约》是双方处理这一罪行的唯一适合的现行公约,美国受该公约的法律义务的拘束。
美国应依该公约规定行动,而且有关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及嫌疑犯的问题也只能依该公约处理。
1992年3月3日,利比亚向国际法院对美国提起诉讼。
利比亚在其请求书中提出,利比亚完全履行了《蒙特利尔公约》的一切义务,而美国违背了并继续违背它依该公约第5(2)条、第5(3)条、第7条、第8(2)条和第11条对利比亚应尽的义务。
这些条款规定了对犯罪的管辖和引渡问题。
利比亚认为,利比亚收到对两名嫌疑犯的指控后,即按照《蒙特利尔公约》第5(2)条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它对该两名嫌疑犯的管辖权。
利比亚还采取措施确保嫌疑犯留在利比亚以便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
利比亚着手对事实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将案件提交给有权当局以便起诉。
利比亚未将嫌疑犯引渡给美国,因为利比亚和美国之间无引渡条约,利、美之间也无《蒙特利尔公约》第8(2)条规定的引渡罪犯的基础,因为该条规定的引渡受被请求引渡国法律的限制,而利比亚法律禁止引渡本国公民。
洛克比空难案中涉及的国际法知识
洛克比空难案中所涉及的国际法知识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103航班在飞行途中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并造成地面若干人员的伤亡。
1991年11月,苏格兰与美国指控两名利比亚人将炸弹置于飞机上,导致飞机爆炸坠毁。
1990年秋天,由美英情报机构组成的调查组宣称获得一名利比亚特工人员的日记,认定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处经理费希迈和利比亚特工人员迈格拉希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
1991年11月14日,美英发表联合声明,指责这两名利比亚人参与策划洛克比空难事件,要求利比亚交出凶手。
经过国际社会长期不懈的调解努力,利比亚和美英于1998年8月达成一项妥协性协议,同意在中立国家荷兰设立一个苏格兰法庭,根据苏格兰法律对两名利比亚人进行审判。
一、此次利比亚对在航空器内的犯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63年《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东京公约》中规定:禁止任何人于航空器上触犯刑法之犯罪行为或危害航空器及所载人士或财产或危害航空器上良好之秩序于纪律的行为。
根据1971年的蒙特利尔公约对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的定义--“任何人非法的故意的用任何方式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一种会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不能飞行或对其造成损坏而将会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装置或物品”。
所以两名利比亚已经构成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并应该接受惩罚。
二、美国和英国于1991年11月21日发表声明要求:(1)利比亚必须交出所有被指控犯罪的人受审,利比亚必须为利比亚官员的行为承担责任。
(2)利比亚必须披露它所知道的有关该犯罪的一切事情。
这是国家在国际法上的义务,利比亚有保证其领土内之情况不威胁国际和平与秩序的义务,而在有上述情况发生时利比亚应该有义务披露有关犯罪的情况,并应该配合调查。
三、关于公约的适用问题。
利比亚于1992年3月3日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它提出自己完全履行了《蒙特利尔公约》的一切义务,而美国违背了并继续违背该公约第5条、第7条、第8条对利比亚应尽的义务。
大盘点:二十一世纪十大空难
⼤盘点:⼆⼗⼀世纪⼗⼤空难⼆⼗⼀世纪⼗⼤空难 空难,即飞机(飞⾏器)因故发⽣机毁⼈亡灾难事件的总称,属交通灾害的范畴。
从灾害学的概念涵盖上讲,导致空难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突发恶劣天⽓、异常复杂地形、“⼤地构造活跃带”和机械故障、空地管制失灵、语⾔障碍、飞⾏驾驶员操作失误或素质较低、经验较差,以及⼈为破坏(⽍徒暴⼒劫机谋害炸机)等。
⾃飞机作为商业交通⼯具⼴泛使⽤以来,世界上每年都有空难发⽣,尤其是在⾮洲、中美南洲、中美洲、欧洲、亚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空难事件更是接连不断。
据中国第⼀部灾害学专著《灾害学》(1994年)指出:“⾃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民⽤航空发⽣事故近万次,死亡达50万⼈。
在1980年—1988年的9年中,全世界发⽣民⽤航空事故321次,死亡8952⼈。
”换句话说,年平均发⽣空难35次,约近千⼈在空中丧⾝。
从该书披露的统计资料看,仅1985年就发⽣空难39次,死亡⼈数居然⾼达1800⼈(⼀说为1848⼈),成了空中永不超⽣的孤魂野⿁。
⼟航"3.3"⼤空难 公元1974年3⽉3⽇,⼟⽿其国家航空公司的⼀架“麦克唐纳·道格拉斯DC—10”型客机,在执⾏法国巴黎飞往英国伦敦的981航班任务时,因机体部件损坏,导致爆炸失事,在巴黎奥利机场附近坠毁,死亡346⼈。
失事纪实———12时31分,航班按时起飞,并迅速进⼊正常飞⾏⾼度,以475英⾥/⼩时速度全速飞⾏。
12时39分,即起飞后8分钟,机⾝突然失去平衡,机头猛然向下,并从4000⽶⾼空⾻碌碌直往下狂坠,轰然⼀声震天巨响,客机坠毁在奥利机场东北41公⾥外埃默隆维尔森林中。
全机共有346⼈丧⽣。
据法、⼟联合空事调查报告称:导致981航班突然坠机失事的主要原因是客机下层部位的货舱门被强⼤的⾼压飞⾏⽓流吹落。
舱门洞开,⽓流直往舱内猛灌。
于是,“舱内骤然减压,引起货舱上⽅铁板破裂”,加之,“货舱与其上部客舱之间的压⼒不同,门⼀脱落就将客舱的地板顶部撞破”,以致使“6位乘客连同座位⼀起从裂缝中坠落下去”,从⽽彻底摧毁并破坏了飞机的整个飞⾏控制程序,如机内控制尾翼的钢丝绳被⽓浪切断,发动机和飞⾏操纵装置也相继失灵,所以飞机在飞⾏不到8分钟,就迅速失事坠毁。
十大恐怖袭击.doc00000
十大恐怖袭击
英国《太阳报》曾总结出十大伤亡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按照严重程度顺序排列如下:
1. 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造成超过3000人死亡。
2. 1983年10月23日,贝鲁特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与另一个法国伞兵营地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300人丧生。
3. 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连环炸弹袭击,造成300人死亡。
4. 1988年12月21日,洛克比空难事件,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因此遇难。
5. 1998年8月7日,“基地”组织炸弹袭击美国驻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大使馆,造成253人死亡。
6. 2002年10月12日,印度尼西亚巴利岛连环爆炸袭击,202人死亡。
7. 2004年3月11日,马德里系列爆炸案,200人死亡。
8. 1995年4月19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政府大楼炸弹袭击,169人遇难。
9. 1996年11月23日,埃塞俄比亚民航班机遭劫持坠海,127人丧命。
10. 1999年9月13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居民区遭到炸弹袭击,118人死亡。
洛克比空难事故的影响是什么 洛克比空难纪念碑设立在什么地方
洛克比空难事故的影响是什么洛克比空难纪念碑设立在什么地方本文导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泛美航空出现在新闻里还是因为那场著名的洛克比空难。
这场由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策划的恐怖袭击,直接成为压垮泛美航空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1年12月4日,由于大量国际航线长期入不敷出,国内航线毫无起色,再加上巨额空难赔款和海湾战争的影响,泛美航空终于关门歇业。
作为美国曾经的载旗航空公司,泛美航空曾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几乎成为美国全球影响力的标志。
在上世纪70年代,泛美航空的航线网络遍布全球160个国家,先进的机队、丰富的运营经验和高品质的客舱服务使其颇受青睐。
泛美航空可以自信地把自己称为“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航空公司”,它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泛美,让天空不再是障碍”,更让该公司名闻遐迩。
泛美航空(PAN AM)一直是美国历史上航空的佼佼者,以飞航的安全和舒适得到美国大量乘客的信赖,在民众心中,泛美一直是美国飞行的天神。
但洛克比空难一事直接指向了泛美安检的薄弱,美国民众认为"天神"不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于是纷纷改乘其它航空公司的飞机,加上媒体的质问和谣言所传,使其一夜间经济高台跳水,无力挽回,最终破产。
1996年,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上空进行轰炸以示报复。
利比亚为洛克比空难事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长达七年的经济制裁使利比亚总共损失230亿美元,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利比亚的卫生。
农业、运输和能源工业。
无论终极真相如何,洛克比空难的巨大后续影响,导致了美国和中东国家停止了互相以民用飞行器为目标的攻击,一直到9·11事件。
而洛克比空难暴露出来的行李安全和行李舱安全问题,也导致了飞机安全条例的修改,无主行李,再也无法转运。
利比亚通过对美赔偿,也彻底放下了洛克比包袱,和美国恢复了正常关系,哪怕卡扎菲只是以钱买平安而已。
不过,这个和恐怖主义联系起来的词,将一直陪着这个苏格兰小镇,成为难以抹去的历史。
从“洛克比空难案”透视国际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从“洛克比空难案”透视国际法院的司法审查权一、洛克比空难案情简介1988年12月22日,由伦敦飞往纽约的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飞机上一枚炸弹爆炸,飞机在苏格兰的洛克比山上坠毁。
经过几年的详细调查后,美国地方法院对两名利比亚人提起诉讼。
美国、英国要求利比亚引渡这两名犯罪嫌疑人,但被利比亚拒绝。
1992年1月21日英、美两国将该事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安理会敦促利比亚答应他们的引渡要求。
1992年3月利比亚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利比亚按照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有权拒绝引渡,并请求国际法院依据《国际法院规约》第41条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1992年3月31日,当国际法院尚未对是否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作出裁决时,安理会通过了748号决议。
该决议要求利比亚引渡两名利比亚人;如果利比亚不引渡,安理会将对利比亚实施全球性制裁。
[1]国际法院在1992年4月14日的两项命令中,均以11?5票通过下列命令:国际法院在本案目前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根据国际法院规则第41条指示临时保全措施。
[2]二、洛克比空难案的难题:国际法院的司法管辖权的提出洛克比案的特殊之处并不在于安理会与国际法院在同一事件中的平行活动,[3]而是在于此案中的当事国分别向安理会和国际法院提出了不同的请求:美、英向安理会提出的请求是有关于制裁恐怖主义行为的政治争端,而利比亚向国际法院提出的请求是有关于条约解释适用以及引渡的法律问题。
法院在该案中所面临的真正难题是:国际法院作为国际社会主要的司法机构是否有权力审查安理会决议的合法性?实质上洛克比案所触及的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国际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这一问题随着安理会的机制在冷战结束后得以激活,安理会的权力日益膨胀的现状下开始受到国际法学者的普遍关注。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和逻辑模式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学术上的探讨,本文在对这种探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条约解释的逻辑模式从国际法的层面对国际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合法性进行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法院的关系: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是在维持国际和平 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责任的机关,但不是唯一负责 任的机关。安理会就某个问题作出决议,并不排 除国际法院也作出同样目的的决定或行动。例如 当安理会讨论在德黑兰发生的美国人质问题时, 并不妨碍国际法院受理美国提出的“在德黑兰的 美国外交和领事人员案”。但根据宪章,所有会 员国,联合国的一切机关或机构,都有遵守《联 合国宪章》的义务。当安理会已作出决议并号召 会员国采取行动的时候,作为联合国司法机关的 国际法院如果指示与安理决议精神不一致的临时 措施,那是有违国际法院的职责的。并且,国际 法院也无权对安理会决议的合法性 进行审查。
洛克比空难引起的1971年 《蒙特利尔公约》解释和适 用问题案
利比亚诉英国,利比亚诉美国 国际法院 1992
目录
相关背景 案情简介 争议焦点 双方主张 法院的判决及理由 案件评述
相关背景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从德国法 兰克福市经伦敦飞往纽约时,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 炸,导致270人死亡。美英经3年调查,认定空难系两 名利比亚情报人员在飞机上放置炸弹所至, 并分别在本 国对两名嫌疑犯提出刑事指控。1991年11月27日, 美英共同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嫌疑犯并承担官方责 任,交出所有证据并对受难者家属进行赔偿。利比亚 拒绝了两国的指控及引渡要求,表示它将自行审理上 述案件。 1992年1月21日,在美英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通 过第731号决议,要求利比亚政府立即对空难事件中 的恐怖主义行为作出一切有效反应,为消除国际恐怖 主义作出贡献。但利比亚没有遵守该决议。
案情简介
法院于1992年6月19日发布命令,规定双方提 交诉辩状的时限。在规定时限内,利比亚提交 了诉状,英美两国就法院的管辖权和利比亚请 求的可受理性(the admis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提出初步反对主张 (preliminary objection)。关于实质问题的 程序即告暂停。 1998年2月27日,法院对初 步反对主张作出两项单独判决,肯定了法院的 管辖权和利比亚请求的可受理性。
2、国际法院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利比亚和英美两国都是《蒙特利尔公约》的缔 约国,该公约在空难发生时和利比亚向国际法 院起诉时都是有效的,并且该公约是唯一适用 于洛克比空难事件的文件。根据该公约第14条 第1款,国际法院具有管辖权。“ 缔约方之间 有关本公约解释和适用的纠纷如不能通过协商 解决,任何一方均可要求提交仲裁。如从要求 仲裁之日起6个月内,双方不能就仲裁机构达 成一致,任何一方均可依《国际法院规约》将 争端提交国际法院。”
3、利比亚的请求是可受理的。
从安理会731、748、883号决议的具体内容 来看,安理会从未要求利比亚将两名嫌疑犯移 交给英美两国。法院应根据联合国宪章来解释 这些决议,根据宪章,安理会不能要求利比亚 将本国国民移交给英美两国。因而利比亚的请 求是可受理的,并不受安理会748、883号决 议的影响,而且决定一项请求可受理性的关键 日期应该是提交请求之日。
争议焦点
国际法院是否就《蒙特利尔公约》的解 释或适用问题具有管辖权
利比亚的请求是否具有可受理性
双方主张
利比亚 1、实质主张 1)《蒙特利尔公约》适用于本争端; 2)利比亚已完全遵守《蒙特利尔公约》并有权行使
刑事管辖权 ; 3)英国和美国已经违反和继续违反它们根据《蒙特
利尔公约》第5(2)、5(3)、7、8(3)、11 等条对利比亚承担的法律义务; 4)英国和美国有义务尊重利比亚的权利,不得采取 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强行法规则(禁止使用武力、 不侵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手段 而置《蒙特利尔公约》于不顾。
2003年8月,利比亚和美英达成协议,利比亚 承认在洛克比空难事件中的责任,谴责恐怖主 义,并同意在制裁取消后分批为洛克比空难遇 难者亲属支付27亿美元的赔偿金。 2003年9月9日,美国、英国和利比亚三方通 知国际法院,同意在原告不因同一诉由重新起 诉的条件下中止诉讼程序。国际法院于2003 年9月10日发布命令,指示将本案从法院案件 单上删除。
本案中,罪行发生地国是英国,航空器登记国是 美国,疑犯的国籍国和所在地国是利比亚。根据公约 规定,三国都有管辖权。疑犯在利比亚,利比亚可以 引渡,也可以不引渡,但利比亚必须把它视作严重的 罪行进行审判。由于条约和习惯法都没有规定引渡义 务,利比亚的作法是符合该公约的规定和习惯国际法 的。
而联合国安理会所作的决议也并未明确要求利比亚 必须将疑犯引渡给英美两国,而是要求利比亚对该 恐怖主义行为作出有效反应。之后安理会对利比亚 进行制裁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对疑犯进行审判,没有 作出有效反应,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并 不是因为利比亚没有引渡疑犯给英美。所以英美两 国强迫利比亚把疑犯引渡给它们审讯是没有法律根 据的,特别是在利比亚本国法律规定不允许把本国 国民引渡给外国审讯的情况下,强迫利比亚把其本 国国民觉给它们审讯,是有悖国家主权原则的。
案情简介
之后 ,诉讼进入审理实质问题的阶段。法院 发布了一系列命令,确定双方提出相关诉讼文 书的时限,双方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利比亚于1999 年4月5日将两名疑犯移交到荷兰由苏格兰特别 法庭进行审讯 ,安理会主席也宣布中止对利制 裁。洛克比事件出现了转机。
案情简介
案情简介
1992年3月3日,利比亚就因洛克比空难事故引起的解 释和适用《蒙特利尔公约》的争议向国际法院对美英 分别提起诉讼。利比亚认为英美两国强迫利比亚移交 疑犯给他们审理是威胁利比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 违反了《蒙特利尔公约》的条约义务,必须停止这些 违反义务的行为。 同日,鉴于英美两国扬言如果利比亚不把疑犯交出, 它们将对利比亚进行空运和经济制裁,利比亚请求国 际法院指示临时措施:防止在案件的实质问题得到审 查之前,英国和美国进一步采取行动迫使利比亚交出 嫌犯。但是,法院1992年4月14日发布命令,提及安 全理事会的第748号决议,认为法院无须指示临时措 施。
《蒙特利尔公约》又称《反破坏公 约》,全称为《制止危害民用航空 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是有关 国际民用航空安全保护的五个主要 公约之一,于1971年9月23日在蒙 特利尔订立,美国、英国、利比亚 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1992年3月31日,安理会通过第748号 决议,认为利比亚未对731号决议作出 充分和有效反应已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 全的威胁。限利比亚在4月15日前交出 嫌疑犯,否则将面临包括空中交通禁运、 武器禁售、关闭利比亚航空公司业务在 内的一系列的制裁。但利比亚仍拒绝将 疑犯引渡给美英等国。748号决议所规 定的制裁遂于4月15日生效。
法院的判决和理由
判决 1、驳回英美两国对管辖权的初步反对主张;
认定法院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第14条第1 款,对该争端有管辖权。(13:3) 2、驳回英美两国基于联合国安理会第748号 决议对利比亚请求的可受理性提出的初步反 对主张;认定利比亚1992年3月3日提出的 请求是可受理的。(12:4)
法院的判决和理由
判决理由
1、管辖权
1)各当事方之间就《蒙特利尔公约》的解释或适用问题存 在争端,该争端不可能通过协商和仲裁解决,并且被告拒绝 通过仲裁解决争端,这就使得利比亚无须受公约第14条第1 款6个月期限的限制,可提前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
2)鉴于利比亚提出的实质主张,双方不仅在公约的一般适 用上存在争议,在公约具体条款(第7、11条)的适用上也 存在争议,根据第14条第1款,这些争议正是公约第14条 第1款所指的“有关公约解释和适用的争端”,应由法院管 辖。
予考虑。因此,法院应受理利比亚的请求。
可以看出,法院主要是从程序本身的角度回答 了安理会决议是否影响管辖权的问题,从而无需 对安理会决议和法院裁定甚至两大联合国主要机 构在处理争端方面的关系问题作出澄清。从上述 推理过程可以看出,无论安理会决议的地位及其 对国际法院审判和裁定的影响如何,法院仍然可 以“法律问题法律解决”,仅仅从程序问题本身 甚至是法律技术上来保证自己的管辖权和进行实 质问题审判的权力。
3 )安理会第748号和883号决议是在利比亚提出请求书 (1992年3月3日)后作出的,如果法院在当时具有管辖权, 而且嗣后仍然如此,则后来出现的事件不能影响法院已经确 立的管辖权 。
2、请求的可受理性
法院认为,决定一项请求可接受性的关键日期是 提交请求之日,即1992年3月3日。在请求提交 前通过的安理会731号决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建 议,而在请求提交后通过的安理会748号和883 号决议则根本不予考虑。因此,不能依据英美两 国的理由不受理利比亚的请求。
案件评述
1、利比亚是否有引渡义务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第5条、第7条、第8条,1) 对于破坏航空安全的行为,罪行发生地国、航空器的 登记国、犯罪分子所在地国、航空降落地国、航空器 承租人的营业地国都有管辖权;2)破坏航空安全的行 为是“可引渡的罪行”;3)疑犯所在地国如不将疑犯 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无严重的罪行进行审判。
双方主张
英美两国
1、国际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
1)本案没有满足公约第14条第1款规定的条件,利比亚没 能证明双方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存在争端,即使存在争端, 利比亚也没能证明该公约应予适用。 2)就算利比亚根据公约有权提起诉讼,它也不能行使这项 权利,因为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5条和103条,安理会 748号和883号决议对它有拘束力,它在这方面所承担的义 务高于《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3)法院对英美两国采取的行动是否违反了国际法(即利比 亚的第四个实质主张)无管辖权,因为公约第14条第1款只 规定法院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争端有管辖权。
双方主张
英美两国 2、利比亚的请求是不可受理的
1)利比亚所谓的争端现在应由安理会决议管制,该决议对 双方均有拘束力,作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双方都有义务接受 和执行该决议。 2)不管利比亚依《蒙特利尔公约》享有何种权利,安理会 要求它移交两名嫌疑犯的决议均具有拘束力,利比亚无权根 据该公约向法院请求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