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魁夷的画
东山魁夷资料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赏东山魁夷的绘画与散文
作品一 《北山初雪》
Kaii Higashiyama
(1908-1999)
东山魁夷1908年7月生于 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 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 1934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 学系攻读美术史。其早年绘画 作品《冬日三乐章》获得1939 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一等奖。 1950年 第六回日展《道》,大 放异彩。 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 每日艺术大奖。其代表作有 1968年创作的《京洛一四季组 画》,及1975-1981年创作的 《唐招提寺障壁画》等。他还 长于散文写作,著有《东山魁夷 文集》11卷。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野,
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 果实在树荫下闪灼。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 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 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 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 它们飞向何方?谁也弄不清楚,就连那里领头的鸟也无从 知晓。
作品十 《行く春》
作品十一 《夏に入る》
作品十二 《白桦林》
山东 绘画
1950年展出的《路》这一作品,是我创作 生涯中最重要时期的作品。当时我已经42岁,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已经到了历尽沧桑的终点。
可以说《路》是决定我以后前进方向的作品。 当然,对于我的艺术具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这幅 作品,也决不是当时偶然产生的。它产生于之 前我所经历的种种人生体验,并在此后成为我 艺术创作的路标。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 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着了迷似地那样 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翮翱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召来不幸,会使 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
东山魁夷一片树叶写作背景
东山魁夷一片树叶写作背景东山魁夷一片树叶写作背景东山魁夷(1899年-1968年),是日本近现代画坛的重要人物,也是日本著名的画家和版画家。
他以具有浓厚的北欧风情的作品闻名于世,并被誉为东洋版画的巨匠。
他的作品以溶入自然与独特的色彩运用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一片树叶》。
《一片树叶》是东山魁夷创作于1946年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表达和对瞬间美的追求。
尽管作品只是一片树叶,但东山魁夷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了无限的想象力。
这幅作品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东山魁夷年轻时在外地游历的经历。
在1920年代初,东山魁夷曾长时间居住在北海道旭川市附近的夕張市,与大自然和山林为伍,结识了许多当地的农民和渔民。
这段时间对东山魁夷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夕張市位于北海道中部,由大自然环绕,山地、湖泊、河流与森林构成了这个地区的特色景观。
在这里,东山魁夷饱览了北海道宏伟壮丽的自然风光,观察到了树叶在四季更迭中的变化。
他被大自然的魅力所吸引,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这段经历激发了他表达自然之美的冲动,特别是对一片树叶这种微小的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
《一片树叶》是在二战后的日本艺术复兴时期创作的。
二战期间,日本经历了巨大的战争破坏和生活困顿,人们对于和平与稳定的渴望使得艺术家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重建社会的期望和希望。
东山魁夷在这个时期选择以自然为主题,通过他艺术作品中的宁静和谐之美,传递给人们内心的平和和欣慰。
《一片树叶》通过细腻入微的技法展现了东山魁夷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
他捕捉到了一片树叶在微风中的飘动、在阳光下的晕染,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独特的色彩运用,使观者感受到了大自然中微妙的变化和生命的力量。
通过这幅作品,东山魁夷呼吁人们重新关注和珍惜身边的大自然,以及通过自然的启示来欣赏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
随着《一片树叶》的问世,东山魁夷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他也被誉为东洋版画的巨匠。
东山魁夷
东山魁夷东山魁夷(1908-1999)(ひがしやまかいいKaii Higashiyama)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
1908年7月生于横滨。
原名新吉,画号魁夷。
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
1934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
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光昏》分别获得1939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一等奖和1956年日本艺术院奖。
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术大奖。
1999年5月6日逝世。
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
曾留学德国,旅行北欧,多次访问中国。
其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善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
他的作品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时增强空间感,在装饰性中抒情寓意,格调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理,透着淡淡的伤感。
他对艺术理论、音乐有一定造诣,擅长散文。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听泉》《和风景的对话》《探求日本的美》等。
著有《东山魁夷》11卷。
《一片树叶》(节选)被选入苏教版初中教材。
山中魁夷历任日本画院展审查员、常务理事长、顾问等职。
他大胆探索,用西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改进日本画,使日本画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时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他的风景画中不出现人物形象,却蕴含着深刻的生哲理和对人生的强烈情感。
代表作有《春晓》(由日本政府赠送给毛泽东)、《京洛四季组画》、《唐招提寺壁画》等。
另有文集11卷出版。
他的散文《一片树叶》成为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现代文阅读题,分值18分;散文《我们的风景》收录在人教版9年级上册、鄂教版9年级上册的教科书中。
随笔《听泉》收录在吉林专版9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中。
就会对大自然产生一种亲切感。
他与大自然之间,更有一种胜于亲切的切身感觉。
他生来羸弱,而且从小就看见应该是业报的生活状态。
他喜欢到神户、须磨的山地里去。
独自在林木蓊郁、树林倒映的地方写生。
但是初中三年级的时候,第一学期刚上一半,他就不得不休学疗养,代的这种体验,对于他的一生都很重要。
到中学高年级,决定今后人生道路的时候,他决心当一名画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喜欢绘画,更是这种经历以后的归结。
东山魁夷早春之路介绍文
东山魁夷早春之路介绍文
《早春之路》是日本近现代画坛备受推崇的艺术家东山魁夷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东山魁夷以其独特的画风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一个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象。
画中的早春时节,山间小路蜿蜒曲折,通向画面的深处。
路旁的小草刚刚萌芽,嫩绿色的草地铺满画面,显得生机勃勃。
七棵笔直的蓝色大树向对面伸出修长的枝条,层层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东山魁夷以深浅相间的颜色渲染出山间深邃的森林和静谧的小路,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小路两旁的树木繁茂,花朵盛开,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和谐的画面。
而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两只优雅自由的鸽子,它们展翅高飞,仿佛在传递着自由和希望的信号。
东山魁夷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表现力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颜色的渐变和层次感,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早春之路》中,他用轻柔的笔触表现山间小道和树木的纹理,以及鸽子翅膀的轻盈飞舞,使整幅画作充满了生命力。
同时,他还善于捕捉自然中的光影变化,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道上的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幅画作展示了东山魁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
《早春之路》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
一种情感和思考的表达。
总的来说,《早春之路》展现了东山魁夷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力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幅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对我们理解生命、自然和艺术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东山魁夷的画的特点
东山魁夷的画的特点说起东山魁夷,那可是日本画坛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画儿,就像是山间清泉,缓缓流淌进人的心田,让人一看就忘不了。
咱们今儿个就来聊聊他那画儿的特点,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说说这画里头的门道。
东山魁夷的画啊,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静”。
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静,而是带着生命律动的静。
你瞅瞅那画里的山水,云雾缭绕,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好像时间都慢了下来,让人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咱们在炎炎夏日里,躲进了一片大树林子,听着蝉鸣鸟叫,心里头那个舒坦,别提多带劲儿了。
再来说说他的色彩,那可真是讲究。
东山魁夷用色,就像是咱们做饭时调味儿,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他的画里,既有浓墨重彩的热烈,也有淡雅清新的宁静。
你看那绿,绿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却又透着几分沉稳;再看那红,红得热烈而不张扬,就像是夕阳下的火烧云,美得让人心醉。
这色彩啊,就像是他的心情,时而欢快,时而忧郁,但都那么真实,那么动人。
还有啊,东山魁夷的画里,总有那么一股子“禅意”。
这禅意,说白了就是让人看了之后,心里头能琢磨出点啥来。
他的画儿,不仅仅是画山水,更是在画人心,画世间的种种情感和哲理。
你站在他的画前,就像是在跟一位老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人生的真谛。
这种感觉,就像是咱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个儿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心里头那些个烦心事儿,都随着夜风飘远了。
说到这儿,我还得提提东山魁夷的画笔。
他的笔下,无论是山川草木,还是人物鸟兽,都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里走出来似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技艺高超,更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和敬畏。
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然后再用自己的画笔,把这份热爱和敬畏,一笔一划地勾勒出来。
最后啊,我想说,东山魁夷的画,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曲子。
它让咱们在忙碌和喧嚣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在迷茫和困惑中,找到了一丝光亮和希望。
他的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一片树叶东山魁夷读后感
一片树叶东山魁夷读后感《一片树叶》是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其简洁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幅作品中,东山魁夷以一片树叶为题材,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命的美好。
这幅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艺术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这幅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东山魁夷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在《一片树叶》中,画家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一片树叶的形态,树叶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可以感受到它的轻盈和柔软。
而树叶的周围是一片淡雅的蓝色,给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感觉。
这幅作品让我感受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他用简洁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美好。
其次,这幅作品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在《一片树叶》中,东山魁夷运用了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了一种简约而深刻的美感。
他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繁复的细节,只用简单的笔触就能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
这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艺术并不在于繁复和复杂,而在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敏感。
这幅作品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它可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也可以让人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让我更加热爱艺术,也更加珍惜艺术给我带来的美好。
最后,这幅作品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在《一片树叶》中,东山魁夷用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了生命的美好和脆弱。
一片树叶虽然微小,却包含着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它在风中摇曳,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韧性。
这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这幅作品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总之,《一片树叶》是一幅充满着深刻意境和美好情感的作品,它让我对艺术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这幅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东山魁夷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东山魁夷画中的王维诗意
东山魁夷画中的王维诗意东山魁夷画中的王维诗意黄小金韩红东山魁夷的画与王维的诗的共同之处在于其中的"禅趣",其意境冲淡玄远,格调宁淡超脱,正是他们的人生境界的反映.东山魁夷(1908--1999年)的画气势恢弘,境界恬静幽玄,平明蕴藉,他的散文质朴简洁,意境清明澄澈,素雅平淡.在东山魁夷以森林为题材的画中,仿佛水汽氤氲,他用近似图案的造型在画面上铺排,那些树林亦虚亦实,亦真亦幻,单纯中蕴涵着丰富,清澈中透着虚静;恬淡而幽玄,简洁而空灵.画家那种静穆亲切,典雅质朴的风格,以及光和色折射出来的灵魂的纯净清澈,令人想起我国唐代有诗佛之称的王维的山水诗的意境.王维,字摩诘,他的名字取之佛经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维摩诘居士.王维在母亲崔氏影响下,从小习佛,初宗北禅,后皈依南宗禅.而慧能开创的禅宗,是以"即心既佛"为主要内容的心性学说,在此影响下形成了王维追求空灵之美,清净之心的禅宗审美观,体现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便是山水田园诗的"空灵"风格和水墨山水画的"淡远"意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他隐居辋川中的乐趣之一,在此诗中, 王维构想着那种万籁俱寂,宛如太古之境的清冷幽静的境界,恰是他自身心灵的表述,也是空廓虚无的境界.陈允吉分析说,诗人创造如此幽深空寂的境界是极力强调自然现象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幻觉,"诗人由此体证着《金刚般若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正因为"心空",诗人才会有如此恬淡的心情,高洁的人品,高雅的情趣和悠远的意境.人生哲学往往决定着人们的审美趣味,禅宗追求心空境界.禅义之内涵讲的就是一个"空" 字,《六祖坛经》道"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本来无一物"是一种彻底的空,它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无着无碍,自由超越的境界.禅宗还特别强调山水自然对证悟禅理的重要作用,《五灯会元?卷十七》还记载青原惟信禅师体证佛性的话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在禅宗观念中,山水自然不仅无知无欲因而没有痛苦烦恼,而且不是通过抽象的言说,而是直观感性地向人呈示,从而给人启示,使人开悟.可见自由旷达,心无挂碍,寄情于山水正是禅人的精神特点及人生境界.禅宗是避世主义哲学,它以澄澈宁静的观照方式,无心无念的生活态度,将人的各种情感欲念引向空无的永恒,化为心灵深处对物欲情感的澹泊.因此,禅宗对诗歌渗透的结果必然带来真正的审美情趣的平淡化.王维以清净澹泊的生活为精神解脱的途径, 所以他的山水诗常充满禅意的"平淡".总之,"以禅趣入诗是王维山水诗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禅趣是指进入禅定时轻灵愉悦, 宁淡自然的意味,它又叫'禅悦','禅味'",一种对虚和萧散,冲淡玄远,空灵虚幻等的审美追求,而东山魁夷的画也体现了类似的意味. 东山魁夷的艺术气质与王维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一同样的对自然山水的爱好,绘画行文同样的玄远,冲淡.东山魁夷在绘画的同时也是一位2005.3东山魁夷画中的王维诗意满腹锦绣的文章高手.其美文成就与川I端康成并称"双璧",他也像王维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路》在东山魁夷笔下是以幽深静穆的蓝色苍穹为背景的,画面色彩单纯,柔和,含蓄;构图简洁,平淡,路笔直而缓慢地向上延伸逐渐远去,消失在虚无中,气氛疏简,静谧,空灵,虚幻,玄远.关于《路》东山魁夷有一段自己的解说:"我创作这幅《路》时,在思考今后将走的路的过程中,有时也观望已经走过来的路.……在人生旅途上会有许多歧路,与其说按照我自己意志的驱使不如说是一种更巨大的力量在驱动着我.这种想法至今未变.但在我心中早已培育了要走这条路的意志,所以才形成这幅作品吧.可以说我的心一旦平静,我的方向也就相当清楚地固定下来了.这条路既不是明朗的骄阳普照的路,也不是笼罩着阴影凄迷暗淡的路,而是一条在清晨微明中,平静安详地呼吸着的,坦荡的,自由自在的路".看东山魁夷这幅画,又吟读这段文字,我们仿佛领略到了禅意——一种"看山还是山"的意味,他的路是一条人性从束缚到自由的道路,一条"平静安详呼吸着的,坦荡的,自由自在的路",蕴涵着平淡,超脱,虚无的气质之美的"路",他对自然山川I的体会也像王维一样已经透入到了最底一层.景物在他的眼里已经隐而不见,所呈现的只是自然的一种精髓,一种本真的面目,一种原来的自然状态.作品《绿》,山色空漾,水平如镜,绿色如洗,境界空旷,静谧,幽清明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的诗句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恬淡,清新之中流露出虚空超脱的精神气质.东山魁夷代表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特性一一崇尚宁静与幽玄,素雅与柔和,开朗与单纯之美, 其作品清远冲淡的气质与王维审美趣味的相似正是由于中日文化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化的母体是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雨露浸润了日本,使日本文化大放异彩,14世纪以后从中国传入的禅宗文化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及全体国民的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都影响颇大.幽玄是日本审美意识中最重要的范畴,也是艺术美范畴序列中的核心范畴.据日本学者铃木修次对"幽玄"一词的考证是源于中国.是指"词旨深奥"所具有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含蓄美.韩愈在评王维的禅昧诗时说:"研文较幽玄".明代胡应麟评王维诗时也说:"摩诘五味绝,穷幽极玄".可见中国传统审美观对日本民族审美趣味的渗透,东山魁夷的艺术气质里闪现出来的王维精神也就情有可原了.日本美学范畴本身就有着明确的情感色彩,体现出了情感主体对外物之爱的情感价值判断. 例如"物哀","闲寂"等范畴都拥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日本人谈美,实则是指主体的美感.所谓美,不是视觉上的美丽,而是由心里产生出的一些光辉,也就是说美是精神的产物.用东山魁夷的话说:"……我画的是作为人类心灵象征的风景,风景本身就阐明人的心灵,……"对此我国学者也指出:"空寂和闲寂范畴都是属于主观性的东西,单纯表现主观的情愫,与禅宗精神有着深刻具体的联系,都带有精神主义,神秘主义的色彩."东山魁夷画风的静寂,清澄,宁淡,玄远的气质,那种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艺术境界也是他的人生境界,他的审美趣味代表了大和民族的审美特性,但也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与王维作品的艺术气质有极大的共性一一那就是禅宗的人生观与审美观.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决定了其作品的格调,禅宗作为一种生命哲学,它的最高宗旨是积极肯定人生,把握人生,建构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而且为人们提供一条进入最高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所谓人生境界,乃是指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而审美境界乃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是心灵对物欲,利害等的超越与升华,东山魁夷与王维作品的宁淡玄远, 空灵超脱的高雅格调源之于他们的高洁人品,正是由于他们的人生境界的反映.。
东山魁夷一片树叶写作背景
东山魁夷一片树叶写作背景东山魁夷(Higashiyama Kaii)是日本著名的画家,以他独特的描绘自然景色而闻名。
其中,他的作品《一片树叶》是他的代表之作。
该作品于1970年创作,是一幅水彩画,展现了一片树叶在水中的静谧场景。
这幅作品背后有着重要的艺术与文化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
了解一下东山魁夷的背景。
东山魁夷(1908年-1999年)是日本京都人,他在那里度过了他大部分的一生。
他的父亲是一名木材商人,这让他对自然界的美感有了很深的体验和认识。
他曾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但是他一直坚持追求自己的风格和理念。
东山魁夷擅长描绘自然风景,尤其是山水之间的景色,他的画作都透露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在《一片树叶》中,东山魁夷通过一片树叶在水中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宇宙的理解。
这幅作品以简约的线条和温和的色彩呈现出宁静的氛围,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
通过画面中的叶子,他试图捕捉自然的瞬间,同时反映内在的平静与宁静。
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日本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
东山魁夷生活的京都也不例外。
然而,东山魁夷对现代化进程的忧虑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使得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与自然和传统相关的元素。
《一片树叶》可以被视为东山魁夷对这段时期社会变迁的回应。
通过这幅作品,东山魁夷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回归自然的倡议。
树叶作为自然界中微小而平凡的存在,它们伴随着四季的更迭,受到光影的映照,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的美妙。
作者使用了柔和的水彩和清淡的色彩,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温和而恬静的氛围。
这种氛围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宁静、放松和思考的感觉。
另外,东山魁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体现在这幅作品中。
树叶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它通常与和风、禅宗和自然美相联系。
东山魁夷的画作传达了他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试图通过画面传达出来。
总的来说,《一片树叶》是东山魁夷的一幅重要作品,通过一片树叶在水中的画面,他传达了对自然与宇宙的理解。
一片树叶东山魁夷读后感
一片树叶东山魁夷读后感《以一片树叶》是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一片树叶为主题,展现了东山魁夷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东山魁夷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
首先,从作品的视觉效果来看,《以一片树叶》展现了东山魁夷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在这幅作品中,一片树叶被放大到了整幅画面的中心位置,树叶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可以感受到它的质感和生命力。
而在树叶的周围,画家用淡淡的色彩勾勒出了一片静谧的湖泊和远处的山峦,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和神秘感。
通过这样的构图和细节处理,东山魁夷成功地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在了观者面前,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其次,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来看,《以一片树叶》传达了东山魁夷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这幅作品中,树叶被放大到了整个画面的焦点位置,这种放大的处理方式不仅使树叶的细节得以展现,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画家对自然微观世界的关注和赞美之情。
东山魁夷通过这片树叶,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被感染了画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最后,从作品所蕴含的哲理来看,《以一片树叶》展现了东山魁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这幅作品中,虽然画面的主体是一片树叶,但是树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丽,更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东山魁夷通过这片树叶,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被启发了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
总之,《以一片树叶》是东山魁夷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画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理解,更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传达了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幅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是在情感和哲理上给人以启发和感悟。
希望我们能够在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时,不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理念,更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力量和智慧。
东山魁夷风景画的造型特点
2019·01东山魁夷(1908-1999)是日本当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日本“国民画家”。
他的风景画作品典雅宁静,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东山魁夷一生近3000多幅的绘画作品中,早期的作品与1950年以后的作品在绘画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1950年后的作品主要采用极其简约的画面对比结构,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大多由平缓柔和的曲线构成。
画家将繁缛复杂的自然形体程式化,使作品向简约知性、坚强有力的方向发展。
作品中简约的造型、抽象的形态反映出画家独特的造型思维。
本文通过对东山魁夷早期作品和1950年以后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了画家独特造型思维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并归纳了其绘画表现形式转变原因。
一、1950年以前的作品特点东山魁夷1926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学习日本画。
1950年以前,东山魁夷风景画的主题大多以宁静的乡村景色,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乡景色为主。
正如他在自传里所说的:“我不知道人类和自然,究竟是对立的关系还是人类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但是如果选择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准确诠释东山魁夷风景画的造型特点殷王乐摘要:东山魁夷是日本当代著名画家。
他的作品清新典雅,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被称为日本的“国民画家”。
文章通过对东山魁夷早期作品和1950年以后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了画家独特造型思维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并归纳了其绘画表现形式转变原因。
关键词:写实;单纯化;画面构成;表现形式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博士启动科研项目“日本现代风景画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对中国现代风景画的影响”(BS2018W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情绪的话,那就是描写大自然。
”其早期的东山魁夷置身与大自然当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眼里和心里,自然是有生命的,充满灵性的。
早期的作品大多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很少有抽象化的表现形式和形态的夸张变形。
从他众多的风景画作品中都可以追寻到他与自然的默契,以及同风景对话的轨迹。
东山魁夷山湖远望表现形式
东山魁夷山湖远望表现形式
东山魁夷的《山湖远望》是一幅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以下是对其表现形式的简要分析:
1. 色彩运用:画面以柔和的色调为主,运用了大量的灰色和棕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柔和的氛围。
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如在灰色调中加入明亮的白色和蓝色,使画面更加生动。
2. 构图:画面采用了远景构图,展现了广阔的山湖景色。
前景中的树木和草地与远处的山脉和湖泊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层次,使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的美景之中。
3. 笔触:画家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树木、草地和山脉的细节,使画面更加逼真。
同时,画家在处理远景时采用了较为松散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效果,增加了画面的意境。
4. 气氛营造:通过对色彩、构图和笔触的巧妙运用,画家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观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
东山魁夷的《山湖远望》以其细腻的笔触、柔和的色调和巧妙的构图,展现了自然风景的美丽与宁静。
这幅作品既是对大自然的赞
美,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东山魁夷《岁暮》赏析
无人市井深邃意境——东山魁夷画作《岁暮》赏析多年前,偶然在一本画册中第一次看到东山魁夷的作品,被他那唯美大气的风景画神韵深深打动,觉得他的画写实中有思想,尤其是诸如《绿响》、《白夜光》等风景画代表作,让我有种沉醉于梦幻的感觉,至今难忘。
后来,专门寻找关于东山的画作以及日本画的有关书籍资料去学习。
了解到,唐宋以来,日本画师曾中国画自成一派,而后从十九世纪中叶日本画“脱亚入欧”意图彻底摒弃中国画的影响而全盘西化,到二十世纪初再度回归传统,现代日本画经历了多次革新,到二十世纪初,以东山魁夷为代表的大师将西画的技法结合传统笔墨,成就了大量举世瞩目的艺术经典。
东山魁夷学习西画的用色和透视,用日本画传统的罩染平涂的技法来表现,使作品立意营造出东方绘画的那种唯美含蓄的意境之美。
正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对他的评价:“东山运用西洋画的厚涂技法改进了一味注重线条和笔法的传统日本画,在日本画的民族化和近代化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直以来,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对我们国内的画家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这里我想独辟蹊跷,谈谈我对东山的民俗风景画《岁暮》的一点感受。
被誉为“日本风景画巨匠”的东山魁夷一直对充满着日本传统之美的京都风景情有独钟,酝酿多年,在55岁时(1963年),他停止对山水海洋的关注,开始了新的挑战——深入京都的每一个角落,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创作了54幅关于市井生活的作品,其中最为世人瞩目的代表作是《岁暮》。
这幅以蓝色渲染的画作,描绘出新年前夜的雪景,静穆灰暗的苍穹下,漫天雪舞,给鳞次栉比的屋脊戴上白色雪冠。
这些屋脊呈现为大大小小的规整的几何形体有序无序的由远及近的铺排着。
画面中好似漫不经心的描绘的几个窗口露出隐约的灯光传达一点点生活的气息。
虽然是市井风俗画,但是东山的这幅《岁暮》中没有出现人物,仅凭隐约微现的三两处亮灯的窗户就已经把辞旧迎新的岁末气氛表现出来了。
对于画面中涉及到的京都人民的生活,就交给观众去揣摩,这就与中国画的意境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山魁夷《听泉》课件
诚实无疚 • 心灵的泉鸣 谦虚朴素
真实自然
泉水的启示 意义
=
人类精神 的导引
作者正是从鸟儿的迷失、倾听和顿悟中,体验 202到0/9/2生2 命的真谛。
艺术特色
• 1.巧用象征,意蕴深远
• 作者巧妙运用象征手法,以“鸟群”象征“人类”, “鸟群”方向的迷失象征“人类”奔忙的盲目;以 鸟群在泉边“珍贵的小憩”来提醒现代人应该停下 匆忙的脚步,倾听心泉,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好地 走向未来。
• 心灵的泉水是人们心中的宝镜,它常常提醒人们, 告诫人们,教导人们,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2020/9/22
• 三、简答题
• 2.作者所说的“美,正在于此”包含哪些方面的 内容?
• “美,正在于此。”既是自然和风景之美,更是人 类聆听心灵深处泉水鸣声的自省之美。
• 3.作者是如何把写景、抒情和哲思融为一体的? • 东山魁夷笔下的自然和风景不是简单的再现与描摹,
• 作为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 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其散 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并称“双 璧”。
2020/9/22
二、课文解析
联翩、壮阔
• 鸟儿飞行图 盲目、剧烈 会更快消失
鸟儿的生命 历程
=
人类生存 的写照
全 文 结
•
小憩、倾听 鸟儿听泉图 照影、知疲
泉水的价值 功能
=
生命智慧 的象征
构
有悟而不停
2020/9/22
三、艺术特色
• 2.把写景、抒情和哲思融为一体
• 作者笔下的自然和风景不是简单的再现与描摹,诗 情的濡染使画意更见空灵、流动,而哲理的渗透则 使诗情画意的文字更加耐人寻味。
2020/9/22
• 《听泉》的沉思和感悟最终的走向是“我”的返观自身, 返观自省。作者说:“美,正在于此。”是自然和美景 之美,更是人类聆听心灵深处泉水鸣声的自省之美。
东山魁夷
作品三 《春映》
作品四 《黎明》
作品五 《明宵》
作品六 《海风》
作品七 《绿之诗》
魁东 夷山 绘画
川端康成谈到东山魁夷时说:“他一 面把旅行当作人生,当作艺术,把流转无 常看成人类的命运,另一方面又将孤独与 忧愁深埋心底,对万物抱着肯定的意志, 并努力加以贯彻,经常从自然中获取新鲜 的感受,始终生活在谦虚诚实的情感之 中。”
Kaii Higashiyama (1908-1999)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赏东山魁夷的绘画与散文
作品一 《北山初雪》
Kaii Higashiyama
(1908-1999)
东山魁夷1908年7月生于 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 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 1934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 学系攻读美术史。其早年绘画 作品《冬日三乐章》获得1939 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一等奖。 1950年 第六回日展《道》,大 放异彩。 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 每日艺术大奖。其代表作有 1968年创作的《京洛一四季组 画》,及1975-1981年创作的 《唐招提寺障壁画》等。他还 长于散文写作,著有《东山魁夷 文集》11卷。
。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 飞了过去。 有时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字长蛇阵。看,多 么壮阔的鸟群啊!…… 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 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 伍。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野, 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 果实在树荫下闪灼。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 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 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 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 它们飞向何方?谁也弄不清楚,就连那里领头的鸟也无从 知晓。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早春之路的赏析
早春之路的赏析
《早春之路》是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一幅风景油画,这幅作品以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分的景色,给人以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画面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远方,路的两旁是一片刚刚发芽的草地和树林。
整个画面的色调非常柔和,以淡绿色和浅黄色为主,给人以春天的气息。
画家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草地上的每一片草叶和树枝上的每一片嫩叶都描绘得非常细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在画面的远方,可以看到一座小山丘,山丘上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白雪,与整个画面的色调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画面中的小路蜿蜒曲折,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仿佛引领着观者走向远方,去探索更美好的景色。
总的来说,《早春之路》是一幅非常优美的风景油画,它以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早春时分的宁静和温馨,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1。
心灵的镜子东山魁夷PPT精选文档
灵
的
东 山
镜
魁子
夷
1
作者简介
东山魁夷(1908-1999)日本风 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 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1931年 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 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 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 《光昏》分别获得1939年第一回日 本画院展一等奖和1956年日本艺术 院奖。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 术大奖。1999年5月6日逝世。
课文分析
少年时代”我“所见风景二: 大海奔涌的波涛 雄奇的光芒色彩 风浪嬉戏 风激烈叩打挡雨窗 波涛冲击着海滩 扬起银白的飞沫
”我“的感受: 亲昵地包裹着我,给我安适
●风景于我,是一种救助,藏于我内心深处,指引我精神发展。
19
课文分析
青年时代”我“所见风景:
山国严峻的自然风貌 暴雨侵袭 闪电肆虐 雷声隆隆 空气震荡 瀑布流泻 大雾翻卷 空漠的灰色世界 贫瘠土地 严酷气候 坚韧的人树 ”我“的感受: ●山庄国重风的景精象神征素“朴我的”人心情中的愿望祈求,是强大的精神支柱。
作者心声
“我画的是作为人类心灵象征的风景,风景本义就 阐明人的心灵……”
“……从此以后,在我所邂逅的风景中,我仿佛听 见同我的心相连的大自然的气息,大自然的搏 动……”
“我记得恩师结城素明先生曾经这样对我说:出去 旅行写生吧,把自己的心研磨得像镜子一样,好好 观察一下自然。”
4
大师评价
川端康成谈到东山魁夷时说:“他一面把旅行当作 人生,当作艺术,把旅行当作人生,当作艺术,把流 转无常看成人类的命运;另一方面又将孤独与忧愁深 埋心底,对万物抱着肯定的意志,并努力加以贯彻, 经常从自然中获取新鲜的感受,始终生活在谦虚诚实 的情感之中。”
日本画圣东山魁夷作品赏析(3)
日本画圣东山魁夷作品赏析(3)日本画圣东山魁夷作品赏析(3)《白马》《白马》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湖畔,是一片浓密青草,上面笼罩一层淡淡的柔美雾纱,一匹洁白醒目的白马,幻影般地出现在画面中央,他那优雅颀长、温柔低垂的长颈,深深地垂向大地母亲。
远外的画面在一片迷雾中隐入无穷的空无和寂静。
蓦然,横扫一切的凛冽严冬马上就要来临,届时,我们将满目凄凉地看到一个万物枯寂的世界。
而那匹幻影般的孤独的白马,却似乎在忘怀一切地咀嚼着青青嫩草,沉醉于生命的甘美,又似乎是在向大地母亲表达着无尽的敬爱和依恋之情。
生命的温馨美好和宿命的神秘无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那最痛苦、与最幸福的便是最美的。
”在东山这里,那最幸福的,便是指对生命自然的无限沉湎、依恋和虔敬;那最痛苦的,便是指在回眸一瞥的生命的反省中,看到了万物的无常、宿命的永存。
生命的甘美烛照了命运的无情,而命运的无情却又更加显示了生命的美丽、清新与勃勃生机。
至此,美和宿命成了一回事。
而渗透这一切、弥合这一切、充盈这一切的则是那无上的“大寂静”。
这无上的“大寂静”就是禅所启示的最高境界:大自然万化不已,万籁齐鸣而又万化归一、万籁无声(前者是生命的过程,后者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和强烈欲求),而智慧和美即在那意识到“沉默如雷”的“无上寂静”之中。
东山先生在动荡的人生海洋之中饱尝了飘摇颠簸之苦,所以他说自己是深藏着黑暗、悲痛、苦恼之人,“我的作品所表现的静谧和淳朴的风格,抑或说明我缺乏这些,才如此希望,如此进行切实地祈祷。
” 我们在东山先生的画中,看到的往往就是动极和静极的结合:强劲的生命跃动总是出现在无边的悠远和宁静的背景之中。
生命以最美好的姿影回到了安详优雅的宿命和根部,回到了自然母亲一片大和谐的怀抱。
东山先生这种风雷万里而又岁月无声的玄幽之美,成为其绘画内容的灵魂与魅力永存之所在。
《映像》作于1962年的《映像》脉络分明的枝桠,平澈如镜的湖面,沉静的天空,让人仿佛行走在超现实的堤岸。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想
花的学校的读后感想《花的学校》是由东山魁夷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展现了一所阳光明媚的学校,以及学校周围盛开的花朵。
这幅画作给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下面,我将就这幅作品谈谈我的观感和感想。
首先,从整幅画作的构图来看,学校的建筑和花朵相互衬托,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美丽的画面。
画中的学校建筑宛如天堂之般,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校园内百花争艳,五彩斑斓,仿佛划破蓝天的彩虹,给人一种活力和喜悦。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校,尽管它不如画作中的那样美丽,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在学校里成长的快乐与美好。
其次,画作中的花朵给人以生机与活力。
纷繁的花朵在校园里竞相开放,给人一种鲜花盛开的感觉。
这时,我不禁想到了学校的春天,当校园里的花卉陆续绽放时,整个校园都洋溢着花香,而这香气又似乎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每天走在学校的小径上,我都会被那些粉红色的樱花吸引,心情也因此变得愉悦。
与此同时,花朵也给了我勇气和动力去面对学业上的困难。
再者,画中的学校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阳光透过树枝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感受。
校园里没有了喧嚣和压力,只有和谐与宁静。
这让我想起了学校放学后的那段时光,当所有的学生都准备离开时,整个校园变得十分宁静。
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看着校园中的各种景物,沉浸在一种安逸与静谧之中。
最后,画作中的学校给我留下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看到画中那栋雄伟的学校建筑,我不禁想象着自己未来的成就和梦想。
这幅画给我传达了一种希望和向往,激励着我为之努力奋斗。
在学校里,我会珍惜每一天,用心学习,为自己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东山魁夷的作品《花的学校》给了我许多正能量和启示。
通过这副画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校的美好与重要性。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追逐梦想的起点。
希望未来的每一天我都能在学校里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看完《花的学校》,我对学校充满了感恩和热爱,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14听泉
清澈、悄然从不间断从古至今,阅尽地面 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映照
5、文章的主旨句在哪部分出现的?说一 说
人类不要——————————, 要————————————— —。
6、”听泉“是作者对看到的自然, 接触的生命,经历的生活的倾听与 认识 。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省悟 自我认识的行为,你赞同这种心理 行为吗
本文写作的 主要手法?
象征:
就是通过某个具 体形象表现一种深远 的含义
象征的形象和它所表现 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是朦胧 的,可以使表现的内容含蓄, 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 的空间。
心泉
“江山易改本性难 移”,你对这句话 怎么认识的、?
作业
“习惯”为话题,写一 篇文章。
接连不断 不停歇 不明方向 不知原因 着 迷的剧烈的飞
这样写目的在于表现鸟儿的盲目飞翔,必 然会使鸟儿更快地消失 一种可悲的生活 状态
3文章题为“听泉”,但为什么开头用了三 分之一的篇幅写群鸟飞翔的景象呢?
仔细品味,就能读出作者借用鸟儿的悲 惨生活状态暗示人类社会的可悲之处 这是象征手法 ”鸟儿“象征什么呢?
《绿》
绿
园 山 夜 樱 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春晓》
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由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赠与中国主席毛泽东
东山魁夷的风景画给人的感觉是恬 淡、静谧、自然、质朴、含蓄
1、读完课文后,简要概括文章三个部分的内容。(与同学 合作完成,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群鸟飞行 泉边休憩
倾听心泉
鸟儿飞翔图
鸟儿听泉图
人的反思图
2、课文第一部分描写了群鸟的飞行, 这种飞行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么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2个问题是:为什么在文中要穿插进 “战争”?这似乎与美景是格格不入的。
• 第3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有关风景 画的主张?
• 东山魁夷在文中三处提到战争,都集中在文章 的中心部分。我认为,他这样写,并且安排这 三处是有他的用意的。一处是在战争中的体验。 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感 到了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所以他不禁发出了要 珍惜生命的感叹。二、三处都是写战争结束后 的事情,他写道:战后,在激变的时代中,我 常常觉得自己正走着脱离时代的道路。但是, 东山先生马上就说,我要坚持到底。这又是为 什么呢?就是说,在那个时候,半个世纪的时 间,日本已经从二战的战败国成为世界第二经 济强国,这样快的物质发展速度,但是人类却 与自然日益疏远。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山先生 显然感到了一种生存的危机。发出了这种感叹, 他呼唤朴素的人性,呼唤清澄的自然,呼唤回 归自然,所以这三处"战争"正是体现他的主旨。
• 第一部分并没有游离在主旨之外,而是为后文 的主旨起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铺垫作用,我认为 作者除了提到生命富于变化外,还提到了生命 是短暂的,花开是短暂的,月圆也是短暂的, 花月人三者有机地结合是更为短暂的。短暂的 东西是美好的。所以作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 短暂东西的珍惜之情,这与后面的主旨相吻合。
• 整个社会随着工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必然将 远离自然,那么人类的精神与大自然的碰撞就 会那么激烈,我们的文学艺术世界也就没有了 那种史诗和悲壮,所以东山魁夷呼唤我们要回 归到大自然中去。其实,这种主张在我们的很 多作品中,很多的人物都有表述。庄子,战国 时代的哲学家。他就说过,天地有大美。卢梭, 法国启蒙的哲学家。他也提出,让我们回归到 大自然中去,让我们去亲近大自然,因为大自 然能够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充实。
绿
白马森林
秋
一片树叶
• 东山魁夷,出生于1908年,死于1998年, 是日本当代著名的风景画家和散文家。 东山的美文成就很高,因此,他与川端 康成并称为"双壁",代表作有《一片树 叶》《听泉》等。
• 第一问题是:课题是《一片树叶》,而 文章前半部分运用大量笔墨描绘"圆山夜 樱花"的美景,它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 东山先生《与风景的对话》中说过这样 一句话:"我之所以看到风景的闪光,是 因为我的心变得无比澄净了。"所以我想, 东山先生在与大自然交流的时候,必然 怀着一颗十分圣洁、十分虔诚、十分由 衷的心灵。在作者的眼中,只有大自然 才能听懂人类的心语,那么作者所画出 的自然风景,也就是成为作者感到他内 心世界的载体。 所以我觉得作者的内心,在这样一个过 程中已被熏陶得十分纯洁和十分虔诚了。
• 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对 东山魁夷的评论"读着它,仿佛让我们感 受到大自然的启示,人间的净福,犹如 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理
生命的变化
生命的短暂)
生命的充实
生命的真谛