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脑电生理表现
3,发作间歇期脑电图 主要指发作停止后1月描 记时出现的某些异常。 (1)尖波或棘波发放 :约占6%左右。 (2)清醒时顶部为主的4~7Hzθ波活动:约占50 %,且睁眼时无抑制。 (3)入睡后顶部尖波伴高幅慢波活动:约占13.1 %,但与日后癫痫发作无关。 (4)局灶性棘波和中央前回区棘波:约占4.2%, 其可能提示日后癫痫发作,此外枕区也可出现类 似的波形。 (5)双侧性同步棘慢波:常见于3岁左右小儿, 与其预后关系尚不肯定。 目前认为:热性惊厥后1~6天内脑电图改变,在 单纯与复杂性热性惊厥是相同的。
三,临床表现
(一)单纯性热性惊厥 1,发病年龄6个月至6岁。 2,体温骤然上升时很快出现惊。 3,呈全面性强直发作或强直阵挛发作。 4,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5至10分钟。 5,发作前及发作后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惊厥 后瘫痪或其他异常。 6,热退1周后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 7,若无高危因素,本型预后良好。
八,急诊处理
常规处理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反复惊厥发作伴缺氧青 紫者应吸入氧气,其他护理与一般惊厥发作 相同。 2,立即止惊:常用药物如安定、鲁米那、水 合氯醛、劳拉西泮。 3,解除高热。 4,查找并治疗原发病。
九,药物预防
(一)长期连续用药预防 1指征:A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神经组《关于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建议》(1983) (1),反复发作,1年内发作5次或以上者。 (2),热性惊厥后转为无热惊厥或癫痫者。 (3),发作呈持续状态。 (4),热性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有特异性癫 痫波者。 B美国NIH《热性惊厥共识》(1980) (1),已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者(如:脑性瘫痪、 小头畸形、精神发育迟滞等)。 (2),惊厥持续>15分钟,并呈复杂部分性发作 者。 (3),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有无热惊厥史者。
五,病理
目前病理学研究热点:1,热性惊厥能否引起 脑结构异常。2,海马区神经细胞改变与颞叶 癫痫有何因果关系? (一)热性惊厥能否引起脑结构异常 美国Jiang等动物实验结论:频繁发作的热性 惊厥可导致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另有实验显示:幼年大鼠虽然对惊厥刺激易 感,但不造成严重后果,推测与幼年动物在 惊厥发生后脑内迅速出现神经元凋亡抑制基 因强表达,从而抑制惊厥引起的神经元凋亡 过程有关。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近年来,国际多数学者建议不再把热性惊厥(FS)诊断为癫 痫,但认定一种早期与一般FS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儿童期常见 癫痫综合症GEFS+。 热性惊厥(FS):6月—5岁发病,发作都伴有发热,直肠 温度〉38℃,以前无无热惊厥史,并排除了颅内感染或其他 确切病因。发作次数<4次,FS都在六岁前终止发作,且不 增加以后癫痫发作的危险性。 热性惊厥附加症(FS+):表现为首次热惊厥后为无热性强 FS+ 直—阵挛发作,或6岁后仍有热性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次 数达数十次。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对一个经常有 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应进行仔细的家族史调查,如发现亲 属有FS+,FS+伴其它发作形式,FS+伴失神、FS+伴肌阵 挛发作、FS+伴失张力发作等,就可诊断GEFS+。 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智力运动发育正常,大多在25岁前或 儿童后期停止发作。
六,脑电生理表现
(一)脑电图检查 一般认为,本病发作后1周之内 癫痫波发放的阳性率为1.4~3%,一般不具备特征 性脑电图异常,具体改变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波异常 本病发作后当时脑电图可见1~ 2Hzδ波活动,1~6天内仍有约1/3患儿有类似改变, 1周后上述慢活动明显减少,在清醒期时,尤其在 枕部导联表现突出。若有局灶性慢活动或棘波发放 者,应排除脑炎或惊厥性脑损伤的存在。 2,异常波发放 在惊厥后1~6天内异常波暴发的 比例不高,约1.4~7.5%不等,主要见于复杂性热 性惊厥,为顶或颞区棘慢波、尖波等。
三,临床表现
(三)热性惊厥的不典型表现 1,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1)定义,发作持续≥30分钟,或在30分钟 内反复惊厥,其间意识不能恢复者。 (2)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可能导致脑损伤和后 遗症,故应积极防治。 (3)应注意与脑炎或脑膜炎相鉴别。
三,临床表现
2,热性惊厥伴发作后短暂肢体瘫痪 (1)多见于复杂性热惊 (2)持续时间短则1~2分钟,长者数小时,个别可达数天, 平均为1~2小时。 (3)肢体有的只累及单侧,有的可为双侧,部分可见面瘫。 (4)脑电图于瘫痪肢体对侧的相应导联可出现棘慢波或尖 慢波发放,但MRI、CT检查结果可以正常。 (5)瘫痪持续时间长者应考虑有病前未发现的中枢神经系 统结构异常。
三,临床表现
3,热性惊厥附加症(FS﹢ )这是一个新提出的热性惊厥类 型。 (1)定义:Scheffer和Berkovic(1997)定义为:儿童6 岁以后仍有热性惊厥,伴有或不伴有无热性全面性强直阵挛 发作,且不是巳经认识的癫痫综合征者称为FS ﹢。 (2)1997年澳大利亚的Scheffer和Berkovic报道了一个家 族中第6~8代67名成员中25名患有各种类型的癫痫,其中9 名首先表现为热性惊厥,以后出现无热惊厥或在6岁后仍有热 性惊厥,这部分患者被称为FS ﹢,随访至平均11岁(6~25 岁)发作停止,其余16名表现为FS﹢伴失神, FS﹢伴肌阵 挛或失张力发作,称之为伴有热性惊厥附加症的全面性癫痫 (GEFS ﹢ )。(目前都翻译为全面红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 症)。 (3)目前认为FS﹢和 GEFS ﹢ 是同一基因的不同表现, 其基因座位于染色体19q13.1或2q21-q33,该基因与电压依赖 性钠通道β亚单位异常有关。 (4)我国热性惊厥起病年龄有的偏大,病程中复发次数较 多,最终发作停止年龄偏大,这些患儿是否就是FS﹢,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GABA能神经元功能减低 资料表明:热性惊厥的易患性与GABA 能神经元抑制功能不足有关。 (四)热性惊厥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资料显示:虽然本病患儿脑脊液常规检 查正常,仍有约2%~6%的患儿脑脊液内 可分离出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或单纯疱疹 病毒,因此一小部分本病患儿实际上可能存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病变可能并不严重, 但却表现惊厥,这种惊厥易感性与机体的遗 传特性有关。常见病毒如人类疱疹病毒-6型 (HHV-6)。
三,临床表现
(二)复杂性热性惊厥 1,发病年龄小于6个月或在6岁以上仍发病。 2,起病时体温可不足38℃。 3,发作形式有部分性发作表现,起病24小时内可 复发1次或多次。 4,惊厥时间较长,可达20至30分钟。 5,发病前可能巳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智力低 下、脑损伤、脑发育不全等)。 6,热退1周后脑电图仍有异常。 以上特征在一个病例中不一定全都具备,但其主要 诊断条件有: (1),24小时内多次复发。 (2),发作持续大于15分钟。 (3),发作形式呈部分性发作。
热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厥
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科 王治静
一,定义
引起小儿发热并惊厥的原因很多,统一其标准十分 重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出的定义是:热性惊 厥是指年龄3个月至5岁之间发生的惊厥,伴有发热 但无颅内感染等特定原因,凡是过去曾发生过无热 惊厥者其伴有发热的惊厥应排除在热性惊厥之外。 本病应与癫痫相鉴别,后者以反复发作的无热惊厥 为特征。 目前国内外文献把其发作相关的体温多数界定为 38℃,1983年我国第一届小儿神经病学术会议上把 其体温定为38.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B 辅助检查 (1)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 (2)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 (3)体格和智力发育史正常。 (4)有遗传倾向。 2非典型热性惊厥诊断标准 不符合典型热惊诊断标准的即为非典型, 但其中主要诊断条件有: (1),24小时内多次复发。 (2),发作持续大于15分钟。 (3), 发作形式呈部分性发作。
二,患病率
本病发病率最低为受调查儿童的1%,最高为 13%,平均在2%---5%之间。 据Hauser统计,本病的患病率男性略高于女 性,男性为4.2/1000,女性为3.6/1000。 应知道本病的患病率有地区差异。
三,临床表现
体温:初次热惊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12小时之 内,一般体温在38~40℃之间,不典型病例其体温 低于38℃。 发作形式:一般呈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个别呈部 分性发作或失张力性发作,全面性发作者常伴有短 暂意识障碍但很快恢复。 年龄:初发年龄最早在出生后1~2个月,部分为5 ~6个月。终止年龄,国外绝大多数停止于6岁,我 国其年龄偏大,可到7~8岁或更大。 次数:1~3次不等,个别可达7次或更多。 临床检查无神经系统感染表现。
五,病理 (二)癫痫患者海马硬化是否由惊厥引起, 尤其是否由热性惊厥引起 目前结论是:儿童惊厥可以引起海马区颗粒 细胞发育延缓或受损,伴有苔藓样纤维芽生, 由此引起的神经回路异常可导致慢性颞叶癫 痫发作。但儿童期全面性惊厥发作不一定引 起海马硬化。 总之,目前倾向于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隐匿性海马畸形,可能是热性惊厥患儿继发 顽固的颞叶癫痫和海马硬化的原因而不是热 性惊厥的结果,若无上述因素,一般热性惊 厥不会引发海马硬化并导致日后癫痫发作。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3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诊断标准 (1),符合热性惊厥诊断标准,但不含最低诊 断标准中第(4)项。 (2),惊厥反复发作或连续发作,持续30分钟 以上,在此期间意识不恢复。 (二)鉴别诊断 1,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与颅内感染相鉴别。 2,传染病或发疹性病 幼儿急诊病程中可有惊 厥,不宜诊断为上感合并热惊。 3,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发热时伴惊厥。 4,生化、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遇到首次惊厥伴发热的患儿,应考虑的问题 致少有四个方面: 1,是否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有无预先存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由于 发热而触发惊厥? 3,是否有低钙血症和低血糖症等暂时性代谢 紊乱? 4,是否仅是热性惊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典型热性惊厥诊断标准 A 最低标准 (1)首次发病年龄在4个月至3岁,最后复发年龄 不超过6~7岁。 (2)发热在38.5℃以上(国际上多定为38℃,先 发热,后惊厥。 (3)惊厥多发生在24小时以内。 (4)惊厥呈全身性抽搐,伴短暂意识丧失,持续 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 (5)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 (6)可伴有呼吸、消化系统急性感染。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1遗传性:目前认为:本病有遗传性,但不是单一 原因,具有遗传异质性,其遗传方式可能是: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外显率。 (2)多基因遗传。 (3)多因素性致病,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联 合作用。 2分子遗传学研究:热性惊厥已有四种基因定位, 说明本病的遗传异质性。如FEB2基因定位于 19p13.3, GEFS ﹢有两种基因。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神经生物化学异常 1,源于氨基酸类的介质:资料表明,机体内GABA类介质 不足和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升高可能是热性惊厥易感的原因 之一。 2,肽类介质 (1)精氨酸血管升压素(AVP),发热引起AVP升高可 促使热性惊厥的发生。 (2)生长抑素(SRIF),若突触区囊泡内SRIF增多时可 伴发GABA减少,使机体有惊厥易患性,在发热等因素触 发下,易于发生惊厥。 (3)细胞激肽,病毒或细菌等外源性致热物质作用于免 疫细胞,使后产生一系列细胞激肽,如白介素,转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可产生IL-1、IL-6、TNF等,再在这些细胞激肽作 用下形成前列腺素E(PGE),刺激体温中枢引起发热, 同时IL-1β可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导致GABA形成减 少,减弱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导致发热时的惊厥易感性。
六,脑电生理表现
(二)诱发电位检查 1, 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发现:给予刺激后 大脑皮层可出现潜伏期20~100毫秒,振幅>10uV 的巨型SEP。 SEP 2, 目前这种巨型SEP巳被认为是小儿发育期脑兴奋 性增强,易发生惊厥的重要临床检查指标。 3, 巨型SEP可在BECT病例中出现,因此推测其可 能起源于中央运动前回放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