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文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1. 标题:数学教育中的游戏化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实验证明游戏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研究动力,并提升成绩。

2. 标题:探索性研究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探索性研究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探索性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标题:合作研究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合作研究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讨论问题,提高数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4. 标题:创新思维培养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标题:因材施教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因材施教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

通过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个性化设计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效果。

6. 标题: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升研究兴趣。

7. 标题:探索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和推广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模型,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8. 标题:数学启发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数学启发式教学对中学数学研究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研究效果。

9. 标题:情感教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情感教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培养积极情感,提高学生数学研究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10. 标题: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研究摘要:本篇论文研究了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10篇【论文】

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10篇【论文】

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分析一、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要的交流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

因此,创造科学的设问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抓住重点,不要过于宽广,要源自生活,这样的设问情境能让学生较快理解,并且能抓住重点。

例如,教师在讲图形平移时,可以让学生做开窗的活动,然后设置问题情境,问学生刚才开窗时窗户的移动属于什么变化。

这样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会在潜意识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设置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不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2.设置游戏情境游戏是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进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以便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另外,安排课堂游戏还可以活跃课堂,让学生带着积极愉快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数学概率问题”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小球,让学生蒙住眼睛随机抓取,然后让学生分析抓球的概率。

通过数次的实验,可以加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并且愉快的氛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牢记程度,进而有效提升数学成绩。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适当引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设置故事情境高中数学教学中,往往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加上数学本身的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这就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从根本出发,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的讲课情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篇一一、学科性质(一)学科地位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为一门专业学科,而小学数学教育学则是数学教育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教育者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关注颇多,更有甚者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这种想法是非常主观且不科学的。

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经验,不要求学生推理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和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不同的阶段。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的不断完善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起到启蒙作用,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

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循序渐进,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专业教育课程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殊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并且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规范。

小学数学教育学能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明确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高深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错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学理应成为高校培育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

(三)理论应用学科小学数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以研究理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学和重视实践的教学法不同,它不仅能够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能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简言之,小学数学教育学是集应用和实践于一身的理论应用学科。

二、课程构建原则(一)科学的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若想成为科学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具备科学性。

根据哲学思想的阐述,一门理论是否科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因此,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

(二)实用性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但其宗旨是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争取让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数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数学,而“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篇1谈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文化[摘要]数学文化是数学的灵魂,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文化被数次提及,也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

数学教学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过程,同时其自身也是一种文化。

数学教学文化与数学文化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数学教学文化近几年,人们对数学文化的研究热情不减,这说明我们数学教师的研究触角已经更多地进入这一领域。

笔者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研究触角为什么要伸出应试的海平面,伸入数学文化这个领域呢?经过持续思考,笔者的理解是,数学文化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数学文化是数学的灵魂。

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笔者以为其也应当有文化的成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是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话,那数学教学也应当是一种文化。

将数学教学放到文化的视角下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高度看待我们从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文化的辩证关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从国家课程意志的层面已经明确了数学是离不开文化的,但数学课程标准给出的数学文化教学方式却耐人寻味。

其说:“数学课程应当适当介绍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这段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其似乎是告诉我们数学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那就是“介绍”。

我们不否认数学文化离不开介绍这一方式,但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文化的魅力不只在于介绍,文化最终是由学生来感知的,感知信息的输入除了老师的介绍之外,还有自我阅读、自主体验等多种方式。

这些方式没有纳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而反思我们此刻正在思考的问题,即数学文化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向学生传递的问题,其实正是我们所探讨的数学教学文化的问题——数学文化的教学方式是数学教学文化的产物。

七年级数学数学论文(五篇范例)

七年级数学数学论文(五篇范例)

七年级数学数学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七年级数学数学论文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数学论文大家知道,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知识严谨的学科。

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变化,学生学数学的能力有时不适应,尽管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

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随之产生厌学情绪。

其中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探讨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和对策,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一)缺乏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对它有了兴趣,便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学习数学也是如此。

何谓兴趣?兴趣就是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寻求知识和参与学习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就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

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知识面逐步拓宽,学习方法与教学方式也有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也必须有相应的变化。

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分化。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够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出现连续学习不能衔接的薄弱环节,跟不上整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松劲,成绩分化。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论文和案例10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论文和案例10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论文和案例1《小课题大学问,小行动大情怀》《节约用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本课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为背景,旨在让学生结合量与计量、统计等已学知识,通过测量、分析、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强化环保意识。

一.链接生活与教材,有意熏陶德育“节水环保”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但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学生从未感受过缺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对水资源的宝贵性更是理解不深刻。

本案例,把生活中水龙头浪费水的现象与数学巧妙结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参与调查研究,着实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计算和统计推理,学生知道了宁波市按压式水龙头1分钟浪费的水量和全国按压式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量,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浪费现象的严重性,教学中提供了日湖的蓄水量和一个人1年的用水量作为参考,从量化的角度使学生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对浪费水的现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学生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使学生对节约用水从“认知上的理解”上升为“情感上的认同”。

二.巧设活动与方法,反复践行德育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需要以实践为依托,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形式,并以此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

本案例中,课前、课中、课后都设计了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

课前,有目的地收集、调查我国水资源的资料,小组合作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课上,有步骤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分析;课后,布置节水方案的设计与实践,让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规划地提出研究思路、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的是学生严谨认真、善于规划、有序做事的好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把节约用水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经历了实践后,学生对节约用水从原先的“情感上的认同”上升为“行动上的自觉”。

一节数学课看似微不足道,只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能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感化,我相信德育融于学科,学科浸润德育,最终是可以实现德育、智育并驾齐驱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六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六篇

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引言: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要求是培养“五爱”、“四有”新人;其目标是培养爱国、热诚、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人,为培养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然而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紧紧围绕德育课开展,更要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贯彻。

关键词:德育渗透品质德,指人的品质。

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的政治觉悟、阶级觉悟、思想觉悟以及政治品质;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意志、兴趣、爱好、情感、情操;更意味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风貌、风格、品行及为人处世的表现等。

德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它包括了思想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教育;政治教育,即对政治方向和态度的教育;道德品质的教育,即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教育。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与智育、体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对教育者的人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德育应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紧紧围绕德育课开展,也要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贯彻。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6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6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6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策略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很多中职的数学教学,主要是讲一些很经典陈旧的内容,这些比较简单、陈旧的经典数学理论远远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培养高技术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2.教学方法死板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空间思维的培养,借助立体作图展示效果会更加明显,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对数学教学有很大帮助。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施设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很多教室都开始使用投影仪,但在中职院校中真正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学校非常少,还是在用几十年前的古老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用笔在黑板上板书,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率。

3.学习评价标准偏颇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也能体现培养实践能力,但是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时,依然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样对学生的引导方向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错误,在这样的评价系统下学生很难重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只注重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

4.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特别依赖老师的讲解,在课堂上也很难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往前走,大都思想懒惰,学习数学的思维意识不强,尽管在课堂上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在课后还不会主动查漏补缺。

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相当不认真,能够自己完成作业的人数是少之又少,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复习、不做作业,有些做完的同学也大都是抄袭完成。

造成学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基础弱、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自己能解决的运算问题时可能还有点积极性,在面对自己没有思路的复杂数学问题时就不再愿意动脑子。

学生应对考试也主要是靠死记硬背。

5.教师缺少进步的动力由于很多中职班没有升学压力,所以老师不用担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根本就没有什么要将学生教好的强大的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一)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二)一、初中生智能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究

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究

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究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人文教育其核心部分包括文化和人格两方面。

实施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项时代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

”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使学生不仅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同时具备完美的人格。

一、润物无声——营造人文学习环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情利导,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情感交融,润物无声,努力创设人文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和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健全学生的人格,张扬人文个性。

例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时,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现象中的圆和圆形物体、圆形建筑物,让学生欣赏、感受圆的魅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圆的特征时结合中国古代有关圆的记载,用丰富的数学史料,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对现代文明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中的圆,使圆的文化特性自然地在学生心里定格,并对其知识进行构建。

在教学中,营造出人文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圆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着深刻的领悟,使数学文化真正地渗透到教材和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通过学习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技能,又丰富了数学情感体验,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张扬个性——允许学生有个性,有创造力教育家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论文一: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篇论文探讨了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论文二: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论文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育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育。

通过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研究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差异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研究效果。

论文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研究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论文五: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和应用数学。

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论文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法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视听、图像和互动等媒体手段,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研究数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记忆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论文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论文八: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

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

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

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数学史方面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函数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演变函数在当今社会应用广泛,在数学,计算机科学,金融,IT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函数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如今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层面,都在数学学科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学好函数、了解函数的发展历史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函数概念的认知度,还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 函数产生的社会背景函数(function) 这一名称出自清朝数学家李善兰的着作《代数学》,书中所写“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而在 16、17 世纪的欧洲,漫长的中世纪已经结束,文艺复兴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觉醒,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的繁荣和日益普遍的工业生产,促使技术科学和数学急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向数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哥白尼提出地动说,促使人们思考:行星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牛顿通过落下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又自然使人想到在地球表面抛射物体的轨迹遵循什么原理等等。

函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思维爆炸的时代下渐渐被数学家们所认知和提出。

早在函数概念尚未明确之前,数学家已经接触过不少函数,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研究。

如牛顿在1669 年的《分析书》中给出了正弦和余弦函数的无穷级数表示;纳皮尔在1619 年阐明的对数原理为后世对数函数的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创立直角坐标系,使得解析几何得以创力,为函数的提出和表述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方式;直角坐标系可以很形象的表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但他还未意识到需要提炼一般的函数概念来阐述变量的关系。

17 世纪牛顿莱布尼兹提出微积分的概念,使得函数一般理论日趋完善,函数的一般概念表述呼之欲出。

在数学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摘要】数学教育除了不断加强科学教育外,还应重视人文教育,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把握数学学科的人文性,站在“人”的高度驾驭课堂,倾注人文关怀,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色彩.【关键词】人文关怀;人文思想;人文氛围;人文精神;数学课堂;因势利导;全面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因势利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色彩.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人文思想数学本身不只是一些数字、公式、图形,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每一个内容背后都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潜在的人文因素,把人文教育贯穿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当时就已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其精确度足足领先世界一千一百年,使学生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和骄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教材中还有“卫星发射”、“申奥成功”、“奥运风采”等一些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教师在处理时,很自然地让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一次很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在这一看、一说、一评、一议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从奥运冠军那里学到了刻苦训练、坚持到底、充分挖掘自己潜能的奥运精神.二、调整师生关系,营造人文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在数学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的前提. 把学生从传统的“我教你学”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选择自由,要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 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应鼓励和引导:“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宽容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做作业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作业标兵”、“计算大王”、“数学智多星”等. 对待作业有错误的同学先进行点拨,再进行鼓励,“不错,有进步”、“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好好努力,成功在向你招手”等. 在活用传统批改符号的同时,我引进和创造了一些符号(?,!,△,☆),并赋予这些符号以寓意与生命,使学生看到的作业本不仅仅是冷冷冰冰、丝毫不带感情只有判断功能的符号,而是会说话的“符号生灵”,是充满智慧的天使,是教师与他们进行亲切交流的使者. 这样,学生与教师“零距离”亲密接触,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自由伸展童真,形成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文氛围.三、呈现生活素材,体现人文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数学来源于生活,人文性的数学内容就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形式化的叙述,及时将具有生活背景的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问学生:“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看似轻描淡写的一个问题,却叩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喷涌而出,与人民币相关的场景历历重现. 有的说:“我买铅笔的时候,用过5角的人民币. ”有的说:“上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吃‘肯德基’,我付给营业员阿姨一张50元的人民币,阿姨找给我10元的人民币. ”……接着,教师又问:“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认的呀?”有的说是妈妈教的,有的说看上面的数字,有的看颜色辨认的,有的看上面的头像辨认的,有的会看上面的盲文点,有的懂辨别真假人民币的方法,等等. 这样,把生活信息、数学素材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让数学充满情趣和生活气息,从而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学生不仅增长了书本以外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四、活用教学方法,培养人文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们要把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富有探索性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先用现实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至于怎样画圆,教师不作示范,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尝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吗?看谁的方法多.”学生相互协作,大胆探索,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圆形物体或圆规画圆. 然后,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索:“如果要建一个圆形大花坛,还能用圆规画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进而再启发学生思考: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其他形状?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求异创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我们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把握数学学科的人文性,站在“人”的高度驾驭课堂,倾注人文关怀,让学生在生命表现和发展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让情意得以真正的宣泄,张扬个性,舒展生命.。

数学文化教育论文集锦9篇

数学文化教育论文集锦9篇

数学文化教育论文集锦9篇1.2文化差异影响东西方数学教学与学习为深入了解东亚数学教育理论、其特点及潜在的文化价值,他对东西方数学教育作全面比较.他发现东亚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文化,东西方数学教育特征各不相同[6]:(1)东亚重视学习内容,西方重视学习过程(2)东亚认为理解和记忆同等重要,西方认为记忆是机械学习,提倡有意义学习(3)东亚提倡努力学习,西方提倡快乐学习(4)东亚各国认为考试等外部动机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西方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才利于学生学习(5)东亚重视社会导向,提倡大班化教学,而西方重视个人导向,提倡个性化学习(6)东亚教师是知识丰富的学者,而西方教师重视教学方法运用.教学上,东亚普遍教师主导课堂,强调概念和技能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师按照一定程序教学[7].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保证了有意义教学的实施.他认为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为中心可以实现互补,不能简单认为东亚数学教学就是机械的.学习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考试竞争压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学生相信个人努力的信念,永不满足的学习欲望,成为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得东亚学生数学学习普遍比较刻苦[8].学生认为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并不轻松,不认可“享受学习过程”[9],把学习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他将西方提倡的“愉快学习”与东亚提倡的“刻苦学习”进行比较,认为东西方教育者对于学习本身的理解不同.两种文化对促进在学习中产生快乐的理解、快乐的时机、快乐和满足的层次不同.西方教育学者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应该是愉快学习,而东方教育学者认为学习应该与艰苦劳动相伴,只有艰苦劳动有结果才有真正快乐和满足[6].西方愉快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东方以教师和知识为中心,要考虑到文化价值差异.他后来提出“延后快乐”的主张,强调“愉快学习”应建立于刻苦学习获得成果后,而不是单纯上课开心.东西方数学教学和学习都受潜在文化影响,文化差异是数学教育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为东西方数学教育相互借鉴学习提供了参考依据.任何教学和学习模式差异都以文化和长期建立的显性或隐性教育范式为基础.接受外来模式要看其潜在价值是否与本民族文化兼容,应该借鉴其优点和长处,还要保留自己的优势.东亚数学教学和学习模式不能“全盘西化”,西方也不能照抄东方模式.1.3文化差异影响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对香港的数学教学,2005年他根据研究结果发现,香港数学教学内容远比其他国家深,课堂教学比较连贯且通过推理和论证得到数学结果,与其他国家学生相比学习更加投入.因此虽然华人数学教育饱受批评但学生成绩优异,要继承优点并克服不足,而不是盲目追赶世界教育潮流,要符合自己的文化传统,还要使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2023年他在比较德国和香港数学课程时发现,文化背景以复杂和间接的方式影响课程实施.他后来指出,美国部分州觉得新加坡数学教育很好,便直接引进新加坡数学教科书,但是结果并不好,他曾经说过“我和很多美国学者讲他们这样是没用的,因为你可以进口新加坡教科书,但你不可以进口新加坡文化”,新加坡教科书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根植于新加坡文化.他指出西方数学教育理念的确有先进之处,但必须谨慎引入,并批评以前的教改没有分析自身传统文化优势.他在比较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数学教科书时指出,东方教科书按照知识逻辑传授内容,西方重视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境.东方教科书内容选择注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西方内容选择在于发展学生个性.数学教科书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不同.他提出数学教科书中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数学教师教育,他尤其注重专家教师培养.他提出儒学影响下的专家教师应具有很深的数学、教学、学生知识,很强的教学能力、鲜明的个性、终身学习的能力,还要具有勤奋工作和充满责任心等优良品质.专家教师能胜任教育研究、教师培养、学者、考试专家、学生和教师表率多种角色.他指出东亚尤其是中国,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利用观察榜样教师课堂教学等方法直接有效,这说明专家教师的定义和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他还指出专家教师培养放在一个体系中,而不是仅仅注重知识、技巧、技能,受教师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影响,是个长期过程.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飞速发展,政策制定者们尤其需要选择适合国情的数学教育模式.梁贯成提出用文化差异观点看待数学教育,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任何数学教育要考虑到它们存在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背景,立足本国实际,甄别吸收他国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经验,制定适合国情政策,促进数学教育健康发展.2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的意义梁贯成教授提出用文化差异的观点进行东西方数学教育比较,并实施了10多年相关研究.其理论和研究计划有深度、新颖、可持续性,影响到对东西方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等差异的认识,促进了东西方数学教育交流,适应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数学教育发展需要.(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传统教育思想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各国文化、宗教价值观、社会历史背景、未来发展目标,都决定着数学教育各自特征.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促使政策制定者重视这种差异,正确认识这些传统但有效的数学教育体系.(2)各国要提高数学教育质量,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别人长处,如美国引进新加坡数学教科书,而亚洲很多国家正在模仿美国数学教材的形式,形成很多研究课题.但是这些学习与借鉴并没有显示出哪种方法更适合本国.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帮助人们全面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数学教学和学习,及数学教学、课程、教师教育特征,对不同文化传统下数学教育体系优点进行深入研究.(3)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信仰和价值观、历史、社会结构、社会需求,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数学教学和学习模式、数学课程和评价体系.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教师信念和价值观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学生信念如何影响数学学习.利于发展全球教育合作.(4)20世纪末,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引擎.欧美历来把发展教育作为提高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东亚学生在TIMSS中的优异成绩引起他们极大兴趣,为此加大对东西方数学教育比较研究投入,以深入理解东亚数学学习,重塑本国数学教育.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适应了政治发展需要.文化差异下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对数学教学、学习、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数学教学和学习各层面.对传统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进行反思,用新眼光看待日常数学教学实践,更好理解各自传统.还可共享数学教育科研成果,促进实现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共同目标.3国际影响及评价苏北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取得进展,但与城市相比,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存在的不足有:一是结构不均衡,例如,学科分布极不均衡,语数英三科的资源量之和,接近总比重的70%,而其他学科资源相对很少,尤其是反映素质教育的资源严重缺乏;二是类型不均衡,不同类型的资源分布结构也不平衡,根据对苏北地区的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调查,网站内文本类资源数量占55.98%,其次依次为课件动画(17.28%)、图片资源(17.28%)、音频资源(7.40%)、视频类资源(2.06%);三是网上资源更新不及时,数字化课程资源中教师主页、很多学科的资源、教育论坛及教育博客的建设刚刚启动,有不少网页打不开进不去,里面没有内容或者有的内容很久不更新。

中国数学教育论文

中国数学教育论文

中国数学教育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造成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感,导致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3)评价体系过于功利:过分关注考试成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结果记忆,而忽视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以解题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思维的训练。

(2)作业和考试强调答案正确性:学生在完成作业和考试时,只需给出正确答案,无需展示解题过程,导致学生过度关注结果,而忽视思维发展。

(3)缺乏对思维过程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得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概念讲解不够透彻: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讲解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缺乏主动探究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意识。

(3)缺乏有效的概念辨析:在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进行辨析,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教育类数学论文6000字_教育类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教育类数学论文6000字_教育类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教育类数学论文6000字_教育类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教育类数学论文6000字(一):义务教育数学相关因素监测工具研发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摘要:PISA、TIMSS与NAEP测试对相关因素指标的设计与选取为中国开展数学监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目前中国已持续开展了4年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质量监测工作.研发的监测工具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数学学科特色鲜明;(2)测查对象多层面、多主体;(3)整体设计具有全面性与指向性.在未来的工具研发过程中,仍需思考以下问题:(1)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2)立足当下实践,引领未来发展;(3)建立指标阈值,发挥预警功能;(4)打破学科局限,适应学科融合.关键词:质量监测;数学;相关因素;工具研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义务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适时提出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的改革路向,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要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改革目标.在此背景下,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成为中国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证据为本”(evidence-based)在教育政策领域的兴起,科学的实证证据在推动教育政策科学化、高效化中的地位越发突显.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 ogrammer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PISA)、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rendsinInternational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TIMSS)、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价”(NationalAssessmentofEducationalProgress,NAE P)等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实践证明,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对教育教学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测查可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评估、调整提供客观翔实的实证证据,是义务教育阶段提质量、增效益、促公平的政策杠杆.1国际数学相关因素工具研制的经验大规模学业测评作为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判断分析的有效方式,凭借其科学的评价技术和严谨的测评流程等优势,为各国测查教育成效、制定教育政策和推动教育改革提供丰富科学的决策依据.1.1相关因素设计理念与模型PISA关注政策可改进的因素,其目标是开发可靠的、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指标,从而实现对各国教育体制的质量、公平和效率的评价目标.PISA将教育系统分为4个层次:教育与学习中的个人参与者、教学背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作为整体的教育系统,其问卷测评就是围绕教育系统的4个层次展开的.PISA测评理念见图1.PISA采用“输入—过程—输出”的理论模型展开相关因素问卷的设计(见图2).其中,输入包括资源和规则,输出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过程受到输入条件的影响,同时又影响输出结果.根据测评的理念与理论模型将相关因素的指标进一步细化为国家、学校、班级和学生4个层面.这4个层面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方面出发,在输入和过程环节不仅关注国家的经济、人口、学校等因素,也关注学生个人的家庭、移民、兴趣、爱好等因素.国家、学校、班级层面的预测指标最终汇总到学生层面,表现为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等教育输出结果[2].1.2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证测评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以及测评的广泛适用性.PISA、TIMSS等项目在测评框架的确立、工具研发和具体实测过程上均制定严格的标准化流程.PISA测评框架主要由国际联合处完成.在此过程中,联合处拟定的测评框架需要得到各参与国(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此外,PISA工具编制由管理委员会和国际联合处共同完成.PISA管理委员会挑选数学、阅读和科学等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设计每次PISA调查的理论框架,组织问卷调查专家负责并指导问卷的制定.最后,在PISA的具体施测中,各参与国(地区)政府要任命一个国家项目经理(PISANationalProjectManager)来负责监督每个参与国(地区)的评价实施情况[3].1.3工具特点基于不同的测评目的以及对相关因素问卷的定位,PISA、TIMSS和NAEP在问卷设计与编制上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PISA项目的问卷会保留相对稳定的趋势分析指标,同时,由于每轮测试领域均有所侧重,且持续关注与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相关的关键能力,可以说PISA调查问卷在每轮测试中稳中有变.具体而言,PISA问卷在每个周期对基本信息的测查是稳定的,如输入变量(年级、性别、社会家庭经济地位、移民状况等);过程变量(决策机制、评估政策、专业发展情况、教师参与、师生关系、父母参与等);输出变量(旷课、教育期望、动机、学习投入、情感因素、归属感等).与此同时,PISA会根据每轮测试重点,增加对特定学科的趋势变量,如学习策略、元认知、学科相关的学习信念、自我效能、动机、学习机会等变量[2].1.4PISA、TIMSS与NAEP的异同及启示1.4.1项目的比较首先,3个项目对相关因素问卷的功能定位不同.大规模学业测评项目对背景问卷的调查最基本的作用在于辅助项目对学业成绩的分析.TIMSS评价的理念为课程是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相关因素的测评探究学校、教师课程实施情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试图解释各国学生对数学和科学课程的掌握情况的不同.因美国法律的要求,NAEP相关因素的测查集中于政策、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同时,根据法律与政策修订、增减、修改其相关因素的指标,保证其对政策和法律追踪的时效性和适宜性[6].但总体上说,TIMSS和NAEP相关因素的测评主要指向于学校,所收集的学生背景信息侧重于反映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以及这些教学对学生的成绩可能产生的影响[6].而PI SA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并比较各国15岁学生为未来生活的准备情况,了解他们是否具备分析、推理和沟通能力,了解他们是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各国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改善教学效果.PISA更具有前瞻性,着眼于年轻人使用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对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而不是掌握特定的学校课程”[7].其次,3大项目的背景问卷框架清晰,为设计与开发问卷提供了依据与基础.问卷设计框架是对项目调查维度、主题、对象及方式的具体阐释,更是对操作性程度的实践指导.如前所述,PISA、TIMSS和NAEP测试均有成熟且适切的相关因素问卷框架,在此框架的指导下进行问卷的开发与编制.再次,虽然3大项目的问卷种类不尽相同,但是均体现出不同类型问卷、不同调查主题间结构严谨契合的特点.PISA、TIMSS测试在新增某个群体问卷时,都会对测查题目进行相应的调查,以便更科学、准确地收集信息.1.4.2启示PISA、TIMSS与NAEP对相关因素指标的设计与选取对中国开展数学监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第一,良好的政策导向.根据政府制定政策的需要进行设计和报告,以提供政策借鉴.第二,长期的趋势研究.国际测评项目的趋势研究可以让各个参与国清楚地了解本国教育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结合教育环境的相关信息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可能原因.第三,科学的背景信息收集.相关因素问卷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学生的人口学信息,用以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类比较;二是提供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背景信息,用以对学生成绩的差异作出解释,供家长、教师和教育决策者参考.2中国数学相关因素工具研制的探索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determ inism)、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systemstheory)等研究成果表明环境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源.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环境是由一系列相互嵌套的结构组成,根据环境系统的大小及与个体的关系将环境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这些系统化、结构化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并通过与个体的互动影响个体的发展[8].从教育教学活动的发生场所来看,家庭、教室、学校和区域是正式教育或者非正式教育发生的主要场所,对相关因素进行分层次、有重点地测查,可操作性强,同时有利于各层面的实施主体依据监测结果进行教育改进.但在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复杂多样,监测中对影响因素的取舍通常与监测理念和其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密切关系.2.1指标研发的原则数学教育质量监测坚持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一方面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不仅关注数学学业表现,也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基于学业发展与非学业发展两个维度构建“数学学业质量绿色谱图”;另一方面坚持多元综合的系统观,发挥教育质量监测对数学教育的评价、导向与改进功能.有选择的监测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相关因素,综合分析数学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要素作用谱图”,为进一步挖掘“何种因素影响数学学业质量”“为何以及如何影响数学质量”提供证据支持.因而,数学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对于理解数学教育质量现状、分析背后的成因、提出改进的意见与措施具有重要帮助.在可操作和可测量的基本前提下,将影响数学学业质量的相关因素转化为具体测量指标体系与测查工具.在研发数学相关因素工具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导向性原则.在高考指挥棒下,目前数学教育仍具有明显的应试倾向,被动接受仍是学生最常见的学习状态,死记硬背、被动灌输等机械训练所造成的数学技能往往是片面的、畸形的[10],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为打破传统的应试观、“唯分数论”,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数学教育质量观.在相关因素指标的选取与确立时,格外注重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自信心、数学学习习惯等体现数学非学业发展的指标纳入数学相关因素指标体系中,通过构建“数学学业质量绿色谱图”的方式引导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2)持续性原则.不同于“中考”“高考”等学业水平考试在不同年度间的相互独立性,数学教育质量监测要通过不同年度间相关因素的变化,持续跟踪全国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在不同年度间的变化情况.因此,在构建数学教育质量相关因素指标时,一方面要围绕影响数学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进行选择,指向影响数学教育质量的核心.另一方面,选取那些相对稳定的、具有长期监测价值的指标,以便进行长期追踪分析,回应教育政策以及社会大众对数学教育问题的关切,如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数学课外辅导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问题、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3)发展性原则.从发展的视角出发选取数学相关因素的指标.首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所采用的指标应体现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引导作用,如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等指标,力求通过相关因素的监测探明学生数学学习的薄弱点,启示各方及时改进,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从以往的“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如今的“核心素养”,数学教育所关注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数学相关因素问卷所选取的指标体系应体现最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育特点,通过对指标与工具的及时修订适合课程发展需要.2.2工具研发的质量保证(1)多领域专家协同参与相关因素工具的开发.首先,数学教育质量相关因素工具的研制涉及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学科,为体现相关因素工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在研发过程中邀请来自教育、心理、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多领域的学科领头人协同完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次,除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教育教学一线的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参与相关因素的研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标准化的研发流程.为保证数学相关因素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研制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的工具研发程序.在研发流程上,工具经过多轮的预试、质量分析和审改才能进入正式施测阶段.在这些环节中既要保证参与的专家能尽最大限度地贡献其智慧,提升工具研发质量,同时又确保制定过程的推进速度,在各个时间节点高效完成工具研发程序.2.3工具的主要特点(1)鲜明的数学学科特色.与其他科目不同,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逻辑严密性、抽象表达性,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而言,数学属于相对较难的学习科目.因此,围绕数学科目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较多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问题.(2)多角度、多主体深入探讨相关主题.从数学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对数学相关因素的测查涉及“输入—过程—输出”等多个环节的不同变量,既包含对数学教育政策、教育资源投入的测查,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机会、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过程性因素的测查,同时包含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等输出性因素的测查.(3)全面性与指向性的均衡设计.全面性体现在数学相关因素监测工具研发初始阶段,通过政策分析、课标分析、专家访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方式全面把握影响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构建数学相关因素指标库.3未来展望经过两轮的正式实施,根据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中国义务教育数学相关因素监测工具研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指标研发原则、工具研发的质量保证以及工具的主要特点都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科学的体系.在未来的工具研发过程中,仍需要思考以下问题:(1)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目前中国数学教育面临着学习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学业负担、学习机会、数学教师专业化、教学资源配置与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立足中国数学教育国情,通过相关因素的测查讲好中国数学教育故事是数学相关因素监测工具研发中需持续深入思考的问题.(2)立足当下实践,引领未来发展.监测工作既坚持以中国学科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紧扣中国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又注重以中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为根本导向[11].(3)建立指标阈值,发挥预警功能.数学相关因素监测工具研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查来自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面要素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状况.但目前相关因素指标的利用尚且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并未像学业成绩划分出明确的等级.(4)打破学科局限,适应学科融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3].教育类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之我见论文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数学文化的优秀论文

关于数学文化的优秀论文

论文题目: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姓名:段灿松所在地:曲靖日期:2013年5月20日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仅供参考请勿抄袭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用数学文化育人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随着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数学文化已经渗透到小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进入了小学课堂,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对各种不同观点下的“数学文化”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数学文化的涵义、特征,对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对数学发展的了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渗透The penetration of Mathematics Culture in Math Teaching in Primaryschools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using mathematical culture moist mathematics classroom, using mathematical culture educ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mathematics quality education.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study mathematics culture has penetrated into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mathematical culture from a concept into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infiltrate the math class,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ermeate mathematical cul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accomplishment.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were summarized, introduces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education of mathematics culture function and permeabilit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nd on how to effectively penetrat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uts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 expand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knowledg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improv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accomplishment.Key words:Mathematical cultur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ing; Penetration目录引言 (1)1数学文化概述 (3)1.1数学是一种文化 (3)1.2数学文化的特征 (5)1.2.1传统性 (5)1.2.2渗透性 (5)1.2.3哲学性 (5)1.2.4美学性 (5)1.2.5 自我完善性 (6)2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6)2.1有利于理性思维素质的提升与改善 (6)2.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4培养科学的审美观 (7)2.5有利于数学理性精神的培养 (7)3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基本原则 (8)3.1开放性和相关性原则 (8)3.2典型性原则 (8)3.3趣味性原则 (9)3.4多样化原则 (9)3.5可接受性原则 (9)4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9)4.1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10)4.2引入相关的数学史 (10)4.3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 (11)4.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2)4.5数学问题生活化 (12)4.6联系其他学科 (13)4.7开展数学活动 (13)4.7.1游戏竞赛 (14)4.7.2动手实践 (14)4.7.3讲述故事 (14)5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引言“数学是一种文化”的新观点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学者怀尔德(R.Wilder,1896-1982)在他的数学著作《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中最早提出来的, 怀尔德从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理论等方面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及有关理论体系,他的数学文化观是长时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数学哲学观。

数学文化论文3000字

数学文化论文3000字

数学文化论文3000字浅析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摘要:数学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数学能完善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

如今种种新理念在价值取向上都在追求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追求个性的发展和群体的合作,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终身教育1、学习方式的丰富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地倾向于"系统学习",不可否认这是一种高效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但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知识经济社会,仅有这种学习方式已远远不够。

把学生从大量机械重复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儿童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已成为必然。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一位教师先用现实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至于怎样画圆,教师不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

"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学生相互协作,人人动手、动脑,很快大部分学生都学会借用圆形物体(如硬币、墨水瓶盖等)或圆规画圆;然后,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索:"如果要建设一个圆形大花坛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进而再探索"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其他形状"这种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大胆探索;使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人格个性的完善在中国数学教育界,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

人们把数学看作"一堆绝对真理的总集",或者是"一种符号的游戏"。

但是数学是门大众文化,从古希腊数学发展至今,其中有着它自己深深的文化渊源。

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在课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就"我国人口占全世界的2l%、我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5%"两条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人文教育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数理逻辑为主,教给人一种严肃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

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要教育他们学会做人,使知识恢复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呈现出生命态。

数学知识从深层次内涵来说,也是一门人文科学。

要想使数学变得更加亲切,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应该充满理性智慧,而且应该充满人文关怀,放射着人性情感的光芒。

一、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风韵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

而积极的体验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

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首要的位置,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思考与同伴交流,为孩子们着力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比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询问学生能否用小棒拼摆出圆形。

如果有同学说他能摆,教师就应该给予他鼓励,而不是立即打击他的直觉思维,可以让他到讲台前去尝试,耐心地等待他的发现(让他自己说出不能用小棒摆出圆形)。

又比如,当孩子们做游戏、开展讨论等活动时,教师没有必要过多地干预孩子们的纪律问题,而是让孩子自由地交流、动手操
作,因为孩子们已沉浸在游戏中、沉浸在活动中,课堂看似散乱,但实际上焕发出的正是课堂的活力,一点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

在这样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学的质和量都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二、创设“体验”过程,设计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因此数学学习过程需要摒弃“他律”背景下的谆谆说教,彰显“自律”意味上的生命体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凭借经验进行去建构自己的数学。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心理研究理论告诉我们,创造力不是极少数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赋,而是人人都具有的创造潜力。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尊重他们在观察表现时的个性差异,启发学生敢想勤思,努力追求新、奇、特的想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主体,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珍视学生学习中的点滴发现与所思,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的亮点,不轻易对学生说“不”,更不打击学生的每一个想
法,让创新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让勇敢的心理品质在尊重和鼓励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对于孩子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产生,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富有人文性的数学教学善于迎合学生好动的天性,巧妙利用儿童爱动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双手,合理提供学生可操作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情感,使数学学习充溢着智慧与活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创设“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学会对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建构和“再创造”的策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群体参与的过程,闪烁着老师和学生的智慧,涌动着老师与学生的活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构成了一种“共享式”的课堂旋律。

当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与好伙伴一起商量,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当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不一致的时候,敢于将自己的思考表达,争取获得大家的认可或点拨;当自己发现一种巧妙的或与众不同的方法时,慷慨地介绍给大
家,让伙伴们分享自己探索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要切实地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思维在碰撞中点燃,进而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生动和谐地发展。

三、在评价中健全坚毅自信的人格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获得他人认可、体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也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心,扬起成功的风帆。

我班级有一位学生上课时从来不举手,常常心不在焉。

我找他谈话,问他为何不举手,他说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笑话,想回答但不敢举手。

我想起一位成功的数学教师的方法,就说:“你下次想回答时,如果有把握,就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就举左手。

”后来,我一见他举右手就让他回答,并加以表扬鼓励。

慢慢的,他的自信性增强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在课堂上他变得活跃起来。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的良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